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貨幣乘數是怎麼來的

貨幣乘數是怎麼來的

發布時間: 2022-05-11 19:41:27

① 簡述決定貨幣乘數的主要因素

1.現金比率:

現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現金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現金比率的高低與貨幣需求的大小正相關。因此,凡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響現金比率。

2.超額准備金率:

商業銀行保有的超過法定準備金的准備金與存款總額之比,稱為超額准備金率。顯而易見,超額准備金的存在相應減少了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額准備金率與貨幣乘數之間也呈反方向變動關系,超額准備金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就越大。

3.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

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均由中央銀行直接決定。通常,法定準備金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越大。

(1)貨幣乘數是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由於定期存款的派生能力高於活期存款,各國中央銀行都針對商業銀行存款的不同種類規定不同的法定準備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在法定準備金率不變的情況下,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改變也會引起實際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改變,最終影響貨幣乘數的大小。

一般來說,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定期存款對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貨幣乘數就會變大;反之,貨幣乘數會減小。總之,貨幣乘數的大小主要由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超額准備金率、現金比率及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等因素決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貨幣乘數

② 貨幣乘數的基礎貨幣

提到貨幣乘數,就要先從銀行的貨幣創造開始談起,而貨幣創造又要先說銀行的部分准備金制度。
銀行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之所以吸收存款是要把存款以高於存款利率的價格貸出,賺的是存貸利差。所以銀行不可能把所有的錢擱在手裡,等儲戶來取錢。但也要預留一部分以防提取。這就是銀行的部分准備金制度。國家規定的有個法定準備金率記為rr,也就是銀行的准備金率不得低於這個數。
那麼假設某人甲存入A銀行1000元,法定準備金率是20%,則銀行A留下200做准備金,將800貸出給乙。
乙將這800元存入銀行B,銀行B將160元留做准備金,貸出640元給丙。如此循環下去,銀行中的存款就多倍的被創造。一共是 1000*1/20%(等比數列求和1000+800+640+......)當然銀行的信譽不同,面臨的提款的壓力也不同,所以部分銀行還要多放在手裡一些錢,這些超出的貨幣和銀行總資產之比就是超額准備金率,記為e,那麼顯然貨幣被創造的總數就變成1000*1/(20%+e)
當然非支票存款如活期和定期的存款和支票存款面臨的提款壓力也不一樣,那他們的法定存款准備金率也就不一樣,一般非支票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要低。假設非支票存款與支票存款之比為t,非支票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為RR,則記入非支票存款分母上要加上RR*t。而且人們不可能把所有的現金存入,而要留下部分現金,則留下的現金和支票存款之比為c的話,也稱為現金漏損率,則分母上再要加一個c。
基礎貨幣就是流通中的現金加上銀行里的准備金,記為C+R,貨幣供給M就是流通中的現金加上銀行里的支票存款(這里指狹義貨幣M1)記為 C+D,那麼貨幣乘數定義為貨幣供給比上基礎貨幣記為m,則m=(C+D)/(C+R),這里R=D*rr(支票存款法定準備金)+D*RR*t(非支票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備金)+D*e(支票存款的超額存款准備金)且C/D=c(現金漏損率),則m=(1+c)/rr+RR*t+e+c
由此推出狹義貨幣的貨幣乘數。中央銀行為控制貨幣供給,而在公開的市場上的業務操作來調整基礎貨幣,從而控制貨幣供給。也可以調整法定存款准備金率來調整貨幣乘數。

