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的期貨交易開始於什麼時候
A. 期貨開盤交易時間是什麼時候
不用的期貨交易時間也不同,大多數是9點開始交易。根據不同的期貨交易市場和不同的交易品種,他們的關閉和開放時間也不同。
1、上海期貨交易所:每日交易時間:9:00-10:15,10:15-11:30,13:30-15:00;夜總交流和日交易時間:21:00-23:00(螺紋鋼,熱軋卷,石油瀝青和天然橡膠),第二天21:00-01:00(銅,鋁,鉛,鋅,鎳和錫),21:00-02:30中的第二天(金銀)。
2、大連商品期貨交易所:每日交易時間:9:00-10:15,10:15-11:30,13:30-15:00;夜總交:21:00-23:00? (豆1,豆2,玉米,澱粉,乙二醇,鐵礦石,焦煤,焦炭,塑料,大豆膳食,棕櫚,pp,pvc,大豆油)。
3、鄭州商品期貨交易所:每日交易時間:9:00-10:15,10:15-11:30,13:30-15:00;夜晚交易時間:21:00-23:30(棉花,糖,菜籽粕,甲醇,PTA,玻璃,菜籽油,正米,棉紗)。
4、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日交易時間(財政部債券期貨):9:15-11:30,13:00-15:15。 (上一次交易日的交易時間:9:15-11:30);日交易時間(股指期貨):9:30-11:30,13:00-15:00。
5、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每日交易時間:9:00-10:15,10:15-11:30,13:30-15:00;夜晚交易時間:21:00-02:30第二天
拓展資料;
1、期貨是現在交易的主題,並在未來結算或交付。主題可以是一定的商品,如黃金,原油,農產品,金融工具或金融指標。期貨交付之日可能是一周後,一個月後,三個月後,甚至一年後。期貨市場首次在歐洲發芽。
2、商品品種,交易單位,合同月,保證金,數量,質量,等級,交貨時間,交貨處和其他期貨合約條款的成立和標准化,唯一變數是價格。期貨合約標准通常由期貨交易所,並批准國家監管機構。
3、期貨合約在期貨交易所組織下締結,具有法律效力,並通過交流廳的公開招標產生的價格;大多數外國使用開放式競標,而中國使用電腦交易。
4、期貨合約的表現由交易所保證,不允許私人交易。
5、期貨合約可以通過解決現貨或對沖交易來履行或履行其合同義務。
希望能夠給到你幫助。
B. 期貨交易時間是什麼時候
我國正規期貨的交易時間為周一至周五早上9點到11點半,下午1點半到3點結束。早上10:15到10:30休盤15分鍾,夜盤: 21點到次日凌晨2:30分。各個期貨交易所的休盤時間和夜盤時間稍有不同,具體的情況,投資者以交易所的時間為准。比如上海期貨交易所的銅、鋁、鉛、鋅、螺紋、熱卷、 瀝青期貨,夜盤交易時間為21:00-1:00 ;黃金、白銀期貨為21:00-02:30 ;橡膠期貨為21:00-23:00 ;鄭州商品交易所的棉花、白糖、菜粕、甲醇、PTA 期貨,夜盤交易時間為21:00-23:30 。大連商品交易所的棕櫚油、焦炭、焦煤、鐵礦石、豆粕、豆油、豆一、豆二期貨,夜盤交易時間為21:00-23:30。
想要展開合作的可以直接聯系美爾雅期貨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二十餘年,始終保持高速增長狀態,近年來,形成經紀業務、資管業務、互聯網金融業務為核心的三大板塊,美爾雅期貨以增強服務能力為關鍵,為期貨行業改革發展、轉型升級而不懈奮斗著。
C. 國際期貨從什麼時候開始發展起來的
015年11月4日 - 紐約的咖啡交易所的期貨交易已十分活躍了。自19世紀下半葉以來,一系列的其他商品交易所相繼成立。 從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來看,大致經歷了由...
