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股票市場申論
Ⅰ 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股市歡迎怎樣
股市需要險資,險資需要股市,本該是「雙贏」局面。現實情況卻是,這一兩年,部分機構風格激進、動作猛烈,不斷挑動市場神經,客觀上已引起監管層、相關上市公司、部分投資者的不滿和排斥。
從一個受歡迎的角色,變得飽受質疑、引發爭議,這與部分機構的所作所為大有關系。此類行為是否「擦槍走火」、監管上如何更好規制,還有待明確。退一步說,即使這些行為合法合規,但既然成為市場的一分子,而且是備受關注的大機構,就不能忽視在市場中與別人的相處之道。如果被貼上姿態兇猛、我行我素、興風作浪的標簽,不會得到認同。顧及各方訴求,為市場貢獻正能量,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成為真正被股市接納的投資人。
要做穩健投資者,而不是短線投機客。保險資金來到股市,就是為了投資回報,這一點無可厚非。但作為體量龐大的機構,應堅持穩健審慎原則,其收益主要應來自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和成長價值,而不是短期暴利。反觀近期一些機構,打起市場存量資金的主意,頻繁短炒、快進快出,在零和博弈中從別人口袋裡快速「掏錢」。普通小投資者這么做還情有可原,大機構也採取如此散戶化的操作模式,既非長久之計,也不會受其他投資者「待見」。
要做價值發現者,而不是題材製造者。機構是專業化投資者,無論是投資理念還是專業水平,相比而言都更有優勢。市場整體能否形成價值投資、理性投資的大風氣,機構的導向作用更大。應當說,近些年來,大部分保險資金都投向了經營基本面穩定、分紅派息率高的優質股票。然而,最近也有一些機構採取了「買而不舉」策略,買入比例達到近5%的舉牌線位置,然後通過各種渠道放出風聲,製造「舉牌」概念,吸引投資者跟風。這種做法的出發點究竟是什麼,不免令人生疑。
可以做舉牌者,但不能做攪局者。惡意收購、門口的野蠻人……這些詞彙聽起來都有些貶義。事實上,「野蠻人」的存在並非沒有積極意義,其高超資本運作技巧和強大資本整合能力,會讓上市公司現有管理層不敢有絲毫懈怠,時時刻刻想到被並購的風險。這種「威脅」的存在,能夠促進市場效率提升,也是產業結構調整的市場驅動力。然而,無論是哪種類型的收購,都要以資源的更高效配置為前提。在並購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各自的專業優勢,考慮公司經營的延續性穩定性。如果一味「霸王硬上弓」,最終毀掉了一家好企業,那就成了攪局者。至於為了一己私利,把上市公司當作工具,想通過各種資本游戲「坑」其他股東,就更不能讓人容忍。
Ⅱ 2010年山東公務員申論熱點有哪些
雖然只是山東的公務員考試,但不能只關局限於山東,要放眼全國。還有,申論的題目不一定是你想像中的熱點,有時候它會考一個「冷點」,題目往往會讓你覺得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如果那麼容易讓你押中題目,出題者也太沒面子了。
最重要的還有要把握規律,申論考試考的一定是與政府、與人民息息相關的事情,如果你是一名公務員,你要怎麼去處理,權衡效率與公平,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
把你們山東省的政府工作報告看一看,再多做做真題。加油~! 上面的復制粘貼把我黑一跳,我又回來給你補充了一些,所以說,熱點是關注不完的。
Ⅲ 申論和八股文有地位上的區別嗎
八股文,是明清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也稱制義、制藝、時文、八比文。
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個部分,文體有固定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題目一律出自四書五經中的原文。後四個部分每部分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合起來共八股。舊時科舉,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氣說話,四副對子平仄對仗,不能用風花雪月的典故褻瀆聖人,每篇文章包括從起股到束股四個部分。
