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貨幣回籠
❶ 如何理解促進貨幣回籠 緩解市場壓力如何理解促進貨幣回籠 緩解市場壓力
請不要相信這些 你應該去使用你的真的一些 這些貨幣回籠 是有他的道理的
❷ 央行回籠資金的方法有哪些
1提高准備金率 2提高再貼現 再貸款率 3發行央行票據 4正回購(把手中的債券作抵壓向金融機構融資) 5提高存貸款利息
❸ 貨幣回籠的基本方法
國家雖然可以有計劃地組織和引導貨幣回籠,但主要依靠間接手段,即依靠充足優良的商品勞務供應、適宜的市場價格、有吸引力的金融業務(包括儲蓄、保險、信託等業務)和完善的法制(包括財務管理法規、稅收管理法規、金融法規),將流通中的現金最大限度地組織回籠,使這些游離中的貨幣投入社會再生產,增加社會資金的積聚,保持社會再生產的良性循環。貨幣回籠也有明顯的季節性和地區性規律。在中國,一般來說,每年的上半年是貨幣回籠季節,可將上年6~12月投放的貨幣回籠80%左右;全國各大中城市絕大多數是回籠地區;在各產業部門中,商業、交通運輸、郵電、金融業是主要的貨幣回籠部門。
❹ 增加貨幣回籠是什麼意思該怎麼理解呢
貨幣回籠,指國家銀行根據市場對貨幣需要情況,有計劃地通過吸收儲蓄、發行財政債券、收回貸款等方式,將市場多餘貨幣收回國家銀行,其收回貨幣在一定時期內不再介入市場上流通,是國家為控制市場通貨膨脹所採取的手段。
❺ 求助,央行是如何回籠基礎貨幣的
中央銀行採取的三大措施:法定準備金率,再貼現率,以及公開市場業務.通過提高商業銀行的法定存款准備金率,來減少商業銀行的放貸數量與規模,從而減少市場上所流通的貨幣;也可以在公開市場上發行債券,回籠貨幣,減少貨幣流通量.
❻ 問下資金怎麼快速回籠
「百日劇變」的言論和不時爆出的地產公司資金鏈緊張的消息, 都讓地產行業陷入一種焦灼狀態。 誠然,目前大多數地產公司的資金狀況不容樂觀, 但是否意味著整個行業都處於資金鏈緊張的狀況?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地產公司, 特別是中小房企如何度過這段艱難期?為此, 本報專訪了天相投顧地產分析師張旭明和國信證券地產行業首席分析 師方焱。 中國房地產報:目前媒體爆出很多房地產公司資金鏈面臨斷裂, 而恆大地產IPO流產、中坤地產上市計劃擱置也讓市場草木皆兵。 在您看來,斷定一個公司資金鏈是否出現問題有哪些判斷依據? 張旭明:一般從報表上來看,經營活動現金流、 速動比率和負債率都是反映公司資金狀況的指標。需要注意的是, 我們統計負債率的時候會把預收賬款算為流動負債, 但是預收賬款對於公司資金情況是有利的, 因此有些公司雖然負債率高,但是如果它預收賬款比較多的話, 資金壓力並非很大。 其實除了報表之外, 公司的動向也是我們判斷房地產公司資金狀況的依據。 比如有些公司非常迫切地提出融資計劃,或者急著賣項目, 這都是這個公司資金鏈緊綳的明顯信號。 方焱:現金流不是最主要的判斷方式, 房地產企業賣掉項目所得資金馬上會繼續投產, 所以現金流為負很正常。負債率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指標, 像富力這樣擴張過快的公司負債率甚至超過130%, 這是非常危險的。 中國房地產報: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認為,受國際資本市場「 慘淡」和國內宏觀調控銀根緊縮的雙重夾擊, 很多房地產公司將在百天之內產生劇變反應, 並進入前所未有的融資艱難期。您怎麼看這一說法? 張旭明:潘總的說法有一定道理。以他的說法,這段時間是4~ 6月份。而這三個月對於房地產公司非常關鍵。從去年下半年至今, 房地產市場一直處於調整期,很多項目甚至已經停售。 而很多公司的新盤即將在2季度推出,如果供應量上升, 而成交量沒有明顯變化、甚至下降的話, 對於這些公司將會造成巨大的打擊。不過至於會不會產生所謂的「 劇變」,目前還沒有辦法判斷。 方焱:這半年的確會讓很多房地產公司很難過, 資質和項目不好的公司根本無法在銀行貸款, 而資本市場除了市道不景氣以外,再融資恐慌也會對房企融資不利。 不少公司由於資金的短缺被迫慢慢退出, 有的則賣掉現有項目後轉行。不過,潘石屹所說的百天之內倒未必, 時間上還有不確定性。 中國房地產報:您認為造成目前房企「錢荒」 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張旭明:主要是政策面的因素,銀根緊縮和宏觀調控。 房地產公司最重要的資金來源就是銀行貸款。由於房價上漲過猛, 政策上對於房企貸款的調控更加嚴格,很多中小公司根本貸不到款。 一旦這條路被堵上,「錢荒」就很明顯了。 另一方面,盡管二級市場再融資目前稍微回暖, 但總體上還是比較困難,這對一些上市大公司很重要。當然, 也存在一部分房地產公司沒有前瞻性地囤地,造成這樣的惡果, 不過並非普遍現象。 方焱:政策面的因素和資本市場的不景氣都是主要因素。 當然也不排除部分企業不理智地擴張造成的惡果。 諸如廣州的一些地產公司,過去幾年錯過了一些很好的融資機會。 更糟糕的是,在去年地價高峰的時候,這些公司拿地太多, 現在沒有辦法消化,壓力就非常大了。 中國房地產報:在融資受限、信貸緊縮的環境下, 房地產公司應該採取哪些應對措施來破解資金鏈緊綳的現狀? 張旭明:大公司的辦法比較多一些,降價是一個比較好的手段, 增加銷售量來快速回籠資金,加快周轉速度, 可以應付短期內的資金緊張。而且以大公司的資質、信譽和資產, 在銀行貸款也容易得多。資本市場的限制也只是暫時的, 長期來看還是有利於大公司進行再融資的。 至於中小公司則更多需要考慮與「大腕」進行項目合作, 如果情況更糟糕的話就只有賣掉股權來斷臂求生了。 方焱:目前最關鍵的還是加快銷售資金回籠。 同時考慮一下其他融資渠道,比如房地產信託基金、股權合作等。 很多外資對於國內一些比較好的項目很感興趣, 完全可以考慮與外資合作。 最近金地和瑞銀的合作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❼ 央行是通過什麼方法去回籠貨幣又是怎樣將回籠的的貨幣再次在市場的流通