D.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的期貨,未來潛力如何
中國的期貨歷史可以追溯到1990的鄭州糧食批發市場也就是鄭商所的前身。
隨著經濟發展,金融工具越來越多的延伸到我國經濟建設的各個領域。在商品定價權,企業風險規避等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E. 期貨開盤時間
期貨開盤是從晚上九點到第二天下午三點收盤為一個完整的交易日。每個交易品種的具體的交易時間略有不同,大體的交易時段如下:夜盤:日盤:晚21:00開盤——23:30早盤:9:00~10:15,10:30~11:30,下午:13:30~15:00以上為大致的交易時段,開盤時間均為晚21:00、早9:00、早10:30與下午13:30
拓展資料
期貨,英文名是Futures,與現貨完全不同,現貨是實實在在可以交易的貨(商品),期貨主要不是貨,而是以某種大眾產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為標的標准化可交易合約。因此,這個標的物可以是某種商品(例如黃金、原油、農產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交收期貨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後,一個月之後,三個月之後,甚至一年之後。
買賣期貨的合同或協議叫做期貨合約。買賣期貨的場所叫做期貨市場。投資者可以對期貨進行投資或投機
歷史上最早的期貨市場是江戶幕府時代的日本。由於當時的米價對經濟及軍事活動造成很重大的影響,米商會根據食米的生產以及市場對食米的期待而決定庫存食米的買賣。
在1970年代,芝加哥的CME與CBOT兩家交易所曾進行多項期貨產品的創新,大力發展多個金融期貨品種,令金融期貨成為期貨市場的主流。1980年代,芝加哥的交易所開始發展電子交易平台。踏入1990年代末,各國交易所出現收購合並的趨勢。
中國古代已有由糧棧、糧市構成的商品信貸及遠期合約制度。在民國年代,中國上海曾出現多個期貨交易所,市場一度出現瘋狂熱炒。偽滿洲國政府亦曾在東北大連、營口、奉天等15個城市設立期貨交易所,主要經營大豆、豆餅、豆油期貨貿易。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期貨交易所在中國大陸絕跡幾十年,到1992年鄭州設立期貨交易所,展開另一波期貨熱炒風潮,各省市百花齊放,最多曾經一度同時開設超過50家期貨交易所,超過全球其他國家期貨交易所數目的總和。
中國國務院在1994年及1998年,兩次大力收緊監管,暫停多個期貨品種,勒令多間交易所停止營業。
自1998年後,中國大陸合法的商品期貨交易所只剩下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期貨交易所、鄭州期貨交易所三所,前者經營能源與金屬商品期貨,後兩者經營農產品期貨。
F. 我國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期貨
建國後,我國期貨市場基本上與證券市場同時產生和發展。
1990年10月12日,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作為第一個農產品交易所正式開業,標志著我國期貨市場試點工作的正式開始。
1992年1月8日,第一個期貨交易所,深圳有色金屬交易所正式開業;
1992年5月,上海金屬交易所開業;
1992年10月,蘇州物資交易所也宣告成立。
1993年底,國務院有關部門開始清理整頓。1995年,經國務院同意,中國證監會批准了15家試點期貨交易所,並從1995年下半年開始,對期貨交易所進行會員制改造。1998年,國家再次對期貨交易所進行規范整頓,將全國15家期貨交易所整合為上海、鄭州、大連3家。
G. 中國的股票和期貨,分別開始於哪一年,立法於哪一年
股票: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這兩所交易所的成立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市場的形成。1998年7月1日,《中國證券法》開始實施。
期貨:1990年10月12日,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經國務院批准,以現貨交易為基礎,引入期貨交易機制,作為我國第一個商品期貨市場開業。2007年4月15日正式實行的《期貨交易管理條例》,但是《期貨法》立法仍在進行中。
H. 中國期貨是從幾幾年開始盛行的
1990年10月12日鄭州糧食批發市場引入期貨交易機制 1991年5月28日上海金屬交易所開業
1991年6月10日深圳有色金屬交易所成立 1992年9月廣東萬通期貨公司成立 93年2月28日大商所成立 98年上海期貨交易所由上海金屬交易所、上海糧油和上海商品交易所合並 99年12月開業 2006年9月8日中金所成立 2018年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正式運營 以上為中國期貨市場的發展
I. 什麼期貨,期貨起源於什麼時候
期貨(Futures)與現貨相對。期貨是現在進行買賣,但是在將來進行交收或交割的標的物,這個標的物可以是某種商品例如黃金、原油、農產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還可以是金融指標。交收期貨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後,一個月之後,三個月之後,甚至一年之後。買賣期貨的合同或者協議叫做期貨合約。買賣期貨的場所叫做期貨市場。投資者可以對期貨進行投資或投機。對期貨的不恰當投機行為,例如無貨沽空,可以導致金融市場的動盪。期貨的英文為Futures,是由「未來」一詞演化而來,其含義是:交易雙方不必在買賣發生的初期就交收實貨,而是共同約定在未來的某一時候交收實貨,因此中國人就稱其為「期貨」。 最初的期貨[1]交易是從現貨遠期交易發展而來,最初的現貨遠期交易是雙方口頭承諾在某一時 期貨大會間交收一定數量的商品,後來隨著交易范圍的擴大,口頭承諾逐漸被買賣契約代替。這種契約行為日益復雜化,需要有中間人擔保,以便監督買賣雙方按期交貨和付款,於是便出現了1571年倫敦開設的世界第一家商品遠期合同交易所———皇家交易所。為了適應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1848年,82位商人發起組織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目的是改進運輸與儲存條件,為會員提供信息;1851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引進遠期合同;1865年芝加哥穀物交易所推出了一種被稱為「期貨合約」的標准化協議,取代原先沿用的遠期合同。使用這種標准化合約,允許合約轉手買賣,並逐步完善了保證金制度,於是一種專門買賣標准化合約的期貨市場形成了,期貨成為投資者的一種投資理財工具。1882年交易所允許以對沖方式免除履約責任,增加了期貨交易的流動性。 中國期貨市場產生的背景是糧食流通體制的改革。隨著國家取消農產品的統購統銷政策、放開大多數農產品價格,市場對農產品生產、流通和消費的調節作用越來越大,農產品價格的大起大落和現貨價格的不公開以及失真現象,農業生產的忽上忽下和糧食企業缺乏保值機制等問題引起了領導和學者的關注,能不能建立一種機制,既可以提供指導未來生產經營活動的價格信號,又可以防範價格波動造成市場風險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1988年2月,國務院領導指示有關部門研究國外的期貨市場制度,解決國內農產品價格波動問題,1988年3月,七屆人大一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發展各類批發貿易市場,探索期貨交易。拉開了中國期貨市場研究和建設的序幕。 1990年10月12日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以現貨交易為基礎,引入期貨交易機制,邁出了中國期貨市場發展的第一步; 1991年5月28日上海金屬商品交易所開業; 1991年6月10日深圳有色金屬交易所成立; 1992年9月第一家期貨經紀公司---廣東萬通期貨經紀公司成立,標志中國期貨市場中斷了40多年後重新在中國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