③ 貨幣創造乘數和貨幣乘數一樣嗎

不一樣。
貨幣創造乘數指中央銀行創造一單位的基礎貨幣所能增加的貨幣供應量。
貨幣創造乘數指貨幣供給量(M:通貨與活期存款總額)對基礎貨幣(H:商業銀行的准備金總額加非銀行部門持有的通貨)變動的比率。
所謂貨幣乘數即貨幣供給與基礎貨幣的比率。衡量單位貨幣承擔的平均交易量,如果經濟中貨幣流通速度是穩定的,那麼通過簡單地設定總量的目標,貨幣政策可以獲得任何理想的收入水平。現實中,貨幣流通速度是不穩定的,經濟總收入和各種貨幣總量之間的關系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在實際經濟生活中,銀行提供的貨幣和貸款會通過數次存款、貸款等活動產生出數倍於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說的派生存款。貨幣乘數的大小決定了貨幣供給擴張能力的大小。
貨幣乘數是指貨幣供給量對基礎貨幣的倍數關系,簡單地說,貨幣乘數是一單位基礎貨幣所產生的貨幣量。
完整的貨幣(政策)乘數的計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別代表法定準備金率、超額准備金率和現金在存款中的比率。而貨幣(政策)乘數的基本計算公式是:貨幣供給/基礎貨幣。貨幣供給等於通貨(即流通中的現金)和活期存款的總和;而基礎貨幣等於通貨和准備金的總和。
在貨幣供給過程中,中央銀行的初始貨幣提供量與社會貨幣最終形成量之間客觀存在著數倍擴張(或收縮)的效果或反應,這即所謂的乘數效應。貨幣乘數主要由通貨—存款比率和准備—存款比率決定。通貨—存款比率是流通中的現金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
它的變化反向作用於貨幣供給量的變動,通貨—存款比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通貨—存款比率越低,貨幣乘數越大。准備—存款比率是商業銀行持有的總准備金與存款之比,准備—存款比率也與貨幣乘數有反方向變動的關系。
先假設最低准備金率是20%,也就是說當銀行得到100元的存款時它必須留存20元,只能貸出80元,其次假設銀行會放足80元。
現在有某君A往銀行里存了100元,銀行再將其中的80元放貸給B,如果B把貸來的80元又全部存入銀行,銀行再將其中的64元貸給了C,C又把64元存入銀行,銀行再向D貸出51.2元依此類推,央行最先向市場投放了100元,市場上最後多的貨幣會是100+80+64+51.2+...
解這個數列的值是500,其實就是100×(1/0.2)=500
也就是實際的貨幣投放量。這里的1/0.2就是貨幣乘數,也就是1除以法定準備金率。
中央銀行的初始貨幣提供量與社會貨幣最終形成量之間存在數倍擴張(或收縮)的效果或反應,即乘數效應。
銀行提供的貨幣和貸款會通過數次存款、貸款等活動產生出數倍於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說的派生存款。貨幣乘數的大小決定了貨幣供給擴張能力的大小。而貨幣乘數的大小又由以下因素決定:
現金比率(k)
現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現金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現金比率的高低與貨幣需求的大小正相關。因此,凡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響現金比率。例如銀行存款利息率下降,導致生息資產收益減少,人們就會減少在銀行的存款而寧願多持有現金,這樣就加大了現金比率。現金比率與貨幣乘數負相關,現金比率越高,說明現金退出存款貨幣的擴張過程而流入日常流通的量越多,因而直接減少了銀行的可貸資金量,制約了存款派生能力,貨幣乘數就越小。
即流通中的現金占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k值大小,主要取決於社會公眾的資產偏好。一般來講,影響k值的因素有:
(1)公眾可支配的收入水平的高低。可支配收入越高,需要持有現金越多;反之,需持有現金越少。
(2)公眾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心理。預期通貨膨脹率高,k值就高;反之,k值則低。
(3)社會支付習慣、銀行業信用工具的發達程度、社會及政治的穩定性、利率水平等都影響到k值的變化。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k值越大,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越大。
超額准備金率(e)
商業銀行保有的超過法定準備金的准備金與存款總額之比,稱為超額准備金率。顯而易見,超額准備金的存在相應減少了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額准備金率與貨幣乘數之間也呈反方向變動關系,超額准備金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就越大。
e值的大小完全取決於商業銀行自身的經營決策。商業銀行願意持有多少超額准備金,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
(1)持有超額准備金的機會成本大小,即生息資本收益率的高低。
(2)借入准備金的成本大小,主要是中央銀行再貼現率的高低。如果再貼現率高,意味著借入准備金成本高,商業銀行就會保留較多超額准備金,以備不時之需;反之,就沒有必要保留較多的超額准備金。
(3)經營風險和資產的流動性。如果經營風險較大,而現有資產的流動性又較差,商業銀行就有必要保留一定的超額准備金,以備應付各種風險。
一般來說,e值越大,貨幣乘數越小;反之e值越小,貨幣乘數越大。活期存款法定準備金率(rd)和定期存款法定準備金率rt)rd和rt的大小是由中央銀行直接決定的。若rd、rt值大,貨幣乘數就小;反之,若rd、rt值小,貨幣乘數則大。
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
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均由中央銀行直接決定。通常,法定準備金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越大。[1]
由於定期存款的派生能力高於活期存款,各國中央銀行都針對商業銀行存款的不同種類規定不同的法定準備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這樣即便在法定準備金率不變的情況下,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改變也會引起實際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改變,最終影響貨幣乘數的大小。一般來說,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定期存款對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貨幣乘數就會變大;反之,貨幣乘數會減小。總之,貨幣乘數的大小主要由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超額准備金率、現金比率及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等因素決定。而影響我國貨幣乘數的因素除了上述四個因素之外,還有財政性存款、信貸計劃管理兩個特殊因素。

