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理財犯了什麼錯誤

理財犯了什麼錯誤

發布時間: 2022-09-26 10:39:20

❶ 作為財務顧問,您看到人們用個人理財犯的最常見錯誤是什麼

作為信託財務顧問服務提供商,我們經常遇到人們在個人理財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他們列出了一些常見的錯誤。

1.自滿

當計劃退休時,自滿是最大的敵人之一。感覺自己已經准備就緒,不需要進行任何更改,將來可能會導致您頭疼。我們都有盲點。再看一遍,將有助於您了解長期計劃中未曾注意到的一些威脅。

6.缺乏多元化

我在客戶中看到的另一個常見問題是缺乏多元化。許多投資組合都大量投資於單一資產類別,目標退休基金或指數基金。多元化是您投資可獲得的唯一免費午餐,它將有助於降低投資組合的整體風險。添加不相關的資產類別,例如小盤股,國際和新興市場股票,債券和大宗商品,將減少投資的波動性,而長期而言不會犧牲很多預期收益。

7.專心

擁有太多一隻股票或一隻基金會給您的退休儲蓄造成重大問題。只是問問在安然(Enron)或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工作並且在退休計劃中擁有僱主股票的人們。這些公司申請破產後,他們一生的積蓄一夜之間被抹光了。

8.不重新平衡

定期重新平衡可確保您的投資組合保持在風險承受能力范圍內。在試圖保持不斷增長的資產類別的同時,不重新平衡最初的目標分配可能會顯著增加投資風險。

❷ 年輕人進行投資理財有哪些錯誤不能犯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選擇用理財的方式來使自己積累更多的資金,但在理財這方面來說,年輕人的經驗積累還是太少,一直在很多時候避免不了就要走彎路。那麼年輕人在進行投資理財當中有哪些錯誤是一定不能犯的呢?

所以年輕人在進行理財投資的時候,可以選擇比較安全的方式來管理自己的資金。例如將資金都存在銀行,這種方式雖然不會讓你的資金增值但卻可以保值,或者經驗豐富的年輕人也可以去試一試其他的一些理財產品來賺取自己的收益,但前提是自己一定徹底了解了這一理財產品。

❸ 個人理財易犯哪些錯誤新手理財注意什麼

分辨理財平台好壞其實從以下幾點看就可以:
1、公司規模,公司規模在25人以下的就不要考慮了,這個風險太大;
2、公司是不是直接能接觸到投資人的錢,直接能接觸的可以說已經違法了,這個就不用考慮了;
3、公司是不是有大的背景,比如上市公司什麼的;
4、公司承諾的利息,利息高於年化15%以上的可以直接Pass,不過它模式多好,這里邊一定會牽扯到民間借貸或者小額擔保,是屬於加了利差的;
5、是不是收取投資人費用,有些平台提現和投資都是有費用的,這種平台都太黑心,最後你算一下,你得到的利息會大縮水的;
6、公司有沒有嚴格的風控機制,這一點非常重要。當然這個要配合平台是做什麼的,最好不要有什麼標的物抵押,這東西就算是給你也沒用,所以最好就是有錢在央行或者什麼地方;
最後,更多的可以私信我,打字太多了。

