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多少基金就財務自由
Ⅰ 擁有多少存款可以定義為財務自由
所謂的財務自由,是指不需上班賺錢,全家也能過上體面、富裕的生活(假定:無子女出國留學需求和婚房需求)。我認為的最低標准:1、在一線城市生活(至少有此能力),連國內一線城市都住不起,財務自由無從談起;2、有市值3000萬以上的自住房,總價300萬以上的車(三台或以上);3、年財產性收入150萬以上用作為日常生活費,也即有3000萬以上現金作理財或入息,但也有通脹風險,若有可投資性資產5000萬以上,相對比較有保障;4、另有200萬以上備用金(以備不時之需)。綜上,要實現基本的財務自由,以目前的標准,至少需要凈資產6500~8500萬以上。若有子女留學和婚房需求,要1~1.2億以上。
擁有多少存款才定義為財務自由並沒有一定的標准;怎麼樣才算財務自由跟每個人的收入多少和生活開支多少有直接關系。但財務自由可以肯定一點的就是收入一定要大於生活開支才成立財務自由。
怎麼樣才叫財務自由呢?
財務自由說白一點就是自己的錢自己做主,想怎麼花就怎麼花,隨心所欲,吃喝玩樂的任何開銷都不帶眨一下眼的。
類似2018年把財務自由分為14個階段,財務自由定義的第一階段「辣條自由」;財務自由定義的第二階段「奶茶自由」;會員自由、外賣自由……買房自由等14個2018年的財務自由標准。
擁有多少存款可以定義為財務自由?
(1)要實現辣條自由
要實現財務自由中的第一階段「辣條自由」,也就是想吃多少包就多少包,吃膩為止。類似這種財務自由,3.5元一包,100包就350元。按照這種財務自由,一個月收入1000元的就可以定義為財務自由。
假如月收入1000元,一年就1.2萬元的利息收入,假如按照一年存款利率4%計算,擁有多少存款才算財務自由呢?1.2萬元/4%/1年= 30萬元 。
所以得知想要實現「辣條自由」的財務自由需要擁有30萬元存款就能實現了。
(2)要實現奶茶自由
要實現第二階段的「奶茶自由」,意思就是想買喝多少杯奶茶就喝多少杯,一杯奶茶7元~10元,假如100杯就700元~1000元。按照奶茶自由最起碼也得月收入3000就可以定義為財務自由。
同樣月收入3000元,一年就是總收入為3.6萬元的利息收入。假如按照一年定期存款4%計算,年利息收入要在3.6萬元,那要擁有多少才能定義為財務自由呢?3.6萬元/4%/1年= 90萬元 。
所以最起碼擁有90萬元的存款才能實現「奶茶自由」,才能定義為財務自由。
同樣的根據以上實現「會員自由」、「外賣自由」「買房自由」等等的財務,根據規律算最高級的財務自由,一套房算100萬元,10套就是1000萬元,最起碼月收入要高達2000萬元才行,一年就是利息總收入為24億元,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為4%,根據2.4億元/4%/1年= 60億元。
想要實現「買房自由」的財務自由自由最高級之中,想要給這種財務自由的人,如果沒60億元以上的存款才能定義為財務自由。
通過上面的分析擁有多少存款才能定義為財務自由,財務自由要根據每個人生活開支的多少和收入相比較。 比如「辣條自由」的生活開支,需要擁有30萬以上的存款才能定義為財務自由;奶茶自由和買房自由分別需要90萬和60億元才能定義為財務自由,買房自由是財務自由的高級階段,要擁有60億才能定義為真正的財務自由。
總之財務自由就是自己的錢想怎麼花都可以。
最近幾年,大家都在討論:如何能實現財務自由,擁有多少存款才能財務自由。所謂財務自由,就是你的存款已經足夠多到,即使你從現在開始不上班,也能夠使自己的家庭,體面的、有尊嚴的過完下面半輩子,衣食無憂,吃喝不愁。
面對擁有多少存款就可以定義為財務自由?很多人講出來的數字非常驚人,這個數字往往是他這輩子根本無力賺到的財富。一些人表示,在一二線城市有車有房,資金額度達到2000萬以上,這樣的資產狀態才能算上財務自由。但實際上,中國絕大多數人一輩子都完不成這樣的財務自由的「小目標」。
有多少存款可以稱為實現財務自由,盡管每個人的標准和看法不同,但是有三個外在條件,左右著各類人群的財務自由的標准:首先,不同的地區,財務自由的人標准不同。剛剛說的在一二線城市有房有車,還有存款2000萬才算財務自由,這個標準定得太高,也不切實際。
通常在一二線城市擁有一二套自己的房子,外加上三五百萬的存款,應該就算是財務自由了,自己家庭在今後幾十年內夠吃夠用就可以了,有些人非要把有車也要作為財務自由的指標,我覺得有輛轎車並非生活必須品,難道坐地鐵出行的人,都沒有財務自由嗎?
