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秦代貨幣是如何流通的

秦代貨幣是如何流通的

發布時間: 2022-05-11 05:46:53

⑴ 黃金作為法定貨幣在秦國是如何流通的

黃金作為法定貨幣,在我國只有秦和西漢時出現過。秦的金餅不同於珠玉、龜貝、銀錫等器飾寶藏,已經是貨幣,擔負著價值尺度、支付手段、貯藏手段等職能。由於黃金價格昂貴,幣值很高,在使用時要求稱量的准確度極高。

⑵ 秦朝使用秦半兩為通行貨幣,秦以前的夏商周有貨幣嗎他們用什麼做交易

嚴格意義上來講,在秦朝秦半兩產生之前,其實是有貨幣的,就比如戰國時期,各個國家都是有自己的貨幣的,他們在生產生活中的交易也是完全靠本國的貨幣來流通!但是一旦涉及到國與國之前的經濟往來就會出現困難了,因為各國的物價不一樣,也沒有官方來規定一個統一的國與國之間的貨幣兌換比率!

其實古人的智慧都是非常高的,即使是在原始社會,它們也有自己交易的方式,當然了,也有它們自己的貨幣!貨幣的產生的根源是私有制的形成以及商品經濟的發達,全世界各地區都在不同時間內產生了屬於他們本國的貨幣!

⑶ 中國秦朝用的什麼錢幣

在秦統一六國之前,各國錢幣的形狀不一,如鏟幣、刀幣、環錢等,且只能在各自統轄的范圍內流通;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確定統一法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廢止了戰國後期六國舊錢,在戰國秦半兩錢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

從秦惠文王二年初行錢(前336年)起算,到秦滅亡(前206年),兩秦半兩錢的生產共延續了130年。

流通范圍

秦半兩錢的流通范圍,西至河西走廊;東到山東、江蘇,北達內蒙古,南抵廣州市,東北到達遼東半島,西南進入大渡河上游,說明秦半兩錢是全國通用的貨幣。

意義

「秦半兩」的出現,標志著秦始皇在貨幣上的大一統,還標志著中國古代錢幣的初步成熟,是中國貨幣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並影響到相鄰國家和地區,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秦半兩」奠定「圓形方孔」的古錢幣造型。「圓形方孔」錢幣成為古代中國貨幣的基本形式,貫穿中國封建社會,沿用了兩千多年。

「秦半兩」青銅幣以「圓形方孔」為貨幣造型,方孔代表地方,外圓代表天圓,「圓形方孔」即象徵著古代天圓地方的宇宙觀(這是一種普遍容易接受的觀點。但也有人認為,圓形方孔是生產、加工的需要,是便於攜帶、流通和儲藏的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形成的較為科學的制式)。青銅幣上的「半兩」二字為小篆文字,是由秦國著名的李斯所題寫;它表示每枚重為當時的半兩(即十二銖),故稱「半兩錢」。

《史記 平準書 索隱》引《古今注》:秦錢半兩,徑一寸二分,重十二銖。今見秦半兩錢大小輕重不一,錢徑一般3.2-3.4厘米,重8克左右。錢文突起而狹長,略具弧形。無內外郭,背平素。有重過10克以上,甚至重達20多克的,或說即《索隱》所載的當百錢。

另:

「秦半兩」有治療人體跌打損傷的特殊效果。原來,秦始皇時的「半兩錢」中含有某種能促使人體骨質癒合的特殊物質。但只有秦始皇用來鑄造「半兩錢」的銅礦中含有這種特殊物質。此礦在秦始皇時已被采盡,所以以後各朝代鑄造的銅錢都不含有這種特殊物質,也就沒有這種特殊療效。

⑷ 秦朝統一時用的是什麼樣的貨幣

秦朝統一時用的貨幣是「秦半兩」。

在秦統一六國之前,各國錢幣的形狀不一,如鏟幣、刀幣、環錢等,且只能在各自統轄的范圍內流通;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確定統一法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廢止了戰國後期六國舊錢,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

