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隋唐貨幣是什麼

隋唐貨幣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5-11 09:57:01

1. 我國古代每個朝代用的貨幣

1、三國兩晉的貨幣

魏:曾以谷帛相交易,也曾恢復五銖錢的流通;

蜀:直百錢;

吳:大泉五百、大泉當千。

兩晉:未鑄新錢,西晉主要沿用漢魏之五銖及各種古錢,東晉元帝渡江後主要沿用孫吳地區流通的舊錢。

十六國:河西涼州刺史張軌恢復五銖錢,漢興錢為我國最早的年號錢。

2、南北朝時期的貨幣

劉宋:四銖錢;

南齊、蕭梁:第一次大量鑄鐵錢,曾鑄銅錢、五銖錢、短百;

陳:大貸六珠;

北魏:太和五銖、永安五銖;東魏:沿永安五銖;北齊:常平五銖;北周:布泉、五行大布,永通萬國;

南北朝之末:冀州之北民間以絹布交易,五嶺以南則以鹽米布交易。

3、隋唐時期的貨幣

隋文帝鑄統一的標准五銖錢成為境內流通中統一的貨幣!

唐法定貨幣流通制度時錢帛兼行

武德四年廢五銖鑄開元通寶錢,規定了成色標准脫離量名錢體系,以重量作為錢幣的名稱。

4、唐末五代的貨幣

會昌開元錢(背面有文字的開元通寶錢,後來各州都將州名鑄在錢的背面)。

五代十國總體比較混亂,周世宗鑄周元天寶為鑄錢最多的一次。

白銀開始進入流通(銅錢減少,絹帛較小的可行性,白銀逐漸進入流通),但在唐代主要作為器飾或財富收藏(銀餅、銀鋌)、賄賂、謝禮、軍費供應、地方進獻,五代十國之後公私蓄積白銀的風氣逐漸形成。嶺南道、江西道產銀最多。

5、兩宋時期的貨幣

宋代的年號錢:在通寶錢規定之外,加上皇帝的年號。北宋初發行的貨幣為宋元通寶與開元通寶無差別,之後還有太平通寶、淳化通寶,歷代皇帝每次改元都會重鑄新的年號錢。文字都是通寶、重寶、元寶等但是字體有所變化,真、草、隸、篆、行都有。

北宋銅錢區:開封府、京東西、河北、淮南、江南、兩浙、福建、廣東西等地。

北宋鐵錢區:四川

北宋鐵錢並用區:陝西、河東

南宋銅錢區:東南、

南宋鐵錢區:兩淮、京西、湖北

南宋鐵錢並用區:荊門等地

交子:完全客兌現的信用憑證、貨幣,只能在四川使用。

錢引:不用作貨幣,只用來兌換,可以在四川之外使用(宋徽宗改交子為錢)

南宋會子:最初在東南地區民間發行,後來政|府設立會子庫,完全仿照川引的方法發行會引。

地方性貨幣:淮交、湖會、川引、銀會子。

6.元代的貨幣

中統鈔時期:奠定元紙幣制度的基礎,元朝不鑄銅錢。中統元寶交鈔以絲為本錢以貫、文為單位。

至元鈔時期:元朝最重要的貨幣,與中統鈔並行流通。

至正鈔時期:元代在制度上嚴禁白銀流通,但在民間已有不少使用,紙幣與白銀相聯系。

7、明清時期的貨幣

大明寶鈔:鈔面以來計,發鈔沒有準備金,允許人民持金銀換大明寶鈔,支付有限制,舊鈔可換新鈔;1481年紙幣崩潰,1581年白銀成為通用貨幣。

8、近代的貨幣

銅鑄幣從制錢到銅元

銀幣從銀兩到銀元(流入中國最早的外國銀元是西班牙銀元,光緒十三年張之洞奏請在廣東設局鑄造銀元,光緒十六年正式批准開鑄)。

(1)隋唐貨幣是什麼擴展閱讀:

六大主要貨幣對是:美元(USD)、歐元(EUR)、日元(JPY)、英鎊(GBP)、瑞士法郎(CHF)、澳大利亞元(AUD)。

相關介紹:

