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非貨幣性資產怎麼減值

非貨幣性資產怎麼減值

發布時間: 2022-02-19 14:58:03

⑴ 資產減值損失如何來確認

  1. 含義:資產減值損失是指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經過對資產的測試,判斷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而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准備所確認的相應損失。企業所有的資產在發生減值時,原則上都應當對所發生的減值損失及時加以確認和計量,因此,資產減值包括所有資產的減值。但是由於資產的性質不同,所適用的具體准則也不盡相同。

  2. 損失的確定:企業在對資產進行減值測試並計算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後,如果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應當將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准備。資產的賬面價值是指資產成本扣減累計折舊(或累計攤銷)和累計減值准備後的金額。

    資產減值損失確認後,減值資產的折舊或者攤銷費用應當在未來期間作相應調整,以使該資產在剩餘使用壽命內,系統地分攤調整後的資產賬面價值(扣除預計凈殘值)。比如,固定資產計提了減值准備後,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為抵減了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後的金額,因此,在以後會計期間對該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時,應當以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扣除預計凈殘值)為基礎計提每期的折舊額。

    資產減值准則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資產報廢、出售、對外投資、以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方式換出、通過債務重組抵償債務等符合資產終止確認條件的,企業應當將相關資產減值准備予以轉銷。

  3. 賬務處理:企業應當設置「資產減值損失」科目,核算企業計提各項資產減值准備所形成的損失。對於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商譽、長期股權投資等資產發生減值的,企業應當按照所確認的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的差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無形資產減值准備」、「商譽減值准備」、「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等科目。

⑵ 資產減值損失的確定及其賬務處理

(一)資產減值損失的確定
資產可收回金額確定後,如果資產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企業應當將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人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准備。資產的賬面價值是指資產成本扣減累計折舊(或累計推銷)和累計減值准備後的金額。
資產減值損失確認後,減值資產的折舊或者推銷費用應當在未來期間作相應調整,以使該資產在剩餘使用壽命內,系統地分調整後的資產賬面價值(扣除預計凈殘值)。
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持有資產的會計期間不得轉回。但是若資產報廢、出售、對外投資、以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方式換出、通過債務重組抵償債務等符合資產終止確認條件的,企業應當將相關資產減值准備予以轉銷。
(二)資產減值損失的賬務處理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
投資性房地產減值准備等

⑶ 老師,因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換出存貨結轉的已計提存貨跌價准備,不沖減當期資產減值損失分錄怎麼處理

題主您好,之了為您解答~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我們都是理解為處置掉了哦。

  1. 換出資產為存貨的,應當視同存貨銷售處理,按照公允價值確認銷售收入,同時結轉銷售成本,銷售收入與銷售成本之間的差額即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在利潤表中作為營業利潤額構成部分予以列示。

  2. 換出資產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應當視同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處置處理,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資產處置損益

  3. 換出資產為長期股權投資的,應當視同長期股權投資處置處理,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投資收益。

希望能夠幫助您,我是之了,您的會計摯友!望採納!免費領取2019初級會計全套課程,歡迎一起探討會計問題,不定期分享干貨哦~

⑷ 企業非貨幣資產交換怎麼進行納稅調整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指交易雙方主要以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等非貨幣性資產進行的交換。該交換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貨幣性資產(即補價)。判斷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參考比例為25%,即:從收取補價方看,如果收取的貨幣性資產占換出資產公允價值的比例低於或等於25%;從支付補價方看。如果支付的貨幣性資產占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與支付補價之和的比例低於或等於25%,均確認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一、新准則關於非貨幣性交換計量的規定與現行稅法的差異

(一)新准則規定2006年2月15日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准則(以下簡稱新准則)對資產計量基礎、交易損益的確認等方面作了新的規定。相對於2001年1月18日修訂的《企業會計准則——非貨幣性交易》變化較大。對於換入資產入賬價值的計量,新准則規定了兩種計量基礎:公允價值和歷史成本。當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應當以公允價值為基礎進行計量。如果不能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則換入資產以歷史成本為基礎進行計量。

1該項交換具有商業實質。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會計處理究竟是採用賬面價值還是公允價值計價,關鍵在於對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否具有商業實質的判斷。新准則借鑒國際會計准則的規定,對商業實質的判斷標准一是換入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在風險、時間和金額方面與換出資產顯著不同;二是換入資產與換出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不同,且其差額與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相比是重大的。能夠滿足以上兩個條件之一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同時,在確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否具有商業實質時。企業應當關注交易各方之間是否存在關聯方關系。關聯方關系的存在可能導致發生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

2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表明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1)換入或換出資產存在活躍市場。對於存在活躍市場的存貨、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非貨幣性資產,應當以資產市場價格為基礎確定其公允價值。

(2)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但同類或類似資產存在活躍市場。對於同類或類似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非貨幣性資產,應當以同類或類似資產市場價格為基礎確定其公允價值。

