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股票上市歷史
❶ 谷歌在美上市的時候股票發現價是多少發現量是多少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簡稱SEC)批准Google Inc.的股票交易之後,Google及其承銷商經過對投資者的競標價格進行統計,確定最終發行價為85美元,即剛剛下調的IPO價格區間85-95美元的最低價格。
盡管如此,Google的IPO仍然是最受矚目和投資者最為期待的一支網路股,它受追捧的程度已經超過了網路熱時期的任何一支股票。
Google股票最終發行價確定下來,意味著這支股票可能在周四在納斯達克市場開始交易。
周三早些時候,Google將其首次公開募股發行量下調至1960萬股,發行指導價大幅下調至85-95美元。該公司此前計劃發行2570萬股,發行指導價為108-135美元。分析認為,減少IPO發行量有利於支撐股票的交易價格。
以85美元的最終發行價計算,Google可從此次募股中募集到16.7億美元,這家全球最受歡迎的搜索引擎公司的市值將達到231億美元。假如這支股票的交易價格能夠達到最初預計值的最高價位,那麼Google就能夠募集到36億美元,市值也將相應地增至360億美元。(編譯:秋林)
❷ GOOGLE的歷史
以下是Google發展歷史上的重要日期。
1995年
三月:謝爾蓋-布林和拉里-佩奇在斯坦福大學計算機博士候選人的春季聚會上首次見面。
1998年
9月7日:組建Google公司,位於加州一個車庫,有四名員工。布林和佩奇從家人、朋友和投資者募集了100萬美元。當時布林和佩奇分別為24歲和25歲。
1999年
2月到6月:Google得到Sequoia Capital和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兩家風險投資基金的2500萬美元注資。
2000年
五月到六月:Google每天進行1800萬次查詢,成為最大的互聯網搜索引擎,雅虎選擇Google作為默認的搜索結果供應商。
2001年
三月到四月:當時擔任Novell首席執行官和董事會主席的埃里克-施密特加入Google擔任董事會主席,很快又被任命為首席執行官。
2002年
三月到四月:Google推出了Google新聞的測試版。
九月到十月:Google在全球推出了關鍵詞廣告,在英國、德國、法國和日本都能提供關鍵詞廣告服務。
2003年
一月到二月:Google收購了Pyra實驗室,這是網路出版工具Blogger的創建者。
五月到六月:Google推出AdSense,這一廣告計劃能按照網站內容做廣告。
2004年
二月:雅虎開始推出自己的搜索技術,淡出Google搜索技術。
3月31日:Google宣布了免費電子郵件服務Gmail。
4月29日:Google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IPO申請文件。
7月12日:Google表示將在納斯達克掛牌交易,並披露了股票代碼「GOOG.O」。
7月26日:Google披露將出售2460萬股股票,價格在108到135美元之間,使公司的市值超過了36億美元。
7月30日:Google開始在網站上接受投標者的登記。
8月5日:Google披露可能向以前和現在的員工非法發行股票和期權,提出回購這些股票和期權。
8月9日:Google提高招股數量,達到2570萬股,將向雅虎發行270萬股股票以便和解廣告技術訴訟。
8月12日:Google結束投標者登記。
8月13日:Google開始接受IPO拍賣報價,《花花公子》登出對布林和佩奇的專訪,這導致證券交易委員會的非正式調查,可能導致IPO推遲。
8月16日:Google要求證券交易委員會宣布上市登記有效,這是確定IPO價格和公開發行股票的第一步。
8月18日:Google將招股數量降低到1960萬股,將IPO價格範圍降低到85美元到95美元。Google結束拍賣,確定85美元的IPO價格,並獲得了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上市許可。
8月19日:Google以100.01美元開盤,比IPO價格上漲18%。
2005年
9月19日李開復加盟Google.
