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貨幣如何行使職能
A. 名詞解釋:信用貨幣
作為金屬貨幣符號在市場上充當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證券。有支票、期票、銀行券等,而以銀行券為其主要的、完善的形式。從貨幣的支付手段職能中產生。
與紙幣不同,可使相當大的一部分交易不需用貨幣。信用貨幣可以不斷地從一人轉讓給另一人,而由發行者負責兌現清償。體現著債權人和債務人的信用關系。
信用 :
①誠實,遵守諾言而取得的信任:守信用。 ②貨幣借貸和商品買賣中延期付款或交貨的總稱。以償還為條件的價值運動的特殊形式。
包括:
(1)銀行信用,是以銀行為一方的貨幣借貸活動;
(2)商業信用,是以商品交易中任何一方的延期付款或延期交貨的短期信用活動;
(3)國家信用,是以國家為一方的借貸活動(如發行公債);
(4)消費信用,是對個人消費者提供的信用(如分期付款)。 ③信任重用:能否信用能人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環節。
貨幣 : 充當一切商品的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貨幣是價值的一般代表,可以購買任何別的商品。
信用貨幣就是以信用作為保證,通過信用程序發行和創造的貨幣。信用貨幣是代用貨幣進一步發展的產物,目前成為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採用的貨幣形態,可以說,信用貨幣是金屬貨幣制度崩潰的直接後果。
20世紀30年代,由於世界性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相繼爆發,各主要西方國家先後被迫脫離金本位和銀本位制度,所發行的紙幣不能再兌換金屬貨幣,在這種情況下,信用貨幣便應運而生。
信用貨幣制度在全球的推行又分為了兩個步驟,而這兩個步驟的實現又是以「布雷頓森林體系」和「牙買加體系」兩個國際貨幣制度來進行的。前者切斷了黃金與紙幣在國內的自由兌換關系,後者切斷了黃金與紙幣在國際上各國政府間的自由兌換關系。
B. 信用貨幣可以發揮一般等價物的作用嗎
1、信用貨幣:是以信用活動為基礎產生的、能夠發揮貨幣作用的信用工具。信用貨幣的形式主要有商業票據、銀行券和存款貨幣,主要以銀行券、匯票、支票等形式存在。信用貨幣產生於20世紀30年代,由於世界性的經濟危機,許多國家被迫脫離金本位和銀本位,所發行的紙幣不再能兌換金屬貨幣,信用貨幣應運而生。
信用貨幣作為一般的交換媒介需要有兩個條件:一是人們對此貨幣的信心;二是貨幣發行的立法保障。二者缺一不可。目前信用貨幣又可分為以下幾種形態:①輔幣。其功能是擔任小額或零星交易中的媒介手段,多以賤金屬製造。②現金或紙幣。主要功能也是擔任人們日常生活用品的購買手段,一般為具有流通手段的紙幣,其發行權為政府或者金融機構專有。
2、電子貨幣包括信用卡,電子轉帳終端等組成的銀行交易工具和業務。
電子貨幣是指在零售支付機制中,通過銷售終端不同的電子設備之間以及在公開網路上執行支付的儲值和預付支付機制。所謂儲值是指保存在物理介質中可以用來支付的價值,如智能卡。這種介質亦被稱為電子錢包。當其儲存的價值被使用後,可以通過特定設備向其追儲價值。而預付支付機制則是指存在於特定軟體或網路中的一組可以傳輸並用語支付的電子數據,通常被成為數字現金。它通常由一組組二進制數據流和數字簽名組成,可以直接在網路上使用。電子貨幣產品主要被設計用來替代流通中的通貨。
它與傳統貨幣在本質、職能及作用等方面是相同的,本質上都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儲藏手段和世界貨幣五種職能。電子貨幣除了具有貨幣的這些一般屬性外,與通貨相比,它是一種「無形」貨幣,有著許多通貨所不具有的屬性:電子貨幣由電子脈沖代替紙張傳輸和顯示現金,通過微機處理和存儲,沒有傳統貨幣的大小、重量和印記;通貨一般由中央銀行或特定機構壟斷發行,而電子貨幣從目前來看,既有中央銀行發行的,也有一般金融機構甚至非金融機構發行,傳統通貨是以中央銀行和國家信譽為擔保的法幣,由貨幣當局設計、管理和更換,被強接受和使用,而目前的電子貨幣大多由不同的機構自行開發設計,其擔保主要依賴於開發商自身的信譽和資產,其使用只能宣傳引導,不能強迫使用;電子貨幣在使用中要藉助法定貨幣反映和實現商品的價值,結清債權和債務關系;
