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凡市值多少億
1. 阿里股權曝光,誰是阿里巴巴最大股東
截至2020年7月2日,軟銀所持股份比例降至24.9%,為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持股降至4.8%,為最大個人股東。
此前據阿里巴巴2019財年年報顯示,馬雲持股比例為6.2%,此次降至4.8%,減少了1.4%,按照阿里美股的7274億美元市值,減持了價值101.8億美元(712億元人民幣)左右的股票。
此前軟銀持有阿里25.9%的股份,降至24.9%,也減少了1%的持股。
相關背景
投資阿里孫正義獲利千倍
值得關注的是,在投資阿里超過16年的時間中,軟銀一直未出售過任何阿里股票。早在2000年和2004年,軟銀分別以2000萬、6000萬美元入股阿里巴巴。阿里也成為軟銀創始人孫正義一生最為榮耀的投資。阿里方面表示,以阿里巴巴今天的市值計算,孫正義獲利近千倍。
馬雲表示,在孫正義的領導下,過去16年時間里,軟銀一直是阿里高度重視的長期戰略合作夥伴,他期待繼續保持雙方緊密的合作關系。「當軟銀在尋求改善它的財報時,阿里相信,通過購回我們自己的股票,再投資於自己的業務,是對我們的資金最好的利用方式,也將為我們的股東帶來實際的利益。」
以上內容參考 中國新聞網--馬雲在阿里持股降至5%以下 仍為最大個人股東
2. 論張大奕事件始末
4月17日,ID為「花花董花花」的用戶公開向張大奕表示,「這是我最後一次警告你,再來招惹我老公我就不客氣了,老娘也不是好惹的,望自重,好自為知。」
隨後,「花花董花花」被確認為天貓總裁蔣凡妻子,而張大奕則是網紅電商如涵控股的創始人。基於當事人的控訴,以及如涵控股與阿里之間的關系,外界猜測蔣凡和張大奕之間有利益輸送的關系。
受此影響,當晚美股一開盤,如涵控股股價即大幅下跌8.31%,股價為3.75美元,市值僅為3.15億元。
於是,我發現,各路吃瓜群眾都出現了。他們集體出現在張大奕的微博、小紅書甚至直播中,高喊著,趕走小三。
當然,我不得不說,這是想把財經圈、電商圈也搞成娛樂圈的節奏啊。當然啦,即便是從正常的財經角度來看,我覺得,這件事情的影響其實還是有的,畢竟,這涉及到兩家上市公司的高管,而這兩位高管都對各自的公司非常重要。
先來說張大奕。張大奕是一個淘寶帶貨網紅模特,後來成為如涵控股的CMO(首席營銷官)。
據說她本名張奕,1988年出生,身高170cm,身材高挑,在大學時就在兼職做平面模特,曾出現在《瑞麗》、《瑞麗》、《昕薇》等時尚雜志內頁服裝穿搭版。後來參加淘寶模特大賽,獲得素顏第一的成績。
2011年,如涵CEO馮敏和妻子創辦淘寶女裝品牌「莉貝琳」,張大奕成為其品牌模特。
2014年,馮敏和張大奕合作成立了「吾歡喜的衣櫥」淘寶店,張大奕負責塑造網店風格和網紅品牌,而馮敏則負責運營、供應量管理和物流等,如涵就這樣誕生了。在以後的4年裡,張大奕成為如涵的標桿人物,粉絲迅速漲到1077萬,而如函也是一日千里的快速發展。
2016年,阿里巴巴入股如涵。
