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發行制度是什麼意思
① 什麼是貨幣制度
難怪有人抱怨,
開個政府是全世界最好的買賣
。不過抱怨歸抱怨,要麼你鬧革命,要麼美國人支持你(美國人專在全世界找反它不喜歡的政府的「武裝的」和「民主的」人士),否則開政府就是政變,要被鎮壓的。通常,由最好的買賣規定的貨幣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一)規定貨幣材料
無論是實物貨幣、金屬貨幣還是紙幣抑或連影子都見不著的電子貨幣,政府規定誰是貨幣誰就是貨幣,有點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味道。貨幣材料就是規定幣材的性質,確定不同的貨幣材料就形成不同的貨幣制度。當然,哪種物品可以作為貨幣材料也不一定是國家隨心所欲指定的,而是對已經形成的客觀現實在法律上加以肯定。
何為先機,造成客觀現實就是先機,
有時候,與其有時間講道理不如造成客觀現實再說。目前各國都實行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對貨幣材料不再做明確規定,如果你認為紙張也是一種材料,那貨幣材料就是紙張。
(二)規定貨幣單位
貨幣單位是貨幣本身的計量單位,規定貨幣單位包括兩方面:一是規定貨幣單位的名稱,二是規定貨幣單位的值。我們通常聽到的美刀(借用《讓子彈飛》的名稱)、英鎊;歷史上曾經有過的法郎、德國馬克等,包括有點稀奇古怪的銖、林吉特、盾等,都是貨幣本身的名稱。在金屬貨幣制度條件下,貨幣單位的值通常是每個貨幣單位包含的貨幣金屬重量和成色,在信用貨幣尚未完全脫離金屬貨幣制度的情況下,貨幣單位的值有時就是每個貨幣單位的含金量。在黃金非貨幣化後,確定貨幣單位的值究竟是什麼?可能是一個難解的迷,
(三)規定主幣和輔幣
規定流通中貨幣的種類主要指規定主幣和輔幣,主幣是一國的基本通貨和法定價格標准,輔幣是主幣的等分,是小面額貨幣,主要用於小額交易支付。金屬貨幣制度下主幣是用國家規定的貨幣材料按照國家規定的貨幣單位鑄造的貨幣,輔幣用賤金屬並由國家壟斷鑄造。信用貨幣制度下,主幣和輔幣的發行權都集中於中央銀行或政府指定機構。隨著貨幣購買力的下降,小面額貨幣會慢慢退出,現在人民幣中的分幣可能已很少使用了,而伍佰元、一千元面值的貨幣的推出只是時間問題,據說,伍佰元、一千元面值的貨幣早已印好,因為考慮到百姓的心理承受能力而遲遲沒有推出,不過,本人傾向於認為是謠傳,中國人民是最堅強的,連這點心理承受能力都沒有嗎?
我可是做好迎接面值一萬元的人民幣的。
(四)規定貨幣清償力
貨幣法定支付償還能力分為無限法償和有限法償。無限法償指不論用於何種支付,不論支付數額有多大,對方均不得拒絕接受;有限法償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額的限制,若超過限額,對方可以拒絕接受。金屬貨幣制度下,一般而言主幣具有無限法償能力,輔幣則是有限法償,在信用貨幣制度條件下,國家對各種貨幣形式支付能力的規定不是十分的明確和絕對。
(五)規定貨幣鑄造發行程序
貨幣鑄造發行的流通程序主要分為金屬貨幣的自由鑄造與限制鑄造、信用貨幣的分散發行與集中壟斷發行。自由鑄造指公民有權用國家規定的貨幣材料,按照國家規定的貨幣單位在國家造幣廠鑄造鑄幣,一般而言主幣可以自由鑄造;限制鑄造指只能由國家鑄造,輔幣為限制鑄造。信用貨幣分散發行指各商業銀行可以自主發行,早期信用貨幣是分散發行,目前各國信用貨幣的發行權大都集中於中央銀行或指定機構。也有例外的,港幣依然由幾家銀行分散發行,匯豐、渣打、中國銀行都有發行貨幣的權利。
(六)規定貨幣發行准備制度
貨幣發行准備制度是為約束貨幣發行規模維護貨幣信用而制定的,要求貨幣發行者在發行貨幣時必須以某種金屬或資產作為發行准備。在金屬貨幣制度下,貨幣發行以法律規定的貴金屬作為發行准備,在現代信用貨幣制度下,各國貨幣發行准備制度的內容比較復雜,一般包括現金准備和證券准備兩大類。
發行准備制度是貨幣發行制度的重要內容,
沒有準備的貨幣如同沒有準備的人一樣
當法定清償力不再起作用時,紙幣和廢紙之間的差異性已經不再明顯。
想想蔣介石失敗和離開大陸的原因之一是紙幣貶值就會明白這個道理。
② 金銀本位紙幣發行制度什麼意思
金本位是一種金屬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乾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金本位制於19世紀中期開始盛行。金本位制總共有三種實現形式,它們是: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兌匯本位制,其中金幣本位制最具有金本位制的代表性.
