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金融產品有哪些
㈠ 什麼叫離岸產品
離岸生產(OffshoreProction)是把企業原先設於本土的工廠整個搬到海外(如美國搬到中國),搬去後產品和生產方式與在本土時完全相同,只是人工更低廉、賦稅更低、能源價格得到補貼。
㈡ 離岸銀行業務具體包括哪些
離岸金融是金融全球化和開放的產物,能有效促進金融資源在世界范圍內的優化配置,為國際資金融通和國際債務結算提供便利,並推動國際貿易的快速發展。離岸金融業務主要業務包括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業務,以及船籍注冊等非金融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資企業海外並購浪潮中,平安銀行積極支持優質中資企業開展海外並購,以優質、高效的服務推動多個海外並購項目的成功落地,樹立了平安銀行離岸金融在海外並購融資的行業標桿地位。以境內某集團並購澳洲某醫療集團項目為例,平安銀行僅用10個工作日即為客戶出具了貸款承諾函,全力支持該集團最終一舉奪標。據了解,彼時面對來自境內同業、全球知名外資及PE機構的競爭,平安銀行憑借快速高效的審批和完善的離岸金融服務方案,一舉成為該並購項目的唯一合作銀行。此外,平安銀行還成功助力多家境外上市企業順利實現私有化退市,並對多家中資企業的海外並購給予高效率的融資支持。
㈢ 離岸金融市場的主要類型有哪些
就業務范圍來看,離岸金融市場有混合型、分離型、避稅或避稅港型及滲漏型等離岸金融市場。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4-2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㈣ 什麼是離岸債券
金融機構在免稅島上注冊分支機構,而後向其他地區發行產品,這些產品就被稱為離岸金融產品。全球目前有20多個離岸中心,以英屬的馬恩島為例,這個島上無資本利得稅、財富稅、印花稅、遺產稅、資本轉讓稅等通常稅目,因而如果購買馬恩島注冊的金融產品擁有離岸賬戶,投資者也不用承擔這些稅收。這就是離岸產品的優勢所在。
馬恩島有非常嚴格的監管制度。在馬恩島上注冊的金融機構一旦發生倒閉等危機,投資者可最多獲賠其賬戶金額(按市值計算)的90%,遠超過香港賠付10萬港幣的規定。這對投資者來說是另一重保障。
以注冊在馬恩島的英國友誠投資(FriendsProvident)為例,這傢具有175年歷史的公司最有名的是其離岸產品萬全智富計劃。該計劃的平台中包含160多隻精選國際投資基金,包括貨幣市場基金、各類國際債券基金,新興市場基金、成熟市場基金,商品基金,地區基金等等。投資者可以免手續費在其中隨時任意轉換,無限次轉換,最多同時可持有10隻基金。
投資貼士:離岸金融產品有兩大賣點,其一是零交易費率,相當於提供投資者免費轉換的平台,投資者可以利用基金做波段。而友誠為此只收取每年1.6%的費用,收取5年,5年後全部免費。其二是可以免費成立信託,用以隔離債務或者傳承遺產,不需要交稅。
㈤ 平安私行海外產品篩選標准包含哪幾項
離岸投融資、離岸貿易融資、離岸跨境融資、離岸資金管理、離岸同業金融這5項。
根據離岸業務不同客群的市場需求,我行精心打造離岸金融五大產品體系,為境內外客戶提供便捷高效的境內外、離在岸、一站式、一體化離岸金融定製服務方案。
我行為境外客戶提供多幣種的外匯掉期、外匯買賣、利率掉期等基礎的外匯及資金交易服務,幫助企業解決日常經營中的資金收、付幣種錯配問題,規避匯率和利率風險。
㈥ 什麼是離岸產品
些金融機構在免稅島上注冊分支機構,而後向其他地區發行產品,這些產品就被稱為離岸金融產品。全球目前有20多個離岸中心,以英屬的馬恩島為例,這個島上無資本利得稅、財富稅、印花稅、遺產稅、資本轉讓稅等通常稅目,因而如果購買馬恩島注冊的金融產品擁有離岸賬戶,投資者也不用承擔這些稅收。這就是離岸產品的優勢所在。
馬恩島有非常嚴格的監管制度。在馬恩島上注冊的金融機構一旦發生倒閉等危機,投資者可最多獲賠其賬戶金額(按市值計算)的90%,遠超過香港賠付10萬港幣的規定。這對投資者來說是另一重保障。
以注冊在馬恩島的英國友誠投資(FriendsProvident)為例,這傢具有175年歷史的公司最有名的是其離岸產品萬全智富計劃。該計劃的平台中包含160多隻精選國際投資基金,包括貨幣市場基金、各類國際債券基金,新興市場基金、成熟市場基金,商品基金,地區基金等等。投資者可以免手續費在其中隨時任意轉換,無限次轉換,最多同時可持有10隻基金。
