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經濟周期對股票價值的影響機制
Ⅰ 影響股票的因素有幾個
影響股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經濟因素
- 宏觀經濟狀況:宏觀經濟發展狀況是影響股價的重要因素。經濟運行態勢良好時,大部分企業的經營狀況也較好,股票價格通常上漲;反之則下降。
- 財政與貨幣政策:財政和貨幣政策的變化直接影響市場資金流動性和企業經營成本,進而影響股票價格。
- 匯率變動:匯率的調整會影響國際收支和外匯行情,與股票價格有密切聯系,但影響機制較為復雜。
- 物價與通貨膨脹: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率的變化會影響企業盈利和投資者預期,進而影響股價。
二、政策因素
- 政策變動:包括貨幣政策、產業政策、針對股市的政策等,政策的變化對股市的影響最為直接。
- 政治因素:國際政治形勢、戰爭、人事變更等政治因素也會影響投資者信心和股票價格。
三、公司自身因素
- 業績:公司的業績好壞是影響股價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好的業績會給股價帶來正向的推動力。
- 財務狀況:包括盈利能力、現金流、經營狀況等,這些內部因素直接影響公司的股票價值。
- 基本面:高管團隊、行業發展、行業地位、關聯交易、盈利前景等基本面因素也會影響投資者對公司的評價,進而影響股價。
四、行業因素
- 行業生命周期和波動:不同行業處於不同的生命周期階段,其股價表現也會有所不同。同時,行業內部的波動也會影響相關股票的價格。
五、市場因素
- 投資者心理預期:市場投資者對股票的心理預期會影響股票的供求關系,進而影響股價。
- 周邊市場影響:周邊市場的股價表現也會影響投資者的信心,進而對本國股市產生影響。
六、其他因素
- 人為操縱:市場上存在人為操縱股價的行為,通過收齊籌碼後拉升股票,影響股價的正常波動。
- 投機因素:投機行為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股價的波動。
綜上所述,影響股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投資者在進行股票投資時需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以做出理性的投資決策。
Ⅱ 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
股票價格直接受供求的影響,而供求又受股票市場內外諸多因素影響,從而使股票的行市背離其票面價值。
例如公司的經營狀況、信譽、發展前景、股利分配政策以及公司外部的經濟周期變動、利率、貨幣供應量和國家的政治、經濟與重大政策等是影響股價波動的潛在因素,而股票市場中發生的交易量、交易方式和交易者成份等等可以造成股價短期波動。另外,人為地操縱股票價格,也會引起股價的漲落。
拓展資料:
從本質上講,股票僅僅是一種憑證,其作用是用來證明持有人的財產權利,而不象普通商品一樣包含有使用價值,所以股票自身並沒有價值,也不可能有價格。但當持有股票後,股東不但可參加股東大會,對股份公司的經營決策施加影響,且還能享受分紅和派息的權利,獲得相應的經濟利益,所以股票又是一種虛擬資本,它可以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進入市場流通轉讓。而股票的價值,就是用貨幣的形式來衡量股票作為獲利手段的價值。所謂獲利手段,即憑借著股票,持有人可取得的經濟利益。利益愈大,股票的價值就愈高。
股票價格-網路
Ⅲ 經濟衰退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股市是反映國民經濟狀況的一個窗口,股市的興衰反過來也影響著國民經濟發展的好壞與快慢。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國民經濟的發展決定著股市的發展,而不是相反。因此,國民經濟發展的狀況、對國民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的一些因素都將對股市及股市中存在著的各種股票發生顯著作用。
對這些作用,股票投資者和分析者必須做到瞭然於胸,不然,他們就沒法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因此,分析宏觀經濟面對股市的影響,其意義十分重大。在影響股價變動的市場因素中,宏觀經濟周期的變動,或稱景氣的變動,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對企業營運及股價的影響極大,是股市的大行情。
因此經濟周期與股價的關聯性是投資者不能忽視的。經濟周期包括衰退、危機、復甦和繁榮四個階段,一般說來,在經濟衰退時期,股票價格會逐漸下跌;到危機時期,股價跌至最低點;而經濟復甦開始時,股價又會逐步上升;到繁榮時,股價則上漲至最高點。這種變動的具體原因是,當經濟開始衰退之後,企業的產品滯銷,利潤相應減少,促使企業減少產量,從而導致股息、紅利也隨之不斷減少,持股的股東因股票收益不佳而紛紛拋售,使股票價格下跌。
