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電視股票市值
Ⅰ 誰能告訴我,TVB、嘉禾、邵氏、英皇的歷史嗎
TVB是世界第一大華語商營電視台,成立初期只有員工約200名,至今共雇約4500名全職員工,其中包括合約藝員及海外 附屬公司員工。成立四十多年來,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欄目製作商,擁有全亞洲最具規模的商業電視製作及營運中心,累計欄目超過800,000小時,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欄目寶庫。TVB擁有龐大的製作資源,旗下擁有眾多藝人、歌手和專業製作人員,欄目產量更高達每年17000小時,其質與量都穩佔全球中文電視欄目的領導地位。其中,TVB製作的節目,尤其是電視劇,一直影響著香港和華人社區。 歷年來,TVB製作的娛樂、新聞及公共事務節目及宣傳短片等屢獲殊榮,至今獲得國際重要獎項逾三百多項。在1997年,無線電視被選為亞洲五十年間最具競爭能力企業之一、全港二十大傑出商業機構及全亞洲二百卓越公司之一;2001年獲得美國國家廣播協會頒發的「2001年國際廣播卓越大獎」。 無線由香港的免費電視起步,現時業務已遍及各地,漸趨多元發展,包括節目租賃、收費電視、音樂、電影、雜志出版等,本地和海外業務各占約一半。無線現為全球股票市值最大的華語電視台,以及最大的華語節目供應商之一,2008年營業額超過45億港幣。 嘉禾公司於1970年由鄒文懷先生、何冠昌先生和梁風先生共同創建而成,並於1994 年成為香港的上市公司,是目前於華人市場具有影響力的電影娛樂公司。嘉禾集電影融資、發行、戲院經營及電影沖印業務為一體。電影發行業務是嘉禾的主要核心業務之一。透過其下之嘉樂院線,本公司於香港華語片發行市場佔有重要一席位。另外嘉禾亦擁有約140出影片之電影資料庫作全球性發行。 邵氏1958年,邵逸夫與邵仁枚成立「邵氏電影公司」,在香港製作電影,邵逸夫任總裁。1961年,位於九龍清水灣的邵氏影城於12月6日正式啟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當時發展迅速的電視行業,與無線電視合作,培訓藝員。1980年,邵逸夫成為無線電視的最大股東,出任董事局主席至今。同期,邵氏的電影業務不斷收縮,減少電影,於1985年賣出全部院線予潘迪生旗下新成立的「德寶電影公司」,至1987年5月,邵氏宣布停止生產電影。由邵氏投產至暫停製作期間計算,邵氏已生產超過一千部電影。90年代末期,本身已擁有嘉禾、金公主和德寶三間電影公司影片永久版權的衛星電視(STAR TV,即現在的「星空傳媒集團」)曾多次出價洽購760部邵氏電影的永久版權,以壯大其中文片庫的實力,但邵氏拒絕,最後,邵氏於2000年宣布將該批電影的永久版權以4億港元的價錢售予由馬來西亞收費電視台ASTRO旗下的「天映娛樂」,該公司並花費2億港元作數位復修。 邵氏與中國星電影公司合作投資11億港元,位於將軍澳工業村的「香港電影城」,預期於2006年初開幕。影城設施包括後期製作中心、行政大樓、攝影廠、電影院及展覽廳等。邵氏表示影城落成後,將再與演員簽約,投資大約2億港元開拍約15部新戲。 英皇娛樂集團有限公司是英皇集團的一家下屬子公司。英皇集團成立於1942年,從一間鍾表零售店鋪,發展成為涉足地產、酒店、金融、娛樂、電影、出版印刷、飲食及零售的多元化上市公司集團。集團在香港擁有六家上市公司,分別為英皇集團(國際)有限公司港交所:163、英皇娛樂酒店有限公司港交所:296、英皇證券集團有限公司港交所:717、英皇鍾表珠寶有限公司港交所:0887、新傳媒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港交所:708及英皇娛樂集團有限公司港交所:8078。附屬公司及分支機構約500間,雇員約7,000人。
Ⅱ ATV英文台的網址是什麼拜託了各位 謝謝
ATV,亞洲電視(英語:Asia Television Limited,ATV)全名亞洲電視有限公司,香港人一般簡稱為亞視,於1957年5月29日成立,是香港第一間電視台,亦為中國第一家電視台,全球首家華語(粵語)電視台。亞洲電視原名「麗的呼聲」,早期以收費有線廣播形式經營。1973年起改為無線免費廣播,更名為「麗的電視」。之後公司曾多度易手,1982年9月24日改名「亞洲電視」。香港只有兩間電視台獲政府發牌經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亞洲電視為其中之一,另一間為無線電視,亦為其主要經營對手。亞洲電視的前身,是由英國麗的呼聲在香港設立的商營有線電視服務「麗的映聲」。香港麗的呼聲在1949年3月22日成立,並於1957年5月29日在香港成立「麗的映聲」,正式推出電視服務,此為香港及遠東地區第一家電視台,揭開香港電視廣播的歷史一頁。當時「麗的」以收費方式提供服務,成立初期向每個用戶收取25港元的月費,以當時的水平來說相當昂貴,一般市民難以負擔,所以「電視」在當時的香港是上流社會的奢侈品。1967年無線電視啟播,由於服務屬於免費,加上節目符合觀眾口味,麗的映聲客戶不斷流失。直至1973年,「麗的電視」開始轉為提供免費電視廣播服務。但由於當時麗的映聲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能由有線接收轉為無線接收,在一個月的過渡期中,麗的原有的觀眾紛紛轉為收看無線,故麗的及其後的亞視一直難以在收視率上取得主導地位。雖然曾多次試圖逆轉收視上的劣勢如:從無線電視高薪挖角,外購受歡迎的節目及劇集等措施,惜均因各種因素而未見成效,大部份只能造成短期沖擊。近年來,亞洲電視轉向華南地區市場,為迎合中國內地,一些敏感的香港新聞內容亦有所調整,但此舉最終導致香港觀眾大量流失。詳見: http://ke..com/view/194594.html 亞視本港台本港台(aTV1,英語:aTV Home),是香港亞洲電視提供的免費綜合頻道,於1957年5月29日啟播,主要以粵語播放劇集、綜藝、資訊等節目,也有部份以麗音(NICAM)技術同時以普通話、韓語、英文播放。歷史 本港台於1957年5月29日開始播放,當時名為麗的映聲的中文頻道,也叫中文台,是當時的免費電視頻道,開始24小時播放。麗的映聲也改為麗的電視,設有「麗的中文台」和「麗的英文台」兩個頻道。在經過多次易手之後,在林百欣的帶領下,更名為現時的「本港台」。其後在2001年至2004年間,在由九巴設立的路訊通播放節目精華片段。詳見: http://ke..com/view/1670816.html TVB,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英語: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TVB;港交所:0511)於1967年11月19日正式開業,是香港首間無線電視台,故亦常被稱為「無線電視」,或「無線」,坊間又有 「無記」、「三色台」稱之。