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股票投資公允價值
『壹』 長期股權投資公允價值變動
首先問一個,長期股權投資後續計量是怎麼計量的??
這里先不講合並財務報表的事情
區分權益法還是成本法!成本法下就不說了!
持有期間,權益法
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損益調整、其他綜合收益、其他權益變動
全部都是權益變動,權益法下按份額水漲船高,被投資方發生權益變動,相應變動,自身有公允價值的說法嗎?
在處置時
『貳』 長期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變動處理
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其賬面價值與實際取得價款的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投資收益)。採用權益法計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因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而計入所有者權益的,處置該項投資時應當將原計入所有者權益的部分按相應比例轉入當期損益(投資收益)。
以上是課本上面的原話~~~
稍微總結一下呢,就是:差價計入「投資收益」。如果是用權益法核算的,還要把相應的「資本公積——其它資本公積」的部分轉到「投資收益」。
『叄』 長期股權投資 什麼時候按購買日的公允價值持續計算
對於按購買日的公允價值持續計量一般是用於分步取得控制權的情況。通過購買股票和資本的「參與」,掌握股份公司一定數額的股份,以控制操縱其經營業務的決策許可權。
有的金融壟斷資本家用一定的資本收買和持有一個主要股份公司的股票,以它作為「母公司」,然後以「母公司」為核心,再以一定的控制額去收買並掌握其他股份公司的股票,使之成為「子公司」。
繼之,再由「子公司」通過持有其他公司一定控制額的股票,使其成為「孫公司」,從而形成層層控制體系,日益擴大股權勢力。
(3)長期股票投資公允價值擴展閱讀
根據股權的行使是否達到一定的股份數額為標准而進行的分類,即單獨股東權是股東一人即可行使的權利,一般的股東權利都屬於這種權利;少數股東權是不達到一定的股份數額就不能行使的權利。
如按《公司法》第104條的規定,請求召開臨時股東會的權利,必須由持有公司股份10以上的股東方可行使。少數股東權是公司法為救濟多數議決原則的濫用而設定的一種制度,即盡量防止少數股東因多數股東怠於行使或濫用權利而受到侵害,有助於對少數股東的保護。
『肆』 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如何確定
長期股權投資的范圍:
『伍』 以投資者投入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為什麼公允價值和實收資本會有不同
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金額,為被投資企業可辯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投資者所持有的份額。
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金額,為實際支付的價款和投資資產的公允價值之和。
『陸』 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入賬價值
我當時在學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也很迷惑,這樣講給你你就會很清楚了:
我們看書上說的是長期股權投資是以公允價值作為初始入賬成本,那就是200萬?對么?對!
那為什麼這里卻是300萬?當你仔細再看一下題目中問的是「長期股權投資入賬成本」!
那200萬是「初始」入賬成本。他是怎麼變成300萬的?
書上又有,在權益法下,要對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入賬成本進行調整。
1.如果初始投資成本大於被投資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時,不作調整。
2.如果初始投資成本小於被投資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時,應調整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
那麼,很顯然,這里初始投資成本小於被投資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應作如下分錄:
借:長期股權投資 - 損益調整 100
貸:營業外收入 100
這樣經過權益法調整以後,他的入賬價值就是300了(200的初始入賬成本+權益法調整)。
『柒』 公允價值和長期股權投資
選A
擁有20%股份 因此B企業是擁有A公司的3800萬元中的20% 就是760
分錄是
借:長期股權投資 760
貸:銀行存款 720
營業外收入 40
我翻書看了一下,說如果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小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應借記「長期股權投資-成本」貸:銀行存款 差額記「營業外收入」 要是初始投資成本大於投資時應享有份額,不做調整,直接花多少錢 就記多少錢
『捌』 長期投資什麼時候用公允價值,什麼時候用賬面價值
《企業會計准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中規范的投資性房地產,是指能夠單獨計量和出售的,企業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產,包括已出租的建築物、已出租或持有並准備增值後轉讓的土地使用權等。該准則為企業的投資性房地產提供了成本模式與公允價值模式兩種可選擇的計量模式。在成本模式下,投資性房地產比照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准則計提折舊或攤銷,並在期末進行減值測試,計提相應的減值准備;在有確鑿證據表明其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企業可以採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採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的折舊、減值或土地使用權攤銷價值直接反映在公允價值變動中,並通過"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企業利潤產生影響,而不再單獨計提。受此影響,在目前房地產價格處於持續上漲的背景下,擁有用於出租的建築物或持有待升值的土地使用權的商業、房地產類企業,會受到利好的影響。但是,房地產開發企業所擁有的待出售房屋建築物,是作為企業的存貨核算的,其計價基礎仍採用成本模式,並不受公允價值升值的影響。