當經濟衰退已經達到經濟危機時,整個經濟生活處於癱瘓狀況,大量的企業倒閉,股票持有者由於對形勢持悲觀態度而紛紛賣出手中的股票,從而使整個股市價格大跌,市場處於蕭條和混亂之中。經濟周期經過最低谷之後又出現緩慢復甦的勢頭,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商品開始有一定的銷售量,企業又能開始給股東分發一些股息紅利,股東慢慢覺得持股有利可圖,於是紛紛購買,使股價緩緩回升;當經濟由復甦達到繁榮階段時,企業的商品生產能力與產量大增,商品銷售狀況良好,企業開始大量盈利,股息、紅利相應增多,股票價格上漲至最高點。
應當看到,經濟周期影響股價變動,但兩者的變動周期又不是完全同步的。通常的情況是,不管在經濟周期的哪一階段,股價變動總是比實際的經濟周期變動要領先一步。即在衰退以前,股價已開始下跌,而在復甦之前,股價已經回升;經濟周期未步入高峰階段時,股價已經見頂;經濟仍處於衰退期間,股市已開始從谷底回升。
這是因為股市股價的漲落包含著投資者對經濟走勢變動的預期和投資者的心理反應等因素。經濟衰退對股市的影響經濟衰退對股市來說是利空的。股票可以說就是資本市場,資本市場至關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融資,對於公司而言,上市融資是低成本的,並且融資所募資的資金沒有利息,也不用還給公司股東,是一筆比較穩定的資金。
因此資本市場低迷,就會影響公司的募資環境,自然會對股市造成利空影響,此外,還會影響經濟。
經濟危機有什握啟么影響?1、大多數企業破產,難以生存;2、社會勞動人民面臨著失業,失去生活保障;3、生產力不足,導致商品的短缺,生活物品的缺失;4、社會秩序出現混亂,人身安全無法得到保障;5、金融界混亂,財富大大縮水,貧富差距拉大。
如何應對經濟危機是每個國家和企業需要隨時面對的問題。從國家的角度來看,加強人民幣匯率改革機制,建立成熟的資本市場,利用正確的外國政策。從企業的角度來看,要加強競爭力,建立戰略聯盟,提高效率的同時降低成本。
經濟危機對A股的影響?1、房地產板塊:經濟危機造成的嚴重影響,導致房地產行業開始泡沫化,經濟下滑;2、鋼鐵板塊:在經濟危機的持續影響下,鋼鐵冶煉和生產行業的發展速度明顯變慢;3、石油、煤炭板塊:能源的價格不斷下跌,勢必會導致與之相關的石油、煤炭企業,盈利減少;
4、貴金屬板塊:貴重金屬開始降價,投資人不看好這類產業;5、銀行板塊:金融行業機構的存款、貸款業務也會遭到影響,但影響是可以控制的。
宏觀經激李濟因素對證劵市場價格的影響有6個方面:一,國內生產總值與經濟增長率二,經濟周期對股市的影響。經濟周期的變動對企業營運及股價的影響極大,例如經濟衰退期,股票價格會逐漸下跌,經濟復甦期股票價格又會逐步上升。危機,繁榮。三,物價變動對股市的影響。普通商品價格變動對股票市場有重要影響,一般五家上漲,股價上漲,物價下跌,股票也下跌。
四,通貨膨脹對股市的雙重作用,它對股市既有刺激作用又有抑製作用。適度的通貨使得貨幣供應量增加,多餘的社會購買力就會進明皮遲入股市。當通貨現象嚴重時,將會推動利率上升,資金從股市中流出,導致股價下跌。五,利率變動對股市的影響。利率下降,股價上漲,利率上漲,股價下跌。六,匯率變動對股市的影響。一般來說,一個國家貨幣升值,股價就會上漲,反之,其貨幣貶值,股價也隨之下跌。
總之,宏觀經濟因素對證劵市場的影響是基礎性的,也是全局性的和長期性的。宏觀經濟具體是通過哪些方面,來影響調控股市的。
1、國家經濟
①國家經濟增速,老百姓的收入增加,消費就會增多,會導致大部分企業盈利變多,從而影響股市上漲。②國家經濟衰退,老百姓收入減少,消費就會減少,導致大部分企業收益下降,從而影響股市下跌。
2、通貨膨脹
通過膨脹會影響國家經濟的景氣度,而國家經濟景氣會在股市中反映,如下列兩種情況:①溫和的通貨膨脹:溫和的通貨膨脹,會導致大部分企業的商品價格上漲,從而企業利潤增加,自然就會帶動該企業的股價提升,使得股市上漲。溫和的通貨膨脹,也會導致老百姓會有保值、增值的心理,就會選擇購買股票、基金等,使得更多資金流入股市,也會導致股市上漲。②惡性通貨膨脹:惡性通貨膨脹,會導致企業生產成本變高,如果企業產品選擇大幅度漲價,會導致居民消費意願變低,企業盈利減少。
如果企業產品不漲價,會導致利潤減少甚至虧損。所以最終都會產生對公司不利影響,從而使得該公司股價下跌,導致股市下跌。惡性通貨膨脹,必然會引起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管理層會不斷推出治理通貨膨脹的政策,從而制約了經濟的發展,造成股市下跌。
3、央行貨幣政策
央行通過控制流入、流出市場的總貨幣量來影響股市。比如,當央行放水,大量資金流入市場,流入實體市場會促進企業快速發展,使得盈利增加。部分資金也會直接流入股市,導致股市整體資金變多,整體市值自然就上漲了。前段時間,央行宣布降准,就是央行貨幣調控政策,通過降低銀行准備金,使得更多的資金流入市場。
如果央行覺得外面的貨幣供過於求,那麼就會回收部分貨幣,這個時候就會導致市場流通貨幣總量變少,從而導致股市資金減少,股價下跌。
4、利率利率水平與股價的變化是呈反向運動關系,一般來說,利率下降時,股票的價格就上漲,利率上升時,股票的價格就會下跌。①利率的變動,會影響企業的借款成本和融資難度,從而影響生產規模和盈虧幅度,導致公司股價也會隨之變動。利率上升,那麼貸款利率跟貸款利率都會上升。存款利率提升,就會老百姓會把越來越多的錢存起來,市場流動資金減少,那麼流入股市的資金就會減少,導致股市下跌。
貸款利率上升,就會導致企業貸款成本變高,貸款難度變大(利息變高,銀行怕還不起,貸款審核會更加嚴格),導致企業無法擴大規模或者繼續經營,導致公司利潤減少或虧損,從而導致該公司股票下跌。反之,利率下降,貸款利率、存款利率都下降。存款利息下降,老百姓為了資產保值或增值,就會開始投資股票或基金,資金流入股市,導致股市上漲。
