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股份是什麼股票
『壹』 美聯儲股東都有誰
美聯儲由在華盛頓的聯邦儲備局和分布美國各地區的12個聯邦儲備銀行組成。美聯儲主要的貨幣政策由聯邦儲備局委員和聯邦儲備銀行的主席共同參與制定。
目前12個聯邦儲備銀行的總部分別位於波士頓(Boston)、紐約(New York)、費城(Philadelphia)、克里夫蘭(Cleve-land)、里士滿(Richmond)、亞特蘭大(Atlanta)、芝加哥(Chicago)、聖路易斯(St. Louis)、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堪薩斯城(Kansas City)、達拉斯(Dallas)和舊金山(San Francisco)。
(1)聯邦股份是什麼股票擴展閱讀:
美聯儲決策原理:
1、美國所有吸收儲戶存款的金融機構在美聯儲都有一個儲備金賬戶。這些金融機構除了美聯儲的會員銀行外,還包括信用社、存貸款協會、外國銀行在美國的分支機構等。根據美聯儲的要求,每個機構的儲備金賬戶余額不能低於它所吸納的短期存款的一定比例。
2、如果某個金融機構的儲備金低於要求,必須想辦法籌集資金補足。相反,如果儲備金高於美聯儲要求,多餘的部分被稱為超額儲備金,可以隨時取走。正常情況下,儲備金不足的銀行可以向有超額儲備金的銀行短期貸款,補足儲備金。市場上這種金融機構間為滿足儲備金要求而進行的短期貸款利率被稱為聯邦基金利率。
3、美聯儲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影響聯邦基金利率。公開市場操作是指美聯儲通過買賣債券向市場投放或者收回貨幣的行為。
『貳』 美聯儲的股東是哪些
《聯邦儲備法案》明確規定,美聯儲的會員銀行就是其股東。美國的全國性銀行必須成為美聯儲的會員銀行,接受貨幣管理辦公室監管。
所謂股東是聯邦儲備銀行的股東,而不是聯邦儲備局的股東。聯邦儲備局是聯邦政府的一部分,是政府機構。所以不能籠統地說這些股東是整個美聯儲的股東。
所謂股東的權利和上市公司股東的權利完全不同。聯邦儲備銀行股東持有的股票不能公開轉讓或者出售,也不能對美聯儲的利潤進行分紅。美聯儲每年按照6%的固定利率發放利息。這些股東平時也不幹預美聯儲公開市場政策的制定。
『叄』 中國最好的10支股票是什麼
1、萬科A
地產行業龍頭,成長股的增速,破產股的估值。分紅很高,進可攻退可守。
2、興業銀行
銀行業走勢相對比較慘的股票,和招商股價差距越來越大。不過現在估值低,增速已經開始恢復,性價比很高。
3、伊利股份
消費品公司龍頭,同等級別的龍頭公司,估值30pe以上。牛奶作為快速消費品,生活的必需品,在解決了股權激勵問題,繼續70%比例分紅,可以說是現金奶牛,值得長期持有。
4、中國平安
A股性價比最高的公司,未來空間很大的行業,行業的龍頭公司,分紅越來越多,還涵蓋科技元素,估值還非常低的公司。
5、中信證券
券商龍頭,去年底和年初炒了一波,目前經濟下滑,新股賺錢效應越來越弱,說明大盤一直底部徘徊。此時正是困境反轉的階段,券商此時適合進場潛伏。
6、南方航空
航空股上漲邏輯很簡單,人民幣升值,油價下降。而且隨著中國人商務,旅遊等需求與日俱增,航空出行必不可少,未來航線越來越多,業績會持續增長。
7、復星醫葯。
醫葯公司中估值比較低,恆瑞信達等公司很好,不過估值很高,而復星估值相比較這些公司估值偏低,性價比很高,醫葯行業長期看,發展空間廣闊,而綜合的醫葯集團前景也錯不了,復星醫葯靠著子公司復宏漢霖等大幅追趕其他頭部的醫葯公司。
8、順豐控股
快遞公司龍頭,借力於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快遞行業還遠遠沒有滿足人們的需求。估值應該和聯邦快遞對標,前途廣闊。
9、上汽集團
汽車已經低迷了一年了,很看好明年有所復甦。高分紅,穩定的現金流。支柱產業,龍頭公司值得仔細觀察。
10、洋河股份
白酒行業,看好老三,今年最悲催的白酒股,持有洋河的人都不好意思和別人打招呼。覺得白酒股,現金奶牛,今年年底解決庫存問題,覺得可以下手買入了。
『肆』 聯邦基金市場是什麼
聯邦基金市場