銀本位制是以白銀為本位貨幣的貨幣制度。有銀兩本位和銀幣本位兩種類型。銀兩本位是以白銀重量「兩」為價格標准實行銀塊流通。銀幣本位則是國家規定白銀為貨幣金屬,並要求鑄成一定形狀、重量和成色的銀幣;銀幣可以自由鑄造成和自由熔化;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銀幣或白銀;銀幣和白銀可自由輸出或輸入,以保證外匯市場的穩定。在貨幣史上,銀比金更早地充當本位貨幣。但在充當貨幣商品方面,黃金遠勝於白銀。西方國家隨著經濟的發展,銀本位制先是過渡到金銀復本位制,19世紀20年代後又為金本位制所取代。只有墨西哥、日本、印度等還保留銀本位制.
③ 中央銀行貨幣發行准備制度的各種類型有何區別
中央銀行貨幣發行准備制度的區別其實就是貨幣發行本位的區別。目前各國的中央銀行貨幣發行准備制度都差不多,都是國家信用本位,其實說白了就是沒有什麼准備金,以國家信用為發行貨幣的擔保。有些特殊地區,有實行外匯准備的,主要是美元准備,如香港,只要在外匯管理局存入一定數量的美元,就可以取得發鈔行地位,發行相應數量的貨幣。
以前曾經實行過的,還有黃金本位,既以黃金為發行貨幣的擔保,央行宣布貨幣的含金量,承諾以黃金兌換發行的貨幣,此外還有白銀本位,金銀復合本位等。
歷史上一些特殊時期,還出現過一些希奇古怪的貨幣發行准備,比如二戰後的西德,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全部被同盟國,主要是美國掠奪一空,為了發行西德馬克,美國給了西德政府3500萬條美國香煙作為貨幣發行准備金,可稱之為「香煙本位」了吧!
④ 什麼是貨幣制度
(一) 什麼是貨幣制度
貨幣制度是指國家做出的關於貨幣本身及其流通的法律性規定。貨幣制度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二) 貨幣制度的內容
包括貨幣金屬即幣材;貨幣單位;貨幣的鑄造、發行和流通程序的管理、金准備制度等。
⑤ 中國的貨幣發行准備制度是什麼
貨幣發行准備制度是為約束貨幣發行規模維護貨幣信用而制定的,要求貨幣發行者在發行貨幣時必須以某種金屬或資產作為發行准備。在金屬貨幣制度下,貨幣發行以法律規定的貴金屬作為發行准備,在現代信用貨幣制度下,各國貨幣發行准備制度的內容比較復雜,一般包括現金准備和證券准備兩大類。 現金准備包括黃金准備、外匯准備等具有極強流動性的資產准備,證券准備包括國家債券准備、短期商業票據准備等有價證券准備。 1 現金准備發行制:貨幣的發行100%以黃金和外匯等現金做准備 2 證券保證准備制:貨幣發行以短期商業票據、短期國庫券和政府公債做准備 3 現金准備彈性比例制:貨幣發行數量超過規定的現金准備比例時,國家對超過部分的發行徵收超額發行稅 4 證券保證准備限額發行制:在規定的發行限額內,可全部用規定證券作發行准備,超過限額的發行必須以十足的現金作為發行准備 5 比例准備制:規定貨幣發行准備中現金與其他有價證券所佔的比例,但各種准備資產的比例難以確定 6 無准備制度:中央銀行發行貨幣並不要求特有一定的准備資產,即國家以行政法規形式規定中央銀行貨幣發行的最高限額
⑥ 貨幣制度的概念是什麼
1.1貨幣的定義
經濟學中被稱為貨幣的東西,就是日常人們生活中被稱為錢的東西。由於貨幣在不同時期,存在的形式有所不同,因此,人們對貨幣的定義有所側重。一些經濟學家從實物貨幣或商品貨幣出發來定義貨幣,注重貨幣的內在價值,從商品的內在矛盾來揭示貨幣的產生及屬性;一些經濟學家從商品交換的「便利」出發,注重貨幣的媒介性,從解決物物交換的困難的角度來揭示貨幣的產生和屬性。如果不考慮歷史的因素,僅從現代的角度來定義貨幣,我們將貨幣定義為:由國家法律規定的,在商品勞務交易中或債務清償中被社會普遍接受的東西。具有普遍接受性是貨幣的重要特徵。
正確理解貨幣的定義,需要區分如下概念:
