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貨幣存量增減幅度怎麼求
❶ 經濟學題目,幫忙解答疑問
1,價格
2,技術
3,D ——不為什麼,這就是經濟的思維方式。效益還要包括外部效益,也就是社會總效益。
4,應該選A吧。這就是判斷是否出於帕累托最優狀態的標准,但是B,C我就不清楚是否正確了。。學了好久了,都忘記了。。。
5,價格水平下降20%,貨幣存量上升25%
價格水平上升20%,貨幣存量下降約17%
6,選B吧。
7,D ——貨幣乘數,k=1/b=5,所以是五億元。
8,我不知道,忘記了。
9,A是結構性失業,B是摩擦性失業,C咱就不清楚叫什麼東西了,D應該是結構性失業。
10,AB.A肯定要選,理性人假設嘛。B也算是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但是隨著經濟理論的發展,這條假設也不算是基本假設了。
11,CD。我不想解釋了,算下就明白。或者是自己好好理解下就應該能明白。
12,不知道,忘了。
13,這句話是錯的,一般來說,擴張的財政政策會引起貨幣供給增加的。
❷ EXCEL中如何求增減幅度
您好,方法
1、電腦中打開excel表格後,點擊下數據透視表中的表格內的任意數據。
2、隨後在右側就會出現數據透視表欄位
小編假設要計算表格中活躍度每天的增減幅度,把活躍度再拉到數值中,相當於數據透視表中有兩個活躍度欄位。
3、然後繼續在右側值項下,點擊活躍度右側的下拉小三角,再點擊「值欄位設置」。
4、點擊「值顯示方式」。
5、然後把值顯示方式選擇為「差異百分比」。
6、基本欄位選擇「日期」,
基本項選擇「上一個」點擊確定,
7、可以看到第二個活躍度的數據就變成了活躍度每天的變化幅度了。
8、我們可以修改下這個欄位的名稱
點擊自動名稱所在單元格,輸入要修改的名稱即可。
❸ 實際貨幣需求和名字貨幣需求的計算公式
實際貨幣需要量=(一定時期中待銷售的商品總量*單位商品價格)÷單位貨幣流通速度,
名義貨幣需求=Ms=B*m,
式中,Ms代表貨幣供給量;B為基礎貨幣;m為乘數。
m=[(C÷D)+1]÷[(C÷D)+(R÷D)]。
式中,m為乘數;C/D表示現金提取率;R/D表示存款准備金率(包括法定存款准備金與超額准備金)。
拓展資料:
實際貨幣需求是「名義貨幣需求」 的對稱,各經濟單位所持有的貨幣量在扣除物價因素後的實際余額,即用貨幣所能購買到的物品及勞務來表示的貨幣數量。故實際貨幣需求又稱作「實際貨幣余額」。一般在比較GNP增長時,多採用實際的而不是名義的貨幣需求指標。名義貨幣需求量與實際貨幣需求量的比值,即為一般物價水平指數。
由於包含物價因素在內的名義貨幣需求不能直接反映公眾的真實需要,所以人們更注重或考察得更多的是實際貨幣需求。仍以最簡單的交易方程式為例,由於1/V可表示為k,代表國民收入中以貨幣形式持有的份額,因此:
實際貨幣需求(aggregate monetary demand)不同於名義貨幣需求的是,它只隨k、Q的變動而變動。當實際收入(Q)越高時,實際貨幣需求越大,同樣,持幣率k越高時,實際貨幣需求越大。若設定Q、k在短期內不變,則實際貨幣需求為一恆常值,即:
凱恩斯在肯定實際收入或產量對實際貨幣需求具有決定影響的同時,進一步指出了利率對實際貨幣需求的重要作用,因此,實際貨幣需求被視為實際收入和利率的函數,即:
式中實際貨幣需求、實際收入及利率的關系如圖。圖中實際貨幣需求(f)向下傾斜,表明它同利率的反函數關系。實際貨幣需求由f(y1)向f(y2)的位移,表明它同實際收入的正函數關系。
名義貨幣需求是實際貨幣需求的對稱,是指社會各經濟部門適應物價增減幅度在名義上增減的貨幣需求,亦即用貨幣單位來表示的貨幣數量,實際貨幣需求是指名義貨幣數量在扣除了物價變動因素之後那部分貨幣余額,它等於名義貨幣需求除以物價水平,即Md/P,其中Md是名義貨幣需求,P是價格水平。
❹ 貨幣貶值幅度怎麼算
你比的例子也是錯誤的。不是這樣算的,你要把當前的存款和商務部每個月8號公布的CPI來算,才能准確算出我們的貨幣是貶還是升。比如這個月的CPI是4.5%,而銀行定存一年才3.5%,這樣算下來,我們的錢是貶值1%的。相當於處於負利率時代。我們的錢可以買的東西少了!清楚了嗎?