聯邦基金市場又稱同業隔夜拆放市場,是美國金融機構之間相互拆借存在聯邦准備銀行的儲備資產准備金的市場。根據法律規定,美國所有金融機構均須向聯儲銀行交存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備金,以防止因金融機構的過度放貸活動而引發信用膨脹。金融機構在聯儲銀行存放的准備金賬戶存款和聯儲會員銀行收存的負債資金即構成聯邦基金。聯儲銀行對金融機構的存款准備金數額的規定,取決於其存款的增減變化。由於各銀行每日的存款余額變化不等,它們的法定存款准備金數額隨之相應變化,有些銀行准備金不足,而有些銀行卻存在多餘准備金,為調劑資金餘缺,金融機構可互相拆借,從而形成聯邦基金市場。聯邦基金市場於20世紀20年代在紐約形成,最初目的是為參加聯邦基金交易的為數不多的聯儲系統會員之間的存款准備金調劑餘缺。目前,市場交易也已超出傳統的調劑資金餘缺的原有目的,聯邦基金已成為金融機構獲得穩定的短期資金的重要來源之一。此外,由於外國銀行的介入,聯邦基金市場成為世界銀行同業拆借(放)資金的重要場所,從而進一步提高了紐約金融市場的國際地位。
網路
『伍』 美國有哪幾個股票交易市場
紐約股票交易所 (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美國證券交易所( American Stock Exchange )、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櫃台交易市場、粉單。
1、紐約股票交易所
紐約證券交易所是上市公司總市值第一(2009年數據),IPO數量及市值第一(2009年數據),交易量第二(2008年數據)的交易所。
在2005年4月末,NYSE收購全電子證券交易所(Archipelago),成為一個盈利性機構。
有大約2,800間公司在此上市,全球市值15萬億美元。至2004年7月,三十間處於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中的公司除了英特爾和微軟之外都在NYSE上市。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2018世界品牌500強》榜單,紐約證券交易所排名第372。
2、美國證券交易所
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過去曾是全美國第二大證券交易所,坐落於紐約的華爾街附近,現為美國第三大股票交易所。
美國證券交易所大致上的營業模式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一樣。但是不同的是,美國證券交易所是唯一一家能同時進行股票、期權和衍生產品交易的交易所,也是唯一一家關注於易被人忽略的中小市值公司並為其提供一系列服務來增加其關注度的交易所。
美交所通過和中小型上市公司形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來幫助其提升公司管理層和股東的價值,並保證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有一個公平及有序的市場交易環境。
3、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全稱為美國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自動報價表(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是美國的一個電子證券交易機構,是由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所擁有與操作的。
NASDAQ是全國證券業協會行情自動傳報系統的縮寫,創立於1971年,迄今已成為世界最大的股票市場之一。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強》揭曉,納斯達克排名第176。
(5)聯邦股份是什麼股票擴展閱讀:
美國股票市場的基本特點為:
1、規模大、市場成熟、運作規范、股價穩定。經過數百年的市場規范運作,呈現出一種成熟市場的特徵。主要表現在股價水平與股價波動方面。
2、證券市場管理嚴格、規范。美國證券市場的管理為注冊制,其證券業的法規管制十分嚴格,聯邦和州立法機關頒布了各種法規來管制這一領域的經濟活動。
3、美國允許外國股份公司在美國證券市場發行股票並進行交易。在美國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下面設有專門負責外國發行人證券發行的「國際公司融資科」。
一般說來,外國公司的股份可以以下列3種方式在美國持有並進行交易:第一,外國公司在其本國所發行的股票;第二,外國公司向美國市場特別發行的股票;第三,美國存股證(ADR)。
4、美國有眾多的交易所。其中屬全國性證交所的有紐約證交所和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