❹ 人生的5個階段容易犯下的理財規劃錯誤

理財規劃是根據人的理財需要而制定的適合個人的資金分配的計劃。正確的理財規劃應該結合人生的不同階段的經濟收入、消費需求、成承受風險等因素確定。人生最重要的5個十年裡,有一些理財規劃的錯誤是不可犯的。
1、20多歲:花得比賺得多,沒有為今後退休存錢
現世享樂的思想在20幾歲的時候是最強烈的。20多歲我們比中年的我們少了些責任,比老年的我們少了些擔憂,離承擔未來還有一點點寬限的空間。在這個年紀,有人會覺得,沒買輛好車或者沒能周遊世界就不算成年。但大多數人這時剛畢業,還沒有足夠的收入負擔這樣的開銷。硬要「瀟灑走一回」,那隻能落得長期債台高築。
所以,20多歲理財規劃時應該量入為出,完全根據扣除養老金以外的現有收入制定預算,或者支出計劃,堅持按計劃執行。要養成習慣,慣於為自己的購物目標儲蓄,除非為了留下良好的信譽,否則避免使用信用卡,及時還清貸款。雖然20多歲就為退休金做打算還太早,但越早開始這類儲蓄,獲得的復利就越多,退休生活就會過得越舒適。
2、30多歲:財務混亂,推遲投保
30多歲的結婚人士理財規劃最容易犯什麼低級錯誤?答案四個字就可以概括:不分你我。對於女性而言,這一點顯得尤為突出。她們可能把自己的收入、投資和理財賬戶和丈夫或者男友的、甚至是合作夥伴的混為一談。一旦戀愛關系、合作關系或者婚姻破裂,可以想見女士們的風險。如果事先就保持獨立,當然可以避免這樣的損失。
此外,步入而立之年的人通常會忽視能提供自我保護的保險。他們常常錯過低費率購買人壽保險的機會,推遲購買傷殘保險和傘式責任險。如果身體健康,在30多歲就購買人壽保險成本會相當低,20到30年內都是低費率。如果這個時候有了孩子,買保險無異於:在孩子有能力採取自我保障的手段以前,用較低的成本給孩子撐開一把巨大的安全保護傘。同理,傷殘險也應該盡早買。總之,對投保人來說,越年輕買保險,費率越低。
3、40多歲:用養老保險帳戶的資金供給大學學費等開銷,退休金儲備不足
年屆不惑,有些人可能還在為那些十年、二十年前的夢想買單,比如買車、買房、休長假,遲遲沒有給自己退休准備養老錢。這就是人過40容易出現的失策。有人相信出名要趁早,其實存錢也要趁早。如果能存多些當然好,反正不管存多存少,早些存總沒錯的,為了供孩子上大學,有些40多歲的夫婦可能犧牲了本該用來防老的退休儲蓄。退休儲蓄還應該是第一位的,至於孩子的大學學費,美國父母可以選擇預付學費的529儲蓄投資計劃。寧可提前准備,也不要等到不惑之年被迫挪用防老的積蓄。
西方有種說法:復利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舉例說,假設每月存500美元,預期年化利率5%,存25年利滾利,獲利合計將近30萬美元。40多歲的你早早地為自己經後的歲月積蓄,就相當於為將來囤積能量,是睿智之舉。
4、50多歲:為孩子的貸款作保,對待積蓄過於保守
到了55歲左右,大多數人擔心的只是怎麼保住已有的積蓄。現在活到八九十歲也不罕見,所以要想安享晚年,就得比以往准備更多的積蓄。也就是說,即使到了50多歲,保值也不是長久之計,要力求投資增值。雖然把資金全都砸進股市風險比較高,但如果抱著守財奴的心態,也不可取。
假設一位55歲的老太太守著30萬美元的積蓄,沒有任何積極的投資,就算只用這筆錢應付日常生活、普通醫療開支和一年1.5萬美元的房租,也會在20年內花光這些積蓄。因此,即便50歲以後,也要把積蓄當作生蛋的母雞,爭取獲得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可能50多歲的父母會願意出面幫助兒女貸款買房買車。但認為,如果沒有付款,只是讓兒女借用自己的名字和良好的信用記錄,那麼聯名擔保貸款絕不是個好方法。最好只為自己願意出資的款項作保。
5、60歲以上:停止創收,低估未來支付的醫療費用
退休年級是國家規定的一種界限,對於個人而言,真正的退休應該是自己覺得身心已經很累的時候。很多人以前還專心賺取退休金,一到退休年紀就鬆懈了,不再積極累積這類資金,開始坐吃山空。這樣的理財規劃實質上是一種消極的態度。明智的退休者會繼續盡量增加退休金的價值,用它們繼續創收。雖然到了退休的年紀,不代表創造財富的年齡已經結束,老年的歲月照樣可以成為生產力的一部分。
對於來年人如何投資,最合理的退休投資組合應該是多種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投資,比如股票分紅、債券和定期存單每月或者每季度的利息,讓這類投資獲利成為退休者的收入來源。這種投資能延續退休金的價值,讓有限的退休金可以維持更久。建議,進行這類投資可以選擇業績與分紅穩定的股票、投資級的企業債券和美國國債。因為這些投資的風險很低,投資者每月都有比較靠譜的分紅「收入」,無需為套現拋售某隻股票。
當然,誰也不能指望這類投資足以負擔所有的生活開銷,但它們能帶來穩定的收入流,幫助老年人更好地管理預算,延長退休金的「壽命」。另外,雖然花甲之年的老人可能已經規劃了每個月的固定收入,但很多老年女士並沒有考慮到,未來醫療保健的成本可能更高。家建議,將未來的醫療需求和退休儲蓄計劃結合,考慮購買長期護理保險。