1.1.1現金貨幣
現金是家庭、工商企業和政府部門所擁有的紙幣和硬幣。現金是貨幣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高的流動性。現金數量的多少與一國的貨幣支付結算制度相關。支付結算制度越發達先進需求就越少,反之亦然。現金對人們的日常消費影響重大。
我國的現金紙幣面值分別為: 100 元、 50 元、 20 元、 10 元、 5 元、 2 元、 1 元。輔幣是本幣的等分,即角、分。
1.1.2 存款貨幣
存款貨幣是以存款形式存在的一種支付手段和儲藏手段。按不同的標准可將存款劃分為不同的種類。比較重要的劃分標準是按可否通過銀行轉賬完成支付交易行為來劃分。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可直接通過金融機構劃轉完成支付的活期存款,這類存款具有普遍的接受性。在我們國家貨幣統計中,將其計算為流通中的貨幣;第二類是不可以直接進行轉帳結算的存款,包括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這些存款必須先轉化為現金或活期存款後,才能完成交易支付功能。在統計中將其納入廣義貨幣的范疇。
1.1.3 貨幣與財富
貨幣作為價值尺度和交換的手段,是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和象徵,是價值儲藏的最佳手段。因此,貨幣是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財富存在的主要形式。除此之外,財富還包括房產、地產、股票債券等其他實物或儲藏形式。
1.2 貨幣的功能
1.2.1 價值尺度
貨幣在表現和衡量商品和勞務價值時發揮價值尺度功能。貨幣發揮價值尺度將商品的價值表現為一定的價格,從而使商品和勞務的價值可以相互比較,便於商品的流通和交換。貨幣起著價格單位的作用。作為價值尺度的貨幣只需觀念的貨幣,因此不涉及流通量的問題。
1.2.2 流通手段
貨幣充當商品和勞務交換的媒介,發揮流通手段職能。流通手段職能需要現實的貨幣。在信用貨幣流通的條件下貨幣量的多少與商品的價格關系密切。同時貨幣作為流通手段是商品交易變為買和賣兩個獨立的過程,從而使買賣脫節的可能性存在。要保持物價穩定,適度的貨幣量是關鍵。
1.2.3 支付手段
在商品交易的信用形式中,貨幣充當延期支付的標准,發揮支付手段職能。
支付手段職能的重要特點是以信用關系為基礎。由於貨幣發揮支付手段職能,會形成債券債務關系,一方面對現實經濟有促進作用,可以克服現金交易對商品生產和流通的限制;另一方面又可能導致到期不能支付而形成的債務鏈斷裂的問題。
1.2.4 價值儲藏
貨幣作為一般財富的代表,暫時退出流通,發揮價值儲藏職能。實物貨幣和信用貨幣發揮價值儲藏職能有不同的特點。信用貨幣可以提高儲蓄的效率。相對於其他財富具有流動性高,成本低等無法比擬的優點。信用貨幣條件下,儲藏手段要正常發揮,購買力的穩定是前提。
1.2.5 世界貨幣
貨幣發揮世界貨幣職能是貨幣的職能在國際領域的延伸。一國貨幣能否成為世界貨幣,與國家的經濟實力,國際貿易水平等因素有關。
1.3 貨幣的演變
在歷史上貨幣經歷了實物、金銀、紙幣等不同形式。下面對不同的貨幣形式的演變進行分析。
1.3.1 實物貨幣
實物貨幣是指作為貨幣的價值與其作為普通商品的價值相等的價值。即它本身既是商品,同時又發揮著貨幣的作用。
實物貨幣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樸素的商品貨幣,以其自然物理形態作為貨幣;第二個階段是貴金屬貨幣。前者充當貨幣具有不穩定性,接受范圍有限,難以分割,缺乏統一的價值衡量標准。貴金屬則更適合充當貨幣。它的主要特點是價值穩定,易於分割,易於儲藏,具有統一的價值衡量標准。貴金屬貨幣需要鑄造。其局限在於流通成本比較高,產量有限,難以滿足不斷增加的商品流通對貨幣的需求。
