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貨幣之間的區域轉換和什麼轉換

貨幣之間的區域轉換和什麼轉換

發布時間: 2022-05-02 17:50:25

❶ 現在世界上有哪幾種區域性貨幣制度簡要介紹一下

區域性貨幣制度是指由某個區域內的有關國家(地區)通過協調形成一個貨幣區,由聯合組建的一家中央銀行來發行與管理區域內的統一貨幣的制度。
一、區域性貨幣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區域性貨幣制度的建立,是以貨幣一體化理論為依據的。20世紀60年代初,西方經濟學家蒙代爾率先提出了「最適度貨幣區」理論。他認為,要使浮動匯率更好地發揮作用,必須放棄各國的國家貨幣制度而實行區域性貨幣制度。他所指的「區域」是有特定含義的最適度貨幣區,這個區域是由一些彼此間商品、勞動力、資本等生產要素可以自由流動,經濟發展水平和通貨膨脹率比較接近,經濟政策比較協調的國家(地區)組成的一個獨立貨幣區,在貨幣區內通過協調的貨幣、財政和匯率政策來達到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
區域性貨幣制度的發展過程大致經歷兩個階段:①較低階段:各成員國仍保持獨立的本國貨幣,但成員國之間的貨幣採用固定匯率制和自由兌換,成員國以外由各國自行決定,對國際儲備部分集中保管,但各國保持獨立的國際收支和財政貨幣政策。②較高階段:區域內實行單一的貨幣;聯合設立一個中央銀行為成員國發行共同使用的貨幣和制定統一的貨幣金融政策,監督各成員國的金融機構及金融市場,對成員國的政府進行融資,辦理成員國共同商定並授權的金融事項等;各成員國之間不再保持獨立的國際收支,實行資本市場的統一和貨幣政策的統一。
區域性貨幣制度一般與區域性多國經濟的相對一致性和貨幣聯盟體制相對應。20世紀60年代後,一些地域相鄰的欠發達國家首先建立了貨幣聯盟,並在聯盟內成立了由參加國共同組建的中央銀行,這種跨國的中央銀行為成員國發行共同使用的貨幣和制定統一的貨幣金融政策。70年代末歐洲開始了貨幣一體化進程。
目前,實行區域性貨幣制度的國家主要在非洲、東加勒比海地區和歐洲,西非貨幣聯盟制度、中非貨幣聯盟制度、東加勒比海貨幣制度、歐洲貨幣聯盟制度都屬於區域性貨幣制度。
二、西非貨幣聯盟制度
西非貨幣聯盟制度,最初建立於1962年5月12日,當時由非洲西部的塞內加爾、尼日、貝南、象牙海岸、布吉納法索、馬里、茅利塔尼亞等7個成員國組成。1963年11月,多哥加入了該聯盟。西非貨幣聯盟成員國原系法國的領地或殖民地,是法郎區的一部分,這些國家在獨立前後的一段時期,使用的貨幣為「法屬非洲法郎」,1962年11月1日,西非貨幣聯盟成立了「西非國家中央銀行」,作為成員國共同的中央銀行,總行設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在各成員國設有代理機構,總行負責制定貨幣政策,管理外匯儲備,發行共同的貨幣「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供各成員國使用。
三、中非貨幣聯盟制度
中非貨幣聯盟制度由喀麥隆、查德、剛果、加彭和中非共和國5個成員國組成,這些成員國原來亦系法國殖民地,也是法郎區的一部分,與西非貨幣聯盟成員國一樣,獨立前後使用的貨幣也是法屬非洲法郎,1973年4月1日,中非貨幣聯盟成立了共同的中央銀行,稱為「中非國家銀行」,總行設在喀麥隆首都雅溫得,發行共同的貨幣「中非金融合作法郎」。西非和中非兩個貨幣聯盟雖然各自發行不同名稱的貨幣,但都採取盯住法國法郎的貨幣發行機制,兩種貨幣是等值的。
四、東加勒比貨幣聯盟制度