❺ 個人理財中容易犯哪些錯誤

理財懶得動腦子
懶是一種病,對於有些人來說確實如此。有個朋友過去還一直走在理財的前沿,買銀行理財、買基金、炒股等都有過經歷,但如今除了定期去銀行買理財產品其它什麼都不會。聽周圍人說余額寶挺好用,但是至今都不會用,還一直讓身邊的人去教她。其實下載一個支付寶、綁定銀行卡直接轉錢進去就可以了,其實是非常簡單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人,想去理財但就是不願意去學,非得有人手把手教他才行。
太過保守不願意接受新鮮事物
現在有些老年人,對待理財非常保守,他的錢只能放在兩個地方,一是銀行存款,二是銀行理財,而且要求存款比例必須保持在一半以上,理財產品必須去四大行購買。無論什麼人跟他推薦任何其它理財產品都一律拒絕,支付寶余額寶什麼的也都不敢用,就覺得現在網路安全太不靠譜了,還是把錢放在銀行最安全。這類投資者非常固執,別人是勸說不了的,一些老年人保守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年輕人還是應該逐漸接受一些新鮮事物,並不是說銀行就一定安全、互聯網就一定不安全。
不懂得吸取教訓
有些人是以股票投資開始的,明明知道股市中向來都是一賺二平七虧,可是很多人仍然是前仆後繼,這就是股市的魔力。有些投資者在一個地方跌了跟頭卻完全不長記性,很快又在同一個地方跌跟頭。
資金分配不合理
這樣的案例實在是太多了,這樣急需用錢,但是手裡的錢全部投進了項目了,想取也取不出來,借錢也借不到。將其投到流動性差的固定項目上面,一旦急需資金就會變得非常棘手。投資者盡量不要犯這類錯誤,要預估未來可能需要的支出,合理分配資金。

❻ 理財當中最容易犯的錯誤

人一生都要與錢財打交道,所以每個人都需要理財,但能夠成功理財的人卻始終只是少數。原因很可能是大多數一開始就沒有正確的認識理財,所以在理財的過程當中不斷的犯錯。下面是我分享的理財當中最容易犯的錯誤,一起來看一下吧。

1、錢夠花就不需要理財

這是一些剛出校門不久,而且家境還不錯的年輕人最容易犯的錯誤。他們除了正常的工資收入以外,家裡人在財務方面或多或少對他們都有所支持,所以他們沒有理財的緊迫性。常常是有錢就多花,沒錢就少花,悠然自得不用為理財去費神。

但仔細想想,他們過幾年就馬上要面臨結婚、買房的問題,而且隨著父母年齡的不斷增大,也還要考慮父母的退休養老問題。特別是,如果家人突發大病需要用到很多錢時,可能光靠父母的積蓄就不夠用了。

作為有獨立思想的年輕人不應該成為父母的負擔,而要未雨綢繆,通過理財來增強家人抵禦風險的能力,為未來的高品質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備。