業務遍及全球,主要業務包括電視廣播、收費電視、節目製作及發行、動畫代理、衛星電視、雜志出版,及其相關業務。 無線電視是世界第一大華語商營電視台,成立初期只有員工約200名,至今共雇約5000名全職員工,其中包括合約藝員及海外附屬公司員工。成立四十多年來,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欄目製作商,擁有全亞洲最具規模的商業電視製作及營運中心,累計欄目超過 80,000小時,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欄目寶庫。TVB擁有龐大的製作資源,旗下擁有眾多藝人、歌手和專業製作人員,欄目產量更高達每年6,500小時,其質與量都穩佔全球中文電視欄目的領導地位。 歷年來,TVB製作的娛樂、新聞及公共事務節目及宣傳短片等屢獲殊榮,至今獲得國際重要獎項逾三百多項。在1997年,無線電視被選為亞洲五十間最具競爭能力企業之一、全港二十大傑出商業機構及全亞洲二百卓越公司之一;2001年獲得美國國家廣播協會頒發的「2001年國際廣播卓越大獎」。 無線由香港的免費電視起步,現時業務已遍及各地,漸趨多元發展,包括節目租賃、收費電視、音樂、電影、雜志出版等,本地和海外業務各占約一半。無線現為全球股票市值最大的華語電視台,以及最大的華語節目供應商之一,在2007年營業額超過43億港幣。旗下頻道免費頻道: 翡翠台(TVB Jade) TVB旗艦頻道,香港收視最高、影響力最大的電視頻道,提供新聞、電視劇、綜藝、動畫及訪談等多元化節目。 1967年11月19日開播 明珠台(TVB Pearl) 全港收視率最高的英語電視頻道,重點播放外語連續劇、電影、體育比賽及資訊節目。 1967年11月19日開播 翡翠2台(TVB J2) 打造最適合年輕人的電視頻道,匯聚日、韓、台等地的潮流人氣節目,網羅最潮爆偶像劇、綜藝、娛樂、文化、生活資訊、音樂節目、以及亞洲火熱名牌動漫。 2008年1月28日試播 6月30日正式開播 高清翡翠台(TVB HD) 是香港本土唯一全日24小時廣播的免費高清電視頻道,主要播放TVB製作的高清電視劇、綜藝節目、紀錄片,以及外購紀錄片、外購電視劇等 2007年12月31日開播衛星頻道: TVB8 24小時普通話廣播的娛樂頻道,每日主要播放娛樂、資訊、音樂及戲劇節目。 TVB星河頻道 24小時播放TVB製作的經典劇集及電視電影的衛星頻道。 其他頻道: 亞太區:翡翠衛星台(TVBJ) · 韓劇台 · TVB大富 ·TVB Korea頻道·Astro華麗台 · Astro On Demand劇集首映 歐美區:無線衛星台 · 娛樂台 · TVB Vietnam · 新時代電視 台灣TVBS:TVBS(新聞綜合台) · TVBS-G(黃金娛樂台)·TVBS-NEWS(無線衛星新聞台)· TVBS-Asia(無線衛星亞洲台)收費頻道: 無線新聞台:由無線新聞部製作,是香港其中一條24小時新聞財經頻道。播放內容包括本地及國際新聞大事、新聞回顧、財經資訊、專題特輯等。 無線新聞2台:主要直播重要會議、大事和資訊,報道本地及國際新聞、社區新聞 無線兒童台:兒童及合家歡頻道,播放最新的合家歡及益智的卡通、兒童節目。 無線劇集台:主要首播或足本播放翡翠台播放過的外購劇,及翡翠台從未有播放的自製劇集。 無線音樂台:香港第一條以播放香港粵語流行音樂為主的頻道,搜羅全球最新最全的音樂錄影帶,播出獨家最新的音樂會或音樂特輯。 無線經典台:主要是重播無線的經典電視劇,回顧無線電視製作的綜藝節目,和專題介紹經典劇集的台前幕後。 無線生活台:全日放送生活資訊節目的頻道,包括健康資訊、娛樂飲食和生活時尚。 無線娛樂新聞台:以娛樂新聞為主打,主要報道各地的影視娛樂新聞,播放各大娛樂頒獎禮和特備娛樂節目詳見: http://ke..com/view/926.htm
Ⅲ 香港概況
香港
行政長官:董建華,曾蔭權
回歸日期:1997.7.1
面積:約1104平方公里
人口:697.08萬人
主要產業:地產業 經融服務業 旅遊業 工貿服務業 社會和個人服務業
主要景觀:淺水灣 大嶼山 旺角
澳門
行政長官:何厚華
回歸日期:1999.12.20
面積:20.96平方公里
人口:42.44萬人
主要產業:旅遊業
主要景觀:聖保羅教堂遺跡 媽閣廟 大三巴
旅遊塔 國父紀念館
一、地理、人口和語言
【地理】香港特別行政區位於珠江三角洲南部、珠江口東側,東、南瀕南海,北隔深圳河,陸地面積1103平方公里,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及260多個離島組成,香港島及九龍半島是香港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區域。香港氣候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3.3℃。
【人口】截止2003年中,香港人口總數為682萬,其中94.4%為中國人,5.6%為外國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320人。
【語言】根據《基本法》的規定,香港特區行政、立法、司法機關除使用中文外,還可使用英文,中文和英文均為正式語文。廣東話是香港最通用的口語。
二、歷史
【三個不平等條約】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強迫清政府於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於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南端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英國又逼迫清政府於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龍半島北部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30多個大小島嶼(後統稱「新界」),租期99年。
【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1980年代初,在鄧小平先生提出的「一國兩制」方針指導下,中國政府就解決香港問題開始與英國政府展開談判。自1982年10月始,中英兩國政府就香港問題舉行了22輪正式談判,最終於1984年9月18日達成協議。12月19日中國總理與英國首相在北京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簡稱中英聯合聲明)。1985年5月27日,兩國政府在北京互換批准書,中英聯合聲明正式生效,香港進入了中國恢復行使主權前歷時12年的過渡期。
