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航空集團股票代碼
『壹』 深圳航空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簡介:深圳航空有限責任公司(ShenzhenAirlinesLtd.,簡稱「深航」),成立於1992年11月,1993年9月17日正式開航,股東為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深國際全程物流(深圳)有限公司,主要經營航空客、貨、郵運輸業務。自開航以來,公司保持了13年盈利和14年安全飛行,以安全飛行、優質服務、良好的經濟效益和高效的管理模式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
法定代表人:宋志勇
成立時間:1989-10-11
注冊資本:536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6103653726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寶安區寶安國際機場深航辦公大樓
『貳』 深圳航空是一家怎樣的航空公司
深圳航空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1992年10月,是由廣東廣控(集團)公司、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等五家公司共同投資的航空公司,1993年9月17日正式開航,是一家位於廣東深圳的航空公司。
2005年深圳航空有限責任公司進行了股權轉讓,深圳匯潤投資有限公司、億陽集團有限公司受讓深航65%股權,深圳航空成為民營資本控股的航空公司。
2010年03月22日通過增資,中國國際航空持有深圳航空股權由原先25%增至51%,成為深圳航空的控股股東,2011年5月,深圳匯潤24%股權被全程物流收購,至此,深圳市政府旗下全程物流持有深航股權增至49%。
2018年5月,深圳航空獲「世界十佳美麗空姐」榜首。
(2)深圳航空集團股票代碼擴展閱讀:
事故記錄:
2005年以李澤源為主要發起人匯潤公司和億陽集團公司競購廣控集團持有深圳航空有限責任公司(Shenzhen Airlines Ltd.,簡稱「深圳航空」)65%股權。以21.76億元的價格取得深圳航空65%股權,成為了實際控制人。
擊敗了以中國國際航空(深圳航空第二股東)為主的競標聯合體。據透露,李澤源沒有按時付款,經過延期後只支付18.16億元的情況下,李澤源的匯潤公司就得到了控股權。李澤源之子任命為董事長,李澤源的頭銜是高級顧問,實際是深圳航空的「幕後控制人」。
2009年11月,李澤源在湖南被公安機關帶走調查。深圳航空由總裁李昆全面負責。中國國際航空副總樊澄在此時擔任深圳航空的黨委書記,全面接管黨委領導班子。中國國際航空介入深圳航空的「穩定工作」,這為市場帶來無限的遐想。
花旗認為如果中國國際航空收購李澤源控制的深圳航空65%股權,會令中國國際航空手上的深圳航空持股量由25%增至90%,中國國際航空在內地整體佔有率也增至25%,維持中國國際航空買入投資評級。
『叄』 中國各大航空代碼
1、中國國際航空公司(CA)Air China
2、中國東方航空公司(MU)China Eastern Airlines;
3、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CZ)China Southern Airlines Co.Ltd;
4、中國西南航空公司(SZ)China Southwest Airlines;
5、中國西北航空公司(WH)China Northwest Airlines;
6、中國北方航空公司(CJ)China Northern Airlines;
7、長城航空公司(G8)Air Great Wall;
8、中國新疆航空公司(XO)China Xinjiang Airlines;
9、中國雲南航空公司(3Q)China Yunnan Airlines;
10、廈門航空有限公司(MF)Xiamen Airlines;
11、中航浙江航空公司(F6)CNAC Zhejiang Airlines。
(3)深圳航空集團股票代碼擴展閱讀
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代碼CA是延續當年中國民航CAAC的代碼,當時中國還沒有航空公司,只有一個中國民航局,所有中國的航班都是CA開頭,民航改革成立航空公司後,CA就由國航使用了。
