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鎊如何成為了世界貨幣
『壹』 世界四大貨幣
目前全球流通的四大貨幣是:
一、美圓。美圓在新、舊世界貨幣體系中,仍占據主導地位。
二、歐元。歐元已經成功在歐洲登陸,其影響力和加入國會越來越大和越來越多,今後歐元發展的成功與否,對其他地區性貨幣的產生有直接的推動或阻礙作用。
三、英磅,老牌資本主義帝國貨幣,在英聯邦中地位不可動搖。
四、日圓。世界第二經濟體的貨幣。
【拓展資料】
國際儲備貨幣俗稱世界貨幣,即指被各國普遍接受、在國際商品流通中發揮一般等價物作用的貨幣,不僅是商品的價值尺度,還是國際支付手段、購買手段和財富轉移手段。一個國家所發行的貨幣要想成為「世界貨幣」,必須具備以下條件,即貨幣發行國應具備強大的經濟實力,貨幣應具備相當大的穩定性,須通過國際協議取得使用國的一致承認。
定義:
最早成為世界儲備貨幣的是英鎊,而後則是美元,再後是歐元,然後就是人民幣了。
任何一國的貨幣都可以成為小型的或潛在的世界儲備貨幣。但是要成為世界性的世界儲備貨幣,至少需要佔世界外匯儲備(除黃金之外)的5%以上。
一國貨幣超出本國的流通范圍,變成為其他國家的一定的外匯,其也就變成了世界儲備貨幣。
由於在金幣退出流通之後,世界儲備貨幣除了黃金之外,都變成了紙幣,而紙幣不過是一些不同國家發行的紙片而已。
如果一國的紙幣流入他國,那麼,表明該國紙幣具有了直接的國際購買能力,也就是說其可以用本國貨幣購買其他國的貨物(商品),這樣以來該國紙幣也就滯留到了商品輸出國之中,並形成商品輸出國的外幣(外匯)收入。
如果一國發行的總紙幣量為Mz,處在本國的紙幣量為Mn,處在外國的紙幣量為Mw,則有:Mz=Mn+Mw
在歷史上曾有過一系列「准世界貨幣」,如腓尼基人的腓尼基金銀幣、希臘和羅馬的法定貨幣、中國的銅錢等,它們都具備「世界貨幣」的某些特性,但都不具備條約保證,也不能在全球范圍內通用。隨著各國貿易的發展,中世紀以後,黃金逐漸取得世界貨幣的壟斷地位。19世紀,由於英國國力強盛、貨幣幣值穩定,英鎊成為了第一種非金銀的世界貨幣。
兩次世界大戰削弱了英國的實力,英鎊也被迫拱手讓出了世界貨幣的地位。二戰後《布雷頓森林協定》的簽署,確立了以美元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國際金融體系。美元成為國際儲備貨幣,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條件,最關鍵的一點是美國必須保持長期逆差,才能使美元流通到世界各地,美國旺盛的購買力和消費水平保證了這一點,使得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維持了很長時間。上世紀50年代以後,美國購買力不斷下滑,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但由於美國國力強盛,及其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支配地位,國際上大多數結算和外匯儲備仍然是美元。
『貳』 在戰爭的時候英鎊成為世界上主要貨幣經歷了哪些階段的發展
一、英格蘭銀行成立之前,英國社會上流通的貨幣主要是銀幣和金幣,1694年,英格蘭銀行開始發行紙幣——英鎊。但那時的英鎊還不能算真正的貨幣。
二、1717年,英國皇家鑄幣局局長牛頓將黃金價格定為每金衡盎司3英鎊17先令10又二分之一便士。從此英鎊按黃金固定了價格。
三、1821年,英國正式啟用金本位制,英鎊成為英國的標准貨幣單位,每1英鎊含 7.32238克純金。
四、1821年,英國正式確立了金本位制。金本位的確立,加上英國在當時經濟貿易的迅猛發展,很快也確立了英鎊的霸主地位,世界貨幣進入了英鎊世紀。
五、1844年,英國頒布了《英格蘭銀行條例》,英格蘭銀行成為唯一能夠發行英鎊的銀行,1872年,英格蘭銀行開始為其他銀行在困難時提供資金支持,從而維護了英國經濟的穩定,此時的英格蘭銀行已經是作為中央銀行在發揮作用,有效地維護英鎊的堅挺地位。
六、英鎊在全世界的廣泛使用,加上數百年英鎊同黃金匯率的穩定,讓倫敦成為當時的世界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憑借其經濟、軍事優勢,英國讓葡萄牙、德國、丹麥、瑞典、挪威、法國、比利時、義大利、瑞士、荷蘭、西班牙等國也先後過渡到金本位制,促成了國際金本位體系在19世紀70年代的最終形成,英鎊成為世界貨幣,亦成為國際結算中的硬通貨,與黃金一起發揮著世界貨幣的功能。
『叄』 英鎊是如何成為第一支國際儲備貨幣的
英國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性的大國 它在世界各地擁有殖民地 最先擁有世界性的經濟圈 所以國際交往難免要用到英鎊兌換其他貨幣 這樣會很麻煩 於是各國就把自己國的貨幣與英鎊掛鉤 讓自己國貨幣可以與英鎊自由兌換 於是英鎊就成了第一支國際儲備貨幣