當前,黃金白銀不再是貨幣商品,但仍發揮著貨幣的某些功能,主要表現在價值儲藏方面。
1.3.2 代用貨幣
為了克服金屬貨幣的不足,人們用一些價值比較低的金屬或者紙張代替貴金屬貨幣流通,它在流通中代表著金屬貨幣的價值。它本身的價值低於它作為貨幣的價值。代用貨幣克服了貴金屬數量不足對商品流通的限制。代用貨幣的發行基礎是貴金屬。要保證代用貨幣的正常流通,與貴金屬貨幣的自由兌換是必需的。
1.3.3 信用貨幣
信用貨幣是由國家法律規定的,強制流通不以任何貴金屬為基礎的獨立發揮貨幣職能的貨幣。目前世界各國發行的貨幣,基本都屬於信用貨幣。
信用貨幣的存在形式主要有:現金、銀行存款、信用卡、電子貨幣等。
信用貨幣的量直接與中央銀行的信用規模相關。信用貨幣具有較強的彈性。通過信用規模的調整,可以影響經濟的規模。所以調節中央銀行信用規模,維持適度的信用貨幣量是任何國家貨幣政策的核心內容。
1.3.4 貨幣數量與購買力
購買力是指單位貨幣能夠交換到的商品和勞務的數量。單位貨幣交換到的商品勞務的數量越多,其購買力就越高,反之,則低。
在貴金屬貨幣流通時期,由於貨幣自身具有價值,因此貨幣能自動調節流通量,貨幣價值能夠保持穩定。在信用貨幣流通時期,由於貨幣本身不具有內在價值,其購買力與流通中的貨幣數量直接相關。流通中的貨幣量多了,商品勞務的價格上漲,貨幣的購買力下降;反之,商品勞務的價格就會下跌,單位貨幣的購買力提高。因此要保證經濟的平穩運行就要有效地調控貨幣數量。
1.3.5 中國當前的貨幣
中國當前的貨幣包括:現金、銀行存款。
銀行存款包含的范圍較廣,是現代貨幣的主要構成部分。
在我國,目前貨幣按流動性分為三個層次: M 0 (現金); M 1 ( M 0 + 活期存款); M 2 ( M 1 + 定期存款 + 儲蓄存款)。 M 1 為狹義貨幣供給量, M 2 為廣義貨幣供給量。各個國家由於具體的金融資產不同、流動性各異,因此劃分的具體內容有差別,並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所以還可以有更廣義的劃分,如 M 3、 M 4 等等。
1.4 貨幣制度的演變
貨幣制度是指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貨幣流通的准則和規范。主要內容有:確定貨幣和輔幣的材料;確定貨幣的單位;規定貨幣的流通程序和流通辦法;確定發行准備和貨幣的對外關系。
本位貨幣是一個國家貨幣制度規定的標准貨幣。在支付上本位貨幣具有無限法償的能力。即在商品勞務的交易支付中和在債務的清償上,債權人不得拒絕接受。
輔幣是本位貨幣的等分,在使用上有限法償,即超過一定數量,債權人可以拒絕接受。
貨幣制度演變可以分為以下過程:
1.4.1 銀本位制
銀本位制的主要內容是白銀作為貨幣材料。銀鑄幣為本位貨幣,具有無限法償能力。銀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熔化。國際間白銀和銀幣可以自由輸出入。流通中的紙幣可以與銀幣自由兌換。
1.4.2 金銀兩本位制
18 世紀 40 年代由於世界白銀產量的增加,使白銀價格不斷下跌。由於白銀價格不穩定,白銀作為貨幣不利於貨幣流通的穩定和國際收付。削弱了白銀作為貨幣的能力。因此許多國家逐步過渡到了金銀兩本位制。
金銀兩本位制的內容是:金銀兩種金屬均為幣材,以金銀鑄幣為本位貨幣。金銀貨幣具無限法償能力。金銀幣可以自由鑄造和熔化,金銀和金銀鑄幣在國際間能自由輸出入。紙幣和其他貨幣可以自由兌換金銀幣。
