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如何理解一切商品只要轉換成貨幣

如何理解一切商品只要轉換成貨幣

發布時間: 2022-02-19 23:15:50

Ⅰ 商品怎樣轉化為貨幣

貨幣不是商品,它只是一般等價物,一個用來衡量物品價值的通用物品.
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商品既有使用價值也也有價值。
從經濟學角度講,商品不能轉換為貨幣
但是如果換個角度講,人們在進行貿易時不用任何貨幣,例如用羊換大米,那麼商品本身就充當了貨幣作用,它也就在交換過程中轉換為了貨幣。
還有就是樓上說的,吧商品賣出去,自然就成為貨幣了。

Ⅱ 商品使用價值和價值之間的矛盾為什麼外在表現為商品與商品的矛盾

使用價值和價值之間又是相互排斥的.這主要表現在: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二者不可兼得.對於商品生產者來說,為了得到商品的價值,必須讓渡商品的使用價值;對於購買者來說,為了獲得商品的使用價值,必須付出價值.那麼,這一矛盾又怎麼解決呢

所以說 你要想得到一件商品的使用價值 就要付出價值就是錢

希望幫到你吧

Ⅲ 怎樣理解馬克思把商品轉化成貨幣叫做「驚險的跳躍」這一思想對你有什麼啟示

「從商品到貨幣是一次驚險的跳躍。如果掉下去,那麼摔碎的不僅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這句話來自馬克思的《資本論》。

商品生產者生產商品的目的是「為買而賣」,即為實現「貨幣--商品」(買)的目的必須首先實現「商品--貨幣」的跳躍(賣出自己的商品)。否則,不能賣出自己的商品換得貨幣,購買自己所需商品的生產目的就難以實現。所以,如果「商品--貨幣」的跳躍不成功,著急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的生產(所有)者。

花錢容易賺錢難。首先購買權在買家那裡,買家可以通過貨比三家來獲取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因此,就形成了一種競爭,當你商品質量不過關,跳躍不成功,賣不出去,那你就虧本了,也就是摔壞了你自己。也就是說,消費者把風險轉移給了銷售者。所以,這對銷售者來說是一次「驚險的跳躍」。

啟示:提高勞動生產率,獲得更大的降價空間

(3)如何理解一切商品只要轉換成貨幣擴展閱讀:

《資本論》是德國思想家卡爾·馬克思創作的政治經濟學著作。《資本論》全書共三卷,以剩餘價值為中心,對資本主義進行了徹底的批判。

《資本論》對後世的影響:

在馬克思主義以前。已經有了政治經濟學,不過那是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學。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把「國民財富」作為研究對象,只講物與物的關系,不講人與人的特殊社會關系,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看成自古有之,永恆存在的東西。馬克思通過創作《資本論》,實現了政治經濟學的根本革命,為政治經濟學的發展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資本論》明確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作為研究對象,並以唯物辯證法作指導,運用科學抽象法進行研究,從而第一次科學地確立了政治經濟學的對象和方法。

《資本論》在批判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價值論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分析了勞動的二重性,建立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從而為政治經濟學奠定了理論基礎。

Ⅳ [轉載]怎樣理解商品轉換為貨幣「是商品的驚險的跳躍」的

怎樣理解商品轉換為貨幣「是商品的驚險的跳躍」的含義及其實踐意義? 答: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從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兩方面分析了商品轉換為貨幣「是商品的驚險的跳躍」,說明了商品銷售的困難和風險: 從商品的使用價值方面看,(1)一種商品一般不是獨家生產獨自經營的,同行生產者的隊伍不斷增加,因而它在競爭中售賣並不容易;(2)即使生產新品種的商品,投放到市場上也未必能立即引起消費者的需求而成為社會需要的,因而也難以出賣;(3)即使生產的商品是社會需要的,也不能保證全部售完。因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產品的更新,可能被類似的性能更好的商品所代替;(4)社會對於商品的需要量是有限度的,在競爭中,有些商品將成為多餘的。 從商品價值方面看,(1)生產技術改進,勞動生產率提高,如果使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減少,降低商品的價值量,那麼在這之前生產的該種商品就不能實現原來的價值量;(2)即使單個商品是按其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生產的,但是在一定時期內,如果生產這一種商品的總量超過了社會必要總量,那麼在這種商品總量上所消費的過多的勞動時間也就不能形成價值。實踐意義: 第一,商品的生產經營,要從商品的使用價值方面,聯想到社會分工的發展和新產品的開發,以及社會的需求。各行業、各企業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自己生產經營這種產品,不能排除其他人也加入這種生產經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即使自己的生產經營佔領了市場也不是一勞永逸的,因此,要從市場的動態上預測和操作。 第二,商品的生產經營要從商品的價值方面聯想到科學技術的進步與應用。

Ⅳ 一切商品都是暫時的貨幣貨幣是永久的商品這句話什麼意思

在一定條件下,商品是可以用來賣的,也可以用來以物換物,所以說商品是暫時的貨幣;當你把它賣掉,商品就變成了貨幣,貨幣是用來干什麼的,還是要用來消費,用來購置你需要的商品,這就是為什麼說貨幣是永久的商品。

Ⅵ 為什麼說只有商品變成貨幣,私人勞動才能轉化為社會勞動。

任何商品在沒有通過貨幣交易前,都屬於私人物品,或為私人勞動成果,通過貨幣交易,私有物品變成了社會共享的所謂商品。通過這種轉變,所有私人勞動就變成了為社會大眾所服務!這就是貨幣的作用!

