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貨幣供給是什麼書
1. 金融專業知識與實務的本書目錄
第一章 金融市場與金融工具
考試大綱
考點精講
第一節 金融市場與金融工具概述
第二節 傳統的金融市場及其工具
第三節 金融衍生品市場及其工具
第四節 我國的金融市場及其工具
歷年真題及詳解
強化訓練
答案詳解
第二章 利率與金融資產定價
考試大綱
考點精講
第一節 利率及其決定
第二節 貨幣的時間價值
第三節 收益率
第四節 金融資產定價
第五節 我國的利率及其市場化
歷年真題及詳解
強化訓練
答案詳解
第三章 金融機構與金融制度
考試大綱
考點精講
第一節 金融機構
第二節 金融制度
第三節 我國的金融機構與金融制度
歷年真題及詳解
強化訓練
答案詳解
第四章 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
考試大綱
考點精講
第一節 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概述
第二節 商業銀行經營
第三節 商業銀行管理
第四節 改善和加強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與管理
歷年真題及詳解
強化訓練
答案詳解
第五章 投資銀行業務與經營
考試大綱
考點精講
第一節 投資銀行概述
第二節 投資銀行的主要業務
第三節 全球投資銀行的發展趨勢
歷年真題及詳解
強化訓練
答案詳解
第六章 金融創新與發展
考試大綱
考點精講
第一節 金融創新
第二節 金融深化
第三節 金融深化與經濟發展
第四節 我國的金融改革與金融創新
歷年真題及詳解
強化訓練
答案詳解
第七章 貨幣供求及其均衡
考試大綱
考點精講
第一節 貨幣需求
第二節 貨幣供給
第三節 貨幣均衡
歷年真題及詳解
強化訓練
答案詳解
第八章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考試大綱
考點精講
第一節 通貨膨脹概述
第二節 通貨膨脹的治理
第三節 通貨緊縮及其治理
歷年真題及詳解
強化訓練
答案詳解
第九章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
考試大綱
考點精講
第一節 中央銀行概述
第二節 貨幣政策體系
第三節 貨幣政策的實施
歷年真題及詳解
強化訓練
答案詳解
第十章 金融風險與金融危機
考試大綱
考點精講
第一節 金融風險及其管理
第二節 金融危機及其管理
歷年真題及詳解
強化訓練
答案詳解
第十一章 金融監管及其協調
考試大綱
考點精講
第一節 金融監管概述
第二節 金融監管的框架和內容
第三節 金融監管的國內協調
第四節 金融監管的國際協調
歷年真題及詳解
強化訓練
答案詳解
第十二章 國際金融及其管理
考試大綱
考點精講
第一節 匯率
第二節 國際收支及其調節
第三節 國際儲備及其管理
第四節 國際貨幣體系
第五節 離岸金融市場
第六節 外匯管理與外債管理
歷年真題及詳解
強化訓練
答案詳解
2. 貨幣銀行學(第二版)這門課一共有多少章節
這門課一共有12個章節。包括:第一章貨幣與貨幣制度,第二章信用,第三章利率與匯率,第四章金融市場,第五章金融資產的組合與選擇,第六章金融中介體系,第七章商業銀行,第八章中央銀行,第九章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第十章貨幣均衡與總供求,第十一章貨幣政策,第十二章金融監管,。
3. 我想下載通用模型解題(數學)。(掃描版也可以)
第十二章 貨幣供給
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求認識和把握影響貨幣供給增減變化的因素,理解和掌握貨幣供給的通用模型,掌握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了解央行對基礎貨幣的控制。
基本知識點:貨幣供給的概念與影響因素,貨幣供給模型,基礎貨幣及其決定,貨幣乘數及其決定。
重點與難點:影響貨幣供給增減變化的因素;貨幣供給的通用形式及含義;基礎貨幣及其決定和調控;貨幣乘數的決定因素。
課時數:3
第一節 銀行體系與貨幣供給量
一、貨幣供給量的定義
狹義的貨幣供給量M1是最基本的貨幣供給量定義。包括流通中的通貨和活期存款。
廣義的貨幣供給量包括M1和定期存款。貨幣供給理論的研究首先從狹義的貨幣供給量開始,並進而研究廣義的貨幣供給量。
二、銀行系統的資產負債表和貨幣供給量
1.整個銀行系統的資產負債表
貨幣供給量實際上是非銀行經濟主體的一種資產,恰好等於銀行系統的負債。為此,貨幣供給量與銀行系統的資產負債業務息息相關。這樣,貨幣供給量大小都反映在銀行系統的資產負債表上。
資產
負債
國外資產(包括黃金、外匯及特別提款權)
政府債券
對企業、團體及個人的債權(包括對企業、團體及個人的貸款和投資)
其他資產
合計
M貨幣供給量
(通貨活期存款)
准貨幣
(包括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
政府存款
外國存款
凈值及其他負債
合計
2.影響貨幣供給量變化的因素
對上表資產和負債對應項目相軋差,說明影響和決定貨幣供給量增減變化因素有:①國際收支增減凈額。若為正數(即國際收支順差或黃金外匯儲備凈增),貨幣供給量增加;若為負數貨幣供給量減少;②財政支出與收入增減凈額。若為正數,導致貨幣供給量增加;若為負數,使貨幣供給量減少;③銀行對企業、團體及個人的貸款和投資增減凈額。若為正數,表示信用擴張,引起貨幣供給量增加;若為負數,表示信用收縮,造成貨幣供給量減少;④銀行內部平衡能力。其增減會引起貨幣供給量呈反向變動。