(3)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不存在同類或類似資產的可比市場交易,應當採用估值技術確定其公允價值。該公允價值估計數的變動區間很小,或者在公允價值估計數變動區間內,各種用於確定公允價值估計數的概率能夠合理確定的,視為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

以公允價值為基礎進行計量時,在會計上應確認損益。而以歷史成本為基礎進行計量時。則不確認損益。如果在交換過程中發生補價,則分以下情況進行處理:(1)支付補價方,應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或賬面價值加上支付的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成本;(2)收到補價方,應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或賬面價值減去收取的補價,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成本。

(二)新准則與稅法的差異兩者之間的差異從新准則規定的兩種確認基礎上分別進行說明。

1新准則規定,具有商業實質且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以公允價值計價。採用公允價值計量換入資產的會計處理的實質是:由於不確認收到補價所包含的收益或損失。在將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損益的同時,也就是將換出資產的轉讓收益計入了換入資產的成本。

按照相關稅法的規定。以非貨幣性資產換取其他非貨幣性資產。實際上是一種有償出讓資產的行為,只不過換取的不是貨幣,而是貨物或其他經濟利益。應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分解為出售或轉讓持有的非貨幣性資產和購置新的非貨幣性資產兩項經濟業務進行稅務處理,分別計算繳納相應的流轉稅和所得稅。具體來說,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雙方在交易時。作視同銷售處理。按照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計稅價格)與計稅成本之間的差額計算轉讓過程中的所得或損失。並且,稅法規定,在交換過程中涉及到的相關稅費,可抵減應納稅所得額。因此,應納稅所得額=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一換出資產的計稅成本一相關稅費。

兩者存在差異的原因在於換出資產的賬面成本與計稅成本可能不一致。企業發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時。會計處理是按公允價值與賬面成本確認損益;而稅法是按公允價值和計稅成本的差額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當換出資產的賬面成本與計稅成本不一致時,兩者之間的差額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2新准則規定,不同時滿足具有商業實質及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這兩個條件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計量且不確認當期損益。在這種情況下,會計與稅法差異較大。

按稅法規定。換出資產需先按出售或轉讓原有資產計算損益,並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對換入資產計價。但在換出資產時,換出資產方會計上未產生損益,兩者之間的差額應按稅法確認的標准調整應納稅所得額。

由此可見,對於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會計與稅務處理存在明顯的差異。對於會計處理的結果。企業應按照所得稅法的規定進行調整。對企業來講,採用新會計准則,將會對換入資產的成本、損益的計量產生什麼影響?如何進行所得稅納稅調整?本文將結合案例對此進行探討。

二、案例分析

(一)交換過程中不涉及補價例1:2007年4月,經A、B兩公司協商,A公司以其賬面的一項專利權與B公司的一間倉庫交換。A公司專利權賬面價值為90萬元,公允價值為100萬元;B公司倉庫賬面原價為110萬元,已提折舊20萬元,公允價值為100萬元。A公司按「轉讓無形資產」稅目繳納營業稅5萬元(100x5%);B公司按「銷售不動產」稅目繳納營業稅5萬元(100x5%)。假設A、B兩公司扣除該項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影響之後。當期應納稅所得額均為500萬元。所涉及資產均未計提減值准備,整個交易中除營業稅以外沒有發生其他相關稅費。

A公司的相關處理為:

1若以歷史成本作為計量屬性:換入資產的成本=90+5=95(萬元)

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倉庫95

貸:無形資產——專利權90

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5

納稅調整:根據稅法規定,應納稅所得額=100-90-5=5(萬元)。而在會計處理過程中。沒有確認損益。兩者產生差異5萬元。在進行納稅申報時,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5萬元。最終應納稅所得額為505萬元。

2若以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屬性:換入資產的成本=100+5=105(萬元)

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倉庫105

貸:無形資產——專利權90

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5

營業外收10

納稅調整:根據稅法規定,應納稅所得額=100-90-5=5(萬元),而在會計處理過程中,已確認損益10萬元,兩者產生差異10-5=5(萬元)。在進行納稅申報時,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5萬元,最終應納稅所得額=500+10-5=505(萬元)。

B公司的相關處理為:

1若以歷史成本作為計量屬性:換入資產的成本=90+5=95(萬元)

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清理90

累計折舊20

貸:固定資產一倉庫110

借:無形資產——專利權95

貸:固定資產清理90

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5

納稅調整:同A公司

2若以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屬性:換入資產的成本=100+5=105(萬元)

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清理90

累計折舊20

貸:固定資產——倉庫110

借:無形資產——專利權105

貸:固定資產清理90

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5

營業外收入10

納稅調整:同A公司

(二)交換過程中涉及補價例2:若A公司的專利權賬面價值為90萬元。公允價值110萬元,則A公司繳納5,5萬元(110x5%)的營業稅,B公司以倉庫及支付補價10萬元為對價交換A公司專利權。其他條件同例1.