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央行實行財政緊縮政策,也就是減少貨幣流通量,發行國債只是一個方面,比如還有增加存款准備金等等。貨幣流通速度減少,在老百姓的立場上存款利率一定是上升,這是相對上面的存款准備金上調所說的。銀行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股東利益的最大化,存放中央銀行的准備金高了,銀行的存款目標也要跟著上去,因為銀行要有錢貸出去,所以就要拉攏資金。當然這只是從銀行的角度出發的
如果從國家的角度出發,首先要知道為什麼會出現財政緊縮政策:比如經濟發展的速度過快,明顯出現了斷層(就像去年);國家自然會出台辦法來減慢經紀發展的速度。說的更民間一點就是國家不想讓人們的手裡有太多的錢。因為有了錢就會亂投資,讓一些產業出現白熱化(如去年的房產牛市,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所以一下抬高了貸款利率,抬高了存款利率。這樣就能減少貨幣在市場的流通量。讓那些想通過貸款做投資的人就會多掂量一下,因為貸款利息太高了,風險加大而不再馬上投資。這樣可以穩定市場。存款利息增加可以鼓勵人們把手中的錢先存在銀行,這樣也可以穩定市井。
總之,這樣的問題不能只考慮銀行,這是很片面的。因為銀行只是國家政策的執行者。一定要從大的方面來考慮這樣的問題一
❽ 貨幣回籠的主要手段
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中延續了8月份以來的大幅回籠力度,共回籠760億元。分析人士指出,由於CPI數據短期從高位回落,全球經濟步入衰退,宏觀調控重點可能已經逐步向保增長傾斜,之前央行頻繁上調存款准備金率的策略或將被公開市場業務替代;不過短期來看,央行從緊政策難以發生變化,放鬆將在資源價格修正之後。 2008年7月初以來,公開市場到期資金量明顯減弱。數據顯示,2008年7月份到期資金量僅為2671億元,2008年8月份到期資金量小幅回升至3610億元,不過仍保持在低量水平。與此同時,統計局公布的2008年7月份CPI數據大幅回落至6.3%的水平,好於預期,對於通脹的擔憂趨於平緩。基於這兩大背景,央行暫時放棄了之前對存款准備金率一月一調的節奏,連續兩個月按兵不動。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在放棄上調存款准備金率的同時,適時加大了公開市場操作力度。除了8月第一周凈投放390億元之外,接下來的兩周,央行通過公開市場分別凈回籠890億元和285億元;第一個公開市場交易日,央行即大幅回籠760億元,而到期的資金量僅僅為780億元,周內再度凈回籠已是板上釘釘。
廣發證券交易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央行加碼公開市場回籠力度,反映央行認為市場上資金仍然比較富餘,最近債券市場回暖以及銀行間回購利率緩慢回落是有力佐證。不過,由於七、八月份公開市場上到期資金量較少,通過反操作,央行完全可以實現對沖;此外,考慮到資金分配的不均衡,以及一些中小企業經營資金緊張局面的出現,央行暫時放棄上調存款准備金率也在情理之中。 2008年以來,央行連續上調存款准備金率至歷史高位17.5%,持續的緊縮政策對控制物價、吸收流動性的功效明顯,但也引發了人們對宏觀經濟增長的擔憂。近來有報道稱存款准備金率面臨下調,對此多數專家表示,雖然國內外經濟形勢出現了新的變化,但是短期來看,中央的從緊基調難以發生改變。
經濟發展環境發生的新變化主要體現在三方面。首先,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仍在持續惡化,全球經濟衰退局面出現,歐洲進入減息周期;其次,國內中小企業受到成本上升和資金緊張兩方面擠壓,生存和轉型發生困難;第三,物價回落趨勢短期得以確定,目前機構普遍預測2008年8月份CPI將降低至5.5%左右。
基於這些變化,有分析人士認為貨幣政策可能放鬆。2008年7月底,央行會議允許中資行增加5%~10%的信貸額度,用於投放給中小企業,這也被市場解讀為放鬆的跡象。
不過,國泰君安一位宏觀研究員指出:其一,當前宏觀經濟增速還遠未到底,此輪經濟放緩周期可能才剛剛開始,此時放鬆貨幣政策是不適宜的;其二,當前流動性充裕局面並沒有發生改變,雖然人民幣升值預期大為減弱,但是外匯儲備仍在持續增長,熱錢並未出現大規模流出跡象;其三,中國資源價格改革和農產品(000061行情,愛股,資訊)價格修正過程才剛剛起步,通脹壓力依然很大,放鬆貨幣政策無疑將不利於控制通脹。由此看來,雖然經濟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但是貨幣政策短期內難以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