當然,如果在一個鄉下農村,對於普通農民來說,辛苦工作一年也賺不到三五萬人民幣的,又沒有任何保障。這樣的家庭能擁有一二百萬的存款,就算是財務自由了。也不用外出打工,只要在家種種地,過著清閑生活,也不靠天氣吃飯,至少這位農民在未來二十年內不用為生計犯愁。
再者,每個人對財務自由的心態不同,有些人必須要上千萬甚至上億才能算是財務自由。但是香港有很多明星,他們年輕的時候卻揮土如金,曾經擁有上千萬甚至過億的資產,晚年沒戲可接了,還要過著奢靡生活,就自然變窮困了。而修行在深山的隱士,一日三餐粗茶淡飯,生活簡朴,他們到是實現在「財務自由」的夢想。所以,心態不同,境界不同,財務自由的標准就不同。有些人即使給你幾千萬,如果大肆揮霍無度,最後也實現不了真正的財務自由。
最後,每個人的財務自由,要看 社會 是否穩定,通脹率是否高啟。要知道,未來形勢不可測,財務自由是少數人的專利,多數人要勞作一生,才能拿到一份養老金。我們之前所說的,在一線城市有房子,外加三五百萬的存款,只是說能保證近二十年內的財務自由。未來國內通脹率是多少,誰也無法預測。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應該先賺到人生第一個百萬資產,再說希望能夠達到財務自由。因為,沒有人能夠一步登天,所有的東西都要一步步來。
很多人都希望實現財務自由,這樣就不用受老闆的氣,也不用為衣食居行而擔憂。但是能夠實現財務自由的人終究還是 社會 少數人群,多數人要想賺到一百萬現金都很難。而且不同人對財務自由的標准也是不一樣的,很多人喜歡把財務自由的目標訂得很高,但現實中卻發現自己連一個最基本賺上一百萬資產的小目標都難不到。這就是夢想與實際的差距。所以,擺正心態,努力奮斗,這才是最關鍵的。
其實財務自由是被動收入大於他的日常開支,比如你現在日常開支是5000元,你是一個普通的工薪族,存款多少才可以超過5000元每個月呢?我們來看一筆賬,按五年存款利率4%來計算。要每個月產生5000元利息需要多少錢呢?5000元X12個月除以4%=150萬,也就是說你有150萬元存, 每個月吃利息就可以超過你的工資,就實現被動收入,實現財富自由。 但是你要知道,人的慾望是無限的,當你有150萬,你就每個月花5000元,基本生活開銷,就不上班了,實現財務自由了?比如一個老闆,他每月開支都要5萬,那得要1500萬存款,如果像明星每個月開支都要50萬,那1.5萬存款才可以了。所以不同的人財務自由的方式是不同的。
但是你如果非要一種來衡量的話,也就是在全國消費最高的上海, 每個月有五萬收入 ,我想也差不多了,可以基本共房,供車,小孩讀書,都沒有問題了。所以我覺得至少要1500萬存款,才可以。但是問題又來了,1500萬存款,如果一直存一直吃利息,也會坐吃山空,十年會貶值了,怎麼辦呢?所以必須復利,也就是再增加1500萬,每年得到的錢復利,所以我覺得至少要有 3000萬 現金,你才可以坐吃到一輩子, 我說是普通人,不能超級富豪大額消費比。
財務自由是每個人的嚮往,而每個人對於財務自由的概念也不盡相同。
有人說;能夠隨時買得起自己喜歡品牌的口紅,是一種財務自由。
有人說;能夠每天買到自己喜歡吃的水果,也是一種財務自由。
也有人說;有房有車,每天想買啥買啥,就是財務自由。
而我對於財務自由的概念是;擁有屬於自己住處(房子),錢只要夠生活,且心嚮往自由,就是自由。 每個人對於財務自由的定義多有著他具有特別的意義。 那麼擁有多少存款才能定義為財務自由呢?
