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德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Ⅰ 薩德系統對中國有什麼危害
1、美韓部署"薩德"系統直接損害中國國家安全利益。
2、美韓執意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很有可能在東北亞導致新一輪軍備競賽。如果美韓一意孤行,中俄可能會拿出美韓意想不到也承受不起的反制措施。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對韓國非但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有可能將韓國拖入美國與中俄的軍事對峙中。
3、不利於緩和當前緊張局勢,不利於維護地區和平穩定, 損害中國戰略安全利益。
薩德系統:
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英語: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縮寫:THAAD,薩德)是美國導彈防禦局和美國陸軍隸下的陸基戰區反導系統,一般簡稱為薩德反導系統。
一套「薩德」系統通常由指揮車、火控雷達、6部8聯裝發射裝置和48枚攔截彈組成,其技戰術性能有著諸多與眾不同的特點。
(1)薩德對股市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薩德系統的一些特點:
1、導彈射程遠,防護區域大
「薩德」的射程達到300千米,可防衛半徑200千米的區域,而「愛國者-2」和「愛國者-3」的反導射程僅分別為15千米和30千米。因此,「愛國者」被歸為「點防禦系統」,「薩德」則為「面防禦系統」,主要用於保護較大的戰略性地區和目標。
2、攔截高度和摧毀概率較高
薩德」攔截高度為40至180千米(即大氣層的高層和外大氣層的低層),而這個攔截高度區間正好是射程3500千米以上的遠程和洲際導彈的飛行末段,以及射程3500千米以下的中近程導彈的飛行中段,故號稱「當今世界唯一能在大氣層內外攔截彈道導彈的陸基反導系統」。
較大的攔截高度為「薩德」提供了實施多次攔截的充足反應時間和作戰空間。因此,「薩德」被設計為「射擊-評估-再射擊」的作戰方式,具有二次攔截和二次毀傷評定的能力,還可為「愛國者」等低層末段攔截系統提供目標指示信息。
Ⅱ 薩德是什麼東西,它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薩德是一種反導彈的系統,叫薩德反導系統,對中國的影響其實不大,就是可以遏制中國的一些導彈,現在中國的東風31型洲際彈道導彈是一顆炮彈打出去可以同時分離出十多顆彈頭同時打擊多個目標,薩德就算捅破了天最多也就能攔截3顆,所以對中國來說影響不算大!
Ⅲ 薩德反導系統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一旦薩德落戶韓國,美國便在東北亞地區擁有了完整的導彈防禦系統:「愛國者」為低層末端反導系統;「薩德」為高層末端反導系統;「宙斯盾」系統則為海基中段防禦體系,再加上美國本土部署的中段防禦系統,美國在該地區構建的兩層多段彈道導彈防禦體系便逐漸形成。如果在加上早先已經在日本部署的「宙斯盾」系統、「愛國者」反導系統等,美國就在東北亞地區克隆了東歐的反導系統,從此該地區的攻防戰略平衡或將被徹底打破,而美日韓也將成為東北亞的小北約。
這對中國的安全環境來說,是個極大的威脅。
如果後果真如此,那中國出於國家安全,很可能不得不對半島局勢作出更壞的判斷以及更充分的軍事准備,比如增加更多的戰略導彈數量,加強突防能力,對薩德系統也應該列入到解放軍的戰略考量和戰術范圍,做好更充足的軍備安排。這樣下去,很可能引發東北亞新一輪的軍備競賽,讓半島永無寧日。
半島局勢現在如一團亂麻,外部勢力如果拽得越緊,越是死結。而問題的關鍵還在於當事雙方:朝鮮與韓國。
對於朝鮮來說,強硬不是長久之計,也不可持續。這個時候動靜鬧得大,很大程度是為了5月份召開的朝鮮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金正恩能順利完成權威塑造而進行的造勢,對於朝鮮來說,玩的就是一招險棋,美韓越是反應強烈,金正恩在國內的威信越高,地位約鞏固。這時候算的是政治賬,而不是經濟賬,你用經濟的制裁手段,短時間內不能幹擾他的政治目標。