投資貼士:離岸金融產品有兩大賣點,其一是零交易費率,相當於提供投資者免費轉換的平台,投資者可以利用基金做波段。而友誠為此只收取每年1.6%的費用,收取5年,5年後全部免費。其二是可以免費成立信託,用以隔離債務或者傳承遺產,不需要交稅。
㈦ 離岸金融市場有哪些類型
恆信泰富為您解答離岸金融市場分類:
(一)依據各離岸金融市場實際運作的情況可以分為以下4 種類型
1.一體型,也稱內外混合型。即境內金融市場與境外金融市場的業務融為一體。居民和非居民均可從事各種貨幣的存款和貸款業務,銀行的離岸業務與在岸業務沒有嚴格的界限,合帳處理,倫敦與香港即屬此類型。倫敦離岸金融市場的特點是:
(1)離岸金融交易的幣種是市場所在地的國家以外的貨幣(即英鎊以外的歐洲貨幣)。1979年在倫敦的銀行也可以經營歐洲英鎊的存放業務,只是這種交易仍然只能通過英國的海峽群島的離岸金融中心達成。銀行在那裡設立機構,通過電訊設備進行交易。所以從立法的角度看,在倫敦是不能直接經營歐洲英鎊業務的。
(2)除離岸金融業務外, 還允許居民經營在岸業務和國內業務,但必須交納存款准備金和有關稅款,且金融機構嚴格控制「全面業務」執照的發放量。所以在這類市場上,在岸業務遠遠小於離岸業務規模。香港雖地處亞洲,但由於它與英國的特殊關系,其離岸,金融市場也屬一體型的。
2.分離型,也稱內外分離型。即境內金融業務與離岸金融業務分帳處理。居民的存貸款業務與非居民的存貸款業務分開,等等。典型地區是紐約、新加坡、東京及巴林。紐約《國際銀行便利》(IBT )具有以下特點:
(1)所有獲准吸收存款的美國銀行、外國銀行均可申請加入《國際銀行便利》,可為其會員銀行。《國際銀行便利》的交易嚴格限於會員機構與非居民之間。
(2)該市場交易可豁免存款准備金、 利率上限、存款保險,交易者還豁免利息預扣稅和地方稅。
(3 )存放在紐約《國際銀行便利》帳戶上的美元視同境外美元,與國內美元帳戶嚴格分開。可見,紐約離岸金融市場的特徵是業務范圍包括市場所在國貨幣(即美元)的境外業務,而在管理上把境外美元與本國境內美元嚴格分帳。另外,與倫敦的高度自由化不同,美國對《國際銀行便利》的限制較其它國家對離岸金融市場的限制嚴格得多。新加坡離岸金融市場由於有政府的強力扶植和嚴格監管,並針對亞洲金融市場的特點首創了有特色的亞洲美元市場和金融期貨市場,從而使新加坡能在對制度靈活自由的香港和資金實力雄厚的日本的競爭中,迅速發展成為東南亞地區影響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截止1994年9 月, 該市場的總資產為4193 .72億美元,比1988年底的2382億美元增加76.1%。 與其它離岸金融市場相比,1986年建立的東京離岸金融市場的管制相當嚴格,如規定不許進行債券業務和遠期期貨業務,除營業稅外還要徵收政府稅和印花稅等。
3.簿記型,亦稱避稅港型。即這類市場沒有實際的離岸資金交易,只是辦理其它市場交易的記帳業務,目的是逃避交易市場所在地稅收,加勒比海的巴哈馬和開曼以及百慕大、巴拿馬和西歐的馬恩島等即屬於此類型。據報道,70年代起,許多銀行將資產大量轉移到加勒比海的巴哈馬、開曼等島國,因那裡政局穩定、稅賦低、沒有金融管理。許多外國銀行為了逃稅,只是在此進行記帳,並不進行實際交易,從而形成一種帳面上的離岸金融市場。
4.滲漏型。其基礎是分離型,即離岸業務與在岸業務分立兩大帳戶,居民的存款業務與非居民的存款業務分開但允許離岸帳戶上的資金貸給居民。這種類型主要出現在發展中國家,典型的如雅加達離岸金融市場。恆信泰富提供離岸金融相關服務。
㈧ 離岸金融市場是什麼,特點和作用又是什麼
離岸金融市場(offshore finance market),是指主要為非居民提供境外貨幣借貸服務的國際金融市場,亦稱境外金融市場。其特點可簡單概括為市場交易以非居民為主,基本不受所在國法規和稅制限制。
國際金融市場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國際金融市場能在國際范圍內把大量閑散資金聚集起來,滿足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需要,同時通過金融市場的職能作用,把「死錢」變為「活錢」,由此推動了生產與資本的國際化。
