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上的貨幣可以充當什麼
1. 觀念上的貨幣到底指的是什麼
貨幣不僅是指現金,而且是現金加上一部分有形和無形的資產。貨幣的契約本質決定了它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比如一般等價物、貴金屬貨幣、紙幣、電子貨幣等。它可以用作交易媒介、儲藏價值、延期支付標准和記帳單位。
貨幣的定義主要有以下幾種:
1、人們普遍接受的用於支付商品勞務和清償債務的物品;
2、充當交換媒介,價值、貯藏、價格標准和延期支付標準的物品;
3、超額供給或需求會引起對其它資產超額需求或供給資產;
4、購買力的暫棲處;
5、無需支付利息,作為公眾凈財富的流動資產;
6、與國民收入相關最大的流動性資產等等。
(1)觀念上的貨幣可以充當什麼擴展閱讀
貨幣的職能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國際貨幣。
1、價值尺度
貨幣執行價值尺度時,並不需要現實的貨幣,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
價值尺度的記憶可以就像衡量長度的尺子本身有長度,稱東西的砝碼本身有重量一樣,衡量商品價值的貨幣本身也是商品,具有價值。比如:1輛自行車值1克黃金,用的就是貨幣的價值尺度職能。
2、流通手段
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在商品交換過程中,商品出賣者把商品轉化為貨幣,然後再用貨幣去購買商品。在這里,貨幣發揮交換媒介的作用,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
例如,在買東西的時候,需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貨幣就從自己手中轉移到別人手中,這就是流通手段的職能。
3、貯藏手段
作為儲藏手段的的貨幣應是足值的金屬貨幣(如金銀條塊等)。
但是,關於紙幣能否充當貯藏手段的問題,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傳統的觀點是:只有實在的、足值的金屬貨幣,人們才願意保存它,才能充當貯藏手段。如果紙幣的發行數量不超過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保持穩定的社會購買力。
4、支付手段
貨幣作為獨立的價值形式進行單方面運動時所執行的職能。
比如,用貨幣來清償債務、繳納稅款、支付工資和租金等。
5、國際貨幣
由於國際貿易的發生和發展,貨幣流通超出一國的范圍,在世界市場上發揮作用,於是貨幣便有世界貨幣的職能。
例如:國際社會都將美元作為支付結算的貨幣,美元超出本國范圍,能夠在世界范圍內被使用,這就是世界貨幣的職能。
2. 觀念上的貨幣和現實中的貨幣的區別
一、概念:
1.觀念貨幣:
是指存在於人們觀念或想像中的貨幣,是實在貨幣的客觀反映。
2.真實貨幣(現實貨幣):
亦稱「有形貨幣」,「觀念貨幣」 的對稱,具有一定形狀和印記的貨幣。
二、作用:
1.觀念貨幣:
可以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發揮計算貨幣的作用。由觀念貨幣表示的商品價格,是以現實交換中的實在的貨幣為依據的。
2.真實貨幣(現實貨幣):
一般是用來標志貨幣類別和價值量大小的鑄幣或印刷的紙幣。真實貨幣是商品經濟逐步發展的結果,貨幣逐步從一般商品中分離出來,充當一般等價物。
(2)觀念上的貨幣可以充當什麼擴展閱讀
因為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只是表現商品的價值和衡量其價值呈的大小,並由此把商品價值表現為商品價格,但這只是為商品流通提供准備,還不是現實的流通,因而並不需要有現實的貨幣存在。
商品價格或貨幣形式,同商品所有的價值形式一樣,是一種與商品的可以捉摸的實在的物體形式不同的,因而只是觀念的或想像的形式。
紙幣是一種真實貨幣,具有一定的形狀和印記,紙幣作為真實貨幣發揮著貨幣的職能。銀行信用形式的進一步發展,紙幣逐漸被「無形貨幣」各種信用工具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