而對於韓國來說,當前最需要冷靜。在中國和美國之間玩平衡,比單純倒向美國要有利得多。況且,想通過美韓的聯合制裁讓朝鮮政權崩潰,從目前來說,還只是天方夜譚,半島的統一也不是一兩次危機就能解決的。目前最可做的,一是要堅持制裁,讓朝鮮付出必要代價,二是不要讓半島局勢繼續惡化,把中國、俄羅斯拖入軍備競賽,三是靜待5月朝鮮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等金正恩鞏固了權威地位後,限於有限的國家經濟實力,朝鮮的對外調門肯定會降低,那時應該是和談的時機。
好了,文末附上騰訊「講武堂」的一篇文章,詳細分析了薩德反導系統,純技術帖,讀後會對美國在東北亞的「小心眼」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文/獨孤九段)
Ⅳ 薩德會導致到後面的影響
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英語: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縮寫:THAAD,漢語音譯為薩德)是美國導彈防禦局和美國陸軍隸下的陸基戰區反導系統,一般簡稱為薩德反導系統。
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的前身是歷經多次失敗而告終的戰區高空區域防禦系統,美國陸軍於2004年對該系統進行重新設計,並重新命名為現名,類似於海軍的宙斯盾作戰系統,由指管通情指揮系統,攔截系統,發射系統和雷達及其支援設備組成。2007年10月,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在美國太平洋導彈靶場成功完成大氣層外的攔截試驗。
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作為專門用於對付大規模彈道導彈襲擊的防禦系統,其獨特優勢是在防禦大規模導彈威脅的同時, 為作戰部隊提供更加靈活的使用選擇。其目的不是取代而是補充MIM-104防空導彈以及海軍宙斯盾彈道導彈防禦系統、 陸基中段防禦系統和美國在世界各地部署的預警雷達與感測器,從而使美軍具備多層彈道導彈防禦能力,是戰略性進攻武器[1] 。2016年7月8日美國和韓國正式宣布將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引發韓國國內巨大爭議以及本地區國家強烈不滿。
詳解薩德到底是個什麼?
略過各種燒腦的研發過程、基本原理不談,對我們這些門外漢來說,知道「薩德」這貨為什麼這么牛就行了。所以小編用通俗的語言來為大家科普一下
1.大氣層內外是事兒都管
「薩德」既可在大氣層內40千米以上的高空,又可在大氣層外180千米以下的高度攔截來襲的彈道導彈,號稱「全球唯一能在大氣層內外攔截彈道導彈的陸基系統」。填補了僅用於大氣層內防禦的「愛國者」和僅用於大氣層外防禦的「宙斯盾」導彈防禦系統之間的空白。
2.相當於子彈打子彈武俠級別的精準破壞
「薩德」的破壞機理是「碰撞-殺傷」。這四個字看似簡單,卻對末制導和空間機動的矢量技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難度不亞於「子彈打子彈」。
要知道,傳統意義上的防空和反導導彈一般都採用高能炸葯破片殺傷方式。簡單一點的表述就是:我在接近你的時候來個自殺式大爆炸,讓一大片爆炸碎片糊到你臉上,雖然弄不死你,但是你也失去了方向,撞到別的地方去了。
而薩德可以高速撞擊目標彈頭,從而引爆彈頭或利用高速撞擊的高熱使生化戰劑失效。它甚至可以沒有專門的殺傷部分,只依靠制導或末機動部件的質量就可以達成「碰撞一殺傷」的效果,這大幅度減少了戰斗部質量,使導彈增加攔截高度成為可能。
3.特別流氓的雷達系統
你以為反導武器僅僅是防禦性的,你不主動攻擊它,它也惹不著你。錯。「薩德」不僅僅是盾牌,它在平時就能起到攝取情報和監視、控制對方的作用。
它的可完成探測、搜索、跟蹤和目標識別等多項任務,其雷達天線的作用距離超過500公里,號稱當今世界上最大,功能最強的陸基移動雷達。甚至有專家推算,薩德系統的雷達探測距離超過2000公里。
中國為什麼反對部署「薩德」
薩德系統的雷達探測距離超過2000公里。是個什麼概念呢?大半個中國乃至俄羅斯遠東都盡收眼底,這玩意往韓國一擱,以後我國和俄羅斯有什麼動作都在美國人的掌控之內,沒有秘密可言。真是要了爺的老命哦~這就像辦公室里裝滿了監控攝像頭,別說玩把網上鬥地主了,接個手機都得跟偷地雷了似的!