【香港回歸】1996年12月11日,香港特區第一屆推選委員會選舉董建華為香港特區第一屆行政長官人選。獲中央政府委任後,董建華於1997年1月24日任命特區第一屆行政會議成員。2月20日,中央政府根據董建華的提名,任命特區第一屆政府23名主要官員。1997年6月30日午夜,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舉行,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同時抵達香港各營區執行有效防務,標志著中國政府正式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隨即成立。
三、政制架構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首長是行政長官,代表特區向中央負責。特區政府是香港特區的行政機關。特區政府各決策司局負責制定政策及提出法案。各署、處則負責執行法例和政策,為市民提供直接服務。行政會議負責就重要決策向行政長官提出意見。
立法會是特區的立法機關,負責根據基本法規定和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根據政府的提案審核通過財政預算,批准稅收和公共開支,以及監察行政機關的表現。同時特區還設有非政權性區域組織,即18個區議會,接受香港特區政府就有關地區管理和其它事務的咨詢,或負責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衛生等服務。
香港特別行政區各級法院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司法機關,行使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審判權。香港特區的司法機關包括終審法院、高等法院、區域法院、裁判署法庭和其它專門法庭。高等法院設上訴庭和原訴庭。
特區政府自2002年7月1日起實行主要官員問責制。根據這一制度,特區政府原有3司16局調整為3司11局,三位司長和11位局長均是問責制主要官員,不再是公務員,由行政長官「政治任命」,直接向行政長官負責;各司、局長以合約形式聘任,任期與建議任命他們的行政長官的任期相同。
行政長官可隨時終止他們的合約;所有問責制主要官員均為行政會議成員;問責制主要官員須為其主管范疇內的政策負責,如出現嚴重失誤、或個人操守等問題,他們可能需要離職。
四、法律制度
香港屬普通法系。根據基本法,香港原有法律除與基本法抵觸或經香港特區立法機關作出修改者外,予以保留。現香港特區適用的法律為基本法、列於基本法附件三的全國性法律、香港原有法律和特區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香港特區享有立法權。基本法規定香港特區享有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但香港特區法院對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無管轄權;原在香港實行的陪審制度的原則予以保留。
五、經濟情況
香港是一個經濟高度外向型的城市,過去20年來,整體經濟增超過兩倍。人均GDP(2003年為23,030美元)在亞洲僅次於日本。香港的經濟實力雄厚,截至2004年8月底,外匯儲備為1,185億美元,居世界第五。香港的經濟結構以服務業為主,第一、第二及第三產業在經濟中所佔比重分別為0.1%、13%和87%左右,其中,金融業、房地產業、貿易及物流業比重較大,佔GDP的35%左右。
香港是亞太地區主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旅遊和信息中心,目前是世界第十一大貿易實體、第十二大銀行中心、第六大外匯交易市場以及亞洲第二大股票市場,擁有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亦是主要的黃金交易中心。香港是世界上經濟最開放的地區之一,商品、資金進出自由,連續多年被國際機構評為全球經濟最自由及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
香港的政府一向奉行市場主導的自由經濟政策,創造有利的營商環境,鼓勵公平競爭,並在國際上捍衛和促進香港的商業利益。自1983年10月起,香港實施與美元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度,把港元匯率固定於每7.8港元兌1美元,目的是維持貨幣匯率穩定。
香港實行簡單低稅制,採用地域來源稅制概念,即只有來自香港的收入才需交稅。主要稅種有利得稅、薪俸稅及物業稅、博彩稅、物業及股票買賣印花稅、以及對若干指定商品如煙、酒、碳氫油等徵收的稅款。政府其它收入來源還有政府服務各項收費、差餉、土地基金、物業及投資回報、來自土地交易的收入等。
香港的服務業在經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金融服務業主要表現在發達的銀行業,世界前100 家大銀行中有74家在港營業,業務以對外為主,約55%以外幣為單位,主要從事零售及批發性銀行業務;香港同時還是全球最開放的保險業中心之一。服務貿易主要包括民航、航運、旅遊、與貿易有關的服務及旅遊服務,以服務出口總值計算,香港在亞太區內僅次於日本排名第二,在世界則排名第九。香港的服務業經過近20年的發展,占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980年的67%上升至2002年的87%。目前,香港共有27萬多家服務業機構,約佔全港商業機構總數的94%,僱用約195萬名工人,約佔全港商業機構雇員總人數的89%。
自1978年祖國內地實行改革開放後,香港與內地的經濟聯系日趨密切,貿易及投資均大幅增長。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貿易夥伴,香港也是內地第三大貿易夥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場。香港是內地最大的外資來源地,除提供直接投資外,還在為內地籌措資金,籌資方式主要有銀行貸款、發行債券及股票等方式。直接投資方面,截止到2004年6月底,香港在內地的已實現直接投資金額達2,330億美元,占內地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總額的44%左右。內地在香港也有巨大的投資,目前,經國家正式批準的在港中資企業有2000多家,總資產2,200億美元。中資企業已經成為香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業務幾乎涉及各個領域,中資企業在航運和旅遊業的市場份額約佔25%左右。中資銀行的存款額佔香港銀行存款總額的23%,而貸款額則佔22%,中資建築行業的市場份額約佔15%。到2003年10月底,共有247家內地國有企業和駐港中資企業在港上市,佔香港上市公司總數的24%;市值約為14,398億港元,佔香港股市總市值的28%。