貸款利息下降,企業貸款成本降低,而更加容易貸到,這樣就能促進企業發展,利潤上升,導致該公司股價上漲。當然,上述利率與股價運動呈反向變化是一般情況,當然也不能將此絕對化。當形勢看好時,股票行情暴漲的時候,利率的調整對股價的控製作用就不會很大。同樣,當股市處於暴跌的時候,即使出現利率下降的調整政策,也可能會使股價回升乏力。5、匯率當人民幣升值的時候,國外資金就會通過購買人民幣來保值、增值,當國外資金換成人民幣後,不會空放在哪裡,大部分資金會流入股票市場,從而導致投資股票的資金變多,股市上漲。同理,當人民幣貶值,已經購買了人民幣的外資可能就會拋售人民幣,導致流入股市的資金減少,導致股市下跌。
Ⅳ 股市的漲落由哪些因素決定的為什麼能決定
第二章 影響股市及股價的基本因素
第一節 經濟周期對股市的影響
股市是反映國民經濟狀況的一個窗口,股市的興衰反過來也影響著國民經濟發展的好壞與快慢。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國民經濟的發展決定著股市的發展,而不是相反。因此,國民經濟發展的狀況、對國民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的一些因素都將對股市及股市中存在著的各種股票發生顯著作用。對這些作用,股票投資者和分析者必須做到瞭然於胸,不然,他們就沒法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因此,分析宏觀經濟面對股市的影響,其意義十分重大。
在影響股價變動的市場因素中,宏觀經濟周期的變動,或稱景氣的變動,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對企業營運及股價的影響極大,是股市的大行情。因此經濟周期與股價的關聯性是投資者不能忽視的。
經濟周期包括衰退、危機、復甦和繁榮四個階段,一般說來,在經濟衰退時期,股票價格會逐漸下跌;到危機時期,股價跌至最低點;而經濟復甦開始時,股價又會逐步上升;到繁榮時,股價則上漲至最高點。這種變動的具體原因是,當經濟開始衰退之後,企業的產品滯銷,利潤相應減少,促使企業減少產量,從而導致股息、紅利也隨之不斷減少,持股的股東因股票收益不佳而紛紛拋售,使股票價格下跌。當經濟衰退已經達到經濟危機時,整個經濟生活處於癱瘓狀況,大量的企業倒閉,股票持有者由於對形勢持悲觀態度而紛紛賣出手中的股票,從而使整個股市價格大跌,市場處於蕭條和混亂之中。經濟周期經過最低谷之後又出現緩慢復甦的勢頭,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商品開始有一定的銷售量,企業又能開始給股東分發一些股息紅利,股東慢慢覺得持股有利可圖,於是紛紛購買,使股價緩緩回升;當經濟由復甦達到繁榮階段時,企業的商品生產能力與產量大增,商品銷售狀況良好,企業開始大量盈利,股息、紅利相應增多,股票價格上漲至最高點。
應當看到,經濟周期影響股價變動,但兩者的變動周期又不是完全同步的。通常的情況是,不管在經濟周期的哪一階段,股價變動總是比實際的經濟周期變動要領先一步。即在衰退以前,股價已開始下跌,而在復甦之前,股價已經回升;經濟周期未步入高峰階段時,股價已經見頂;經濟仍處於衰退期間,股市已開始從谷底回升。這是因為股市股價的漲落包含著投資者對經濟走勢變動的預期和投資者的心理反應等因素。
下面是美國戰後幾個經濟高峰(低潮)與股價高峰(低潮)的時差表,此表可以進一步證明兩者是不完全同步的。
戰後美國股市循環與經濟循環的時差
股市高峰與經濟高峰的時差 股市低谷與經濟低谷的時差
1948.06 1948.07 1 1949.06 1949.10 4
1953.01 1953.02 2 1953.09 1954.08 11
1956.07 1957.02 6 1957.12 1958.05 5
1959.07 1968.02 6 1960.10 1961.02 4
1968.10 1969.03 3 1970.06 1970.11 5
1973.01 1973.03 2 1974.10 1975.03 6
1979.10 1980.01 3 1980.03 1980.07 4
1981.02 1981.07 5 1982.08 1982.11 3
平均時差為3.5個月 平均時差為5.25個月
根據經濟循環周期來進行股票投資的策略選擇是:衰退期的投資策略以保本為主,投資者在此階段多採取持有現金(儲蓄存款)和短期存款證券等形式,避免衰退期的投資損失,以待經濟復甦時再適時進入股市;而在經濟繁榮期,大部分產業及公司經營狀況改善和盈利增加時,即使是不懂股市分析而盲目跟進的散戶,往往也能從股票投資中賺錢。
當然還在有例外現象不時發生,例如,一般情況是企業收益有希望增加或由於企業擴大規模而希望增資的景氣的時期,資金會大量流入股市。但卻出現有蕭條時期資金不是從股市流走,而是流進股市,尤其在此期間,政府為了促進景氣而擴大財政支付,公司則因為設備過剩,不會進行新的投資,因而擁有大量的閑置貨幣資本,一旦這些資本流入股市,則股市的買賣和價格上升就與企業收益無關,而是帶有一定的投機性。此外,投資股票除了要洞悉整個大市場趨勢外,還要了解不同種類的股票在不同市況中的表現,有的股票在上漲趨勢初期有優異的表現,如能源、(機械、電子)設備等類的股票;有的卻能在下跌趨勢的末期發揮較強的抗跌能力,如公用事業股、消費彈性較小的日用消費品部門的股票。總之,投資者還應該考慮各類股票本身的特性,以便在不同的市況下作出具體選擇。
--------------------------------------------------------------------------------
第二節 通貨膨脹對股市的雙重作用
