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出現錯字怎麼回事
㈠ 人民幣上面為何會有錯別字
今天,我們一起來談談我們日常熟悉的、人見人愛的人民幣。
眾所周知,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人民幣的輔幣單位為角、分。1元等於10角,1角等於10分。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發行人民幣以來,歷時60多年,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和提高,至今已發行五套人民幣,形成紙幣與金屬幣、普通紀念幣與貴金屬紀念幣等多品種、多系列的貨幣體系。除1、2、5分三種硬幣外,第一套、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幣已經退出流通,目前流通的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自1987年以來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和1999年發行的第五套人民幣,兩套人民幣同時流通。
但是,我們雖然都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為什麼新版100元人民幣上的「元」卻寫成了「圓」字呢?這難道是一個錯別字嗎?中國著名語言學家郝銘鑒先生認為100元人民幣上的「圓」就是一個錯別字,應該寫成「元」。
其實,自從中國有了法定的統一貨幣以後,貨幣上的「元」都寫成了「圓」,為什麼這樣一個「錯別字」竟然在中國的貨幣上流行了100多年的時間呢?這就不得不從明清時期的歷史說起。
到了鴉片戰爭以後,國外的銀圓更大規模的流入到了中國,嚴重影響了中國本幣的流通和使用,更對中國的金融安全構成了威脅,「廢兩改元」、鑄造統一的制式銀幣提上了議事日程。
1910年,清政府頒布《幣制則例》,開始嘗試「廢兩改元」,規定銀為本位貨幣,開始發行銀元,《幣制則例》同時也用法律的形式對當時的貨幣單位進行了統一的規定,「中國國幣單位,著即定名圓,暫就銀為本位。以一元為主幣??元角分厘各以十進。」
從此以後中國貨幣的主幣,單位是「元」,名字則為「圓」。
為什麼定名為「圓」呢?
圓的繁體字是?A,有時候也寫作圜,圜者圓也,《說文解字》解釋到:「圓,全也」、「圜,天體也」,凡是環形、圓形的東西都可以被稱之為「圓」。
事實上,圓起源於銀元,銀元又名銀圓、大洋,是大型銀質鑄幣通稱,也稱「洋錢」「洋鈿」「花邊錢」「大洋」等。15世紀末始鑄於歐洲,16世紀由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大量鑄造。明萬曆年間(1573—1620)開始流入中國。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中國中央政府首次在西藏鑄行「清乾隆寶藏」銀幣。道光年間,台灣福建等地也曾仿製銀圓,稱為銀餅。光緒十五年(1889),廣東開鑄「光緒元寶」銀圓(即龍洋)各省紛起效尤。1914年鑄造袁世凱側面一元銀幣(袁大頭)。
近百年來,銀元一直在中國的流通領域里佔有重要的位置。銀元,起源於上海銀餅。清朝末年,上海一些富商經營「沙船」生意,這種船專營由北方運鹽到上海,由南方運黃沙到北方,這種黃沙混合石子和泥土叫作「三合土」,是建築物的主要材料。這種運沙船廠,僱傭大量員工,每月發工資時,為避免稱量碎銀引起爭執,故就讓富商王永盛、郁深盛等人自鑄銀餅,規定每一銀餅值白銀5錢。目前在市面上見到的是清朝咸豐六年所鑄。
後來,墨西哥商人到中國購買物品,帶進來墨西哥的銀元,也叫墨銀,它是用機器鑄造的,分量更准確,每個含銀7錢3分,庫稱是7錢2分,上面有一隻鷹,俗稱「番餅」,又稱「鷹洋」或「洋鈿」,有人甚至稱作「番佛一尊」,可見當時一般人對銀元的重視。光緒年間,銀元大量鑄造,上面有一條龍,稱為「龍洋」。民國初年,先後鑄造有孫中山側面頭像和袁世凱側面頭像的銀元,俗稱「孫小頭」和「袁大頭」,重量均為7錢3分。100個銀元的重量有73兩,不可能帶在身上,因此市面上大宗交易時,都用錢庄的「庄票」。銀元放在身上,鏘鏘有聲,白花花的光澤更是炫眼,所以攜帶大量銀元容易發生事故,俗語「財不露白」,「白」便是指銀元而言。
人民幣的基本單位依然是圓,在人民幣上可以看到「圓」的字樣,現在流通的人民幣是第五套人民幣,紙幣面額有100圓、50圓、20圓、10圓、5圓和1圓。
但是學術歸學術,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正在日益崛起倒是不容置辯的事實。2016年1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在此間舉行的會議上透露信息:將爭取早日推出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會議認為,在中國當前經濟新常態下,探索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2015年1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正式將人民幣納入IMF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權重為10.92%,決議將於2016年10月1日生效。
未來,讓我們一起為人民幣驕傲吧!
