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票市場流動資金總量
1. 請問中國股票市場一天的流動資金是多少個億
中國股票市場一天的流動資金約八百億到一萬個億的水平
一、熊市
2011年前後,經常在交易日中出現某天成交量不足千億的時候。以2011年9月情況為例。四個交易日兩市成交總額持續環比萎縮,上周五滬深成交額合計不足千億,昨日滬市、深市成交額僅分別為519億元和425億元,比前一交易日再度萎縮近5%,其中深市交投縮量尤為嚴重
二、牛市
2015年4月20日,滬指早盤高開,開盤後震盪上行,在創下4356點的新高後開始一路下行,盤中跌幅最高達2.16%,截至收盤下跌1.64%,報4217.08點。今日兩市成交額再度刷新歷史記錄,兩市合計成交達到18025億,其中僅滬指成交就首次超過10000億。兩市成交額合計達1.8萬億
相關評論如下:
1)A股有歷史以來最高。
2)相當於A股總流通市值的4.56%,即平均21.9天所有股票完全換手一次。比今年發行的地方政府債券總規模還要大。
3)超過2014年香港、埃及、新加坡2014年全年的國內生產總值。
4)能購買7500噸黃金,接近德國、法國、中國、日本黃金儲量的總和。
5)接近全球最大銀行:工商銀行(4.52,0.09,2.03%)總市值。相當於13個寶鋼!
6)2014全國城鎮居民總收入的40%,也就是說,2014全國所有城鎮居民總收入,有4成今天一天全買了股票!
2. 造成目前中國股票市場不景氣的原因
影響股市有內外因素:
外因主要有,美國的次貸危機,這是影響最大的外因,導致國外經融市場的動盪和蕭條,直接影響到全球的經濟狀況,中國的經濟也難免不受到其影響。其次是油價的依舊在100美元以上運行,現在石油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越來越高,油價上漲導致很多行業運營成本增加,利潤下降,企業壓力巨大。第三,周邊地區的經濟環境和股市環境不好!從而影響到國內的股市。
內在因素:最重要的就是國內通貨壓力巨大,由於人民幣升值因素,國外熱錢的瘋狂湧入,國家為了控制熱錢,一直從事貨幣從緊政策,這間接的凍結了股市中的大部分流動資金。而且中國的股市經過了前幾年的瘋長,泡沫嚴重,今年和明年又是大小非解禁高峰年份,但是市場里資金卻明顯不足。再次國家宏觀經濟走勢預期不容樂觀,增速放緩。所以股票市場內外壓力都很大,大跌在所難免。
但是中國經濟總體走勢是好的,最然最近兩年是比較困難的,但是不該其總體的發展上升走勢,所以股市現在也是最艱難的時刻,後市繼續看好,只要度過了這個難關,後面就是彩虹!
3. 上海最早的債市股市傳奇人物楊百萬去世,他的一生有多傳奇
中國股市之王“楊百萬”的一生到底有多了不起。他的名字叫楊百萬,在中國證券史上,他被人們稱為楊百萬。
在1988年,楊懷定在38歲就辭掉上海鐵合金廠的工作,在當時很多人都無法理解,他有一個固定工作為什麼還要下海,他把自己全部的積蓄2萬元投資到證券當中成為一名普通的證券投資者。在那時的中國股票市場剛剛興起,那時的人們對股票並不了解。
我國的股票市場發展也是非常迅速的,而他更是見證了中國股民成功的歷史,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的幸福。非常可惜的是楊懷定於6月13日的凌晨去世,他在臨終時說過他的一生轟轟烈烈非常的精彩,他不想在自己離開的時候還打擾大家。人們對他的傳奇人生也是非常好奇的,不過現在的股市與以前的股票市場並不相同,現在的股民需要一直學習,只有不斷地進步,才能夠讓自己在股票市場上佔有一席地位。
4. 中央銀行不斷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和存貸款利率,試分析這些貨幣政策措施將對股票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
存款准備金政策調整的影響分析
1、對貨幣信貸總量的影響
拒分析,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余額是1.6萬億元,上調1個百分點的存款准備金率大體將凍結商業銀行1500億元的超額准備金,是一項溫和的政策措施。小幅上調存款准備金率,會適當影響基礎貨幣的擴張乘數,但不會引起貨幣信貸下降。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後,商業銀行仍將保持一定的流動性水平,依然具備平穩增加貸款的能力。98年以來,銀行間債券市場有了很大發展。目前,金融機構持有20000多億元流動性較高的國債、金融債等債券,還持有4000多億元中央銀行票據。這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過程中,有流動性困難的商業銀行可根據相關規定向人民銀行申請提前贖回其持有的中央銀行票據或賣出債券,用於彌補存款准備金。同時,人民銀行將根據實際合理需求,適當安排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保持貨幣信貸的穩定增長。因此,上調存款准備金率不會引起貨幣信貸總量的下降,貨幣信貸仍保持平穩增長。
另外,人民銀行將繼續督促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改善金融服務,保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的企業和居民的合理資金需求得到滿足。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對企業和居民經濟活動沒有影響。
2、對資金狀況的影響
10月份的金融指標顯示,廣義貨幣M2增長21%,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增長23.6%,基礎貨幣增長率19.7%。反映商業銀行金融機構資金頭寸的備付金率回升到了4.11%,比上月末回升了0.6個百分點,國家外匯儲備繼續快速增長。從這些指標來看,國民經濟在高速增長,物價在回升,貨幣信貸等一系列指標反映出來的資金並不緊。
3、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第一, 影響商業銀行的利潤水平。對商業銀行而言,存款准備金率上調則意味著銀行增加存放在央行的准備金金額,這將直接導致其可以用於發放貸款的資金減少。由於商業銀行具有創造信用的功能,因此商業銀行實際減少的可以用來創造利潤的資金將比增加的准備金數額成倍放大。
目前,從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方式以及獲利能力來看,主要利潤來源仍然是通過發放貸款來賺取利息收入。商業銀行法定存款准備金利率1.89%,而人民銀行再貸款利率3.24%,央行票據年利率約為2.30 %,貸款一年期利率5.31%,這三項與准備金利率的利差分別為:1.35;0.41;3.31。那麼如果在現有存貸款規模上,經過測算:假設增加存款准備金1個百分點,凍結商業銀行可用資金1500億元,因此減少由於發放貸款而獲得的利差收入為3.31%*1500=49.65億元。與此同時,商業銀行存款的綜合籌資成本大於2.0%,銀行上存存款准備金利率1.89%還需要倒貼部分利息支出,補貼息差支出達2億元。因此,僅此一項就將影響到商業銀行利潤50億元以上。