一直以來,人們都以財富的多少來定義一個人等級,所以也就存在了「 有錢人 」與「 窮人 」我記得在10年前的時候,那個時候我經常會想,和家裡人說,假如有100萬就好了,我們就能買一套自己的房子,不需要不停的租房搬家!10年前如果家裡有100萬買套房還是綽綽有餘的。父母不停的存錢就是為了買房,而等存到了一些錢之後,發現房價也在不停的漲,存錢的速度永遠追不上房價漲的速度!而一直沒買到房子,也逐漸成為了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對於我和家裡人來說,能夠擁有自己的一套房子,不需要租房和搬家,還有能夠過生活,就是一種財務自由。
說起財務自由,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需要擁有多少錢,然後統算一筆數。就好比我朋友她說的,財務自由至少得有5000萬以上的存款,才能讓生活不再有壓力和保障。而另一個自己買有房子的朋友說,我財務自由不需要5000萬,只要100萬就夠了。也有人說,不用上班,每天有花不完的錢就是財務自由,財務自由定義和財富的多少有著很直接的關系。
每個人對於財富需求與物質的需求程度不同,因此財務自由無法用統一標准來進行衡量。財務自由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力量,人人都嚮往財務自由,但是真正實現財務自由的人又有多少呢?心境自由也是一種自由。
財務自由是所有人的終極夢想之一。
所謂的財務自由,就是當你的現金和資產每年衍生的現金流足夠支付你的生活開支,也就是不用再依靠上班工作來賺取維持生活的現金流的時候,這個狀態就叫財務自由。
其實財務自由的門檻,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數值。我剛工作的時候,我們的老大告訴我們,在廣州,如果有3000萬的存款(不包括房子車等,純現金資產或者股票資產),差不多可以叫做財務自由了。當時是2007年,廣州的平均房價剛過萬。所以,我心裡一直有個標准,也就是3000萬現金,差不多是一個一線城市財務自由的標准。
不過後來,大概兩年前吧,胡潤,這個每年發百富榜的外國友人,定了一個標准。大概意思就是,一線城市,財務自由的標准大概是2.9億人民幣,二線城市是1.7億,三線城市大概9000萬。不過,他的標準是所有資產。他說,因為房價和生活成本在快速上升,在還沒有財務自由之前,人們很容易低估財務自由的門檻,覺得可能1.6億和9500萬就夠了。
看的我很汗顏。別說2.9億了,1.6億暫時也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扣掉一個單價15萬,400平的大平層房子之後,還剩一個億,可能也差不多自由了。每年按照5%的保守收益率,如果積極點,年均8%的收益率,很多真正的有錢人也很滿足了。也就是說,500-800萬的每年開銷的話,反推一個億的現金等價物基本可以稱之為財務自由了。
當然,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我覺得,加上日常花銷,撫養子女上學,北京一年100-200萬的年均花銷足夠了。3000萬的現金等價物,馬馬虎虎也能算是個財務自由者。
現在國外有一種說法,就說,當你攢夠了每年花銷的25倍的存款之後,就可以不用工作,進入自由狀態。當然,他們其實說的是,在不用工作之後,很多不必要的支出就會少了很多,尤其是為了交易應酬而不得不攀比消費的東西都可以不用買了,只過一種比較簡單純粹的生活。奢侈品基本不用買了,自己吃穿的舒服就行,也不用為了工作應酬去吃大餐,喝貴酒。