2003年6月,內地與香港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協議(CEPA),該協議於2004年1月1日起實施,香港地區多種產品和服務進入內地享受優惠待遇,其中273種香港產品可享受零關稅,18個服務行業可享受市場進一步開放優惠。2004年年中,內地與香港簽署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第二階段協議。2003年8月開始起,北京市、上海市、廣東省及江蘇、浙江、福建三省中的九個城市的居民可以個人身份來香港旅遊(即「自由行」)。 (註:截至2004 年 11 月) (補充資料:自2003年7月28日以來,經國務院批准,廣東省、北京市、上海市,福建省福州(限市區)、廈門、泉州市,江蘇省南京、蘇州、無錫市,浙江省杭州、寧波、台州市,天津市、重慶市(限15個區縣),遼寧省沈陽、大連市,山東省濟南市和四川省成都市等省、市陸續開辦了居民個人赴港澳地區旅遊。從2006年5月1日開始,增加江西省南昌市、湖南省長沙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海南省海口市、貴州省貴陽市和雲南省昆明市。截至2005年12月31日,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審批內地居民個人申請赴港澳地區旅遊達2105.2萬人次,其中赴香港1159.7萬人次,赴澳門945.5萬人次。資料來源:中新網 2006年04月20日)
六、公共交通與大眾傳媒
香港具有發達的立體式水、陸、空交通系統,公共交通十分發達。香港交通道路全長1,936公里,現有12條行車隧道(包括三條海底隧道),其中7條是政府隧道,另外5條為私營隧道。主要交通工具包括鐵路、巴士及小型巴士、計程車,此外還有電車、渡輪、纜車等交通工具。本港公共交通工具的平均每日載客量約占總體載客量90%。領有牌照的私家車佔香港車輛總數的64.8%。
香港傳播媒介事業和資訊科技發達,是亞太傳媒中心和國際信息中心。約96家國際傳媒機構在香港設有辦事處。香港共有注冊刊物854份,其中報紙44份(中文報紙21份),期刊雜志810份(中文雜志556份),是世界上最大的中文刊物中心,也是亞洲讀報人數最多的地區之一。香港有逾200條本地和非本地電視節目頻道,分別以不同語言廣播。兩家免費電視服務持牌機構為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簡稱「無線」)和亞洲電視有限公司(簡稱「亞視」),五家收費電視服務持牌機構及14家非本地電視服務持牌機構可為近210萬個家庭提供收費節目服務,逾72萬戶處於住宅或商用大廈的人士可以利用衛星電視公共天線系統,收看免費的衛星電視節目。此外,香港鳳凰衛視作為一家國際華語衛星電子傳媒,其衛星節目覆蓋亞、歐、北美、大洋洲近百個國家和地區。香港有三家電台,香港電台為公營電台,香港商業廣播有限公司和新城廣播有限公司為私營電台。
特區政府新聞處擔任政府的公共關系顧問,負責政府的出版、宣傳及新聞工作。該處是政府與傳播媒介之間的橋梁,並透過傳媒讓市民可以對政府的政策、工作和服務有更清楚的認識。( 註:截至2004 年 11 月)
七、香港同外國的聯系
香港特區在外國共設有十個經濟貿易辦事處,分別設在日內瓦、布魯塞爾、倫敦、多倫多、東京、新加坡、悉尼、華盛頓、紐約和三藩市。除駐日內瓦經濟貿易辦事處的主要職責是代表香港參與世界貿易組織的事務外,其它經貿辦事處的職責主要為促進香港在有關國家或地區的經貿利益。各經貿辦事處就促進對外貿易關系、公共關系及投資促進三個范疇上均擔當重要職能。
現在,共有111個國家向香港派駐了領事機構,其中總領館56個,名譽領事55個。目前,還有一些國家正與我國商談在港設領協議,外國駐港領事機構仍將繼續增加。
目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清算銀行、聯合國難民署、國際金融公司等5家國際組織在香港設立了分支機構;截至2004年6月份,外國及內地企業在港設立地區總部數目達到1098家,創歷史新高。
香港回歸前,外國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一般以工作、過境或私人性質到香港訪問。香港回歸後,截至2004 年11月,香港特區政府已接待50餘位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高級部長正式訪問香港。
Ⅳ 香港有多少電視台
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翡翠台、明珠台、高清翡翠台、J2台和互動資訊台
②亞洲電視有限公司(ATV):本港台、國際台、亞洲台和歲月留聲
③佳藝電視(CTV):1978年宣布倒閉
二、收費電視台:
①香港有線電視(英語:Hong Kong Cable Television,HKCATV)
②無線網路電視有限公司(英語:TVB network Vision Limited,TVBNV)
③now寬頻電視(英語:now TV)
④香港寬頻bbTV(英語:HKBN bbTV)
三、鳳凰衛視(PhoenixTV):
鳳凰衛視的大本營也在香港,不過,大多數的香港人都不知道有這家電視台,因為鳳凰衛視主要面向的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的觀眾。1996年3月才開播的電視台至今
香港電視台新聞節目
圖冊 17張
已成為影響全世界華人的第一電視台。
四、已結業的電視台:
①佳藝電視(英語:Commercial Televsion,CTV)
②東亞衛視(英語:East Asia Satellite Television Limited,EAST)
③M Channel
④新資訊
各台介紹
TVB
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英語: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TVB;港交所:0511)於1967年11月19日正式開業,是香港首間無線電視台,故亦常被稱為「無線電視」,或「無線」,坊間又有「無記」、「三色台」稱之。無線電視創辦人是利孝和等人,另一創始股東邵逸夫爵士,至今已成為集團主席。
無線成立之初期只有約200員工,現時已超逾4500人,包括合約藝員及海外員工。無線經營的翡翠台,從啟播至今,在香港一直處於領導地位,是香港普及文化的重要部份。此外,無線的節目——尤其劇集——多為各地華人所熟悉,甚至會傳播到其他東南亞地區,成為認識香港文化的一個窗口。