典型的金銀兩本位制下,金銀幣之間的比價完全由金銀的市場價格來決定。這種本位制也稱為平行本位制。金銀比價由於缺乏穩定性,後來由政府規定金幣和銀幣的比價兩本位制稱為「復本位制」。進一步削弱的兩本位制稱為「跛行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下金銀幣可以自由兌換,自由鑄造,自由熔化,自由輸出入。復本位制下由於白銀市場價格下跌,而由政府規定的銀幣作為貨幣的價值高於其作為普通商品在市場上的價值,套利的結果使銀幣充斥流通。劣幣驅逐良幣的規律發揮作用,最終使銀幣的鑄造受到限制。但金幣仍可以自由鑄造,自由熔化,自由輸出入。 .
金銀兩本位制有以下優點:( 1 )幣材充足,能夠滿足流通需要。 (2) 復本位制下 , 金銀比價由政府規定 , 能夠反過來影響金銀的市場價格 , 有利於金銀幣值的穩定。 (3) 便於交易,人們可以根據交易額的大小選擇金幣或者銀幣進行支付。
1.4.3 金本位制
(一)金本位制概述
第一,典型的金本位制的產生從貨幣制度演變的角度而言,是由於劣幣驅逐良幣的規律發生作用,同時也與 19 世紀以後黃金產量的增加使幣材增加有關。 金本位制的最典型的特點是:規定金鑄幣為本位貨幣,黃金可以自由鑄造和自由熔化。流通中的其他貨幣可以自由兌換為金幣,黃金在國際間可以自由輸出入。由於黃金的價值相對比較穩定,促進了各國商品經濟合國際貿易的發展。黃金由於產量有限儲備有限,不能夠完全滿足不斷擴大的商品流通對流通手段的要求。金本位制盛行了一個世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才逐步開始受到削弱。
第二,典型的金本位制受到削弱後,逐步實行金塊本位制。金塊本位制的特點是:金幣的鑄造被停止,金幣也不再流通,流通的是由中央銀行發行的紙幣。紙幣的發行以金塊作為准備。
貨幣的價值與黃金保持等值的關系。人們持有的其他貨幣不能兌換金幣,但可以兌換為金塊。黃金在國際間可以自由輸出入,紙幣可以與金塊進行兌換,但不再是自由兌換,規定的兌換限額較大。因而這種制度也被稱為「富人本位制」。
第三,金匯兌本位制。其主要特點與金塊本位制大體相同。但人們持有的其他貨幣在國內不能兌換黃金,而只能兌換與黃金有聯系的外幣。這種制度的實質是把本國的黃金存於國外的銀行,換取國外的貨幣。用國外的貨幣作為本國的紙幣的發行准備金。國內居民可以購買外匯,並在理論上可以把外匯拿到國外去換取黃金。這種制度也被稱為「虛金本位制」。
(二)金本位制崩潰的原因
20 世紀 30 年代的經濟危機動搖了金本位制的基礎,金幣的自由鑄造、自由熔化、自由輸出入和自由兌換受到了削弱,使這種貨幣制度難以繼續。
金本位制崩潰的原因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來理解:
首先,黃金既是貨幣又是商品,作為貨幣要求價值穩定,作為商品它的價值要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又不可能穩定,因此它不是理想的貨幣。
其次,黃金作為貨幣並不能保證黃金在國際之間的流動實現均衡,由於黃金流入或者流出會影響到各國貨幣供給量,黃金的流入流出不能實現自動的均衡,也就使各國的貨幣供給量難以與黃金的儲備保持適當的比率。
再次,金本位制下,要求各國貨幣之間的比價要用所含的黃金量作基礎來確定。由於各國政府為了刺激或抑制經濟的擴張或緊縮,對貨幣量進行調節,要求實行獨立的貨幣政策,因此以貨幣的黃金含量為基礎的固定匯率制度難以維持。
1.4.4 紙幣本位制
紙幣本位制是指一個國家的本位貨幣使用紙幣而不與黃金發生任何聯系的一種貨幣制度。它的主要特點:( 1 ),紙幣的發行不受黃金儲備的限制,其發行量完全取決於實現貨幣政策的需要;( 2 ),紙幣的價值決定於它的購買力,紙幣的購買力與發行量成反比,與商品供應量成正比;( 3 ),紙幣的流通完全決定於紙幣發行者的信用;( 4 ),政府通過法律手段保證紙幣具有一定的強制接受性。