總起來看,貨幣供給量增長數額的大小是由銀行系統資產業務規模的大小所決定的。
第二節 貨幣供給模型
一、貨幣供給M1的模型
貨幣供給模型也稱為貨幣供給函數,它是反映貨幣供給量與影響供給量的各種因素之間的關系的函數表達式。
1.通用模型的簡單推導
模型中字母的含義:B為基礎貨幣,C為流通中現金,R為銀行存款准備金,rd為法定活期存款准備金率,rt為法定定期存款准備金比率,t為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率,e為超額准備金占活期存款的比率,k為通貨與活期存款的比率。
2.通用模型含義
表明貨幣供給量M1的變動取決於兩個基本因素:貨幣乘數m1和基礎貨幣B。
3.貨幣供給的增量表達式
假定貨幣乘數在一定時期內相對穩定,據此給出貨幣供給的增量表達式,即:
說明:一方面,在貨幣M1的通用模型中,若已知貨幣乘數和基礎貨幣增加量,可計算相應的貨幣供給量增長率。另一方面,如果已知貨幣供給增長率和貨幣乘數,可計算出為實現該貨幣供給增長率目標,中央銀行應增加多少基礎貨幣,為貨幣政策操作提供數量上的依據。
若貨幣乘數和基礎貨幣均發生變化,則有:
G表示增長率。該式說明:一國在一定時期的貨幣M1的增長率等於其相對應的貨幣乘數與基礎貨幣各自增長率之和。
(四)貨幣供給M2的模型
模型含義:貨幣供給量M2的變動取決於兩個基本因素:貨幣乘數m2和基礎貨幣。
第三節 基礎貨幣及其決定
一、基礎貨幣的定義
基礎貨幣等於社會公眾所持有的通貨與商業銀行的准備金之和。
即B=C+R
1.從靜態意義上講,基礎貨幣應僅是商業銀行所保存的存款准備金R,見下圖:
2.從動態意義上來看,基礎貨幣是商業銀行所保存的存款准備金與非銀行部門所持有的中央銀行負債之和,即:
B=C+R
現實經濟運行中的基礎貨幣理應是動態意義上的基礎貨幣。
二、基礎貨幣的決定
1.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從基礎貨幣的定義可知:若視商業銀行的庫存現金為中央銀行的准備金存款,則基礎貨幣便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和社會公眾的負債。因此,研究基礎貨幣的決定機制,可以從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入手。
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2.基礎貨幣決定的總體分析
在上表中,金融機構存款可視為金融機構在中央銀行的准備金存款。根據會計核算原理:資產=負債。我們有:
表明:基礎貨幣作為中央銀行資產總規模與其非基礎貨幣負債規模的二元函數,當相對一定時,基礎貨幣是中央銀行資產總規模的遞增函數,當相對一定時,基礎貨幣是非基礎貨幣負債規模的遞減函數。
3.資產項目的變動與基礎貨幣的決定
(1)對政府財政的貸款與基礎貨幣的決定
第一,若政府財政向中央銀行貸款所形成的政府存款不支用,對基礎貨幣的變化並無影響。
第二,若政府對這筆貸款所形成的政府財政存款支用,使基礎貨幣增加。
(2)對金融機構的貸款與基礎貨幣的決定
第一,再貼現增加,使商業銀行所持有的中央銀行負債即存款准備金增加。基礎貨幣相應增加。
第二,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的貸款的增加,也使基礎貨幣供給增加。
第三,中央銀行從商業銀行購買承兌匯票,使商業銀行所持有的中央銀行負債即存款准備金增加,也使基礎貨幣供給等量增加。
(3)金銀外匯儲備對基礎貨幣決定的影響
第一,中央銀行從國內生產廠商收購金銀。會引起流通中現金和存款准備金增加,使基礎貨幣供給增加。
第二,中央銀行從國外中央銀行收購金銀。若外國中央銀行對其出售金銀的所得款項儲存而不運用,基礎貨幣的供給不受影響;若中央銀行從外國中央銀行購買金銀後,外國中央銀行對其出售金銀所得款項加以支用,基礎貨幣增加。
第三,中央銀行收購外匯,基礎貨幣等值增加。
4.非基礎貨幣負債項目的變化與基礎貨幣的決定
(1)政府財政存款的變化對基礎貨幣供給的影響:政府財政存款的增加使基礎貨幣減少;政府財政存款的減少使基礎貨幣增加。
(2)外國存款的變化對基礎貨幣供給的影響:若外國存款增加,使基礎貨幣減少;若外國存款減少,使基礎貨幣增加。
三、中央銀行對基礎貨幣的控制
中央銀行控制基礎貨幣的主要手段是改變其資產規模,具體而言是通過控制它對金融機構的貸款,通過公開市場業務買賣政府債券,買賣黃金、外匯。
第四節 貨幣乘數及其決定
一、貨幣乘數的概念
貨幣乘數,是指一定量的基礎貨幣發揮作用的倍數。本意是指銀行系統通過對一定量的基礎貨幣運用之後,所創造的貨幣供給量與基礎貨幣的比值。
二、決定貨幣乘數大小的因素
以為例
1.通貨比率k=C/D
k是流通中通貨占活期存款的比率,它主要取決於公眾的資產偏好。通貨比率的變化反向作用於貨幣供給量的變動。決定通貨比率的主要因素有:A.公眾可支配收入水平的高低。B.用通貨購買或以支票購買的商品或勞務的相對價格的變化。C.公眾對未來通貨膨脹的預期。
2.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率t=T/D
t由公眾的資產偏好所決定的。定期存款比率的變動反向作用於貨幣供給量的變動。影響定期存款比率的因素:A.收入水平;B.定期存款的利率。
3.商業銀行持有的超額准備金占活期存款的比率e=E/D
主要取決於商業銀行的經營決策行為,超額准備金越多,貸款和投資規模愈小,貨幣乘數愈小。變動反向作用於貨幣供給量的變動。超額准備金比率的大小主要由下列因素決定:
A.保有超額准備金的機會成本的大小
B.借入超額准備金成本的大小