而且,薩德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導彈防禦系統,測試了13次成功了11次成績在同類產品中是拔尖的,美軍將這樣一個東西放在我們家門口,俄羅斯的眼皮底下,能答應嗎?還有朝鮮那個全球最有權力的80後——金·三·胖同志,一不開心頭腦發熱,再整點幺蛾子。。。細思極恐啊。。
韓國自己人為啥也反對?
按理說,「薩德」這么牛X的系統裝在了韓國,相當於給自己國家加了一層安全保障,為什麼韓國自己也有那麼多人反對呢?
首先,部署「薩德」,對攔截朝鮮的導彈沒有什麼用,因為朝鮮射程在50—150公里以內的火炮就構成對韓國的威脅。
同時,部署「薩德」還勢必打破東北亞地區原有的戰略平衡。為了對抗「薩德」,中俄可能會調整各自的半島戰略。而且還有那個及其不穩定的因素.....
形惡勢順是所有考驗的特徵,走出的形的困惑與羈絆,後面的勢將如破竹之易。中國巨大考驗的這一關,將從沖破朝鮮半島困境起。
「薩德」系統威脅中俄戰略安全
「薩德」入韓的決定不只是對韓國自身造成種種不良影響,更將損害周邊國家尤其是中國的國家安全利益。
韓國亞洲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所長金興圭認為韓國國內有關部署「薩德」的問題正在把亞太地區層面的權力轉移的影響帶入韓國,引火燒身。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教授李彬表示,「薩德」即便只是監視朝鮮不轉換方向,也可以觀察中國東北地區目標;而如果轉換方向,則可以觀察到中國境內相當縱深的目標。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吳日強副教授吳日強則指出,部署到韓國的「薩德」X波段雷達,在和平時期可被用以監測中國戰略導彈發射實驗,積累彈頭和誘餌的雷達特徵數據;戰時則可對部分中國打擊美國的戰略導彈實現提前探測和跟蹤。王毅外長也曾多次強調,「薩德」的X波段雷達覆蓋范圍已深入亞洲大陸腹地,不僅直接損害中國的戰略安全利益,也將損害本地區其他國家的安全利益。
將「薩德」反導系統部署在韓國境內,比起部署在日本,能向西、向北前推進300千米的探測距離,能更方便地監視中國大部分地區,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大部分的中遠程導彈發射活動。俄羅斯《生意人報》報道稱,此舉將使解決東北亞地區最緊迫問題的整個國際調停機制陷入危機。俄羅斯專家認為,「薩德」反導系統將導致全球戰略平衡被打破,同時對中俄戰略安全造成威脅。
韓令與薩德事件是否有關
最近,「限韓令」的消息炒得沸沸揚揚。一時間有人驚呼:以後見不到韓國歐巴了?
消息有點兒蹊蹺。一方面,境外媒體、尤其是韓國媒體高度關注,因為他們聽說,部分涉韓影視娛樂節目近期在中國播出及製作受阻,懷疑這與北京不滿薩德有關;另一方面,消息的當事方,也就是中國的廣電總局,至少到目前為止依然低調。
怎麼回事?
措施
雖然中國沒有官方文件,但《首爾經濟日報》8月4日的報道倒是很詳細。
該報稱,中國政府對限制韓國藝人和節目的的舉措全面開啟,包括:禁止Bigbang、Exo等團體中國演出;停止新的韓國文化產業公司投資;停止韓國偶像團體面向1萬名以上觀眾演出;禁止新簽韓國電視劇、綜藝節目合作項目;禁止韓國演員出演電視劇在電視台播放等多項規定的措施已經傳達到各電視台,並要求在9月1日開始實施。
其實,這消息7月底就已開始小道流傳。之後,韓國娛樂企業市值應聲蒸發,韓國藝人簽證被拒,宋仲基在華上億片酬的機會據說也因此打了水漂。
到目前為止,根據各方消息,「限韓令」還只是停留在口頭傳達的層面,沒有明文指示出台。但畢竟當口敏感,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牽動資本和內容市場。
大家都知道,自從韓國宣布部署「薩德」系統以來,中國政府已經表示了明確的反對(事前也一直反對),認為會損害中國的核心利益和東北亞地區的戰略平衡態勢。這一點,俠客島已經多次解讀過。