第二,促進商業銀行提高資金管理水平。商業銀行的新增存款之中可用資金比例比原來降低1個百分點,資金來源制約資金運用的自我約束管理體制下,促使商業銀行更重視存款工作,以便進一步增強資金實力。商業銀行一方面要交納更多的存款准備金,另一方面又必須向央行借入再貸款或回購央行票據彌補信貸資金缺口,增加了再貸款或票據的利息支出。從流動性的角度看,國有商業銀行本身流動性比較充足,具有很強的吸收流動性的能力,國有商業銀行是國債、政策性金融債、中央銀行票據的主要持有者,通過出售或回購可以及時滿足流動性的需求,最後當出現解決不了的問題時,還可以從中央銀行取得再貸款。因此,此次准備金率的上調客觀上促使商業銀行更能夠靈活使用各種資金運用渠道,提高資金調撥和使用的效率,促進了資金的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三,促進商業銀行優化資產結構,有效地降低不良貸款。根據貨幣乘數理論,貨幣供應量為基礎貨幣與貨幣乘數之積,而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是決定乘數大小從而決定派生存款倍增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派生存款和貨幣供應量對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的彈性系數很大,准備金率的微小變化將會導致貨幣供應量的大幅度增加或減少。商業銀行創造貨幣信用主要靠貸款的發放進行的,此次政策調整將使商業銀行更加審慎地發放貸款,在同業拆借市場更加審慎地運作,首先保證自身的流動性需求。由於我國商業銀行分工越來越模糊,對資金需求就越來越具有趨同性,當一家商業銀行資金偏緊時,其他的商業銀行也隨之偏緊。所以,全社會的流動性抽緊,其結果將會是,在隨後的幾個月商業銀行將更加謹慎地發放貸款,從而導致貸款增幅出現明顯回落。同時,部分銀行出售債券,還將改變商業銀行現有的資產結構。從長期看,新增貸款減少,貸款投向更加審慎,新增不良貸款也將有所減少。
4、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存款准備金率的調高,對股票市場的影響較為間接,但對債券市場的利空影響相當直接,且較為長遠。在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中,存款准備金率的調整是威力最大的猛葯,在快速平抑貨幣增長過快的同時,也會產生副作用,
存款准備金率的調高,使得社會有利率將趨高的預期,導致同業拆借市場的利率走高;而商業銀行流動性的抽緊,又會促使其適當提高貸款短期利率的上浮幅度,這必然加大貸款人的借款成本。正因為如此,宣布調高存款准備金率後證券市場所有品種即刻都有反應。除此之外,對證券公司的影響更加明顯,證券投資基金原本股票下跌,已形成資本損失,現在國債、企業債的下跌,更使證券機構雪上加霜。存款准備金率的調高,必然使這些機構的資金進一步緊張,因此對證券市場構成系統性的風險。其中相對來說,對股票市場的影響較為間接,但有些行業的股票評級將作調整;對債券市場的利空影響相當直接,且較為長遠。
5、對上市銀行業績的影響
此次准備金率提高對個別不良資產比率較高的銀行影響較大,而對大多銀行來說,由於它們手中尚掌握一些流動性較強的資產,隨時可以變現,所以調高一個點減少商業銀行1500億元的頭寸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總體來看,以年為單位,法定準備金率上調1個百分點對已上市銀行每股收益的影響約1分錢,再加上政策出台的時間,2003年已過去了大半,這種影響將進一步縮小。 下面我們通過兩家上市銀行的數據做進一步分析 。
(1)招商銀行
2002年底,招商銀行存款余額3004億元,2003年底接近3700億元,年均約3350億元。為簡化處理,假設2003年度招商銀行按平均存款增加法定準備金的上存。由於法定準備率上調1%,這等於招商銀行必須再把33.5億元(3350*1%)的資金存放於中央銀行。假設增加法定準備金存款後,等額地減少了高收益的貸款。
2002年招商銀行平均的貸款利率為4.80%,平均存款利率1.21%,存貸差3.59%。以此為基準,如果不是增加法定準備金,則年均33.5億元的正常類貸款帶來的稅前利潤(利潤總額)約12000萬元,約合凈利潤8000萬元。
由於目前的法定準備金存款利率為1.89%,法定準備率上調1個百分點後,招商銀行增加的法定存款准備金33.5億元將獲得約6300萬元的利息收入。
將上述兩方面結合起來看,其全年稅前利潤約減少6000萬元(12000-6300)。招商銀行目前的總股本570681萬股,扣除所得稅後,法定準備率上調對招商銀行每股收益的影響不會超過1分錢。所以法定準備率的調整對該行2003年度每股收益的影響微乎其微。
【註:每股收益= 凈利潤 — 優先股股利
發行在外的加權平均普通股股數
該指標反映普通股的獲利水平,比率越高說明每股收益能力越強 】
(2)民生銀行
民生銀行2002年底存款余額為1847億元, 2003年底存款余額將超過2900億元,年均約2400億元。2002年,民生銀行平均存款利率1.71%,平均貸款利率5.64%。按照上述同樣的方法,法定準備率上調1個百分點後,民生銀行全年稅前利潤減少約4000萬元。目前,民生銀行總股本336274萬股,不考慮民生轉債轉股因素,法定準備率調整對民生銀行每股收益的影響同樣不會超過1分錢。
其他幾家上市銀行(如深發展、浦發銀行、華夏銀行)也大體如此。
四、未來發展趨勢
國外中央銀行通常不為准備金支付利率,中國央行下調准備金利率也是大勢所趨。但是,准備金利率的下調可能帶來宏觀經濟過熱,因此預先調高准備金率防止經濟過熱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鋪墊。
在2003年10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的分支行行長座談會上,行長周小川繼續強調,要保持貸款和貨幣供應量增長的「適度」。
目前市場對於准備金率二度上調的預期變得極為強烈。也就是說如果央行還是繼續實行盯住貨幣供應量的貨幣政策,那麼隨著宏觀經濟形勢持續升溫,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如果貨幣供應量沒有壓下來,那麼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再次上調的機會相當高。
同時也有專家指出,可以採取提高利率的方法吸引貨幣回籠。但也有人認為,央行再次提高銀行存款准備金的概率遠比上調銀行利率要來得大,因為上調利率只會使得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更為強烈,人民幣外匯占款問題依然嚴重,提高利率只能為海外「熱錢」提供更大的套利空間。
另一方面,目前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特別是在鋼材和有色金屬等一些「重頭」行業,在它們的最終需求方,如住房和汽車產品市場都開始明顯有了積壓現象。「投資熱潮」並沒有伴隨強大的消費熱潮,隨著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和工業品市場價格指數的穩定,企業利潤率面臨著直接挑戰,利率上調會導致更多負面因素。
事實上,存款准備金率是否二度上調的決定性因素是:決策部門對整體經濟是否過熱做如何判斷!對此許多學者眾說紛紜。
借鑒世界各國的經驗,制定貨幣政策,應同時對匯率、通脹率、貨幣供應量等要素進行綜合衡量,各有權重,不能僅僅盯住貨幣供應量。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關於完善國家宏觀調控體系中將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重新定位。貨幣政策的重要的變化是,促進經濟增長已經不作為主要目標,目標將調整為保持幣值穩定,重點是維持總量平衡;維護金融運行和金融市場的整體穩定;以及防範系統性風險。財政政策則擔負著「促進經濟增長、優化產品結構、防範金融風險」的職能,可見一國的經濟調控將更多地依賴於財政政策。轉貼於 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