其次,正如歐洲貨幣市場促進了當時的聯邦德國和日本經濟的復興,亞洲美元市場對亞太地區的經濟建設也起了積極的作用。發展中國家的大部分資金也都是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籌集的。貨幣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又為跨國公司在國際間進行資金儲存與借貸、資本的頻繁調動創造了條件,促進了跨國公司經營資本的循環與周轉,由此推動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巨大發展。
應答時間:2022-01-1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㈨ 離岸金融市場與傳統金融市場相比有哪些特徵它有哪些類型
根據性質不同,國際金融市場可分為傳統金融市場和離岸金融市場
1、傳統的國際金融市場是指從事市場所在國貨幣的國際信貸和國際證券業務,並受市場所在國政府管轄的金融市場。這種類型的國際金融市場一般是歷史上逐漸形成的,經歷了區域金融市場一→全國金融市場一→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階段,如倫敦、紐約、巴黎、法蘭克福、東京等。
2、離岸金融市場[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s ],是指非居民之間以銀行為中介在某種貨幣發行國國境之外從事該種貨幣交易的市場,也有人將它稱為歐洲貨幣市場。它實際上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進行境外貨幣的借貸業務,其次是發行各種以境外貨幣表示的債券,再次是各種境外貨幣之間的兌換市場,即外匯市場。
種類 按性質劃分,離岸金融中心大致有三種類型:
倫敦型 屬於「自然形成」的市場。倫敦離岸市場始於50年代末,它既經營銀行業務,也經營證券業務。非居民除獲准自由經營各項外匯、金融業務外,其吸收的存款也不需繳納法定準備金。過去,這類市場業務因受外匯管制等限制,而與國內業務截然分開,但自從1979年10月外匯管製取消後,對外匯金融業務的管理與國內金融業務同等對待,「離岸」本身的含義便發生了變異,倫敦離岸市場實際上已經成為兼具境內和離岸業務的「內外一體式」金融市場。香港自從1972年廢除外匯管制後,也逐漸演變成亞太地區一個主要的倫敦型離岸市場。
紐約型 最大特點在於「人為創設」和「內外分離」,而且沒有證券買賣。1981年12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同意設立國際銀行業設施(又稱國際銀行便利)之後,紐約離岸金融業務迅速發展。它的主要交易對象是非居民。籌資只能吸收外國居民、外國銀行和公司的存款,但開辦國際銀行業設施的不限於外國銀行,任何美國的存款機構、「愛治法」公司和外國銀行在美分行皆可申請開辦。存款不受美國國內銀行法規關於准備金比率和存款比率的限制。貸款必須在美國境外使用。該「設施」可使用包括美元在內的任何一種貨幣計價。由於美元是最主要的國際通貨,而該離岸市場主要交易貨幣也是歐洲美元,所以紐約離岸市場以本國貨幣作為主要交易貨幣。1986年開放的東京離岸市場也屬這一類型。
巴哈馬型 只有記帳而沒有實質性業務的離岸金融中心,又稱「逃稅型」離岸市場,這類市場實際上是「逃稅港」。由於在某些國家或地區開展金融業務可以逃避銀行利潤稅及營業稅等,同時在這些地方開辦分行的成本與費用也遠較倫敦低,所以離岸金融市場紛紛在這些地方開辟。拿騷、開曼群島和巴林等地皆屬此類。
離岸金融業務發展和離岸金融中心的迅速擴張,促進了國際性銀行的發展和國際信貸、國際融資的增長,但由於離岸存款不受各國國內法規的各種限制,它對存款所在國的貨幣供應量、銀行管制與貨幣政策的實施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離岸金融市場的特徵
首先,市場基本不受所在地政府當局的金融政策、法令的管制和外匯管制措施的約束。
其次,市場以外國人的各項業務為主體,不對本國居民開放。
第三,市場經營的是外國貨幣,不涉及本國貨幣的經營和借貸。
第四,市場具有相對獨立的利率體系,不受所在國利率水平的限制,但是離岸市場之間的同種貨幣利率存在趨同的趨勢。
第五,市場使用的貨幣種類多樣,能夠向全球提供的交易和服務種類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