C. 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紙質信用貨幣是如何行使貨幣的職能的
現代信用貨幣在國際上可自由兌換,具備貨幣的各項職能。
貨幣的主要職能包括三方面:價值尺度、交易媒介、財富儲藏。
現代信用貨幣較與金屬貨幣,形態、用途與方式上有所變化與發展:
形態變化:實物貨幣→金屬貨幣→信用貨幣
方式變化:個人窖藏→請人代管→存入銀行
用途變化:單純致富→積累資本,提高消費
D. 信用貨幣是什麼信用貨幣制度是什麼
信用貨幣(credit money)是由國家法律規定的,強制流通不以任何貴金屬為基礎的獨立發揮貨幣職能的貨幣。 目前世界各國發行的貨幣,基本都屬於信用貨幣。 信用貨幣是由銀行提供的信用流通工具。
信用貨幣就是以信用作為保證,通過信用程序發行和創造的貨幣。信用貨幣是代用貨幣進一步發展的產物,目前成為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採用的貨幣形態,可以說,信用貨幣是金屬貨幣制度崩潰的直接後果
信用貨幣制度,又稱管理紙幣本位制,是以不兌現的紙幣為本位貨幣的貨幣制度
信用貨幣制度的特點
(1)它以不兌現的紙幣為本位幣,一般是由國家授權中央銀行發行的
(2)不兌現紙幣不代表任何貴金屬,不能兌換黃金等貴金屬
(3)非現金結算占據主導地位
(4)信用貨幣的性質使流通中的貨幣量與經濟增長的需求量相適應的要求。
優缺點原因相同,貨幣發行時沒有足夠貴金屬作為准備金而僅以國家信用為擔保。(當然是有監管單位的,不過關鍵時候都是監守自盜,例如民國後期濫發法幣,實行的金圓券)優點很明顯利用杠桿原理可以溢生大量(虛擬)財富,央行也可以更加靈活的運用貨幣政策調節宏觀經濟。與此同時一旦信用受到大范圍質疑,或者由於濫發貨幣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銀行大面積擠兌,信用貨幣就會缺乏完全的支付能力,那麼貨幣勢必貶值,國民經濟也會重創。
至於未來貨幣發展演化的方向,在目前可視之內,電子貨幣很大可能會代替信用貨幣執行貨幣職能(發達國家已經邁出第一步了)。但是電子貨幣全球化目前還是有很多阻礙的,電子貨幣本質上也是信用貨幣,擁有信用貨幣的優缺點。
E. 為什麼說信用貨幣的產生源於貨幣的流通手段職能
信用貨幣的產生源於貨幣的流通手段職能為: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當沒有足夠的錢交貨的時候就產生了信用。
貨幣本質的具體表現形式: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逐漸完備起來。在發達的商品經濟中,它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五種職能。其中最基本的職能是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信用貨幣制度的產生,則源於貨幣的價值尺度職能,並和貨幣的流通手段職能相關。
自古以來,人們一直以金本位和銀本位為貨幣制度。也就是說政府只能印相當於手中儲藏黃金或白銀等價值的貨幣。研究歷史不難發現,世界上的很多文明的興起,都和金本位有很大的關系,而文明的衰亡,也都和金本位有著很大的關系,如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首相衰落都和往金幣中參入其他金屬導致的金融崩潰有一定的關系。
金本位的解題標準的時間節點源於一戰,戰爭爆發各個國家都瘋狂印錢擴充軍備,導致金本位在一戰開始後一周基本就全面解體了。這里簡單介紹一下原理,政府就這么多黃金,貨幣能夠代表的黃金有限,那麼印錢能夠稀釋原有的貨幣價值而將更多的或比較值集中到自己手中,後果是原有貨幣反映不了黃金的真實價值了,好處是價值資源都集中在了政府手中,讓政府有更多資源准備戰爭。所以金本位解題而政府解決了困難。這其實就是價值尺度發生了變化。
隨後又出現了金匯兌本位從而最終到信用貨幣。
信用貨幣制度在全球的推行又分為了兩個步驟,而這兩個步驟的實現又是以「布雷頓森林體系」和「牙買加體系」兩個國際貨幣制度來進行的。前者切斷了黃金與紙幣齊國內的自由兌換關系,後者切斷了黃金與紙幣在國際上各國政府間的自由兌換。