中國央行在一年之內第七次提高銀行存款准備金率,以求從市場回籠資金從而使中國經濟免於過熱。
中國央行周日宣布將銀行存款准備金率上調至11%,該決定將於5月15日起生效。中國第一季度經濟增速加快、通貨膨脹指數攀高。中國政府四月份公布,中國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較上年同期的增幅達到了11.1%這一高於預期的水平。
經濟學家此前曾預期在五一勞動節假期前後政府將有可能採取進一步措施收緊貨幣供應量。經濟學家還預計,在未來數周,中國央行可能將採取包括加息在內的更多舉措來緩解價格上行壓力、並使經濟從第一季度的火熱增長中減緩下來。
中國央行周日在其網站上發布聲明稱,上調存款准備金率的目的在於加強銀行系統的流動性管理,引導信貸的合理增長。
但經濟學家表示,上調存款准備金率的做法在目前為止尚未取得預期效果。最新宣布的舉措將把大多數商業銀行存款准備金率上調50個基點至11%。上調存款准備金率理論上將會減少商業銀行的貸款資金量,但實際操作中許多銀行的存款准備金率已經高於央行的最低要求。
在周日上調銀行存款准備金的決定公布後,高盛(Goldman Sachs)駐香港的經濟學家梁紅發表研究報告稱,從過去兩年的經驗看,上調存款准備金率並不是一種有效的控制貨幣擴張的政策工具,它限制不了銀行的貸款能力。
資金流動性過剩的背後是中國不斷上升的貿易順差以及政府對人民幣加速升值的干預行為。中國央行為避免人民幣升值過快,向各商業銀行購買美元,從而使得人民幣大量流入市場。
許多投資者相信,提高存款准備金率體現了中國政府繼續採取從緊政策的決心,這可能會在中國股市節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拖累股市走低。但分析師表示,無論怎樣,跌幅都會有限。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已經迫使政府自去年起採取一系列貨幣政策措施。此次央行上調存款准備金率是本月的第二次。
,20070430,00517957
希望採納
5. 選擇國內A股市場的某一公司作為分析對象做財務報告分析
不完全是財務分析,主要是股票的基本面分析,需要可以找我,我寫過很多股票分析,純財務分析的沒有寫過。 002353傑瑞股份深度分析報告 2010 年 12 月 14 日星期二 投資建議:根據保守預測, 2011 年傑瑞股份的營業額將達到 12 億元, 2012 年達到 18 億元,對應每股收益分別為 3.23 元和 4.85 元, 2 年內 A 股目標價(不計算除權)可以達到 200 元以上。如果按照傑瑞股份在招股說明書中提出的未來 5 年內業務收入達到 50 億元的規劃, 5 年內 A 股目標價(不計算除權)很可能超過 500 元。 傑瑞股份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石油機械製造企業,從1999年以50萬資金成立,到2010年9月底,企業達到21億凈資產,公司股票價值達到150億。 一、 傑瑞具備高成長的特性 傑瑞注冊於1999年12月,注冊資本50萬元;2001年03月,增資到300萬元;2002年03月,增資到1000萬元;2005年11月,增資到2000萬元;2007年11月,整體變更增資到7980萬元;2007年12月,增資到8467.3萬元;2008年01月,8581.8萬元。 2006-2010年傑瑞的凈利潤和年度增長率如下所示: 2006-12-31日,凈利潤:2026.63;凈利潤增長率----; 2007-12-31日,凈利潤:4073.75;凈利潤增長率101.01%%; 2008-12-31日,凈利潤:8788.24;凈利潤增長率115.73%; 2009-12-31日,凈利潤:17961.06;凈利潤增長率104.38%; 2010-09-30日,凈利潤:19202.77;凈利潤增長率64.26%。 二、 傑瑞所處的能源服務行業未來前景廣闊 「鐵鍬效應」,讓互聯時代誕生了思科這樣的偉大企業。傑瑞屬於石油服務行業,未來若干年內,能源必然成為經濟發展的命脈,能源危機會帶來能源開采業的高速發展。 美國20世紀70年代的高通貨膨脹率時期,石油服務類公司股票的年均名義收益率達到31.0%,年均實際收益率23.6%,實際總收益率達到732.1%,成為那個時代的行業收益冠軍。因此,傑瑞股份的「鐵鍬效應」+能源概念有著很廣闊的前景和增長空間。 三、 傑瑞的市場准入壁壘、供貨渠道壁壘、技術堡壘、人才堡壘、信譽壁壘,保證了企業的高毛利潤 有些事情花錢可以做到,有些事情花錢也很難做到,例如市場准入堡壘、信譽堡壘、供貨渠道壁壘等,都需要有一定時間的發展。傑瑞股份目前就擁有市場准入、供貨渠道、技術、人才、信譽等五大堡壘,在加上行業特有的經營模式(油田專用設備一般採用「以銷定產」的生產模式,即取得客戶訂單後再組織生產,並在規定時間內交貨),使得石油服務行業競爭較小,從而有效保證企業的利潤率。 傑瑞股份目前的主營業務為油田專用設備製造;油田、礦山設備維修改造和配件銷售;海上鑽采平台工程作業服務三大塊。其中,油田專用設備製造部分2006至2009年平均毛利率為39%;油田、礦山設備維修改造與配件銷售部分2006至2009年平均毛利率為25%;海上鑽采平台工程作業服務部分2007至2009年平均毛利率為65%。這些高毛利率的業務收入快速增長使得公司綜合毛利率持續提高,毛利增長速度超過了業務收入的增長速度。 2006 年,油田、礦山設備維修改造與配件銷售業務毛利占公司毛利總額的比例為90.63%,是當時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2007 年,油田專用設備製造業務得到了快速發展,該項業務的毛利占公司毛利總額的比例由2006 年的12.87%增長至2007 年的37.68%,對公司毛利增長的貢獻度較大,增長貢獻率為59.66%。2008 年,海上油田鑽采平台工程作業服務業務的毛利占公司毛利總額的比例由2007年的6.84%增長至2008 年的18.21%,毛利增長貢獻率由2007 年的12.08%提升至2008年的36.39%,超過公司其他兩項主營業務的毛利增長貢獻率,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2009 年1-6 月,油田專用設備製造業務成為公司最大的業務板塊,該項業務毛利占公司毛利總額的比例由2008 年的32.24%增長至48.80%,毛利增長貢獻率由2008 年的23.54%提升至56.99%,超過公司其他兩項主營業務的毛利增長貢獻率。 傑瑞大力發展高毛利率業務板塊,海上油田鑽采平台工程作業服務業務和油田專用設備製造業務將成為公司業務高增長點。 四、 傑瑞股份財務狀況良好 2010年三季度財務報表顯示傑瑞股份的總資產為229966.70萬元,流動資產萬元,固定資產9555.53萬元,流動負債14351.19萬元,長期負債為0,凈資產215265.20萬元,經營現金流量-17302.22萬元,總現金流量138949.66萬元,速動比率13.873,資產負債率6.24%。 其中經營現金流量為負數,主要由幾大原因造成: 1,年初、年中銷售回款期長,銷售回款增速低於營業收入增速,說明企業的業務銷售增幅較大,回款速度較慢。 2,因為改善大部件到貨周期長的產能瓶頸,提前儲備大部件而導致預付賬款和存貨占壓增大,說明傑瑞在生產上能做到未雨綢繆。 3,由於生產規模的擴張而快速儲備人才、增加員工,導致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與支付的各項稅費分增長。 從以上幾點來看,傑瑞的經營現金流量為負,屬於企業業務高速發展造成,不屬於不健康財務指標。 低資產負債率能帶來低財務費用,而較大的流動資產和較高的毛利率能給企業帶來較大的收益。