C.經營風險和資產流動性的狀況。
4.活期存款准備金比率rd和定期存款准備金比率rt
這兩者由中央銀行所直接左右它們,反向作用於貨幣乘數的大小。
三、貨幣供給的內生性與外生性
1.貨幣供給外生性含義
貨幣供給並不是由經濟因素,如收入、儲蓄、投資等因素所決定,而是由貨幣當局的貨幣政策決定。如肯定貨幣供給是外生變數,則認為貨幣當局能夠有效地通過對貨幣供給的調節影響經濟進程。
2.貨幣供給內生性含義
貨幣供給的變動,貨幣當局是決定不了的,起決定作用的是經濟體系中實際變數及微觀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等因素,如肯定貨幣供給量是內生變數,則認為貨幣供給總是要被動地決定於客觀經濟過程,而貨幣當局並不能有效地控制其變動。
關鍵詞
1.貨幣供給量2.貨幣供給函數3.貨幣乘數4.基礎貨幣5.內生變數
6.外生變數7.原始存款9.派生存款10.超額准備金
11.法定存款准備率12.現金比率13.超額准備比率14.名義貨幣供給
15.實際貨幣供給
復習思考題
1.貨幣供給新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其新穎之處何在?
2.試比較三種貨幣乘數理論的異同(弗里德曼和施瓦茲的分析、卡甘分析及喬頓分析)
3.從銀行系統的資產負債表看,影響貨幣供給量增減變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簡述貨幣供給理論的主要內容。
5.簡述貨幣供給的一般模型。
6.決定通貨比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我國現時對貨幣供給量劃分為哪幾個層次?劃分的依據及意義是什麼?
8.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金率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
9.試述中央銀行貨幣供給調控機制的組成。
10.現代銀行制度下的貨幣供給機制是怎樣的?試寫出其理論模型。
11.試述基礎貨幣的決定和調控。
4. 自考金融理論與實務一般都重點考哪些
重點章節:
第十二章 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
第十四章 貨幣政策
重點知識點:
國家貨幣制度的歷史演變
信用在現代市場經濟運行中的作用
單利和復利的計算
利率的種類
匯率及標價方法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金融工具的特徵
金融市場的功能
國庫券發行價格的計算
債券交易價格的主要決定因素
金融衍生工具特點與功能
金融期權的種類
中國現行的金融機構體系
貸款的種類
商業銀行監管資本的含義與構成
投資銀行業務的內容
影響我國貨幣需求的因素
派生存款及其影響因素
通貨膨脹的成因與影響
貨幣政策四大目標的關系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
5. 清華金融專碩考試科目
一、清華大學金融專碩考試科目
101 思想政治理論
204 英語二
303 數學三
431 金融學綜合
說明:清華大學金融專碩考英語二和數三。英語二簡單,考清華大學金融專碩的又都是學霸,考上的考生數三絕大部分都是高分,所以每一年清華大學金融專碩復試分數線都很高。
年份 專業 院校 考試科目 參考書目
2020年 金融 經濟管理學院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4英語二
③303數
④431金融學綜合
二、這是太奇君給你准備的清華大學金融專碩參考書
清華大學「431金融學綜合」考綱包括貨幣銀行、公司財務和投資學三部分內容,各為50分。
清華大學金融專碩推薦考生參照以下重點教材復習備考:
(1)易綱《貨幣銀行學》,格致出版社
易綱老師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他的書思路很清晰,是清華大學金融專碩必看教材。唯一遺憾的是,易綱老師工作繁忙,一直沒有時間修訂教材,所以《貨幣銀行學》這本書部分內容陳舊,如巴塞爾協議等,考生應該再看看其他教材。
本書重點章節有:
第三章:利率的計算
第六章:商業銀行:業務與管理
第九章:中央銀行
第十章:貨幣供給
第十一章:貨幣需求
第十二章:利率的決定
第十六章:金融抑制與金融深化
第十九章:金融自由化過程中的陷阱
第二十一章:貨幣政策:目標、工具與操作
(2)米什金《貨幣金融學》,第十一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這本書可以作為一本非常重要的輔助教材。本書經典部分有:
第一,利用債券需求和供給確定債券價格,從而確定利率。
第二,對金融結構做了經濟學分析: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第三,多次利用公開市場操作來分析金融市場操作。
第四,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解讀。
第五,金融危機及之後的對策和影響分析。
(3)奚君羊《國際金融學》,第二版,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國際金融部分,可以用奚君羊老師的教材,也可以用姜波克老師的教材。考慮到奚君羊老師的教材更加簡單,少很多圖形的分析,從應試考試的角度,更推薦用奚君羊老師的教材。
本書核心章節為:
第一章:國際收支
第二章:外匯與匯率
