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中的棕櫚油是什麼
㈠ 期貨棕櫚油是那類相閱產品
您好
期貨棕櫚油和原油的漲跌主要和下面幾個情況有聯系:
第一、國際經濟形勢,一般來說經濟形勢好轉,油價會上升,
第二、國際石油儲備,主要是參考美國、日本、歐洲的石油需求情況,另外還有中國和印度。
第三、關注中東形勢,目前的中東亂局會影響原油漲跌。
第四、關注國際石油主要生產國的情況,比如俄羅斯、伊朗、沙特等國家的石油出口情況。
第五、關注國際匯率市場,匯率變化也會影響原油價格。
綜合上面的因素,我們就可以初步判斷石油的漲跌了,作為理財師,我的回答您可以放心,打字不易,懇請您採納!有問題可以繼續問我!
㈡ 關於棕櫚油期貨
代表合約編號。例如棕櫚1501(也可以表示為P1501),代表棕櫚油第1501號標准合約,意味著2015年1月是該期貨合約最後交割月份。
㈢ 棕櫚油價值如何,有介紹嗎
供給:
——棕櫚油依賴進口
中國棕櫚油基本依靠進口,2013-2020年,中國棕櫚油進口量呈現先下降再上升的趨勢。2016年,中國棕櫚油進口量到達低點,僅為468.9萬噸相比2015年減少了17.68%。2020年中國棕櫚油進口量為671.8萬噸,相比2019年小幅減少1.35%。
綜合來看,受供應端收緊影響,2021年國內棕櫚油市場整體處於上行通道,價格重心在震盪中不斷推升,年內期現貨價格均漲至10年高點。馬來西亞棕櫚油步入減產周期,勞動力短缺造成的減產影響減弱,且馬來西亞內閣會議同意所有已獲准領域重新向外籍勞工開放,意味著馬來西亞種植業將重啟外籍勞工入境,預計勞動力恢復後馬棕產量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國際市場供應緊缺,導致我國棕櫚油價格一路飆升。根據農業農村部信息,截至2021年11月,棕櫚油期貨價格已達到10398.59元/噸,棕櫚油價格上漲無疑提高了食品加工業的成本,對行業產生較大影響。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棕櫚油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㈣ 棕櫚油是什麼油
棕櫚油是一種熱帶木本植物油,是目前世界上生產量、消費量和國際貿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種,與大豆油、菜籽油並稱為「世界三大植物油」,擁有超過五千年的食用歷史。
棕櫚油含均衡的飽和與不飽和脂肪酸酯。50%的飽和脂肪酸,40%的單不飽和脂肪酸;10%的多不飽和脂肪酸。人體對棕櫚油的消化和吸收率超過97%,和其他所有植物食用油一樣,棕櫚油本身不含有膽固醇。
東南亞和非洲作為棕櫚油的主要出產區,產量約佔世界棕櫚油總產量的88%,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奈及利亞是世界前三大生產國。
(4)期貨中的棕櫚油是什麼擴展閱讀:
棕櫚油在常溫下呈半固態,其稠度和熔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游離脂肪酸的含量,含飽和脂肪酸較多,穩定性較好,不容易發生氧化變質,煙點高,故用作油炸食品很合適。
可將棕櫚油進行分提,使固體脂肪與液體脂肪分開。其中固體脂可用來代替昂貴的可可脂作人造奶油和起酥油;液體油脂用作涼拌或烹飪用油,其味清淡爽口。大量未經分提的棕桐油用於制皂工業。用棕櫚油生產的肥皂能起耐久的泡沫和具有較強的去污能力。
新鮮的棕櫚仁油呈乳白色或微黃色,有如固體的稠度,具有令人喜愛的核挑香味。棕櫚仁油在貯藏時容易氧化分解,氣味變得辛辣。
㈤ 期貨豆油棕油跟哪個原油走嗎
跟哪個都是一樣。
具體原因如下:
貨棕櫚和棕櫚油期貨其實是同一個品種,指的都是我國大商所推出的棕櫚油期貨,所以二者是相同的。
棕櫚油和豆油二者同為油脂,而是都是我國消費量較大的一個主要的油脂品種,從消費終端來看的話其在某些方面是具有相互替代的作用的,棕櫚油價格過高,那麼消費者可以轉而消費價格低一點的豆油,豆油價格高漲消費者也可以用棕櫚油來代替,所以說,二者在某些程度上是可以互為替代品的,一個品種價格的漲跌都會以某種程度傳導至另一個品種,影響到另一個品種的需求和價格的高低。
㈥ 期貨中的油脂是什麼
期貨中的油脂包括三種:豆油、菜籽油、棕櫚油
豆油、棕櫚油在大連交易所
菜籽油在鄭州交易所
中國的豆油價格成本受美國豆油的價格影響很大
美國豆油在芝加哥交易所上市交易
㈦ 棕櫚油期貨的簡介
棕櫚油是世界油脂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世界油脂總產量中的比例超過30%。