傑瑞無長期負債,流動負債為1.43億元,並且在這1.43億中有6600萬的預收款項和6000萬應付款項,實際支付利息的借款僅為1929萬元。同時由於募集資金尚未使用完,1-9月還產生了1846萬利息。 五、 傑瑞具備較強的股本擴張能力 2010年1-3季度傑瑞股份每股收益1.67元,在上海、深圳近兩千支股票中,排名第十一位。截止2010年三季度,傑瑞股份資本公積金達到166190.53萬元,未分配利潤為36396.02萬元,每股未分配利潤為3.170元,每股凈資產為18.748元,每股公積金為14.474元。傑瑞股份2009年度分配方案為每10股派6元(含稅)。 傑瑞目前總股本為11481.79萬股,流通股份2900.00萬股,屬於典型的小盤績優股,加上企業的高成長性,在未來的1-3年內完全具備股本快速擴張高送轉的能力。 六、 傑瑞股份上市募集資金的投資項目前景良好 傑瑞股份公開發行上市募集的資金,主要投資以下6個項目: 1、 壓裂橇組、壓裂車組擴產項目 2、 固井水泥車擴產項目 3、 液氮泵車擴產項目 4、 海上鑽井平台岩屑回注及泵送作業服務項目 5、 油田維修服務基地網路建設 6、 補充維修改造和配件銷售專項流動資金 壓裂橇組、壓裂車組項目: 石油及天然氣的開采過程會大量應用壓裂工藝。一般來說,油井壓裂之後,單井日產油量比壓裂以前可以提高3-5倍,平均增產有效期大約6 個月,部分油井甚至可以達到一年以上。當油井產量遞減到壓裂之前的產量之後,可以進行重復壓裂,部分油井可以重復壓裂5-6 次,甚至7-8 次。由此可見,壓裂工作在挖掘油井生產潛力、保持油田穩產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固井水泥車擴產項目: 固井作業是指在石油開采過程中,將套管下入井中,將水泥漿注入並填滿井壁和套管之間的環形空間,從而將套管和地層岩石固結起來的過程。固井水泥車(橇)是進行固井作業的主要設備,其主要功能是把水泥和水連續混合,並同時連續將混合完成的水泥漿注入套管與井筒形成的環形空間。一般來說,每口油井需進行2 次固井作業(表層固井和油層固井),因此,固井工藝的使用頻率與鑽井口數,特別是與新鑽井口數有直接關系。以國內陸地最大的固井公司——大慶鑽探鑽技一公司為例,2008 年,該公司固井施工總量突破一萬口次,達到10,754 口次。 壓裂橇組、壓裂車組擴產項目和固井水泥車擴產項目市場競爭較小,固井、壓裂設備的生產技術門檻較高,國內具備生產實力的廠商並不多,目前,成熟的固井設備生產廠家約有4-5 家,成熟的壓裂設備生產廠家約有3-4 家,壓裂橇組、壓裂車組擴產項目、固井水泥車擴產項目屬於傑瑞成熟業務的擴展,會帶來穩定增長。 海上鑽井平台岩屑回注及泵送作業服務項目 :傑瑞最近兩年高速發展的業務中,岩屑回注是一項發展前景廣闊的革新技術,它不僅用於海上鑽井,也可以用於城市生活垃圾、化工廠污水、重金屬污染物、核廢料污染環保處理。我國東海、渤海灣、珠江口、北部灣等11 個大中型盆地的石油資源量佔全國總資源量的24%以上。傑瑞是目前唯一一家為海上油田鑽采平台提供整套岩屑回注服務的國內上市企業,在岩屑回注這一細分領域中具有領跑者的競爭優勢,並在蓬萊19–3油田開展岩屑回注業務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因此投資海上鑽井平台岩屑回注及泵送作業服務項目,將成為傑瑞未來高成長的動力。 液氮泵車項目 :這也是一個前景非常好的項目。在美國,油田用戶擁有的液氮泵車(橇)總數達到了1,300台,且有一半的液氮設備應用於氣舉以外的領域。而我國目前擁有量在50台左右,主要應用在氣舉領域,只有少部分應用在氮氣泡沫壓裂等領域。隨著我國液氮設備應用領域的拓展,油田用戶對液氮設備的需求將會持續增加,國內市場潛力巨大,國內市場處於起步階段,預計未來3-5年將會達到500台左右,意味著10倍的增長空間。液氮泵設備製造領域的技術門檻較高,國內廠商尚無規模化、產業化生產的企業。液氮泵車(橇)技術主要由美國的哈里伯頓、S&S公司和加拿大的Hydra Rig公司掌握,其他如中東地區、非洲地區、前蘇聯地區的眾多產油國皆不具備生產液氮設備的能力,而對其的需求卻日益增長。 傑瑞在液氮泵車項目上積累了較多的經驗,自主研發儲備了生產液氮泵橇的技術,並且在液氮設備生產技術方面已取得6項實用新型專利。前期傑瑞在液氮泵車業務量較小,2008年生產3台,2009年生產5台,給傑瑞實際帶來利潤並不多。液氮泵車項目完全投產後,設計年生產能力8台,實際生產能力能達到10台。未來的液氮泵車市場是巨大的,傑瑞將成為國內首家液氮泵車規模化、產業化生產的企業。這也是傑瑞未來的一個主要業務增長點。 七、 傑瑞目前資金充裕,發展戰略清晰 傑瑞上市計劃募集資金3.1億,實際募集16.89億元,超募13.79億元。與其他買房買車的超募上市公司不同,傑瑞公司表示將把超募資金投向毛利率更高的油田工程技術服務業務。 對於超募資金的用途,傑瑞表示將首先滿足招股書所披露的投資項目,並會加大和強化投資力度;另外將重點投向行業毛利率較高的油田工程技術服務領域,建立固井、壓裂、連續油管、液氮、防砂等作業服務能力。 上市以來,傑瑞使用超募資金情況包括: 1.2億增資傑瑞石油裝備技術有限公司;0.8億增資傑瑞石油開發公司;不超過1億元購買煙台市萊山區約500畝的土地使用權,主要用於油田專用設備製造、研發中心、倉儲、油田工程技術服務業務的發展用地;不超過0.27億從煙台高新區政府競拍大約150 畝的土地使用權,作為公司後續發展用地,主要用於油氣高新技術裝備的開發基地、實驗室、油氣田工程技術服務科研業務發展用地;0.3億向煙台傑瑞石油開發公司補充日常經營流動資金;0.68億向煙台傑瑞石油裝備技術公司補充日常經營流動資金;2.820億實施油氣田井下作業服務項目、酸化壓裂作業服務項目;1.1854億實施研發中心大樓、職工食堂及後勤行政中心建設項目,其中研發大樓使用0.9957億;設立全資子公司煙台傑瑞油田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在阿聯酋成立道-傑瑞油田服務有限公司;收購傑瑞壓縮設備有限公司。 從以上超募資金的使用情況來看,傑瑞沒有讓募集資金進入銀行閑置,也沒有大把燒錢買車買房,而是繼續專注於自己的主業。傑瑞通過加大和強化投資力度,將超募資金重點投向行業毛利率較高的油田工程技術服務領域,力爭快速提升公司核心業務的市場佔有率,增強盈利能力,從而更有效的延伸產業鏈條,為打造國內先進、國際知名的油田服務企業奠定堅實基礎。 八、 傑瑞的投資項目大部分於 2011 年上半年投產, 2011 年將是傑瑞完善產業鏈、產品規模化、產業化起始年 壓裂橇組、壓裂車組擴產項目;固井水泥車擴產項目;液氮泵車擴產項目;海上鑽井平台岩屑回注及泵送作業服務項目;油田維修服務基地網路建設等五個項目,目前已經按照計劃實施,預計在2011年5月投產。油氣田井下作業服務項目和酸化壓裂作業服務項目預計在2011年7月投產。目前項目均已經按照計劃實施。按照計劃,以上項目在2011年將會給傑瑞帶來3.5億業務收入,帶來新增利潤0.929億。 投資項目 2011 預計營業額(億元) 2011 預計利潤(億元) 壓裂橇組、壓裂車組擴產項目 0.676 0.15 固井水泥車擴產項目 0.388 0.069 液氮泵車擴產項目 0.278 0.064 海上鑽井平台岩屑回注及泵送作業服務項目 0.309 0.128 油田維修服務基地網路建設項目 0.319 0.055 氣田井下作業服務項目 0.864 0.234 酸化壓裂作業服務項目 0.681 0.229 合計 3.515 0.929
6. 宏觀經濟指標對股市的影響
一、利率
提高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存款的收益,將會使資金流入銀行,社會上的流動資金減少,間接的導致股市流動資金減少,股市下跌;降低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會減少存款收益,將會使資金流出銀行,社會上的流動資金增加,間接的導致股市流動資金增加,股市上漲。