第三章:外匯市場與外匯交易
第四章:匯率理論與學說(前六節)
第五章:國際收支理論與學說
第六章:匯率制度(1、2、4節)
第七章:國際儲備
第八章:國際貨幣制度(前三節)
第九章:國際金融市場(前三節)
第十章:貨幣危機和主權債務危機
(4)羅斯《公司理財》,第十一版,機械工業出版社
復習說明:
第一,不像部分院校只用看前19章,清華大學後面的章節也會考到,所以整本書基本都要看。
第二,重點內容:20章(IPO及折價發行、配股對股價的影響)、22章(期權及期權定價)、24章(認股權證和可轉換債券)、25章(久期、互換合約)、第7篇(有時間可以看看)、29章(收購與兼並,如白衣騎士)
第三,一定要做核心課後習題。
(5)博迪《投資學》,第十版,機械工業出版社
本書非常重要,而且部分考題是教材課後習題原題。
本書重點章節有:
第6章 風險資產配置
第7章 最優風險資產組合
第9章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第10章 套利定價理論與風險收益多因素模型
第11章 有效市場假說
第14章 債券的價格與收益
第21章 期權定價
(6)張亦春《金融市場學》,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書非常經典,涉及到金融、國際金融、公司理財和投資學四部分內容,推薦一定要看看。重點章節:
金融學:2(貨幣市場)、3(資本市場)、7(金融遠期、期貨和互換)、10(利率)
國際金融學:4(外匯市場)
公司理財:5(債券價值分析)、6(普通股價值分析)、11(有效市場假說)、12(投資組合理論)、13(資產定價理論)
投資學:8(期權和權證)
三、清華大學金融專碩考試題型
清華大學431金融學綜合考試題型相對固定,會有稍微變動。如:2018年考試題型為:
單項選擇題(30小題)
計算題(3小題)
論述題(兩題任選一題作答)
清華大學金融專碩考題側重於計算題(單項選擇題部分考題,特別是公司理財和投資學部分考題,為計算題)。因此,考生偏向於理解,而不是背誦,原因在於不涉及到記憶性考題。
6. 西方經濟學簡明教程的圖書目錄
序
第六版前言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第二節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習題一
第二章 需求、供給與均衡價格
第一節 需求和需求的變動
第二節 供給和供給的變動
第三節 需求和供給的彈性理論
第四節 均衡價格
第五節 蛛網模型
習題二
第三章 消費者行為理論
第一節 基數效用論
第二節 序數效用論
第三節 跨時期選擇
第四節 不確定情況下消費者行為
習題三
第四章 企業和生產理論
第一節 企業及其目標
第二節 生產函數
第三節 短期生產函數
第四節 長期生產函數
第五節 規模報酬
習題四
第五章 成本理論
第一節 成本和成本函數
第二節 短期成本
第三節 長期成本
習題五
第六章 完全競爭和完全壟斷市場中價格和產量的決定
第一節 有關廠商行為的幾個概念
第二節 完全競爭市場中價格和產量的決定
第三節 完全壟斷市場中價格和產量的決定
習題六
第七章 壟斷競爭市場與寡頭壟斷市場中價格和產量的決定
第一節 壟斷競爭市場中價格和產量的決定
第二節 寡頭壟斷市場中價格和產量的決定
習題七
第八章 博弈論和信息經濟學
第一節 博弈論
第二節 信息經濟學
習題八
第九章 要素價格與收入分配
第一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供給和價格決定
第三節 貧富差別
習題九
第十章 一般均衡與福利經濟學
第一節 一般均衡
第二節 帕累托最優
第三節 福利經濟學
習題十
第十一章 微觀經濟政策
第一節 壟斷和反壟斷政策
第二節 外部影響
第三節 公共物品
第四節 公共選擇
習題十一
第十二章 國民收入核算
第一節 國內生產總值的概念
第二節 產出、收人和支出
第三節 核算國民收入的兩種基本方法
第四節 國民收入核算中的恆等關系
習題十二
第十三章 國民收入的決定:收入一支出模型
第一節 宏觀均衡的概念
第二節 消費函數
第三節 兩部門經濟國民收入的決定
第四節 三部門和四部門經濟國民收入的決定
第五節 潛在國民收入與缺口
習題十三
第十四章 貨幣、利率和國民收入
第一節 貨幣和貨幣供給
第二節 貨幣的需求
第三節 利率、投資和國民收入
第四節 金融市場
習題十四
第十五章 國民收入的決定:IS-LM模型
第一節 產品市場的均衡與,S曲線
第二節 貨幣市場的均衡與LM曲線
第三節 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同時均衡與JS-LM模型
習題十五
第十六章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第一節 財政政策及其效果
第二節 貨幣政策及其效果
第三節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混合
習題十六
第十七章 國民收入的決定:總需求一總供給模型
第一節 總需求函數
第二節 總供給函數
第三節 總供給一總需求模型
習題十七
第十八章 通貨膨脹與失業
第一節 通貨膨脹
第二節 失業
第三節 通貨膨脹和失業的關系
習題十八
第十九章 經濟增長、經濟發展與經濟周期
第一節 經濟增長
第二節 經濟發展
第三節 經濟周期
習題十九
第二十章 國際經濟學初步
第一節 國際貿易
第二節 匯率與匯率制度
第三節 國際收支及其調整
第四節 開放經濟中的政策效果
習題二十
附錄本書習題中計算題的部分參考答案
7. 貨幣金融學的目錄
叢書序
前言
第一章 貨幣制度
