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業務不能進行貨幣量化
❶ 私募基金投資策略都有哪些
私募基金策略的分類不僅是私募基金投研人員研究開始的第一步,也是私募基金投資者資產配置和風險評估的第一步。下面簡單介紹私募基金中的股票投資、管理期貨、相對價值、事件驅動、組合投資、債券投資、宏觀對沖、復合投資等策略。
私募策略架構圖
股票策略
股票策略是以投資股票類資產為主要收益來源,其投資標的為滬深上市公司股票,以及和股票相關的金融衍生工具(股指期貨、ETF期權等)。股票策略是目前國內陽光私募行業最主流的投資策略,約有80%以上的私募基金採用此策略,按照風險暴露的大小排序分別為股票多頭、股票多空、股票市場中性三種子策略。
股票多頭策略
股票多頭是指基金經理基於對某些股票看好從而在低價買進股票,待股票上漲至某一價位時賣出以獲取差額收益。該策略的投資盈利主要通過持有股票來實現,所持有股票組合的漲跌幅決定了基金的業績。其實質就是單純的股票的買賣操作,此策略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特徵。
股票多空策略
股票多空策略,簡單而言就是基於各種理論模型和經驗總結,在股票投資中配置不同比例的股票多頭和空頭(融券賣空股票、做空股指期貨或股票期權等),構建成符合自己預期收益和風險特徵的投資組合,並持續跟蹤和調整的投資策略。股票多空策略與股票多頭策略相比,共同點都是將資產主要投向於股票,核心都是選股。所不同的是,股票多頭只需要選出被低估的股票,而股票多空策略則同時還需要選出被高估的標的,同時採取做多和做空操作來對沖掉組合風險。此策略一般呈現中等收益、中等風險特徵。
股票市場中性策略
股票市場中性策略,指基金經理通過融券、股指期貨、期權等工具完全對沖掉股票組合的系統性風險,或是僅留有極小的風險敞口,以期望獲得超額收益。股票市場中性策略可以看做是股票多空策略中的一種特別的實施方式,市場中性策略要求投資組合的系統性風險近似為零,基金經理必須構建嚴謹的投資組合風險對沖模型進行估算,以保證其多頭頭寸和空頭頭寸的風險敞口相等。這類基金的收益主要來源於多頭與空頭頭寸漲跌幅的差額。此策略一般呈現低收益、低風險特徵。
管理期貨策略
管理期貨策略稱為商品交易顧問策略(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s簡稱CTA),該策略主要投資:商品期貨、金融期貨、期權與衍生產品、外匯與貨幣。管理期貨策略區別於其他策略的關鍵在於期貨是杠桿交易,投資者可以成倍的放大收益(或虧損),並且賣空像做多一樣稀鬆平常(每一份期貨合約的背後都有一個多頭和空頭),投資者可以同時從上漲和下跌中獲利。該策略一般包含期貨趨勢策略、期貨套利策略、復合期貨策略三種子策略。
期貨趨勢策略期貨趨勢策略,指基金經理通過定性、定量等分析方法,跟蹤商品價格漲跌趨勢,通過做多、做空雙向手段博取收益。此類策略的一般呈現高收益、高風險的特徵
期貨套利策略
期貨套利策略,指基金經理通過定性、定量等分析方法利用相同期貨品種在不同市場、不同時點的不合理價差,或者相關期貨品種不同交易場所的不合理價差來獲利。具有對價差的深刻認識並能發現不合理的定價,是套利成功的關鍵,無論是從資本逐利還是從避險的角度來說,套利都是一種有效的交易模式。此類策略一般呈現低收益、低風險的特徵。
復合期貨策略
復合期貨策略,指基金經理通過多種分析方法和交易手段,獲取期貨市場漲跌收益。此類策略資金容量大,一般呈現中等收益、中等風險特徵。
相對價值策略
相對價值策略強調從資產價格的相對高低中獲利,既同時涉及兩個具有高度相關性的資產或者不同市場中的同一資產,當這兩個資產(市場)之間的價格差變得充分大時,買入價格低的資產,賣出價格高的資產,獲取兩者之間的價格差。簡單一點說,相對價值策略是一種無風險或者低風險套利。該策略一般包括ETF套利策略、可轉債套利策略和分級基金套利策略。此類策略普遍呈現較低收益、較低風險特徵。
ETF套利策略
ETF套利策略,由於ETF基金可以同時在一級、二級市場進行交易,當一級市場的ETF份額凈值和二級市場交易價格之間存在不合理價差時,就是交易機會的出現。一般有如下兩種交易方法:一是折價套利,當ETF二級市場價格小於凈值時,投資者便可以在二級市場買進ETF,然後在一級市場贖回ETF份額,再於二級市場賣掉ETF籃子中的股票,賺取之間的差價;二是溢價套利,與折價套利相反。
可轉債套利策略