二、貨幣供應量
採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應量,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社會上的流動貨幣,使股市活躍起來,股市上漲;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減少貨幣供應量,則會減少社會上的流動貨幣,使股市下降。
同時,經濟周期對股市的走勢也會產生一定影響,在經濟衰退的時候,股價的指數會下跌;經濟危機的時候,股價的指數會下降到最低;經濟復甦的時候,股市的指數又會慢慢上升;在最後經濟繁榮時期,對於股價的指數來說會上升到最高點。
【拓展資料】
股市指的是股票市場,股票市場指的是已經發行的股票轉讓、買賣和流通的場所,包括交易所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兩大類別。它是建立在發行市場基礎上的,又稱作二級市場。中國股市(大陸地區)主要由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股票構成,如包含香港則亦包含香港聯交所上市的公司。並有所謂"新三板"的櫃台交易股票。2009年,深圳證券交易所推出中小企業創業板。大陸證券交易的監管機構為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股票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也是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股票是資本市場的長期信用工具,可以轉讓,買賣,股東憑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7. 中國現代股票引入的背景和過程
中國股市的發展歷史:
1904年-2019年,從清王朝的一場股災開始,拉開了中國股市的序幕,這115年間,幾經風雨,多少榮華富貴如夢。
1大清王朝的股災
1903年,英國人麥邊,像成千上萬的淘金客一樣,漂洋過海來到上海,設立了一家名叫藍格志拓植公司,藍格志是一個橡膠產地的名字。
一年後,1904年上海西商眾業公所成立,是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
但是,上海西商眾業公所是由英、美商人創辦和控制的證券交易所,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入上海租界,西商眾業公所停業為止,整整存在了50年。
上海西商眾業公所成為近代中國證券市場上出現最早、歷時最久、涉及范圍最廣的證券交易所。
而此時的麥邊跟上海西商眾業公所尚未扯上什麼關系,但幾年後,確是他發跡的平台。
麥邊號稱他的藍格志公司經營橡膠種植園,開挖石油、煤炭,採伐木材,但其實什麼都沒有,這就是一家皮包公司。
瞎折騰了好些年,這個洋漂也沒掙下什麼錢。
此時,倫敦傳來了消息,讓他為之一振:
1908年每磅2先令,1909年底猛漲到每磅10先令,1910年4月達到最高峰,每磅12先令5便士。
倫敦的橡膠股票水漲船高,一家新成立的橡膠公司發行100萬英鎊的股票,半小時就被搶購一空。
這讓麥邊意識到,他發財的機會來了。
他花錢連篇累牘地請人在上海的中英文報紙上大肆吹噓「橡膠時代」的到來,像極了100年後的今天,這個套路屢試不爽。
廣告極具煽動性,向人們灌輸,有什麼別有病,沒什麼別沒錢,橡膠一定要有,生活中必不可少。
藍格志公司的廣告長時間地佔據了很多有影響的中外大報的頭版。
他的宣傳攻勢就像過節不收禮一樣,反復洗腦,收到了奇效,藍格志公司的名氣打出去了。
為了進一步吸引上海的有錢人購買藍格志股票,麥邊人為地操縱股票的價格。
藍格志橡膠股票
麥邊坐莊,搶購股票,等價格上漲之後,大筆拋出,再次以更高價格搶購,幾個來回下來,藍格志股票被越炒越高,一票難求,這是不是很熟悉。
另外,麥邊像模像樣地每周召開一次董事會,裝模做樣地拿出「從產地拍來的電報」,向董事們報告近期的橡膠產量。
他深諳人性,每季度給購買藍格志股票的「股東們」發一次紅利,每股可拿到12兩5錢銀子。
這一幕,像不像互金P2P,麥邊要的是你的本金!
面值約60兩銀子的股票很快就在西商眾業公所的交易中突破1000兩一股的大關,麥邊迅速聚斂了大筆錢財。
任何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都是不能允許其他國家在自己的領土上成立證券交易所的,否則,下場便是任人宰割。
此時,西商眾業公所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從1909年底到1910年初的幾個月里,南洋地區新成立的橡膠公司有122家,至少有40家總部設在上海。
這些公司有的剛剛買地,有的也不過才把橡膠樹苗種了下去,甚至還有很多是皮包公司,它們紛紛在報紙上刊登廣告。
當時有一家名叫「地傍橡膠樹公司」的股票,在上海西商眾業公所開盤價為每股25兩白銀,不過一個多月後就漲到了白銀50兩,整整翻了一倍。
匯通洋行嘉道理照搬麥邊的套路,每個季度給股東發放紅利,一股7兩5錢銀子。
他們忽悠的本領更勝一籌,聲稱自己經營的薛納王公司出產的橡膠質量比藍格志公司更好,吹到最後,竟然後來者居上,股價超過了藍格志。
白克爾父子開設的祥茂洋行在股票發行前夕,先購買報紙版面,大肆吹噓股票價廉利厚,開市當天,收買大批流氓到匯豐銀行門口冒充顧客,搶購股票。
祥茂洋行宣稱,認股者意外踴躍,只能酌情減少,認購不足百股者,可保留20%的股票,認購1100至500股者,可保留10%的股票,餘款退還。這樣一來,他們的股票一上市就成了搶手貨。
是不是又看到了飢餓營銷的情景呢。
1910年3、4月,上海橡膠股票的最高股價不斷被刷新,不過現銀交易已經為數不多,大多是空盤交易。
搶購狂潮讓很多人一夜暴富,這更加激起了人們的投機慾望,以至於股票的實際價格超過票面價值數倍、甚至數十倍。
另外,上海的錢庄還向投機者提供貸款,除了信用貸款之外,他們還接受實物貸款,實際上是讓投機者用已經購得的橡膠股票作抵押,獲得新的貸款去購買新股票,只要橡膠股票價格不下滑,錢庄是不會虧本的,而且抵押的股票還在不斷的升值。
像不像今天的加杠桿炒股票,沒錯,一模一樣,從清朝就開始了。
各個公司隨心所欲地哄抬股價,最高時,藍格志公司的股價竟然超過票面二十七八倍,高達1500餘兩。
歷史數據顯示,在當年的橡膠股災爆發前,華人大約搶購了80%的股票,剩餘20%則為在滬外國人買走。
僅1910年6月一個月內,西商所就安排了30隻橡膠股票上市,其中英國公司佔了三分之一,一舉捲走白銀1350萬兩。
華商在上海投入的資金約2600萬至3000萬兩,結果上海這個遠東最大的金融中心已經無資可融,市面上的流動資金,尤其是錢庄的流動資金,都被橡膠股票吸納殆盡。
1910年6月,倫敦股市暴跌,上海橡膠股票隨之狂跌。7月,麥邊眼看著擊鼓傳花玩不下去了,當月,捲起全部款項跑路了,帶著巨額的財富,便人間蒸發了。
隨後,上海錢庄自救失敗,上海金融業崩潰,全國性恐慌隨之發生,南京、鎮江、揚州、蘇州、杭州、寧波等六大經濟重鎮倒閉了18家著名錢庄和票號,全國主要的民族資本金融機構全被沖垮。
自1903年以來,中國連續六年的經濟增長被這場全國性的橡膠股災所摧毀,步入大蕭條。
粗略統計,華商在此次股災中損失約4500萬兩白銀,而當時清政府的年可支配財政收入不過1億兩左右。
這場股災加劇了財政危機,外國資本趁火打劫,也為清政府統治的終結埋下了伏筆。
股災次年,1911年,清政府將商辦鐵路「收歸國有」,以路權為抵押向列強借款,由此引發「保路運動」,並進一步導致辛亥革命的最終爆發。
清朝亡!