地區性證交所有10多家,如波士頓證交所、辛辛那提證交所、中西部證交所、太平洋證交所、費城證交所、山間證交所和斯波克納證交所等。紐約證交所是全國最大的證交所,其交易量佔全部證交所交易總量的70%一80%。
5、美國發達的場外交易。美國場外交易由全美證券交易商協會管理,該協會有3000個證券交易商,500個證券經紀人和很多投資銀行家。
1971年為提高場外交易的效率,美國建立了全美證券交易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NASDAQ),目前是僅次於紐約證交所和日本東京證交所的世界第三個重要的證券交易系統。
6、美國的股價指數。在美國,股票價格指數很多,主要有:道·瓊斯股價平均數,標准一普爾500種股價指數、美國證券交易所股價指數和全美證券交易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股價指數。
納斯達克的特點是收集和發布場外交易非上市股票的證券商報價。它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證券交易市場。目前的上市公司有5200多家。
納斯達克又是全世界第一個採用電子交易的股市,它在55個國家和地區設有26萬多個計算機銷售終端。
納斯達克指數是反映納斯達克證券市場行情變化的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基期為1971年2月8日,基值為lOO。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涵蓋所有新技術行業,包括軟體和計算機、電信、生物技術、零售和批發貿易等。
美國證券交易所股價指數是用於衡量在美國證交所上市的所有普通股、美國存股證和認股憑證總市價的變動情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美國股票市場
『陸』 什麼是聯邦
聯邦一詞用法接近拉丁文「條約」的意義,是一種建立在忠誠基礎上的關系。聯邦共和國的「政府的形式是一種協約。依據這種協約,幾個小邦聯合起來,建立一個更大的國家,並同意做這個國家的成員。所以,聯邦共和國是幾個社會連合而產生的一個新的社會,這個新社會還可以因其他新成員的加入而擴大。」把因國家之大而產生的好處和因國家之小而產生的好處結合起來,創立聯邦制度。因而「聯邦既像小國那樣自由和幸福,又像一個大國那樣光榮和強大」,聯邦實現了自由與力量的統一。
聯邦和各州各有自己的政府班底和立法。州政府的官員由各州自行選舉產生,聯邦政府無權任命州長或州級官員。州的立法雖然必須符合憲法,但是憲法保證州的領土與主權不受侵犯。兩套平行的政府、分別選舉產生,聯邦和州之間又構成了一種制衡。
在當今世界近200個國家中,雖然只有20多個聯邦制國家,可是,它們的人口總數在22億以上,而且佔了世界大約二分之一的土地。其中,領土最小的是拉美的聖基茨――尼維斯聯邦,267平方公里,最大的是橫跨歐亞的俄羅斯,1700多萬平方公里。據筆者最近的核查,面積在200多萬平方公里以上的國家中,絕大多數是聯邦國家。而在亞洲、歐洲、北美、南美、大洋洲、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中,除了中國以外,俄羅斯、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蘇丹無不實行聯邦制。亞洲第二大國家——我們的鄰邦印度,也是聯邦國家。
這樣多的大國選擇了聯邦制,其中是否有某種不可抗拒的規律值得我們研究呢?100多年前,當孫中山等前人致力於推翻帝制、創立共和時,曾率先提出了建立聯邦共和國的主張。今天,當許多有血性的中國人渴望完成前賢未竟的自由大業時,聯邦主義的呼聲再度浮出了水面,這似乎並非偶然。那是一種與我們的傳統迥然不同的國家結構形式,是一種我們不熟悉的建構政治社會的方式。無論是贊成還是拒絕,都必將是一個深刻影響中華民族命運的抉擇。所以,不能不深思熟慮,慎之又慎。
選擇聯邦制是否會導致國家分裂?聯邦制對於未來中國的自由、和平、穩定、安全與發展,到底意味著什麼?中國有條件推行聯邦制嗎?在聯邦制與以中央集權為特徵的單一制之間,是否有某種中間道路可走?事實上存在的尖銳的民族矛盾、一些邊疆地區人士的分離主義要求,應如何對待?有的人漠視國家統一的重要性,甚至揚言「獨立一塊活一塊」,對此我們應持什麼態度?也有人說,「國家大小並不重要,只要人民幸福就行」,他們的話包含多少真理呢?聯邦制可以為國家的統一與人民的自由提供最佳可能性嗎?