第一節 貨幣形態的演變
第二節 貨幣功能與變化
第三節 國家貨幣制度
第四節 國際貨幣制度
第五節 中國的貨幣制度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二章 信用制度
第一節 信用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信用制度的業務層面
第三節 信用制度的規則層面
第四節 信用制度的技術層面
第五節 信用理論內容簡介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三章 金融體系
第一節 國家金融體系構架
第二節 中國的金融體系構成
第三節 歐美主要國家金融體系
第四節 亞洲主要國家金融體系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四章 商業銀行
第一節 商業銀行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商業銀行組織結構
第三節 商業銀行主要業務
第四節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五章 中央銀行
第一節 中央銀行的產生與演變
第二節 中央銀行的職能和類型
第三節 中央銀行業務與貨幣創造
第四節 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系統
第五節 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效應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六章 政策性金融機構
第一節 政策性金融機構種類
第二節 國內政策性金融機構
第三節 國際政策性金融機構
第四節 政策性金融機構趨勢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七章 非銀行金融機構
第一節 保險公司及主要業務
第二節 證券公司及主要業務
第三節 信託投資公司及主要業務
第四節 金融租賃公司及主要業務
第五節 其他金融機構及主要業務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八章 金融資產
第一節 金融資產定價原理
第二節 利率價格的形成
第三節 貸款資產的定價
第四節 債券資產的定價
第五節 股票價格的估計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九章 金融市場
第一節 金融市場分類
第二節 原生金融市場
第三節 衍生金融市場
第四節 金融市場運行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十章 國際金融
第一節 國際收支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 外匯與匯率機制演變
第三節 匯率理論與匯率制度
第四節 國際貨幣體系的變遷
第五節 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
第六節 國際金融風險的傳遞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十一章 貨幣供求
第一節 貨幣需求
第二節 貨幣供給
第三節 貨幣均衡
第四節 貨幣失衡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十二章 金融創新
第一節 金融創新的主要理論
第二節 金融創新動因與形式
第三節 金融創新的市場效應
第四節 金融創新的環境作用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十三章 金融發展
第一節 金融發展理論
第二節 金融發展結構
第三節 金融發展差異
第四節 金融可持續發展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十四章 金融監管
第一節 金融監管發展軌跡
第二節 金融監管基本理論
第三節 金融監管的不同模式
第四節 金融監管系統構成
第五節 金融監管全球合作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十五章 金融全球化
第一節 金融全球化的發展歷程
第二節 金融全球化表現與特徵
第三節 金融全球化的金融效應
第四節 金融全球化與金融危機
第五節 金融全球化與國際合作
本章小結
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1.圖書信息 貨幣金融學 第2版 書號: 30475 ISBN: 978-7-111-30475-3 作者: 潘蔚華 李奕濱 胡靖 等編 印次: 2-1 責編: 常愛艷 開本: 16(B5) 字數: 492 千字 定價: ¥37.00 所屬叢書: 普通高等教育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規劃教材 裝訂: 平 出版日期: 2010-06-11 2.內容簡介