2019年,如涵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張大奕持有如涵13.2%的股份,並擁有2.7%的投票權,阿里巴巴通過淘寶中國控股持股7.5%。
這里附一下如涵公司現在的股份表現
從外形看,張大奕顯然整過容的,除了身材高挑之外,完全無法與而蔣凡妻子相比。
雖然這兩年,張大奕的初代帶貨網紅身份已經有點「過氣」。被後起之秀李佳琦和薇婭趕超,但她依然是上市公司「如涵」的主要銷售來源,其也在「如涵」中占據了重要的股東地位
「如涵」去年7月底披露的「2019年財年年報」顯示,張大奕所貢獻的GMV佔到了「如涵」2017、2018和2019財年GMV的49.6%、51.0%和43.7%。張大奕產生的收入佔到了「如涵」2017、2018和2019財年收入的50.8%、52.4%和55.3%。也就是說,截止到2019年3月底,這家美國上市公司超過一半的收入都來自於張大奕。
與此同時,張大奕通過「喜馬拉雅投資公司」持有「如涵」13.2%的股份,擁有2.7%的投票權,是該公司的第二大股東。
簡單點來說,就是,張大奕是「如涵」的最為核心的資產啊,沒有張大奕就沒有如涵的美國上市。
當然,從這兩年的表現看,張大奕因為開直播比較晚,可能已經被新晉直播網紅薇婭和李佳琦風頭所超過。財報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包含張大奕在內的如涵頂級KOL的GMV共為10.46億元,而薇婭雙11的銷售額就超過了27億元,李佳琦雙11的銷售額也超過了10億元。
那麼,「如涵」和淘寶的關系又是怎樣的呢?那就更簡單了,張大奕和「如涵」絕大部分的收入來自於淘寶店鋪。在年報中,如涵也多次提到了「淘寶」的重要性。比如,如涵在報告中稱,「我們依靠數量有限的在線社交媒體平台和電子商務平台開展業務。但是,平台的運營商可能會限制或抑制我們使用平台的能力,或者可能會對平台造成實質性破壞。」「KOL使用社交媒體平台,如微博、微博和微信來推廣我們的產品和第三方產品,並推動淘寶網上商店的流量。」
再來回到正題「緋聞」事件。有的童鞋要說啦,這只是個人私事吧。但也有投資界的人士指出,如果這一緋聞事件成真,這會不會引發阿里內部的調查?畢竟,畢竟張大奕的網店主要是在天貓上開設的,那麼傳言主角的天貓淘寶總裁,會不會對其有流量傾斜?
當然,我覺得吧,人家天貓給張大奕流量支持其實也正常,畢竟,阿里當初可是花了3億元投資了「如涵」,而現在,淘寶還占據了「如涵」7.5%的股份。
再來看看咱們話題的另一個主人公蔣凡。我認為如果這個不涉及到蔣凡或許關注度可能不會這么大,哈哈。這則緋聞八卦,對於在阿里內部被重用的蔣凡而言會不會有影響呢?目前,年僅35歲的蔣凡兼任淘寶、天貓總裁,還是阿里巴巴集團最年輕的合夥人。甚至,他還曾被王興「捧殺」,認為如果他能擊敗黃崢,將是阿里CEO的接班人。假若此事對他有影響的話,這對於阿里而言顯然也是損失。
鬧得沸沸揚揚的「蔣凡張大奕事件」終於落下帷幕。今天,阿里巴巴經過內、外調查,最終對事件主角——集團資深副總裁蔣凡做出處理。
1,管理層提議並得到合夥人委員會批准,即日起取消阿里合夥人身份。
2,記過處分。
3,降級。職級從M7(集團高級副總裁)降級到M6
4,取消上一財年度所有獎勵。
這個處理無疑是嚴重的!