❸ 谷歌發展歷程iky
Google,中文名稱為谷歌,網址www.google.com,股票代碼GOOG,上市地點納斯達克,谷歌是網際網路上最大、影響最廣泛的搜索引擎,是由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共同創建的。現在,他們正分別擔任Google公司的產品總裁和技術總裁。該公司的戰略計劃,是用Google組織全世界的資訊,將其變得容易接近與有用。Google每日透過不同的服務,處理超過2億次查詢。其公司總部「Googleplex」位於美國加州聖克拉拉縣的山景城。
除了搜尋網頁外,Google亦提供搜尋圖像、新聞組、新聞網頁、影片的服務。2005年6月,Google已儲存超過80億的網頁,1億3千萬張圖片,以及超過1億的新聞組訊息 - 總計大概10億4千萬個項目。它也緩存了編入索引中的絕大多數網頁的內容。
因為Google的名聲,「Google」一個事物做動詞表示的是「在Google上尋找某事」。它還有廣義的「搜索網路」的意思。Google官方並不鼓勵這種濫用他們公司名字的習慣,因為它可能會導致Google變成一個通用商標名。
歷史
Google 搜尋器在1996年由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開始展開研究計劃。他們是史丹福大學的博士班肄業。他們開發論說,提出搜尋器與網站是基於數學上分析的關系,比基礎技術製造更好的效果。這個計劃被命名為「BackRub」,因為該系統檢查外來網站連結來估計該網站的重要性。他們相信,其他與該網頁相關性較高,而連結最多到該網頁,必定是最相關之一。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決定去測試他們的論點,並安排基金給這搜尋器。這名為 Google! 的網站存放於google.com網域。他們在1998年9月7日,於加州門洛帕克的朋友車房,正式創立相同名稱的公司——Google Inc.。謝爾蓋·布林因為不懂編寫HTML碼用來設計網頁,所以最初Google的頁面只是最基本的介面。
Google於2000年引入廣告,賣出一些關鍵詞,讓該廣告更能與使用者相關,另外因文字廣告是順序編排,減少了載入的時間並讓頁面保持整齊。2001年9月,史丹福大學和發明者Lawrence Page取得了Google排名演算法PageRank?之專利。於2004年較早的高峰期,Google掌管整個網際網路所有搜尋器如Yahoo、AOL和CNN等的80%以上的搜索查詢。而Yahoo! 放棄了Google的搜尋技術的支持,Google亦沒有再提供分享其網頁搜尋。
Google搜尋有著幽默的特色,例如Google標志在較重要時刻被卡通化修改(稱為Google Doodles),選擇去虛構和幽默的語言顯示Google,如克林貢語(星艦奇航記中克林貢人的語言)和Leet,以及於四月的愚人節上造出一些關於公司的笑話(例如將在月球上建立Google基地等)。
由於Google的Orkut、Gmail和Froogle等服務會基於使用者之前所做的動作去給取搜尋結果,有人認為Google將會以提供個人化搜尋為目標。其實,在Google Labs里已經有一個試驗性的個人化搜尋。
Google名稱
詞源
Google這個名字是是一個數學上的術語,即10的10次方,表示1後面接著10個0。此術語是由美國數學家Edward Kasner的侄子Milton Sirotta所創造,出現在Kasner和James Newman所寫的《Mathematics and the Imagination》一書中而普及。Google使用此術語來反映出公司的任務:組織網路上無窮無盡的資訊。
注冊商標及網域名稱
"To google"是一個動詞,意思是使用Google搜尋一些東西。這是因為Google的大眾化(在2005年1月, 擁有所有搜尋器的52%巿場,但其實是高於80%)。亦有人廣義地將此辭解釋為「在網路上搜尋」。由於這樣做可能會淡化Google這個注冊商標的意義,Google公司並不鼓勵這種用法。
為了避免網域綁架和一些有心份子的惡搞,Google已經購買轉向版權去保護一些發音相近的網域名稱,如 gogle.com 和 googel.com 等。
中文名稱
Google全球中文名稱為「谷歌」,是2006年4月12日由Google公司CEO埃里克·施密特在中國北京發布。「谷歌」的意思解作以榖為歌(這里「谷」是「榖」的簡化字),「播種與期待之歌」、亦是收獲與歡愉之歌。
另一方面,Google公司於較早前的2月15日在台灣登記為「美商科高國際有限公司」(GOOGLE INTERNATIONAL LLC)。
在Google公司正式發布中文名之前,民間尚有一些原文以外的俗稱,例如:「古狗」、「孤狗」和「狗狗」等。
此外,Google在北京的分公司曾使用「咕果」作為合約簽訂以及網路招聘的中文譯名。
