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投訴期貨考試安排不合理
A. 在期貨市場上,為什麼說投機者的存在是必須的他們能給市場帶來哪些正面影響投機者和套期保值者的經濟
因為投機者:
1、承擔價格風險。期貨投機者承擔了套期保值者力圖迴避和轉移的風險,使套期保值成為可能。
2、提高市場流動性。投機者頻繁地建立部位,對沖手中的合約,增加了期貨市場的交易量,這既使 套期保值交易容易成交,又能減少交易者進出市場所可能引起的價格波動。
3、保持價格體系穩定。各期貨市場商品間價格和不同種商品間價格具有高度相關性。
投機者的參與,促進了相關市場和相關商品的價格調整,有利於改善不同地區價格的不合理狀況,有利於改善商品不同時期的供求結構,使商品價格趨於合理;並且有利於調整某一商品對相關商品的價格比值,使其趨於合理化,從而保持價格體系的穩定。
4、形成合理的價格水平。投機者在價格處於較低平時買進期貨,使需求增加,導致價格上漲,在較高價格水平賣出期貨,使需求減少,這樣又平抑了價格,使價格波動趨於平穩,從而形成合理的價格水平。
所以說投機者的存在是必須的。
B. 中國的股指期貨不合理嗎
不合理。
不合理的方面有幾個:
1、標的太大,股指期貨標的滬深300 但是這個標的太大了,參考歐美股指期貨,標的標普,道指,那這個世界就沒有多少人交易的了了,所以CME的股指期貨擁有MINI交易,也就是標的的1/10或1/100份。這樣才能增加量,降低參與門檻,達到規避風險和價值發現功能。
2、門檻太高。美其名曰保護投資者,既然法律規定18歲成年,開戶規定18歲以上有股票交易經驗即可開戶,那麼就不需要別人來負責投資者是否能為自己的行為風險負責。這是可笑的命題,按照這個理論,是不是現在所有在監獄的人都可以出來了,找證監會來負責的人進去蹲著就可以了。因為他們認為18歲以上的完全行為能力人,不能對自己負責。
既然可以300元買一手農行股票,為什麼套保就要花10幾萬的保證金?這就好比規定兩個互毆者中一方身高不到2米,體重不足300斤的人不得持械一樣,因為容易誤傷自己。那麼反過來看,就是當你足夠高大強壯了,就可以持械因為你不會誤傷自己。把本來就不平衡的對比,在強勢一方在加上武器。
所以本該屬於規避風險,的股指期貨,因為上述的奇怪保護散戶謬論,成了屠殺散戶的凶器。
C. 就業騙局有哪些
就業騙局有哪些
就業騙局有哪些,畢業季來到,數萬新時代大學生開始找工作步入社會,進入人生下一階段的旅程。但是社會很現實,現實也很殘酷,除個人必須具備高文憑、高技能及高素質外,大學生還需要具備簡單識別就業騙局的能力,以下是關於就業騙局有哪些。
就業騙局有哪些1
一、認清非法傳銷公司
某地打擊傳銷,僅對一個區進行偵查,就抓獲近500名的傳銷人員,而其中大學生佔40%左右,年齡最小的僅14歲。
近些年,大學生受騙陷入傳銷事件屢屢發生,因此剛畢業大學生找工作一定要認清非法傳銷公司,避免掉入陷阱。如何辨別傳銷公司,可以重點從這幾點一眼看出:高額入門費、虛假宣傳、高獎勵、無商品或不許退貨及拉人頭。
一般傳銷公司騙局流程是:借公司殼宣傳——招聘無知大學生來工作——聽課,洗腦,思考人生——最終安排入會(騙取親朋友好友的錢,還要求發展下線,全都是套路,大學生要小心。
二、派遣去外地工作,謊稱薪水高
有一些皮包公司專門騙工,騙錢,甚至拐賣人口,起先也謊稱招聘,並宣傳分公司遍布全國,招聘時的20萬元,30萬元的高年薪、包吃包住、五險一金等都是陷阱。關鍵是誘騙被招聘人員去外地工作,謊稱薪水會更高。
大學生剛進入社會,一旦相信了這類公司的謊言,就上當了。對此騙局,綜投網我提醒大學生必須對那些高薪水的工作高度警惕,更不可聽信招聘人員的花言巧語,多方面,多途徑,多了解公司的真實情況。
三、千萬別為他人做擔保辦貸款