八股文最初是寫議論文章的一種推薦格式,本身無好壞之分。但後來由於科舉考試規定必須採用這個格式,就遭到了很多知識分子的反對。八股文就成了古代科舉制度弊端的替罪羊。同時八股文的題目出自《論語》和《孟子》,新意不足,甚至有割裂原句拼湊出題目的現象。更有甚者,一次出題的題目只有標點,全為了難為大多數考生。
申論是指針對給定材料或者特定話題而引申開來、展開議論的一種文體,是隨著公務員錄用考試制度而出現、推行的一種新興文體。它是世界上最難寫的文體,平均分在38左右。
作為一種選拔人才的測試方式,申論的命題非常准確、科學,它是在充分吸收策論、基礎寫作和公文寫作優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以考查學生的實際能力為目標的科學的測評方式。
從字面上理解,「申」可以理解成申述、申辯、申明,「論」則是議論、論說、論證。所謂申論也就是對某個問題闡述觀點、論述理由,合理地推論材料與材料以及觀點與材料之間的邏輯關系。
「申論」有著明顯區別於其他諸論的特點。它不是那種憑主觀好惡選材、盡情張揚個性的放言宏論,而是要求准確把握住一定的客觀事實,作出必要的說明、申述,然後在此基礎上發表中肯見解,提出方略,進行論證。它的功能,與社會交際中廣泛使用的議論文完全不同。
Ⅳ 怎樣使申論語言具有規范性
可以多讀、多看,規范性的文章(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借鑒其中的一些規范性詞語。
動手多寫,主要還是要將積累到的詞語,學以致用的放在書面用語的語境中。
Ⅳ 如何在公務員考試《申論》寫作中做到規范表達
公務員筆試申論寫作考察社會認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申論寫作規范表達,備考建議:
平時多注意積累申論的規范表達。
如:正式文件包括全國性會議文件,通過閱讀培養自己的語感、增強政論性語匯表達能力。
加強詞彙的積累,注意公文中動詞的使用方式。只有詞彙豐富,才能表達流暢。
平時閱讀時要養成一個記錄動詞的習慣,把不同的動詞分門別類按照它們本身具有的特質歸納。
勤練習
用筆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言論,只有落實到字里行間真正用筆、用規范性詞彙表達出來,申論寫作才能提高。
Ⅵ 問一個申論 答題格式規范的問題
有格子
五條點不用分行,接在後面寫就好,因為有字數限制,一行不寫滿空了太多並不好
1、寫在一個格子里
Ⅶ 2018公務員考試申論公文寫作有什麼規范
首先我們說一下公文寫作的概念,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群眾團體在辦理公務中使用的具有慣用格式的公務文書。公文大概有行政公文、新聞宣傳、計劃總結、報告演講類。對於公文的寫作我們有一定自己遵守的要求,我總結了三點,一是講規范,二是講規則,三是講分寸。
講規范是指格式的規范性,例如行政公文。行政公文指的是行政機關在管理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的和規范體式的文書。它包括命令、決定、通告、公告、通知、報告、請示、批復、函等等。這樣的公文在寫作中有自己固定的格式,在考試時中一般為標題、主送機關、正文、發文單位和時間日期。標題居中,主送機關頂格、正文開頭空兩行、發文單位和日期右下角不頂格。指的是語言的規范性。嚴謹莊重,使用規范化的書面語言;恰當准確,准確的使用沒有語病,沒有歧義的語言;朴實得體,語言實在不虛構不誇張,講究分寸;簡明生動,盡可能用少的文字,濃縮大量的信息。
講規則指的是行文規則,。上行文中請示應當一文一事,一般致謝一個主送機關。報告中不可以夾帶請示事項,不得越級請示和報告。下行文中政府各部門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詢問、答復問題、審批事項外一般不得向下一級政府正式行文。部門之間對有關問題未經協商一致,不得各自向下行文。
講究分寸是指行政公文中的措辭的分寸。上行文體現尊重,平行文體現謙和,下行文體現權威與政策水平。例如上行文的請示尾語「此請否妥,以批復為盼」「以上要求,請予批准」。下行文中如通知的尾語為「特此通知」。
這是我總結的考試華圖文寫作的行政公文寫作技巧,當然這些技巧是行政公文中通用的,但是考試的時候還要結合題目本身、材料等來寫成文章,除了掌握寫作技巧還需要大家自己每天練習,接觸不同的文種,增加熟練度。