所以,每個人的財務自由狀態是不一樣的。如果你覺得一個月5000塊錢足夠自己生活的比較好了,那麼你的財務自由標准就是5000x12x25=150萬。當然,考慮到通脹,可能300-500萬也就很好了。
(晴溪)
個人認為,夫婦雙方都有養老醫療保險,有退休金,有車有房,手裡再有500萬現金能實現財務自由。過60了,一年花費20萬差不夠。兩人工資一萬二,500萬,拿出400萬找4家銀行存三年期,一年可達17萬,每月1·4萬,加上工資一月2.6萬。剩下100萬存短期理財,一年能有6萬元。總算一年加工資37萬元。出去 旅遊 ,享受 美食 ,購買服裝,車輛維護,統統拿下。本錢還能給子女留下。
財務自由的財富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字,而是相對值。
財務自由之路的作者波多費舍爾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財務自由的公式:=被動收入>體面生活開支。這里說的被動收入對題主來說就是利息。現在年化利率差不多4%左右。我按一年體面的支出10萬人民幣來算,差不多需要250萬的存款。但是這個標准也是因人而異的,如果你每年的花費超過10萬人民幣,比如你還有貸款要還,或者家庭負擔較重,那麼250萬存款肯定是不夠的。
靠利息過日子可以嗎,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每年的通貨膨脹可能導致本金的購買力下降。目前每年的通脹都在3%以上,如果把錢放在銀行按照4%的存款利率計算每年的購買力都會下降。
每年的收益率至少要7%以上才能跑贏通脹,且有多餘的收益用來支撐生活開支,所以如果考慮通脹的因素只是把錢放在銀行吃利息的話,10年後這筆錢的購買力會下降三分之一。
最好是做一些保證增值的投資,也就是說需要配置能給你的帶來每年7%收益率的資產,而不只是拿著存款。
以下是標准普爾家庭資產配置象限,提供給題主參考,合理的配置資產帶來更合理安全的收益,有助於實現財務自由。
多數的中國人完全不懂什麼叫財務自由,其實非常簡單:
如果你明天不工作,你的衣食住行是不是無憂?不要拿北京上海的標准來衡量,當然如果你是京滬的也一樣。
主要是沒有固定標的: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每個家庭的標准不一樣,如同普通人和馬雲對財務自由的感悟差之天地。不過我想多數人得要求差距不會太大,如果日常生活所需的費用完全具備,這就是最初級的財務自由,但是預防大病,自我教育提升,和周遊世界和全國各地的預算一打進去就是一個中級版本的財務自由,高級財務自由是指這些預算外還有一筆靈活資金,用來支配你的夢想和影響力,比如海外有100萬美金保險或者可隨時做投資確保一些不可預知的風險出現,如果你所在國家或者地區遭逢巨大的自然或人為災變……,等等。
題主雖然非常渴望財務自由,不過 從題主的問題,可以看出您確實距離財務自由還有太遠的距離,這么說可能會很傷人,但您不專業的提問,就暴露出了您的財務知識方面存在的短板。
我這么說的原因是,稍有理財知識的人都知道,當前的儲蓄存款,是根本跑不贏通貨膨脹的,所以根本沒有多少人願意保持大筆的存款。
我理解的財務自由,實際上是指一個家庭的資產,可以讓您即使不工作,依然可以保持衣食無憂,享受比較優渥的生活。記住了是家庭資產,而非存款!