前年發生過這樣的一件事《女大學生為公司擔保貸款,欠下9000萬元債務》,事情的真相怎樣呢?這位女大學生畢業沒什麼經驗,自己又無一技之長,畢業後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而她卻被一家公司的老闆看重。
後來這位老闆說,公司要擴大規模成立一家公司,讓小陳做公司股東,未來她還能享受公司高分紅,於是騙小陳在一系列的貸款擔保中簽字。
後來公司破產,法律上宣判小陳需歸還這9000萬元的債務。對此,綜投網我表示無論什麼時候,也不管你是大學生,還是個人都千萬不要為他人做擔保,否則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四、索要培訓費的都是騙子
一些大學生通過筆試和面試成功被某公司錄取,試用期1個月努力工作爭取轉正,但在轉正時卻通知專業知識匱乏,需要繳納一筆錢參加公司培訓後才可轉正。
需要繳納幾百元,乃至幾千元的培訓費?甚至說,如果不繳費,1個月的試用期工資拿不到的惡言相逼。遇到索要培訓費的基本都是騙子,大學生們要當心了。
另外,還有一個關於P2P理財的騙局。綜投網我講述,有些大學生進入一些非法集資的P2P網貸公司做銷售,公司騙說剛入職員工需要業績達到一定的金額才能轉正(騙大學生拉人投資。
而這些大學生剛進入社會認識的人並不多,只能拿身邊的親戚朋友的來做投資,而P2P投資收益高達15%或以上,誘惑力也比較大。當這類公司騙取了一大筆資金後就連夜跑路了,親戚好友的所有投資錢全部一場空,所有大學生也要警惕這類騙局。
就業騙局有哪些2
非法中介陷阱
張小姐在一家職業中介的信息欄上看到招聘文員的啟事,便前去咨詢。該中介所「電話聯系」了公司後,告訴張小姐職位空缺,她可以去試一試,但要交納100元中介費用,並承諾如果這家不合適
可另外推薦,直到找到工作為止。面試後,公司讓張小姐回去等消息。等了兩個星期,被告知未被錄取。張小姐只好找到那家中介所重找一家公司。經過面試,又經過長達半個月的等待,仍然得知沒有被錄取。當張小姐第三次折回中介所時,中介所告訴她沒有新的空缺職位,讓她再等等。
分析:部分非法職介機構通常採取拖延時間、與用人單位共同欺騙等手段,騙取求職者信息費、介紹費等。求職者碰到那些「一間門面、一張桌子、一部電話」的職介所或者「人才市場」要格外當心。
正規的職介機構通常具備以下特徵:有營業執照和招工許可證原件;明碼標價;公示勞動監察機關舉報受理電話;收費時出具由稅務部門監制的發票;服務人員持有職業資格證。
「偷梁換柱」陷阱
吳女士去應聘某房地產中介公司的會計,招聘廣告上表明月薪1500元。經過簡單面試後,吳女士被錄取了。但當她去報到時,卻被告知按照公司的規定
所有員工必須在一線鍛煉一段時間,熟悉整個公司的運做流程後方可回到本職崗位。到了月底,吳女士為公司賺得租賃中介費1100多元,但是公司還是以「不能勝任工作」為由,解除了勞動關系,並只發給500元基本工資。
分析:名為招聘會計,實則招聘業務員;新人永遠被認為「試用期不合格」而遭辭退……種種「注水」招聘讓求職者深受其害。「注水」扎品雖然隱蔽,但往往有很多破綻:
1、招聘信息過於簡單,沒有崗位職責和應聘條件;
2、面試極為草率,面試官似乎對你的專業、能力不感興趣;
3、剛面試完即被告知錄用,但勞動合同卻遲遲不簽,被錄用的職位與原先應聘的`職位不符,對方還會提出種種不合理要求;
4、雙方口頭、書面約定的合同中有明顯的不公平條款。求職者應該學會分辨形形色色的假招聘,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包就業」陷阱
就業形勢嚴峻,求職者找工作心切的特點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面對重重陷阱,求職者該如何人規避?
