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票為什天天有新股
❶ 為什麼很多女股民天天申請新股
因為 中國人 還不是很了解股票 經濟的規律 認為 股票上漲就是 炒作上去的 其實 大牛市是 企業幹上去的 就是企業變大了 變值錢了 股價 長期看上漲 就好比一個 實習生 每個月就值一千的工資 但是 10年後 變成師傅了 那每個月可能值5000了 為什麼變值錢了 他水平高了 而不是炒作 抄上去的 股票也是一樣 公司 10年後 變大了 變值錢了 股價才上去 如果一個公司 年年虧損 越來越次 股價長期看就是 下跌的 股價就是 商品的價格 你看 橘子 3塊一斤 3塊就相當於股價 他能買到1萬一斤嗎 不能 因為它的價值就是3塊左右 他的價格也在3塊錢左右 浮動 如果一個公司 每股值50塊錢 它的股價也在50左右 但是10年後他變成一個 很大的公司了 每股價值100了 那麼他的股價就在100附近浮動 我們掙錢 掙的是 公司 變大變強的錢
❷ 新股是是什麼意思如何才能買到為什麼會有新股的出現
沒新股,那來的老股。
股票都是經過發行才來到市場交易,哪個股票也不是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
因為中國的新股定價機制,造成新股上市都有不錯的漲幅,所以很多人都會申購新股,僧多粥少,只能申購,然後搖號抽簽,用這種方式決定誰可以買到新股。
以申購中國中冶為例,其他新股的申購流程相同。
T日:也就是申購日,9月9日,在交易時間段(上午9:30-11:30;下午13:00-15:00),打開交易系統,選擇"買入股票"。輸入中國中冶的申購代碼780618和發行價格5.42元/股。系統根據資金余額提示可申購股數,投資者需按1000股及1000股的整數倍進行申購,如果是深市的新股,需按500股及500股的整數倍申購。注意申購上限,申購上限不超過該股網上發行量的千分之一,中國中冶的申購上限是200萬股。
可以通過網上交易系統,電話交易系統或者去營業部終端機上操作.
其他提示:一個帳戶只能申購同一支新股一次,如果同一帳戶申購同一新股多次,只以第一次為准,其他申購無效,申購後不能撤單。
T+2日,9月11日,交易時間就可以查自己的配號,滬市1000股給一個配號,深市500股給一個配號,系統只顯示第一個配號和配號數量,例如你申購了2000股中國中冶,系統顯示起始配號XXXXXX123456,配號數量是2,那XXXXXX123456和XXXXXX123457就是你的配號。
T+2日:9月11日晚上,資金就解凍了。如果看到你的資金全部回來,就說明沒有中簽,如果部分回來,說明你中簽了,沒回來的資金用作申購款了。每中一個號,帳戶里就有1000股「中國中冶」的股票。(連配號都不用查)
T+3日:9月14日公布中簽號。解凍的資金這一天就可以使用了.
點擊我的用戶名,用戶資料,裡面有最新最全的新股信息
❸ 中國股市走勢那麼差勁,怎麼還天天有新股發行
你說的太對了,什麼時候新股不發行了,股市就快到底了!
中國特色下,不是以常理來推斷的!
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其實我們無非是在走美國等發達國家曾經走過的路而已,我們國家的現狀,我們的資本市場里的亂態,都是曾經發生過的,新股發行不以股市好壞來決定,而是由管理層決定的!
❹ 為什麼司馬證監會天天發新股
因為年底了,吃喝以及不可描述的都要錢
❺ 為什麼股市低迷,卻一直發新股
因為股市的存在就是為了實體企業的融資。
新股就是指剛發行上市正常運作的股票。前些年申購(俗稱「打新股」)新上市的股票是一個熱點,因為當時中上了新股就如「白撿」了一筆財,新股首日上市均有近100%左右的漲幅。
主承銷商於申購日後的第三天(T+3日)公布中簽率,並根據總配號量和中簽率組織搖號抽簽,於次日公布中簽結果。每一個中簽號可認購1000股新股。證券營業部應於抽簽次日在顯著位置公布搖號中簽結果。
申購日後的第四天(T+4日),對未中簽部分的申購款予以解凍。新股認購款集中由中國證券登記結算上海分公司劃付給主承銷商。
❻ 中國股票不是有漲跌停製度嗎為什麽有的股票一天就被腰斬(不是新股)請高手賜教
那是除權啊 比如10送10股 股價是16元 除權後就是8元 看來是腰斬 總金額沒變啊10x16=20x8
❼ 最近幾年發了這么多新股,小股民卻幾乎中不到新股,這是為什麼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近幾年的新股發行,和以往相比,有大幅度的增長。這個確實是事實,但凡炒股的人,都會發現打新是常有的事情。頻率高的時候,一周發行10多個新股,天天有新股可打。
盡管新股常發行,可以打個不亦樂乎,不過結果令人哀嘆——幾乎中不到新股。這種情況,在小股民身上尤為明顯。不管是身邊,還是網上,都是這個情況——小股民苦求中一簽而不得!
