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果市值多少錢
Ⅰ 旺旺大禮包為什麼不火了
今年春節銷售期間,旺旺原本暢銷的大禮包系列銷售遇冷,銷量慘淡,原本春節必備的大禮包系列現在幾乎沒人購買,超市堆積大量大禮包,即使春節後多次降價處理,旺旺大禮包銷量依然毀裂慘淡
業績瓶頸凸顯 變革成效難見
中國旺旺發源於台灣省宜蘭並於1992年登陸大纖或閉陸市場,成為最早在大陸注冊商標的台資公司之一,2008年旺旺在香港主板上市,股價走勢一路高歌猛進,從2008年到2014年,旺旺市值由最低時的200多億港元上漲到逾1400億港元,成為港股市值最高的消費品公司之一,締造了「中國零食龍頭企業」的神話。
然而,旺旺的神話在2014年發生改變,業績在那之後數據開始連年下滑,據wind數據顯示,旺旺集團2014年、2015年、2016年公司全年收入分別為223.62億元、197.87億元、191.03億元,歸母凈利潤則為35.20億元、35.19億元、33.37億元。2017財年公司營收雖呈小幅增加但從整體看,業績狀況似乎並未有太大好轉,營收203.75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6.66%,凈利潤同比下滑6.62%,僅為31.16億元,而毛利率下降4.1%,盈利水平依舊未得到改善。
「消失」的旺仔紅
從產品品類來看,旺旺集團的主營產品分為四大類:米果類、乳品及飲料類、休閑食品類及其他產品(主要為酒類、其他食品)。2017年,旺旺的米果及休閑類食品合計佔比總收益52.5%,乳品及飲料佔比47.2%。但三大主營產品毛利率均下滑明顯,作為旺旺銷量佔比最多的部分,乳品的毛利率的降幅最大,乳品及飲料類、米果類、休閑食品類毛利率分別下滑5.2%、4%和2%。
連年下滑的業績背後,實際上是旺旺集團近年來逐漸消退的品牌影響力。旺旺集團在渠道拓展、產品創新等方面都進行了諸多嘗試,但結果成效難見,加之網路發展和競爭對手的雙重沖擊,旺旺在休閑食品行業中的破局更加艱難。
從產品策略看,旺旺在既有產品線和產能的基礎上不斷挖掘副品牌,然公司開啟的多品牌戰略大多是對舊有產品的團正重新包裝和部分明星產品的升級,產品不論在銷量還是話題性上都成效有限。公司近年推出的大量「重組型」產品,如方形雪餅、苦味旺仔牛奶等新品大多隻在線上「試銷」,研發的多種新品並無更多後續的做法,使得企業品牌效應在一時熱度中冷卻,旺旺的品牌價值也面臨被攤薄的風險。
實際上,旺旺近年來採取的一系列變革舉措飽受業內人士詬病。曾有專業人士指出,「旺旺依仗渠道上的強大掌控鼎盛多年,而90、00後的消費理念和習慣已經改變,旺旺在產品研發速度以及品牌升級和推廣上,停留在了十年前」。現在人們更重視健康生活和食品安全,油炸食品等非健康食品市場已經飽和,在當今的休閑食品領域,堅果類品牌更迎合當下消費的健康趨勢。老產品盈利能力放緩同時,新品推廣又乏力,加之經銷商也逐步失去原有的熱情,在同行業競爭異軍突起、後來者居上的行業背景下,旺旺在休閑零食的形勢確是非常嚴峻。
休閑食品電商 異軍突起
休閑零食具有可延遲消費、品類分散、上游製造商門檻低等屬性,零售電商在模式上更具比較優勢,品牌零售商模式主要包括線上(電商)和線下(專賣店)兩大類,主要依託線上平台主導銷售,線下門店零售則滿足部分沖動性消費需求,線下企業積極轉型布局電商渠道,增強線上布局推廣,並在市場上不斷擴容,同行業競爭日趨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