布雷頓森林體系,二戰後為建立一個統一的世界貨幣體系,1944年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布雷頓森林舉行的有美、英中、法等44國代表參加的世界貨幣金融會議上,創建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形成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史稱「布雷頓森林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核心內容是:
(1)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1盎司黃金價格為35美元。
(2)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國政府承擔各國政府(央行)以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的義務。
(3)實行固定匯率制,各國貨幣與美元的匯率,一般只能在平價1%上下幅度波動,各國央行有義務在超過規定界限時進行干預。
布雷頓森林體系實際上是以「美元」取代了黃金的地位,但美元的價值仍然是與黃金掛鉤的,同時各國政府仍然可以在國際市場上將美元自由兌換為黃金,它只是切斷了公眾將紙幣在國內自由兌換成黃金的關系,並沒有切斷各國政府在國際市場將美元自由兌換成黃金的關系。
這個體系對二戰後擴大國際貿易往來和各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它的是致命缺陷是:美元的供給剛性使美元同黃金的可兌換性日益難以維持。1971年8月5日,美國實行「新經濟」政策,停止對外國府和央行履行美元對黃金的兌現義務。隨後幾年裡各國政府紛紛宣布其貨幣與美元脫鉤,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浮動匯率制代替了固定匯率制。
牙買加體系,1976年1月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貨幣制度臨時委員會達成《牙買加協定》,之後逐漸形成國際貨幣關系新格局,即「牙買加體系」。牙買加體系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基金協定》的原黃金條款作了新的規定:
(1)黃金不再作為各國貨幣定值標准,它作為特別提款權的價值單位也被取消。
(2)廢除黃金宮價,成員國可在市場上自由進行黃金交易。
(3)成員國間及成員國與基金組織間的債權債務必須用黃金清算的規定取消。
(4)基金組織持有的黃金應逐步加以處理。
(5)基金組織在其對黃金問題的決定中,要避免在黃金市場上干預金價或確定一個固定金價。
(6)黃金作為國際儲備資產的地位由特別提款權取代
信用貨幣制度的實質與優缺點:
牙買加體系中對黃金條款的改動,實際上是要實現黃金的非貨幣化。它切斷了各國政府將美元儲備自由兌換成黃金的關系,從而也切斷了紙幣與黃金的最後一層關系,國際貨幣體系徹底過渡到了不兌現信用貨幣制度之下。
信用貨幣體系克服了金本位制下貨幣供應缺乏彈性的致命缺陷,政府貨幣當局在應對經濟危機時有了更大的調控空間,但其最大的危險性在於政府的貨幣發行規模擺脫了黃金儲備的束縛之後,很容易失控,各國政府的負幣當局在貨幣發行規模上已經在傳統教科書和《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所嚴格禁止的道路上已經越走越遠,他們在貨幣發行上的膽子也越來越大了,從超過GDP的1%到百分之幾百。由於紙幣的信譽依賴於政府信用,—旦政府出現財政或貨幣危機,信用貨幣便會一文不值,從而造成社會危機。
自從信用貨幣主導國際金融體系之後,西方發達國家始終在與通脹作斗爭,惡性通貨膨脹造成的危害已經有目共睹。信用貨幣超量發行的結果除了通脹和金融危機外,另一個重要結果是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衍生品的爆炸式擴張,這種由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衍生品發展引發的貨幣異化現象,是現代國際金融市場和經濟發展面臨的新問題、新課題。這些問題不但是管理層要從理論和制度層面要面對的,也是金融市場的交易者在金融投資實踐中要面對的。而深刻理解這些現象,適應新形勢的前提是必須對黃金有深入的了解。
而造成通脹,因為政府能夠稀釋信用印錢,不斷的使價值尺度發生變化,所以,信用貨幣制度產生源於貨幣的價值尺度職能。
F. 現代信用貨幣發揮世界貨幣職能需要具備的條件