2台灣股票市場
1920年7月1日,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開業典禮,在延安東路四川路口的德士古大樓,這是上海第一家華人開設的證券交易所,9年後,黯然落幕。
1921年1月,上海歷史上第二家由華人開辦的證券交易所,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簡稱華商所)正式開業。
華商所成為上海證券交易的統一市場,為遠東最大的證券交易所,交易規模盛極一時。
1937年,「八•一三」抗戰後,上海淪陷,華商所處於停頓狀態。
1943年12月,在汪偽政府的干預支持下,偽華商所重新復業開盤。
1945年初,股市逆勢飛揚,進入近乎瘋狂狀態,股價漲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幾乎天天漲停板。
同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戰爭取得勝利,汪偽政權垮台,偽華商所壽終正寢。
此時,杜月笙登上了舞台,沒錯,就是民國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
當時,證券市場黑市猖獗,國民政府為取締黑市買賣,決定設立上海證券市場,聘杜月笙、王志莘、徐寄庼等人為籌備委員會。
1946年9月,資本金為十億元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簡稱上證所)宣告成立,推選杜月笙為理事長,王志莘為代總經理。
1947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大廳
上證所的成立,標志著上海證券交易市場已形成統一組織的格局,成為上海當時唯一的證券交易市場, 擁有個人經紀人169名,法人經紀人如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等51家。
但此時的經濟已經逐步走向崩潰的邊緣,在這種情況下,證券交易自然十分清淡,市場一蹶不振。
而場外交易猖獗,不少投機商除股票外,還拚命投機買賣黃金、銀元、美元,企圖大撈一把。
1949年5月,上海迎來解放,面對各種投機買賣、嚴重擾亂市場的現狀,上海市軍管會責成中國人民銀行按規定比價收兌偽金圓券、黃金、銀元和美鈔。
同年,6月10日,下令封閉上證所大樓,對從事非法活動人員進行審查處理。上證所正式解體,舊上海的證券市場從此結束。
1949年,蔣介石潰敗,將國民黨及政府機構遷移台灣,同時,股票市場也隨著蔣先生來到了台灣。
1962年2月9日,台灣交易所正式開業。
設立初期,上市公司僅 18 家,總市值僅約 68 億新台幣,且流動性嚴重不足,全年換手率甚至不到百分之十。
股市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都是一潭死水。
到1969 年底,上市公司也僅 42 家,發展速度非常緩慢。
台灣股市大股東操控盛行,常常出現記者夥同大股東發布虛假利好、提前布局老鼠倉的股市黑幕。
股價波動劇烈,常被戲謔為「蠻荒時代」。
盡管台灣同胞沒有發明「韭菜」這個詞,但在當時,炒股跟賭博差不多。
鑒於股市的不規范,台灣當局於 1968 年 4 月頒布《證券交易法》,有效制約了股市操控行為,為市場有序發展奠定了基礎。
此時,恰逢西方發達經濟體開始全球性產業鏈配置,台灣經濟迅速融入,憑借外部需求和加工貿易的繁榮,60-70 年代中國台灣步入工業起飛階段。
由於實體經濟的向好,1972 年初,台灣股市經歷了長期的低迷後開始拉升,並且連續兩年量價齊升,1973 年底台灣股指一舉站上 514。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外部需求轉弱,疊加全球經濟蕭條和外部沖擊的影響,台灣股市呈長期震盪調整走勢。
與此同時,台灣地區經濟發展模式轉向重化工業,包括電力、交通、鋼鐵、船舶、石化等資本及技術密集型產業。
其中,最著名的「十大建設計劃」,包括中山高速公路、核能發電廠、高雄造船及石油化工等重化工建設。
基礎建設投資極大地拉動了經濟發展。
1955-1984 年 30 年間,台灣 GDP 年均增速中樞基本保持在 15%左右,這也為股市繁榮埋下了伏筆。
1984年,台灣交易所從美國引進了當時最先進電腦交易系統,台交所的證券處理能力一步跨越到世界領先水平。
1985年,商業集團國泰發生擠兌,引發了信用危機,台灣加權指數暴跌至636點。
1986 年,美日簽署「廣場協議」。受此影響,國際熱錢湧入島內,1986年上半年,股市悄然反彈,台灣加權指數第一次站上了1000點大關。
1987年7月,當局正式宣布取消外匯管制,這一試圖與香港、東京爭奪亞太金融中心的政策,國際熱錢更是洶涌而至。
1987年10月,指數創新高4673點,此時距離1985年636點的最低位,只過去26個月。
兩年七倍的行情,意味著前所未有的賺錢效應。
暴風驟雨式的上漲太刺激了心,新開戶數量激增,台灣股市進入了大散戶時代。
這一幕像極了我大A股。
兩岸的同胞擁有許多共同的美德,比如勤勞、善良、以及對於股市莫名的迷戀和自信。
1988年6月的第一個周,市場突破前期最高點4673。在短短八個月內,整個市場歷經了腰斬和再創新高。
1988年6月,整個台灣地區活躍的證券賬戶才不到70萬,而到了年底,這一數據已經達到了160萬。
經核准開業的證券商由原先的 20 家激增到 373 家,為流動性引來巨大的增量成長。
券商經紀人成了香餑餑,吳宗憲走紅前,就在證券公司做銷售。甚至一個在台北券商看過幾年大門的保安,幾經包裝,成功地混進一家台中券商擔任總裁。
為了搶奪大戶資源,有經紀人在夜總會為大客戶叫100個小姐的鍾、開100瓶XO,通過這種手段為自己打廣告,招攬客戶。
面對這場潑天富貴,清潔工、服務員、大學生……整個社會都被裹挾其中,整個社會陷入一種紙醉金迷之中,早上買股票,晚上三溫暖。
抱著一夜暴富心態走進股市的賭徒們缺乏最基本的投資常識,他們對公司財務和經濟概念毫不關心。
拜佛求票成為常態,也不管菩薩是否懂得如何炒股。股票代碼里含8就容易上漲,因為吉利。
1988年6月9日,指數突破5000點,7月突破6000點,8月站上了8000點。
投資者們一廂情願的相信,股市永遠漲,這是一場不會停止的舞會,誰敢攔我,誰就是在擋我的財路。
1988年9月,剛剛上任三個月財政部長郭婉容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將恢復對散戶徵收證券交易所得稅,出售股票市值超過300萬元就需要繳稅。
一石激起千重浪,處於8800點高位的股票市場本就十分脆弱,投機者每天都在見頂和新高之間猶疑,交易所得稅成為壓在駱駝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從9月24日到10月21日,指數連續十八個交易日無量跌停,日成交額從700億台幣驟減到10億。
貿然推出政策,進而導致股災,這一幕是與半夜雞叫印花稅是多麼的相似。
雖然通過救市,一個月內指數大漲20%,且成交量創出新高。但不少人覺得大勢已去,在市場強力反彈的高位抽身離去。
反彈力竭而衰,11月指數再度掉頭向下,最終股市創出新低跌破5000點。這與2015年A股的暴跌如出一轍。
台灣行政院長俞國華覺得經過大調整之後,跌破5000點的股市不會再有大的危險了。
這位經歷過西安事變的大人物,萬萬沒有想到,博傻式賭博般的台灣股市會迎來最後的瘋狂。
指數在短短半年內,就從4873的低點實現翻倍,市場迅速站上了10000點的大關,股民們紛紛在交易大廳開香檳慶祝。
台灣股民慶祝指數突破10000點,1989,中國台灣
巨大的賺錢效應,吸引著更多普通老百姓跑步入場。台灣人口2000萬,到1989年四季度時,活躍賬戶數已高達400萬,全民炒股的時代。