書以市場經濟理論為基礎,主要圍繞貨幣金融,以貨幣—信用—利率—銀行—金融經濟活動為主線展開論述。全書分成五篇。「金融基礎篇」以貨幣、信用與金融的關系為主線,闡述金融活動及其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地位;「金融市場篇」以開展金融活動的場所為研究對象,完整描述了各類金融市場的特點、功能及發展;「金融中介篇」則進一步分析在金融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金融中介機構的特徵、運行及其對金融活動的作用;「金融理論篇」是對金融活動的深層次思考,從宏觀經濟的角度,對隱藏在金融活動背後的經濟學原理加以深刻的闡述;「金融開放篇」將對金融的研究拓展到一個開放經濟的框架之下,對在金融活動向外延伸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理論作啟發性的介紹和展示。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材,也可供經管類其他專業師生及相關人員選用。
3.章節目錄
前言
第一篇金融基礎篇
第一章貨幣與貨幣制度
第一節貨幣的起源
第二節貨幣的職能
第三節貨幣的定義
第四節貨幣制度及貨幣分類
復習思考題
第二章信用經濟
第一節信用的起因
第二節信用形式
第三節信用工具
第四節經濟的信用化
復習思考題
第三章利息與利率
第一節利息
第二節利率
第三節利率的經濟功能
復習思考題
第四章金融經濟
第一節個人與金融
第二節企業與金融
第三節政府與金融
第四節金融和經濟的辯證關系
復習思考題
第二篇金融市場篇
第五章貨幣市場
第一節貨幣市場的概念和特徵
第二節同業拆借市場
第三節貼現市場
第四節其他貨幣子市場
復習思考題
第六章資本市場
第一節資本市場概述
第二節股票市場
第三節債券市場
第四節投資基金市場
復習思考題
第七章黃金市場
第一節黃金市場概述
第二節黃金市場的交易方式和特點
第三節影響黃金價格的因素
第四節世界主要黃金市場簡介及中國的黃金市場
復習思考題
第八章保險與保險市場
第一節風險與保險的基本理論
第二節保險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財產保險業務
第四節人身保險業務
復習思考題
〖2〗貨幣金融學目錄〖2〗第三篇金融中介篇
第九章金融機構體系
第一節金融機構體系概述
第二節西方國家的金融機構體系
第三節中國的金融機構體系
復習思考題
第十章商業銀行
第一節商業銀行概述
第二節商業銀行的定義與職能
第三節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
第四節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
第五節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
復習思考題
第十一章投資銀行
第一節投資銀行的起源與發展
第二節投資銀行的定義與業務
第三節華爾街金融危機中投資銀行破產原因與啟示
復習思考題
第十二章中央銀行
第一節中央銀行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中央銀行的性質、職能和類型
第三節中央銀行的主要業務
第四節貨幣政策
復習思考題
第十三章政策性銀行
第一節政策性銀行概述
第二節中國三大政策性銀行
第三節中國政策性銀行的商業化改造
復習思考題
第四篇金融理論篇
第十四章貨幣需求理論
第一節傳統貨幣數量論
第二節凱恩斯的流動性偏好論
第三節凱恩斯貨幣理論的發展
第四節弗里德曼的現代貨幣數量論
復習思考題
第十五章貨幣供給理論
第一節基礎貨幣與貨幣乘數
第二節貨幣供給理論的發展
第三節貨幣供應新論
復習思考題
第十六章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第一節通貨膨脹理論
第二節通貨膨脹的經濟效應及治理
第三節通貨緊縮理論
復習思考題
第十七章利率理論
第一節古典利率理論
第二節凱恩斯的利率理論
第三節可貸資金利率理論
第四節利率的期限結構理論
復習思考題
第十八章匯率理論
第一節購買力平價理論
第二節利息平價說
第三節匯率的貨幣模型
第四節蒙代爾—弗萊明模型
復習思考題
第五篇金融開放篇
第十九章開放條件下的對外金融
第一節國際收支基本概念
第二節國際收支平衡表
第三節國際金融服務
第四節金融業的國際化
復習思考題
第二十章國際資本流動
第一節國際資本流動的基本形式
第二節國際投資的發展歷史及特徵
第三節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
第四節中國對國際資本流動的政策選擇
第五節經濟開放中的金融安全
復習思考題
第二十一章國際金融協調與合作
第一節國際金融協作的發展與沿革
第二節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特點和缺陷
第三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第四節國際金融協作的發展新趨勢
復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8. 貨幣供給是什麼概念