小王從某電腦學校畢業後,按照入學時學校「包就業」的承諾,被推薦到一家數碼沖印公司上班。上班剛半個月,公司老闆竟然以新成立的分公司還未開始正式營業為由,讓她回家等上班通知。但放假至今,她再也沒有接到上班的通知。如今,已經過了學校推薦工作的時間,學校不再「包就業」了。
分析:為了搶生源,很多學校聲稱「包就業」、「包分配」,但在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今天,這些承諾往往很難兌現。為保住學校生源和就業率,有的學校與一些公司「聯手」,讓剛畢業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可過不了多久,這種實際上不需要新員工的公司就會以各種名義將學生辭退。對於如上做法
無論是學校還是與學校聯手的公司,都是有意躲避法律政策方面的規定,並給相關部門處理這類事情造成難度。學生只有積極搜索學校「假就業」、公司「假招聘」的.確切證據,向有關部門投訴,才能有效地維護自身權益。
就業騙局有哪些3
1、很多企業通過不法手段侵害求職者的利益,到底哪些崗位會存在陷阱呢?
陷阱最多的八類職場崗位:分別是保險代理員、程序員、期貨交易員、「計件制」員工、「見習」崗位、「應聘考試需買復習資料」的崗位、「上崗前先繳費培訓」的崗位和「上崗前先匯款」的崗位。不法招聘單位較多地利用這些崗位,侵害求職者的利益。
2、常見的招聘騙局有哪些?
求職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陷阱,多數採用打著知名企業招工旗號進行詐騙,還有打著外地勞務辦事處旗號進行詐騙、以勞務派遣為名進行詐騙等多種詐騙形式。
1、打著「高薪招聘」的旗號,實際薪資與招聘時的口頭承諾不符;
2、應聘的工作崗位和工作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
3、巧立名目,收取各類押金、資料費和培訓費,並且不出具任何形式的收據和發票;
4、以改換面試地點的名義把求職者騙到偏遠、非常規的荒郊野外作為面試地點,實行搶劫和勒索;
5、求職者在面試時或試用期時的設計作品被剽竊;
6、試用期沒有過失卻被僱主找借口開除;
7、騙取個人信息進行詐取;
8、上崗前的非法體檢;
9、強迫加入非法組織;
等等。
快車我為您支招:
1、網上招聘廣告陷阱如何避免呢?
求職者在網上求職時,一定要選擇正規可靠的求職網站,同時還要注意,千萬不要先匯款後培訓、上班,應當進一步確認公司地址、公司的合法性以及收費的合理性,最好電話聯系招聘單位,以確認真實性。
2、獵頭公司幫忙找的工作是否有假呢?
不排除這樣的可能,因為現在各行各業騙人的太多了,做事千萬要謹慎,鎮定的分析,第一是否騙子,第二有木有潛力,或發展的空間,第三眼前的利益是否足夠大。
3、如何判斷中介公司是否規范?
社會上仍存在個別不規范的中介機構,這些不良中介一般具有以下幾種特徵:(1沒有營業執照或營業執照過期;(2沒有同定的辦公場所;
進門要看該職介所是否有勞動行政部門頒發的《職業介紹許可證》和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只有具備這兩個證的職介所,才可以從事職業介紹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