這些問題已尖銳地擺在我們面前,思考它們不僅是我們的自由,也是我們不可揮卻的責任。眼下並不是沒到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而是思考得還遠遠不夠。我寫這篇文章,就是為了推進思考與討論。
那麼,聯邦制是什麼樣的制度,它與我們所熟悉的單一制有什麼區別?雖然國內許多憲法教科書對此不無涉及,但都流於皮毛。為了清楚明白起見,我們這里還是從最初步的地方開始。此外,我們也有必要簡略地追溯一下聯邦制產生的原因與歷程,以便對其蘊含的觀念、精神與價值追求有一個基本認識。在將聯邦制與中國聯系起來討論之前,讓我們先做點這一基礎工作。
概而言之,聯邦制是一種多中心的復合共和制,是關於自治、非集權、多樣性的憲制安排。它有兩個基本的建構原則,第一,制定一部有嚴格修改程序的憲法,在全國政府與各構成單位(州、省、邦)之間分割國家權力。全國政府管理國防、外交、統一大市場等與全國人民密切相關、需要集中管理的特殊事項,其他與各構成單位人民密切相關、能夠分別管理的一般性事項,都由各構成單位政府管理。第二,各構成單位人民有自治或自組織權。各構成單位議會議員、政府首長,由當地人民選舉產生。絕大多數聯邦國家的構成單位並且有自己的憲法,規定自己的政府組織形式。此外,聯邦制還有兩個並非不重要的原則:聯邦議會一般實行兩院制,其中一院按人口比例選舉產生,另一院由各構成單位選舉或任命的代表組成;當聯邦與各構成單位發生權力沖突時,由獨立的司法機構——聯邦最高法院或憲法法院依據憲法裁決。
聯邦制國家各構成單位政府,不同於單一制國家的地方政府,它們在國家中具有很高的、獨立的地位。國內許多研究外國政府制度的學者往往將兩者混為一談,這實在是出於本土成見的一種嚴重誤解。從性質和功能上說,單一制國家的地方政府是實現全國政府目標的手臂,聯邦制國家各構成單位政府卻並非如此。根據聯邦制原則,全國政府與構成單位政府並不是核心與邊緣、上級與下級的關系,而是具有不同權力、職能范圍的政府之間的關系。它們彼此獨立,權力都有限制。各構成單位也是國家主權的組成部分,因為它們與聯邦在不同范圍內分別行使統治權。當然,它們也不是國際法意義上的獨立、主權國家。並且,聯邦是全體人民建構的永久性共同體,是任何構成單位或群體無權隨意取消的主權國家。
現今世界上的聯邦國家,多數是在原來就存在的小型共和政治體基礎上聯合而成,也有的是通過政治改革將以前的單一制國家解構或者說重組成聯邦共和國。而聯邦制就起源於過去的小共和國為增強軍事力量和謀求共同發展的深切需要,它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城邦同盟,甚至遙遠的《聖經》時代。
據《聖經》記載,以色列諸部落為了擺脫埃及法老統治和對外幫作戰,曾結成緊密的同盟(公元前12世紀——722年)。古希臘的城邦國家結成過著名的安菲替溫尼同盟,進行了與波斯的戰爭,在希臘晚期,又出現了名垂青史的亞該亞同盟、埃托利亞同盟。同盟的名稱叫sympoliteia,意思是「共同的公民生活與政治生活」。這種結盟傳統,在中世紀和近代的歐洲,仍綿延不絕。始於9世紀的德意志邦聯,是當時存在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同盟。1291年,為了抵抗哈布斯堡王朝的進犯,中歐的三個自治市簽署永久聯盟條約,結成了後來發展到有13個成員的瑞士同盟。16世紀宗教改革時代,面對天主教會和世俗政權的雙重迫害,新教徒在荷蘭境內組成了尼德蘭聯省,它迅速強盛起來。但這些同盟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聯邦國家(federation),與後者相比,是鬆散、脆弱的,學者們稱之為「邦聯」(confederacy)以示區別。這一點非常重要,下面將進一步說明。