2、等有錢了再去理財

有不少人認為當前生活開支大,存不下錢來,所以想等有了閑錢再去理財,又或者覺得理財是有錢人的事,跟自己不相干。其實恰恰相反,越是沒錢就越需要理財。對於有錢人來說,只要不去胡亂揮霍,可能光靠銀行利息就已經足夠日常開銷了,對理財的緊迫性反而就沒那麼大。但窮人就不同了,如果不懂得精打細算的過日子,很可能會越來越窮,陷入惡性循環。對於不懂理財的人來說,家庭收入是相對穩定的,而家庭支出卻表現出極大的隨意性。特別是對於一些大額的開支,很多人經常是一拍腦門就下決定,然後刷信用卡,申請分期付款,最後將自己拖進了債務的深淵。

所以,有錢沒錢都需要理財,而且沒錢更需要理財。

3、將理財等同於投資

我們在談到「理財」的時候,經常會說「投資理財」,因此很多人會將理財等同於投資。但其實,即使從字面上理解,兩者也有區別的。理財是打「理」自己的「財」產的意思。而投資則是一個很專業的術語,是將金錢轉化為資產的過程。另外,理財與投資所追求的目標也不同,理財追求的是收支平衡以及資產的保值增值;而投資追求的是收益最大化,用錢來賺更多的錢。

當然,理財當中也包含了一部分投資的內容,所以兩者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這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投資理財」的原因。但聯系緊密並不意味著兩者是相同的意思。如果你把理財當成投資去對待,就很容易變成「越理,財越少」,因為專業化的投資並非適合每一個人。

4、沒有財務目標或者財務目標不明確

理財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家庭財務目標,有了明確的目標,才能制定相應的理財計劃,理財才能夠有的放矢。很多人在理財的時候並沒有考慮財務目標的事情,而只是單純的追求錢更多。他們會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感覺什麼來錢快就玩什麼,最後連本金都虧掉了。

也有的人自認為有財務目標,比方說:想退休以後過上安逸的生活;想換一所更大的房子等等。但這些目標都不夠明確,一定要將目標具體化、數量化。比方說,想換一所更大的房子,那就要具體到哪個地段的房子?面積要多大?計劃什麼時候完成?這些內容都必須要明確。最好是先在房產中介網上找到一所差不多的房子,然後用這所房子的報價作為參考,這才是明確的財務目標。當然,具體在做理財規劃的時候,還要考慮房價的上漲問題。另外,對於完成時間也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以內,因為合理的目標應該是可望也是可及的。

5、理財過於追求安全性

有不少人,特別是老年人基於安全的考慮,會將大部分的'家庭財產以銀行儲蓄的形式保管。當然,在所有投資理財品種當中,儲蓄是風險最小的一種。但同時,儲蓄也是收益最低的一種,無法抵禦通貨膨脹,手中的錢只會越來越不值錢。雖然說「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但我們也不能過於追求安全性,而忽略了資產的保值,否則最安全的地方反而變成「最危險」了。

其實,我們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提升理財的安全性。一個是通過合理的資產配置將投資風險分散;另一個是通過持續的學習來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財能力。

6、迷信專家,做伸手黨

有不少理財人喜歡跟風投資,聽見別人說投資什麼賺錢,自己就投資什麼,也不去思考別人投資背後的邏輯。他們往往特別喜歡聽專家的話,如果是專家說好,那就肯定是好的。這也是伸手黨最喜歡的方法:只求結果,不問過程。但實際上,專家也無法掌控變幻莫測的投資市場,如果市場發生大的變化,吃虧的肯定是這些伸手黨們。

其實,理財產品和投資品種並沒有所謂的好壞之分,只有適合和不適合的區別。每個人都要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實際的需求,再去挑選合適的產品。另外提醒大家,專家的話可以聽,但不能輕信,要思考專家所說的話背後的原理是什麼,然後再根據這些原理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這才是上上之策。