發行這種信用貨幣的國家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在國際經濟領域中佔有重要的或統治的地位。只有當一個國家在世界范圍的商品輸出與資本輸出中佔有重要地位,同各國有著廣泛的貿易、金融聯系時,它的信用貨幣才會在國際間被廣泛使用,並順利地被接受。
這種信用貨幣必須具有相當大的穩定性。任何信用貨幣本身都是沒有價值的,要保持其穩定性,就必須與黃金發生聯系,即能在一定條件下按照一定的匯價兌換成黃金。因此,有關國家必須具有足夠的黃金儲備,才能保證其信用貨幣的穩定性。
(6)信用貨幣如何行使職能擴展閱讀
信用貨幣是由銀行提供的信用流通工具。其本身價值遠遠低於其貨幣價值,而且與代用貨幣不同,它與貴金屬完全脫鉤,不再直接代表任何貴金屬。
在20世紀30年代,引起經濟的恐慌和金融混亂,迫使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後脫離金本位和銀本位,國家所發行的紙幣不能再兌換金屬貨幣,因此,信用貨幣便應運而生。當今世界各國幾乎都採用這一貨幣形態。
G. 何謂信用貨幣它有哪些職能
信用貨幣(credit money)是由國家法律規定的,強制流通不以任何貴金屬為基礎的獨立發揮貨幣職能的貨幣。目前世界各國發行的貨幣,基本都屬於信用貨幣。信用貨幣是由銀行提供的信用流通工具。其本身價值遠遠低於其貨幣價值,而且與代用貨幣不同,它與貴金屬完全脫鉤,不再直接代表任何貴金屬。在20世紀30年代,發生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引起經濟的恐慌和金融混亂,迫使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後脫離金本位和銀本位,國家所發行的紙幣不能再兌換金屬貨幣,因此,信用貨幣便應運而生。當今世界各國幾乎都採用這一貨幣形態。
H. 信用貨幣是在貨幣哪個職能上產生的典型的形式有哪些
信用貨幣是貨幣在流通手段的只能上產生的。
典型的信用貨幣主要包括信用卡。紙幣還有支票等
I. 什麼是信用貨幣
信用貨幣為代用貨幣的進一步發展.
信用貨幣是指幣材的價值低於其作為貨幣所代表的價值甚至沒有價值,只憑借發行者的信用而得以流通的貨幣。信用貨幣之所以能夠取代金屬貨幣,一是由於生產和流通的進一步擴大,貴金屬幣材的數量不能滿足擴大貨幣供應對其的需求,而且越來越多的大宗商品交易使用金屬貨幣極為不便;二是由於貨幣在充當交換媒介時本身就包含著信用貨幣出現的可能性。作為交換媒介,人們關心的是藉助於它能否換到價值相當的商品,而不是貨幣本身,只要人們樂於接受,貨幣就完全可以用價值較低的商品甚至沒有價值的符號去代替。信用貨幣的典型形式是銀行券和政府紙幣。前者可稱為可以兌現的信用貨幣,因為它是由銀行簽發交給持有人以保證向其兌付金銀貨幣的債務憑證。後者可稱為不可兌現的信用貨幣,因為它是由政府發行並依靠國家權力強制流通的價值符號。當代以中央銀行名義並通過信貸渠道投入流通的銀行券已經普遍代替政府紙幣行使國家統一貨幣的職能。進入20世紀50年代以後,信用貨幣主要採取了非實體化的存款貨幣的形式,人們的貨幣只有一小部分以現金(鈔票和鑄幣)的形式持有,大部分以記賬符號的形式存在於銀行的賬面上,當收到貨幣時,由銀行將付款人賬戶上的存款劃轉到收款人的賬戶上;當需要支付貨幣時,付款人可以簽發由銀行發給的支票,通知銀行將其存款賬戶中的一定金額轉於收款人的賬戶。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目前這種存款貨幣的支票劃轉方式越來越多地被「電子貨幣轉移系統」所代替。
信用貨幣(法幣):最顯著的特徵是作為商品的價值與作為貨幣的價值是不相同的。
它是不可兌現的,只是一種符號,是通過法律確定其償付債務時必須被接受,即法
償貨幣。
信用貨幣:是以信用作為保證,通過一定的信用程序發行、充當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貨幣形式,是貨幣發展中的現代形態。
信用貨幣是代替金屬貨幣充當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證券,如期票、匯票、支票等
信用貨幣具有以下特徵:
⒈是貨幣的價值符號.
⒉信用貨幣是債務貨幣.
⒊信用貨幣具有強制性.
⒋國家對信用貨幣進行控制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