歷史上的邦聯,首要目的是共同防禦,其次才是共同發展。作為國家之間的聯盟,邦聯實際上是指揮加盟成員採取共同行動、協調彼此關系的政府間組織。它們的組織形式一般都很簡單,最重要的機構通常是一個由各成員邦代表組成的議會,沒有行政和司法部門。邦聯在對外方面也沒有完整的權力,加盟成員握有軍事實力,外交上的獨立性很高。這是一種以主權國家政府為管理對象的「政府」,不可能是不脆弱的。翻開它們的歷史,雖然可以看到聯合所帶來的顯著好處,甚至戰勝強敵的輝煌篇章,但也到處寫著猜忌、不公、爭斗、內亂、分裂,並不乏被外部勢力離間和征服的悲劇。聯邦制正是在吸取了過去邦聯制的教訓後,通過制度創新而形成的一種緊密的、現代的新型共同體。它的發明權屬於美國。美國1787年憲法運用主權共和國組織政府的原則,來設計共同的政治組織,並明智地劃分了共同體與構成單位的權力,賦予共同體足夠的手段追求聯合起來的好處,建立了一個直接對公民行使權力、三權鼎立的完備的共同政府,從而在歷史上第一次將邦聯改造成了聯邦——聯合而成的國家。
西方聯邦制的產生與一種特殊的政治學說密切相關——著名的契約論。英語federal一詞,來源於拉丁文foes,意思是「契約」、「協議」。但英語中牽涉「契約」的詞不止一個,為什麼偏偏選擇了它來描述一種復雜的政制呢?這是因為federal有獨特的宗教和歷史含義。foes與《聖經》中的brit(希伯萊語)同義,與上帝有瓜葛,因而是一種非常「神聖」、「嚴肅」、「重大」的契約。federal還與fuadal(封建)相似,而封建是與中央集權對立的一種前現代政治結構。據《聖經》記載,上帝曾與其「選民」以色列人立約,承諾幫助他們,以色列人之間也有一個附屬協議,承諾共守「十戒」等上帝的約法。到了16世紀,阿爾色修斯等信奉新教的思想家,為了反對君主專制,將源於神學的契約觀念與中世紀封建 (fuadal) 制中的自治精神結合起來,宣揚以契約(同意)而不是暴力為基礎建立政治組織的學說,主張一種不同於中央集權、包含著自治精神的國家結構形態或者說建國道路。兩個多世紀後,美利堅、加拿大等地的人民在封建制已沒落的歷史背景下,繼承了其自治精神,運用契約即憲法建立了多中心、非集權而又統一的現代國家。
聯邦製作為多中心、自治、非集權的制度安排,是一種有著巨大包容性的政治體。自其誕生以後,人們不僅用它來將分散的政治體結合成統一的國家,還用它來在統一的國家中實現不同種族、民族、語言、宗教、文化、習俗的人民和平相處。雖然人們的聯邦制實踐有成功也有失敗,但實行聯邦制或引進其某些制度安排,是迄今在統一的國家中處理高度差異性問題的最佳選擇。最早的現代聯邦國家之一瑞士,就是這方面的著名典範,在她的境內,生活著具有不同民族身份、宗教信仰,分別講著法語、德語、義大利語三種語言的人,但他們卻結成了一個和諧的統一國族。在聯邦制下,分權、自治、多中心的制度安排,為不同種族、民族、宗教、文化、社會利益群體,提供了表達政治願望的最充分渠道。在這種情境下,人們常說的「統一性」(unity)與「多樣性」(diversity),並不是兩個相互對立的東西,而是分別與「解體」(disunity)、「同質性」(homogeneity)相對。由於存在多個政治中心,政治生活不像單一制共和政體那樣由一個全國性的單一多數(single majoritarian)所決定,而是由許多個多數或者說「復合多數」(compound majoritarian)所決定。這種制度可以為防止多數人的暴政、保護少數人的權利提供有力的保障。