7、借錢投資

有一些人對自己的投資能力過於自信,但手頭的資金又不足,所以,他們為了追求擴大戰果,就向別人借錢去投資,以求在短時間內能夠賺大錢。但很多時候,投資並不僅僅是看個人能力,還跟市場整體發展趨勢有很大的關聯。當市場出現波動時,借錢投資的人往往無法控制好自己的心態,很容易做出沖動的操作。

8、理財缺乏咨詢和規劃

理財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這些目標也就是家庭財務目標。而有了家庭財務目標之後,就必須制定相應的計劃去完成這些目標,這個計劃其實就是理財規劃。理財規劃是理財的高級階段,或者說是最終階段。

❼ 有哪些廣為流傳的理財觀念其實是錯誤的

廣為流傳的5個錯誤的理財觀念:

1.理財是有錢人玩的

很多人一聽說理財這兩個字,第一反應永遠都是「這是有錢人玩的游戲」,可事實上理財並不是有錢人的專屬,就算你現在不那麼有錢,你也可以開始理財,因為理財是對你未來財務的梳理及規劃,理財是一種長遠的投資。

很多人的理財從一開始並不是投入很多資金,理財是一個長遠的過程,是一個財富積累的過程,並不是一次性的事情。

2.理財就是買理財產品

如今大部人都會將理財跟產品掛鉤,認為買了理財產品就是在理財了。可正如第一點所說理財是對未來的規劃,所以你得對你自己的未來負責,而不是被理財產品帶偏了。理財的方式有很多種,理財產品只是其中的一種。

3.年輕人不需要理財

跟「理財是有錢人的游戲」一樣,不少年輕人也覺得自己還很年輕,現在的年齡段並不需要進行理財,一來沒那個錢,二來自己還年輕,但理財不是一時的的,而是一個長久性的事情,這是需要有長遠的計劃的。

西方國家的理財教育是從娃娃就看是抓起的,家長們從小就讓自己的小孩樹立理財的觀念,理財並沒有年齡限制,年輕人也要懂,這對未來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4.生活只依靠理財

理財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生活的全部,很多人會把所有錢投資在單一的理財產品上,辭去了工作,就想著靠理財產品的收益過日子,這是不科學也不理智的,理財並不能讓你一步登天,理財也不應死守某一理財產品,應分散投資,降低理財所帶來的風險。金融業的名言說得很好,「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

5.最靠譜的理財就是存銀行

對於中國人來講,把錢放在銀行永遠是最安全的,最放心的。過去可能這個說法是對的,但是現在由於銀行允許倒閉以及銀行保險制度的推出,每個銀行只保證用戶50萬元的資金是100%的安全,超過50萬元的資金安全,風險自擔。而且,銀行利息跟其他理財比起來也算是比較低的,1年存款利率1.5%左右,50萬元存銀行1年只有7500元利息。

理財就是不斷地去理清你的個人財產,優化你的分配,重點配置那些未來重要的事,給自己未來增加保障。避開錯誤的理財觀念,才能更好進行理財,希望大家都能夠合理的理財,一步一步邁向財富自由之路。

❽ 在理財時最容易犯的錯誤有哪些

人一生都要與錢財打交道,所以每個人都需要理財,但能夠成功理財的人卻始終只是少數。原因很可能是大多數一開始就沒有正確的認識理財,所以在理財的過程當中不斷的犯錯。為了讓大家在理財當中盡量少走彎路,愛生息總結了一些在理財時最容易犯的錯誤,給大家作為參考。

❾ 錯誤的理財觀念有哪些

保險理財誤區,基金理財誤區,信用卡理財誤區,還有一個是關於投資渠道的誤區。

投資渠道誤區

這些年的房地產熱驅使我身邊很多人為了炒房而假離婚,又讓很多人感慨,中國的投資者缺乏投資的渠道。其實,我反而覺得他們的選擇太多,以至於經常三心二意。

身邊有很多這樣的投資者:昨天聽說房地產很賺錢,後悔沒多買;今天聽說股市好,就跟風把錢投入股市;明天如果聽到關於黃金行情還不錯的消息,估計又會想著買點黃金;後天萬一聽到說美元資產比較靠譜,一定又會想著怎麼弄點美元資產了。

既然做投資是為了賺錢,那麼,是否應該沉下心來,好好研究一款最適合自己、最能幫自己賺錢的理財產品呢?