❺ 名義貨幣和實際貨幣
將貨幣需求細分為名義貨幣需求和實際貨幣需求,是在通貨膨脹或物價變動的條件下產生的。如果價格是穩定不變的,就沒有必要再去區分名義貨幣需求和實際貨幣需求。 所謂名義貨幣需求,是指社會各經濟部門所持有的貨幣單位的數量,如 1萬美元, 5萬元人民幣, 8000英鎊等。通常以 M。表示。實際貨幣需求則是指名義貨幣數量在扣除了通貨膨脹因素之後的實際貨幣購買力,它等於名義貨幣需求除以物價水平,即Mn一 』H。兩者的根本區別就在於.實際信幣需求劇股7MMwaM影響,而名義貨幣需求則沒有。舉例來說,假設L期時的貨幣需求為1000億元,T;期時生產、流通規模和實際財富水平與TO或相比未變而物價卻上漲了1倍,也就是說全社會的商品、勞務的名義價值增加了1倍。這時如果貨幣流通速度保持不變,貨幣存量必須增加1倍,以滿足社會生產和流通的需要,即名義貨幣需求量由L期時的]000億元增加到「期時的2000億元。但這冰增加只是適應物價上漲幅度在名義上的增加,就經濟成長過程本身所提出的實際貨幣需求並沒有變,仍然是 1000億元。 對於貨幣需求者來說,重要的是貨幣所具有的購買力的高低而非貨幣數量的多寡,因此,他們更為關注實際貨幣需求;但在物價總水平有明顯波動的情況下,區分並研究名義貨幣需求對於判斷宏觀經濟形勢和制定並實施貨幣政策具有重要意義。
❻ 假定義貨幣存量為1千億,試問價格水平下降20%或上升20%時,實際貨幣存量變為多少
我知道你的意思,是指:價格水平下降20%,實際貨幣存量1000*(1-20%)億
反之則增加~
不過我記得好象沒有名義貨幣和實際貨幣吧
應該是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
❼ 價格水平下降和上升20%,實際貨幣存量怎麼變
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一定時期中待售商品平均價格總額/流通速度
一定時期中待售商品平均價格總額=一定時期中待售商品的數量*單位商品價格
假定流通速度和一定時期中待售商品的數量不變
同時假定流通中的實際貨幣量和需要量相等
可以推出
單位商品價格=(流通中實際的貨幣量*流通速度)/一定時期中待售商品的數量
顯然 價格水平和實際貨幣存量呈正相關
但是一般情況下
流通中的貨幣量的調節總是晚於商品價格(cpi)的波動
即在國家調整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之前和之後的一段時間之內 或發生通貨膨脹或緊縮
❽ 貨幣供應量M1M2的增速怎麼計算的
貨幣供應量M1M2的增速計算:
貨幣(M0)=流通中的現金,即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
狹義貨幣(M1)=(M0)流通中的現金+支票存款(以及轉賬信用卡存款) ;
廣義貨幣(M2)=M1+儲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儲蓄存款)。
M1同比增速: 設去年為x1,今年同期為x2,
增速=(x2-x1)/x1 ×100%。
環比增速: 設上月為y1,本月為y2,
增速=(y2-y1)/y1 ×100%。
M2計算同M1.
❾ 宏觀經濟學 名義貨幣供給量和實際貨幣供給量
實際貨幣供給量是名義貨幣供給量除以物價水平確定的. 當價格上升時,如果其他因素不變,則實際貨幣供給會減少,因此貨幣的價格或利率就上升,各種依靠借貸資金的開支,如消費,投資甚至凈出口等,則會下降.
實際貨幣供給是以真實物品和勞務表示的貨幣供給,即以實際貨幣的購買力衡量的貨幣供給。將名義貨幣供給 (MS) 與一般物價指數 (P) 平減後,即可得實際貨幣供給。公式表示為: 實際貨幣供給=MS/P。
在存在未充分就業的條件下,增加名義貨幣供給,會使利率下降,從而增加全社會的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從而增加總收入水平。但在充分就業條件下,名義貨幣增加只會暫時地增加實際貨幣供給(對應一度增加的商品和勞務量),但價格上漲最終使實際貨幣供給恢復原量。
貨幣供給量(money aggregate):一國經濟中被個人、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持有的可用於各種交易的貨幣總量。貨幣供給量是貨幣供給過程的結果,其源頭是中央銀行初始供給的基礎貨幣,經過存款貨幣銀行的業務活動可以出現數倍的貨幣擴張。貨幣需求量表現為一國在一定時點上社會各部門所持有的貨幣量。貨幣需求量(m)是根據商品總價值(g)、貨幣流通速度(v)測算的。則有m=g/v,v為單位時間內貨幣流通即轉手的次數(商品與貨幣交換後,商品退出流通,貨幣仍留在流通中多次媒介商品交換,從而一定數量的貨幣流通幾次,就可相應媒介幾倍於它的商品 進行交換)。
因為紙幣是不足值的信用貨幣,它不會因為幣值的變化而退出流通。在貨幣供給量與貨幣需求量均衡狀態下,貨幣速度增大,實際上是減少了對貨幣的需求量,而貨幣不會退出流通,即名義貨幣供給量不會改變,實際上造成了供給大於需求的局面,即引起實際貨幣供給量增加。接下來會導致就是物價上漲。
供參考。
❿ 增減幅度計算
(66000-40000)/40000=0.65(增加百分之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