調查組認為,盡管蔣凡與張大奕及其如涵電商和淘寶、天貓店鋪並無利益輸送關系,但蔣凡因個人家庭問題處理不當,引發嚴重輿論危機,給公司聲譽造成重大影響,因而做出如上處理。
那麼,以上處理對蔣凡有多大影響?拋開聲譽不說,單說經濟損失,恐怕不止數百萬元,起碼是8位數的損失。
第一條處分是最重也是最重要的。根據阿里巴巴的制度,成為阿里合夥人擁有三項權益:
1、入主董事會成員的權利
目前,阿里巴巴一共有38名合夥人(包括蔣凡在內)、11名董事會成員。其中從合夥人中提名的董事占董事會人數一半以上,而合夥人提名則由5名「合夥人委員會」決定。這就相當於達摩院長老一樣,不是人人都能進的,多年才會選拔出一個來。
2、分配股份的權利
每個合夥人都持有阿里巴巴一定數量的股份,這意味直接分錢。今天阿里巴巴每股收盤價:204.36美元,不知蔣凡持股多少,假如持有10,000股的話,多少錢自己去算。
3、上一年度獎金沒了
阿里巴巴的獎金可不是那麼容易拿到的,要通過嚴格考核,這個不知道有多少,反正必須是作出傑出貢獻的人才有。獎金會以工資形式發放,具體發多少個月就不知道了。但這個不太重要,因為擠身M7的人,工資、獎金都是零花錢。
其實給我話題的這位簡友想讓我找個人做對比,找到相關資料(雖然是比較早發生的事情)真的是有點作嘔,所以很抱歉不予對比分析,這里只提供一個話題,證明我找過.......
愛與工作不可得兼?當當網李國慶,余渝相互隱私公布於眾
其實寫的不太好,有點像寫報告的感覺,但是如果只把它當成一個簡單的財經新聞,或許可讀性會強一點。
3. 36氪獨家 | 阿里內部隱藏「P」序列職級,「高 P」光環或成過去式
據 36 氪獲悉,阿里巴巴在昨日取消了內部系統的「P」序列職級顯示,員工在郵件、釘釘、內網等系統中已無法再看到彼此的職級,只能看到所屬集團部門。這是繼取消周報、不鼓勵低效加班/會議後,阿里內部採取的又一提升組織效率的措施。
阿里內部分為兩個職業序列,分別為「P(Profession)」和「M(Management)」,其中,「P」代表專業序列,諸如程序員、產品經理等大多員工都在該序列;「M」則為管理序列,需要具備管理團隊的經驗和能力。
「P」序列最早由阿里 B2B 業務提出,至今已實行超過 10 年,從 P5(校招畢業生)至 P12(事業部總裁),阿里員工入職時會匹配職級,並對應至相應的薪酬、股票與晉升機制,其中 P10 以上即為副總裁級別,被阿里員工稱為「高 P」。
多位阿里員工對 36 氪表示,此次取消「P」序列的內部顯示,或與鼓勵內部平等溝通有關。
一位阿里員工告訴 36 氪,之前在內部跨部門協作時,如果看到對方是「高 P」,溝通時會有所顧忌,甚至「能繞開就繞開」,現在隱藏職級後,會更敢於溝通一點。
另一位員工對隱藏職級的措施表示了肯定,「的確能消除一些溝通差,內網也是支持的聲音佔大多數。」但他也對 36 氪表達了擔憂:萬一開會時懟了某個陌生同事,結果發現人家是 P10(副總裁),就尷尬了。
36 氪針對隱藏職級一事向阿里官方求證,阿里確認了這一事實,但並未給出更多回復。
不過,取消 P 序列顯示真的能鼓勵溝通嗎?上述幾位員工也無法給出肯定回答,但在阿里員工呈倍數增長(2018 年6.6 萬人,2019 年超過 10 萬人)的眼下,這更像是阿里內部傳遞出的一種態度:即消除官僚姿態,確保扁平式管理。
這樣的變化也延續了阿里自 7 月以來,圍繞組織效率提升採取的多項規則調整。七月中旬,有消息稱阿里宣布不再強制員工上交周報。對此,阿里在當時回應稱,不僅取消周報,還要杜絕形式大於內容沒有思考的ppt,而且不鼓勵低效加班。
根據界面新聞報道,據內部員工透露稱,一些管理者已經私下傳達,除了周報之外,一些不必要的會議都會逐步取消,包括疫情影響下一些團隊因為遠程辦公需要而召開的早會。