可轉債套利是指通過轉債與相關聯的基礎股票之間定價的無效率性進行的無風險獲利行為。可轉債套利的主要原理:當可轉債的轉換平價與其標的股票價格產生相對折價時,兩者間就會產生套利空間,投資者可以通過將手中的轉債立即轉轉換成股票並賣出股票,或者投資者可以立即融券並賣出股票,然後再購買可轉債立即轉換成股票並償還先前的融券。
分級基金套利策略
分級基金又叫「結構型基金」,是指在一個投資組合下,通過對基金收益或凈資產的分解,形成兩級(或多級)風險收益表現有一定差異化基金份額的基金品種。絕大多數的股票型分級基金分為三類份額:基礎份額、A類份額(獲取約定收益的穩健份額)、B類份額(具有杠桿功能的進取份額)。當基礎份額凈值大幅高於兩類子基金按初始比例得到的整體二級市場價格時,就產生了折價套利機會。投資者可通過在二級市場買入兩類子份額並申請將兩類子份額合並為場內基礎份額,進而在場內贖回基礎份額。當基礎份額凈值大幅低於兩類子份額按初始比例得到的整體二級市場價格時,就產生了溢價套利機會。投資者可通過在場內申購基礎份額,然後申請將基礎份額拆分為兩類子份額,進而在二級市場將兩類子份額賣出。
事件驅動策略
事件驅動型投資策略,就是通過分析重大事件發生前後對投資標的影響不同而進行的套利。基金經理一般需要估算事件發生的概率及其對標的資產價格的影響,並提前介入等待事件的發生,然後擇機退出。該策略主要包含定向增發和並購重組等策略。此類策略一般呈現高風險、高收益特徵。
定向增發策略
定向增發指將募集的資金專門投資於定向增發的股票,即主要投資於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票。定向增發通常有良好的預期收益:一方面,定向增發行為對上市公司的股價利好;另一方面,定向增發由於拿到了「團購價格」,因此有折價優勢。定向增發的基金通常需要較大的規模才能做到有效地分散風險,且會面臨募資周期與定增項目周期不匹配的情況。另外,由於定增投資者會有12個月的持股鎖定期,定增策略的基金相對於股票類的基金流動性較差。
並購重組策略
該策略是通過押寶重組概念的股票,當公司宣布並購重組時對股價形成利好後獲利。
組合策略
組合策略指將投資理財上的"資產配置"概念,應用於單一基金上,由基金經理人針對全球經濟和金融情勢的變化,決定在不同市場、不同投資工具的資產配置比重。 組合策略通常通過投資在於多種不同類型的專業基金如股票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基金、甚至絕對回報基金作為資產配置的工具。投資"組合基金"能充分發揮多元化效益,將投資風險分散,而擁有一個完善的基金組合,所需的資本卻遠比自行建立投資組合為低。
FOF
FOF(Fund of Fund)是一種專門投資於其他投資基金的基金。FOF並不直接投資股票或債券,其投資范圍僅限於其他基金,通過持有其他證券投資基金而間接持有股票、債券等證券資產,它是結合基金產品創新和銷售渠道創新的基金新品種。
MOM
MOM(Manager of Managers) 即管理人之管理人模式。是指一個基金產品,分為母基金和子基金兩種層面,母基金募資然後把資金分配給下層子基金管理人管理。當然母基金管理人不單單是做資金分配這樣一個工作,更多是多宏觀走勢產生一個判斷,做好一個資產配置的計劃,然後挑選各種投資風格底下最為優秀的子基金管理人,而且在資金分配完之後也可以調整資金分配、增減子基金管理人等等。FOF是直接投向現有的基金產品,MOM則是把資金交給幾位優秀的基金經理分倉管理,更具靈活性。
TOT
TOT(Trust of Trusts)是指投資於陽光私募證券投資信託計劃的信託產品,該產品可以幫助投資人選擇合適的陽光私募基金,構建投資組合,並適時調整,以求獲得中長期超額收益。
債券策略
債券策略是指專門投資於債券的策略,對債券進行組合投資,尋求較為穩定的收益。在國內,債券策略的投資對象主要是國債、金融債和企業債。通常,債券為投資人提供固定的回報和到期還本,因此債券基金具有收益穩定、風險較低的特徵。此外債券策略也可以有一小部分資金投資於股票市場(可轉債、打新股)以增強收益。
宏觀對沖策略
宏觀策略對沖基金是指充分利用宏觀經濟的基本原理來識別金融資產價格的失衡錯配現象,在世界范圍內,投資外匯、股票、債券、國債期貨、商品期貨、利率衍生品及期權等標的,操作上為多空倉結合,並在確定的時機使用一定的杠桿增強收益。宏觀策略的主要優勢是與股市、債市關聯度低,同時投資靈活,在股票市場低迷時也能創造收益。此類策略一般呈現較高風險、較高收益特徵。
復合策略
該策略通過將對沖基金的多種策略組合起來來運作對沖基金。每一種對沖基金的策略都有其優勢和劣勢的一面。通過對多種策略的組合,往往可以平滑單一策略的風險,使得業績表現趨向於穩定。此類策略一般呈現低風險、低收益特徵。
投資有風險,一路需謹慎!
