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是如何實施貨幣政策
『壹』 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有哪些
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如下:
常規工具
①存款准備金制度
②再貼現政策
③公開市場業務
被稱為中央銀行的 「三大法寶」。主要是從總量上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模進行調節。
選擇工具
①消費者信用控制;
貨幣政策工具
②證券市場信用控制;
③不動產信用控制;
④優惠利率;
⑤特種存款
補充工具
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銀行依法對商業銀行創造信用的業務進行直接干預而採取的各種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預、流動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種貸款;
②信用間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銀行憑借其在金融體制中的特殊地位,通過與金融機構之間的磋商、宣傳等,指導其信用活動,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導、道義勸告。
新工具
2013年11月6日,我國央行網站新增「常備借貸便利(SLF)」欄目,標志著這一新的貨幣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央行於2013年初創設這一工具。
所謂常備借貸便利就是商業銀行或金融機構根據自身的流動性需求,通過資產抵押的方式向中央銀行申請授信額度的一種更加直接的融資方式。由於常備借貸便利提供的是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一對一」的模式,因此,這種貨幣操作方式更像是定製化融資和結構化融資。
常備借貸便利的主要特點:一是由金融機構主動發起,金融機構可根據自身流動性需求申請常備借貸便利;二是常備借貸便利是中央銀行與金融機構「一對一」交易,針對性強。三是常備借貸便利的交易對手覆蓋面廣,通常覆蓋存款金融機構。
『貳』 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有哪些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是通過對貨幣供應量/流通量的調節來實現的,這就需要運用特定的工具,稱為貨幣政策工具,它是實現貨幣政策的手段。中國人民銀行作為我國的中央銀行,可以採用的貨幣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備金、中央銀行基準利率、再貼現、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以及通過公開市場業務買賣國債和外匯等。
【拓展資料】
1.存款准備金
存款准備金制度,是指商業銀行按照中央銀行規定的比例,將其吸收的存款總額的一定比例款額,繳存中央銀行指定的賬戶。繳存中央銀行指定賬戶的款額,稱為存款准備金。這部分款額與商業銀行吸收的存款總額的比例,稱為存款准備金率。存款准備金作為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是:調節市場貨幣流通量,從而達到緊縮或放鬆貨幣供應量的目的。當存款准備金比例提高時,存入中央銀行賬戶的款額就增加,市場上流通的貨幣量就會減少;反之,該比例降低時,市場上的貨幣流通量就會增加。近年來,我國外匯順差的迅速擴大導致人民幣流動性過剩,中央銀行不斷提高存款准備金率,至2007年12月,存款准備金率已達到14.5%。
2。中央銀行基準利率
中央銀行貸款給商業銀行的利率,稱為基準利率。它通常是整個社會利率體系中處於最低水平、同時也是最核心地位的利率。商業銀行給客戶的貸款利率受基準利率的影響。我國從1984年開始將原來的統一分配資金的作法,改為由中央銀行借貸給商業銀行資金,因此中央銀行可以使用基準利率來調節市場的貨幣流通量。當中央銀行的基準利率提高時,商業銀行對客戶的商業貸款利率也會相應提高,商業銀行貸出的款項就會減少,市場上的貨幣流通量就會減少;反之,基準利率下調時,商業貸款利率也相應下降,市場上的貨幣流通量也會隨之增加。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市場基準利率也初現端倪。2007年1月4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開始運行。這是以位於上海的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為技術平台計算、發布並命名的一種單利、無擔保、批發性利率。首先由信用等級較高的銀行組成一個報價團,自主報出人民幣同業拆出利率,然後在這些報價的基礎上計算出一個算術平均利率。它體現了市場主體對利率水平的認識和預期。以Shibor為基礎建立我國的貨幣市場基準利率,不僅培育了金融機構的自主定價能力,也有助於中國人民銀行合理確定中央銀行基準利率水平,完善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3.再貼現率
再貼現率也是中央銀行影響商業銀行利率水平、進而影響全社會貨幣供應量的一種形式。貼現,是指票據持有人在票據到期前,以票據為質押,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的活動。商業銀行辦理票據貼現,是對票據持有人提供貸款的一種方式。當商業銀行自身需要資金周轉,而貼現取得的票據尚未到期時,它可以持票據向中央銀行申請貼現,取得貸款,這種貼現就稱為再貼現。中央銀行根據一定的比率從票據全款中扣取自貼現日至票據到期日的利息,這一比率即為再貼現率。它反映了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提供貼現貸款的利率。當中央銀行調低再貼現率時,會刺激商業銀行通過貼現向中央銀行借入資金,擴大信貸規模,市場上的貨幣流通量就增加了;反之,央行提高再貼現率,就會抑制商業銀行再貼現的積極性,進而影響商業銀行對客戶的貸款,市場貨幣流動量也就相應縮減了。
4.公開市場業務
中央銀行與一般政府部門的一個區別就在於它可以在金融市場上從事買賣業務。中央銀行從事這種業務的目的不是為了營利,而是為了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或匯率等指標,這種業務稱為公開市場業務。例如,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在上海開設了公開市場操作室,由它下達買賣的指令,通過一級交易商在二級市場上買賣國債、其他政府債券、金融債券或外匯。公開市場業務調節市場供應量的機理為:當市場中人民幣太多時,中央銀行就賣出國債或者外匯,從金融機構手中回收人民幣,從而減少市場中人民幣的供應量;當人民幣短缺時,中央銀行則買回國債或外匯,投放出人民幣,從而增加市場中的貨幣。與其他貨幣政策工具相比,中央銀行運用公開市場業務對市場中的貨幣供應量的調節在時間上、方向上都比較靈活,而且能夠直接控制調節量的大小。