「秦半兩」的出現,標志著秦始皇在貨幣上的大一統,還標志著中國古代錢幣的初步成熟,是中國貨幣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並影響到相鄰國家和地區,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秦半兩」奠定「圓形方孔」的古錢幣造型。

(4)秦代貨幣是如何流通的擴展閱讀:

「秦半兩」青銅幣以「圓形方孔」為貨幣造型,方孔代表地方,外圓代表天圓,「圓形方孔」即象徵著古代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圓形方孔」錢幣成為古代中國貨幣的基本形式,貫穿中國封建社會,沿用了兩千多年。

青銅幣上的「半兩」二字為小篆文字,是由秦國著名的李斯所題寫;它表示每枚重為當時的半兩(即十二銖),故稱「半兩錢」。圓形方孔是生產、加工的需要,是便於攜帶、流通和儲藏的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形成的較為科學的制式。

參考資料:網路——秦半兩

⑸ 秦統一六國後,六國的貨幣流向是怎樣的秦朝子民是如何獲得銅錢的(約400字)

秦始皇廢止戰國時各國形制和輕重大小各不相同的貨幣,改以黃金為上幣,以鎰(二十兩)為單位;以秦國 舊行的圓形方孔銅錢為下幣,文曰半兩,重如其文。

秦始皇採取了兩種統一貨幣的主要途徑:一是由國家統一鑄幣,嚴懲私人鑄幣,將貨幣的製造權掌握在國家手中。二是統一通行兩種貨幣,即上幣黃金和下幣銅錢。改黃金以「鎰」為單位,一鎰為二十兩。銅錢以「半兩」為單位,並明確鑄金幣明「半兩」二字。銅錢造型為圓形方孔,俗稱「秦半兩」。原來六國通行的珠玉、龜貝、銀錫等不得再充當貨幣(及至秦,中一國之幣為二等;黃金以鎰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

⑹ 分析先秦時期貨幣使用的特點,並概況秦朝時期貨幣使用的特點!西漢時期反擊奴隸的情況分析原因!

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國家政權,它是在戰國時期秦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滅掉關東六國中的最後一個國家——齊國,而完成了統一大業。秦朝建立以後,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鞏固統一,加強中央集權。嬴政確定最高統治者的稱號為皇帝,廢謚法,以世計,自稱始皇。國家一切政務皆取決於皇帝,取消分封制度,推行郡縣制,分全國為三十六郡,郡下設縣,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從中央到地方的重要官吏均由皇帝任免。統一法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各自為政,自己鑄行貨幣,齊有法化刀,楚有爰金和蟻鼻錢,燕有明刀,韓有方足布,趙有尖足布,魏有橋足布,秦有圜錢等等。錢幣形狀各異,輕重不一,並且有優有劣,換算困難,給當時的商品流通造成了極大的困難。秦始皇於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統一了全國的貨幣。秦始皇下令廢除原各國的舊幣,以秦幣為基礎推行新的貨幣制度。司馬遷在《史記•平準書》中記載:「及至秦,分一國之幣為三等。黃金以鎰為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半兩其形制仿玉璧紡輪的圜錢形制而來,方孔圓形,逐漸成為中國制錢的規定模式。

秦始皇不僅對貨幣的質、量、形、用有明確的規定,而且集中了錢幣的鑄造權,嚴禁私人鑄錢。實際上秦半兩在鑄造技術方面並沒有超過先秦各國的銅鑄幣,它的流通信譽是*國家的法律來維護的。雲夢竹簡《金布律》記載:「官府受錢者,千錢一畚,以丞、令印印,錢善不善,雜實之。……百姓市用錢美惡雜之,勿敢異。」 早在秦惠文王二年,初次行用錢的時候就把錢幣的鑄造發行權掌握在王室手中了。秦錢不鑄地名,正是鑄幣發行權集中的反映。秦始皇改革幣制,一方面廢除各大小諸侯的舊幣,另一方面嚴禁民間私鑄,鞏固加強國家的鑄幣權和發行權,這也是秦始皇統一貨幣最重要的措施。