攜手同行,共享未來~
❷ 貨幣傳導機制為什麼不暢
嗯嗯rz
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
為你朗讀
2 分鍾
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conct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是指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影響中介指標,進而最終實現既定政策目標的傳導途徑與作用機理。
中央銀行是國家最高的貨幣金融管理組織機構,在各國金融體系中居於主導地位。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平常看到到商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郵政銀行等等)的銀行,它的任務有發行貨幣,政府和銀行系統的銀行業務,負責制定利率和財政政策。當商業銀行拿不出足夠的現金時,就可以找中央銀行貸款。
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就是實現價格穩定和產出穩定。為達到最終目標,中央銀行利用貨幣政策工具,如准備金率,貸款利率,債券利率等,從而影響中介指標,比如通貨膨脹,進而實現最終目標。
在一個封閉的經濟環境下(無進出口),國民總收入Y=C+I+G,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通過消費需求C和投資需求I,影響經濟,然後達成目標。
消費需求公式C=A+cYd,那貨幣政策工具是如何影響居民的消費需求進而影響經濟的呢?對消費需求的影響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居民財富wealth,就是持有的貨幣加上債券(假設無其他金融產品),二是對耐用品的貸款consumer credit on rable goods,比如說房屋,車等物品。對居民財富上的影響又可以分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直接影響我們可以舉個例子來說明,如果債券利率下降,那中央銀行的貨幣供應就會增加,相當於提高了居民的收入,居民的消費需求就會增加。同時產生的間接影響,債券利率下降,那購買債券時價格就會變高,會給人富有的感覺,從而提高基礎消費A。對耐用品的貸款上的影響可以分為貸款數量上的影響和貸款成本上的影響。在貸款數量上:如果債券利率下降,中央銀行的貨幣供應增加,居民持有貨幣增加,然後銀行的存款增加,同樣的准備金率下,貸款數量增加,於是居民有錢之後基礎消費A增加。在貸款成本上來看,如果貸款利率增加,那麼居民會減少花費。
同樣的,貨幣政策工具是如何影響投資需求的呢?我們要搞清楚有哪方面的投資需求?是有固定資本的投資需求,比如交通工具,機器,居住場所,還是有運營資本的投資需求,比如存貨和在製品。我們分析一下債券利率的變化對投資需求的影響。如果債券利率上升,那我們把更多的錢花在債券上面所獲得的利息有可能會比花在投資上獲得的利息要高,所以會更傾向於把錢用於債券,而減少了投資需求。當債券利率下降,把錢花在債券上劃不來,我們會有更高的投資需求。債券利率和投資需求是成反比的關系。
編輯於 03-27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 申請轉載
分享到
評論
添加評論...
推薦閱讀
貨幣政策的工具目標以及傳導機制
竹根的文章 · 11 贊同
貨幣政策的工具目標以及傳導機制
理解宏觀(二)央行的貨幣政策(概覽)
理解本文,需要一點粗淺的會計學常識。 李二蛋:理解宏觀(一)貨幣的衍生和發展 央行央行和商業銀行共同構成我國的銀行體系,承擔起貨幣調控的職能,由於央行投放流動性並不是開著直升機撒…
李圭月的文章 · 18 贊同
中國當前宏觀經濟
根據金融危機中的經濟現狀分析,擴大內需、保增長成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因此宏觀經濟政策也進行了重大的調整,財政政策從「穩健」轉為「積極」,貨幣政策從「從緊」轉為「適度寬松」…
Joll...的文章 · 33 贊同
現代貨幣的創造機制
一、現代經濟生活中的貨幣都是信用貨幣二、商業銀行創造貨幣(多倍…
夏日將盡...的文章 · 37 贊同
銀保監會面試-什麼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如何提高其有效性?
時代顧邦...的文章 · 8 贊同
幫你讀懂疫情之下的美國貨幣政策:不再量化的量化寬松政策
小火君t...的文章 · 39 贊同
LPR改革:央行貨幣政策的獨辟蹊徑
石澳黃葯...的文章 · 4 贊同
中西方貨幣政策思考
中西方貨幣政策思考 我們知道貨幣很重要,貨幣和實體是經濟的兩個…
陳建包打...的文章 · 16 贊同
貨幣銀行學 - 貨幣政策工具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大綱要求) 1、存款准備金政策:是指中央銀行在法律所賦予的權利范圍內,通過規定或調整商業銀行交存中央銀行的 存款准備金比率,以改變貨幣乘數,從而控制商業銀行…
八卦鉤沉的文章 · 17 贊同
貨幣政策與貨幣政策工具
貨幣政策是指政府貨幣當局通過銀行體系,變動貨幣供給量,來調節總…
金融二哥...的文章 · 9 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