東加勒比貨幣區也屬於區域性貨幣聯盟制度,該貨幣區由安提瓜、多米尼加、格瑞那達、蒙特塞拉特、聖露西亞、聖文森特等國組成。1965年,東加勒比貨幣區各國成立了共同的貨幣管理局,廢止了原來的貨幣——「英屬西印度元」,開始發行「東加勒比元」,實行與英鎊掛鉤的聯系匯率。1976年7月7日,東加勒比元與英鎊脫鉤,改為盯住美元,20多年來,匯率一直固定在2.70元兌1美元的水平上。該貨幣管理局統一發行區內各國共同使用的貨幣——「東加勒比元」,但不負責對各國銀行的監督,不規定上繳存款准備金,也不承擔「最後貸款人」的義務。1983年10月1日,東加勒比貨幣區成立了東加勒比中央銀行,取代了原來的貨幣管理局。
五、歐洲貨幣聯盟
隨著歐洲聯盟成員國經濟金融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一種具有新的性質和特點的區域性貨幣制度——歐洲貨幣制度正在誕生。
歐洲貨幣制度是從歐洲貨幣聯盟開始的,其起源可以追溯至歐洲經濟合作組織於1950年7月1日建立的「歐洲支付同盟」以及1958年取代了該同盟的「歐洲貨幣協定」。「歐洲支付同盟」和「歐洲貨幣協定」雖然啟動了歐洲貨幣聯合的進程,但並未對歐洲貨幣一體化提出具體設想,當時的出發點主要是促進成員國經濟和貿易的發展。真正把歐洲貨幣統一提上日程則是在歐共體建立之後。1957年,德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義大利6國簽署《羅馬條約》,歐洲經濟共同體憲章出台。1969年12月,歐共體正式提出建立歐洲經濟和貨幣聯盟並設計了時間表,但最初的10年進展並不順利。1979年3月,歐共體當時的12個成員國決定調整計劃,正式開始實施歐洲貨幣體系( EMS)建設規劃,1988年後,這一進程明顯加快。1991年12月,歐共體12個成員國在荷蘭馬斯特里赫特簽署了《政治聯盟條約》和《經濟與貨幣聯盟條約》。 《政治聯盟條約》的目標在於實行共同的外交政策、防務政策和社會政策,《經濟與貨幣聯盟條約》規定最遲在1999年1月1日之前建立經濟貨幣聯盟(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簡稱EMU),屆時在該聯盟內實現統一的貨幣、統一的中央銀行以及統一的貨幣政策。《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經各成員國議會分別批准後,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與此同時,歐共體更名為歐盟。1994年成立了歐洲貨幣局,1995年12月正式決定歐洲統一貨幣的名稱為歐元(Euro)。1998年7月1日歐洲中央銀行正式成立,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啟動,按照計劃,1999年至2001年,為歐元啟動的3年過渡期。
目前歐盟15國中,除希臘、瑞典、丹麥和英國外,其餘11國(法國、德國、盧森堡、比利時、荷蘭、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芬蘭、奧地利、愛爾蘭)已成為首批歐元國。歐洲中央銀行設在德國的金融中心法蘭克福,首任行長是荷蘭人威廉•杜伊森貝赫。按照歐元系統匯率轉換機制,在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啟動的同時,確定了歐元對11國貨幣的匯率,各成員國貨幣與歐元之間的匯率到2002年(過渡期內)各國貨幣被歐元取代以前完全固定,並不得更改。2002年1月1日起,歐元的鈔票和硬幣開始流通,歐元的鈔票由歐洲中央銀行統一設計,由各國中央銀行負責印刷發行;而歐元硬幣的設計和發行由各國分頭完成。2002年7月1日,各國原有的貨幣停止流通,與此同時,歐元將正式成為各成員國統一的法定貨幣。