『叄』 中國央行為什麼要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
第一,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最重要的不是經濟速度而是經濟轉型。中國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點是:從追求增長速度轉向重視增長質量;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粗放型增長轉向集約型增長;從外生性增長轉向內生性增長;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轉變增長方式,優化經濟結構,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是理解為什麼要堅持穩健中性貨幣政策的關鍵。
第二,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國際收支持續順差,中國國際收支順差表現為經常賬戶順差,經常賬戶順差表現為進出口貿易順差,持續而巨大的貿易順差使人民幣匯率面臨較大的升值壓力。然而,在傳統經濟增長方式下、受傳統產業結構約束,中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資帶動。出口產品主要為勞動密集型產品,而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主要是價格競爭力。匯率是出口產品的價格,匯率穩定關繫到出口增長;出口增長關繫到經濟增長。在此背景下,為了維護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中央銀行以購匯的方式維護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人民銀行購買的外匯用美元表示就是外匯儲備,用人民幣表示就是外匯占款。外匯占款是基礎貨幣,基礎貨幣的被動較快增長,就意味著貨幣供給量較快增長。
第三,更為重要的是,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結構性矛盾和體制性問題,貨幣政策是總量政策,如果我們為了應對結構和體制問題而一味加大總量刺激,不僅可能適得其反,甚至可能飲鴆止渴。
『肆』 中國人民銀行可以運用哪些貨幣政策工具
中國人民銀行可以運用的貨幣政策工具有: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再貸款與再貼現、利率政策、匯率政策、窗口指導、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
貨幣政策工具的概述:
1、貨幣政策工具是中央銀行為達到貨幣政策目標而採取的手段。貨幣政策工具分為一般性工具和選擇性工具。在過去較長時期內,中國貨幣政策以直接調控為主,即採取信貸規模、現金計劃等工具。
2、為實現其最終目標有一個傳導機制,並有一個時間過程,一般是: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操作目標——中介目標——最終目標。也就是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的運作,影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活動,進而影響貨幣供應量,最終影響國民經濟宏觀經濟指標。
3、中國貨幣政策的操作指標主要監控基礎貨幣、銀行的超額儲備率和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回購利率;中介指標主要監測貨幣供應量和以商業銀行貸款總量、貨幣市場交易量為代表的信用總量。
拓展資料: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
1、公開業務
運用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券等作為交易品種,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調劑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需求。
2、存款准備金
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供應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
3、銀行貸款
運用再貸款政策、再貼現政策調劑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需求,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供應能力。
4、利率政策
根據貨幣政策實施的需要,適時的運用利率工具,對利率水平和利率結構進行調整,進而影響社會資金供求狀況,實現貨幣政策的既定目標。
5、匯率政策
通過匯率變動影響國際貿易,平衡國際收支。
6、常備借貸便利工具
提高貨幣調控效果,有效防範銀行體系流動性風險,增強對貨幣市場利率的調控效力。
『伍』 我國的貨幣政策目標是什
我國的貨幣政策目標是(保持貨幣幣值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
解析:
本題考查我國貨幣政策的目標。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三條規定:「貨幣政策目標是保持貨幣幣值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
(5)中國人民銀行是如何實施貨幣政策擴展閱讀:
一、舉一反三類題
我國貨幣政策的目標是()。
A. 保持國家外匯儲備的適度增長
B. 保持國內生產總值以較快的速度增長
C. 保持貨幣幣值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
D. 保證充分就業
正確答案:C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