而外國的航空公司申請得早,可以申請到與航空公司名稱相關性比較強的代碼。所以中國的航空公司的二字代碼只能挑那麼還沒使用的,有的甚至還是數字,所以顯得很沒有規律性。
每一家航空公司在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都是有編碼的,有兩種編碼二字編碼和三字編碼,其中二字編碼最為常用,其中MU就是東方航空公司的編碼,MU不是東航的英文縮寫。航班號:一般前兩位字母或字母與數字的組合代表航空公司,是國際航空協會規定的兩字代碼。
兩字母的航空公司代碼表用於預約、時刻表、票務、征稅、航空提單、公開發布的日程表和航空公司間的無線電通訊,同時也用於航線申請。IATA分發三種兩字元的航空公司代號:唯一的英文號,唯一的數目字加英文號,和有控制性的重復碼。代碼用於各種商業用途的航空公司識別。這些兩個字母的航空公司代碼是IATA按照762號決議的規定指定的。
『肆』 深圳航空公司是否與中國百業聯盟合作
國內線
立榮航空公司原名馬公航空公司,成立於1988年8月1日,由陳文武先生創辦,初期以兩架英國航太公司生產之BAE HS-748經營台北、高雄、馬公之定期客運業務。1995年,該公司取得經營國際包機資格,包機首航菲律賓佬沃。同年4月長榮航空購買馬公航空30%的股權,同時全面導入國際航空公司之管理制度與系統,1996年3月8日,原馬公航空為了調整市場形象及業務拓展需求,正式更名為立榮航空。1998年7月1日起,因應航空市場上環境的變化及資源配置的有效化,立榮航空正式宣布與大華及台灣航空合並。合並後,以立榮航空公司為存續公司,同時長榮航空亦全面退出國內線,將額度及MD-90交由立榮航空使用。在接收長榮航空、大華航空及台灣航空之飛機後,一時機型繁多,維修及管理成本上升。該公司為了簡化機隊運作、降低維修成本,即以『機隊單純化』為經營之要務,先於1998年陸續引進6架MD-90同型機,將原有的5架BAE-146汰換掉。截至2001年3月為止,MD-90總數已達13架。1999年9月,該公司陸續引進DHC-8-400型客機,將原有DHC-8-300型客機陸續汰換,目前除MD-90機型外,尚且擁有DHC8-300螺旋槳型客機12架、DHC8-200螺旋槳型客機1架、DORNIER-228螺旋槳型客機3架。藉著航線網路脈絡的密集及機隊調度彈性的便利性提升。立榮已成為目前國內航線中航線網路最密集的航空公司。
網址:
復興航空公司成立於1951年5月21日,由陳文寬、戴安國、蔡克非等人共同創辦,為第一家國人自辦的民營航空公司。當時除經營台北-花蓮-台東-高雄定期班機與金門、馬祖不定期包機業務外,並代理外籍航空公司客、貨運銷與機場地勤業務。1958年10月1日,因一架由軍方包機,自馬祖返台北的水陸兩用客機PBY型藍天鵝式商用飛機失事,遂改變經營方針,暫停國內航線,加強代理事業,並於1966年在台北興建空中廚房,供應國際航機餐點;1979年配合中正機場啟用,國際機場遷至桃園,該公司遂於南崁興建空中廚房一座。
1983年,該公司由國產實業集團接掌改組後,乃於1988年8月25日恢復國內航線營運。目前,該公司主要機隊為ATR-42、ATR-72、A320及A321。截至2001年3月為止,復興航空所經營的國內航線包含:台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台東、花蓮、金門、馬公等九個據點十一條航線,提供每天約145個班次的飛航服務。
網址:
華信航空公司系於1991年6月1日由中華航空公司及和信集團共同合資成立,是我國第三家飛航國際航線的航空公司。1992年10月31日由於和信集團撤資,華信航空遂成為由華航百分之百投資的子公司,但人事及財務章程、前後艙組員的招募、訓練則完全獨立。1996年4月並獲得國內航空界第一張空中服務ISO-9002品質系統國際認證。華信航空是我國民航史上直飛澳洲、加拿大的第一家航空公司。
1998年8月,華信航空與國華航空合並後統稱為華信航空。有關國華航空公司(Formosa Airlines),原名為永興航空公司,成立於1966年,創立初期以飛航離島航線及經營農噴業務為主;直至1990年加入經營本島主要航線;1994年10月與誠洲電子集團結盟,正式更名為國華航空公司,當時擁有國內12條航線,往來台灣地區與離島地區共10個城市,每日起降架次約120班左右,主要以SAAB SE-340、FK50、FK100及Donier-228從事飛航服務;1996年7月1日,中華航空與國華航空開始策略聯盟關系,首創國內與國際航線全程訂位、一票到底、行李直掛之服務,同時並與誠洲電子集團各自擁有42%的股權,且具有經營管理權。於1999年7月起,國華與華信研究合並的可行性及資源、訂位系統的整合,而於同年8月起正式合並,存續公司為華信航空公司。為了增取電子商務的無限商機,1999年11月起率先推出國內航線電子機票後,在2000年6月中旬推出網上購票、海東青會員卡,並於2001年2月13日起,在台北、高雄兩地的機場櫃台裝設『KIOSK自動報到亭』,引進國內旅客自動報到系統,讓旅客從購票、付款、取登機證皆可獨立完成,以落實21世紀運務服務電子化的概念。