❷ 各種貨幣單位的轉換

1歐元=9.80元人民幣
1英鎊=13.74元人民幣
1瑞士法郎=6.36元人民幣
1日圓=0.07元人民幣
1港元=1.06元人民幣
1澳元=5.52元人民幣
1加拿大元=6.16元人民幣
1新加坡元=4.82元人民幣
1人民幣 = 121.091087 韓元
100泰國銖 兌換人民幣19.7
100新加坡元 兌換人民幣 479.76
100 元人民幣=新台幣392.85元
另外還發現了這個表格
幣種 匯買、匯賣
中間價 現匯買入價 現鈔買入價 賣出價 基準價
美元 (USD) 735.72 734.25 728.36 737.19 735.72
港幣 (HKD) 94.31 94.12 93.37 94.50 94.31
日元 (JPY) 6.5050 6.4790 6.2708 6.5310 6.5048
歐元 (EUR) 1055.10 1050.88 1017.12 1059.32 1054.36
英鎊 (GBP) 1461.51 1455.66 1408.90 1467.36 --
瑞士法郎 (CHF) 635.45 632.91 612.57 637.99 --
加拿大元 (CAD) 735.13 732.19 708.67 738.07 --
澳大利亞元 (AUD) 632.57 630.04 609.80 635.10 --
新加坡元 (SGD) 503.88 501.86 485.74 505.90 --
丹麥克朗 (DKK) 141.38 140.81 136.29 141.95 --
挪威克朗 (NOK) 131.33 130.80 126.60 131.86 --
瑞典克朗 (SEK) 111.56 111.11 107.54 112.01 --
澳門元 (MOP) 91.61 91.43 90.69 91.79 --
紐西蘭元 (NZD) 560.47 558.23 540.29 562.71 --
韓元 (KRW) 0.7782 -- 0.7377 0.8187
(2)貨幣之間的區域轉換和什麼轉換擴展閱讀
一個國家的一定單位的貨幣應摺合多少外國貨幣,這一比率是如何確定的?在不同的貨幣制度下,匯率確定的基礎是不同的。在本金位制下,匯率是由各國貨幣的含金量對比確定的;在紙幣流通的制度下,匯率則是由同一時期各國貨幣的實際購買力來確定的。

在本金位制下,各國都規定了自己貨幣的含金量,將一國貨幣的含金量與另一國貨幣的含金量對比,就可以得出兩國的鑄幣平價。例如,1929年英國規定1英鎊含純金113格令,美國規定1美元含純金23.22格令,根據它們的含金量計算,英國的美國的鑄幣平價是113÷23.22=4.8665。也就是說,1英鎊的含金量是1美元含金量的4.8665倍,即兩國貨幣匯率為1英鎊=4.8665美元。在外匯市場上,由於受供求影響,實際匯率會有時高於鑄幣平價,但波動幅度不會太大。

金本位制崩潰以後,各國普遍實現了不兌換的紙幣流通制度。各國貨幣不再公布含金量,或雖公布含金量,但已是名存實亡,下面就依其貨幣在同一時期的實際購買力對比來確定交換的比例。目前一般認為可以通過兩國的進出口商品的物價水平的對比,來確定兩國貨幣的匯率。由於各國物價經常變動,這時的匯率也往往是不穩定的。