那麼,這個可以維持比較好的生活的家庭資產要多少才算是財務自由呢?這恐怕還要與您所在的城市級別有關系,因為,不同的城市,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都是不同的,自然對於達到財務自由的標准也是不一樣的。
個人理解的財務自由大致可以分為:
一線城市:億萬級家庭資產;1億元以上;
二線城市:千萬級家庭資產;1000萬元及以上;
三線、四城市:百萬級家庭資產;500萬元及以上;
所以,我所理解的財務自由家庭資產,最少也應該不低於500萬元。
其次還有一個是家庭資產配置的問題,比家庭總資產還重要。如果家庭資產配置不合理,比如:您有1000萬元 的家產,但是房產佔比80%,而且房產還不是二線以上城市的家庭,您還算不上財務自由家庭。因為,您的資產不動產配比太高了。
理論上來說,家庭最安全的資產配置是:存款可以保持家庭開支6個月無憂就可以了;不動產:保持不高於40%;保險等保障的錢占家庭資產大約15%左右,剩餘的是各類投資,用於錢生錢的資產,高低風險的都有:基金、股票、貴金屬、債券、信託等等。
保險可以保證大病意外等不會影響您的家庭運轉。不動產是房產,必需要有。存款是流動的錢,隨時可以取用的。其餘的都是用來保持家庭資產保值升值的。
有了這樣的家庭資產配置,再有不低於500萬元的家庭總資產,才敢談財務自由。個人觀點,歡迎拍磚。
Ⅱ 擁有多少資產,才算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不是擁有家財萬貫,百萬千萬財產,而是心裡感覺到自由。
了解自己和自己所擁有的,知道即使明天因為生病或是公司裁員而丟了工作,也不會有大麻煩,仍舊可以舒適地生活,不必發愁立即找工作,就達到財務自由的境界了。
舉個粟子:A女士,30歲,生活比較節儉,沒有什麼社交,每月自己和家庭加起來開支¥3000左右,她有房租收入¥3200元,被動性收入已經超過她每個月的花銷雖然不多,但不用主動尋求工作已經能滿足日常生活需要,就算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用公式來表達就是:財務自由=被動收入>花銷。
增加被動性收入比如:
房租收入、股息或基金分紅、銀行定期存款的利息、圖書或音樂創作的版稅、專利費等收入、來自博客或網站的稿費和廣告收入、出租專業資格或學歷等廣開財源。
花費節流:
縮減日常花銷,能自己做的事情不請人,當省則省。
Ⅲ 基金定投真的可以財富自由嗎
大家購買基金,都有個共同的願望:賺錢。如果不是,那麼你購買的可能是慈善基金。
那麼,投資基金能否實現財務自由?
很扎心的回答是:有可能,但非常難。概率嘛,和隔壁彩票店買一張試試差不多。
為什麼呢?
一、本金有限。投資者的本金是收益的基數。大部分人能夠用來投資的,閑置的資金規模是有限的。全中國投資者投資基金的平均規模不超過10萬。如果借給我一個億,那我不動本金也能財富自由。相反,十萬本金,想財富自由,就算復利和伯克希爾哈撒韋一樣也得好多年。
二、收益率有限。投資者獲得的回報率是收益的乘數。基金的回報率受制於市場基準收益,以及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也包括運氣)產生的超額收益。在底層資產的收益方面,股票算是這個星球上長期回報率最高的資產,高到什麼程度呢?大概就是企業的凈資產回報率,長期來說,如果有一個年化8%~10%就非常地不錯了。加上基金經理的能力產生的超額收益,基金的整體收益,如果有10%-15%就非常不錯了。像巴菲特這樣的,長期的年化收益大概是15%-20%。而中國基金業協會統計的中國偏股型基金的長期收益,大概是17%。但確定長期能有年化15%-20%,也就非常不錯了。
數量有限的本金加上不是那麼高的投資回報率,所以能實現財務自由的程度也是有限的。雖然實現財務自由很難,但是如果能長期用正確的方法投資基金,積累下來又是相當可觀的。那麼投資者該用什麼方法投資基金呢?大家最容易想到的是,基金價格是會漲跌的,我在低的時候買,在高的時候賣,不就賺錢了?這想法很好,但啥是低,啥是高呢?你預判一隻基金會漲,我預判你預判一隻基金會漲,你又預判我預判你預判一隻基金會漲。。。。。。這個市場上絕大多數投資者在預判的事情,同時也是絕大多數投資者都難以取得成功的事情,難以為繼。所以老老實實地定投點指數基金,這個也是巴菲特一直推薦的最適合普通人的投資方法。特別典型的,比如說滬深300、中證500、還有最近很火熱的A50等等,如果膽子肥大點的甚至可以做點香港的恆生指數、美國的標普500都可以。不過我還是建議配備咱們自己的這些指數,畢竟我們都看好自己的國家未來的發展。可以選擇每周,每月固定時間投入,不要一把梭哈。如果一個人,長期堅持用資產配置的思路,投資A股的指數基金,我不敢說他一定能實現財務自由,但他一定會越來越富有。
Ⅳ 你認為有多少資產或資金才可以達到財務自由
1億塊錢吧,現在房價多高啊,車好點的也很貴,所以怎麼也得有一個億,才能實現財務自由。
Ⅳ 手裡持有多少個基金才合理
一隻基金代表著一個投資的方向,受限自己知識面以及投資性價比的要求,投資基金最好五六個。
首先,術業有專工,看不懂的機會不要投資
基金一般是某個方向上的一個組合,比如股票組合,債券組合,我們投資基金就相當於在做這個方向上的投資。但是,同一時間內,存在機會的方向有多少?我們能看的懂的機會方向又有多少?受限於能力或消息面的影響,我們能看的懂的機會其實很有限。三十多個基金代表了三十多個投資方向。試問,你的投資方向你都能理解嗎?