貨幣對是由兩種貨幣組成的外匯交易匯率,由兩個ISO代碼加一分隔符表示,例如GBP/USD,其中第一個代碼代表「基本貨幣」,另一個則是「二級貨幣」。

最常見的貨幣市場中交易最為常見的貨幣被稱為「主要貨幣」。大部分貨幣的買賣相對於美元(USD)進行。美元(USD)是交易次數最多的貨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古代貨幣

2. 隋朝用的貨幣是什麼阿

隋初貨幣極為混亂。
北齊的常平五銖和私鑄的常平錢,北周的五行大布、永通萬國錢,以及南朝的陳五銖、太貨六銖,甚至劉宋的鵝眼錢,蕭梁的剪邊錢等,在商業領域繼續參雜流通。河西諸郡還使用西域的金幣、銀幣。這些錢幣精劣大小輕重不一,使用起來非常不方便,因此,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加強中央政權,鞏固封建統治,隋文帝下令整頓貨幣,鑄行統一標準的五銖錢。 隋朝五銖

隋五銖有兩種,分兩個階段鑄行:一、隋文帝開皇六年至仁壽四年(公元581-604年)鑄行「開皇五銖」,又稱「置樣五銖」;二、隋煬帝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鑄行「五銖白錢」。

開皇五銖又稱置樣五銖,文帝開皇年間鑄。為保證新錢質量,推廣新錢,政府明文規定每千錢重四斤二兩,命各關置百錢為樣,合乎標准才入關,否則銷毀,重新鑄造。並且禁止各種舊錢的流通。

至開皇五年(公元585年)貨幣終於統一,專行五銖錢。

開皇五銖製作精美整齊,形體大小輕重不一,標准錢一般為2.5厘米,重約3.0-3.4克,小型者錢直徑為2.3厘米,重約2.25-2.3克。「五銖」面文為篆文,橫讀,「五」交筆斜直(也有稍彎曲的),穿孔右邊鑄有一豎線,背面皆有廓,邊廓且較闊,累積八九萬枚才滿米斛,可謂輕巧。

3. 隋朝時期貨幣是什麼樣的

隋代隋文帝鑄造「開皇五銖」結束了漢末以來300多年錢制龐雜局面,這也是最後一個使用五銖錢的朝代。

有人辨認隋「五銖錢」五銖的「五」即「X」字左邊加豎丨為「丨X」,放倒後似為「凶」字。於是有人說是隋的凶兆,預示其滅亡為時不遠了。故隋朝「五銖錢」較好辯認。其實這種寫法北魏也曾有過,這不過是老百姓藉此詛咒隋末戰亂而已。

4. 隋唐貨幣是五珠錢還是銀子

隋初貨幣極為混亂。北齊的常平五銖和私鑄的常平錢,北周的五行大布、永通萬國錢,以及南朝的陳五銖、太貨六銖,甚至劉宋的鵝眼錢,蕭梁的剪邊錢等,在商業領域繼續參雜流通。河西諸郡還使用西域的金幣、銀幣。這些錢幣精劣大小輕重不一,使用起來非常不方便。因此,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加強中央政權,鞏固封建統治。隋文帝下令整頓貨幣,鑄行統一標準的五銖錢。
。隋文帝下令整頓貨幣,鑄行統一標準的五銖錢。隋五銖有兩種,分兩個階段鑄行:一、隋文帝開皇六年至仁壽四年(公元581-604年)鑄行「開皇五銖」,又稱「置樣五銖」。二、隋煬帝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鑄行「五銖白錢」。
而白銀同黃金都是貴金屬,貴金屬在貨幣流行開來之前一直都是常見的貨幣等價物,他們一定是先於貨幣出現的。
黃金最早在商代就已經作為貨幣,戰國時期更多地用黃金論價。
而白銀則始於西漢,到宋代市成為主要的幣材。 所以在隋朝用銀子也是可以進行買賣的。

