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貨幣政策是什麼
⑴ 什麼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什麼
財政政策是指根據穩定經濟的需要,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來調節總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總需求,從而增加國民收入,反之則壓抑總需求,減少國民收入。稅收對國民收入是一種收縮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稅收,可以抑制總需求從而減少國民收入,反之,則刺激總需求增加國民收入。
狹義貨幣政策:指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經濟目標(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實現充分就業和平衡國際收支)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給和利率,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合。
廣義貨幣政策:指政府、中央銀行和其他有關部門所有有關貨幣方面的規定和採取的影響金融變數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體制改革,也就是規則的改變等)
兩者的不同主要在於後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關部門,他們往往影響金融體制中的外生變數,改變游戲規則,如硬性限制信貸規模,信貸方向,開放和開發金融市場。前者則是中央銀行在穩定的體制中利用貼現率,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達到改變利率和貨幣供給量的目標。
財政政策是指國家根據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而規定的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來調節總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總需求,從而增加國民收入,反之則壓抑總需求,減少國民收入。稅收對國民收入是一種收縮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稅收,可以抑制總需求從而減少國民收入,反之,則刺激總需求增加國民收入。它由國家制定,代表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並受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相應的經濟關系制約。
財政政策是國家整個經濟政策的組成部分,同其他經濟政策有著密切的聯系。財政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要有金融政策、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其他經濟政策的協調配合。
目前中國實行的是:雙穩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fiscal policy)是指稅收和政府支出的使用。
政府支出有兩種形式:其一是政府購買,指的是政府在物品和勞務上的花費——購買坦克、修建道路、支付法官的薪水、等等,其次是政府轉移支付,以提高某些群體(如老人或失業者)的收入。稅收是財政政策的另一種形式,它通過兩種途徑影響整體經濟。首先,稅收影響人們的收入。此外,稅收還能影響物品和生產要素,因而也能影響激勵機制和行為方式。
狹義貨幣政策:指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經濟目標(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實現充分就業和平衡國際收支)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給和利率,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合。
廣義貨幣政策:指政府、中央銀行和其他有關部門所有有關貨幣方面的規定和採取的影響金融變數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體制改革,也就是規則的改變等)
兩者的不同主要在於後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關部門,他們往往影響金融體制中的外生變數,改變游戲規則,如硬性限制信貸規模,信貸方向,開放和開發金融市場。前者則是中央銀行在穩定的體制中利用貼現率,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達到改變利率和貨幣供給量的目標。 目前中國實行的是:雙穩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是通過政府對國家的貨幣、信貸及銀行體制的管理來實施的。貨幣政策的性質(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應,以及貨幣、產出和通貨膨脹三者之間聯系的方式)是宏觀經濟學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爭議的領域之一。一國政府擁有多種政策工具可用來實現其宏觀經濟目標。其中主要包括:
(1)由政府支出和稅收所組成的財政政策。財政政策的主要用途是:通過影響國民儲蓄以及對工作和儲蓄的激勵,從而影響長期經濟增長。
(2)貨幣政策由中央銀行執行,它影響貨幣供給。
通過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量,影響利息率及經濟中的信貸供應程度來間接影響總需求,以達到總需求與總供給趨於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貨幣政策分為擴張性的和緊縮性的兩種。