通貨膨脹是影響股票市場以及股票價格的一個重要宏觀經濟因素。這一因素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比較復雜。它既有刺激股票市場的作用,又有壓抑股票市場的作用。通貨膨脹主要是由於過多地增加貨幣供應量造成的。貨幣供應量與股票價格一般是呈正比關系,即貨幣供應量增大使股票價格上升,反之,貨幣供應量縮小則使股票價格下降,但在特殊情況又有相反的作用。
貨幣供給量對股票價格的正比關系,有三種表現:
1.貨幣供給量增加,一方面可以促進生產,扶持物價水平,阻止商品利潤的下降;另一方面使得對股票的需求增加,促進股票市場的繁榮。
2.貨幣供給量增加引起社會商品的價格上漲,股份公司的銷售收入及利潤相應增加,從而使得以貨幣形式表現的股利(即股票的名義收益)會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使股票需求增加,從而股票價格也相應上漲。
3.貨幣供給量的持續增加引起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帶來的往往是虛假的市場繁榮,造成一種企業利潤普遍上升的假象,保值意識使人們傾向於將貨幣投向貴重金屬、不動產和短期債券上,股票需求量也會增加,從而使股票價格也相應增加。
由此可見,貨幣供應量的增減是影響股價升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當貨幣供應量增加時,多餘部分的社會購買力就會投入到股市,從而把股價抬高;反之,如果貨幣供應量少,社會購買力降低,投資就會減少,股市陷入低迷狀態,因而股價也必定會受到影響。而另一方面,當通貨膨脹到一定程度,通貨膨脹率甚至超過了兩位數時,將會推動利率上升,資金從股市中外流,從而使股價下跌。
總之,當通貨膨脹對股票市場的刺激作用大時,股票市場的趨勢與通貨膨脹的趨勢一致;而其壓抑作用大時,股票市場的趨勢與通貨膨脹的趨勢相反。
--------------------------------------------------------------------------------
第三節 物價變動對股市的影響
普通商品價格變動對股票市場有重要影響。一般情況下,物價上漲,股價上漲;物價下跌,股價也下跌。商品價格對股票市場價格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商品價格出現緩慢上漲,且幅度不是很大,但物價上漲率大於借貸利率的上漲率時,公司庫存商品的價值上升,由於產品價格上漲的幅度高於借貸成本的上漲幅度。於是公司利潤上升,股票價格也會因此而上升。
2.商品價格上漲幅度過大,股價沒有相應上升,反而會下降。這時因為,物價上漲引起公司生產成本上升,而上升的成本又無法通過商品銷售而完全轉嫁出去,從而使公司的利潤降低,股價也隨之降低。
3.物價上漲,商品市場的交易呈現繁榮興旺時,有時是股票正陷於低沉的時候,人們熱衷於及時消費,使股價下跌;當商品市場上漲回跌時,反而成了投資股票的最好時機,從而引起股價上漲。
4.物價持續上漲,引起股票投資者的保障意識的作用增加,因此使投資者從股市中抽出來,轉投向動產或不動產,如房地產、貴重金屬等保值性強的物品上,帶來股票需求量降低,因而使股價下跌。
第四節 政治因素對股市的影響
這里所說的政治因素,包括:
1.戰爭:戰爭對股票市場及股票價格的影響,有長期性的,亦有短期性的;有好的方面,亦有壞的方面;有廣泛范圍的,也有單一項目的,這要視戰爭性質而定。
戰爭促使軍需工業興起,凡與軍需工業相關的公司股票當然要上漲。戰爭中斷了某一地區之海空或陸運,提高了原料或成品輸送之運費,因而商品漲價,影響購買力,公司業績萎縮,與此相關的公司股票必然會跌價。其他由於戰爭所引起的許多狀況都是足以使證券市場產生波動,投資人需要冷靜的分析。
2.政權:政權的轉移,領袖的更替,政府的作為,及社會的安定性等,均會對股價波動產生影響。
3.國際政治形勢:國際政治形勢的改變,已愈來愈對股價產生敏感反應,隨著交通運輸的日益便利,通訊手段、方法的日益完善,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世界從獨立單元轉變成相互影響的整體,因此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政治、經濟、財政等結構將緊隨著國際形勢改變,股票市場也隨之變動。
4.法律制度:如果一個國家(金融方面的)法律制度健全,使投資行為得到管理與規范,並使投資者的正當權益得到保護,會提高投資者投資的信心從而促進股票市場的健康發展。如果法律法規不完善,投資者權益受法律保護的程度低,則不利於股票市場的健康發展與繁榮。
第五節 政策對股市的影響
1.貨幣政策對股市的影響。
貨幣政策是政府調控宏觀經濟的基本手段之一。由於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與貨幣供給總量與貨幣需求總量的平衡相輔相成。因而宏觀經濟調控之重點必然立足於貨幣供給量。貨幣政策主要針對貨幣供給量的調節和控制展開,進而實現諸如穩定貨幣、增加就業、平衡國際收支、發展經濟等宏觀經濟目標。
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與股票價格的影響非常大。寬松的貨幣政策會擴大社會上貨幣供給總量,對經濟發展和證券市場交易有著積極影響。但是貨幣供應太多又會引起通貨膨脹,使企業發展受到影響,使實際投資收益率下降。緊縮的貨幣政策則相反,它會減少社會上貨幣供給總量,不利於經濟發展,不利於證券市場的活躍和發展。另外,貨幣政策對人們的心理影響也非常大,這種影響對股市的漲跌又將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2.財政政策對股市的影響。