第一次工業革命後,在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時代,英國憑借著先進的生產技術取得了高效的生產率,因此產品成本大大降低,產量卻不斷提高,因而可以沖破各國的關稅壁壘實行傾銷,所以英國當時被稱為世界工場,同時也確立了英鎊的金本位地位。從19世紀到20世紀初,英鎊一直是資本主義世界最重要的國際支付手段和儲備貨幣。英國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是世界最早實行工業化的國家,曾在國際金融業中占統治地位,一戰前英鎊一直是最重要的國、際支付手段與儲備貨幣。
『肆』 以英鎊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什麼時候形成
1821年英國正式啟用了金本位制,英鎊成為英國的標准貨幣單位,1英鎊含7.32238克純金,金本位的確立,英國經濟貿易迅速發展,世界貨幣進入了英鎊世紀
『伍』 促成英鎊成為國際貨幣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什麼
1816年,英國通過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從法律的形式承認了黃金作為貨幣的本位來發行紙幣。1821年,英國正式啟用金本位制,英鎊成為英國的標准貨幣單位,每1英鎊合 7.32238克純金。
所謂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作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該制度下,各國政府以法律形式規定貨幣的含金量。這一制度的典型特點就是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及黃金自由輸出和輸入:公民可以將持有的紙幣按照貨幣含金量兌換為金幣,各國之間不同的金鑄幣按各自含金量形成固定比較,建立比較穩定的國際貨幣聯系,並允許黃金在國際間自由流動。金本位的確立,加上英國在當時經濟貿易的迅猛發展,很快也確立了英鎊的霸主地位,世界貨幣進入了英鎊世紀。
『陸』 英鎊什麼時候開始成為國際貨幣的 什麼時候崩潰的
1821年,英國正式確立了金本位制,所謂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作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該制度下,各國政府以法律形式規定貨幣的含金量。這一制度的典型特點就是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及黃金自由輸出和輸入:公民可以將持有的紙幣按照貨幣含金量兌換為金幣,各國之間不同的金鑄幣按各自含金量形成固定比較,建立比較穩定的國際貨幣聯系,並允許黃金在國際間自由流動。金本位的確立,加上英國在當時經濟貿易的迅猛發展,很快也確立了英鎊的霸主地位,世界貨幣進入了英鎊世紀。
1913年這個美聯儲誕生的一天,美聯儲誕生,看起來是偶然的事件,實際上他是代表著美國整體的綜合國力,綜合的力量已經超越了英國,所以美聯儲它一誕生,它就已經是世界最強大的中央銀行,那也標志著美元已經開始取代英鎊成為世界最主要的貨幣。
『柒』 歐洲英鎊的歷史背景
英鎊為英國的本位貨幣單位,由成立於1694年的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發行。輔幣單位原為先令和便士,1英鎊等於20先令,1先令等於12便士,1971年2月15日,英格蘭銀行實行新的貨幣進位制,輔幣單位改為新便士,1英鎊等於100新便士。流通中的紙幣有5、10、20和50面額的英鎊,另有1、2、5、10、20、50新便士及1英鎊的鑄幣。
英國於1821年正式採用金本位制,英鎊成為英國的標准貨幣單位,每1英鎊含7.32238克純金。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廢除金本位制,金幣停止流通,英國停止兌換黃金。1925年5月13日,英國執行金塊本位制,以後又因世界經濟大危機而於1931年9月21日被迫放棄,英鎊演化成不能兌現的紙幣。但因外匯管制的需要,1946年12月18日仍規定英鎊含金量為3.58134克。
到20世紀初葉,英鎊一直是資本主義世界最重要的國際支付手段和儲備貨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鎊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趨於衰落,逐漸被美元所取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期,英國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將英鎊匯率固定在1英鎊兌換4.03美元的水平上。1947年7月15日,英國宣布英鎊實行自由兌換,由於外匯儲備迅速流失,於同年8月份又恢復外匯管制。