5. 不用銀子的唐朝,到底用什麼當貨幣

秦統一中國,規定銀不能作為貨幣,打破了銀貨幣正常演化的過程。唐朝的時候,人們用銅錢或是絹帛作為貨幣,也就是「錢帛兼行」。
武德四年,李淵「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也就是說,李淵政權廢除了自漢武帝時期就流通於市的五銖錢,開始使用開元通寶。開元通寶,也稱開通元寶,是唐朝的第一種法定貨幣,也是整個唐朝流通時間最長,發行量最大的錢幣。除開元通寶,唐肅宗年間還發行過「乾元重寶」,代宗年間發行過「大歷元寶」(史書無記載,但有存世實物),以及安祿山鑄造的「得壹元寶」和「順天元寶」等。
除了銅幣,絹帛也是唐朝社會上流通的法定貨幣,這包括綾、羅、錦、縑等,都是比較有價值的絲織物。絹帛的使用比銅幣更為廣泛,尤其在賞賜、賄賂、答謝、徵集軍費時,絹帛一般都會替代銅幣,若是在經濟發展比較迅速,錢荒出現的時候,絹帛的通行更是彌補銅錢不足的重要方式。
不過自魏晉至隋唐,民間以銀為稱量貨幣,始終沒有禁絕。唐代與各國通商非常興盛,而當時波斯、阿拉伯、印度等國已廣泛使用銀幣,這些銀幣不斷流入中國外貿的興起,帶動內地大宗貿易以金銀尤其是銀作為支付手段。大體在唐末、五代時,白銀出現了正式進入流通的趨勢。不僅官廷的上次、進貢等大量用銀,政府的軍政經費也常常用銀支付。

6. 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朝、元明、清朝各朝代分別使用什麼貨幣

秦漢:秦半兩、五銖錢
三國兩晉南北朝:五銖錢
隋唐:五銖錢、開元通寶
宋朝:交子
元明:寶鈔、銀錠、銅錢
清朝:銀錠、銀元、銅錢

7. 隋朝貨幣是什麼

隋初貨幣極為混亂,北齊的常平五銖和私鑄的常平錢,北周的五行大布、永通萬國錢,以及南朝的陳五銖、太貨六銖,甚至劉宋的鵝眼錢,蕭梁的剪邊錢等,在商業領域繼續參雜流通。河西諸郡還使用西域的金幣、銀幣。這些錢幣精劣大小輕重不一,使用起來非常不方便,因此,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加強中央政權,鞏固封建統治.

隋文帝下令整頓貨幣,鑄行統一標準的五銖錢。

隋五銖有兩種,分兩個階段鑄行:
一、隋文帝開皇六年至仁壽四年(公元581-604年)鑄行「開皇五銖」,又稱「置樣五銖」;二、隋煬帝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鑄行「五銖白錢」。

開皇五銖又稱置樣五銖,文帝開皇年間鑄。為保證新錢質量,推廣新錢,政府明文規定每千錢重四斤二兩,命各關置百錢為樣,合乎標准才入關,否則銷毀,重新鑄造。並且禁止各種舊錢的流通。至開皇五年(公元585年)貨幣終於統一,專行五銖錢。 開皇五銖製作精美整齊,形體大小輕重不一,標准錢一般為2.5厘米,重約3.0-3.4克,小型者錢直徑為2.3厘米,重約2.25-2.3克。「五銖」面文為篆文,橫讀,「五」交筆斜直(也有稍彎曲的),穿孔右邊鑄有一豎線,背面皆有廓,邊廓且較闊,累積八九萬枚才滿米斛,可謂輕巧。

8. 中國貨幣史的隋唐貨幣

安史之亂後,唐肅宗為對付財政困難、鑄造大錢,稱「乾元重寶」。這是最早稱「重寶」的錢,一文重寶當開元錢十文,引起通貨貶值,物價飛漲,盜鑄嚴重,人心不安。至晚唐唐武宗廢佛,取佛銅大量鑄「會昌開元」錢,使延續了半個世紀的通貨緊縮現象才有所緩和。「乾元」,「會昌」均為紀年。
五代十國是軍閥割據混戰分裂時期,由於政權林立,貨幣五花八門,是一個貨幣混亂時期。幣材除銅外還有錫、鐵等。大額錢幣當十當百,甚至當千當萬流行。