無線由香港的免費電視起步,現時業務已遍及各地,漸趨多元發展,包括節目租賃、收費電視、音樂、電影、雜志出版等,本地和海外業務各占約一半。無線現為全球股票市值最大的華語電視台,以及最大的華語節目供應商之一,在2006年營業額超過42億港幣,在香港的競爭對手有亞洲電視和香港有線電視等。
TVB免費電視台
在香港,無線經營2個免費電視台:
翡翠台:香港最高收視的中文電視台。
明珠台(TVB Pearl):無線電視的免費英語電視頻道。在黃金時段內,明珠台是全港收視率最高的英語電視頻道,絕大部分是外購節目。
在晚間黃金時段,翡翠台及明珠台平均收視分別享有八成三及七成五,由此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無線08年起將再增加3條免費頻道:
TVB J2台(翡翠2台):打造最適合年輕人的電視頻道。匯聚日、韓、台等地的潮流人氣節目,網羅最潮爆偶像劇、綜藝、娛樂、文化、生活資訊、音樂節目、以及亞洲火熱名牌動漫。
TVB HD(高清翡翠台):配合數碼廣播新潮流,播放高清數碼節目,極盡視聽享受。
TVB互動新聞台:提供新聞、財經及資訊等互動資訊。
TVB衛星電視台
在東南亞地區,無線直接經營2個衛星電視台:
TVB8:24小時普通話廣播的娛樂頻道,搜羅娛樂新聞、潮流動向及綜藝節目;內容融合大中華及日韓文化。
TVB星河頻道 : 24小時播放TVB劇集及電視電影。採用雙語廣播(普通話和粵語)。
在台灣地區,無線透過聯營機構經營4個衛星電視台:
TVBS
TVBS NEWS(以新聞為主的頻道)
TVBS-G(播出無線電視製作的劇集)
TVBS Asia(向亞洲其他地區播出)
TVB無線收費電視台
在香港,無線現有7個收費電視台,分別是:
無線新聞台:24小時新聞頻道
無線兒童台:兒童及合家歡頻道
無線劇集台:劇集及娛樂節目頻道
無線音樂台:24小時音樂節目
無線經典台:TVB經典劇集
無線生活台:24小時生活資訊節目
無線娛樂新聞台:24小時娛樂新聞
ATV
ATV,亞洲電視(英語:Asia Television Limited,ATV),全名亞洲電視有限公司,香港人一般簡稱為「亞視」。
「亞視」於1957年5月29日成立,是香港第一間電視台,亦為中國第一家電視台,全球首家華語(粵語)電視台。
亞洲電視原名「麗的呼聲」,早期以收費有線廣播形式經營。1973年起改為無線免費廣播,更名為「麗的電視」。之後公司曾多度易手,1982年9月24日改名「亞洲電視」。
香港只有兩間電視台獲政府發牌經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亞洲電視為其中之一,另一間為無線電視。
亞洲電視的前身,是由英國麗的呼聲在香港設立的商營有線電視服務「麗的映聲」。香港麗的呼聲在1949年3月22日成立,並於1957年5月29日在香港成立「麗的映聲」,正式推出電視服
Ⅳ 在TVB歷史上大概什麼地位,可以排進前十嗎
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英語: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TVB;港交所股票代碼:0511)於1967年11月19日正式開業,是香港首間無線電視台,故亦常被稱為「無線電視」或「無線」,觀眾又有 「TBB」、「三色台」「無記」等昵稱稱之。業務遍及全球,主要業務包括電視廣播、收費電視、節目製作及發行、動畫代理、衛星電視、雜志出版,及其相關業務。旗下包括9間電視台——地面電視:翡翠台(粵語)、明珠台(英語),衛星電視:TVB8(國語)、TVB星河(國語)、TVBS(國語)、TVBS-G(國語)、TVBS-N(國語)、TVBS-ASIA(國語)、翡翠衛星台、無線衛星台。而我們平時常說的TVB指的就是香港的翡翠台。
TVB是世界第一大華語商營電視台,成立初期只有員工約200名,至今共雇約4500名全職員工,其中包括合約藝員及海外 附屬公司員工。成立四十多年來,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欄目製作商,擁有全亞洲最具規模的商業電視製作及營運中心,累計欄目超過800,000小時,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欄目寶庫。TVB擁有龐大的製作資源,旗下擁有眾多藝人、歌手和專業製作人員,欄目產量更高達每年17000小時,其質與量都穩佔全球中文電視欄目的領導地位。其中,TVB製作的節目,尤其是電視劇,一直影響著香港和華人社區。
歷年來,TVB製作的娛樂、新聞及公共事務節目及宣傳短片等屢獲殊榮,至今獲得國際重要獎項逾三百多項。在1997年,無線電視被選為亞洲五十年間最具競爭能力企業之一、全港二十大傑出商業機構及全亞洲二百卓越公司之一;2001年獲得美國國家廣播協會頒發的「2001年國際廣播卓越大獎」。
無線由香港的免費電視起步,現時業務已遍及各地,漸趨多元發展,包括節目租賃、收費電視、音樂、電影、雜志出版等,本地和海外業務各占約一半。無線現為全球股票市值最大的華語電視台,以及最大的華語節目供應商之一,2008年營業額超過45億港幣。
歷史
香港tvb經過半年的試行運作,於1967年11月19日正式開台。當時的員工只有約200人。無線啟播初期本土製作並不多,以本地新聞節目為主,成為整個70年代最高收視的節目類型之一。直至1976年,無線開拍第一套長篇連續劇《狂潮》,加上在1980年取消進口節目的規定,無線的本土製作自此大增。當時無線吸納了大量本土創作人材,建立起香港本土的電視文化,亦為無線的觀眾群打下基礎。七十至八十年代是無線電視製作比較「茁壯」的年代。當時無線電視以創作為主導,因為盈利增長迅速,無線給予製作人較大的創作空間。
80年代中至90年代,為了留住普羅大眾,電視製作走向通俗路線,難以像70年代一樣,兼顧「大眾」和「精英」的口味。整體的收視人口比例減少,促使無線電視進入制度化的年代,嚴格控製成本。節目製作過程的分工變得更細致和具體,編導的自主性大為降低。例如在80年代,無線的監制、編導仍然是固定組合,到90年起轉用「流動制」,即編導等人會被指派到不同攝制隊,令製作人的工作排期更緊密,工作量更繁重。
踏入新世紀,無線終於出現較大的轉變。在鞏固本土優勢同時,積極發展外地市場和拓展新業務,例如合辦演唱會和拓展外地合拍劇等。期間不少自製和外購的節目都受到觀眾歡迎,例如《大長今》和《金枝欲孽》等,基本保持了收視上優勢。
還有奉行「制播合一」的無線電視,首次將節目創作交由獨立製作人負責,另一方面,無線開始製作一些具知識和思考性的節目,例如《向世界出發》、《細說名城》、《冰天動地》等,在節目類型上增添了一些新元素。
2004年,無線開展了收費電視業務,雖然經營困難下業務按年改善,但2007年無線就已經減持收費電視的股權。無線副董事總經理陳禎祥就指,無線正追求更國際化的格局,在海外尋找更多發展機會。而無線的外地業務比重,在1995年只佔整體的兩成,增長至2006年已經接近一半。邁入數碼新時代,TVB進入了一個多元的新局面。