財政政策是除貨幣以外政府調控宏觀經濟的另一種基本手段。它對股市的影響也相當大。下面從稅收、國債二個方面進行論述。
(1)稅收
稅收是國家為維持其存在、實現其職能而憑借其政治權力,按照法律預先規定的標准,強制地、無償地、固定地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手段,也是國家參予國民收入分配的一種方式。國家財政通過稅收總量和結構的變化,可以調節證券投資和實際投資規模,抑制社會投資總需求膨脹或者補償有效投資需求的不足。
運用稅收杠桿可對證券投資者進行調節。對證券投資者之投資所得規定不同的稅種和稅率將直接影響著投資者的稅後實際收入水平,從而起到鼓勵、支持或抑制的作用。一般來說,企業從事證券投資所得收益的稅率應高於個人證券投資收益的稅率,這樣可以促使企業進行實際投資即生產性投資。稅收對股票種類選擇也有影響。不同的股票有不同的客戶,納稅級別高的投資者願意持有較多的收益率低的股票,而納稅級別低和免稅的投資者則願意持有較多的收益率高的股票。
一般來講,稅徵得越多,企業用於發展生產和發放股利的盈餘資金越少,投資者用於購買股票的資金也越少,因而高稅率會對股票投資產生消極影響,投資者的投資積極性也會下降。他們常會這么想,「與其掙的錢讓國家拿走,還不如不掙」。相反,低稅率或適當的減免稅則可以擴大企業和個人的投資和消費水平,從而刺激生產發展和經濟增長。
(2)國債
國債是區別於銀行信用的一種財政信用調節工具。國債對股票市場也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首先,國債本身是構成證券市場上金融資產總量的一個重要部分。由於國債的信用程度高、風險水平低,如果國債的發行量較大,會使證券市場風險和收益的一般水平降低。其次,國債利率的升降變動,嚴重影響著其他證券的發行和價格。當國債利率水平提高時,投資者就會把資金投入到既安全收益又高的國債上。因此,國債和股票是竟爭性金融資產,當證券市場資金一定或增長有限時,過多的國債勢必會影響到股票的發行和交易量,導致股票價格的下跌。
--------------------------------------------------------------------------------
第六節 利率變動對股市的影響
對股票市場及股票價格產生影響的種種因素中最敏銳者莫過於金融因素。在金融因素中,利率水準的變動對股市行情的影響又最為直接和迅速。一般來說,利率下降時,股票的價格就上漲;利率上升時,股票的價格就會下跌。因此,利率的高低以及利率同股票市場的關系,也成為股票投資者據以買進和賣出股票的重要依據。
為什麼利率的升降與股價的變化呈上述反向運動的關系呢?主要有三個原因:
1.利率的上升,不僅會增加公司的借款成本,而且還會使公司難以獲得必需的資金,這樣,公司就不得不削減生產規模,而生產規模的縮小又勢必會減少公司的未來利潤。因此,股票價格就會下降。反之,股票價格就會上漲。
2.利率上升時,投資者據以評估股票價值所在的折現率也會上升,股票價值因此會下降,從而,也會使股票價格相應下降;反之,利率下降時,股票價格就會上升。
3.利率上升時,一部分資金從投向股市轉向到銀行儲蓄和購買債券,從而會減少市場上的股票需求,使股票價格出現下跌。反之,利率下降時,儲蓄的獲利能力降低,一部分資金就可能回到股市中來,從而擴大對股票的需求,使股票價格上漲。
上述利率與股價運動呈反向變化是一般情況,我們也不能將此絕對化。在股市發展的歷史上,也有一些相對特殊的情形。當形勢看好時,股票行情暴漲的時候,利率的調整對股價的控製作用就不會很大。同樣,當股市處於暴跌的時候,即使出現利率下降的調整政策,也可能會使股價回升乏力。美國在1978年就曾出現過利率和股票價格同時上升的情形。當時出現這種異常現象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許多金融機構對美國政府當時維持美元在世界上的地位和控制通貨膨脹的能力沒有信心;二是當時股票價格已經下降到極低點,遠遠偏離了股票的實際價格,從而時大量的外國資金流向了美國股市,引起了股票價格上漲。在香港,1981年也曾出現過同樣的情形。當然,這種利率和股票價格同時上升和同時回落的現象至今為止也還是比較少見的。
既然利率與股價運動呈反向變化是一種一般情形,那麼投資者就應該密切關注利率的升降,並對利率的走向進行必要的預測,以便在利率變動之前,搶先一步就對股票買賣進行決策。
對利率的升降走向進行預測,在我國應側重注意以下幾個因素的變化情況:
1.貸款利率的變化情況。由於貸款的資金是由銀行存款來供應的,因此,根據貸款利率的下調可以推測出存款利率必將出現下降。
2.市場的景氣動向。如果市場過旺,物價上漲,國家就有可能採取措施來提高利率水準,以吸引居民存款的方式來減輕市場壓力。相反的,如果市場疲軟,國家就有可能以降低利率水準的方法來推動市場。
3.資金市場的銀根松緊狀況和國際金融市場的利率水準。國際金融市場的利率水準往往也能影響到國內利率水準的升降和股市行情的漲跌。在一個開放的市場體系中是沒有國界的,如果海外利率水準低,一方面對國內的利率水準產生影響,另一方面,也會引致海外資金進入國內股市,拉動股票價格上揚。反之,如果海外的利率水準上升,則會發生與上述相反的情形。
--------------------------------------------------------------------------------
第七節 匯率變動對股市的影響
外匯行情與股票價格有著密切的聯系。一般來說,如果一個國家的貨幣是實行升值的基本的方針,股價就會上漲,一旦其貨幣貶值,股價隨之下跌。所以外匯的行情會帶給股市很大影響。