華信航空目前的機隊包含:波音737-800(簡稱738)、FOKKER-50、FOKKER-100。在其國際航線的經營方面,華信於1999年11月2日開航緬甸仰光、1999年12月17日開航泰國清邁、2000年1月28日開航菲律賓佬沃、2000年5月1日開航位於密克羅尼西亞海域的塞班島(美國)、2000年7月14日開航菲律賓宿霧、2000年7月19日開航柬埔塞金邊、2000年11月1日以包機飛航日本、2001年1月19日飛航泰國烏打拋及2001年1月21日開航馬來西亞關丹。而原先對於澳洲、加拿大的航線,該公司基於經營策略的考量,於2000年3月26日起將溫哥華及雪梨兩條長程國際航線移轉給中華航空公司經營。
網址:
胡侗清先生於1957年6月5日秉持勤儉朴實的經營理念創立遠東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從四十年代台灣尚處物資匱乏、百業待興中以僅僅30餘名員工、資本額60萬元起家,初期以經營貨運為主,並長期擔任『空中運報』任務,直到1978年中山高速公路通車後此一工作始告終止。遠航早期的服務范極為廣泛,除經營客運、貨運外,還承攬國內外包機、空中照相、森林防護、海上搜尋及支援石油鑽探等運補工作外,亦接受軍方、民航局、省府委託維護其飛機、直升機,並接受國外航空公司飛機及發動機維修工作,因此累積了豐富完整的經驗,並在觀光事業蓬勃發展的六十年代順勢成為國內航線的龍頭老大。
然而,世事如棋,人生詭譎,正當遠航在胡侗清先生的努力下逐漸茁長,胡先生卻因心肌梗塞導致腦溢血於1986年驟然辭世,由於未預立遺囑,因此造成一連串的家族股權糾紛,對經營管理產生鉅大沖擊,這段路可謂一步一針氈!屋漏偏逢連夜雨,在當時石油危機及內亂未定下,由於政府的『開放天空政策』,小小一個台灣市場,擠進了八家航空公司共同搶食國內航線這塊大餅,市場競爭激烈的程度已達白熱化,當時的市場佔有率大幅由60%滑落到40%。前總經理蔣洪彝先生上任後奮起直追,先將管理權與股權分開,使公司業務運作不受股權紛爭影響,經過一連串經營革新之後,逐漸把市場佔有率拉回到50%左右,重新登上國內線龍頭的寶座。
『天空雖然浩瀚,卻無處容納錯誤』要求飛安不打折的李雲寧先生於1994年8月繼蔣洪彝先生回華航擔任董事長後,任職遠航的總經理,成立『加強服務委員會』,宏觀在多元化的社會型態轉變中,消費者意識逐漸高漲,處於競爭更激烈的時代,要有屬於遠航專有的異質性產品。遂提出『飛安第一、顧客至上、員工為重、品質為先』的經營理念,深信只有絕對的確保飛行安全、真誠的以顧客為導向、滿意的員工及標准化的服務品質才能創造滿意的顧客。在此明確的方針指引下,一切的作為均是朝著『制度化、標准化、資訊化、國際化』的企業方針,並以『穩定國內、發展區域、放眼兩岸、進軍國際』為企業目標。期能真正的為國家、社會及大眾提供更多的貢獻,亦將永遠以『關懷之心』為社會貢獻服務。1995年,中華開發信託公司(現為中華開發工業銀行)及南山人壽保險集團入主取得經營權,擁有53.17%之股權,並於八月一日成立董事會。以AIG投資集團台灣分公司負責人角色入主董事會的副董事長崔涌先生上任後,面對外在環境的改變及遠航的定位,認為:『是一項資產,就不要把它變成負債。』突破舊有體製成規,導引遠航由員工自主邁入企業經營的模式。
網址:
國際線
中華航空公司自1959年12月16日創始以來,即致力以最好的飛航品質,滿足每一位乘坐的旅客;1993年2月26日股票正式掛牌上市,營運績效邁向新的重要里程;目前由董事長江耀宗先生及總經理魏幸雄先生率領整個華航團隊。
由早年的兩架水上飛機開始,至今已擁有波音、空中巴士等各式新型飛機近60架。同時進行機隊更新及機種簡化,目前為世界最年輕機隊之列。從1959年開航以來,至今已擁有逾40條客貨運航線,飛往全球近44個大城市。華航貨運營業額占總體營業額之40%。至2003年底,已全面汰換B747-200F機型,並擁有15架波音747-400F全貨機,是全球最大的B747-400F全貨機機隊之一,加上現有逾40個客貨航點,串聯歐、亞、美、大洋洲等地,華航已躋身為全球前七大航空貨運公司。
華航於1993年成為台灣第一家股票上市的民營國際航空公司。
網址:
長榮航空公司為台灣第二家經營國際航線的國籍航空公司,該公司的中文名稱傳承長榮集團一貫之命名。公司英文名稱『EVA』(EVA Airways Corporation)乃取自長榮集團英文名稱EVERGREEN GROUP之字首,加上航空事業AIRWAYS之字首組合而成。該公司在政府宣布『天空開放政策』後,集團總裁張榮發先生構想利用海運的基礎延伸航空業務,整合海、陸、空為一全面性之運輸網路,遂於長榮海運公司內部成立一航空籌備小組,開始進行規劃,並於1988年9月1日長榮海運二十周年慶時,向該集團之各分公司、代理商宣布此項計劃,並由交通部將此申請案轉報行政院,復由行政院指示經建會研究評估,於經建會完成研究報告後,送呈行政院裁示,並經過交通部和學界、業者溝通後,於1988年1月 17日公布了國際航空客、貨運公司的申請條件,長榮航空於向民航局申請籌設甲種民用航空運輸業後,於1989年4月7日正式成立,並於1991年7 月1日正式起飛。
發展至今,長榮航空擁有近四十架的飛機,包含波音747-400全客機,747-400客貨兩用機,767-300 ER全客機,767-200全客機,MD-11 全客機及MD-11全貨機等。在機務部分,1998年9月1日該公司機務本部改製成為『長榮航太科技公司』,除了提供長榮航空機隊的維修服務外,也擴大代理其他航空公司的各項業務維修業務,並以提供航空業界最精良的維修品質為目標,努力於維修能量及技術能力之提升。
中正機場二期航站完工後,長榮航空更自2000年7月29凌晨起,所有由中正國際機場出入的班機均透過二期航廈營運。第二航廈的行李輸送設備系采全自動之行李分揀系統,不僅使得團體行李而易於處理,提早報到的出境旅客,甚至還可以享受提早存放行李之便利。
目前服務網已發展至亞、歐、美、澳四大洲,開辟約三十個國際航點。除了不斷開拓新的國際航 線,長榮航空更以其獨到的航空事業經營理念,領導國內航空資源整合;自1995年即陸續投資立榮、大華、台灣等多家國內線航空公司開創國內航空事業合作經營新趨勢。1998年7月1日起,三家航空公司更合並為立榮航空公司。
網址:
1995年時,開辟兩條國際定期包機高雄至帛琉及高雄至蘇比克航線;1996年,機務維修獲得ISO-9002認證;1996年獲得經營國際定期航線的資格及飛安評鑒甲級的殊榮,而於同年九月將兩條包機航線升格為定期航線,並於12月時股票正式上櫃,隨著業務量的擴大,1998年成立遠航集團,總裁由胡定吾先生擔任,李雲寧先生任遠航董事長兼總經理。1999年10月新增亞庇航線。2000年李雲寧先生入主中華航空公司擔任董事長,遠航董事長由崔涌先生接任,陳每文先生為總經理。
歷經四十餘年漫長歲月,追溯遠航的歷史,從胼手胝足共同奮斗的成長期、股權糾紛的休養期,到企業化經營的革新期,一路行來的點點滴滴,彷佛是一部民航發展史。為了回饋社會大眾長期以來的支持,遠航更從1998年12月起陸續引進全新的MD-83及設有商務艙的波音B757-200機隊,以機隊年輕化、卓越的飛安品質及舒適便捷的運輸服務滿足國人旅運需求,縮短城鄉差距及創造旅遊市場的繁榮。
網址:
國泰航空由美國籍的 Roy C Farrell 及澳洲籍的 Sydney H de Kantzow 於1946年9月24日創辦。最初,他們均以上海為發展基地,後來決定遷往香港,並成立國泰航空(據說,國泰的名字原是由 Farrell 及一群外國通訊員於馬尼拉酒店的酒吧想出來的。
成立初期,國泰開辦往返馬尼拉、曼谷、新加坡及上海的客運及貨運航班,業務發展十分理想。1948年香港最主要的商行之一的 Butterfield & Swire(即太古集團前身),收購了國泰的四成半股權。於John Kidston Swire的領導下,Butterfield & Swire 隨即全權負責國泰的營運。
期後10年間,隨著國泰引進頭等客位及經濟客位,機隊不斷擴展,而且服務日益完善。
對於國泰來說,60年代可算是全速前進的年代 --由1962年至1967年,業務每年平均躍升20%,成績斐然。此外,國泰亦再開先河,成為世界第一間為多個日本城市,如大阪、福岡及名古屋等提供國際航班服務的航空公司。
網址:
而於1992年1月28日包機首航菲律賓佬沃,而於1994年11月4日升等為國際定期航線。其間陸續增闢馬尼拉、金邊、宿霧、普吉島、泗水、澳門、菲律賓克拉克及馬來西亞亞庇等地。1995年3月啟用全球獨步中英文雙語旅客訂位系統(MARBLE Computer Reservation System)。同年6月和8月,高雄及桃園空中廚房雙雙榮獲『ISO9002品質認證』,確保空中餐飲的衛生與品質。10、12月陸續開航中正泗水與中正澳門國際定期航線;1996 開辟高雄澳門國際定期航線區域聯盟『廈門航空』及『雲南航空』,提供國內旅客聯程轉運服務,經澳門轉機至福州、廈門與昆明;1998年增闢馬來西亞亞庇航線。而復興也與『上海航空』聯程轉運,旅客可經澳門轉機上海。國際則有台北-澳門、高雄-澳門、台北-沙巴、台北-普吉。另與上海、廈門、雲南等三家中國大陸航空公司聯程轉運合作,經澳門轉機上海、廈門、福州、昆明,等四大城市。