如果說「限韓令」跟薩德完全有關系、或者完全沒關,其實都有點兒說不過去。而如果我們把它視作中國對韓反制措施的一部分看待的話,事情或許會有更深層次的呈現。
韓流在中國像是一股無法阻擋的洪流,從服飾到娛樂等方方面面都影響著中國人。但最近,由於一些政治原因,韓國的一些不適當舉措讓我國官方公開表示不滿,這也直接牽扯到娛樂圈,所以傳出廣電總局將徹底封殺韓國明星,禁止韓國明星出現在我國的綜藝節目,影視劇等娛樂作品中。也有人猜測,媒體所說的「政治原因」是韓國決定部署薩德反導系統。
一些境外媒體、尤其是韓國媒體高度關注部分涉韓影視娛樂節目近期在中國播出及製作受阻的消息,懷疑這與北京不滿韓國決定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有關。已有地方電視台收到管理部門官員的相關口頭指示,還有娛樂製作公司表示,雖然尚未接到書面禁令,但它們對韓國娛樂節目在華推廣的前景很不看好,已經停接涉及韓劇的業務。
中國是韓國綜藝娛樂節目的最大海外市場,是韓流「流起來」的關鍵環節,中國對越來越多的韓國明星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向整個韓國娛樂業貢獻了重要市場份額。韓國人對近日的風吹草動很敏感,應屬正常。
韓國娛樂業與中國市場的深度融合需要兩國大的友好氛圍做基礎性鋪墊,這也應是常理。我們並不清楚官方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施加了影響,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韓國執意推進部署薩德的進程,導致中韓政治關系持續緊張,韓流在中國遭重挫將是必然發生的。恐怕用不著官方下什麼指令,頂風播韓劇的電視台就將被網民的唾沫淹沒。
中韓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這些年達到罕見的高水平,韓國文化元素在中國市場長驅直入,這與韓國不像日本那樣完全倒向美國,而是在中美之間維持某種平衡有很大關系。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是日本影視作品的天下,日本明星在中國家喻戶曉。後來韓國娛樂業崛起,中日關系又進入大低潮期,韓流才得以取代「日流」。
客觀說,如果最後中國社會對韓國的認識趨同於人們對日本的認識,中韓文化交流也不可能完全停止,就像很多日本文化元素仍能進入中國一樣。不過那種情況下韓流在中國的市場應大致相當於日本文化產品目前在中國的流行規模。
這將是一個自然的變化過程,它對韓國來說也是公平的。韓流中穿插著很多偶像崇拜,中國粉絲對韓星的這種喜愛肯定經不起中韓關系惡化的沖擊,那些韓星最終成為韓國部署薩德系統的替罪羊,並非中國之過。
應當說,韓國之前在東北亞復雜格局中的左右逢源是最成功的。它擁有美國的軍事保護,同時對中國發展快車的搭乘最為徹底,中日冷淡而騰出的文化市場又都被韓流收走了。韓國需要非常珍惜它這些年的戰略佳境,不應輕易攪亂東北亞格局,改變自己的戰略姿態。
部署薩德就屬於韓國在大國博弈中橫插了一杠子。朝核問題的確很艱難,但部署薩德無助於韓國的安全,韓國反而因此跳進了中美俄角力的大漩渦。它給韓國帶來的問題遠遠多於它為韓國解決的問題,首爾如果就是搞不懂這一點,那是韓國人自己的悲哀。
東北亞仍保留著冷戰的遺跡,這是東北亞的真正亂源,朝核問題是它最激烈的發作。身處東北亞,每一方都需承受這種亂,你多一點安全,其他方就會多一些危險,反制就將隨之而來。各方都深陷這一邏輯之中,韓國怎可奢望自己得以「獨善其身」?
韓流出現進入中國遇阻,說老實話,這是韓國方面的自作自受。中韓僵持下去,韓方很可能還會蒙受更多損失,當然,中國也會受些損失。但正如中國很多網民說的,「國家面前無偶像」,中國面臨薩德的壓力,年輕人們怎麼還能有心去消費韓星帶來的快樂?