造星工廠
TVB是香港名副其實的「造星工廠」,四十多年來為演藝界輸送無數演藝人才。
由TVB開辦的「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主力為TVB訓練演藝人才,當中不少較早期的學員,現已成為今日在香港以至全球演藝界獨當一面的巨星。訓練班屬全日制,為期一年,分為兩部份。前半年學習多項幕前知識及幕後理論。後半年則進行實習,中間經過多次考試,能成功畢業者將成為無線電視藝員。「藝員訓練班」培養出不少著名的演員、導演、監制,成為香港演藝界的中堅力量,包括「影帝」級的周潤發、梁朝偉、劉德華、周星馳、劉青雲、鄭伊健、甄子丹、郭富城、吳鎮宇,和古巨基、古天樂、吳君如、劉嘉玲等明星,以及杜琪峰、關錦鵬等名導,甚至不少著名的「綠葉」配角,如吳孟達、徐錦江、許紹雄等,更有眾多TVB的小生花旦,如陳鍵鋒、歐陽震華、鄧萃雯、林峰、佘詩曼、黃宗澤、吳卓羲、馬國明等。
《新秀歌唱大賽》更是TVB造星一大創舉,舉辦歷史近三十年,為香港樂壇發掘出不少人才,許多冠軍級人馬,如梅艷芳、呂方、張衛健、杜德偉、譚耀文、陳奕迅、何韻詩、關心妍,都一躍成為萬眾矚目的明星,而曾參加比賽而出道的巨星如黎明、蘇永康、許志安、鄭秀文、李玟、楊千嬅,也在比賽中取得不俗的名次。其他參賽者雖然沒有在比賽中取得好的名次,有的有幸被TVB發掘,為眾人所知,如溫兆倫、羅嘉良、胡定欣,有的也憑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在樂壇闖出一片新天,如李克勤、周慧敏、草蜢、關淑怡、梁漢文、鄧健泓等。
港姐的成功也培養了不少出名的演員,如「影後」張曼玉就是1983年港姐亞軍,而以美貌而聞名於世的李嘉欣則是1988年的港姐冠軍。另外,如鄺美雲、趙雅芝、鄭文雅、楊寶玲、袁詠儀、陳法蓉、郭靄明等都是港姐出身的,蔡少芬(1991年)、郭可盈(1993年)、張可頤(1994年)、佘詩曼(1997年)也是港姐來的。每年當選的港姐通常都能獲得TVB的力捧,而成功晉身「小旦」行列,就如郭羨妮、佘詩曼等。至於TVB另一個選美盛事「國際華裔小姐競選」(現已改名為國際中華小姐),大家熟悉的鍾麗緹也是「華姐」出身的,葉璇、廖碧兒以及現在的小花鍾嘉欣都是「華姐」的冠軍級人馬,陳法拉亦是華姐亞軍。
Ⅵ 什麼是TVB
TVB就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華語節目製作中心,TVB歷年來不斷地在擴展,從60年代的堅城影廠到70年代的廣播道無線電視總台,再到於1988年投入使用的清水灣電視城直至2003年剛投入使用的全新的將軍澳電視廣播城。不斷的遷址令它的規模變得更大,知名度更廣。而我們常常說的「TVB」是Television Broadcast Limited的縮寫,其中文全稱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在港澳及廣東地區人們則喜歡叫它做" 無線電視",因為它是香港首間商營無線電視台。這對於內地的朋友來說,應該是比較陌生的,但隨著TVB在中國內地的影響力日益增強,相信會有更多的內地觀眾對這個在亞洲實力排名前一百的電視傳媒機構有更多的了解。
旗下包括9間電視台——地面電視:翡翠台(粵語)、明珠台(英語),衛星電視:TVB8(國語)、TVB星河(國語)、TVBS(國語)、TVBS-G(國語)、TVBS-N(國語)、TVBS-ASIA(國語)、翡翠衛星台、無線衛星台。而我們平時常說的TVB指的就是香港的翡翠台。
TVB是香港最大的電視機構,影響力波及全亞洲范圍
Ⅶ 亞州電視台和TVB有什麼不同
它們是香港的2家電視公司。香港人一般簡稱為亞視(aTV),香港民間亦有稱「亞記」的。於1957年5月29日成立,是香港第一間電視台,亦為中國第一家電視台,全球首家華語(粵語)電視台。亞洲電視原名「麗的呼聲」,早期以收費有線廣播形式經營。1973年起改為無線免費廣播,更名為「麗的電視」。之後公司曾多度易手,1982年9月24日改名「亞洲電視」。香港只有兩間電視台獲政府發牌經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亞洲電視為其中之一,另一間為無線電視,亦為其主要經營對手。
http://ke..com/view/1245169.htm
關於TVB
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英語: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TVB;港交所股票代碼:0511)於1967年11月19日正式開業,是香港首間無線電視台,故亦常被稱為「無線電視」或「無線」,坊間又有 「無記」、「三色台」稱之。業務遍及全球,主要業務包括電視廣播、收費電視、節目製作及發行、動畫代理、衛星電視、雜志出版,及其相關業務。
TVB是世界第一大華語商營電視台,成立初期只有員工約200名,至今共雇約4500名全職員工,其中包括合約藝員及海外附屬公司員工。成立四十多年來,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欄目製作商,擁有全亞洲最具規模的商業電視製作及營運中心,累計欄目超過800,000小時,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欄目寶庫。TVB擁有龐大的製作資源,旗下擁有眾多藝人、歌手和專業製作人員,欄目產量更高達每年16,500小時,其質與量都穩佔全球中文電視欄目的領導地位。其中,TVB製作的節目,尤其是電視劇,一直影響著香港和華人社區。
歷年來,TVB製作的娛樂、新聞及公共事務節目及宣傳短片等屢獲殊榮,至今獲得國際重要獎項逾三百多項。在1997年,無線電視被選為亞洲五十間最具競爭能力企業之一、全港二十大傑出商業機構及全亞洲二百卓越公司之一;2001年獲得美國國家廣播協會頒發的「2001年國際廣播卓越大獎」。
無線由香港的免費電視起步,現時業務已遍及各地,漸趨多元發展,包括節目租賃、收費電視、音樂、電影、雜志出版等,本地和海外業務各占約一半。無線現為全球股票市值最大的華語電視台,以及最大的華語節目供應商之一,2008年營業額超過44億港幣。
http://ke..com/view/926.htm
Ⅷ TVB與亞洲電視的區別它們分別有哪些明星演員
區別就是是兩個公司,具體演員么太多了,亞視以前比較紅,現在不怎麼紅了,說說他們的作品吧
亞視:《我和僵屍有個約會》123部,《情陷夜中環》。。這是比較著名的
TVB ,基本上港版金庸、古龍、梁羽生、黃易小說改編的都是,個人比較喜歡。。你可以去他們的官網看看,搜TVB就可以了
Ⅸ 香港有哪些主要的電視頻道
香港主要電視台簡介
一、免費電視台:(香港只有這兩家電視台獲政府發牌經營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