紙幣流通條件下,保證幣值的穩定是貨幣制度的核心,必須要以社會公眾提供給中央銀行分配的資源或資產作為穩定幣值的基礎。我國人民幣制度是一種紙幣本位制。它的發行不與任何貴金屬掛鉤,也不依附於任何一國的貨幣,是一種獨立的貨幣。
1.5 區域本位貨幣和國際本位貨幣
1.5.1 區域本位貨幣:歐元
區域本位貨幣是指在一個一體化集團化的經濟區域中形成的統一貨幣。歐元是一種基於政治和經濟利益建立的一種區域內的單一貨幣。
1.5.2 國際本位貨幣:美元
所謂國際本位貨幣是指國際經濟活動中,世界各國出於經濟條件或政策上的考慮,用法律的形式將本國貨幣與之固定地聯系起來,作為衡量本國貨幣價值的標准,以及國際交易的最後支付手段。首先國際本位貨幣必須是自由兌換貨幣,其次必須是國際中心貨幣。
1.6 貨幣與經濟運行
1.6.1 貨幣的簡單循環
貨幣是現代經濟社會的重要的工具。在生產中,貨幣作為資本,是生產的推動力,通過貨幣促使產要素和勞動力的結合,使潛在的生產能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並維持生產的持續進行。在分配中貨幣是實現收入、資源配置和消費品分配的重要工具。在交換中作為流通和支付手段,是實現商品價值、完成消費、和維持再生產的重要工具。貨幣作為一般財富的代表,是保存價值、積累財富和實現儲蓄向投資轉化、實現資本集聚和積累重要工具。
總之,貨幣在聯系社會生產和消費的循環中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
1.6.2 經濟運行中的貨幣指標
經濟活動的指標如國內生產總值、國民收入、個人收入等,都要以貨幣來衡量。這些指標顯示了貨幣怎樣通過自身的運動將復雜的經濟活動,生產和消費聯系在一起。
名義國內生產總值
(一),國內生產總值 =————————×100%
物價指數
國內生產總值是由國家在給定時期內(如一年),以市場價格計量商品和勞務的總產出。
國內生產總值要受價格變動的影響,因此在計算上就有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和實際國內生產總值的區分,前者是以當前價格計算的,後者是在剔除了物價上漲因素後計算的因素。
(二),國民收入
國民收入是一國各種生產要素的收入之和,即勞動、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所獲得的全部收入,它是從 GDP 中減去折舊和間接稅而得到的。也等於工資、租金、利息、業主收入和企業利潤之和。
(三),個人可支配收入
個人收入—各種稅收 = 個人可支配收入
個人可支配收入 = 商品勞務消費 + 儲蓄
⑦ 貨幣發行制度的制度類型
各國的貨幣發行制度因國情不同而內容各異,最核心的是設置發行准備金原則的區別。發行准備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現金准備,包括有十足貨幣價值的金銀條塊、金銀幣和可直接用於對國外進行貨幣清算的外匯結存。另一種是保證准備(又稱信用擔保),即以政府債券、財政短期庫券、短期商業票據及其他有高度變現能力的資產作為發行擔保。從歷史上看,貨幣發行准備金制度有過五種基本類型: 人民幣的發行,是以國家掌握的能按照穩定價格投入市場的商品作為貨幣發行的准備資產,同時,人民銀行集中掌握黃金和外匯儲備,用於人民幣幣值的穩定和國際貨幣清算。中國人民銀行為人民幣的唯一貨幣發行機關,發行數額須報經國務院批准,任何部門和單位都無權對市場增加貨幣發行;中國人民銀行堅持經濟發行原則,根據國民經濟發展和商品流通的實際需要,通過銀行信貸渠道來發行貨幣;人民幣的發行以十足的商品物資價值為基礎,即「錢出去、物回來,物出去、錢回來」,以保證幣值的穩定;國家授權中國人民銀行專庫管理,無出庫命令,任何人無權將發行基金的現鈔轉為銀行業務庫的待支付現金,保證國家對紙幣生產和供應的絕對控制權;人民幣限於境內流通。