中美緊張如果擴展下去,終將產生全球性影響,導致種種經濟和文化交流受損的擴大化效應。亞太將是最早受影響的地區,東亞則可能承受第一波負效果。韓國如果不惜跑步進入受損的名單,那是它的選擇。
Ⅳ 薩德事件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2016年7月8日,美韓兩國的安全部門聯合發表聲明,一致決定在韓國境內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東北亞地區國家反應強烈,中俄兩國均堅決反對。中國外交部隨後發表聲明,對此強烈不滿並敦促美韓停止「薩德」反導系統部署進程。中韓兩國之間原本擁有巨大的國際市場,兩國在經貿方面存在著巨大潛力。「薩德」的部署無疑給兩國經貿合作蒙上了一層陰影。 從長遠的視角來看,「薩德」的部署對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無法產生根本性的影響。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9月,中國的PPI指數同比上漲69%,環比上漲1%,此數值為近年來的較高值,從某種程度上傳遞著中國工業生產開始蘇醒的信號。從宏觀角度看,2017年前三個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到2029萬億元,同比增長1616%,進出口回穩向好勢頭在鞏固,增長質量效益在提升。三、四線房地產市場穩中回落、國內內需消費市場逐漸擴大等因素,都為此次經濟的托底起著可持續的影響作用。從短期來看,「薩德」的部署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更多的是被各方控制在中韓交涉的范圍內,尤其是近日中韓續簽貨幣互換協議三年,由此看來此次「薩德」的部署難以演變成系統性危機,因而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影響是有限的。 韓國經貿對中國的依賴度極大,若韓做出更多過分舉動,經貿制裁自然而然就成為一個殺手鐧。據統計,中韓建交25年以來,由於地理位置接近和經濟方面可互補,雙方經貿投資合作快速增長,經貿總額由1992年的約50億美元增長到2015年的22738億美元,2014年曾高達2345億美元,為建交時的47倍。韓中貿易總額是韓美貿易總額的兩倍多,而且韓方長期順差,總額超過4500億美元,由此呈現韓國「經濟靠中國」的格局。25年來,韓國各類企業將中國作為吸金地進行投資,總量達到23萬家,投資總額約600億美元,其中韓國旅遊觀光業、化妝品業、製造業以及流行音樂等文化產業都對中國市場和消費者形成了嚴重的依賴。這種全方位、全領域、多層次的合作交流形成了八大格局:中國已成為韓國最大貿易夥伴、最大出口市場、最大進口市場、最大海外投資對象國、最大旅遊目的地、最大遊客來源國、最大留學生目的地國以及最大文化產業輸出國。由此看來,若「薩德」影響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中國採取制裁等報復性措施,對韓方的影響是極為強烈的。 來源:中國市場
Ⅵ 「薩德」事件對韓經濟影響有多嚴重
「薩德」事件對韓經濟影響:
作為反制"薩德"入韓的措施之一,中國政府禁止本土旅行社銷售韓國游產品。有預測認為,隨著訪韓中國遊客大減,韓國免稅店銷售額一年將縮水4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40億元)以上。
訪韓中國遊客中約40%為團隊遊客,此次中方採取措施後,除團體游產品外,中國旅行社銷售的機票加酒店套餐也可能受影響。如此一來,中國遊客減幅可能達50%左右。
中國禁韓令讓韓國經濟損失重大:禁韓令看起來只是娛樂圈事情,但其實中國的這個政策對韓國經濟來說是有很大影響的。
據了解,韓國文化產業出口的比例佔到70%左右,其中一半是出口中國。而「限韓令」已令韓國股市連日下跌。有媒體調查表示,近三天JYP跌了5.4%,市值縮水97億,SM跌了4.8%,市值縮水314億,CJ E&M跌了8.99%,市值縮水2444億,YG跌了11.98%,市值縮水760億,CJ、SM、JYP、YG這四大公司總市值下降了3615億韓元(21.5億人民幣)。