除了提升內部效率外,部分員工認為,此次隱藏阿里 P 序列,也與阿里「高 P」多次引發的負面新聞有關。
以往的微博熱搜中,已出現多次阿里高 P 員工相親開出不合理條件,從而引發群嘲的案例;今年 6 月,阿里一位 P8 員工在網上公開招聘私人助理,由於涉嫌對求職者欺詐與騷擾,該員工很快被阿里廉政部門調查後辭退。
今年3月,85後淘寶總裁蔣凡晉升至M7/P12,同時執掌淘寶、天貓、阿里媽媽三大核心業務,但因為疑似出軌網紅張大奕,一個月後,阿里官方宣布蔣凡被記過、取消年終獎,同時取消其阿里合夥人身份。
作為市值突破6 萬億港元的老牌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的 P 序列已經成為財富與 社會 地位的象徵。以 36 氪了解的行業水準,阿里巴巴 P8 平均年薪(現金+股票)在百萬級別(部分技術崗還會更高),在阿里巴巴擁有越高 P 序列的員工,意味著極大的光環。
隨著阿里對職級展現方式進行調整,「高 P」在行業的光環或將被弱化,但如果能通過抹去職級信息,讓阿里內部協作減少損耗,也是這家擁有 10 萬員工巨頭的福音了。
更新:
阿里巴巴集團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隨後在朋友圈對此回應稱:阿里從來不靠職級管理。但阿里永遠要直面未來管理的多元性。
阿里巴巴集團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
4. 張大奕和蔣凡怎麼樣了
張大奕和蔣凡怎麼樣了
此前總裁蔣凡的夫人突然發文怒斥網紅張大奕,警告對方不要再勾引自己老公,否則自己也絕不是好惹的,引發了各界的輿論風波。對此張大奕回應稱是一場誤會,蔣凡則只在公司內網發布了聲明,為家人發言影響到公司聲譽而道歉,並請求公司對自己展開調查。但他並沒有否認妻子發文的內容,在當時就澄清自己和張大奕之間的私情。
隨後蔣凡公司對其展開調查,網友們卻通過種種蛛絲馬跡,發現早在今年2月底就有知情人曾發文怒斥張大奕插足蔣凡家庭當小三,還在發文中稱蔣凡老婆很賢惠,現在自己帶著孩子太可憐了。
在事件發酵期間,該知情人再度發文怒撕張大奕,稱其中專畢業私生活混亂,和郭家少爺存在私情,在認識蔣凡後又馬上攀附過來,以愛情為借口做出一系列的過分之舉,還稱其人品奇差連貼身員工都對她恨之入骨。該知情人一直將矛頭指向張大奕,卻從不錘蔣凡,和蔣凡夫人董花花的態度一致,很多人猜測這個「俠客行世」賬號背後應該是董花花本人。
此後蔣凡調查結果出爐,和張大奕之間並無利益輸送,但因為他沒有處理好家庭關系導致給公司口碑抹黑,因此將其踢出合夥人隊伍,並進行了降職、記過等處罰。自始至終,蔣凡從來沒有公開表明自己對待家庭的態度,也從來沒有否認自己和張大奕的關系。
而就在5月7日,這位「俠客行世」的網友再度發文開撕張大奕,他曬出張大奕曾被授予網紅巾幗聯盟負責人和公益大使的動態,怒斥其試圖拆散他人家庭,搶人丈夫,稱其不配做保護婦女權益的大使。
授予張大奕網紅巾幗聯盟負責人和公益大使稱號的活動是在3月11日舉辦的,導師蔣凡夫人董花花還未開撕張大奕插足自家感情,張大奕依然有著國內第一網紅的稱號,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她能夠獲得如此榮譽是實至名歸的。
而就在「俠客行世」這位網友下的評論中,有另一位知情人透露,自己當天還在蔣凡公司聊蔣凡,看到這條動態後忍不住嘆息一聲,看來蔣凡選擇不回頭了,因此夫人才會繼續開撕張大奕。
天貓總裁蔣凡事件始末
蔣凡在內網表達了兩個主要觀點:第一,因為家人在微博上的言論和一些不實網路傳言給公司帶來了非常不好的影響,深表歉意;第二,他懇請公司對自己展開相關調查。