④ 如何理解不同層次下的貨幣乘數

第一通過對貨幣乘數變化來源的拆借,我們嘗試解釋不同原因導致的乘數變化往往反映了不同的政策意圖(不考慮中性),在法定準備金率的沒有調整的情況下,如果我們看到貨幣乘數走低,往往來自於央行投放增加。

如果將乘數的變化和銀行信用擴張快慢聯系起來,那解釋的角度大約是,乘數走低,表示相對於銀行體系當前的信用擴張水平,政策仍然希望其進一步加快,即一個走低的貨幣乘數反映的政策方向是鼓勵信用擴張;相反乘數走高,往往來自於央行回籠增加。

即政策認為當前的信用擴張是偏快的,希望信用擴張可以放緩,那麼走高的貨幣乘數反映政策方向是減緩擴張。而法定如果准備金率予以調整,這個調整的方向本身就代表了政策方向,至少是政策偏向,那麼法定準備金率的下降往往會看到貨幣乘數立竿見影的上升。

那麼這個上升也代表了央行鼓勵金融體系進行信用擴張,而如果法定準備金率上升,往往也會看到貨幣乘數的下降,這個時候也代表了央行鼓勵金融體系進行信用收縮。

第二今年以來貨幣乘數逐漸走高,主要是因為法定準備金率的調整和央行貨幣統計口徑的變化。

第三、估算3月末銀行體系的狹義超儲率水平較去年12月末的下降幅度大約在0.4-0.5個百分點,低於官方公布的超儲率0.8個百分點的降幅。



(4)貨幣乘數是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春節之前的一段時間,需要投放的現金量很大,會出現較大的流動性缺口,有必要搭配使用降低准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來保證流動性的供給。

除了短期因素,國際收支情況的變化是此次降準的主因。不少業內人士指出,此次全面疊加定向的降准方式不宜被解讀為全面放水,這是應對外匯占款趨勢性減少、基礎貨幣供應出現缺口的必然選擇。我國面臨的國際收支情況較過去已有很大的變化,目前雖然經常項目還有順差。

但資本與金融項目已經出現逆差,外匯占款變化已經不再是創造基礎貨幣的主要渠道。換句話說,由於央行已基本退出對外匯市場的常態式干預,外匯占款已經不是一個投放長期流動性的來源,因此必須使用其他流動性投放渠道和工具。

在此背景下,有必要通過降准來提高貨幣乘數,並配合其他貨幣政策工具,來保持廣義貨幣的合理增速和適度的流動性水平,保證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平穩增長。