在1987年10月全球股價暴跌風潮來臨之前,美國突然公布預算赤字和外貿赤字,並聲稱要繼續調整美元匯率,從而導致了人們普遍對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前景產生了恐慌心理。匯同其他原因,導致了這場股價暴跌風潮的形成。
在當代國際貿易迅速發展的潮流中,匯率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任何一國的經濟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匯率變動的影響。隨著我國的對外開放不斷深入,以及世界貿易的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我國股市受匯率的影響也會越來越顯著。
第八節 上市公司所屬行業對股價的影響
「行業」一詞眾所周知且在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但是很難也從沒有人給它下過一個確切的定義。這里只介紹行業的一般定義:行業是指作為現代社會中基本經濟單位的企業,由於其勞動對象或生產活動方式的不同,生產的產品或所提供的勞務的性質、特點和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不同而形成的產業類別。這就是說,行業是由一群企業組成的,這些企業由於其產品或勞務的高度可相互替代性而彼此緊密聯合在一起,並且由於產品替代性的差異而與其它的企業群體相區別。
分析上市公司所屬的行業與股票價格變化關系的意義非常重大。
首先,它是國民經濟形勢分析的具體化。我們在分析國民經濟形勢時,根據國民生產總值等指標可以知道或預測某個時期整個國民經濟的狀況。但是整個經濟的狀況與構成經濟總體與各個行業的狀況並非完全吻合。當整個經濟形勢好時,只能說明大部分行業的形勢較好,而不是每個行業都好;反之,經濟整體形勢惡化,則可能是大多數行業面臨困境,而可能某些行業的發展仍然較好。分析國民經濟形勢也不能知道某個行業的興衰發展情況,不能反映產業結構的調整。例如,一個世紀前,美國的鐵路處於鼎盛時期,鐵路股票炙手可熱。但是在今天,約有一半以上的美國人沒有坐過火車,鐵路股票已不能再引起人們的興趣。相反,過去被人們冷落的高新技術產業如計算機、移動式電話等行業的股票現在已是門庭若市。這些說明,只有進行行業分析,我們才能更加明確地知道某個行業的發展狀況,以及它所處的行業生命周期的位置,並據此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如果只進行國民經濟形勢分析,那麼我們頂多隻能了解某個行業的籠統的、模糊的輪廊。
其次,進行行業分析可以為更好地進行企業分析奠定基礎。前面已經說過,行業是由許多同類企業構成的群體。如果我們只進行企業分析,則雖然我們可以知道某個企業的經營和財務狀況,但不能知道其他同類企業的狀況,無法通過橫向比較知道目前企業在同行業中的位置。而這在充滿著高度競爭的現代經濟中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行業所處生命周期的位置制約著或決定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汽車誕生以前,歐美的馬車製造業曾經是何等的輝煌,然而時至今日,連汽車業都已進入生命周期中的穩定期了。這說明,如果某個行業已處於衰退期,則屬於這個行業中的企業,不管其資產多麼雄厚,經營管理能力多麼強,都不能擺脫其陰暗的前景。現在還有誰願意去大規模投資於馬車生產呢?投資者在考慮新投資時,不能投資到那些快要沒落和淘汰的「夕陽」行業。投資者在選擇股票時,不能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而要分析和判斷企業所屬的行業是處於初創期、成長期,還是穩定期或衷退期,絕對不能購買那些屬於衰退期的行業股票。
--------------------------------------------------------------------------------
第九節 企業的資產重組與兼並
資產重組作為企業資本經營的重要內容,已成為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熱點。據統計,滬深兩地上市公司中,實施或擬實施的 購並、股權轉讓、資產置換等形式的資產重組公司佔五分之一強,並有進一步蔓延擴展之勢。有人甚至認為1998年股票市場將會 形成一個以資產重組為主要內容的高潮。
在中國資本市場深化發展的背景下,企業資產重組是企業資產(主要是存量資產)優化組合、社會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必然 選擇。黨的十五大提出「以資本為紐帶,通過市場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和跨國經營的大企業集團」的戰 略部署,為大 規模的資產重組指明了方向。在一個擁有健全市場機制、完備法律體系、良好社會保障環境的社會經濟中,企業進行 資產重組可以壯大自身實力,實現社會資源優化配置,提高經濟運行效率。(1)與企業自身積累相比,企業購並能夠在短期內迅速 實現生產集中和經營規模 化;(2)有利於減少同一產品的行業內過度競爭,提高產業組織效率;(3)與新建一個企業相比,企 業購並可以減少資本支出;(4)有利於調整產品結構,加強優勢淘汰劣勢產品,加強支柱產業形成,促進產品結構的調整(5)可 以實現企業資本結構的優化,在國家產業政策指導下,可以實現國有資產的戰略性重組,使國有資本的行業分布更為合理。