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是通過提高貨幣供應增長速度來刺激總需求,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更為容易,利息率會降低。因此,當總需求與經濟的生產能力相比很低時,使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最合適。
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是通過削減貨幣供應的增長率來降低總需求水平,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較為困難,利息率也隨之提高。因此,在通貨膨脹較嚴重時,採用緊縮性的貨幣政策較合適。
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是貨幣供應量,即全社會總的購買力,具體表現形式為:流通中的現金和個人、企事業單位在銀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現金與消費物價水平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一直是中央銀行關注和調節的重要目標。
貨幣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為調控貨幣政策中介目標而採取的政策手段。
貨幣政策是涉及經濟全局的宏觀政策,與財政政策、投資政策、 分配政策和外資政策等關系十分密切,必須實施綜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幣值穩定。
⑵ 政治經濟學:四大政策的具體內容是什麼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收入政策
(1)財政政策的內容:
◆社會總產品
◆國民收入分配政策
◆預算收支政策
◆稅收政策
◆財政投資政策
◆財政補貼政策
◆國債政策
◆預算外資金收支政策等
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2)貨幣政策的內容:
第一,控制貨幣發行。
第二,控制和調節對政府的貸款。
第三,推行公開市場業務。
第四,改變存款准備金率。。
第五,調整再貼現率。
第六,選擇性信用管制。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
(3)產業政策:
①產業結構政策。
②產業組織政策。
(4)收入分配政策:
1、在初次分配領域的政策
2、 分配領域的稅收政策
3、 社會保障政策
⑶ 貨幣政策、金融政策、財政政策三者有什麼區別只要區別~~謝謝
1、概念不同
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稱。貨幣政策的實質是國家對貨幣的供應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而採取「緊」、「松」或「適度」等不同的政策趨向。
金融政策是政府或中央銀行所採取的貨幣與信用政策的統稱。就狹義的觀點而言,中央銀行所實行的金融政策與調節貨幣供給量的貨幣政策有重要的關系,這是因為中央銀行是直接擔任發行貨幣的金融機構,它向社會發行銀行券,而在所有的貨幣中,其流通量最多的為存款貨幣,存款貨幣的多寡又決定於銀行券發行額的多少。
財政政策是國家制定的指導財政分配活動和處理各種財政分配關系的基本准則。它是客觀存在的財政分配關系在國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政策又是國家干預經濟,實現宏觀經濟目標的工具。
2、內容不同
凡是有關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政策,如稅收的變動,發行國庫券,國家規定按較高的保護價收購糧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與勞務的投資的多少等都屬於財政而和銀行有關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調整則屬於貨幣政策。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財政政策是由國家制定的,必須經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通過。而貨幣政策是由中央銀行直接制定的。
⑷ 高中政治中的經濟學中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有什麼區別
二者都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
有所區別:1、貨幣政策是與銀行有關的一系列政策,由央行制定,是指一國的中央銀行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量進行調節和控制所採取的指導方針及其相應的政策措施,例如,需要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央行就調高利率和銀行准備金率。
2、財政政策是與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有關的政策,是由國家制定,經由全國人大或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指政府通過對財政的收入和支出總量的調節來影響總需求,使之與總供給相適應的經濟政策。如,經濟過熱時減少財政支出、增加稅收等。
⑸ 【高中政治】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經濟手段、行政手段
貨幣政策,顧名思義,就是與錢有關的政策,具體來說,就是通過銀行來調節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近而來影響經濟。這個可以理解為貨幣自來水,銀行是龍頭,貨幣政策就是政府擰銀行這個水龍頭來控制貨幣這個自來水的數量與流速。
財政政策,顧名思議,就是政府收錢與花錢的事兒,更進一步,就是怎麼剪羊毛的問題,這個剪刀就是稅制與補貼。比如,減稅,就是把羊兒養肥了剪;又比如凱恩思的那一套,帶頭花錢,以期帶動經濟,比如四萬億的鐵公基項目。
經濟手段,就是用錢來調動積極性,來個有錢能使鬼推磨。