之所以是這種情況,分析起來,我們會發現,原因其實不復雜。下面,就和大傢具體說一說相關的原因。如果認為說得不對,大家大可在文後評論區,提出自己的觀點,大家共同探討。
盡管上面的內容,讓人喪氣。但我想說的是:作為小股民,新股必須打,萬一中了呢,畢竟可能性還是有的。我一朋友,真正的小股民,僅有滬市1萬市值,去年堅持不懈的打新,竟然中了錢,最終賺了2萬多。
因此,作為小股民,只要有打新的機會,都不要放過。盡管很多時候,新股的中簽只能用玄學來解析,但不管怎樣,總有一份希望在。作為股民,可以一無所有,但真的不能沒有希望。沒有希望的人,是不會進入股市這個容易讓人絕望的市場。
❽ 為什麼中國企業偏好股權融資為什麼會有新股常常破發的現象
創業板的推出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人們都熱切盼望,通過降低上市門檻,能夠讓眾多為資金短缺困擾的中小企業獲得有效的融資渠道, 進而加速我國科技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但創業板開板後,高股價、高市盈率、高超募率的出現讓股東們身價陡增,這也讓一些人產生了套現的沖動,各創業板上市公司的重要成員開始出現大面積集中辭職的現象,截至今年9月7日一共有30家公司的總計61名高管離職。在這些離職的高管中,有14人為換屆離職,其餘均為主動辭職。61人中,持股高管人數為28人,按9月7日收盤價,他們的總持股市值達到16.4億元,每名高管的平均持股市值達到5857萬元。有人驚呼:創業板要變身「套現板」了。但也有人認為高管的套現行為並不值得擔憂,這只是公司上市後管理人員重新選擇生活方式的正常現象。
深交所的安排用心良苦,這也充分體現了中國股市全心全意為融資服務的宗旨。面對新股、次新股接連破發,投資者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作為監管部門來說,除了走過場似地提醒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之外,並沒有採取任何實質性措施來化解這種投資風險。而當新股上市首日破發出現、創業板新股上市首日破發臨近的時侯,卻馬上拉來投資基金當救兵,試圖挽救創業板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的命運。這是中國股市融資高於一切的最好表現。
而且,從深交所的安排來看,允許基金在創業板新股上市首日買進股票,名義上是把投資基金當成了「救世主」,實際上是把投資基金當成了「替死鬼」。新股上市要破發了,就讓基金來接盤,然後把基金套牢,如此一來,這基金豈不成了犧牲品,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又如何來保護?一直以來,投資基金常常扮演為管理層沖鋒陷陣的角色,而置基民的利益於不顧。深交所的此次安排,再一次證明了這一點。
問題是,基金能改變創業板股票破發、尤其是上市首日破發的命運嗎?當然不能。因為創業板新股的高價發行,其發行價格嚴重透支了公司未來的發展。尤其是創業板公司「包裝上市」成風,「高成長」成了最大的謊言,在這種情況下,高估值的創業板公司股票被市場拋棄是一種必然。作為投資基金來說,如果在上市首日大量買進創業板新股,這固然可以延緩創業板新股的破發進程,但這種做法害人害己。畢竟投資基金的投資是要接受公眾監管的,投資基金的投資行為如果明顯損害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那麼,基民們就可以用腳投票,贖回基金份額。因此,就算投資基金願意被深交所當槍使,但也不能玩得太出格。所以,在新股破發成為一種潮流的情況下,投資基金也只能順勢而為。創業板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的命運不會因為深交所允許基金在新股上市首日買進而改變。實際上,5月20日當天,創業板就有4隻新股上市,結果其中兩只新股開盤就破發,奧克股份當天的跌幅達到9.91% 成為A股市場近15年來表現最差新股。此舉足以表現,基金並不能改變創業板股票破發的命運。
而能改變創業板新股破發命運的只有管理層自己。通過對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降低新股發行價格,告別當前的「三高」發行。否則,創業板股票破發的命運誰也難以改變,投資者應該在三年內遠離創業板的股票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