劉邦和項羽都曾率軍進入過秦都咸陽。項羽還燒毀了秦代的宮殿,在與劉邦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後,被劉邦打敗。這兩個人在這一時期還都使用秦半兩。秦半兩這種方孔錢,是秦始皇削平戰國諸侯以後,為了適應商品經濟的發展,結束紊亂的幣制,而統一施行的錢幣。這種外圓內方的錢,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從而也就奠定了我國歷朝銅錢的基本形式。這種半兩錢重為古代的十二銖,古代以十黍為絫,十絫為銖,二十四銖為一兩。其實,它的重量沒有那麼准確。雖說貨幣由王室專鑄,但往往隨時而變,輕重無常,大小不一。如嚴格要求,許多半兩錢是不夠標準的。可見秦始皇頒布的度量衡,一時尚難以統一實施。史書記載,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項梁,就曾自鑄秦半兩大錢。秦始皇時半兩錢直徑為2.5-2.8厘米,重3-6克。但留傳下來的實物直徑也有大於4厘米的,最大的為6.8厘米,後者有人認為是假錢,有人認為是樣錢。

戰國後期到秦代的物價是很低的,正常的粟價每石大約只有幾十個錢,一斗米也只要三枚秦半兩就夠了。可見當時物價很便宜,錢價是貴的。有記載說,縱橫家蘇秦到燕國去,只要百錢就過了。還有記載說,蕭何多送了兩枚秦半兩給劉邦,劉邦就非常感激,以致後來為蕭何增加了封地。

當漢高祖劉邦還是一個平民的時候,在他的家鄉沛縣(今江蘇沛縣)有個秦朝的屬官蕭何,就有幾次用他的身份庇護過劉邦。等到劉邦當上了亭長,蕭何還常常幫助他。當陳勝起義,各地響應,劉邦聚集了數十人,殺了秦朝的沛縣縣令。這時蕭何、曹參等輔佐劉邦起義,推劉邦為沛公,征發沛縣子弟,得兵三千,投奔項梁,項梁又給劉邦兵五千,將十人。劉邦就成為項梁部下的主力軍。
當劉邦率眾軍進駐咸陽時,有些官吏每人送他三枚錢,唯獨蕭何送了五枚。這時通行的錢當然是秦半兩,三枚、五枚都指的是秦半兩錢。可見當時鑄錢不多,也不是任何事非錢不能辦。大概當時取與之間常常就是幾個錢。《史記》還記載: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既殺項羽,天下已定,接著便論功行賞。群將爭功,一年多還不能決定。劉邦以為蕭何功勞最大,封為酇候,食邑也多。其他的武將有點不服氣。說蕭何光用筆墨談兵,並不去作戰,為什麼反而高升?劉邦說,你們知道打獵嗎?知道獵狗嗎?打獵,追野獸的是狗,而發指示的是人。現在各位能得野獸,只是「功狗」,至於蕭何是發指示的,是為「功人」。這時武將們也不敢再爭了。於是劉邦又封蕭何父子十餘人,皆食邑。並且蕭何本人多增加2000戶。這也有他當初多奉送二枚錢的緣故。

秦始皇統一幣制後,「半兩」錢就成了全國統一的法定貨幣。「半兩」錢外圓內方,無內外廓,背平無文;篆書「半兩」二字分別列於穿孔兩側,錢文凸起,據說是丞相李斯所創,布局嚴謹,筆劃方折,雅卓剛健。「半兩」錢圓中有方,方外有圓,剛柔並濟,靜動結合,達到了勻稱均衡之美的最高境界。 「 半兩」錢的造型極具政治色彩,它是秦代「天命皇權」的象徵。《呂氏春秋·圜道篇》:「天道圓,地道方,聖王法之,所以立天下。何以說天道之圓也,精氣一下一上,圓周復雜,無所稽留,故曰天道圓;何以說地道之方也,萬物殊類形皆有分職 ,不能相為,故曰地道方,主執圓,臣主方,方圓不易,其國乃昌。」秦代的統治者認為外圓象徵天命,內方代表皇權,把錢做成外圓內方的形狀,象徵君臨天下,皇權至上,秦「半兩」流通到何處,皇權威儀就散布到何方。