北京時間(UTC+8)4月17日凌晨1時左右,google簡體中文網站正式出現「谷歌」字樣。該中文名稱發布不久之後,很多用戶批評該名稱。隨後部分中文用戶發起反對「谷歌」的網上簽名活動。
搜索引擎
~ 1998年:25萬
2000年8月:10億6千萬
2002年1月:20億7千3百萬
2003年2月:30億8千3百萬
2004年9月:42億8千5百萬
2004年11月:80億5千8百萬個網頁,8億8千萬張圖片,8億4千5百萬個新聞組訊息,4千5百個新聞訊息
2005年6月:80億5千8百萬個網頁,11億8千7百萬張圖片,10億個新聞組訊息,6千6百個列印目錄,4千5百個新聞訊息
物理構造
Google於全球數個地方,僱用伺服器中心來存放較低成本的普通電腦,運行Red Hat Linux操作系統來回應搜索要求和索引網頁。這個於伺服器中心建立的「伺服器園地」以Shared nothing architecture(分布式資料庫結構) 建造。索引是由程序Googlebot執行,它會定期地請求訪問已知的索引建立新頁面。頁面更新愈快,Googlebot訪問亦會愈多。再通過在這些已索引網頁上的連結來發現新頁面,並加入到資料庫。索引資料庫和網頁緩存大小是以兆兆位元組(terabyte)來衡量的。Google發展了一套檔案系統名為Google 檔案系統 ,儲存這些資料。
Google使用的這些機器的精確大小和位於何處至今未知;Google官方刻意含糊其詞。在John Hennessy和David A. Patterson所著的《計算機結構:走進大數》中,推測Google的伺服器場中群集計算機群形成的「搜尋場」在2000年大約應該有6000個處理器,12000個普通IDE硬碟(即每個機器2個硬碟1個處理器),他們位於四個地方:二個在 矽谷和二個在 維吉尼亞。每個都以OC 48的線路(2488 Mbit/s,參見帶寬)連接著網際網路並且有一個OC 12(622 Mbit/s)線路連接著其他3個Google分站點。這些連接使用思科12000路由器(Gateway),用二個Foundry Networks BigIron 8000的乙太網交換器分流成4 x 1 Gbit/s的線路連接到64個伺服器夾,裡面前後各是40台電腦和1台惠普乙太網交換機,所以一個架子共有80個機器和2個惠普交換機。
Google在2004年4月發布的IPO S-1表單後,大財政公司的英特網開發單位副總裁Tristan Louis估計了現在的伺服器場包含下列各項:
719個伺服器架
63,272台機器
126,544個處理器
253,088 GHz的處理能力
126,544 GB內存
5,062 TB的硬碟空間
依照這一估計,Google伺服器場組成了全球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每秒運行速度至少三倍於地球模擬器。
❹ 谷歌上市十年都創造了哪些神話
10年前,谷歌上市,融資近17億美元,估值約為270億美元。該當時還年輕的互聯網公司隨即迅速利用起那些資金,使得自己遠不止是一家在線搜索公司。
2004年底前,它利用收購回來的公司打造出谷歌地圖和谷歌地球服務。當時,它的觸角已經伸向了互聯網之外,還掃描圖書讓人們可以在線搜索閱讀。該公司推出了包括Google.org在內的眾多項目,尋求開發超高效能的汽車,試圖解決全球貧困問題,分析數據來預測流感爆發等事件的發生。
2006年,谷歌看中YouTube並將其買下。2007年,它發布Android移動操作系統。2008年,它推出了Chrome瀏覽器。
一路下來,谷歌持續不斷地擴展自己的疆域,甚至進入偏離其核心業務的諸多領域。2010年,它創立了Google X秘密實驗室,涉足一個又一個的「登月」項目。
下面就來盤點谷歌在上市10年來最瘋狂的10個項目,其中大部分發生於Google X部門創立之後。
無人駕駛汽車
2010年末,谷歌揭開了它的一項秘密項目的神秘面紗——開發無人駕駛汽車,欲將那個未來主義科幻電影才會有的玩意變成現實。確切地說,該公司展示了它的無人駕駛汽車,該汽車改裝自豐田普銳斯汽車,配備激光器、感測器和計算機,目前已經沿著舊金山灣區公路走了數千英里。
該公司聘請了數位頂級研究人員來推進該項目,其中包括曾領導斯坦福大學團隊贏得2005年DARPA(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自動化駕駛挑戰賽的塞巴斯蒂安·特龍(Sebastian Thrun)。谷歌今年5月也在Re/code舉辦的Code大會上展示了一款重新打造的新無人駕駛汽車,該汽車沒有方向盤,沒有油門踏板,也有剎車踏板。
Project Loon氣球網路
去年夏天,谷歌開始在紐西蘭啟動Project Loon氣球網路試驗,該舉旨在通過一系列放飛在平流層的、相連接的氣球讓更多發展中國家的人能夠連網。
谷歌解釋道,「Loon氣球通過上升或下降至適合飛行的方向的風層到達需要它們的地方。人們可以利用安裝在其樓房上的專用網路天線來連接該氣球網路。信號會從該天線傳送到氣球網路,然後再傳送回地球上的網路。」