Ⅶ 怎麼理解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

這個轉化的實現,是以勞動力成為商品為前提的。只有勞動力成為商品,貨幣才能轉化為資本。貨幣和資本有著本質的區別。貨幣一旦具有了價值增殖的功能,它就轉化成了資本。因此,貨幣要轉化成資本就必須找到價值增殖的載體,馬克思在經過一系列考察論證之後,最終在自由出賣勞動力的勞動者身上找到了這個載體,即勞動。因此,作為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佔有者,即資本家,要想把貨幣轉化為資本,就必須在商品市場上找到自由的勞動力。這里說的自由,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工人是自由人,能夠把自己的勞動力當作自己的商品來支配,另一方面,他沒有別的商品可以出賣,自由得一無所有,沒有任何實現自己的勞動力所必需的東西。而且必須維持這種特殊的商品能夠在商品市場上永遠存在。同其他任何商品的價值一樣,勞動力的價值也是由生產從而再生產這種獨特商品所必須的勞動時間決定的。勞動力的價值,就是維持勞動力佔有者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因此,生活資料的總和應當足以使勞動力能夠在正常生活狀況下維持自己,同時為了不斷的補充這種特殊的商品以及提高勞動者的必要技能,生產勞動力所必要的生活資料的總和,就必須包括工人子女的生活資料和勞動力的教育費用。只有滿足了這些條件,勞動力才能作為一種商品而存在,必且通過勞動實現其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勞動本身就是勞動力的使用過程。勞動過程就是製造使用價值的有目的的活動,是為了人類的需要而面對自然物的佔有,是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一般條件,是人類生活的永恆的自然條件,它為人類活動的一切形式所共有。作為勞動過程與即將談到的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生產過程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商品生產的資本主義形式。勞動創造的使用價值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作為消費勞動力的資本家而言,他就是要不斷的生產具有的使用價值的交換價值,要生產可以交換的商品,而且他要使生產出來的商品的價值大於生產該商品所需要的各種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價值總和。他要通過一系列的生產活動最終獲得剩餘價值。然而商品本身就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體,光擁有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是不夠的,因為商品最終是用來交換的,只有在交換過程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小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生產該商品的資本家才能最終獲得剩餘價值或超額利潤。商品的價值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價值的剩餘價值的實現是通過延長僱傭勞動力的工作時間或提高勞動生產率來實現的。在生產率一定的前提下,資本家只能通過延長工人的工作時間來獲得絕對剩餘價值。用馬克思描述價值增殖過程的語言來說,價值增殖過程不外是超過一定點而延長了的價值形成過程。如果價值形成過程之持續到這樣一點,即資本所支付的勞動力價值恰好為新的等價物所補償,那就是單純的價值形成過程。如果價值形成過程超過這一點而持續下去,那就成為價值增殖的過程。商品的價值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在商品流通領域實現的,即貨幣轉化為資本的最終實現環節是在商品流通領域。資本不能從流通中產生,又不能不從流通中產生。它必須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產生。這樣就得到一個雙重的結果。貨幣轉化為資本,必須根據商品交換的內在規律來加以說明,因此等價物的交換應該是起點。資本家必須按商品的價值購買商品,按商品的價值出賣商品,但他在過程終了時賣出商品的價值必須大於它投入的成本。所以,它必須既在流通領域中,又不在流通領域中。

Ⅷ 如何理解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關鍵

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的特殊性在於它是價值的源泉,它不僅能創造出自身價值,而且還能創造出比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剩餘價值。資本家的貨幣只要和勞動力進行交換,就能夠使其帶來剩餘價值。所以,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關鍵。

1,資本是能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貨幣不是生來就是資本的,只有當它能帶來剩餘價值時才成為資本。

2,流通中的等價交換和不等價交換都不能產生剩餘價值。

3,剩餘價值之所以能產生,是因為資本家在流通中買到了一種特殊的商品,這種商品不僅能創造自身價值,而且能夠創造超過自身價值以上的一部分價值。

4,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樣也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

(8)如何理解一切商品只要轉換成貨幣擴展閱讀:

勞動價值論是關於價值是一種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即抽象勞動所創造的理論。

商品價值決定於體現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的理論是人們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逐漸認識到的。勞動決定價值這一思想最初由英國經濟學家配第提出。

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也對勞動價值論做出了巨大貢獻。價值是一個商品經濟范疇。產品成為商品以交換為前提。交換就有個比率的問題。價值以這個比率,也就是以交換價值為其具體的表達形式,因此,價值和勞動的關系從而價值的實質往往被模糊了。

事實的真相是:如果不從歷史存在者出發,那麼,李嘉圖所得到的「社會存在」就只能是抽象知識和概念。

馬克思論證和研究勞動價值論的方式是:「我又把黑格爾的《邏輯學》瀏覽了一遍,這在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幫了我很大的忙。」但也正是在這里,馬克思譏笑了資產階級工作者:「在所有的現代經濟學家中,巴師夏先生的《經濟的諧和》集庸俗之大成。只有癩蛤蟆才能搞出這種諧和的爛泥湯。」

熱點內容
股票做空就會退市嗎 發布:2025-05-19 23:18:03 瀏覽:847
股市頂級lv2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9 22:56:57 瀏覽:928
18大對股票有沒有影響嗎 發布:2025-05-19 22:52:48 瀏覽:624
什麼是股市反拍 發布:2025-05-19 22:46:40 瀏覽:11
華泰證券股票交易時間 發布:2025-05-19 22:37:53 瀏覽:300
哪個網站買金融靠譜 發布:2025-05-19 22:34:52 瀏覽:712
嘉興手機銀行如何取消基金定投 發布:2025-05-19 22:20:53 瀏覽:253
基金市場是什麼 發布:2025-05-19 22:14:11 瀏覽:580
股票600337歷史最高點 發布:2025-05-19 21:53:19 瀏覽:832
期貨簽名失敗怎麼辦 發布:2025-05-19 21:46:36 瀏覽: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