㈡ 人民幣上面有一個「錯別字」,為何一直沒有糾正過來
人民幣上面有一個“錯別字”,一直沒有糾正過來是因為跟中國的傳統文化有關系。這個字雖然現在看來是錯別字,但是在古代的時候這個字是沒有問題的,因此這個字也不算是錯,反而可以代表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因此至今一直保留著,而且中國人民都可以達成共識。
至今這種習慣還在繼續沿用,而且因為“圓”跟“元”的讀音是一樣的,雖然當初的來源不同,但是在中國人的觀念裡面,這兩個字其實都是代表了貨幣,因此也就沒有覺得有問題了。而且沿用“圓”這個字其實也是在繼承傳統文化而已。
很多人看到了“圓”這個字肯定就代表了古代的貨幣發展,因此繼續使用這個字反而會給現在的年輕人對以前的文化有一個了解。而且“圓”這個字本來也是元的繁體字,因此在理解上面是不存在錯誤的,因此這個字一直沿用至今沒有糾正。
㈢ 人民幣上竟有一個錯字小學生一眼都能看出來,為何至今未改正
貨幣自誕生以來,便是作為商品買賣的一種媒介而存在的。但是貨幣存在的方式,卻有過數次的變革,比如隨著智能手機設備和互聯網的普及,人們越來越青睞於移動數字支付,很多人身上甚至已經開始不帶錢了。甚至有人預言,在不久的將來紙幣將從市場上消失,這在十幾年前甚至是數百年前都是不可想像的。
當然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再次改單位為「元」,但是人民幣上的「圓」字未曾更改是因為這個「圓」字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人們使用這個「圓」字也已經習以為常了。所以沒有更改,也沒有必要去更改了。
㈣ 人民幣上有一個錯別字,這么多年過去了,還沒有人發現嗎
有一樣東西是人們無論無何都離不開的,沒有它很多時候都會寸步難行,這就是人民幣了。不過在人民幣上有一個「錯別字」,這么多年過去了,大家每天都在使用它,但都還沒有人發現嗎?那麼人民幣上面的錯別字是什麼呢?
結語
關於「圓」和「元」的區別以及為何這樣在過去比較清晰,到了現代,因為各種客觀的條件,人們的主觀思想覺得「圓」和「元」都是一樣的。因此,現代除了紙幣上面的「圓」,人們在書寫單位的時候,寫的是「元」,而「圓」基本上就是存在於紙幣上。
紙幣發展了幾千年,它身上承載的歷史完全不遜於任何珍貴的文物。雖然只是「圓」、「元」的區別,但是這背後的原因可是牽扯了許多,這雖然是歷史造成的,但人們也應該要知道為什麼會使用「圓」這個字。
㈤ 人民幣上竟有一個錯字連小學生都知道,為何72年以來都不改正
紙幣是全世界193個國家和地區流動的主要貨幣,作為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紙幣的圖案大致上反應了一個國的價值取向,其內容更是傳遞了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文明程度,可以說它是一個國家的名片。
雖然1995年換算單位改為了“元”,但並沒有改動人民幣上的這個“錯別字”,其實也有專家建議糾正這個錯別字,但“圓”從清末時期就已經沿用至今,它見證了清朝、民國,新中國逐漸崛起的歷史。
“圓”雖然只是人民幣上的一個“錯別字”,但是歷史感非常厚重,不應該改動,而且中國人使用這個“圓”字的人民幣已經習以為常了,隨意改動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所以一直沒有改動,也沒有改動的必要。
㈥ 我國人民幣有個「錯別字」,連小學生都知道,為何一直沿用至今
隨著社會的發展,金錢已經成為每個人追求的目標,因為金錢可以使自己和家人過上美好的生活。 1948年10月,我國建立了第一個人民幣,然後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用了自己的鈔票。 到目前為止已經過去了72年,並且在我們國家也更新了5套人民幣。 但是,在人民幣上有「 錯別字」,在人民幣上有「 錯別字」。 許多小學生都知道為什麼今天要使用它?