該類企業即使為了適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而將其持有的房屋建築物改售為租,在准則實施的第一年,其公允價值超過賬面成本的部分也只能調整期初的股東權益,而不會影響當年的利潤。所以,預計2007年房地產行業會因新會計准則的變化而出現大面積業績上升的說法,是沒有理論依據的。當然,如果2007年期間或之後,房地產行情仍保持大牛市的話,因新會計准則給該行業帶來的利好還會逐漸顯露出來。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規定,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工具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例如企業為充分利用閑置資金、以賺取差價為目的從二級市場購入的股票、債券、基金等;再如,企業不作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如遠期合同、期貨合同、互換和期權等。此外,企業可以基於風險管理需要或為消除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在會計確認和計量方面存在不一致情況等,直接指定某些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以公允價值計量。這些被列為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工具,其報告價值即為市場價值,且其變動直接計入當期損益。這也意味著,如果企業能夠較好地把握市場行情和動向,其業績即會隨"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增加而提升;相反,如果企業的投資策略與市場行情相左,其當期利潤就會因此受損。所以,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可以被認為是一把"雙刃劍",與老准則採用"只報憂不報喜",從而使金融工具報告價值經常被低估的孰低法有很大不同。
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是固定資產成本扣減累計折舊和累計減值准備後的金額。 長期債券投資的賬面價值是:賬面余額扣減減值准備後的金額。 其中,賬面余額=面值+應計利息+尚未攤銷的溢價(或-尚未攤銷的折價)。
『玖』 企業長期股權投資公允價值變動應確認為投資收益
長期股權投資不考慮公允價值,因為持有目的不是為了出售獲得收益而是通過股權投資達到控制被投資單位,或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或為了與被投資單位建立密切關系,以分散經營風險。
長期股權投資(Long-term investment on stocks)是指通過投資取得被投資單位的股份。企業對其他單位的股權投資,通常視為長期持有,以及通過股權投資達到控制被投資單位,或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或為了與被投資單位建立密切關系,以分散經營風險。
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有兩種:一是成本法;二是權益法。
(1) 成本法核算的范圍
①企業能夠對被投資的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即企業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
②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
(2)權益法核算的范圍
①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即企業對其合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
②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重大影響(占股權的20%-50%)的長期股權投資。即企業對其聯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
採用成本法時,除追加或收回投資外,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一般應保持不變。投資單位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後當被投資單位實現凈利潤時不作賬務處理。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不管凈利潤是在被投資單位接受投資前還是接受投資後實現的。投資企業確認投資收益,僅限於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在接受投資後產生的累計凈利潤的分配額,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上述數額的部分,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沖減投資的賬面價值。
採用權益法時,投資單位取得投資時應該將成本(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與所享份額(按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公允價值的份額)進行比較,如果前者大於後者,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賬面價值(即以取得的成本作為初始賬面價值),如果前者小於後者,則要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賬面價值(即以所享份額的公允價值作為它的初始價值,將二者的差額計入營業外收入)投資企業應在取得股權投資後,按應享有或應分擔的被投資單位當年實現的凈利潤或發生的凈虧損的份額(法規或公司章程規定不屬於投資企業的凈利潤除外),調整投資的賬面價值,並確認為當期投資損益。投資企業按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計算應分得的部分,相應減少投資的賬面價值。
企業應當定期對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逐項進行檢查,至少於每年年末檢查一次。如果由於市價持續下跌或被投資單位經營狀況變化等原因導致其可收回金額低於投資的賬面價值,應將可收回金額低於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的差額,確認為當期投資損失。
『拾』 長期股票投資以凈資產公允價值計算的凈利潤的問題
正確答案是:D
解析:A,B,C三個控制的具體形式,它應採用成本法核算的會計。只有D共同控制的被投資單位具體的顯著影響,採用權益法核算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