⑺ 秦朝是怎麼統一的貨幣,文字,和度量衡統一成什麼樣

一、統一貨幣

秦統一後,由政府統一鑄造通行全國的圓形方孔錢,叫「半兩錢」。其重量也正好是半兩。秦以前齊國和燕國使用的刀幣、趙國和魏國使用的布幣(也叫「鏟形幣」)、楚國的「蟻鼻錢」(也叫「鬼臉錢」)均被廢除。如圖:

三、統一度量衡

第一,皇帝親自頒發統一度量衡的命令。

這個命令被刻在或鑄在量器、衡器上,或是刻在銅版上,再嵌在量器、衡器上,作為使用憑證。

第二,中央製造頒發度量衡的標准器,作為各地製作和檢定的標准。

第三,制定了對度量衡器具定期鑒定的制度。

(7)秦代貨幣是如何流通的擴展閱讀:

秦朝統一貨幣,文字,和度量衡的意義:

1、統一貨幣,可以使中央直接掌控各地的經濟活動,讓整個國家的物資可以流動,不會出現各地各自有貨幣而無法展開貿易的情況.也避免了地方上出現貨幣鑄造進而掌握憑借貨幣發行掌握地區勢力的情況。

2、度量衡的統一可以讓全國處在統一的標准下,對促進生產有很大的好處。

3、文字的統一意義最為深遠,將之前處於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百姓放在統一的文化背景里,加強了秦文化的影響與滲透,延伸了秦始皇的統治。

⑻ 我國自秦朝到清朝,各朝代法定貨幣主要有哪些請簡要論述其流通情況

1.隋唐時期的貨幣

隋文帝鑄統一的標准五銖錢成為境內流通中統一的貨幣!

唐法定貨幣流通制度時錢帛兼行

武德四年廢五銖鑄開元通寶錢,規定了成色標准脫離量名錢體系,以重量作為錢幣的名稱。

2.唐末五代的貨幣

會昌開元錢(背面有文字的開元通寶錢,後來各州都將州名鑄在錢的背面)。

五代十國總體比較混亂,周世宗鑄周元天寶為鑄錢最多的一次。

白銀開始進入流通(銅錢減少,絹帛較小的可行性,白銀逐漸進入流通),但在唐代主要作為器飾或財富收藏(銀餅、銀鋌)、賄賂、謝禮、軍費供應、地方進獻,五代十國之後公私蓄積白銀的風氣逐漸形成。嶺南道、江西道產銀最多。

3.兩宋時期的貨幣

宋代的年號錢:在通寶錢規定之外,加上皇帝的年號。北宋初發行的貨幣為宋元通寶與開元通寶無差別,之後還有太平通寶、淳化通寶,歷代皇帝每次改元都會重鑄新的年號錢。文字都是通寶、重寶、元寶等但是字體有所變化,真、草、隸、篆、行都有。

北宋銅錢區:開封府、京東西、河北、淮南、江南、兩浙、福建、廣東西等地。

北宋鐵錢區:四川

北宋鐵錢並用區:陝西、河東

南宋銅錢區:東南、

南宋鐵錢區:兩淮、京西、湖北

南宋鐵錢並用區:荊門等地

交子:完全客兌現的信用憑證、貨幣,只能在四川使用。

錢引:不用作貨幣,只用來兌換,可以在四川之外使用(宋徽宗改交子為錢)

