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票投資者特點
1. 請問現在股票市場有哪幾種投資者他們都有什麼特點
按投資股票市場的性質劃分應該有三種,一周是直接投資上市公司的大股東,通常持有的是非流通股份(如公司主管部門、公司高管、法人等),二是持有較大比例流通股的機構(如券商、基金、投資公司、超級大戶、游資等),三是持有流通股份較少量但人數眾多的散戶(如做長線投資的和做短線的),除了第一種外(有限售的)後二種主要是博取股票價格差價獲利為主,也是引起股價波動的主要力量所在,當然也有30%的長期投資者部分相對穩定些。
2. 為什麼中國股票投資者的水平那麼爛
今年的A股市場專治各種不服。
從1200元的貴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恆瑞醫葯,再到3000億市值的醬油股。
什麼樣的白馬股都可能會辜負你,只有消費行業的核心資產才是穩穩的幸福。
不過從傳統意義上的估值情況來看,大消費板塊無論市盈率(PE)還是市凈率(PB),都已經不便宜了:
① 食品飲料行業的PE為32.17倍,達到歷史百分位68%,PB為6.5倍,達到歷史百分位的81%;
② 細分白酒板塊市盈率更是高達32.17倍,遠高於歷史均值水平。
消費股的估值,過高了嗎?
國泰君安零售團隊最新發布《堅守消費龍頭,分享中國成長》,詳細地分析了消費股估值邏輯正在發生的轉變。
本文共2303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鍾,拉至本文底部可閱讀本文核心觀點。
還記得美國「漂亮50」嗎?
探討消費白馬股估值是否過高的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下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謂「漂亮50」,指的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備受追捧的50隻大盤股,它們當中有很多我們至今仍然耳熟能詳的消費品牌,比如麥當勞、可口可樂等等。
「漂亮50」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高盈利、高PE同時存在,直譯為「很貴的好股票」。
自1971年開始,「漂亮50」股價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數超過40倍,最高的寶麗來公司估值甚至超過了90倍,而同期標普500估值中位數僅為12倍。
縱觀市場,我們不難發現,消費股尤其受到大資金的重點青睞。分析其背後原因,我們認為有兩點:
1、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 2、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消費股抱團行情何時會結束?
仍舊以美國「漂亮50」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終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國大幅的財政赤字和信貸擴張積聚高通脹泡沫,糧食危機觸發CPI上行,美聯儲不得不加速收緊貨幣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導致通脹進一步惡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蝕企業盈利,企業毛利率和盈利增速雙雙下行,股市由牛轉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開始回落,盈利穩定性受到市場質疑。
我們認為,A股機構「抱團取暖」的現象只可能在兩種情況下被打破:
1)消費龍頭業績持續低於預期,但目前而言,貴州茅台、五糧液、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白馬股營收和凈利潤保持穩定增長;
2)像美國「漂亮50」那樣,A股遭遇大的外部變動,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級或全球經濟斷崖式衰退,但目前來看概率很小。
兩種情況在目前來看可能性都很小。
後續如何配置?
後續配置上,我們建議從兩條主線主線挖掘投資機會。
1)供給看效率:經營效率高、業績增長穩健、競爭優勢明顯的龍頭企業,將會持續通過擠壓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來獲得成長,值得重點關注。
2)需求看紅利:三四線市場仍存在巨大的消費需求紅利,看好所處賽道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尤其是戰略重心向低線級市場擴張、能夠通過自身管理及成本優勢提升市場份額的龍頭公司。
本文觀點總結:
1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大消費板塊現在已經不便宜了。