Ⅷ 申論萬能開頭,結尾。
一、萬能開篇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現象】成為一種時尚,但伴隨而來的非議也不時傳出:......【列舉問題】種種......行為也屢見不鮮。因此,......【擺觀點】。
示範: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國人走出國門,出境游成為一種時尚,但伴隨而來的非議也不時傳出:
一些中國遊客常常「不拘小節」:隨處丟垃圾、在路邊長椅上脫鞋襪、大聲說話、對於外國的文化習俗不以為然等。在日常生活中,公共場所吸煙、乘車不排隊、「中國式過馬路」等種種不文明行為也屢見不鮮。因此,學禮勢在必行。
二、萬能結尾
範例1:
守一方水土,創一片天地。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山為傲骨、水作柔情的......,那裡岸芷汀蘭、鳥語花香,可似乎遙不可及。其實,......並不是只能隔岸遙望的。
只要我們以辛勤為舟輯,......就可以到達。如果只是守望,那麼可能我們真的會成為「最後的守望者」。所以,只有......才......;只有......才......。【扣題展望未來】。
示範2:
守一方水土,創一片天地。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山為傲骨、水作柔情的老家,那裡岸芷汀蘭、鳥語花香,可似乎遙不可及。其實,老家並不是只能隔岸遙望的。
只要我們以辛勤為舟輯,老家就可以到達。如果只是守望,那麼可能我們真的會成為「最後的守望者」。所以,只有保護生態,才能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Ⅸ 高分求助<談談你對當前股票市場的看法>要求不少於800字
當前的股市分析:上周A股震盪偏弱,上證綜指一周累計跌1.54%至2097.75點,深證綜指一周微升0.29%至1089.36點,兩市成交略有縮小。從一周走勢看,銀行、地產等權重股表現相對較弱,小市值個股走勢堅挺。另外,股指期貨已交割完畢,從盤後持倉數據看,空頭向後移倉力度明顯強於多頭,暗示股指短期內壓力有所增加。
3月份經濟指標大量公布及IPO困擾是上周A股的主要影響因素。在經濟指標方面,首季GDP同比增幅為7.4%,應該算是在總理常說的「下限」上端,這幾乎打消了市場對管理層將出台更多刺激性政策的預期,對權重的周期類股構成了整體壓力,進而使得上證綜指承壓。
IPO困擾由來已久,這應該是A股一大痼疾。投資者其實很看重股市的「可預期性」,但市場天然是會存在些懸念的,這原本也很正常,可如果一個市場老是充滿著「並不必要的懸念」,那麼大致就可歸類於「可預期性差」的市場。近期市場在IPO方面傳言頗多,在市場傳言與官方澄清的反復拉鋸之中,一些投資者感到身心疲憊,久而久之會對股市感到厭倦。
到了上周五半夜時分,傳了許久的IPO情況終於明朗。當晚證監會公布了28家IPO預披露公司名單,含擬於主板上市的16家,擬於創業板上市的8家,以及擬於中小板上市的4家。
雖然這應該屬於偏利空的消息,但筆者猜測這卻有可能是多空都樂見的事情。對於絕大多數持股的投資者來說,雖然他們不喜歡IPO,但其實心裡均明白,IPO不太可能拖得太久。
另據證監會網站消息,為規范商業銀行優先股發行,提升商業銀行資本質量,保護利益相關方的合法權益,銀監會、證監會發布了 《關於商業銀行發行優先股補充一級資本的指導意見》。
估計上述IPO消息及優先股消息會共同作用於本周股市,在上述兩消息的合力之下,如果A股出現些「二八現象」,那也沒什麼可奇怪的。然而這樣的「二八」格局即使能形成,估計也很難持久。
預計本周大盤仍可能維持盤整走勢,一時或難以形成有效突破。IPO消息固然會對大盤構成些壓力,且績差股年報大量公布也可能會構成些壓制,但最近市場的資金環境大致寬松,且宏觀經濟整體偏弱已大部分計入了股價,所以股指應該暫時不會弱到哪兒去。不過,如果有新出現的較大利好或利空消息,那麼股指原有平衡也可能被打破。
在可能的不利因素方面,最值得警惕的是人民幣走勢,因上周五美元兌人民幣已升至6.2368,已非常接近創出新高。在可能的有利因素方面,最有利於多頭的應該是管理層頗為意外地推出「數量較大」的「微刺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