其次,同一方向上只投資一隻基金
同一方向上的基金收益雖然有差別,但只要這個方向有機會,收益是跑不了的。只要投資這個方向上的總資金不變的話,其實最後的收益相差不大。比如說跟蹤A50指數的基金,很多平台都有,他們都是跟蹤指數走勢的基金,其實漲幅大差不差,沒必要全部投資。
最後,把資金投向自己最看好的方向
投資講究性價比,把資金投向自己理解最深,最有把握的方向。比如三十隻基金,代表了三十個投資方向,有軍工的,有證券的,有地產的,有科技的等等,我們沒必要全部投資,最後只獲得一個平均收益,不如把有限的資金重點投向看的懂的方向上,這是最有把握盈利的方式。
投資基金其實是投資的長線趨勢,一個基金代表著一個行業的趨勢,受限於能力的原因,我們不可能看懂所有行業的發展趨勢,所以,我們最好把資金重點投入自己看的懂的方向上,這樣性價比才高,投資過程中才心安。
如果你實在看不懂不知道投資哪個,可以到辨險識財上看各個基金的風險評價報告,可以讓你比較全面的了解各個基金的風險點,這樣也能有效避免一定的投資風險。
Ⅵ 財務自由需要多少資產1千萬能實現財務自由嗎
大部分人學習理財,都是想有一天可以財務自由,財務自由一般理解就是什麼都不用干,躺著就可以賺錢,就是財務自由了,那麼財務自由需要多少資產?1千萬能實現財務自由嗎?為大家准備了相關內容,以供參考。財務自由需要多少資產?
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其實想要財務自由的標准並沒有很高,有一套房子、一部車、二千萬的存款,基本上是可以實現財務自由了,因為日常的生活開銷,基本上只要不買奢侈品什麼的,或者不生病什麼,基本上躺平是問題不大的。
但是一般普通人是很難有幾千萬的存款,所以大家想財務自由只有努力的工作賺錢,賺到錢後,就可以理財,就可以錢生錢了,對於財務自由的標准每個人的看法都是會有區別的,所以每個人對於財務自由的標准也是會有不一樣的。
1千萬能實現財務自由嗎?