2 但消費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其龍頭股不應簡單按照市盈率(PE)判斷估值水平高低。
3消費行業的估值體系正在從PE模型向DDM模型轉變。消費龍頭一旦建立起足夠深的「護城河」,穩健增長、市佔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續分紅等就足以支撐其估值水平。
4 國內資金和海外資金在大消費行業保持了較高的配置熱情。消費股受到大資金青睞的原因是其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且在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5 消費股抱團行情在短期內不容易被打破。後續配置上,從供給看,關注龍頭企業;從需求看,關注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
3. 中國股票市場里,個人(或機構)投資者的行為模式特點是什麼詳請點進
當股市上漲或下跌的時候,投資者更傾向於買入股票和拋出股票。當股票價格過高或過低的時候,投資者傾向於賣出股票和買入股票
4. 債券投資者有什麼特點,與股票投資者有什麼不同
1.兩者權利不同。債券是債權憑證,債券持有者與債券發行人之間的經濟關系是債權、債務關系,債券持有者只可按期獲取利息及到期收回本金,無權參與公司的經營決策。股票則不同,股票是所有權憑證,股票所有者是發行股票公司的股東,股東一般擁有表決權,可以通過參加股東大會選舉董事,參與公司重大事項的審議和表決,行使對公司的經營決策權和監督權。
2.兩者目的不同。發行債券是公司追加資金的需要,它屬於公司的負債,不是資本金。發行股票則是股份公司創立和增加資本的需要,籌措的資金列入公司資本。而且,發行債券的經濟主體很多,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公司企業等一般都可以發行債券,但能發行股票的經濟主體只有股份有限公司。
3.兩者期限不同。債券一般有規定的償還期,期滿時債務人必須按時歸還本金,因此債券是一種有期投資。股票通常是不能償還的,一旦投資人股,股東便不能從股份公司抽回本金,因此股票是一種無期投資,或稱永久投資。但是,股票持有者可以通過市場轉讓收回投資資金。
4.兩者收益不同。債券通常有規定的利率,可獲得固定的利息。股票的股息紅利不固定,一般視公司經營情況而定。
5.兩者風險不同。股票風險較大,債券風險相對較小。因為:第一,債券利息是公司的固定支出,屬於費用范圍;股票的股息紅利是公司利潤的一部分,公司有盈利才能支付,而且支付順序列在債券利息支付和納稅之後。第二,倘若公司破產,清理資產有餘額償還時,債券償付在前,股票償付在後。第三,在二級市場上,債券因其利率固定,期限固定,市場價格也較穩定;而股票無固定期限和利率,受各種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的影響,市場價格波動頻繁,漲跌幅度較大。
5. 中國股票市場里,個人(或機構)投資者的行為模式特點是什麼
這個真沒有辦法回答。什麼時候都有人買。有買的就是別人賣的。但是不管什麼價買進去的人都是覺得還能漲,但是賣出的人是覺得漲不了了,最後買的人沒有了,價格就只有下來,下來又有人買,價格就是這樣平衡的。漲跌也就是這樣來的,決策過程那就繁雜了。自己悟去吧
6. 我國股票市場中的散戶投資者具有怎樣的特徵
我國股票市場中的散戶投資者具有的特徵:
散戶並非如通常所設想的那樣表現出低專業水準,在他們的理解范圍內往往能對上至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行業政策,下至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具體的高級管層講話闡述翔實的個人觀點,某些特別敬業的散戶除時常切磋看盤技巧外,甚至會飛到上市公司做實地調研,作風特點頗類似於投資機構研究員。
莊家與散戶的區別:
莊家在做一隻股票前,對該股要作長時間的詳細調查、研究、分析,並制訂了周密的計劃,等各項指標調整到位,才敢慢慢行動;散戶看著電腦屏幕,三五分鍾即可決定買賣。
莊家用幾個億、十幾個億做一隻股票,散戶用十萬、幾十萬做十幾只股票。莊家一隻股票做一年甚至幾年,散戶一隻股票做幾周甚至幾天。莊家一年做一二隻股票,散戶一年做幾十隻股票、甚至上百隻股票。
莊家喜歡集中資金打殲滅戰;散戶喜歡買多隻股票作分散投資,有的賺,有的賠,最終沒賺多少。莊家喜歡一些較冷門股,將其由冷炒熱賺錢;散戶喜歡一些熱門股,將其由熱握冷賠錢。
莊家雖然有資金、信息等眾多優勢,但仍然不敢對技術理論掉以輕心,道瓊斯理論、趨勢理論、江恩法則等基礎理論,爛熟於胸;散戶K線理論都沒能很好掌握,就開始宣揚技術無用論。
莊家非常重視散戶,經常到散戶中去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動向,做到知己知彼,並謙虛地說現在的散戶越來越聰明;散戶對莊家的行動和變化不屑一顧,常常說這個小庄、這個弱庄、這個傻庄!
莊家做完一隻股票後就休假,說忙了這么長時間,也該讓錢休息休息了;散戶做完一隻股票嫌沒賺多少,不知疲倦繼續做,絕不休息。
散戶對於股市就是沙漠和沙粒,一滴水水永遠改變不了海洋。
7. 中國股市的特點是什麼,前景會如何.