聯邦主義也為人類自由所不可缺少的共和政體,開辟了非常廣闊的適用范圍。大家知道,古希臘的城邦共和國,以直接民主為其特徵之一,無不是蕞爾小國,人口、土地甚至還不及當今中國一個普通的縣。所以,人類長期以來一直為這樣一個問題所苦惱:共和政體似乎只能適用於小國,較大的國家則需要君主或君主專制統治。代議制為人們解除這一煩惱作出了巨大貢獻,而聯邦制也功不可沒。雖然迄今的歷史已經證明了人們可以通過代議制在較大的國家成功地運用共和政體,但並沒有證明一個巨型國家如果不藉助於聯邦制是否能建立穩固的共和政體,從而成為持久的自由國家。還是讓我們傾聽歷史的聲音——早在1748年以前,現代共和主義的卓越奠基人之一孟德斯鳩,就敏銳地意識到了聯邦制對於小國獲得安全、大國實現自由的價值,他的話今天仍然非常值得我們銘記於心:「一個共和國,如果小的話,則亡於外力;如果大的話,則亡於內部的邪惡……這種弊害出自事物的本性,不是任何法制的形式能夠醫治的。要是人類沒有創造出一種政制,既具有共和政體的內在優點,又具有君主政體的外在力量的話,則很可能,人類早已被迫永遠生活在單人統治的政體之下了。我說的這種政制,就是聯邦共和國。」
有必要大致概括一下聯邦制的訴求。締造現代第一個聯邦共和國的美國1787年憲法,在其簡潔而庄嚴的序言中說道:「我們美利堅合眾國人民,為了組成一個更完善的共同體,以樹立正義,保障國內的和平,安排共同的國防,增進全民的福利,並確保我們自己及我們的後代永享自由的生活,特為美利堅合眾國制定本憲法。」法國19世紀政治家和思想家托克維爾,對於美國聯邦制所產生的政治效果稱贊不已,認為美國人民自立自強、進取創新、關心公益的精神得益於其自治和分權制度,說聯邦「既像一個小國那樣自由和幸福,又像一個大國那樣光榮和強大」。美國當代著名政治學家愛拉扎爾(Daniel J. Elazar)這樣評價聯邦制:「人類,因而也是理論家對於政治的關注,聚焦在三個普遍性問題上:追求政治正義以獲得政治秩序;探明政治權力及其運用的真實經驗;利用能夠將這兩個問題統一起來而造就良好政治生活的文明社會與文明社群,來創造一種適宜的公民環境……而說明和包納了上述三個問題、反復表現出生命力的重要政治原則之一,就是聯邦主義。」
是的,概而言之,尋找適當的政制安排,將小國的優點與大國的優點結合起來,使小國得到安全,大國實現自由,這就是聯邦主義者的一貫追求。多中心、自治、非集權,尊重多樣性,保護少數,以及維護國家的統一,這就是聯邦主義者的基本主張。「正義」、「自由的生活」、「國內和平」、「安全」、「全民的福利」等醒目字眼,就是聯邦主義者的價值譜系。從200多年前現代第一個聯邦制國家誕生到今天,聯邦主義者在世界五大洲都留下了成功的足跡,發生了一場悄然的「聯邦主義革命」,不是沒有深刻而重大的原因的。
『柒』 股票的問題
來我空間看看,也許對你有用
建議先看看<股票與燒餅>
常看看<每日薦股><每晚看盤>
『捌』 FEDEX是什麼啊
聯邦快遞 ( FedEx)是一家國際性速遞集團,提供隔夜快遞、地面快遞、重型貨物運送、文件復印及物流服務,總部設於美國田納西州。