⑧ 貨幣制度包括哪些內容
貨幣制度是國家以法律形式確定的貨幣流通的結構和組織形式。
貨幣制度的內容一般包括:
(一)規定貨幣材料,即確定哪些商品可以作為幣材。
(二)規定貨幣單位,即規定貨幣單位的名稱和貨幣單位的「值」。
(三)規定主幣和輔幣:主幣是一國流通中的基本通貨,輔幣是主幣單位以下的小面額貨幣。
(四)自由鑄造、限制鑄造,即金屬貨幣流通下貨幣鑄造權的規定。
(五)有限法償和無限法償,即法律規定貨幣具有多大的支付能力。
(六) 准備制度。
貨幣制度主要有以下幾種:
銀單本位制是以白銀為本位幣的一種貨幣制度,歷史悠久。
金銀復本位制是金銀兩種鑄幣被同時法定為本位貨幣的貨幣制度。
金本位制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一種貨幣制度,包括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一)金幣本位制: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輔幣和銀行券可自由兌換成金幣,黃金可以自由輸出入國境。金幣本位制:是一種比較穩定的貨幣制度,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促進作用。但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金幣本位制的穩定因素遭到破壞。
(二)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是殘缺不全,不穩定的貨幣制度。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貨幣體系。
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是一種沒有金屬本位貨幣的貨幣制度,以不兌現的信用貨幣為法償貨幣。
我國貨幣制度是人民幣制度。人民幣制度屬於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由中國人民銀行依法進行管理調控。
⑨ 什麼是貨幣發行准備
貨幣發行准備制度是為約束貨幣發行規模維護貨幣信用而制定的,要求貨幣發行者在發行貨幣時必須以某種金屬或資產作為發行准備。在金屬貨幣制度下,貨幣發行以法律規定的貴金屬作為發行准備,在現代信用貨幣制度下,各國貨幣發行准備制度的內容比較復雜,一般包括現金准備和證券准備兩大類
⑩ 貨幣發行准備制度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啊怎麼靠各種准備來維持匯率的啊通俗易懂點……謝謝
外匯!就是儲存別的國家的貨幣,而且得是流通性強的貨幣,比如美元歐元(美元基本上就屬於國際通用貨幣)。那麼怎樣才能得到這些外匯呢?答案是進行國際貿易。首先,這個國家(如中國)得發行本國自己的貨幣,對國外進行開放並吸引外資來本國投資和貿易,外國商人來本國進行貿易時必須得到國有銀行(比如中國人民銀行)進行貨幣兌換(如美元換成人民幣),才能在該國進行買賣、旅遊、投資等等,因為該國人民只認自己國家的錢幣,交易買賣也是使用本國貨幣。當外商准備離開時可以拿著這個國家的貨幣到國有銀行換回美元。
這個國家通過稅收和貿易獲得一定的外匯,國際貿易就是通過出口本國商品(如木材稀土,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就是通過出口木材,礦石等自然資源來獲取的)獲得外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