1.我國股市正處於調整階段
我國的滬深股市是從一個地方股市發展而成為全國性的股市的。在1990年12月正式營業時, 上市的股票數量只有為數很少的幾只,其規模很小,且上市的股票基本上都是上海或深圳的本 地股,如上海老八股中只有一支是異地股票。在其股市的發展中,由於缺乏戰略性的考慮,造 成了資金的擴容與股票的擴容不同步,特別是資金擴容,其速度遠遠快於股票擴容。在1991年 至1996年的五年間 ,股票營業部從數十家擴展到現在的近3000家,入市資金從10多億元增加 到現在的3000多億元,而上市公司卻只從當年的近20家增加到現在的400多家,上市流通的股 票只有300億股。股市的供求關系極不平衡,這樣就造成了股價在最初兩年出現暴漲的局面。
上海股市從1990年12月開始計點,1992年年底就上升到了780點,平均年漲幅達到179%;深圳 股市從1991年4月開始計點,1992年底也漲到了241點,年均漲幅也有68.5%。 由於股價在開始兩年漲幅過度,伴隨著股票的擴容,在1993年上半年股價達到歷史性的高度 後,股價就停步不前,滬深股市就進入艱難的調整階段。1993年滬深股市收盤指數分別為833 點和238點,1994年收盤指數分別為647點和140點,1995年的收盤指數分別為555點和113點。 根據國外股票指數的上漲速度和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國股市這種調整估計還要相當時日。如國 家不出現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上證綜合指數若要在1000點站穩,大概還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 。
2.供不應求 我國股市股民多、入市的資金額度大,而上市流通的股票少,股市呈現出明顯的股票供不應 求局面。據初步統計,到1996年10月底,滬深股市登記在冊的股民約有1800萬,而同期滬深股 市的流通股規模約為300億股,平均每個股民擁有的股票只有近1700股。據初步估算,我國上 市公司1995年的每股稅後利潤不到0.30元,平攤下來,股民人均收益最多隻有500元,按人均 入市資金20000元計算,股票投資的收益率(不計交易稅、費)只有2.5%,只相當於活期儲蓄 利率。而由於股民在股市中頻繁交易,其上繳手續費及交易稅之總和往往比流通股的稅後利潤 之和還要多。
3.股市交投過旺
由於我國股民投機性較強,其入市的動機主要是以搏差價為主,所以許多股民以炒股票為業 。股市稍有風吹草動,便買進殺出,追漲殺跌之風盛行,股市的交投極其活躍。如國外一般成 熟股市股票的年均換手率不到40%,而我國股市的年均換手率卻超過600%,是國外成熟股市的 15倍。
股市交投過旺一方面造成股市的暴漲暴跌,如美國紐約股市從開辦到現在的200年間,日漲跌 幅度超過3%的只有10次,而滬深股市漲跌幅超過3%的時間卻要佔整個交易日的20%以上。交投 過旺的第二個後果就是造成股民的交易成本上升,1996年1-10月,滬深股市的股票成交量達1 .3萬億元,股民上繳的交易稅、手續費近200億,而今年上市公司流通股的稅後利潤估計只有 近100億。收入與支出相比,支出多100億,這樣就使整個股民稱為虧損一族。
4.股市尚待規范
我國股市是由地方股市發展起來的,且中央政府對股市的監管從1992年下半年才開始,股市 的運作還尚待規范。從宏觀管理方面來講,其一是對股市的規律還缺乏統一的認識,具體表現 在相關的政策缺乏科學性和連續性,如股市擴容及上市指標的控制仍沿用額度控制的方法。其 二是對股市的發展缺乏長遠的規劃,如國家股、法人股並軌問題,沒有一個具體的實施計劃。 其三是對股市的監管力度明顯不足,如對信息披露的監管、對制止機構大戶聯手操縱股市等問 題力度明顯不夠。
從證交所方面來講,雖然滬深股市已稱為全國性的股市,但證交所仍歸口地方管理,且證券 交易稅的一半歸地方財政,證交所的地方利益傾向十分嚴重,主要表現在兩個交易所都將成交 量的大小作為工作目標(成交量大就可多收交易稅),所以對有利於活躍股市成交的一些不規 范行為的制止明顯不力。
從券商方面來講,其一方面在自營業務中利用資金實力對股價進行操縱,以從中漁利;另外 為配合新股的順利發行,往往採用認為造市的方法,拉抬股價,引股民上鉤。
上市公司方面,為了新股的發行或配股的順利完成,在信息披露方面一般是報喜不報憂,隱 瞞一些重要的不利信息,且經常高估利潤指標。而一旦股票上市發行成功,則發表聲明更改盈 利預測或發表所謂的道歉聲明來掩蓋錯誤。
8. 中國股市的特點 中國股民的特點 中國上市公司的特點 中國券商的特點
中國股市的特點:只能投機不能投資
中國股民的特點:是在投機不是在投資
中國上司公司的特點:幕後莊家,操縱股市
中國券商的特點:跟上市公司傳統起來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