機器風箏
谷歌投資過並最終收購了可再生能源公司Makani Power,後者開發了一款機載風力渦輪機。該鏈拴的機翼會像風箏一樣形成大圈飛行,藉助較高海拔更快、更穩定的風速。雖然該公司的確切計劃還不得而知,但大目標是提升效能,推動可持續能源的普及。
Calico
去年年末,谷歌成立了一家名為Calico的公司,最早的報道稱該舉是為了「解決死亡問題」。
這種說法其實並不恰當。不過該計劃確實雄心勃勃。具體細節還不多,但可以確定的是,該公司是專注於解決衰老問題和伴隨衰老而來的疾病。
減緩人的衰老顯然意義重大,因為很多疾病似乎是變老的結果,而不是變老的原因,其中包括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以及各類癌症。
「到你真的患上某些疾病的時候,要恢復健康非常困難。」巴克老年研究所主席布萊恩·肯尼迪(Brian Kennedy)指出,「但減緩衰老可以推遲所有那些疾病的到來。」
智能隱形眼鏡
今年年初,谷歌向Re/code透露,它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可以通過淚液測量血糖的智能隱形眼鏡。
它旨在讓糖尿病患者能夠以一種相對無創的方式追蹤他們的血糖水平,而不必每次檢測血糖都要刺破手指,頻繁受到皮肉之苦。該技術有望對全球數億的糖尿病患者的長期健康產生重大影響。它也將會給普通消費者提供一種定期監測身體狀況的方式。
與無人駕駛汽車一樣,該項目並非誕生於Google X內部,而是來自外來的、從事相關研究多年的頂級研究人員。
Jetpack噴射背包
今年3月,谷歌Google X主管阿斯特羅·特勒(Astro Teller)在TechCrunch Disrupt紐約大會上表示,其研究部門至少考慮過開發噴射背包,但最終因為它太低效,太嘈雜而放棄。
當然,值得一提的是,不論安全性,可運作的噴射背包已經出現了數十年時間。在1964年的紐約世界博覽會上,試飛員羅伯特·科特(Robert Courter)曾捆綁火箭驅動的背包飛上天空。
太空電梯?
《紐約時報》曾報道稱,Google X的潛在項目名單包括「太空電梯」——實質上是一從地球通向太空的電纜或者塔樓,可方便人們造訪太空,而不必總是使用費用高昂且體積龐大的火箭。
《商業周刊》的布拉德·斯通(Brad Stone)隨後撰文駁斥了該傳聞。Google X主管特勒本人去年也在South by Southwest大會上表示,他們並沒有積極追逐這樣一個項目。但Fast Company爆料稱,谷歌的研究人員至少探討過該想法,只是後來意識到以當下的材料科學那是不可行的。
瞬間移動和漂浮技術
這些不算谷歌積極研究的范疇。據斯通稱,「特勒和他的同事說他們花過時間思考漂浮和瞬間移動技術。後者的研究已經叫停,日後再作研究,部分因為任何你需要瞬移的特別物品(比如畢加索畫作)在另一端復原之前都必須先完全毀掉。」
Hoverboard懸滑板
Fast Company在對Google X的一篇特寫中指出,谷歌工程師丹·皮伯尼(Dan Piponi)試圖打造一個懸浮板原型。該與圖書大小相仿的設備覆蓋了循環的磁體,應用驅動中國和日本的磁浮列車的原理。
正如Fast Company所解釋的:「這些列車『磁浮』系統擁有穩定的架構,可在列車處於懸浮,向同一個方向前進的時候讓它們保持處在軌道上。這種系統顯然不能夠讓懸浮板既能保持穩定,又能向任意方向移動。正如皮伯尼所解釋的,問題是磁體趨向不斷改變極性,因此懸浮板會不斷翻滾。任何一位玩滑板的人都會告訴你那意味著什麼:你的懸浮板真爛!」
❺ 谷歌發展歷程
1995年
三月:謝爾蓋-布林和拉里-佩奇在斯坦福大學計算機博士候選人的春季聚會上首次見面。
1998年
9月7日:組建Google公司,位於加州一個車庫,有四名員工。布林和佩奇從家人、朋友和投資者募集了100萬美元。當時布林和佩奇分別為24歲和25歲。
1999年
2月到6月:Google得到Sequoia Capital和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兩家風險投資基金的2500萬美元注資。
2000年
五月到六月:Google每天進行1800萬次查詢,成為最大的互聯網搜索引擎,雅虎選擇Google作為默認的搜索結果供應商。
2001年
三月到四月:當時擔任Novell首席執行官和董事會主席的埃里克-施密特加入Google擔任董事會主席,很快又被任命為首席執行官。
2002年
三月到四月:Google推出了Google新聞的測試版。
九月到十月:Google在全球推出了關鍵詞廣告,在英國、德國、法國和日本都能提供關鍵詞廣告服務。
2003年
一月到二月:Google收購了Pyra實驗室,這是網路出版工具Blogger的創建者。
五月到六月:Google推出AdSense,這一廣告計劃能按照網站內容做廣告。