棕櫚油是從油棕樹上的棕果(Elaeis Guineensis)中榨取出來的,果肉壓榨出的油稱為棕櫚油( Palm Oil),而果仁壓榨出的油稱為棕櫚仁油(Palm Kernel Oil),兩種油的成分大不相同。棕櫚油主要含有棕櫚酸(C 16)和油酸(C 18)兩種最普通的脂肪酸,棕櫚油的飽和程度約為50%;棕櫚仁油主要含有月桂酸(C 12),飽和程度達80%以上。傳統上所說的棕櫚油僅指棕櫚果肉壓榨出的毛油(Crude Palm Oil, CPO)和精煉油(Refined Palm Oil, RPO),不包含棕櫚仁油。它被人們當成天然食品來使用已超過五千年的歷史。棕櫚油的原產地在西非。1870年,棕櫚油傳入馬來西亞。
㈧ 棕櫚油期貨基本概況
一、棕櫚油的品種概況
棕櫚果經水煮、碾碎、榨取工藝後,得到毛棕櫚油,毛棕櫚油經過精煉,去除游離脂肪酸、天然色素、氣味後,得到精煉棕櫚油(RBD PO)及棕櫚色拉油(RBDPKO)。根據不同需求,通過分提,可以得到24度、33度、44度等不同熔點的棕櫚油。
棕櫚油中富含胡蘿卜素(0.05%-0.2%),呈深橙紅色,這種色素不能通過鹼煉有效地除去,通過氧化可將油色脫至一般淺黃色。在陽光和空氣作用下,棕櫚油也會逐漸脫色。棕櫚油略帶甜味,具有令人愉快的紫羅蘭香味。常溫下呈半固態,其稠度和熔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游離脂肪酸的含量。國際市場上把游離脂肪酸含量較低的棕櫚油叫做「軟油」,把游離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棕櫚油叫「硬油」。
棕櫚油也被稱為「飽和油脂」,因為它含有50%的飽和脂肪。油脂是飽和脂肪、單不飽和脂肪、多不飽和脂肪三種成分混合構成的。人體對棕櫚油的消化和吸收率超過97%,和其他所有植物食用油一樣,棕櫚油本身不含有膽固醇。棕櫚油具有兩大特點,一是含飽和脂肪酸比較多,穩定性好,不容易發生氧化變質。二是棕櫚油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500-700ppm)和維生素 E(500-800ppm)。正是由於棕櫚油具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及抗氧化性,在食品工業以及化學工業領域均有廣泛應用。
作為工業用途最為廣泛的植物油,棕櫚油在食品工業具有其他植物油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棕櫚油已經成為我國僅次於豆油的第二大植物油消費品種,2009年我國棕櫚油的進口量為660萬噸,2010年,我國棕櫚油進口量預估達到715萬噸,同比增長8.3%。
棕櫚油季節性強,用途特殊、價格波動頻繁、劇烈,現貨企業眾多。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交易所)設計並棕櫚油期貨合約,為現貨企業管理風險和投資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手段。
二、棕櫚油的供給與需求
(一)全球棕櫚油生產、貿易與消費概況
棕櫚油產量在近幾年出現了快速增長,產量增長的原因在於耕地面積的增加和產量的提高。1989年以前,全球的棕櫚油產量不足1000萬噸,而在1997年以前,產量也只是小幅增長,從1000萬噸向2000萬噸小步邁進。食用棕櫚油和棕櫚油工業用途的擴展推動了棕櫚油產量的迅猛提升,從1998年開始,全球的棕櫚油產量隨著東南亞棕櫚油產量的快速提升而實現了飛躍性增長,截至2009年,全球的棕櫚油產量已經超過4555.2萬噸,相當於上世紀50年代產量的9倍,並超過了豆油的產量。
在所有的植物油中,棕櫚油的生產和出口最為集中。世界上有約20個國家在生產棕櫚油,主要生產國、出口國為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這兩個國家的總產量佔世界棕櫚油總產量的86%以上,兩國出口量之和佔世界棕櫚油總出口量的88%。
印度尼西亞是排在全球第一位的棕櫚油生產大國,2005年印度尼西亞的棕櫚油產量佔全球棕櫚油總產量的41%。2006年,印度尼西亞的棕櫚油產量已經超過了馬來西亞。由於氣候影響,馬來西亞棕櫚油單產下降,而印度尼西亞棕櫚樹進入旺產期,單產提升,並進一步擴張種植園,總體上來看,印度尼西亞棕櫚油產量更具增長潛力。