⑤ 存款乘數是怎麼來的 意義是什麼

抄來的

銀行存款乘數是基礎貨幣與貨幣供應量擴張關系的數量表現,又稱「貨幣乘數」。即中央銀行創造或縮減一單位的基礎貨幣,能使貨幣供應量增加或減少的倍數,貨幣供應量是由基礎貨幣與貨幣乘數共同決定的,其數學表達式為:Ms=Bm。其中,Ms為貨幣供應量,B為基礎貨幣,m為貨幣乘數。
作為貨幣供應量的兩個決定性因素之一的貨幣乘數主要有兩個功能:
1.在貨幣供應量增加過程中充當放大器,通過一定的倍數效應將基礎貨幣多倍放大為貨幣供應量;在貨幣供應量的收縮過程中充當衰減器,通過一定的倍數效用強化基礎貨幣對貨幣供應量的收縮效果;
2.在貨幣供應量的增加或減少過程中,即使基礎貨幣量不變,單是貨幣乘數發生變動,也會相應地導致貨幣供應量的增加或減少。

⑥ 貨幣乘數效應是如何體現的

資料鏈接貨幣乘數是指貨幣供給量對基礎貨幣的倍數關系。在貨幣供給過程中,中央銀行的初始貨幣提供量與社會貨幣最終形成量之間客觀存在著數倍擴張(或收縮)的效果或反應,這即所謂的乘數效應。
貨幣乘數主要由通貨—存款比率和准備—存款比率決定。通貨—存款比率是流通中的現金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它的變化反向作用於貨幣供給量的變動,通貨—存款比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通貨—存款比率越低,貨幣乘數越大。准備—存款比率是商業銀行持有的總准備金與存款之比,准備—存款比率也與貨幣乘數有反方向變動的關系。
完整的貨幣(政策)乘數的計算公式是:
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別代表法定準備金率、超額准備率和現金在存款中的比率。而貨幣(政策)乘數的基本計算公式是:貨幣供給/基礎貨幣。貨幣供給等於通貨(即流通中的現金)和活期存款的總和;而基礎貨幣等於通貨和准備金的總和。
四大因素銀行提供的貨幣和貸款會通過數次存款、貸款等活動產生出數倍於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說的派生存款。貨幣乘數的大小決定了貨幣供給擴張能力的大小。而貨幣乘數的大小又由以下四個因素決定:
(1)法定準備金率。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均由中央銀行直接決定。通常,法定準備金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越大。
(2)超額准備金率。商業銀行保有的超過法定準備金的准備金與存款總額之比,稱為超額准備金率。顯而易見,超額准備金的存在相應減少了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額准備金率與貨幣乘數之間也呈反方向變動關系,超額准備金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就越大。
(3)現金比率。現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現金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現金比率的高低與貨幣需求的大小正相關。因此,凡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響現金比率。例如銀行存款利息率下降,導致生息資產收益減少,人們就會減少在銀行的存款而寧願多持有現金,這樣就加大了現金比率。現金比率與貨幣乘數負相關,現金比率越高,說明現金退出存款貨幣的擴張過程而流入日常流通的量越多,因而直接減少了銀行的可貸資金量,制約了存款派生能力,貨幣乘數就越小。
(4)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由於定期存款的派生能力低於活期存款,各國中央銀行都針對商業銀行存款的不同種類規定不同的法定準備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這樣即便在法定準備金率不變的情況下,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改變也會引起實際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改變,最終影響貨幣乘數的大小。一般來說,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定期存款對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貨幣乘數就會變大;反之,貨幣乘數會變小。
總之,貨幣乘數的大小主要由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超額准備金率、 現金比率及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等因素決定。而影響我國貨幣乘數的因素除了上述四個因素之外,還有財政性存款、信貸計劃管理兩個特殊因素。
因素分析一國貨幣供應量大小取決於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兩個因素。而貨幣乘數的大小取決於現金比率(k)、定期存款比率(t)、超額准備金比率(e)、活期存款法定準備率(rd)和定期存款法定準備率(rt)。
(1)現金比率(k),即流通中的現金占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k值大小,主要取決於社會公眾的資產偏好。一般來講,影響k值的因素有:公眾可支配的收入水平的高低。可支配收入越高,需要持有現金越多;反之,需持有現金越少。
公眾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心理。預期通貨膨脹率高,k值就高;反之,k值則低。
社會支付習慣、銀行業信用工具的發達程度、社會及政治的穩定性、利率水平等都影響到k值的變化。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k值越大,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越大。
(2)超額准備金率(e),e值的大小完全取決於商業銀行自身的經營決策。商業銀行願意持有多少超額准備金,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
持有超額准備金的機會成本大小,即生息資本收益率的高低。
借入准備金的成本大小,主要是中央銀行再貼現率的高低。如果再貼現率高,意味著借入准備金成本高,商業銀行就會保留較多超額准備金,以備不時之需;反之,就沒有必要保留較多的超額准備金。
經營風險和資產的流動性。如果經營風險較大,而現有資產的流動性又較差,商業銀行就有必要保留一定的超額准備金,以備應付各種風險。
一般來說,e值越大,貨幣乘數越小;反之e值越小,貨幣乘數越大。
(3)活期存款法定準備金率(rd)和定期存款法定準備金率rt)。rd 和rt的大小是由中央銀行直接決定的。若rd、rt值大,貨幣乘數就小;反之,若rd、rt值小,貨幣乘數則大。
(4)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一般來說,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定期存款對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貨幣乘數就會變大;反之,貨幣乘數會變小。