除此之外,復興航空也代理美國大陸航空及北歐航空的相關業務。並充任美國大陸航空、泰國航空、越南太平洋航空、泰華航空等外籍業者的客貨包機代理及地勤代理。
網址:
港龍航空於1985年成立,擁有世界上其中一隊最年青及最先進的機隊,客運服務網路遍及亞洲30個精采、各具文化特色的城市,航線網覆蓋范圍遍及擁有全球一半人口的地區。
1985年7月,一架波音737-200A型客機從香港國際機場起飛往馬來西亞的亞庇。該航班是港龍航空有限公司的首航客機,這次首航為香港航空史展開新的一頁。而港龍航空有限公司其後發展成一家以香港為基地的地區性航空公司。
港龍航空為商務旅客及旅遊人士提供一系列靈活妥善的高質素假期精選。旅客可透過各地的港龍航空辦事處、港龍航空聯系公司 - 國泰航空的世界性銷售網或主要的電腦訂位系統訂座。
港龍航空擁有一支先進及為乘客喜悅的空中巴士機隊,包括單走道式 A320 及 A321 客機,和廣體式 A330 客機。港龍航空採用三架波音 747-300 貨機提供全貨機服務往歐洲、中東、日本、東南亞和中國內地,將當地的出入口商直接與港龍航空在中國大陸和亞洲區內的廣大網路聯系一起。
『伍』 中國航空企業的代號
中國航空企業的代號如下圖:
國航是中國唯一載國旗飛行的民用航空公司以及世界最大的航空聯盟——星空聯盟成員、2008年北京奧運會航空客運合作夥伴,具有國內航空公司第一的品牌價值(世界品牌實驗室2012年評測為618.85億元),在航空客運、貨運及相關服務諸方面,均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國航承擔著中國國家領導人出國訪問的專機任務,也承擔許多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在國內的專包機任務,這是國航獨有的國家載旗航的尊貴地位。國航總部設在北京,轄有西南、浙江、重慶、內蒙古、天津、上海、湖北和貴州、西藏分公司,華南基地以及工程技術分公司等。
國航主要控股子公司有澳門航空有限公司、深圳航空有限責任公司、大連航空有限責任公司、北京航空有限責任公司等,合營公司主要有北京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Ameco)。另外,國航還參股國泰航空、山東航空等公司,是山東航空集團有限公司的最大股東。
曾為國航控股、現中航有限旗下的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於1980年5月1日在北京成立,是我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頒布後的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
『陸』 中國各航空公司縮寫字母都是什麼
中國各航空公司縮寫字母有國航CA、南航CZ、東航MU、深航ZH、海航HU、上航FM、廈航MF、春秋9C、山航SC、川航3U、祥鵬8L、華夏G5、吉祥HO、成都EU、奧凱BK,等等。
一、國航CA
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簡稱「國航」,於1988年在北京正式成立,是中國唯一載國旗飛行的民用航空公司。國航是中國航空集團公司控股的航空運輸主業公司,與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合稱中國三大航空公司。
二、南航CZ
中國南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China Southern Airlines,簡稱南航),總部設在廣州,成立於1995年3月25日,以藍色垂直尾翼鑲紅色木棉花為公司標志,是中國運輸飛機最多、航線網路最發達、年客運量最大的航空公司。
南航年客運量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機隊規模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四,是全球第一家同時運營空客A380和波音787的航空公司。是中國航班最多、航線網路最密集、年客運量最大的民用航空公司。
三、東航MU
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簡稱「東航」,是中國第一家在香港、紐約和上海上市的航空公司。
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是中國三大國有大型骨幹航空企業集團之一,於2002年在原東方航空集團的基礎上,兼並中國西北航空公司,聯合雲南航空公司重組而成。