人民幣上的錯別字不是語義上的錯別字,只能說是古代和現代的外星人,元和圓本質上具有相同的含義,但是今天,人們已經 關於人民幣單位的新想法,但它們仍然無法抵禦習慣的影響,因此出現了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這不是列印錯誤的結果。
㈦ 有人說人民幣上有錯別字,如果有怎麼不糾正呢
相信很多人,一聽到人民幣上有錯別字的時候,都會有一種特別驚愕和詫異的感覺。
貨幣作為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不僅是一種可以流通的貨幣,而且還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形象。
所以說人民幣上有「錯別字」的事情,大多數人都不會相信。
在科技特別發達的現代社會,移動支付已經逐漸取代了貨幣支付,所以很多人對人民幣的了解越來越少。
但作為一個國家的通用貨幣,無論是尺寸、樣式、圖案,還是錢幣上面的文字都具有唯一性。
所以所以如此重要的紙幣,怎麼可能有錯別字呢?
《中國人民銀行法》(1955年)第三章第十七條明確規定:「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輔幣單位是角、分」。
所以從這個觀點來看,「元」其實應該取代「圓」成為貨幣單位。但是現在人民幣上,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這個錯別字「圓「。
結 語
每個人都有應該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但是在忙忙碌碌的現實生活中,人們為了生活不得不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所以就很容易忽視一些小細節,例如人民幣上有一個明顯的錯別字,但是很多人用了幾十年都沒有發現,雖然有錯別字,但是不糾正也有道理。
㈧ 小學生指出人民幣上有錯別字,用了這么多年竟沒發現,怎麼回事
生活中,我們幾乎離不開錢,也就是人民幣。我們對人民幣非常了解,上小學時,我們就學過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它們之間各以十為進制。我們對越熟悉的東西,越容易忽略,有位細心的小學生指出新版的100元人民幣上有個錯別字,其中「元」寫成了「圓」。
隨著中國解放軍對全國大部分地區的解放,中國人民銀行於1948年12月1日首次發行了在共產黨領導下的新貨幣人民幣。此後,人民幣取代其他各種外幣,成為中國的法定貨幣,元還是基本單位,人民幣上也延續了歷史寫法,還是「圓」字。所以我們能夠看到人民幣的面額分別有100圓、50圓、20圓、10圓、5圓和1圓。
看完後,你明白了嗎?人民幣上的「圓」字單從字面意思來講,確實是錯別字。只不過「圓」字是延續了歷史用法,所以也就不存在錯誤了。
㈨ 人民幣上有個錯別字,小學生都能看出來,為何現在還不改正
唐·張固《幽閑鼓吹》卷五十二曾說道:「錢十萬可通神矣,無不可回之事,吾懼禍及,不得不止。」
「有錢能使鬼推磨」、「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等一系列的俗語都表明了錢財的重要性。從古自今,「為錢斗,為財生」的人無數。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的時代,錢更是一切東西的衡量標准,也更是人人趨之若鶩的東西。
說起錢那是人人眼神泛光,心中發緊的存在。提起人民幣,那可是人人都愛的東西,但就是這樣一個由國家統一發行的貨幣,經過層層把關之後,竟然會出現連小學生都能看出來「錯別字」,並且直到現在都沒有改正,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結語
其實不管是否是錯別字,去深究都沒有任何意義,國家願意頂著百姓的質疑,堅持幾十年從未改變,即便是人民幣樣式再怎麼設計,字樣都還是沒有便,依然這樣發行,拓印總是有他的原因所在的。加之,從人民幣設計,定樣再到拓印出來,中國上百道工序,諸多把關手續,十分嚴謹的管控系統,又怎麼會只是無心之失呢。
㈩ 人民幣上有一錯字,連小學生都知道,為何70多年一直不改
「便綺羅六扇,何如玉潔,丹青萬狀,都是錢痴。」—宋陳著《沁園春》
現在出門,大家無不是手機不離手,也可以說是手機在手,一切皆有。手機支付帶來的便捷,改變了從前人們"出門必備鑰匙、錢包"的習慣。實際上,在線支付與手機銀行的普及並不意味著錢幣的銷聲匿跡。
結語:
很多時候,我們對於對錯的區分常常停留在某一規程的表面,而忽視了很多內在的東西。就如同人民幣上的"圓"字,根據新的銀行法的規定來看,它的確是錯誤的。實際上,深入來看,這個"圓"字的使用毫無錯處,甚至承載著太多的美好寓意與祝福。也許不僅是對人民幣的設計者和印刷者而言,"圓"字是不可替代的,對萬千中國人民而言,它亦是捨不得拋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