此事的起因是,4日17日,微博ID為「花花董花花」的博主發聲手撕當紅網紅張大奕,「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警告你,再來招惹我老公我就不客氣了,老娘也不是好惹的。望自重,好自為之同時@張大奕eve」。
據悉,「花花董花花」系天貓總裁蔣凡夫人;而「張大奕eve」則是千萬級網紅博主,所在的公司就是號稱網紅第一股的如涵控股,去年赴美IPO,她本人持股13.5%,有2.7%投票權。早在2016年,阿里巴巴3億投資了如涵電商。於是,如涵成為阿里巴巴唯一入股MCN。
受此影響,張大奕所在的如涵控股股價一度暴跌近10%,截至當地時間周五收盤,仍大跌超6%,市值為3.22億美元,一夜蒸發約22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且在盤後時段繼續微跌
5. 阿里巴巴公司的最大受益者是誰
阿里巴巴讓一部分資本投機者暴富,然而坑害的是中國底層老百姓。
阿里巴巴成立至今已經有20年的時間,從1999年到2019年,阿里巴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中國走向世界,從一個不知名的企業成為了中國最耀眼的明星企業之一,在這一個過程當中,阿里巴巴成全了很多人,也讓很多人從中獲取了巨額的財富。
如果從財富的角度去看,阿里巴巴最大的受益者當然是孫正義的軟銀
阿里巴巴一路高歌猛進,目前市值超過4500億美元,從2014年成功在美國上市之後就塑造了一大批千萬富豪億萬富豪,而在這些投資人和機構當中,最大的受益者當屬軟銀。
軟銀的孫正義在2000年的時候跟馬雲談了幾分鍾,就決定給馬雲投資4000萬美元,最後馬雲只要了其中的2000美元,也正因為有了這一筆投資,讓阿里巴巴順利度過了2000年左右的互聯網泡沫,而到了2004年,軟銀又向阿里巴巴追加了6000萬美元的投資,累計投資金額達到8000萬美元,總共獲得阿里巴巴34%的股權。
雖然後來軟銀減持了阿里巴巴的部分股份,但截止目前軟銀仍然持有阿里巴巴25.9%的股份,如果按照當前阿里巴巴4600億美元市值計算,軟銀持有的阿里巴巴股票市值達到1177億美元,如果把軟銀之前套現的價值計算在內,投資阿里巴巴累計給軟銀創造的價值至少達到1500億美元以上。
也正因為如此,投資阿里巴巴也成為了軟銀 歷史 上最成功的一個投資案例,光一個阿里巴巴給軟銀創造的價值,就超過軟銀所有其他投資項目創造的價值。 所以從財富投資的角度來看,阿里巴巴最大的受益者無疑是軟銀和孫正義。
如果從價值的角度去看,圍繞阿里巴巴這個生態而存在的個人和企業都是最大的受益者。
阿里巴巴從一個小企業成長為今天一個大型國際企業,阿里巴巴成就了很多人,很多人也成就了阿里巴巴,所以從價值的角度去看,我認為圍繞阿里巴巴這個生態而存在的個人企業都是最大的受益者,具體來說包含以下幾類人:
第一、阿里巴巴的創始團隊。
阿里巴巴成立的時候有十八羅漢,這十八羅漢目前已經退居幕後,但是他們通過阿里巴巴已經基本上實現了財富自由。
目前他們每個人的身價基本上都達到數億元以上,尤其是馬雲和蔡崇信更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
第二、阿里巴巴的員工。
大家都知道,目前阿里巴巴的員工福利待遇是非常高的,普普通通一個員工月薪都可能達到幾萬塊錢,如果沒有阿里巴巴這個平台,我覺得這部分人在其他地方或許會找到自己合適的工作崗位,但未必會見得有阿里巴巴現在這樣的高福利和高工資。
所以在阿里巴巴的發展過程當中,阿里巴巴的員工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第三、阿里巴巴平台的商戶。