⑦ 影響貨幣乘數的因素有哪些他們如何影響

影響貨幣乘數變動的因素主要有:居民的經濟行為;企業的經濟行為;金融機構的經濟行為;政府的經濟行為。

⑧ 什麼是貨幣乘數

貨幣乘數也稱貨幣擴張系數或貨幣擴張乘數,是指在基礎貨幣(高能貨幣)基礎上,貨幣供給量通過商業銀行的創造存款貨幣功能產生派生存款的作用產生的信用擴張倍數,是貨幣供給擴張的倍數。 貨幣乘數的大小決定了貨幣供給擴張能力的大小。

貨幣乘數是指貨幣供給量對基礎貨幣的倍數關系,簡單地說,貨幣乘數是一單位準備金所產生的貨幣量。



完整的貨幣(政策)乘數的計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別代表法定準備金率、超額准備金率和現金在存款中的比率。而貨幣(政策)乘數的基本計算公式是:貨幣供給/基礎貨幣。貨幣供給等於通貨(即流通中的現金)和活期存款的總和;而基礎貨幣等於通貨和准備金的總和。

⑨ 貨幣乘數怎麼算出來的

M=(1+C)/(Rd+Rt*T+Re+C)
M:貨幣乘數
C:通貨比率或現金比率
T:定期存款比率
Rd:活期存款法定準備金比率
Rt:定期存款法定準備金比率
Re:超額准備金比率

熱點內容
天齊鋰業股票歷史最高股價是多少 發布:2025-05-14 20:40:40 瀏覽:559
港交所股票交易開戶 發布:2025-05-14 20:40:05 瀏覽:60
理財負收益如何解決 發布:2025-05-14 20:27:55 瀏覽:715
在哪裡查所有基金 發布:2025-05-14 20:18:22 瀏覽:957
股票交易怎麼設置自動止損點 發布:2025-05-14 20:08:22 瀏覽:413
基金三買三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4 20:01:55 瀏覽:929
股票多少個交易日無買賣退市 發布:2025-05-14 19:40:40 瀏覽:669
退市股票不確權重新上市能交易嗎 發布:2025-05-14 19:40:34 瀏覽:918
如果退市持有股票怎麼辦 發布:2025-05-14 19:30:44 瀏覽:668
一般至少多少億市值沒有莊家 發布:2025-05-14 19:24:04 瀏覽: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