❸ 區域性貨幣制度的與國際貨幣制度

國家貨幣制度、國際貨幣制度和區域性貨幣制度之間既有區別也有聯系。 國家貨幣制度是指一國政府以法令形式對本國貨幣的有關要素、貨幣流通的組織與調節等加以規定所形成的體系。國家貨幣制度是一國貨幣主權的一種體現,由本國政府或司法機構獨立制定實施,其有效范圍一般僅限於國內。
國際貨幣制度亦稱國際貨幣體系,是支配各國貨幣關系的規則以及國際間進行各種交易支付所依據的一套安排和慣例。國際貨幣制度通常是由參與的各國政府磋商而定,一旦商定,各參與國都應自覺遵守。
區域性貨幣制度是指由某個區域內的有關國家(地區)通過協調形成一個貨幣區,由聯合組建的一家中央銀行來發行與管理區域內的統一貨幣的制度。它的適用范圍限於一定的區域內。 國家貨幣制度的內容主要包括:規定貨幣材料、規定貨幣單位、規定流通中的貨幣種類、規定貨幣法定支付償還能力、規定貨幣鑄造發行的流通程序以及規定貨幣發行准備制度;
國際貨幣制度一般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①確定國際儲備資產,即使用何種貨幣作為國際間的支付貨幣;哪些資產可用作國際間清算國際收支逆差和維持匯率可被國際間普遍接受的國際儲備資產;一國政府應持有何種國際儲備資產用以維持和調節國際收支的需要。②確定匯率制度的類型,即採用何種匯率制度,是固定匯率制還是浮動匯率制,是否確定匯率波動的目標區,哪些貨幣為自由兌換貨幣。③確定國際收支的調節方式,即出現國際收支不平衡時,各國政府應採取什麼方法進行彌補,各國之間的政策措施如何協調。
區域性貨幣制度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各成員國仍保持獨立的本國貨幣的條件下規定成員國之間貨幣的兌換關系,另一種是在實行統一貨幣的條件下,對統一貨幣的貨幣單位、流通中的貨幣種類、貨幣法定支付償還能力、貨幣鑄造發行的流通程序以及貨幣發行准備制度進行規定; 國家貨幣制度主要是為了保證一國貨幣和貨幣流通的穩定,國際貨幣制度通過建立穩定的國際貨幣秩序、提供足夠的國際清償能力並保持國際儲備資產的信心、保證國際收支的失衡得到有效而穩定的調節來促進國際貿易和國際經濟活動的發展。區域性貨幣制度通過貨幣區內協調的貨幣、財政和匯率政策使貨幣區內各個國家實現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國家貨幣制度與國際貨幣制度是兩種並行的、作用層面不同的貨幣制度。每個國家對內實現國家貨幣制度,對外則要遵循國際貨幣制度;國家貨幣制度與區域性貨幣制度是相互替代的。一個國家如果實施區域性貨幣制度就必須放棄原有的國家貨幣制度,發行共同使用的貨幣和制定統一的貨幣金融政策,各成員國之間不再保持獨立的國際收支,實行資本市場的統一和貨幣政策的統一。

❹ 一個國家的貨幣是怎麼轉換的

銀行會花一段時間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舊鈔的回收和兌換。

❺ 什麼是貨幣互換

貨幣互換(又稱貨幣掉期)是指兩筆金額相同、期限相同、但貨幣不同的債務資金之間的調換,同時也進行不同利息額的貨幣調換。簡單來說,利率互換是相同貨幣債務間的調換,而貨幣互換則是不同貨幣債務間的調換。

貨幣互換雙方互換的是貨幣,它們之間各自的債權債務關系並沒有改變。初次互換的匯率以協定的即期匯率計算。貨幣互換的目的在於降低籌資成本及防止匯率變動風險造成的損失。 貨幣互換的條件與利率互換一樣,包括存在品質加碼差異與相反的籌資意願,此外,還包括對匯率風險的防範。

(5)貨幣之間的區域轉換和什麼轉換擴展閱讀:

使用貨幣互換涉及三個步驟:

第一步是識別現存的現金流量。互換交易的宗旨是轉換風險,因此首要的是准確界定已存在的風險。

第二步是匹配現有頭寸。只有明了現有頭寸地位,才可能進行第二步來匹配現有頭寸。基本上所有保值者都遵循相同的原則,即保值創造與現有頭寸相同但方向相反的風險,這就是互換

交易中所發生的。現有頭寸被另一數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頭寸相抵消。因而通過配對或保值消除了現有風險。