亦稱貨幣供應。即一個國家流通中的貨幣總額,是該國家一定時點的除中央政府或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商業銀行以外的非銀行大眾所持有的貨幣量。它是一個存量概念,而不是一個流量概念。即它是一個時點的變數,而不是一個一定時期的變數。貨幣供給有狹義、廣義之分。從狹義上說,它由流通中的紙幣、鑄幣和活期存款構成,銀行的活期存款是貨幣供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廣義上說,貨幣供給還包括商業銀行的定期存款、儲蓄和貸款協會及互助儲蓄銀行的存款,甚至還包括儲蓄債券、大額存款單、短期政府債券等現金流動資產。通常情況下,各個國家按貨幣的流動性程度將貨幣劃分為不同的貨幣層次,作為其對貨幣的度量和管理的依據。因為不同層次的貨幣對各國經濟產生影響的程度不同;一個國家的貨幣供給總量影響著商品價格、就業和經濟活動水平,以及貨幣本身的價值。貨幣供給的變化是由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行為引起的。一般來說,貨幣是由中央銀行發行的,中央銀行壟斷了貨幣發行權,它發行的貨幣具有無限清償能力,在一切交易中可以無限制地使用。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占貨幣供給的絕大部分,它包括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原始存款是居民個人和企業在商業銀行的現金存款,它只是將現金變為活期存款,不會引起貨幣供給總量的變化。派生存款是商業銀行通過發放貸款、投資等資產業務創造的存款,派生存款增加著貨幣供給總量。中央銀行通過對存款准備率的規定來影響存款貨幣的創造。貨幣供給不僅是一個重要的貨幣理論問題,也是一個涉及貨幣控制和管理政策的重大實踐問題,世界各國對貨幣供給都給予高度的重視。貨幣供給從定義上來說,可以分為狹義及廣義兩種。狹義的貨幣供給是指民間所持有的現金加上可以開支票的存款,通常這類定義范圍的貨幣供給稱為M1;廣義的貨幣供給是指M1加上定期儲蓄存款,即常見的M2。
由於國情不同,對貨幣供給定義的范圍也不一致,如德國定義有M3貨幣供給,英國則從M0到M4都有。就台灣而言,M1又可以分為M1a與 M1b,其內容如下:
M1a = 公眾持有的現金 + 支票存款 + 活期存款
M1b = M1a + 活期儲蓄存款
基本上「M」字母旁邊所附加的阿拉伯數字愈大, 英文字母順序愈後面,表示所涵蓋的范圍愈廣。
貨幣供給成長率如果增加太快,表示民間持有的貨幣太多。假設社會上所生產的商品並沒有增加,則「過多的金錢追逐過少的貨物」便會有引發通貨膨脹的危險,各國為了監控貨幣供給的成長,都會選擇與通貨膨脹相關性最高的貨幣供給加以監控。
例如德國央行每年都會對M3貨幣供給成長率訂下目標區,當貨幣供給超過目標區時,表示貨幣供給過高,也就是說民間持有的貨幣太多,為防範物價上漲的壓力,當局會採取緊縮貨幣政策,減少貨幣供給; 相反地,如果貨幣供給成長率低於目標區,則因為資金供給不足,想要借錢來消費或投資的人(貨幣需求者)必須付出較高的利息作為代價,因而減少消費及投資的意願,阻礙了經濟的成長。此時當局便採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給。
貨幣供應量是單位和居民個人在銀行的各項存款和手持現金之和,其變化反映著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變化,對企業生產經營、金融市場,尤其是證券市場的運行和居民個人的投資行為有重大的影響。(中央銀行根據宏觀監測和宏觀調控的需要,一般根據流動性的大小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不同的層次。我國現行貨幣統計制度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三個層次:(1)流通中現金(M0),是指銀行體系以外各個單位的庫存現金和居民的手持現金之和;(2)狹義貨幣供應量(M1),是指M0加上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在銀行的活期存款;(3)廣義貨幣供應量(M2),是指M1加上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在銀行的定期存款和城鄉居民個人在銀行的各項儲蓄存款以及證券客戶保證金。M2與M1的差額,即單位的定期存款和個人的儲蓄存款之和,通常稱作準貨幣。
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增加或減少貨幣供應量控制貨幣市場,實現對經濟的干預。貨幣供應量的變動會影響利率,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對貨幣供應量的管理來調節信貸供給和利率,從而影響貨幣需求並使其與貨幣供給相一致,以進一步影響宏觀經濟活動水平的經濟政策
現行貨幣統計制度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三個層次上面已經有了 就不重復復制了:)
9. 中央銀行概論的圖書目錄
第一章 中央銀行的產生與發展第一節 中央銀行的產生第二節 中央銀行制度的發展與強化第三節 我國中央銀行的形成與發展第二章 中央銀行的性質、職能和作用第一節 中央銀行的性質第二節 中央銀行的職能第三節 中央銀行的作用第四節 我國中央銀行的性質、職能與作用第三章 中央銀行制度的類型和結構第一節 中央銀行制度的類型第二節 中央銀行制度的結構第三節 我國中央銀行制度的結構第四章 中央銀行與政府的關系第一節 中央銀行與政府的特殊關系第二節 中央銀行的相對獨立性第三節 中央銀行與政府關系的不同模式第四節 我國中央銀行與政府的關系第五章 中央銀行的負債業務第一節 中央銀行的貨幣發行第二節 代理國庫第三節 集中存款准備金第六章 中央銀行的資產業務第一節 貸款業務第二節 再貼現業務第三節 有價證券買賣業務第七章 中央銀行的中間業務第一節 中央銀行的資金清算制度第二節 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服務第三節 我國金融系統的資金清算體系第八章 中央銀行的外匯、外債業務及管理第一節 