1949年9月,英國宣布英鎊貶值30.5%,將英鎊兌美元匯率貶到2.80美元,
1967年11月18日,英鎊再次貶值,兌美元匯率降至2.40美元,英鎊含金量也降為2.13281克。
1971年8月15日美元實行浮動匯率後,英鎊開始以不變的含金量為基礎確定對美元的比價。同年12月18日美元正式貶值後,英鎊兌換美元的新的官方匯率升值為1英鎊兌換2.6057美元。實際匯率可在1英鎊兌換2.5471美元至2.6643美元的限度內浮動,波幅為4.5%左右。
1973年3月19日,西歐八國組成聯合浮動集團,英國未參加,繼續單獨浮動。翌年1月,英鎊實際匯率製成為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同年,英鎊區縮小,僅包括英國、愛爾蘭、開曼群島和海峽群島。英鎊發行的黃金准備至少相當於26.5億英鎊以上。
1990年10月8日,英鎊加入歐洲貨幣體系,其對貨幣體系內各種貨幣匯率的波動幅度為6%。
1992年9月16日,英國宣布英鎊暫時脫離歐洲貨幣體系。
2013年2月22日穆迪信評公司正式宣布調降英國債信評級,由Aaa降至Aa1,繼2011年的美國、2012年的法國之後,如今調降輪到了英國。這是英國首次失去權威評級機構的最高評級。其實,穆迪早在去年2月就將英國主權和央行的評級展望由穩定降至負面,歷經一年的觀察,終於正式出手調降。回顧穆迪於1978年3月授予英國政府債券Aaa最高評級,標准普爾與惠譽都給予英國AAA最高評級,但後兩者對英國的評級展望均為負面,估計他們亦將重新評估英國。
穆迪總結此次降調評級的關鍵動因有三;首先是英國中期增長前景持續疲弱,穆迪預計,今後五年都將持續疲弱增長。其次,中期增長前景有限對政府財政整頓方案形成挑戰,這將持續到下屆國會。最後更糟糕的是,英國債務高企且還在不斷增加,政府資產負債表消化能力逐漸惡化。
『捌』 1816-1870年間,世界貨幣進入英鎊時代的原因
英國在當時是第一個開始工業革命的國家。生產力有了巨大的提升,成為了當時的世界工廠。其商品銷售到世界各地,成為當時的頭號資本主義國家。倫敦也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在加上英國在海外擁有大量的殖民的,英鎊自然成為當時的重要貨幣。這類似於現在的美國和美元。
『玖』 英鎊成為關鍵國際貨幣的原因
二戰後美國通過布雷頓森林體現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系,尤其是三大國際經濟組織的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推動了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但美元充當了國際貨幣,美國主宰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航向,隨著西歐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以及日本經濟的崛起,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遭遇極大挑戰,這一問題在20世紀70年代得以明顯展現。
1816年,英國通過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從法律的形式承認了黃金作為貨幣的本位來發行紙幣。1821年,英國正式啟用金本位制,英鎊成為英國的標准貨幣單位,每1英鎊合 7.32238克純金。
所謂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作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該制度下,各國政府以法律形式規定貨幣的含金量。這一制度的典型特點就是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及黃金自由輸出和輸入:公民可以將持有的紙幣按照貨幣含金量兌換為金幣,各國之間不同的金鑄幣按各自含金量形成固定比較,建立比較穩定的國際貨幣聯系,並允許黃金在國際間自由流動。金本位的確立,加上英國在當時經濟貿易的迅猛發展,很快也確立了英鎊的霸主地位,世界貨幣進入了英鎊世紀。
英國與歐元區經濟、政治密切相關,且英國原為歐盟的重要成員國,因此歐盟方面的經濟政治變動,對英鎊的影響很大。
相對於其它貨幣而言,英鎊和歐元走得比較近。英鎊是曾經的世界貨幣,目前則是最值錢的貨幣,因其對美元的匯率較高,但其交易量又遠遜於歐元,因此其貨幣特性就體現為波動較強。而倫敦作為最早的外匯交易中心,交易員的技巧和經驗都非常豐富,這些交易技巧在英鎊的走勢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