9. 銳鋒刀的隋唐貨幣

隋五銖
隋文帝楊堅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始鑄,又叫「開皇五銖」,或稱「置樣五銖」。錢文「五銖」二字篆書,筆畫精整,邊緣較寬,面無好廓,「五」字上下左端有豎紋,錢背肉好均有廓。隋五銖是我國「銖兩錢制」的終結。
開元通寶
唐高祖李淵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廢五銖而改鑄「開元通寶」錢,通寶錢系代替五銖錢系後沿用近1300年,為秦漢錢制以來,中國古錢史上的又一巨大成果。主要有幾個方面「1.首創錢、兩十進位衡制。2.開創了錢文以八分隸書、楷書甚至草書的時代,一改以前的大篆、小篆形式。3.不再以重量名錢,改為「寶」或「通寶」、「元寶」。開元通寶錢文是大書法家歐陽詢制詞及書,直讀「開元通寶」或旋讀「開通元寶」,錢文書體為著名的八分書,錢徑八分,重二銖四lei(上下結構,上為品字形三個田字,下邊為系字) ,每十文重一兩,每文重一錢。早期開元通寶輪廓深峻,文字精美。「元」字第二橫左挑,稍後所鑄、背有月紋;中期「元」字左、右挑或雙挑,「寶」字較小,背常有月紋、星紋或星月紋;後期邊廓較寬,鑄工粗劣,大小不一並常有錯范。
乾封泉寶
唐高宗李治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鑄行。以一當開元通寶十,形制精整,邊廓完好,錢文四字旋讀,因鑄行時間短暫而存世較少,是古錢史上首例以「泉寶」命名的錢品,也是首例以年號命名的「寶錢」。
乾元重寶
唐肅宗李亨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始鑄。以一當開元通寶十,乾元重寶,四字隸書直讀,初鑄輪廓深峻,後期較為輕小。寶應元年後所鑄小錢,背有星、月、祥雲、瑞紋,其中白銅母錢為迄今所見最早的銅質母錢。
得壹元寶
唐肅宗李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史思明鑄於洛陽,以一當開元通寶百,銅色暗紅,製作工整,隸書「得壹元寶」四字旋讀,拙樸明晰,背多有月紋,或星紋和祥雲,因鑄期短,較為稀少,故有「順天易得,得壹難求」之說。
大歷元寶
唐代宗李豫大歷年間(公元766--779年)西北地區地方鑄幣,製作粗陋,銅色昏濁,隸書「大歷元寶」四字旋讀,書體朴實有力,有大小兩種樣式。
建中通寶
唐德宗李適建中年間(公元780--788年)西北地區地方鑄幣,錢體薄小,文字晦漫,鑄工草率。「建中通寶」四字隸書旋讀。有大小兩式。
會昌開元通寶
唐武宗李炎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廢各地銅佛鍾磬等作為幣材鑄錢。各州鑄錢背銘以州名,後鑄「昌」字以記年號,今所見計有23種之多。該錢鑄工粗率,文字晦漫,面文承襲歐陽詢舊制。
咸通玄寶
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桂陽監鑄,錢文四字隸書而含魏碑風骨,直讀,章法勻稱有力,因鑄而未行,故傳世絕少,是為古泉珍品之一。
五代十國貨幣
開平通寶、開平元寶
五代後梁太祖朱溫開平年間(公元907-910年)鑄行,形仿開元,製作粗糙,通寶背廓平淺,元寶輪廓精整。錢文四字隸書旋讀。存世甚罕。
漢元通寶
五代後漢隱帝劉承祐元年(公元947-950年)鑄行。製作精良,邊廓完好,錢文四字隸書直讀,錢背多有星、月紋。
通正元寶
十國前蜀高祖王建通正元年(公元916年)鑄。錢文及體制均仿開元錢,然製作粗率。背有星、月紋。
天漢元寶
十國前蜀高祖王建天漢元年(公元917年)鑄。形制較工整,內外廓稍平,錢文四字隸書旋讀,文字端正,為王建五錢中最清秀者。
光天元寶
十國前蜀高祖王建光天元年(公元918年)鑄。此錢製作粗劣,錢文草率,錢文「光」字作行書,其餘三字為隸書,背有月紋,另有鐵錢,罕見。
咸康元寶
十國前蜀王衍咸康元年(公元925年)鑄。製作粗疏,錢文不整,八分書兼行書。背常見仰月、星紋等。
乾封泉寶
十國楚王馬殷鑄。錢文四字隸帶楷意旋讀,背多有文,銅鐵兼有。
唐國通寶
十國南唐元宗李璟顯德六年(公元959年)鑄。錢文有篆、隸、楷三體,篆書與楷書配成一對,為「對錢」之祖。一當開元二,另有篆書當五或當十大錢。背穿上或有星紋。鑄造甚精。
永隆通寶
十國閩王延羲永隆元年(公元939年)鑄。錢文四字書體,在行、隸之間。材質或銅、或鐵、或鉛,銅質少見,鉛質甚罕。