2004年
二月:雅虎開始推出自己的搜索技術,淡出Google搜索技術。
3月31日:Google宣布了免費電子郵件服務Gmail。
4月29日:Google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IPO申請文件。
7月12日:Google表示將在納斯達克掛牌交易,並披露了股票代碼「GOOG.O」。
7月26日:Google披露將出售2460萬股股票,價格在108到135美元之間,使公司的市值超過了36億美元。
7月30日:Google開始在網站上接受投標者的登記。
8月5日:Google披露可能向以前和現在的員工非法發行股票和期權,提出回購這些股票和期權。
8月9日:Google提高招股數量,達到2570萬股,將向雅虎發行270萬股股票以便和解廣告技術訴訟。
8月12日:Google結束投標者登記。
8月13日:Google開始接受IPO拍賣報價,《花花公子》登出對布林和佩奇的專訪,這導致證券交易委員會的非正式調查,可能導致IPO推遲。
8月16日:Google要求證券交易委員會宣布上市登記有效,這是確定IPO價格和公開發行股票的第一步。
8月18日:Google將招股數量降低到1960萬股,將IPO價格範圍降低到85美元到95美元。Google結束拍賣,確定85美元的IPO價格,並獲得了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上市許可。
8月19日:Google以100.01美元開盤,比IPO價格上漲18%。
2005年
9月19日李開復加盟Google.
❻ Goole起源,即Google是如何誕生的
一、Google是什麼:
在Yahoo!(雅虎)出現之前,即使互聯網上的資料再多也沒用,因為上網者沒有一個系統的方法去搜索內容。直至Yahoo!面世,世人才開始認識到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為何物,於是不斷在網路內尋尋覓覓,發掘看不完的網頁。Yahoo!也順理成章變為搜索引擎的同義詞。此後,Google的冒起改變了這種壟斷局面。Google每日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用數以千計的電腦在互聯網自動「瀏覽」每個網頁,並給他們逐個評分。網民只要在Google主頁中輸入關鍵字,Google就會從它到訪過的網頁中,找出評分最高的相關網頁,在不到一秒時間內顯示出來。短短數年間,Google躍升為當今最受歡迎的搜索引擎,原因只有一個:它總是能找到大家想找的。
毫無疑問,Google改變了了互聯網的新格局。它以搜尋速度快和資料豐富的優點,迅速嬴得網民的歡心。龐大的網站瀏覽量和人流,使Google的商業價值逐漸顯現出來,搖身一變成為廣告宣傳、趨勢分析,以及收集市場調查、統計數據的重要渠道和指標。比如,Google會定期發布全球電腦操作系統市場佔有率的統計數字。隨著Google在網民心目中的地位日漸升高,Google已經成為廣大網民間的流行俚語。像「to Google someone」即表示在網上尋找一切跟某人有關的資料。
Google的影響力還不只成為網民的口頭禪,它的搜尋結果更好比為一件事和物下了定義。大家試著想像一下,你Google「本.拉登」,顯示的結果盡是與「恐怖主義」和「恐怖襲擊」有關,你能不相信他就是國際社會的大反派嗎?
(一)起源
1995年,俄羅斯人Sergey Brin(圖1)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新一屆博士生的聚會中,偶然遇到密歇根大學畢業的Larry Page(圖2),兩人都是電腦科學系(Computer Science)的畢業生。當時他們不但沒有一見如故,反而對每個話題都堅持自己的一套看法。直到二人找到一項共同的挑戰:如何在浩瀚的互聯網信息中提取相關的資料?
在往後的兩年(即1996-1997年),Brin和Page為解決這個難題,開發出一款名為BackRub的搜索引擎(Google前身)。1998年,他們聽從一位師兄David Filo(Yahoo!創辦人之一,另一位是楊致遠)的建議,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而Google同時亦以測試版(Beta)現身互聯網。
其後所發生的事情,今天看來可以說是「理所當然」。正如歷代極具影響力的網站一樣,Google爆發出強大的凝聚力,從當時每日處理10000次搜尋,火速升到2003年的200,000,000次。憑借它准確的搜尋功能,Google現在已成為最受歡迎的網路搜索引擎。
❼ 谷歌剛上市時市值多少
谷歌2004年8月19日上市,首發價格85,當時的估值230億美元,市盈率8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