韓國出口盈餘的大約40%來自中國,韓國產品風靡中國有相當一部分屬於它從中韓政治友好中得到的回報。既然韓國現在做得如此決絕,它就應當把那一部分好處吐出來。
中國與韓國的經濟聯系由來已久,中國是韓國出口的第一大市場,中國與韓國斷交,必然在經濟上進行封鎖,形成對韓國「閉關鎖國」的狀態。
娛樂業在韓國的經濟低位眾所周知,似乎除了三星等電子企業,支撐起韓國經濟的就是娛樂業的對外輸出了。目前,中韓經濟進入僵持狀態,若薩德真的部署成功,限韓令將繼續發威,到時候不用中國緊逼,韓國經濟怕是就支持不下去了。現在雖然限韓令名頭在外,但是並未全面禁止,中國方面仍希望韓國最後時刻「懸崖勒馬」。
其次便是「旅遊業」。由韓流引起的韓國旅遊,也為韓國經濟做了巨大的貢獻。2015年出境中國遊客將近1.2億人次,預計到2020年將增到2億人次。顯然,世界各地的旅遊業者都想爭奪如此龐大的紅利。而事實上,近年來韓國、日本,以及中國台灣和香港等地受到大陸遊客的青睞,也確實由此獲利。
製造業,尤其是韓國化妝品。從韓國開始部署薩德之後,中國就在海關方面加強了檢驗,2016年,在出口化妝品中,就有28類化妝品被判定為不合格產品,其中有19種為韓國產品。韓國化妝品業界表示,中國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強化了對進口化妝品成分的檢查力度。
Ⅶ 薩德系統對中國有什麼危害
薩德原名是<末端高空區防禦系統>。說的通俗一點就是,當你的仇家准備用導彈炸你家的時候,你的這套裝備可以提前把導彈攔截下來。
韓美兩國軍方7月8日在韓國首爾發表聯合聲明稱,由於「朝鮮的核武器及導彈威脅」,韓美決定在駐韓美軍基地部署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即「薩德」系統。
薩德是當今世界上唯一能在大氣層內外攔截彈道導彈的地基系統。薩德不僅是「盾牌」,更能攝取情報和監控對手。當然,最關鍵的是「薩德」系統如果進駐朝鮮半島,受影響的不僅是朝鮮,中國和俄羅斯遠東地區部署的戰略戰術導彈也將面臨「威力貶值」的風險。除導致中國洲際導彈威懾力下降外,有專家分析,「薩德」部署在韓國境內,比起部署日本,能向西向北推進300公里的探測距離,從而更方便地監控中國東北、華北、東南沿海大部分地區。從理論上說,中國在東部沿海地區機動發射的「東風-21D」、「東風-26」系列反艦彈道導彈面臨「提前曝光」的危險。
用通俗的語言來為大家科普一下:
1、大氣層內外是事兒都管
「薩德」既可在大氣層內40千米以上的高空,又可在大氣層外180千米以下的高度攔截來襲的彈道導彈,號稱「全球唯一能在大氣層內外攔截彈道導彈的陸基系統」。填補了僅用於大氣層內防禦的「愛國者」和僅用於大氣層外防禦的「宙斯盾」導彈防禦系統之間的空白。
2、相當於子彈打子彈武俠級別的精準破壞
「薩德」的破壞機理是「碰撞-殺傷」。這四個字看似簡單,卻對末制導和空間機動的矢量技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難度不亞於「子彈打子彈」。
要知道,傳統意義上的防空和反導導彈一般都採用高能炸葯破片殺傷方式。簡單一點的表述就是:我在接近你的時候來個自殺式大爆炸,讓一大片爆炸碎片糊到你臉上,雖然弄不死你,但是你也失去了方向,撞到別的地方去了。
而薩德可以高速撞擊目標彈頭,從而引爆彈頭或利用高速撞擊的高熱使生化戰劑失效。它甚至可以沒有專門的殺傷部分,只依靠制導或末機動部件的質量就可以達成「碰撞一殺傷」的效果,這大幅度減少了戰斗部質量,使導彈增加攔截高度成為可能。
3、特別流氓的雷達系統
你以為反導武器僅僅是防禦性的,你不主動攻擊它,它也惹不著你。錯。「薩德」不僅僅是盾牌,它在平時就能起到攝取情報和監視、控制對方的作用。
它的可完成探測、搜索、跟蹤和目標識別等多項任務,其雷達天線的作用距離超過500公里,號稱當今世界上最大,功能最強的陸基移動雷達。甚至有專家推算,薩德系統的雷達探測距離超過2000公里。
中國為什麼反對部署「薩德」
薩德系統的雷達探測距離超過2000公里。是個什麼概念呢?大半個中國乃至俄羅斯遠東都盡收眼底,這玩意往韓國一擱,以後我國和俄羅斯有什麼動作都在美國人的掌控之內,沒有秘密可言。真是要了爺的老命哦~這就像辦公室里裝滿了監控攝像頭,別說玩把網上鬥地主了,接個手機都得跟偷地雷了似的!