10. 隋唐以後的貨幣是什麼樣的

隋唐時期國家法定的通貨。南北朝時期由於南北分立﹐朝代更迭﹐加以私鑄嚴重﹐貨幣品名甚多﹐輕重不等。隋文帝開皇元年(581)﹐更鑄五銖錢﹐每千文重四斤二兩﹐其它錢幣禁止流通。文帝時﹐幣值大體穩定。隋末私鑄劣幣的清況十分嚴重﹐千錢只有一斤重﹐甚至剪鐵片﹑裁皮糊紙以為錢﹐幣值下跌﹐物價大漲。武德四年(621)﹐唐高祖李淵廢隋五銖錢﹐鑄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每十文重一兩﹐千文重六斤四兩。字為歐陽詢所書。自此以後﹐「錢」成為兩以下一級的重量單位。中國錢幣由此改稱通寶﹑元寶或重寶﹐不再以重量為名稱﹐錢文也由篆書改為以楷書為主。開元通寶輕重大小比較適中﹐便於流通。高宗干封元年(666)﹐鑄干封泉寶﹐徑一寸﹐重二銖六分﹐每文當開元通寶十文。

這是以年號名錢的開始﹐行用不到一年即廢。高宗到玄宗開元年間﹐私鑄盛行﹐惡錢泛濫。由於錢幣數量不能滿足流通的需要﹐政府嚴禁私鑄和用好錢收買惡錢﹐都沒有收到效果。天寶時﹐政府增加鑄錢量﹐在絳州設三十爐﹐揚﹑潤﹑宣﹑鄂﹑蔚等州各十爐﹐益﹑郴等州各五爐﹐洋州三爐﹐定州一爐﹐全國共設九十九座鑄錢爐﹐每年用銅兩百萬斤﹐鑄錢三十二萬七千緡。肅宗干元元年(758)﹐由於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正在進行﹐國家經費不足﹐鑄錢使第五琦鑄干元重寶﹐錢徑一寸﹐每緡重十斤﹐以一當開元通寶十﹔又令絳州鑄重輪干元通寶﹐以一當開元通寶五十﹐與開元通寶錢並行。這種通貨貶值的辦法﹐雖然沒有繼續實行﹐但由於生產破壞﹐貨重錢輕﹐物價騰貴。代宗即位後﹐干元錢和重輪錢皆以一當一。由於每緡用銅量較開元通寶要多﹐民間以干元﹑重輪錢銷鑄為銅器﹐不復行用。此後﹐銅貴錢賤﹐民間熔錢鑄為銅器的越來越多﹐錢幣越來越少﹐不能滿足流通的需要﹐因此﹐自德宗貞元(785~805)以後﹐又發生了通貨緊縮﹐貨輕錢重﹐物價下跌的現象。大歷(766~779)時匹絹值四千文﹐到貞元十九年(803)跌為八百文。這個價格一直通行到元和(806~820)﹑長慶(821~824))年間。

熱點內容
理財負收益如何解決 發布:2025-05-14 20:27:55 瀏覽:715
在哪裡查所有基金 發布:2025-05-14 20:18:22 瀏覽:957
股票交易怎麼設置自動止損點 發布:2025-05-14 20:08:22 瀏覽:413
基金三買三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4 20:01:55 瀏覽:929
股票多少個交易日無買賣退市 發布:2025-05-14 19:40:40 瀏覽:669
退市股票不確權重新上市能交易嗎 發布:2025-05-14 19:40:34 瀏覽:918
如果退市持有股票怎麼辦 發布:2025-05-14 19:30:44 瀏覽:668
一般至少多少億市值沒有莊家 發布:2025-05-14 19:24:04 瀏覽:907
股東拋售股票的影響 發布:2025-05-14 19:15:34 瀏覽:833
退市的股票一般還留有散戶嗎 發布:2025-05-14 19:14:08 瀏覽: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