A公司的相關處理為:

1若以歷史成本作為計量屬性:換入資產的成本=90+5.5-10=85.5(萬元)

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倉庫85.5

銀行存款10

貸:無形資產——專利權90

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5.5

納稅調整:根據稅法規定,應納稅所得額=110-90-5.5=14.5(萬元),而在會計處理過程中,沒有確認損益,兩者產生差異14.5萬元。在進行納稅申報時,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14.5萬元,最終應納稅所得額514.5萬元。

2若以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屬性:換入資產的成本=110+55-10=105.5(萬元)

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倉庫105.5

銀行存款10

貸:無形資產——專利權90

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5.5

營業外收入20

納稅調整:根據稅法規定。應納稅所得額=110-90-5.5=14.5(萬元),而在會計處理過程中,已確認損益20萬元,兩者產生差異5.5萬元。在進行納稅申報時,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5.5萬元,最終應納稅所得額=500+20-5.5=514.5(萬元)。

B公司的相關處理為:

1若以歷史成本作為計量屬性:換入資產的成本=90+10+5=105(萬元)

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清理90

累計折舊20

貸:固定資產——倉庫110

借:無形資產——專利權105

貸:固定資產清理90

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5

銀行存款10

納稅調整:根據稅法規定,應納稅所得額=100-90-5=5(萬元),而在會計處理過程中,沒有確認損益,兩者產生差異5萬元。在進行納稅申報時。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5萬元,最終應納稅所得額505萬元。

2若以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屬性:換入資產的成本=100+10+5=115(萬元)

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清理90

累計折舊20

貸:固定資產——倉庫110

借:無形資產——專利權115

貸:固定資產清理90

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5

銀行存款10

營業外收入10

納稅調整:根據稅法規定,應納稅所得額=100-90-5=5(萬元)。而在會計處理過程中,已確認損益10萬元,兩者產生差異5萬元。在進行納稅申報時,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5萬元,最終應納稅所得額=500+10-5=505(萬元)。
(宋浙青)

⑸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會計處理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會計處理要分兩種情況:

1、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會計處理:


1)不涉及補價的:

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2)涉及補價的:

支付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加上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

收到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例:同樣是上例的條件,如果不具備商業實質,甲公司做如下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 43.81

無形資產 186.19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30

貸:長期股權投資 250

銀行存款10

(5)非貨幣性資產怎麼減值擴展閱讀:

如何選擇公允價值計量還是賬面價值計量: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准則規定了確定換入資產成本的兩種計量基礎和交換所產生損益的確認原則:

(一)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同時滿足下列兩個條件的,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1.該項交換具有商業實質。

2.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二)不具有商業實質或交換涉及資產的公允價值均不能可靠計量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應當按照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

⑹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換出存貨結轉的已計提存貨跌價准備,不沖減當期資產減值損失!有誰能通俗的給我解釋一下

存貨跌價准備和資產減值損失都要按資產明細核算,不同資產之間不能互相抵消的!你換出的存貨以前計提的,和當期計提的,互不幹涉!

⑺ 無形資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時未計提減值准備,那原值和累計攤銷之間的差計入哪裡

無形資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時未計提減值准備,那原值和累計攤銷之間的差計入換入資產成本。

⑻ 資產減值計量的原則和方法

資產減值計量的原則:

資產可收回金額確定後,如果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的,企業應當將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准備。資產的賬面價值是指資產成本扣減累計折舊(或累計攤銷)和累計減值准備後的金額。

資產減值計量的方法:在計量資產減值准備時所要用的計量方法有--可變現凈值法,未來現金流量折現法(現值),可收回金額法。不同的資產的減值要用到的計量的方法不同,在選定時主要是以各個資產持有的目的來選定的。

必要性

長期以來,由於眾多因素的影響,高估資產價值在我國企業界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資產減值為資產的真實價值提供了量度,其實質是用價值計量代替成本計量,並將賬面金額大於價值部分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或費用,資產計量接近真實價值,有助於信息使用者投資決策。

資產減值准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企業財務資料的真實,資產減值准備規定不僅說明了謹慎性原則的重要性,也避免了資產的虛增導致企業利潤的虛增。

熱點內容
股票做空就會退市嗎 發布:2025-05-19 23:18:03 瀏覽:847
股市頂級lv2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9 22:56:57 瀏覽:928
18大對股票有沒有影響嗎 發布:2025-05-19 22:52:48 瀏覽:624
什麼是股市反拍 發布:2025-05-19 22:46:40 瀏覽:11
華泰證券股票交易時間 發布:2025-05-19 22:37:53 瀏覽:300
哪個網站買金融靠譜 發布:2025-05-19 22:34:52 瀏覽:712
嘉興手機銀行如何取消基金定投 發布:2025-05-19 22:20:53 瀏覽:253
基金市場是什麼 發布:2025-05-19 22:14:11 瀏覽:580
股票600337歷史最高點 發布:2025-05-19 21:53:19 瀏覽:832
期貨簽名失敗怎麼辦 發布:2025-05-19 21:46:36 瀏覽: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