①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翡翠台、J2台、互動資訊台、明珠台和高清翡翠台
②亞洲電視有限公司(ATV):本港台、新聞財經頻道、動感資訊頻道、魅力資訊頻道、視文化資訊頻道、國際台和亞洲電視高清頻道
在70年代曾經有第3大免費電視台:佳藝電視(Commerial Televison)已結業。
二、收費電視台:
①香港有線電視(英語:Hong Kong Cable Television,HKCATV)
②無線收費電視有限公司(英語:TVB Pay Vision Limited,TVBPV)
③now寬頻電視(英語:now TV)
④香港寬頻bbTV(英語:HKBN bbTV)
三、鳳凰衛視(PhoenixTV):
鳳凰衛視的大本營也在香港,不過,大多數的香港人都不知道有這家電視台,因為鳳凰衛視主要面向的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的觀眾。
四、已結業的電視台:
①佳藝電視(英語:Commercial Televsion,CTV)
②東亞衛視(英語:East Asia Satellite Television Limited,EAST)
③M Channel
④新資訊
TVB(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英語: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TVB;港交所:0511)於1967年11月19日正式開業,是香港首間無線電視台,故亦常被稱為「無線電視」,或「無線」,坊間又有「無記」、「三色台」稱之。無線電視創辦人是利孝和等人,另一創始股東邵逸夫爵士,至今已成為集團主席。
無線成立之初期只有約200員工,現時已超逾4500人,包括合約藝員及海外員工。無線經營的翡翠台,從啟播至今,在香港一直處於領導地位,是香港普及文化的重要部份。此外,無線的節目——尤其劇集——多為各地華人所熟悉,甚至會傳播到其他東南亞地區,成為認識香港文化的一個窗口。
無線由香港的免費電視起步,現時業務已遍及各地,漸趨多元發展,包括節目租賃、收費電視、音樂、電影、雜志出版等,本地和海外業務各占約一半。無線現為全球股票市值最大的華語電視台,以及最大的華語節目供應商之一,在2006年營業額超過42億港幣,在香港的競爭對手有亞洲電視和香港有線電視等。
--------------------------------------------------------------------
TVB免費電視台
在香港,無線經營2個免費電視台:
翡翠台:香港最高收視的中文電視台。
明珠台(TVB Pearl):無線電視的免費英語電視頻道。在黃金時段內,明珠台是全港收視率最高的英語電視頻道,絕大部分是外購節目。
在晚間黃金時段,翡翠台及明珠台平均收視分別享有八成三及七成五,由此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無線08年起將再增加3條免費頻道:
TVB J2台(翡翠2台):打造最適合年輕人的電視頻道。匯聚日、韓、台等地的潮流人氣節目,網羅最潮爆偶像劇、綜藝、娛樂、文化、生活資訊、音樂節目、以及亞洲火熱名牌動漫。
TVB HD(高清翡翠台):配合數碼廣播新潮流,播放高清數碼節目,極盡視聽享受。
TVB互動資訊台:提供新聞、財經及資訊等互動資訊。
--------------------------------------------------------------------
TVB衛星電視台
在東南亞地區,無線直接經營2個衛星電視台:
TVB8:24小時普通話廣播的娛樂頻道,搜羅娛樂新聞、潮流動向及綜藝節目;內容融合大中華及日韓文化。
TVB星河頻道 : 24小時播放TVB劇集及電視電影。採用雙語廣播(普通話和粵語)。
在台灣地區,無線透過聯營機構經營4個衛星電視台:
TVBS
TVBS NEWS(以新聞為主的頻道)
TVBS-G(播出無線電視製作的劇集)
TVBS Asia(向亞洲其他地區播出)
--------------------------------------------------------------------
TVB無線收費電視台
在香港,無線現有7個收費電視台,分別是:
無線新聞台:24小時新聞頻道
無線兒童台:兒童及合家歡頻道
無線劇集台:劇集及娛樂節目頻道
無線音樂台:24小時音樂節目
無線經典台:TVB經典劇集
無線生活台:24小時生活資訊節目
無線娛樂新聞台:24小時娛樂新聞
ATV(亞洲電視有限公司)
ATV,亞洲電視(英語:Asia Television Limited,ATV),全名亞洲電視有限公司,香港人一般簡稱為「亞視」。
「亞視」於1957年5月29日成立,是香港第一間電視台,亦為中國第一家電視台,全球首家華語(粵語)電視台。
亞洲電視原名「麗的呼聲」,早期以收費有線廣播形式經營。1973年起改為無線免費廣播,更名為「麗的電視」。之後公司曾多度易手,1982年9月24日改名「亞洲電視」。
香港只有兩間電視台獲政府發牌經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亞洲電視為其中之一,另一間為無線電視。
亞洲電視的前身,是由英國麗的呼聲在香港設立的商營有線電視服務「麗的映聲」。香港麗的呼聲在1949年3月22日成立,並於1957年5月29日在香港成立「麗的映聲」,正式推出電視服務,此為香港及遠東地區第一家電視台,揭開香港電視廣播的歷史一頁。當時「麗的」以收費方式提供服務,成立初期向每個用戶收取25港元的月費,以當時的水平來說相當昂貴,一般市民難以負擔,所以「電視」在當時的香港是上流社會的奢侈品。
1967年無線電視啟播,由於服務屬於免費,加上節目符合觀眾口味,麗的映聲客戶不斷流失。直至1973年,「麗的電視」開始轉為提供免費電視廣播服務。
但由於當時麗的映聲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能由有線接收轉為無線接收,在一個月的過渡期中,麗的原有的觀眾紛紛轉為收看無線,故麗的及其後的亞視一直難以在收視率上取得主導地位。雖然曾多次試圖逆轉收視上的劣勢如:從無線電視高薪挖角,外購受歡迎的節目及劇集等措施,惜均因各種因素而未見成效,大部份只能造成短期沖擊。近年來,亞洲電視轉向華南地區市場,為迎合中國內地,一些敏感的香港新聞內容亦有所調整,但此舉最終導致香港觀眾大量流失。
HKCATV(香港有線電視)
香港有線電視(Hong Kong Cable Television)
收費電視由香港有線電視有限公司全資經營,於1993年獲政府發出收費電視服務牌照,並於同年10月31日啟播,開創香港多頻道收費電視服務的先河。目前,更為本港五大傳媒之一。