四、深航ZH
深圳航空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1992年10月,是由廣東廣控(集團)公司、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等五家公司共同投資的航空公司,1993年9月17日正式開航。是一家位於廣東深圳的航空公司。
2005年深圳航空有限責任公司進行了股權轉讓,深圳匯潤投資有限公司、億陽集團有限公司受讓深航65%股權,深圳航空成為民營資本控股的航空公司。
五、海航HU
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Hainan Airlines),於1993年成立,是中國發展最快、最有活力的航空公司之一,致力於為旅客提供全方位無縫隙的航空服務。
海航是中國四大航空公司之一,擁有波音787、波音737系列空中客車A350系列和空中客車A330系列為主的年輕豪華機隊,適用於客運和貨運飛行,為旅客打造獨立空間的優質頭等艙與寬敞舒適的全新商務艙。截至2019年2月,共運營飛機244架,其中主力機型為波音737-800型客機,寬體客機73架。
『柒』 深圳航空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深圳航空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分公司成立於2009年10月20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承接隸屬公司航空運輸業務等。
法定代表人:蘇煒
成立時間:2009-10-20
工商注冊號:110105012337482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順義區臨空經濟核心區機場東路2號(產業園1A-1-8-9層)
『捌』 深圳航空和中國航空有什麼不同
深圳航空和中國航空的不同有以下幾處:
一、名稱不同
深圳航空的全稱為深圳航空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航空的全稱為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二、成立的時間不同
深圳航空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1992年10月,是由由廣東廣控(集團)公司、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等五家公司共同投資的航空公司,1993年9月17日正式開航。
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於1988年在北京正式成立,是中國唯一載國旗飛行的民用航空公司。
三、規模不同
深圳航空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經營航空客、貨、郵運輸業務。截止2010年7月,深航及其控股的河南航空、昆明航空、翡翠貨運等4家航空公司共擁有波音747、737,空客320、319等各類型干線客貨機逾百架,經營國內國際航線160多條。
2004年12月15日,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股票代碼009)成功上市。2014年10月1日,16:55分,國航首架波音747-8洲際客機飛抵北京。至2015年,國航將接收全部訂購的七架波音747-8洲際客機。
中國國航3月30日晚間披露年報顯示,公司2015年度實現營業收入1089.29億元,同比增長3.8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7.74億元,同比增長77.45%;基本每股收益0.55元;並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現1.07元(含稅)。
四、企業標識不同
中國國航的企業標識由一隻藝術化的鳳凰和鄧小平先生書寫的「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以及英文「AIR CHINA」構成。
「民族之鵬」是深圳航空的新標志。代表深圳航空「沉穩,誠信,進取」的理念,實現國內和國際發展戰略目標,新的起點,新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