阿里巴巴的誕生改變了我國做生意的邏輯,以前很多人都是通過線下來賣東西,但是阿里巴巴出來之後,尤其是淘寶天貓等平台的誕生,讓大家做生意變得更加簡單,很多人也通過阿里巴巴旗下的多個平台實現了業務的增長,依賴於阿里巴巴這個平台,有都不少店鋪都做到了上市企業。
第四、普通大眾
阿里巴巴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企業這么簡單,而是成為了一個互聯網基礎設施的企業。
目前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商戶非常多,他們直接創造的就業機會就超過3000萬個,每年產生的稅收達到上千億元。
阿里巴巴平台的作用除了創造就業機會以及稅收之外,更關鍵的是我覺得阿里巴巴在推動我國互聯網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電商的發展,移動支付的發展,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國購物的方式以及支付的方式,讓 社會 生活變得更加簡單快捷,所以我個人認為,普通大眾也是阿里巴巴發展過程當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謝謝您問題。阿里巴巴最大收益者這個概念比較抽象,我按照自己理解從以下角度說。
股權體現經濟受益。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日本軟銀持有阿里巴巴25.9%股權,為第一大股東。第二到第四名分別是雅虎基金持股9.4%、馬雲持股6.2%,蔡崇信持股2.2%。從利潤分配權、股份處置角度來說, 日本軟銀是最受益的 ,但是,阿里巴巴不是誰持股多、誰說了算的,軟銀與雅虎對於董事會、管理者的安排,完全任何話語權,張勇上位不是軟銀定的。誰對阿里巴巴管理說了算呢?是合夥人。
合夥人名單體現權力受益 。根據最新的阿里巴巴合夥人名單,總共有38人,裡面體現三層權力受益。 第一,阿里系統治阿里巴巴。 合夥人均有權提名阿里的多數董事席位。阿里巴巴目前11個董事,有5個獨立董事、不參與經營決策;有5個獨立董事,分別是馬雲、蔡崇信、張勇、J. Michael Evans和井賢棟,都是合夥人提出的;有1個非執行董事孫正義,由軟銀提名。所以,阿里合夥人選擇阿里人為主的董事,掌管阿里巴巴,阿里系是權力最大受益者。 第二,蔣凡是新的最大受益者。 蔣凡是阿里巴巴合夥人的新面孔,對於其個人在阿里的地位和影響力來說,他是合夥人團隊中最大受益者。 第三,80後是最大受益團體。 阿里巴巴合夥人有5個80後,蔣凡(1985年)、蔣江偉(1982年)、胡喜(1981年)、王磊(1980年)、 吳澤明(1980年),阿里巴巴權力層實現了年輕化,80後「五虎上將」從發展前景看,是最大的權力受益群體。
合夥人體現長久受益。第一,馬雲是最持久的受益者。 阿里合夥人制度在我以前的文章中分析過,這里不展開了,總之,馬雲是按照阿里巴巴合夥人委員會中的連續性委員(永久合夥人)、合夥人委員會、合夥人、董事會、職業經理人等高層管理者的順序,實現對阿里巴巴持久控制與影響,所以馬雲退休只是控制鏈末端的退位,不是與阿里「斷舍離」,沒那麼煽情。 第二,馬雲的退位是為了張勇的上位。 馬雲不僅自己退位,還在股權上對張勇松綁,比如馬雲就和蔡崇信拋售股票做慈善, 軟銀與雅虎減持股份,很深層的原因就是減少股東對張勇的影響,為張勇大手筆對阿里巴巴改革創造條件。 第三,馬雲和阿里是最長久的受益者。 馬雲已經為阿里提出的「五新戰略」,張勇將其具體化為阿里新經濟體,驅動阿里巴巴巨輪遠行。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