比如,對於很多人來說,基金賺錢又少又慢,但是對於我這個資深基金投資者來說,基金就是這樣一款既靠譜,又賺錢的理財產品,我可以用基金賺一輩子的財富。

信用卡理財誤區

信用卡在理財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但很多人對信用卡有誤解。

這些年,每次講到信用卡理財的話題,總能在收到很多好評的同時聽到不少反駁的聲音。

比如,我建議大學生利用在校生的優勢辦理信用卡,有人就說,現在的大學生控制能力這么差,就應該先學會賺錢,體驗生活的艱辛,而不是過早使用信用卡來滿足各種不切實際的慾望。他們把信用卡當做是滿足消費慾望的幫手,好像一旦沾上信用卡,就會成為「卡奴」。

其實信用卡除了用於購物消費,它還有更多的功能,比如提升個人的信用形象。擁有一張信用卡,也就表明持卡人有一定的信用。大學生在校期間申請信用卡,可以更早的開始累積個人信用,以便在日後讓生活更順暢。如果擁有良好的信用形象和信用分值,日後還能提高在銀行的貸款額度。

基金理財誤區

做基金投資賺不到錢,可以總結為:第一,懶;第二,貪;第三,對市場沒信心。

以懶為例,很多人以為,基金投資只要放的時間足夠長就一定能賺錢,結果投了五六年,甚至十幾年後發現基金並沒有獲得期望中的高回報,他們就覺得基金賺不到錢。

基金雖然是相對中長期的投資工具,但不是說放的時間長就一定能賺錢,我們還要掌握一定的投資技巧,比如選擇合適的退出點落袋為安。

假設某個投資者在2013年股市2500點左右一次性買進大量份額的華安A股指數基金,買進去了就不管不顧,想著基金投資的期限越長越好,結果就只能白白錯過2015年的小牛市。如果該投資者能在2015年股市4500-5000點之間贖回,也許能獲得100%的回報。

建議做基金投資之前設定退出點,並且養成時常觀看市場行情的習慣,特別是在股市交易日的下午兩點半左右。

保險理財誤區

有人說很不喜歡保險業務員,這些人張口閉口都說一些意外、重疾、死亡等負能量詞彙,讓人反感。

事實上,懂得利用保險轉嫁風險是理財成功的第一步。

對於很多沒有重疾險保單,又沒有儲蓄的人來說,遇到重大疾病,常見的做法是賣房,或者找親戚朋友湊錢,湊不夠就向社會募捐。

購買意外險,在意外醫療的時候還能獲得相應的補償,不會在財務危機四伏的時候雪上加霜;購買重疾保險,在突發重大疾病的時候才不會讓自己輸掉所有積蓄;購買壽險,當你不在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債務不會成為家人的負擔。


其它還有一些誤區。

人家幹嘛我就幹嘛

最近幾年炒房熱驅使我身邊很多人為了炒房而假離婚,又為了炒房去搖號。

殊不知買房必然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也只是政府解決地方債務的一種手段而已。

前幾天有朋友還在跟我講,說在深圳已經沒法買房了,想投資老家的房地產,沒想到老家縣城房價已經漲到1萬塊,問我還要不要借錢在老家買房。

在我看來,如果是剛需買房那還好,但如果是投資的話,現在把錢送進去就相當去給地方政府還債,純粹為家鄉做貢獻。

另外,還有很多這樣的投資者:今天聽說股市好,就跟風把錢投入股市;明天聽到黃金行情還不錯的消息,又想著買點黃金;後天聽說獨角獸基金可以賺一波,就跟著買了獨角獸基金。

說到底,就是投資人不懂宏觀經濟,沒有分析問題的邏輯框架。只有了解宏觀經濟,才能知道經濟形勢的走向,才能區分投資機會。

理財沒風險,有風險的不能投

在這里我先說一種理財騙局:

市面上有很多類似於傳銷式的理財產品,說發展多少下線就可以拿到收益,鼓吹無風險、高收益。

這種基本上很接近騙局了,但很多投資人聽到高返佣、高收益、無風險就紛紛入坑。

大家必須具備一個意識:現在國債利率大概在5%左右,這個數字屬於無風險利率,如果是固定收益類的產品,利率超過5%肯定有風險的。

學會科學理財無非就是衡量收益和風險之間的關系,做到在更低風險的情況下獲得相對高的收益。

我很機靈,懂投機

很多人總覺得投資是奇淫技巧,倒騰倒騰就能賺錢。

很多人在投資過程中,總過於相信自己的判斷。一是低估投資風險;二是頻繁操作。

無論是投資基金、股票,還是虛擬貨幣,都喜歡一漲就賣,想著抓住回調時機再買回來。

以投資股市為例,很多人認為自己是基於對政策和宏觀經濟、對股票有足夠研究才去投資的。但是仔細看看自己的交易記錄,有幾個股票不是因為它在漲而買的?最關心的還是熱門板塊、龍虎榜之類東西。

同時,過度自信的人也特別喜歡孤注一擲,懶得分散投資。他們常常會追求熱門基金,把所有的錢都放進去,等待有所上漲的時候趕緊贖回。

更可笑的是,明知一些理財產品是龐氏騙局,卻自以為有「內幕」消息,總覺得自己不會是接盤俠,於是就投入更多的錢,想大賺一筆後跑出來,但結局往往都很凄涼。

人,首先要腳踏實地,企圖用自身經歷來推測世界的模樣,太愚蠢了。

投資理財不僅要求投資者有足夠多的金融知識,更需要實戰經驗。總之一句話,能力不夠,老老實實學知識,別賭運氣事。

基金定投不賺錢

基金定投賺不到錢,可以總結為3個原因:第一,懶;第二,貪;第三,對市場沒信心。

很多人以為,定投基金時間只要長就能賺錢,結果放了幾年,發現基金並沒有達到期望中的高回報,就覺得基金賺不到錢。

基金定投屬於相對中長期的投資產品,但不是說放的時間長就一定能賺錢,我們還要掌握一定的投資技巧,比如選擇合適的退出點落袋為安。

建議做基金定投之前設定退出點,並且養成時常觀看市場行情的習慣,特別是在股市交易日的下午兩點半左右。

保險理財誤區

全世界最讓人討厭的職業人恐怕就是保險業務員了,因為這些人張口閉口就是意外、重疾、死亡等負能量詞彙。

但,懂得通過保險轉嫁風險是理財的第一步。

對於很多沒有重疾險保單又沒有儲蓄的人來說,遇到重大疾病的時候,最常見的做法是賣房、找親戚朋友湊錢、向社會募捐。

我們買保險,就是為了防止未來某一天自己遭遇不幸,還有保險公司給兜底。保險就是一種保障工具,所以我不推薦大家去購買返還型保險,要買就買消費型保險。

熱點內容
a股一共多少只股票退市 發布:2025-08-15 20:52:36 瀏覽:638
加密貨幣拼音怎麼打 發布:2025-08-15 20:35:16 瀏覽:941
基金經理是怎麼投資股票 發布:2025-08-15 20:26:24 瀏覽:659
基金最貴多少錢一隻 發布:2025-08-15 20:02:41 瀏覽:615
金融投資人看什麼 發布:2025-08-15 20:00:55 瀏覽:913
一百元的理財哪個好 發布:2025-08-15 19:59:23 瀏覽:755
物管用房如何分攤大修基金 發布:2025-08-15 19:57:52 瀏覽:933
炒股如何知道最新消息 發布:2025-08-15 19:47:30 瀏覽:166
男人如何看待女人炒股 發布:2025-08-15 19:32:23 瀏覽:201
期貨進場點什麼意思 發布:2025-08-15 19:19:31 瀏覽: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