南宋會子:最初在東南地區民間發行,後來政|府設立會子庫,完全仿照川引的方法發行會引。

地方性貨幣:淮交、湖會、川引、銀會子。

4.元代的貨幣

中統鈔時期:奠定元紙幣制度的基礎,元朝不鑄銅錢。中統元寶交鈔以絲為本錢以貫、文為單位。

至元鈔時期:元朝最重要的貨幣,與中統鈔並行流通。

至正鈔時期:元代在制度上嚴禁白銀流通,但在民間已有不少使用,紙幣與白銀相聯系。

5.明清時期的貨幣

大明寶鈔:鈔面以來計,發鈔沒有準備金,允許人民持金銀換大明寶鈔,支付有限制,舊鈔可換新鈔;1481年紙幣崩潰,1581年白銀成為通用貨幣。

⑼ 秦朝實行什麼貨幣制度

戰國時期,各國文字、貨幣、度量衡都不相同,影響各地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秦始王統一六國後,命令李斯等人以原秦的小篆為基礎,統一全國文字,頒發天下,時稱「書同文」,後來又流行隸書。秦始王又廢除六國的舊幣以原秦幣為基礎,鑄造圓形方孔銅錢,上刻有「半兩」,為法定貨幣,全國通用,稱為「半兩」錢,後人稱「秦半兩」。還廢除舊六國的度量衡,以原秦制為基礎,實行新的制度。
這樣文字、貨幣、度量衡,為經濟、文化的發展、交流提供了便利條件,促進國家的統一發展。

⑽ 秦始皇一統天下時`,用什麼作流通貨幣的

「秦權錢」——秦始皇統一貨幣的象徵
關於權錢,早在清嘉道年間的戴熙(淳士)在《古泉叢話》中就有記載。同治年間的鮑康(子年)在他的《觀古閣泉說》中印有權錢的拓圖,亦有「權錢」之說。1940年丁福保主編的《古錢大辭典》中亦有相關說明和拓圖,均認為是世間罕見的珍品(書中所載之錢原物已下落不明)。
此枚權錢(見附圖)上世紀50年代初發現於西安,古泉大家方葯雨當年見這枚「第十七重四兩」錢時曾感嘆地說:「我數十年搜羅稀珍古錢,而無緣遇到過真正的秦權錢,今能得見乃是三生有幸!」
這枚陰文「第十七重四兩」是迄今發現與存世的秦權錢中唯一一枚,它是秦王朝統一貨幣、加強中央集權的象徵,是可與上海博物館珍藏的同為秦代統一度量衡的「商鞅方升」相媲美的國寶。
秦王朝為了保證統一貨幣政策的施行,不僅鑄造了大量的「半兩」錢,還鑄造了為數不多的「重四兩」的秦權錢。
那時秦王朝嚴格規定,只有朝廷擁有鑄錢權,嚴禁民間私鑄。秦「半兩」既為法定流通貨幣,就有嚴格的規定,按秦量制,每枚錢的重量相當於現在的8克左右。為了杜絕私鑄,檢驗「半兩」錢的分量,特地又鑄造了一種厚重的權錢(又稱法錢),面文左右兩側有「重四兩」的小篆文字,穿孔上下有一定的數字元號,作為衡量的標准。按此權錢的標准,一枚權錢應當等於8枚「半兩」錢的重量,如果8枚「半兩」錢不等同於一枚權錢的重量,那就說明不符合標准。可知這種權錢的鑄造,在監督、規范當時全國錢幣的流通,進一步鞏固「半兩」錢的獨尊地位,保證統一貨幣政策的落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熱點內容
天齊鋰業股票歷史最高股價是多少 發布:2025-05-14 20:40:40 瀏覽:559
港交所股票交易開戶 發布:2025-05-14 20:40:05 瀏覽:60
理財負收益如何解決 發布:2025-05-14 20:27:55 瀏覽:715
在哪裡查所有基金 發布:2025-05-14 20:18:22 瀏覽:957
股票交易怎麼設置自動止損點 發布:2025-05-14 20:08:22 瀏覽:413
基金三買三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4 20:01:55 瀏覽:929
股票多少個交易日無買賣退市 發布:2025-05-14 19:40:40 瀏覽:669
退市股票不確權重新上市能交易嗎 發布:2025-05-14 19:40:34 瀏覽:918
如果退市持有股票怎麼辦 發布:2025-05-14 19:30:44 瀏覽:668
一般至少多少億市值沒有莊家 發布:2025-05-14 19:24:04 瀏覽: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