行政手段,就是大蓋帽出動,工商質檢稅務包括給地攤收費的城管,利用諸位大神來整事兒,一保把對象給整的服服帖帖,妥兒了就。
明白了沒?呵呵~~
⑹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包括哪些
一、財政政策主要包括:
1,預算政策,根據財政收支的差額來調整預算,以刺激或抑制總需求來達到調節經濟的目的;
2,稅收政策,一般在經濟蕭條時,通過降稅或稅收優惠等途徑來刺激投資和消費需求,促進經濟增長;如果經濟過熱,則採取相反措施;
3,公債政策,主要通過發行公債來影響流動性,或通過調整國債發行利率影響金融市場,進而達到對經濟運行擴張或緊縮的影響;
4,公共支出政策,包括政府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
5,政府投資政策,通過調節政府投資規模影響總需求和供給,通過調整投資方向來調節經濟結構,促進資源配置和產業結構優化;
6,補貼政策,主要針對低收入的群體,通過增加財政補貼,提高其可支配收入,促進社會分配的公平,進而增加社會需求,拉動經濟增長。
二、貨幣政策一般包括:
1,一般性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和公開市場操作;
2,選擇性政策工具,主要有消費者信用控制、證券市場信用控制、優惠利率和預繳進口保證金等;
3,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行政命令直接對相關金融機構的信用活動進行控制;
4,間接信用知道,主要方式是通過道義勸告、窗口指導等辦法影響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
財政政策是指一國為實現預期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對財政收支關系進行調整的指導原則和措施。
拓展資料:
一、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基本內容
財政政策工具也稱財政政策手段,是指國家為實現一定財政政策目標而採取的各種財政手段和措施,它主要包括財政收入(主要是稅收)、財政支出、國債和政府投資。財政政策工具有收入政策工具和支出政策工具。收入政策工具主要是稅收。支出政策工具分為購買性支出政策和轉移性支出政策,其中,購買性支出政策又有公共工程支出政策和消費性支出政策之別。
二、貨幣政策工具
貨幣政策工具是中央銀行為達到貨幣政策目標而採取的手段。 貨幣政策工具分為一般性工具和選擇性工具。在過去較長時期內,中國貨幣政策以直接調控為主,即採取信貸規模、現金計劃等工具。1998年以後,主要採取間接貨幣政策工具調控貨幣供應總量。現階段,中國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再貸款與再貼現、利率政策、匯率政策和窗口指導等。
⑺ 如何區分高中政治經濟常識中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第一,制定者和實施者不同。
財政政策是由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和實施的(題干提到財政部……)。
貨幣政策是由中央銀行直接制定和實施的(題干提到央行/中國人民銀行……)。
第二,運用的杠桿不同。
財政政策的杠桿有稅率、國債、財政支出(題干提及調節稅率、增發國債、增加或減少財政支出之類)。
貨幣政策的杠桿主要有存貸款利率、法定準備金率、信貸規模等(題干提及上調或下調利率、存款准備金率、擴大信貸規模之類)。
⑻ 什麼是財政政策,什麼是貨幣政策
1.什麼是財政政策
(1)財政政策的含義:國家通過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方向和數量的確定,及其對數量的增減變化的調整來調節社會總需求。
如預算、稅收、國債、補貼、財政收入和支出。
(2)分類:量入為出的財政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財政政策
①量入為出的財政政策:減少財政開支,抑制需求,擴大社會總供給。
②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財政支出,刺激需求、增加國債、擴大財政赤字。
③穩健的財政政策:松緊適度,著力協調,放眼長遠。具體說來,就是十六個字:控制赤字、調整結構、推進改革、增收節支。(2006年穩健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2.貨幣政策:(也叫金融政策)
(1)貨幣政策的含義:指政府通過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應量、信貸量、利率等進行調節和控制而採取的政策措施。
如存款准備金率、利率、匯率、信貸、貨幣發行。
(2)分類: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緊縮性)、擴張性貨幣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
①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緊縮性政策):提高利率、增加儲蓄、提高存款准備緊率、減少貨幣供應量、控制貨幣信貸、抑制投資和消費。
②擴張性貨幣政策:降低利率、減少存款儲蓄、降低存款准備緊率、增加貨幣供應量、刺激投資和消費。
③穩健的貨幣政策:介入擴張性政策和緊縮性政策中間的貨幣政策,主要是服從服務於改革開放發展大局,服從服務於中央宏觀調控大局。其特點是:合理控制貨幣信貸總量,既要支持經濟發展,又要防止通貨膨脹和防範通貨緊縮的風險;既要堅持控制投資需求膨脹,又要努力擴大消費需求;既要對投資過熱的行業降溫,又要著力支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促進國民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
宏調原則:「穩定政策,適度微調,把握大局,著力協調,突出重點,統籌兼顧,關注民生,積極穩妥,留有餘地。」
3、總結: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區別和聯系
區別:
(1)含義不同。財政政策是指政府通過對財政收入和支出總量的調節來影響總需求,使之與總供給相適應的經濟政策。它包括財政收入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貨幣政策是指一國中央銀行(貨幣當局)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量進行調節和控制所採取的指導方針及其相應的政策措施。其特點是通過利息率的中介,間接對宏觀經濟發生作用。
(2)內容不同。凡是有關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政策,如稅收的變動,發行國庫券,國家規定按較高的保護價收購糧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與勞務的投資的多少等都屬於財政政策,而和銀行有關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調整則屬於貨幣政策。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財政政策是由國家制定的,必須經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通過。而貨幣政策是由中央銀行直接制定的。
聯系:
(1)二者都是經濟政策,都屬於宏觀調空的重要方式。
(2)在一般條件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於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對經濟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點,在貨幣政策收效不明顯的嚴重蕭條局面下,財政政策則顯得比較有力,如擴大財政赤字,支持大規模的公共工程建設,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業人員,又可以帶動相關部門的發展;在抑制經濟過熱方面則相反,因改變稅法或採用增稅等財政政策都需要時間,這就使財政政策不可能具備貨幣政策所具有的靈活性和及時性。
⑼ 貨幣政策的作用有什麼
貨幣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國人民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稱。
貨幣政策目標,並非一個孤立的目標,而是由四個漸進層次組成的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
(1)穩定物價
穩定物價目標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而物價穩定的實質是幣值的穩定。穩定物價是一個相對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貨膨脹,使一般物價水平在短期內不發生急劇的波動。
(2)充分就業
所謂充分就業目標,就是要保持一個較高的、穩定的水平。在充分就業的情況下,凡是有能力並自願參加工作者,都能在較合理的條件下隨時找到適當的工作。
充分就業,是針對所有可利用資源的利用程度而言的。但要測定各種經濟資源的利用程度是非常困難的,一般以勞動力的就業程度為基準,即以失業率指標來衡量勞動力的就業程度。
(3)經濟增長
所謂經濟增長就是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必須保持合理的、較高的速度。各國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一般採用人均實際國民生產總值的年增長率,即用人均名義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剔除物價上漲率後的人均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來衡量。政府一般對計劃期的實際GNP 增長幅度定出指標,用百分比表示,中央銀行即以此作為貨幣政策的目標。
(4)平衡國際收支
就國際收支平衡表上經濟交易的性質而言,主要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自主性交易,或叫事前交易,它是出於經濟上的目的、政治上的考慮以及道義上的動機而自動進行的經濟交易,如貿易、援助、贈予、匯兌等。另一種是調節性交易,或叫事後交易,它是為彌補自主性交易的差額而進行的,如獲得國際金融機構的短期資金融通、動用本國黃金儲備、外匯儲備以彌補差額等。
(9)政治中貨幣政策是什麼擴展閱讀
在通貨膨脹時期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可能效果比較顯著,但在經濟衰退時期,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效果就不明顯。從貨幣市場的均衡情況來看,增加或減少貨幣供給要影響利率的話,必須以貨幣流通速度不變為前提。
貨幣政策的外部時滯也會影響政策效果。在開放經濟中,貨幣政策的效果還要因為資金在國際上流動而受到影響,例如,一國實行緊的貨幣政策時,利率上升,國外資金會流入,若利率浮動,本幣會升值,出口會受到抑制,進口會受刺激,從而使本國總需求比在封閉經濟情況下有更大的下降。
貨幣政策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遠不止這些,但僅從這些方面來看,貨幣政策作為平抑經濟波動的手段,作用也是有限的。
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對《華夏時報》記者說,貨幣政策的寬松帶來銀行間流動性堆積問題,股市、樓市資產價格泡沫也有所抬頭,監管層正在反思相關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可以有進一步挖掘的空間,下一步管理層可能會在財政政策方向、力度上有適度調整。
⑽ 在高中政治里邊,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什麼意思以及,還有其他哪些政策
財政政策是指與財政收支有關的政策,如國家增加財政赤字、減少小微企業的稅收、財政補貼等就屬於此類;貨幣政策是指由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有關銀行存貸款基準率或存款准備金率調整的政策。
希望此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