馬來西亞曾是世界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其棕櫚油產量將近世界總產量的45%。馬來西亞棕櫚樹的種植面積約佔全國耕地的1/3,達250萬公頃。在2008年,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達到了創紀錄的1756萬噸,產量在二十年的時間里增長為原來的3.5倍,主要原因是收割面積大幅提高,2009年,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也維持在1700萬噸左右。
在世界油脂貿易領域,棕櫚油在出口市場上處於領導地位,2009年,棕櫚油貿易量佔世界油脂貿易總量的比重超過60%。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和出口國,其棕櫚油總產量的90%被用來出口,印尼及馬來西亞出口的棕櫚油只有很少量屬於未經提煉的毛棕櫚油。2009年全球棕櫚油總出口量為3550多萬噸,其中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量為1570多萬噸,約占總出口量的42%,印度尼西亞棕櫚油出口量1670萬噸,約占總出口量的48%,兩國出口量之和佔世界棕櫚油總出口量的90%。此外,奈及利亞、象牙海岸、巴布亞紐幾內亞、新加坡、哥倫比亞等其它國家和地區也生產、出口一定數量的棕櫚油。
自1995年以來,棕櫚油消費出現急劇增長,2001年,全球棕櫚油消費量為2400萬噸,2005年,全球棕櫚油的消費量達到了3300多萬噸,4年的消費增幅達到38%。2006年,世界棕櫚油消費量較2005年又有所增長,達到了3500多萬噸。2009年,世界棕櫚油消費總量近4500萬噸。
總體上,棕櫚油的消費主要集中在亞洲國家,歐盟也提高了棕櫚油進口量,以抵消因生物燃料行業的需求提高而造成的菜籽油供應缺口。棕櫚油主要消費國有印度、歐盟27國、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巴基斯坦,這些國家佔到消費總量的60%以上。
(二)我國棕櫚油進口、流通與消費概況
我國棕櫚油以進口為主。2002年,我國棕櫚油開始實行配額管理制度。2006年初,國家放開對棕櫚油的管制,取消進口關稅配額,實行自動進口許可證管理,不限制進口數量,相關企業可根據經營需要自行進口。1996年我國棕櫚油進口數量僅為101萬噸,2001年進口量上升到152萬噸,2004年進口量達到386萬噸,2001-2004年棕櫚油進口量增加了154%。2009年我國棕櫚油進口量達到635萬噸。
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是我國棕櫚油的主要進口國,從這兩個國家進口的棕櫚油數量占我國棕櫚油進口總量的98%以上,從新加坡、越南等國家也有進口。
我國棕櫚油現貨市場中貿易企業眾多,流通環節發達。華北(天津周邊地區及山東)、華東(張家港、泰興、寧波等上海周邊地區)、華南(黃埔、深圳及廈門等廣州周邊地區)是我國棕櫚油的主要進口、加工、銷售地區,這三個地區棕櫚油進口量佔全國進口總量的92%,其中華北地區佔24%,華東地區佔34%,華南地區佔34%。
國內有棕櫚油貿易企業近萬家,其中大型貿易企業直接從國外進口,進入國內後再通過大量的中小分銷商進行分銷。2009年,開展棕櫚油進口的大中型貿易企業有80多家,進口量約占總進口量的34%。這些貿易企業一般都沒有專門的儲存倉庫,通常租用油脂企業或倉儲企業的儲罐。
棕櫚油既可以用於食用消費,也可以用於工業消費,來自貿易商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棕櫚油的消費以食用為主,其中24度精煉棕櫚油為主要品種,占據的市場份額在60%以上。
1996-2001年,我國棕櫚油的食用消費數量基本呈現平穩增長態勢,2001-2003年增速明顯加快,2003年以後增速有所減弱,但仍逐年刷新歷史紀錄。2007-2009棕櫚油食用消費量分別為322萬噸、357萬噸、427萬噸。
棕櫚油的工業用途也很廣泛,近年來我國棕櫚油工業消費量穩步增加。2002年我國棕櫚油工業消費為35萬噸,2004年則達到了110萬噸,2002-2004年工業消費量增長214%。2008、2009年我國棕櫚油的工業消費量都達到205萬噸的歷史高位,棕櫚油工業應用近些年呈穩步增長態勢。
從棕櫚油的消費企業來看,進口棕櫚油用於商業流通的比例約為80%,直接進入終端消費、來料加工貿易、保稅區倉儲轉口貨物的比例約為20%。國內成規模的棕櫚油消費企業上千家,加上小型企業,數量超過5000家,主要分布在餐飲、食品加工和化工領域。代表性企業包括統一食品集團、頂新集團等方便麵生產企業,廣州寶潔公司、納愛斯益陽公司等化工企業。大部分消費企業通常不自己直接進口,主要靠中間商供貨。2009年直接進口的消費企業約30家,進口量約占總進口量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