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總貨幣量如何增加
『壹』 存款准備金率20%,社會貨幣總量增加多少
將所吸納存款的20%交到央行,自己留下80%,所以增加了所吸納存款的80%
『貳』 社會上的貨幣總量是怎樣增加的
2種途徑,一種銀行存款變成貸款,貸款後存入銀行,這個是叫派生存款,也叫原始存款加派生存款叫廣義貨幣M2
另一種就是央行印鈔票,直接增加狹義貨幣M1。
『叄』 社會上的貨幣是如何多起來的(人民是如何富起來的)
上面這幾位都沒有回答樓主提出的問題,請看準問題再作答
我學的是國際金融
講些大實話吧,聽起來比較通俗
首先講以前;
那個時候經濟活動較少,用到錢的地方沒有現在多,那個時候物資也少,所以用來交易的貨幣相應的也少。那人民銀行就少印些,多了也沒地方用啊,花不出去啊。
現在;
經濟活動增多,需要花錢的地方也就多了,所以國家就相應的增加印量,
那那那那那那這些錢怎麼流向社會呢?????????
一種方式,國外投資進來的外匯,不能流通吧?要換成人民幣去花吧?這就流出一些到社會上了
方式二;國家投資,比如說三峽,聘用來的人得給工錢吧?買材料得給錢吧?搬遷戶得給錢吧?用錢的地方多了。這就又流出去一些到社會上了。
方式三;國家撥款、支援,救災、搶險,得買材料吧?得給運輸費吧?得給老百姓發救災補助吧?用錢的地方多了。這就又流出一些到社會上了。
方式四;發放國債,國家發放國債,不是為了真的和老百姓借錢,而是要控制市場上的通貨量。國債的利息要給吧?這不又流出一部分么?
方式五;發放工資,(國家相關公務人員),這些人的錢里有一部分就是由國家來控制發放的。
方式六;存款利率,銀行是賺錢,但這裡面也有國家的基準利率,這就又出去一部分。
方式七;貪污腐敗(不上檯面的),這就不解釋了。
方式八;社會福利,養老金、住房保障、軍烈屬補助、殘疾人補助、教育補助。這些錢雖然很少,但全國加起來也不少。
方式九;產業補助,進出口補助、退稅等等。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國家有各種各樣的方法把這些印出來的錢,想方設法的給它弄到社會上去,方法太多,不能盡數,希望這些能夠幫到你。
『肆』 國家如何增加貨幣供給量
人民幣從央行庫(即金庫)進入到流通領域稱為投放人民幣,反之為回籠人民幣
投放人民幣的主要渠道:
1.從商業銀行購買外匯,形成外匯儲備,同時投放相應數量的人民幣,如今年增加外匯儲備1300億美元,則相當於投入1萬億人民幣
2.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
3.再貼現,即購入商業銀行的未到期票據
4.回籠國債,在公開市上回購國債,同時投放人民幣,這與近期央行發行國債是逆操作.
5.降低存款准備金,每降0.5%,相當於釋放1800億人民幣的貨幣供給
『伍』 經濟學問題:社會的財富(人民財富的總和)是如何增加的
鈔票應該是按市場的流通速度來印的,價值就在流通中增加
你賺了一萬元,並不代表別人少了一萬元
事實是,你買了別人的東西,別人不會虧本賣,一定有利潤,
然後你再賣出去,也一定有利潤,就是這樣在用錢買貨,在用貨換錢的過程中價值增加了,單純的錢和貨都是不能增加價值的,價值就在流通中增加。
『陸』 為什麼貨幣總量會不斷增加
貨幣是商品的一般等價物,貨幣總量與社會的商品總量是成比例的。社會的商品總量是不斷增加的,所以貨幣總量也是不斷增加的。
『柒』 貨幣供應量增加的後果
四樓的答案已經比較好了,我想補充一下。
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就是市場上的錢增加了,在國民總產出沒有提高的情況下或者是國民總產出水平增長不如貨幣供應量增加的快的情況下,就會引起通貨膨脹,這在現代社會中十分常見。
通貨膨脹最直接的結果就是物價飛漲,貨幣貶值。
同時,通貨膨脹有一個收入分配效應,債權人的收入被潛在的轉移到了債務人的身上(因為債務人還錢是根據票面金額還的,可是此時的錢的購買力已經下降了。)總之,通貨膨脹使得每月獲得固定名義收入的人變得貧窮了。
以上基本上各派經濟學家都認同。
另外,如果你認同凱恩斯的價格剛性的理論的話,就如樓上的所說,由於「菜單成本」的存在,會使得廠商只有在改變價格獲得的利潤大於「菜單成本」時,才會提高價格(這里主要是指不完全競爭市場下,比如壟斷廠商,他本來利潤就很高),這樣的話價格的上升也許沒有那麼快。
還有經濟學家提出,通貨膨脹給調節過高工資提供了一個手段,因為人們是極度厭惡調低工資的,因此要降低名義工資是困難的,而在通貨膨脹時,只要不提高工資就實際上是降低工人實際工資了,這樣做起來比較容易,因此這為調節過高工資提供了手段。
『捌』 社會貨幣的總量是如何增加的
我也不是學經濟的,我個人覺得有幾個可能,1:每年國家都會新造大量人民幣(數字非常龐大);2:通過貿易順差賺取的外匯;3人民幣升值;4其他方向的投資 發行國債-投資,借貸給企業和個人-通過工資等手段回到人民手上-人們再消費。。。其實也是個循環的過程。。。。
『玖』 社會上的貨幣是如何多起來的
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
貨幣創造乘數
假設,一個國家得存貸准備金率為20%,也就是說當銀行有存款100W得時候,能夠貸出去的貨幣只有80W。必須要留下20W。
我們考慮社會生產。先簡單點,一家銀行吸收了100W得存款,然後A工廠借了80W,她用這80W向B廠買來了機器設備,然後B廠又把這80W存入了C銀行,然後D工廠又從C銀行那裡借錢,但她只能借80W的80%,也就是64W用來蓋廠房,然後承包建築D廠廠房得建築公司又把得來的64W又存入銀行,銀行又把錢借出去,就這樣循環。本來真真只有100W得資金,到後來卻有500W得資金在流動。貨幣創造乘數也就是1/20%。也就是5
社會上的貨幣就是這樣多起來得
『拾』 為什麼增加貨幣供應量會導致社會總需求增加通俗點。最好舉點例子 我高一
答:
是這樣的,假如社會上只有一種商品,就是蘋果,這一年社會上的總產量就是100筐蘋果,然後央行發行了100元的人民幣在市場上流通。那麼就應該是100元等於100筐蘋果,那就是1塊錢一筐,對么?這是初始情況。現在國家增加貨幣供應,變成200元,那麼200元100筐蘋果就是2元一筐,也是符合邏輯的吧?現在問題來了,人並不是完全理性的,人並不能完全知道自己在國民經濟生活中的狀況。那麼,當貨幣供給突然變成200元的時候,每個人手裡的錢突然多了起來,他不會意識到這只是名義上的自己財富的增長,而實際上並沒有增長,錢多了就更多的花錢,這是合理的解釋。另一方面,突然增加的貨幣供給讓賣方也沒有足夠的反應時間去漲價,市場上的價格調整也是需要時間的。由以上兩點可以看出,錢是多了,但是人們的生活習慣交易習慣是有慣性的,在這個慣性存在期間,人們還會按照貨幣供給調整之前的幣值去認識貨幣,所以造成了總需求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