2014年12月16日上,美國聯邦快遞公司同意收購逆向物流公司Genco。這表示聯邦快遞在向電子商務領域大舉進軍 。
公司詳情:
聯邦快遞隸屬於美國聯邦快遞集團(FedEx Corp),為顧客和企業提供涵蓋運輸、電子商務和商業運作等一系列的全面服務。聯邦快遞集團通過相互競爭和協調管理的運營模式,提供了一套綜合的商務應用解決方案,使其年收入高達320億美元。2012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第263位。2013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第245位。
聯邦快遞集團旗下超過2.6萬名員工和承包商高度關注安全問題,恪守品行道德和職業操守的最高標准,並最大程度滿足客戶和社會的需求,使其屢次被評為全球最受尊敬和最可信賴的僱主。
聯邦快遞設有環球航空及陸運網路,通常只需一至兩個工作日,就能迅速運送時限緊迫的貨件,而且確保准時送達,並且設有「准時送達保證」。2013年4月1日起,聯邦快遞中國有限公司實施GDS(全球分銷系統)中國區全境覆蓋計劃,在武漢設立中國區公路轉運中心,正式將武漢作為全國公路轉運樞紐,承擔武漢自西安、鄭州、長沙、南昌、上海、重慶、成都、廣州8條公路干線,16個往返班次的貨物分撥與轉運業務。
歷史起源:
聯邦快遞在1971年由前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Frederick W. Smith在阿肯色州小石城創立,但在1973年遷往田納西州孟菲斯,因為小石城機場官員拒絕為公司提供設施。
聯邦快遞遷往田納西州後為25個城市提供服務,但困難重重,初期出現嚴重虧損。但數年後,業務開始有所改善,到了1975年7月,公司首度出現盈利。
1978年,聯邦快遞正式上市。
現時聯邦快遞每天為210個城市的300萬名顧客服務,主要競爭對手包括DHL、UPS及USPS96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孵化了聯邦快遞,也創下了美國有史以來單項投資的最高記錄。
2013年4月,聯邦快遞計劃開始削減往返亞洲的運能。
如果聯邦快遞公司失敗了,人們就不會看到今天風險投資市場的空前繁榮,雖然風險投資市場仍然會存在,但活躍程度要遜色得多。
2013年4月27日消息,聯邦快遞近日在德國柏林Grossbeeren區新建了第二個包裹處理站,進一步加強公司在該地區的市場地位。新處理站雇有員工20人,負責包裹攬收和投遞、路徑規劃以及相關行政工作。
中國發展:
美國聯邦快遞是較早看準中國這個龐大市場的外資公司之一,它於1984年進入中國,近20年來,聯邦快遞發展迅速,一年一個台階,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創造了諸多世界之最:當初的每周兩次變為現在每周有11個班機進出中國,是擁有直飛中國航班數目最多的國際快遞公司;快遞服務城市1996年只有60個,現在發展到220個城市;1999年,聯邦快遞與天津大田集團在北京成立合資企業大田-聯邦快遞有限公司,雙方合作順利,配合密切,進一步推動了中國快遞業務的發展。聯邦快遞亞太轉運中心一期工程於1月16日在廣州花都區花東鎮奠基動工。亞太轉運中心已於在2008年10月投入運營。聯邦快遞是第一個在中國設立洲際轉運中心的跨國貨運巨頭,它給中國帶來了1.5億美元投資、每年60萬噸貨運量以及白雲機場實現騰飛的機會。