各階層都無心工作,沉迷其中,公務員要等休市才工作,教師要開著收音機上課,家庭婦女挎著菜籃走進券商營業部。
閉著眼睛買股票都能賺錢,交易空前活躍,1989 年第四季度,台灣指數的成交額達到 3060 億美元,相當於1988 年全年成交規模,日均交易量更是超過東京和紐交所之和。
即使如此高的成交額和換手率,跟日後的A股相比較,也僅是剛剛打個平手。
股民們一邊在墳場走夜路,一邊給自己壯膽。閉著眼睛邊走邊說,沒事兒、沒事兒。
整個市場都在拚命的博傻,賺差價,沒人關心公司的實際運營情況。
台灣中國國際商業銀行,總市值一度超過美國五大行的總和,盡管利潤只是它們的零頭。
1988 年 4 月,新奇毛紡剛剛突破 67 元,毫無基本面,僅有重組的殼價值,隨後股價開始在半年內突破 225 元。
更為誇張的是一家在台北經營一間小酒店和一座野生動物園的公司,六福發展
在 1989 年 1 月 25 日的收盤價僅為 51 元,然而在接下來的 25個交易日,一路上漲,在 3 月 3 日一口氣漲到了 148.50 元。
使得這家公司市值達到 8.3 億美元,超過當時紐約的廣場酒店、香港的文華東方和曼谷東方三家世界一流酒店的市值總和。
類似的一幕日後在A股市場還會重復上演。
這與2015年中國中車市值超過空客和波音總和的情形,有異曲同工之妙。
還記得當年我大A股48元每股的中國石油嗎?中國神油,當時有人叫囂著這股票買了就留著,可以當做傳家寶呢。
80 年代末,台灣市場憑借不足 200 家的上市公司,貢獻了超過東京和紐交所之和的成交規模。
真的,兩岸同胞在炒股方面的膽魄和勇氣,充分證明了台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盛極而衰,吹起來的泡沫總有炸裂的那一天,更何況是這么巨大的一個泡泡。
1990 年初,日本股市崩盤。
1990年2月,台灣加權指數創下12682的歷史最高點後,轉頭向下,一泄如注。
同年8 月,海灣戰爭爆發。
從1990年2月至9月期間,股指以創紀錄的速度大跌一萬余點,到 1990 年 10 月 1 日,跌至 2485 點的谷底。
幾乎垂直暴跌,1500億美元的財富灰飛煙滅,股民們損失慘重。
在股指跌到最低點2485後的10個月,隔海而望的滬深交易所正式成立了。
3中國A股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當時的上海市市長朱鎔基出席了開業典禮,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李祥瑞授權總經理尉文淵在交易大廳敲響正式開市的第一錘。
當日收市後,全天共成交93筆,成交金額為1016萬元。其中股票交易的筆數為17筆,交易金額為49萬元。其餘成交的都是企業債、金融債和國債。
這與日後單日成交量1萬億相比,1000餘萬元的日成交量顯得如此單薄。
正是這這一小步,邁出了中國股票市場的一大步。
8. 我國融資租賃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是多少
資產負債率,是指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率.這個指標表明企業資產中有多少是債務,同時也可以用來檢查企業的財務狀況是否穩定.由於站的角度不同,對這個指標的理解也不盡相同.
資產負債率 = 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 100%
從財務學的角度來說,一般認為我國理想化的資產負債率是40%左右.上市公司略微偏高些,但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一般也不超過50%.其實,不同的人應該有不同的標准.企業的經營者對資產負債率強調的是負債要適度,因為負債率太高,風險就很大;負債率低,又顯得太保守.債權人強調資產負債率要低,債權人總希望把錢借給那些負債率比較低的企業,因為如果某一個企業負債率比較低,錢收回的可能性就會大一些.投資人通常不會輕易的表態,通過計算,如果投資收益率大於借款利息率,那幺投資人就不怕負債率高,因為負債率越高賺錢就越多;如果投資收益率比借款利息率還低,等於說投資人賺的錢被更多的利息吃掉,在這種情況下就不應要求企業的經營者保持比較高的資產負債率,而應保持一個比較低的資產負債率.
其實,不同的國家,資產負債率也有不同的標准.如中國人傳統上認為,理想化的資產負債率在40%左右.這只是一個常規的數字,很難深究其得來的原因,就像說一個人的血壓為80~120毫米汞柱是正常的,70~110毫米汞柱也是正常的一樣,只是一個常規的檢查.歐美國家認為理想化的資產負債率是60%左右.東南亞認為可以達到80%.
資金是企業生存的關鍵,是在激烈的競爭中擊敗對手的有利武器。一個健康發展的企業不但能充分地利用好內部資金來源,還能有效的從外部融入資金。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資金對每個企業都是稀缺資源,而企業的生產經營、資本經營和長遠發展時時刻刻又離不開資金。因此,如何有效地進行融資就成為企業財務管理部門一項極其重要的基本活動。
雖然企業進行融資的基本目的是為了自身生產與資本經營的維持和發展,但是就其每一項具體的融資活動而言通常要受特定動機的驅使。例如,企業為了正常的生產經營發生的資金周轉和臨時需要進行融資;企業為了添置設備、擴大規模、引進新技術和開發新產品進行融資;企業為了對外投資、兼並其他企業進行融資;企業為了償付債務和調整資本結構進行融資等等。無論企業的融資活動受何種動機驅使,企業財務人員必須認真分析和評價影響融資的各種因素,力求使自己所進行的融資活動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達到最高的效率和最好的綜合經濟效益。
我們知道,企業的融資活動來自於投資需求。當然,這里所說的投資包括流動資產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和資本市場的間接投資。是否要進行融資活動,主要通過比較投資收益和資金成本來決定。例如,投資項目未來的年均報酬率(或年均利潤率)是多少?通過融資活動佔用資金所付出的代價(或稱資金成本率)是多少?這是企業管理決策層最為關心的。因此,企業財務人員在開展融資活動之前,必須對未來的投資收益作一個較為可靠的預測,只有當投資收益遠大於資金成本的前提下,才可以確定所進行的融資活動是合理的、有意義的。
當投資方向確定以後,接下來要做的是估算投資數量,因為投資數量決定融資數量。如何估算投資數量,雖然有各種各樣的計算方法,但不是本文所要說明的。作為企業財務人員,無論通過什麼渠道,採用什麼方式進行融資,必須事先仔細估算資金需要量。只有這樣才能使融資數量與投資數量相互平衡,避免融資不足而影響企業的投資效果或融資過剩而降低資金的效益。
一旦確定了資金需要量,企業就應在充分利用內部資金來源之後,再考慮外部融資問題。所謂企業內部資金來源,無外乎通過計提折舊而形成的現金來源和通過留存利潤等而增加的資金來源。這部分資金是企業內部「自然」形成的,佔用它們雖然也會發生資金的使用成本(實際上是非付現的),但是卻不要支付融資費用。而外部融資是指在企業內部融資不能滿足需要時,從外部融入形成的資金來源,包括銀行借款、發行債券、融資租賃和商業信用等負債融資形式與吸收直接投資、發行股票等權益融資形式。佔用外部融入的資金不僅會發生使用成本,還要支付融資費用。因此,運用外部融資的方式所發生的成本相對要高些。而企業真正開展的融資活動就是從外部融入資金,真正的融資數量就是向外部融入的資金總量。
由於企業融資可以採用的渠道和方式多種多樣,不同的融資渠道和方式其融資的難易程度、資金成本和財務風險也是不同的。既然要從外部融入資金,企業就必須考慮融資以後應當保持一個良好、合理的財務結構和資本結構,使得財務風險處於安全水平,同時綜合資金成本又有所降低。在這種總體的融資戰略下,設計多個融資方案,對這些方案進行財務上的優劣排序,以便在具體的融資實踐中實施動態選優。