節選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確立中國人民銀行的地位,明確其職責,保證國家貨幣政策的正確制定和執行,建立和完善中央銀行宏觀調控體系,維護金融穩定,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國人民銀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央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在國務院領導下,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
第三條
貨幣政策目標是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
第四條
中國人民銀行履行下列職責:
(一)發布與履行其職責有關的命令和規章;
(二)依法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
……
『陸』 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
央行貨幣政策存在以下三大工具:1.存款准備金制度,即投資者通過上調,或者下調銀行的存款准備金率來控制社會上的流通貨幣,比如,央行規定的法定準備金率為10%,則意味著,銀行每吸收存款100萬,要向央行上交10萬作為准備金,剩下的90萬作為貸款資金。2.再貼現政策,即央行通過上調,或者下調再貼現利率,來影響貨幣市場的供應和需求,假若中央銀行規定貼現率5%,那麼商業銀行在向中央銀行貸款時就要支付中央銀行5%的貸款利息。3.公開市場業務,即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以改變商業銀行等存款貨幣機構的准備金,進而影響貨幣供應量和利率,實現貨幣政策,比如,當中央銀行判斷社會上資金過多時,便賣出債券,相應地收回一部分資金;相反,則央行買入債券,直接增加金融機構可用資金的數量。
【拓展資料】
貨幣政策工具是中央銀行為達到貨幣政策目標而採取的手段。 貨幣政策工具分為一般性工具和選擇性工具。在過去較長時期內,中國貨幣政策以直接調控為主,即採取信貸規模、現金計劃等工具。1998年以後,主要採取間接貨幣政策工具調控貨幣供應總量。中國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再貸款與再貼現、利率政策、匯率政策、窗口指導、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中期借貸便利(MLF)等。2013年11月6日央行網站新增「常備借貸便利(SLF)」欄目,並正式發布常備借貸便利開展情況,標志著這一新的貨幣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
中國人民銀行可以運用的貨幣政策工具有6種,其作用與意義如下:公開業務運用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券等作為交易品種,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調劑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需求。存款准備金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供應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銀行貸款
運用再貸款政策、再貼現政策調劑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需求,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供應能力。利率政策根據貨幣政策實施的需要,適時的運用利率工具,對利率水平和利率結構進行調整,進而影響社會資金供求狀況,實現貨幣政策的既定目標。匯率政策通過匯率變動影響國際貿易,平衡國際收支。常備借貸便利工具提高貨幣調控效果,有效防範銀行體系流動性風險,增強對貨幣市場利率的調控效力。
『柒』 中國人民銀行為執行貨幣政策,可以運用哪些貨幣政策工具
可以運用在中國人民銀行開立賬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辦理再貼現;
作為調控的銀行,中國人民銀行代表政府制定和實施貨幣金融政策,調節宏觀經濟的運行。中國人民銀行為執行貨幣政策,可以運用下列貨幣政策工具:①規定和集中存款准備金;②確定中央銀行基準利率;③辦理再貼現。中國人民銀行可以根據需要,為金融機構開立賬戶,並為在中國人民銀行開立賬戶的金融機構辦理再貼現。再貼現是指商業銀行將貼現取得的票據,向中央銀行再次予以貼現,實際上是商業銀行與中央銀行之間的票據買賣和放款。④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中國人民銀行為了調節金融,實現對金融活動的管理,可以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並且可以決定對商業銀行貸款的數額、期限、利率和方式,但貸款的期限不得超過一年。⑤在公開市場上買賣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及外匯。⑥國務院確定的其他貨幣政策工具。
中國人民銀行履行下列職責:
(一)發布與履行其職責有關的命令和規章;
(二)依法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
(三)發行人民幣,管理人民幣流通;
(四)監督管理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和銀行間債券市場;
(五)實施外匯管理,監督管理銀行間外匯市場;
(六)監督管理黃金市場;
(七)持有、管理、經營國家外匯儲備、黃金儲備;
(八)經理國庫;
(九)維護支付、清算系統的正常運行;
(十)指導、部署金融業反洗錢工作,負責反洗錢的資金監測;
(十一)負責金融業的統計、調查、分析和預測;
(十二)作為國家的中央銀行,從事有關的國際金融活動;
(十三)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職責。
中國人民銀行有權對金融機構以及其他單位和個人的下列行為進行檢查監督:
(一)執行有關存款准備金管理規定的行為;
(二)與中國人民銀行特種貸款有關的行為;
(三)執行有關人民幣管理規定的行為;
(四)執行有關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管理規定的行為;
(五)執行有關外匯管理規定的行為;
(六)執行有關黃金管理規定的行為;
(七)代理中國人民銀行經理國庫的行為;
(八)執行有關清算管理規定的行為;
(九)執行有關反洗錢規定的行為。
前款所稱中國人民銀行特種貸款,是指國務院決定的由中國人民銀行向金融機構發放的用於特定目的的貸款。
『捌』 中國人民銀行為執行貨幣政策,可以運用什麼貨幣政策工具
貨幣政策的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操作