Ⅷ 韓國部署薩德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部署薩德導彈對韓國來說完全是一個損人不利己的行為
部署薩德它保護不了首爾,但卻可以實實在在威脅到中國和俄羅斯。與之前在台灣部署的「鋪路爪」雷達不同,薩德系統所配屬的雷達擁有更高的精度,即便是從中國內陸發射導彈,也會在導彈起飛第一時間受到監控,這樣就會給美方提供更多的預警時間來組織攔截或是規避,這必將大大降低導彈的打擊效能。
「薩德」的射程達到300千米,可防衛半徑200千米的區域,而「愛國者-2」和「愛國者-3」的反導射程僅分別為15千米和30千米。
「薩德」攔截高度為40至180千米(即大氣層的高層和外大氣層的低層),而這個攔截高度區間正好是射程3500千米以上的遠程和洲際導彈的飛行末段,以及射程3500千米以下的中近程導彈的飛行中段,故號稱「當今世界唯一能在大氣層內外攔截彈道導彈的陸基反導系統」。
「薩德」設計之初就把系統兼容性確定為技術重點,並在試驗中解決了與海軍的鏈接互通問題,從而易於同「地基中段攔截」「愛國者」和海軍「宙斯盾」等系統隨機構成各種形式的多層反導體系,做到情報資源共享和協同作戰。
在東北亞特定地緣環境下,「薩德」在韓國實施「前沿部署」後,其雷達監控范圍可深入覆蓋東北亞腹地,平時可攝取該地區國家諸多情報、積累目標特徵數據,戰時則充當早期識別與跟蹤工具、提升導彈攔截概率。這就使「薩德」不局限於充當單純的被動防衛性「盾牌」,還具備了相當的攻勢防禦能力。
僅僅從地理上來分析,朝鮮半島東西寬360千米,南北長1000千米,這一區域如果需要導彈覆蓋,射程在1000千米以內的短程彈道導彈足夠,實際上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消除中國和俄羅斯的戰略威懾能力,美國利用韓國對朝鮮導彈的恐慌心理,意圖快速加強其在東北亞的綜合控制能力,在這一點上,也完全符合其重返亞太的戰略目的。
Ⅸ 薩德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會威脅中國的國防安全。
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英語: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縮寫:THAAD,薩德)是美國導彈防禦局和美國陸軍隸下的陸基戰區反導系統,一般簡稱為薩德反導系統。
「薩德」系統的承包商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波音公司、雷神公司,一套「薩德」系統通常由指揮車、火控雷達、6部8聯裝發射裝置和48枚攔截彈組成,其技戰術性能有著諸多與眾不同的特點。
基本設計:
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由攜帶8枚攔截彈的發射裝置、AN/TPY-2X波段雷達、火控通信系統(TFCC) 及作戰管理系統組成。
洛克希德·馬丁空間防務(Lockheed Martin Space Systems)、卡特彼勒防務(Caterpillar Defense )和噴氣飛機公司(Aerojet)是該系統發射裝置及攔截彈的主承包商,雷聲公司(Raytheon)是AN/TPY-2雷達的主承包商,波音、霍尼韋爾(Honeywell)和洛克達電子(Rocketdyne)則作為管理與指揮系統的承包商。
Ⅹ 韓國部署薩德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薩德作為一種戰術框架下的戰區導彈防禦系統,攔截高度150公里,最小攔截高度為40公里,雷達探測距離可達到1000公里,如果配合愛國者PAC-3的末段攔截系 統還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而需要注意的是韓國目前還裝備了宙斯盾系統,這讓其未來發展海基彈道導彈攔截體系成為必然。
美韓兩國在韓國部署薩 德系統的借口是應對朝鮮的彈道導彈威脅。然而薩德系統作為一種末端攔截系統,其針對的主要是中程導彈。朝鮮彈道導彈能達到這個射程的主要是舞水端導彈和蘆 洞導彈。朝鮮用化城導彈就足以覆蓋韓大部分領土,甚至射程更短的KN-02戰術導彈也能覆蓋韓主要經濟區。
韓國面臨的主要威脅其實是火箭炮和短程彈道導彈,薩德對它們的攔截能力並不比愛國者PAC-3導彈更好,反而由於價格而顯得更不經濟。如果從單純的軍事和經濟角度而言,韓國更應該向以色列購買類似「鐵穹」一類的系統來保護自身安全,而不是研究讓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導彈。
而且更重要的是,薩德系統其實並不具備中段攔截能力,如果朝鮮要打擊位於日本的美軍基地,或者打擊日本的目標,薩德能做的也只能是用雷達監控和收集數據。當然,屆時部署在韓國的薩德系統獲得的信息對提高日本的反導能力倒是很有幫助,不過對韓國防禦朝鮮並沒有實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