當前,從上海的廣電重組、粵海集團入主新亞快餐,到中遠集團控股眾城實業和上實集團買殼聯合實業的大手筆,再到山東 環宇與蘭陵酒廠以及神馬實業的資產置換等重組案例層出不窮。歸納起來有以下四種類型:
1、大型非上市公司入駐小型上市公司。實質上這是一種「借殼上市」或「買殼上市」。在目前條件下,由於受上市額度 和上市節奏的限制,上市公司作為一個「殼資源」是非常稀缺的。這一類的買方大多實力雄厚,如中遠(上海)置業、天津泰達、 深圳粵海,而被控方則業績較差,最高每股收益不到0.1元,而且股本較小,流通股不超過5000萬股,股權結構較分散或國 家股、法人股的股東占絕對地位。
2、上市公司內部資產重組或資產置換。一些上市公司業績不佳,但又不願出讓股權交出控股權,為了利用「殼」的融資 功能,只好藉此法以提高業績,以達到國家規定的增資配股的條件。採用此法的公司一般規模較大,資產質量參差不齊,有些還靠 一個更大的母公司。因此,通過資產剝離和資產置換,將一些不良資產剝離出去,並注入一些成長性很強的優質資產來提高上市公 司的業績。這類公司較多,如黃河科技、川鹽化等。
3、上市公司兼並收購非上市公司。由於上市公司多數是我國各行各業中的排頭兵,因此,它的實力和國家扶強扶優的政 策使得多數的上市公司可以採用此法壯大自身實力。
上述三種類型的資產重組,與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企業重組相比較,表現出很強的局限性和不足。(1)政府在企業重組中的作用 帶有明顯的計劃經濟痕跡。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從一開始股權結構設置就不合理,國有股、法人股比重很大且不能流通,因此,「只要國 有資產不流失到個人口袋」都可以進行資產重組;相當一部分企業重組或多或少都與政府的干預相關,政府以替大多數嚴重虧損企業尋出 路為前提,而企業自身缺乏競爭力和重組動力;(2)資產重組仍然有搞「圈錢運動」的嫌疑。部分上市公司或母公司進行重組僅僅是為 了達到配股的最低標准,短期行為較嚴重,真正以轉換經營機制、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為目的資產重組較少。這樣的資產重組可能會成為炒 作的題材,但整個社會的實際生產並沒有增加,股市持久發展就缺乏堅實的基礎;(3)資本市場法制建設嚴重滯後。除1989年國家 頒布的《企業兼並的暫行辦法》和現有的《公司法》,缺乏對當前資本經營的指導性法規,一些現有的法規相互磨擦現象,給資產重組的 非規范運作大開綠燈。
總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的買方市場已正式形成,國有企業只有徹底實現從生產管理型向資本經營的質變,真正自主 地、規范地參與資本市場的運作,實現以市場機制為基礎的資本經營、資產重組,才能實現全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從國際經驗看,並購能使企業實現超常規發展,但也容易出現再度分化,企業價值受損、債務負擔加重甚至破產的風險。企業在 兼並熱潮中必須保持冷靜,不要只圖眼前利益,必須站在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性高度及企業戰略性發展的高度來看待這一問題,加強科 學管理,扎實工作,不斷提高企業兼並重組水平。為此我們應警惕時下「為重組而重組」的傾向,應站在國民經濟和企業自身戰略性發 展的高度看待兼並重組,提高運作質量。
Ⅳ 試述影響股票價格的宏微觀因素(跪求要求最少800字,本人急需,懸賞不是問題,知道的朋友幫幫忙
宏觀經濟發展水平和狀況是影響股票價格的重要因素。
宏觀經濟影響股票價格的特點是波及范圍廣、干擾程度深、作用機制復雜和股價波動幅度較大。
1.經濟增長。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社會經濟是否能持續穩定地保持一定發展速度,是影響股票價格能否穩定上升的重要因素。當一國或地區的經濟運行勢態良好,一般說來,大多數企業的經營狀況也較良好,它們的股票價格會上升;反之股票價格會下降。
2.經濟周期循環。社會經濟運行經常表現為擴張與收縮的周期性交替,每個周期一般都要經過高漲、衰退、蕭條、復甦四個階段,即所謂的景氣循環。經濟周期循環對股票市場的影響非常顯著,可以這么說,是景氣變動從根本上決定了股票價格的長期變動趨勢。
通常經濟周期變動與股價變動的關系是:復甦階段——股價回升;高漲階段——股價上漲;危機階段——股價下跌;蕭條階段——股價低迷。經濟周期變動通過下列環節影響股票價格:經濟周期變動——公司利潤增減——股息增減——投資者心理和投資決策變化——供求關系變化——股票價格變化。在影響股票價格的各種經濟因素中,景氣循環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值得重視的是,股票價格的變動通常比實際經濟的繁榮或衰退領先一步,即在經濟高漲後期股價已率先下跌;在經濟尚未全面復甦之際,股價已先行上漲。國外學者認為股價變動要比經濟景氣循環早4~6個月。這是因為股票價格是對未來收入的預期,所以先於經濟周期的變動而變動。正因為如此,股票價格水平已成為經濟周期變動的靈敏信號或稱先導性指針。
3.貨幣政策。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對股票價格有直接的影響。貨幣政策是政府重要的宏觀經濟政策,中央銀行通常採用存款准備金制度、再貼現政策、公開市場業務等貨幣政策手段調控貨幣供應量,從而實現發展經濟、穩定貨幣等政策目標。無論是中央銀行採取的政策手段,還是最終的貨幣供應量變化,都會影響股票價格,這種影響主要通過以下途徑:
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可貸資金減少,市場資金趨緊,股票市場價格下降;中央銀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可貸資金增加,市場資金趨松,股票市 場價格上升。
中央銀行通過採取再貼現政策手段,提高再貼現率,收緊銀根,使商業銀行得到的中央銀行貸款減少,市場資金趨緊;再貼現率又是基準利率,它的提高必定使市場利率隨之提高。資金供應趨緊和市場利率提高將導致股票市場價格下降。反之,中央銀行降低再貼現率,放鬆銀根,一方面使商業銀行得到的再貼現貸款增加,資金供應相對寬松;另一方面,再貼現率的下降必定使市場利率隨之下降,股票價格相應提高。
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大量出售證券,收緊銀根,在收回中央銀行供應的基礎貨幣的同時又增加證券的供應,使證券價格下降。中央銀行放鬆銀根時,在公開市場上大量買入證券,在投放中央銀行的基礎貨幣的同時又增加證券需求,使證券價格上升。
總之,中央銀行放鬆銀根、增加貨幣供應,資金面較為寬松,大量游資需要新的投資機會,股票成為理想的投資對象。一旦資金進入股市,引起對股票需求的增加,立即促使股價上升。反之,中央銀行收緊銀根,減少貨幣供應,資金普遍吃緊,流入股市資金減少,加上企業拋出持有的股票以獲取現金,使股票市場的需求減少,交易萎縮,股價下跌。
4.財政政策。財政政策也是政府的重要宏觀經濟政策。財政政策對股票價格影響有三個方面:一、通過擴大財政赤字、發行國債籌集資金,增加財政支出,刺激經濟發展;或是通過增加財政盈餘或降低赤字,減少財政支出,抑制經濟增長,調整社會經濟發展速度,改變企業生產的外部環境,進而影響企業利潤水平和股息派發。二、通過調節稅率影響企業利潤和股息。提高稅率,企業稅負增加,稅後利潤下降,股息減少;反之,企業稅後利潤和股息增加。三、國債發行量會改變證券市場的證券供應和資金需求,從而間接影響股票價格。
5.市場利率。市場利率變化通過以下途徑影響股票價格:
(1)絕大部分公司都負有債務,利率提高,利息負擔加重,公司凈利潤和股息相應減少,股票價格下降;利率下降,利息負擔減輕,公司凈盈利和股息增加,股票價格上升。
(2)利率提高,其它投資工具收益相應增加,一部分資金會流向儲蓄、債券等其它收益固定的金融工具,對股票需求減少,股價下降。若利率下降,對固定收益證券的需求減少,資金流向股票市場,對股票的需求增加,股票價格上升。
(3)利率提高,一部分投資者要負擔較高的利息才能借到所需資金進行證券投資。如果允許進行信用交易,買空者的融資成本相應提高,投資者會減少融資和對股票的需求,股票價格下降。若利率下降,投資者能以較低利率借到所需資金,增加融資和對股票的需求,股票價格上漲。
6.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對股票價格的影響較復雜,它既有刺激股票市場的作用,又有抑制股票市場的作用。通貨膨脹是因貨幣供應過多造成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在通貨膨脹之初,公司會因產品價格的提升和存貨的增值而增加利潤,從而增加可以分派的股息,並使股票價格上漲。在物價上漲時,股東實際股息收入下降,股份公司為股東利益著想,會增加股息派發,使股息名義收入有所增加,也會促使股價上漲。通貨膨脹給其它收益固定的證券帶來了不可迴避的通貨膨脹風險,投資者為了保值,增加購買收益不固定的股票,對股票的需求增加,股價也會上漲。但是當通貨膨脹嚴重、物價居高不下時,企業因原材料、工資、費用、利息等各項支出增加,使得利潤減少,引起股價下降。嚴重的通貨膨脹會使社會經濟秩序紊亂,使企業無法正常地開展經營活動,同時政府也會採取治理通貨膨脹的緊縮政策和相應的措施,此時對股票價格的負面影響更大。
7.匯率變化。匯率的調整對整個社會經濟影響很大,有利有弊。傳統理論認為,匯率下降,即本幣升值,不利於出口而有利於進口;匯率上升,即本幣貶值,不利於進口而有利於出口。匯率變化對股價的影響要看對整個經濟的影響而定。若匯率變化趨勢對本國經濟發展影響較為有利,股價會上升;反之,股價會下降。具體地說,匯率的變化對那些在原材料和銷售兩方面嚴重依賴國際市場的國家和企業的股票價格影響較大。
8.國際收支狀況。一般地說,若一國國際收支連續出現逆差,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會採取提高國內利率和提高匯率的措施,以鼓勵出口減少進口,股價就會下跌;反之,股價會上漲。
Ⅵ 影響股票價格變動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股票價格變動的因素很多,但基本上可分為以下三類:市場內部因素,基本面因素,政策因素。
1、市場內部因素
主要是指市場的供給和需求,即資金面和籌碼面的相對比例,如一定階段的股市擴容節奏將成為該因素重要部分。
2、基本面因素
包括宏觀經濟因素和公司內部因素,宏觀經濟因素主要是能影響市場中股票價格的因素,包括經濟增長,經濟景氣循環,利率,財政收支,貨幣供應量,物價,國際收支等,公司內部因素主要指公司的財務狀況。
3、政策因素
指足以影響股票價格變動的國內外重大活動以及政府的政策,措施,法令等重大事件,政府的社會經濟發展計劃,經濟政策的變化,新頒布法令和管理條例等均會影響到股價的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