互換交易的第三步是創造所需的現金流量。保值者要想通過互換交易轉換風險,在互換的前兩步中先抵消後創造就可以達到目的。與現有頭寸配對並創造所需的現金流量是互換交易本身,識別現有頭寸不屬於互換交易,而是保值過程的一部分。

互換權是帶有一個期權結構的利率互換或貨幣互換交易。具體地說,期權交易雙方就一筆利率互換或貨幣互換交易的各項有關內容達成協議,但期權購買一方有權在未來某一日期(歐式期權)或未來一段時間之內(美式期權),決定上述互換交易是否生效。作為獲得這一權利的代價,期權購買方需要向期權出售方支付一定量的手續費。

利用這一產品,債務人可以在支付一定費用的前提下,獲得一個比較靈活的保護,即當市場向不利方向發展時,可以按照事先約定的水平令互換交易生效,從而鎖定風險;而當市場條件向有利方向發展時,又可以選擇不執行期權,以便在更有利的時機鎖定風險。

❻ 貨幣之間的轉換是以什麼為依據它的升降值的原因是什麼

)國際收支。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 則該國貨幣匯率上升;如果為逆差 則該國貨幣匯率下降。

(2)通貨膨脹。如果通貨膨脹率高 則該國貨幣匯率低。

(3)利率。如果一國利率提高 則匯率高。

(4)經濟增長率。如果一國為高經濟增長率 則該國貨幣匯率高。

(5)財政赤字。如果一國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 則其貨幣匯率將下降。

(6)外匯儲備。如果一國外匯儲備高 則該國貨幣匯率將升高。

❼ 什麼是貨幣互換協議國家間貨幣互換協議一般包含什麼內容

國家間貨幣互換協議一般包含內容有:時間、匯率、數量、貨幣種類!

貨幣互換,又稱「貨幣掉期」,是指交易雙方在一定期限內將一定數量的貨幣與另一種一定數量的貨幣進行交換。

貨幣互換是一項常用的債務保值工具,主要用來控制中長期匯率風險,把以一種外匯計價的債務或資產轉換為以另一種外匯計價的債務或資產,達到規避匯率風險、降低成本的目的。早期的「平行貸款」、「背對背貸款」就具有類似的功能。但是無論是「平行貸款」還是「背對背貸款」仍然屬於貸款行為,在資產負債表上將產生新的資產和負債。而貨幣互換作為一項資產負債表外業務,能夠在不對資產負債表造成影響的情況下,達到同樣的目的。貨幣互換的利率形式,可以是固定換浮動,也可以浮動換浮動,還可以是固定換固定。期限上主要外幣一般可以做到10年。 貨幣互換中所規定的匯率,可以用即期匯率(Spot Rate),也可以用遠期匯率(Forward Rate),還可以由雙方協定取其他任意水平,但對應於不同匯率水平的利率水平會有所不同。 在貨幣互換中,期初的本金互換可以省略,即上例中的a)步驟可以沒有,但對應的美元利率水平可能會有所不同。這樣,對於那些已經提款使用的貸款,仍然可以使用貨幣互換業務來管理匯率風險。

貨幣互換(Currency Swap)與平行貸款或背對背貸款相似。平行貸款或背對背貸款是由兩個不同國家的公司在一定時期內借入彼此的貨幣,並商定在未來某日期歸還彼此所借的貨幣。也就是不同國籍的兩個公司相互為對方在本國的子公司提供貸款的互換。
美國母公司和瑞士母公司都需要向其子公司融資,如果直接用本幣匯出,需要經過外匯市場,還受外匯管制。若有關兩個母公司簽訂一個平行貸款協議,按商定的匯率折算成對方國的貸款金額,按商定的利息貸款給對方在本國的子公司,便可以迴避外匯管制,也不需要擔保,如一方違約,可用另一方債務抵消。
在貨幣互換中,互換雙方彼此不進行借貸,而是通過協議將貨幣賣給對方,並承諾在未來固定日期換回該貨幣。
就是簽訂個協議,約定在某個時間內,以某種匯率可以換取多少數量的貨幣 !