轉運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後,起始階段每周將有228班貨機往返,其包裹分揀能力可以達到每小時2.4萬件。2008年12月開始,轉運中心承擔了原本設在菲律賓的亞太區轉運中心的業務。聯邦快遞一年就能為白雲機場新增60萬噸以上的貨物吞吐量,以後將增加到80~100萬噸。
2012年9月6日,國家郵政局官方網站公布,批准聯邦快遞(中國)有限公司(簡稱聯邦快遞)和優比速包裹運送(廣東)有限公司(簡稱聯合包裹/UPS)經營國內快遞業務。
『玖』 聯邦是什麼
[編輯本段]邦聯與聯邦
邦聯是若干獨立國家作為軍事、外交、或貿易等方面的利益組成的聯合體。各成員過保佑主權。最初美國革命者效仿的是瑞士的邦聯。現在世界上最著名的邦聯是歐盟。
聯邦則是具有統一主權的國家,其成員加入聯邦後不再享有完全的主權,但保留一些管理內部事務的權利。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聯邦制國家。
聯邦與邦聯的區別
不同點:
第一、二者的含義不同。聯邦也稱「聯盟國家」。是由若干成員單位(共和國、州、邦等)組成的統一國家,如現在的美國、德國、印度等。
邦聯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為了達到軍事、貿易或其他共同目的而形成的一種國家聯合,如現代的歐盟、東盟等實際上就是邦聯。
第二、兩者的范圍不同。聯邦的范圍小,邦聯的范圍大,邦聯之中有聯邦,但聯邦之中無邦聯。歐盟中就包含了一些聯邦國家,如德國。
第三、兩者的機構不同。聯邦有自己的立法機關和中央政府,邦聯無聯邦的最高立法、行政機關,其主要機構是邦聯的議會或成員國首腦會議。
第四、兩者的職權不同。聯邦有自己的憲法和法律,聯邦的地位高於組成單位,一切重大權力均屬於聯邦中央政府,聯邦法律為國家的最高法律,各州法律不得與它相抵觸,聯邦法院的判決,其效力適用於全國,各州政府、法院和公民均有遵守的義務;參加聯邦的各州,可以根據聯邦憲法制定本州憲法和法律,可以建立本州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機關,並在自己的管轄區內行使權力,領導下屬各級政府。
邦聯的活動只限於特定方面,其首腦會議的決議必須經過成員國認可才能生效,但無法律效力,各成員國仍是有主權的獨立國家,各自擁有立法、行政、外交、軍事、財政等方面的權力。
第五、兩者的國際交往不同。聯邦是國際交往的主體,不過有的聯邦國家也允許成員國有某些外交權。
邦聯不是國際交往的主要主體,其成員國各自保持內政和外交上的獨立,具有主權實體性質的仍是成員國。
共同點:
第一、從國家結構形式上看,都屬於復合制。
第二、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如:隨著社會經濟、政治的進一步集中和統一,曾屬於邦聯的美國、瑞士、德國先後改組為聯邦,相反,屬於聯邦的原蘇聯於1991年年底成為獨聯體(實際上已成為鬆散的邦聯)。
總之,邦聯是「國家的聯合」,而聯邦則是「聯合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