中央銀行的外匯業務及管理第二節 中央銀行的外債業務及管理第三節 中央銀行的國際儲備及管理第四節 我國中央銀行的外匯、外債業務及管理第九章 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目標與工具第一節 貨幣政策及其目標第二節 貨幣政策工具第三節 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和操作目標第四節 我國貨幣政策的目標與工具第十章 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與效應第一節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概述第二節 貨幣政策傳導的不同模式第三節 主要國家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比較第四節 我國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與效應第十一章 貨幣供求均衡和中央銀行的調控第一節 貨幣供給第二節 貨幣需求第三節 貨幣均衡與社會總供求平衡第四節 我國的貨幣供求均衡與調控第十二章 中央銀行的金融監管第一節 金融監管理論及法規第二節 金融監管的體制與方法第三節 中央銀行金融管理內容和手段第四節 美、英、日三國中央銀行監管第五節 我國中央銀行的金融監管
10. 想求天津財經大學專升本 金融專業 貨幣銀行學 歷年考試真題 沒有多少分,謝謝了
你好,你的求助收到了!
不是我不幫忙,第一是我不學那個專業,第二是我畢業很久了,拿到歷年考題的幾率基本上為零。
不過我可以給你建議:財大考試之前會有專業課的培訓,請一定要參加,花不了多少錢,上課認真聽,課後認真復習,把知識點吃透,那麼沒有歷年考題,你照樣能拿高分。
附:天津財經大學2010年高職升本科專業課《貨幣銀行學》考試大綱
一、 本大綱系天津財經大學2010年高職升本《貨幣銀行學》課程考試大綱。所列考試范圍出自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鄭道平、龍瑋娟主編的教材《貨幣銀行學原理》第五版。
二、 本專業課卷面分數80分。
三、本課程命題范圍:
以下章節安排與課本章節順序略有不同。
第一章、 貨幣與貨幣制度
第一節、貨幣的產生與發展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產物
從實物貨幣到電子貨幣
第二節貨幣的本質和職能
二、貨幣的職能
第一節、 貨幣制度
一、 貨幣制度及其內容
二、 金屬本位貨幣制度
三、 不兌現信用貨幣制度
第二章、 信用與信用工具
第二節、信用形式
一、 商業信用
二、 銀行信用
三、 國家信用
八、 國際信用
第三節、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特點和分類
三、商業票據
五、股票
六、金融衍生工具
第三章、 利息與利息率
第二節、利息率
二、利息率的種類
第三節、決定和影響利率變化的因素
一、 馬克思的利率決定理論
三、西方利率決定理論的幾種觀點
四、收入資本化與虛擬資本
第四章、金融體系
第一節、金融體系概述
一、 金融體系的概念
三、金融體系的基本內容
第五章、商業銀行
第一節、商業銀行綜述
二、商業銀行的性質
三、商業銀行的職能(主要把握4個職能)
四、商業銀行的組織形式(主要把握4種組織類型)
五、商業銀行的業務經營原則(主要把握3個原則)
六、我國商業銀行的組織形式(主要把握5種形式)
第一節、 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
第三節、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
第四節、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
第五節、存款的創造
一、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二、存款的創造過程及原理貨幣
三、派生存款倍數的修正
第六章、中央銀行
第二節、中央銀行的性質、職能和作用
一、中央銀行的性質
二、中央銀行的職能
第三節、中央銀行制度
一、中央銀行的組織形式(主要把握組織形式的類型)
二、中央銀行的資本結構(主要把握世界各國央行資本金結構的幾種形式)
第五節、中央銀行的主要業務
第八章、金融市場
第一節、金融市場概述
二、金融市場要素(主要把握要素名稱、種類)
三、金融市場分類(主要把握市場的具體分類情況)
第二節、貨幣市場
第三節、資本市場
第九章、國際金融
第一節、國際收支
二、國際收支平衡表
第二節、外匯與匯率
本節主要把握:匯率的涵義、匯率的標價方法。
第十章、貨幣供求與均衡
第一節、 貨幣供應量的定義
第二節、貨幣需求
貨幣供給
一、銀行是現代經濟中貨幣供給的主體
四、貨幣供應的理論模式
第四節、貨幣供求均衡
第十一章、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第一節、通貨膨脹的定義及類型
第二節、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
第三節、通貨膨脹的後果和對策
第十二章、貨幣政策
第一節、貨幣政策目標
第二節、貨幣政策工具
第三節、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和傳導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