❽ 貨幣兌換及換算

貨幣兌換
1人民幣元=0.1650美元
1美元=6.0615人民幣元
兌換為轉換
數據僅供參考,交易時以銀行櫃台成交價為准 更新時間:2014-02-04 18:40

外幣換人民幣的 看最新現鈔買入價

根據當日最新外匯牌率,100外幣可兌換人民幣:(現鈔買入價)

公式為:(外幣÷100)×現鈔買入價=可換人民幣

不信我你就自己算一下,嘿嘿

匯率信息來源於http://www.boc.cn/sourcedb/whpj/
中國銀行每日外匯牌價

如果答得好,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ω^ 謝謝您的支持!!)o(∩_∩)o
手機提問者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o(∩_∩)o

原創只為你,施主的採納,是貧道修行的動力!!o(∩_∩)o
請採納。

❾ 關於貨幣轉換的問題

老兄你自己說的要原文阿,昏死

1、1。清邁協議的**原文**
內容太多,自己看原文:http://www.mof.go.jp/english/if/chiangmai.htm
2。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的貨幣互換協議簽定時間
2003年12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與印度尼西亞銀行(印尼中央銀行)行長阿卜杜拉(Mr. Abllah)在北京簽署了中國人民銀行與印度尼西亞銀行雙邊貨幣互換協議。
2005年10月17日,為體現在加強《清邁倡議》有效性方面所取得的進展,中國人民銀行和印度尼西亞銀行根據《清邁倡議》框架再次簽署貨幣互換協議。
3。中國和菲律賓貨幣互換協議的簽定時間
2003年8月30日,中國和菲律賓在此間舉行了中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的換文儀式。根據中菲兩國政府簽署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中國人民銀行可在必要時向菲律賓中央銀行提供多達十億美元的信貸資金,作為對國際金融機構援助資金的補充,支持菲律賓解決國際收支問題和維護金融穩定。

菲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是雙方在東盟加中國、日本、韓國( 「十+三」)框架下落實「清邁倡議」的又一具體行動。這也體現了中國推動東亞地區貨幣金融合作持續發展,維護本地區金融穩定,以及進一步鞏固中菲兩國睦鄰友好關系的努力。

中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是中國簽署的第五份類似協議。二OO一年和二OO二年,中國先後與泰國、日本、韓國和馬來西亞簽署了雙邊貨幣互換協議,涉及金額分別為廿億美元、三十億美元、二十億美元和十五億美元。

二OOO年五月在泰國舉行的第二屆「十+三」財長會議通過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清邁倡議」,決定建立以雙邊協議為基礎的區域貨幣互換機制,以幫助成員應對國際收支方面出現的困難和穩定金融市場。

熱點內容
合肥城建股票歷史數據 發布:2025-05-12 15:22:07 瀏覽:188
什麼炒股軟體可以分板塊輪動 發布:2025-05-12 14:55:10 瀏覽:787
002216股票歷史行情 發布:2025-05-12 14:54:57 瀏覽:355
精功科技股票行情今日 發布:2025-05-12 14:09:05 瀏覽:530
頂力科技股票 發布:2025-05-12 13:54:33 瀏覽:798
美國股市為什麼跳空 發布:2025-05-12 13:54:31 瀏覽:835
股市高位應該適應什麼 發布:2025-05-12 12:38:28 瀏覽:844
所買股票退市了咋辦 發布:2025-05-12 12:06:05 瀏覽:102
什麼女生喜歡炒股 發布:2025-05-12 11:56:14 瀏覽:237
太平洋證券股票交易傭金是多少 發布:2025-05-12 11:49:13 瀏覽: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