當然,總體的融資戰略又必須與具體的融資實踐結合起來。比如,按照一般財務理論,權益融資成本要高於負債融資成本。因此,發達國家的企業在財務風險允許的波動范圍內,總以考慮降低綜合資金成本的負債融資方式為重點。而在我國的資金市場,到目前及其未來的一段時間為止,情況就有所不同了。由於我國的大部分企業效益普遍不高,所以投資者對回報的預期一般都比較低。況且,國內外財務學界的實證研究還沒能證明中國企業權益資金的融資成本要高於負債資金的融資成本。事實上,只要注意到我國的大部分企業效益普遍不高,資產負債率較高,財務風險和壓力較大這一現實情況,企業在對外融資時就應該知道怎麼做了。
有關權益融資的方式主要包括吸收直接投資和發行股票等。對於採用吸收直接投資融資方式的企業來說,應當盡可能要求權益投資方直接全額注入現金,避免以實物作價進行直接投資,以便達到資金充分使用的目的。對於採用發行股票融資方式的企業來說,由於中國股票市場新股發行的暴利效應,新股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所以,通過發行股票進行融資的企業是沒有風險的。並且,我國大部分的上市公司每年給予股東的紅利回報微乎其微,可以想像企業使用權益資金的成本肯定不高。最近一年裡,中國股票市場上又出現了一種新的權益融資方式,即所謂增發新股。由於管理層關於增發新股的條件制訂得比較寬松,主要以上市公司投資的項目與及其發展方向作為取捨依據,使得不少經營業績一般,財務狀況較差,上市以來長期得不到配股資格、資金非常短缺的企業獲得了採用權益融資的一次極好的機會。它們提出了與國家提倡、鼓勵和扶植的產業方向相一致的投資項目,據此作為新的創業的開始,結果取得了增發新股的資格,權益融資計劃得以實現。
因此,根據我國融資的具體情況,只要企業自身的經營業績、財務狀況、市場信譽和行業發展前景等條件允許,外部環境又比較有利,就應當盡可能採用權益融資方式。企業這樣做不僅在資金使用上會有很大的自由度,還可以有效地避免財務風險,可以使資本結構更趨穩健,有利於增強企業的競爭力,與此同時所付出的資金成本卻不見得高,對企業來說何樂而不為呢?當然,採用權益資本的融資方式難度相對要大一些,不僅工作量大,而且獲取資金的時間和過程也要長一些,但對有較好的投資項目而又需要資金的企業來講,千萬不能放棄採用權益融資、尤其是股票融資這種方式。
雖然在我國權益融資對企業極其有利,但是採用這種方式畢竟有一定的難度,包括申報、審批、實施等工作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財力和人力。因此,只要企業總資產報酬率高於負債利息率、產品銷售順暢、財務結構和資本結構合理,企業就應該利用負債融資方式。這樣,企業不僅可以在安全的財務風險范圍內充分享受負債經營帶來的財務杠桿利益,還可以確保所有者權益較快增長。值得注意的是,對任何企業利用負債融資方式都會有數量和時間等方面的限制。也就是說,債權人只有在充分評估申請負債融資企業的資產、經營和財務等狀況以後,才會決定是否予以融資以及融資的數量大小與期限長短。至此,我們應當清楚地看到,企業能否從借貸市場獲得融資,自身的條件(包括生產經營、商業信譽和償債能力等)是極其重要的,借貸市場中的債權人是不可能做慈善家的。要有效地從借貸市場獲得融資,企業自身素質的培養和外部形象的塑造決不可輕視。
一旦企業具備了負債融資的條件,就應進入借貸市場有效地進行負債融資。這時,財務管理部門的工作重點是如何選擇融資方式,以較低的資金成本和盡可能低的財務風險完成融資目標。
一般來說,對短期經營產生的流動資金借貸需求,企業應當盡可能利用賒購等商業信用方式減少對外短期資金的借入量。必須從外部借入的短期資金,企業要在謹慎的現金預算基礎上作好到期償債計劃,然後以比較優惠的利率獲得短期融資(如信用額度,周轉信貸協議等方式),切不可貿然進行短期融資,當到期無法償債時又通過高成本高風險的長期融資來償付短期債務。這樣,必然會導致企業的財務狀況惡化和財務風險增大。
對生產和資本經營產生的長期資金借貸需求,企業必須充分利用內部資金來源,在以較低的資金成本和盡可能低的財務風險為融資目標的前提下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比方說,當企業發展需要進行添置設備、擴大生產規模的投資時,管理層首先就應考慮所添置的設備升級換代周期的長短。
如果所添置的設備升級換代的周期比較短,相應的融資方式必須既能夠較為有效地轉移設備被淘汰的風險,又能夠較為有效地降低融資成本,同時也不會對企業的資本結構帶來明顯的惡化壓力。這時,融資租賃將是一種最有效的負債融資方式。因為融資租賃是出租人出資購置承租人所需的設備,在租賃期內(在中國規定融資租賃的租賃期只要超過設備物理壽命的一半以上即可)提供給承租人使用並按期(年、季或月)收取租金的的一種借貸方式。顯然,只要在超過設備物理壽命的一半時間內承租人就有退租的自由,完全可以把設備淘汰的風險轉嫁給出租人。另外,承租人以融資租賃方式使用的設備可以在租賃期內同自有設備一樣稅前計提折舊;與此同時,承租人支付的租金也可在稅前從銷售收入中扣除。這樣,由於稅收抵免作用,承租人實際負擔的融資成本將會大大降低。所以,對資本比較小或資產負債率較高的企業,若要通過負債融資發展自己,融資租賃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值得推薦的融資方式。例如,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時僅有一千多萬人民幣的資本,在當時連一個飛機的機翼都買不到,但就是它在公司創建初期利用了融資租賃的方式租賃使用波音客機,通過有效的航線營運和資本經營,資本迅速擴張,今天發展成為具有幾十億資產規模並且連年贏利的上市公司。
如果企業所添置的設備升級換代的周期比較長,這時設備被淘汰的風險比較小,相應的融資方式應以能夠有效地降低融資成本,同時也不會對企業的資本結構帶來明顯的惡化壓力為目標。當企業預期未來的市場利率將會逐漸走高的時候,就應採用固定利率的方式進行銀行借款或發行債券等融資活動,這樣做既可以避免將來市場利率逐漸走高的風險,又能夠把融資成本控制在較低的水平線上。例如,上海久事公司在1992年初發行了五年期的浦東建設債券,確定的10.05%的年利率十分誘人,債券在當時被搶購一空。但是,從1993年至1996年和1997年,一般五年期債券的年利率(加上保值補貼率)至少上升到18%左右,這樣上海久事公司不僅把利率風險轉嫁給了債權人,而且還把融資成本控制在較低的水平線上。上海久事公司此次負債融資活動之所以如此成功,主要歸咎於它對未來市場利率走勢的准確預期。當企業預期未來的市場利率將會逐漸走低的時候,就應採用浮動利率的方式進行銀行借款或發行債券等融資活動,這樣做同樣可以避免將來市場利率逐漸走低的風險,又能夠使融資成本隨利率逐漸走低而降低。另外,無論企業採用固定利率的方式、還是採用浮動利率的方式進行銀行借款或發行債券等融資活動,其支付的利息均在稅前從銷售收入中扣除,由於稅收抵免作用,企業真正負擔的利息支出還會有所降低。這也就是一般財務理論通常認為負債融資成本低於權益融資成本的一個重要原因。
總之,要在中國的資金市場有效地進行融資活動,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經典的財務理論與方法,必須根據中國資金市場和中國企業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西方的財務理論與方法,使之能夠充分地為企業的財務實踐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