貨幣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為調控中介指標進而實現貨幣政策目標所採用的政策手段。貨幣政策工具很多,凡是能夠影響市場貨幣供應的政策都可以說是貨幣政策工具,如信用控制等,國家中央銀行多年來採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備率、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這三大傳統的政策工具有時也稱為「三大法寶」,主要用於調節貨幣總量。
⑴ 法定存款准備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規定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將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繳中央銀行作為准備金的比率。效果: ① 即使准備率調整的幅度很小,也會引起貨幣供應量的巨大波動; ② 其他貨幣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備金為基礎; ③ 即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由於種種原因持有超額准備金,法定存款准備金的調整也會產生效果; ④ 即使存款准備金維持不變,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業銀行體系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局限性: ① 法定存款准備率調整的效果比較強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傾向; ② 存款准備金對各種類別的金融機構和不同種類的存款的影響不一致,因而貨幣政策的效果可能因這些復雜情況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⑵ 再貼現政策: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持有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時所做的政策規定。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時再貼現率的確定與調整;二是規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的資格。效果: ① 再貼現率的調整可以改變貨幣供給總量; ② 對再貼現資格條件的規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並能夠改變資金流向。局限性: ① 主動權並非只在中央銀行,甚至市場的變化可能違背其政策意願; ② 再貼現率的調節作用是有限度的; ③ 再貼現率易於調整,但隨時調整引起市場利率的經常波動,使商業銀行無所適從。
⑶ 公開市場業務: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以此來調節市場貨幣量的政策行為。效果:①主動性強,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動進行操作; ②靈活性高,買賣數量、方向可以靈活控制;③調控效果和緩,震動性小;④影響范圍廣。局限性:①中央銀行必須具有強大的、足以干預和控制整個金融市場的金融實力;②要有一個發達、完善的金融市場,且市場必須是全國性的,市場上證券種類齊全並達到一定規模;③必須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
『玖』 中央銀行採取寬松的貨幣政策
2021年穩健的貨幣政策會更加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發布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2020年,面對疫情的嚴重沖擊,人民銀行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沒有採取量化寬松等非常規的貨幣政策措施。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規模也基本保持穩定。在此基礎上,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精準導向,比較好地對沖了疫情以來宏觀形勢的高度不確定性,金融運行保持基本平穩,與我國經濟潛在產出水平也是基本匹配的。
拓展資料
一、中國人民銀行(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英文簡稱PBOC,中文簡稱央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央銀行,為國務院組成部門,總部位於北京。
中國人民銀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的規定,在國務院的領導下依法獨立執行貨幣政策,履行職責,開展業務,不受地方政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逐步強化和完善現代中央銀行制度(1993年至今)
二、1993年,按照國務院《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強化金融調控、金融監管和金融服務職責,劃轉政策性業務和商業銀行業務。
三、1995年3月,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中國人民銀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央銀行,在國務院領導下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對金融實施監督管理。
1998年11月,國務院對中國人民銀行管理體制實行改革,撤銷省級分行,成立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人民銀行將保險公司的監管權移交給保監會。在以後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對中國人民銀行的性質及法律地位作了明確規定,更加突出了中央銀行在宏觀調控體系中的作用。
2003年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將中國人民銀行對銀行、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及其他存款類金融機構的監管職能分離出來,並和中央金融工委的相關職能進行整合,設立銀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