香港有線電視現每年製作超逾一萬小時節目,較本港其他電視台的總製作量為多。過去數年,除成功將新聞、電影及體育節目發展為極具代表性的旗艦頻道外,更不斷增添不同類型的本地及國際節目,為觀眾提供更多樣化的節目選擇。
now寬頻電視
now寬頻電視(now TV)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商業IPTV業務其中之一,由電訊盈科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業務單位電訊盈科媒體有限公司經營。電訊盈科是香港的主要電訊商,也是世界級的資訊及通訊科技公司之一。
在香港,now寬頻電視現達163頻道(當中包括15條純音樂頻道,4條高清頻道和19條無線收費電視頻道,另有11類自選影像服務),提供不同種類的本地、亞洲及國際節目,包括由2007/200808年球季起在香港獨家播放英格蘭超級聯賽三個球季的賽事。
此外,now寬頻電視也是出色的新聞及體育節目製作機構,並提供一系列互動服務,其中部分電視節目及互動服務更可配合電訊盈科流動通訊的3G網路、寬頻服務,以及為家居客戶提供的固網「eye多媒睇」多媒體平台上使用。
香港寬頻bbTV
香港寬頻bbTV 於2003年啟播,是香港的收費電視台之一,前稱香港寬頻電視及香港寬頻數碼電視,是城市電訊(香港)有限公司之全資附屬公司香港寬頻網路有限公司(「香港寬頻」)所提供的服務之一,以私有的自家寬頻網路技術傳送電視訊號。
由於香港寬頻數碼電視被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界定為互聯網電視,所以不需領取香港收費電視牌照,不受廣播條例下監管。
2008年,香港寬頻bbTV推出可收看無線電視及亞洲電視高清節目之機頂盒,以配合地面電視數碼廣播。
鳳凰衛視
鳳凰衛視於1996年3月31 日啟播,全力攻佔泛亞地區商業衛星電視的服務領域。現時通過亞洲三號S衛星播出,信號覆蓋面積達50多個國家和地區,人口超過20億,其中華語人口佔62%以上,現任董事長劉長樂。
鳳凰衛視中文台是由鳳凰衛視有限公司開辦的全球性華語衛星電視台,也是香港唯一一家全部用普通話一天24小時晝夜播出的電視台,於 1996年3月31日正式開播。她立足香港,以溝通大陸港台兩岸三地及亞洲乃至全世界的華人為宗旨,將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傳播給世人,並幫助所有同一血脈的同胞,認識紛紜復雜、多姿多彩的世界。
佳藝電視
佳藝電視(Commercial Televsion),簡稱佳視,是香港的第三間免費商營電視台,在1975年9月7日下午6時正開台;在1978年8月22日倒閉。
東亞衛視
東亞衛視(英語:East Asia Satellite Television Limited,EAST)於2001年7月啟播。並透過亞洲2號衛星24小時播放華語的自然、科學及生活資訊電視節目。東亞衛視是豐德麗控股之全資擁有的附屬公司。 東亞衛視2000年12月在澳門成立。2001年5月,全數碼製作中心在香港落成,總面積達2,000平方米。2001年7月,首套衛星電視節目正式啟播,24小時全天候以國語、粵語廣播。2003年9月登陸電訊盈科的Now寬頻電視,2005年6月登陸香港寬頻bbTV。由於頻道每年均虧損近1億元,該台已於2008年4月1日正式停播。
收視當然是tvb壓倒一切
Ⅹ TVB和亞視的區別
亞洲電視(英語:Asia Television Limited,官方英文簡稱ATV),於1957年5月29日正式開業,前稱麗的映聲及麗的電視(英語:Rediffusion (Hong Kong) Limited,官方英文簡稱RTV),於1982年9月24日易名亞洲電視並一直沿用至今。它是香港第一間電視台,前身為香港首間商業電台,亦是全球第一間華語電視台,現時亞視覆蓋香港、澳門、廣東及北美近一億觀眾,是亞洲地區具有影響力的電視台。香港人一般簡稱為「亞視」、「亞記」、「aTV」。
1957年 亞視前身「麗的電視台」成立,由英國麗的呼聲總公司擁有 1982年 商人邱德根注資「麗的電視台」1億港元,並易名「亞洲電視」 1988年 林百欣家庭的麗新集團與地產商鄭裕彤家庭的新世界集團,聯手入股亞視 1989年 林百欣收購邱德根的全部股權,由鄭裕彤出任主席,周梁淑怡出任總經理 1990年 鄭裕彤減持股份,亞視改由林百欣任主席 1998年 封小平、劉長樂及陳永棋所組公司,與吳征、黃保欣持有的公司作出收購 2002年 陳永棋收購亞視逾五成股權,劉長樂持逾四成,陳永棋擔任行政總裁 2006年 中信集團附屬公司擬收購亞視,同年10月向特首及行政會議提出申請,未獲批准 2007年 查濟民家庭的名力集團加入收購,成為最大股東 2009年 旺旺集團主席蔡衍明入股亞視,成為第二大股東
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英語: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TVB;港交所股票代碼:0511)於1967年11月19日正式開業,是香港首間無線電視台,故亦常被稱為「無線電視」或「無線」,觀眾又有 「TBB」、「三色台」「無記」等昵稱稱之。業務遍及全球,主要業務包括電視廣播、收費電視、節目製作及發行、動畫代理、衛星電視、雜志出版,及其相關業務。此外,TVB亦是美國紐約州交通裁決局(Traffic Violations Bureau)、美國樂團The Von Bondies、貝爾格萊德電視台(Television Belgrade)的縮寫。
TVB是世界第一大華語商營電視台,成立初期只有員工約200名,至今共雇約4500名全職員工,其中包括合約藝員及海外 附屬公司員工。成立四十多年來,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欄目製作商,擁有全亞洲最具規模的商業電視製作及營運中心,累計欄目超過800,000小時,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欄目寶庫。TVB擁有龐大的製作資源,旗下擁有眾多藝人、歌手和專業製作人員,欄目產量更高達每年17000小時,其質與量都穩佔全球中文電視欄目的領導地位。其中,TVB製作的節目,尤其是電視劇,一直影響著香港和華人社區。 歷年來,TVB製作的娛樂、新聞及公共事務節目及宣傳短片等屢獲殊榮,至今獲得國際重要獎項逾三百多項。在1997年,無線電視被選為亞洲五十年間最具競爭能力企業之一、全港二十大傑出商業機構及全亞洲二百卓越公司之一;2001年獲得美國國家廣播協會頒發的「2001年國際廣播卓越大獎」。 無線由香港的免費電視起步,現時業務已遍及各地,漸趨多元發展,包括節目租賃、收費電視、音樂、電影、雜志出版等,本地和海外業務各占約一半。無線現為全球股票市值最大的華語電視台,以及最大的華語節目供應商之一,2008年營業額超過45億港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