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越窮越要理財
① 越是沒有錢越要理財,為什麼這么說呢
看過財經類書籍的朋友都知道,幾乎所有的理財專家都認為理財的最終目的是幫助我們的資產實現保值增值而並不能讓我們成為富人,理財是幫助我們更好地規劃我們的人生,幫助我們解決不同時期財務問題的過程,我們不能指望靠理財來實現發財夢。其實,不然。
我認為追求財富、追求錢賺錢是上天賦予我們每一個人的平等權利,上天給我們每一個人的一生中都安排了幾次重要的創造財富改變命運的機會,雖然屈指可數,但的確是有的。朋友們仔細回想一下自己曾走過的路,尤其是中年人會更有感觸。只可惜,我們沒有做好抓住機會的准備,或者說天時地利沒有佔全而與財富之神擦肩而過,失之交臂,甚至是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然後,會慨嘆自己沒有成為富人的命。
很多理財師在談到致富,成為富人這個話題上,比較一致的看法是,要想賺錢,得既開源又節流,而對於開源而言,在職業技能上對自己的投資的重要性遠遠大於投資理財。
② 當代年輕人理財為何越理越窮
1、回報預期過高,風險認知不足
不同年齡的人,喜好可能不同,但都有著「暴富」的美好願望。不過調研結果表明,越年輕的投資者,希望擁有高收益率的越多。期望高收益的同時,年輕人也是最不能容忍虧損的,這種「既要也要」意味著對風險認知的不足,導致年輕人容易從事高風險、快進出的投資,把理財當成賭博,容易導致虧損。
2、理財意識超前,理財知識不足
從炒鞋到盲盒再到基金,只要有利可圖,就能夠發現年輕一代的身影。90後的一大明顯特點就是理財意識超前,轟轟烈烈搞錢。
相對於超前的投資意識,很多年輕人的投資知識相當有限,理財知識與超前的理財意識不匹配,導致年輕人容易盲目投入。
比如買基金,很多人都是跟著up主買基金,希望通過10到20分鍾的科普,獲得需要的知識,但是up主和投資者的利益並不一致,且網路上的內容質量良莠不齊,如果投資者本身沒有足夠的信息篩選辨別能力,很容易陷入誤區。
3、耗費時間精力,耽誤本職工作
最後是年輕人的主要精力本應放在學習、工作上,結果很多人在投資理財上投入了太多的時間精力,導致本職工作沒做好,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