如果是有1千萬省著花,也是可以財務自由的,比如說:可以拿出幾百萬去購買低風險的理財和存款,這樣還可以賺取一定的收益,如果自身研究基金或者炒股的話,也是可以賺錢的,但高風險的一般不建議購買太多,可以少買一點,因為風險高的,容易出現虧損的情況。
如果是本身比較富有的人,喜歡買豪車、奢侈品的話,1千萬是不能實現財務自由的,因為一個豪車就是幾百萬,買幾台車就花光了,所以對於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標准,看法也是會有區別的。
Ⅶ 擁有多少錢的存款,才算得上是財務自由呢
我是一名大學財務管理類專業教師,也是一名投資理財愛好者,通過投資理財基本上實現了財務自由,可以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我的回答對你能有所啟發和幫助。
答案:財務自由與你的消費標准和存款收益率相關,如果你的消費水平是每年10萬元,在年化4%的收益率下(10/(4%)=250),擁有250萬存款就可以實現財務自由。當然了,如果你的消費水平更高,則需要更多的存款才可以實現。1、什麼是財務自由所謂的財務自由是指你的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可以覆蓋你的生活開銷的一種狀態,比如你每年的生活消費需要5萬元,而你的房產租金、股票、基金、存款等資產的收益不低於5萬元,這時候你就實現了財務自由。
總結及建議:財務自由是用每年生活開銷除以收益率,如果收益能覆蓋開支,就是實現了財務自由。需要多少存款才算財務自由,這取決於你的存款收益率和生活消費標准。
【@理財三公子,專注小白理財,助力實現財務自由。歡迎點贊、關注、評論。】
Ⅷ 通過購買基金,真的能夠實現財務自由嗎
每個人可能對於財富自由的期望是不同的,不同人有著不同的想法。購買基金是有可能會實現財富自由的,但是畢竟每一條路都有不同適合他走的人。
因此,購買基金是真的能夠實現財富自由的,但是跟你持有基金的時間與持有基金的經濟體量有關,並且與你的認知也有很大關系,如果說你的認知不夠的話,可能在基金小幅上漲的時候就將基金賣出了,如果基金沒有辦法大幅的上漲,那麼對於你來說是非常可惜的。
Ⅸ 普通人買基金真的可以財務自由嗎九零年買基金到現在可以賺多少倍跑不贏通脹
基金也屬於風險投資,雖然比股票風險小,但不是買入一直持有就會有收益,賺多少倍更是不確定,沒有人保證能夠盈利,更不敢說跑贏通脹了。
Ⅹ 通過買基金可以實現財富自由嗎
大家購買基金,都有個共同的願望:賺錢。如果不是,那麼你購買的可能是慈善基金。
那麼,投資基金能否實現財務自由?
很扎心的回答是:有可能,但非常難。概率嘛,和隔壁彩票店買一張試試差不多。
為什麼呢?
一、本金有限。投資者的本金是收益的基數。大部分人能夠用來投資的,閑置的資金規模是有限的。全中國投資者投資基金的平均規模不超過10萬。如果借給我一個億,那我不動本金也能財富自由。相反,十萬本金,想財富自由,就算復利和伯克希爾哈撒韋一樣也得好多年。
二、收益率有限。投資者獲得的回報率是收益的乘數。基金的回報率受制於市場基準收益,以及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也包括運氣)產生的超額收益。在底層資產的收益方面,股票算是這個星球上長期回報率最高的資產,高到什麼程度呢?大概就是企業的凈資產回報率,長期來說,如果有一個年化8%~10%就非常地不錯了。加上基金經理的能力產生的超額收益,基金的整體收益,如果有10%-15%就非常不錯了。像巴菲特這樣的,長期的年化收益大概是15%-20%。而中國基金業協會統計的中國偏股型基金的長期收益,大概是17%。但確定長期能有年化15%-20%,也就非常不錯了。
數量有限的本金加上不是那麼高的投資回報率,所以能實現財務自由的程度也是有限的。雖然實現財務自由很難,但是如果能長期用正確的方法投資基金,積累下來又是相當可觀的。那麼投資者該用什麼方法投資基金呢?大家最容易想到的是,基金價格是會漲跌的,我在低的時候買,在高的時候賣,不就賺錢了?這想法很好,但啥是低,啥是高呢?你預判一隻基金會漲,我預判你預判一隻基金會漲,你又預判我預判你預判一隻基金會漲。。。。。。這個市場上絕大多數投資者在預判的事情,同時也是絕大多數投資者都難以取得成功的事情,難以為繼。所以老老實實地定投點指數基金,這個也是巴菲特一直推薦的最適合普通人的投資方法。特別典型的,比如說滬深300、中證500、還有最近很火熱的A50等等,如果膽子肥大點的甚至可以做點香港的恆生指數、美國的標普500都可以。不過我還是建議配備咱們自己的這些指數,畢竟我們都看好自己的國家未來的發展。可以選擇每周,每月固定時間投入,不要一把梭哈。如果一個人,長期堅持用資產配置的思路,投資A股的指數基金,我不敢說他一定能實現財務自由,但他一定會越來越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