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貨幣發展趨勢為什麼低到高演變

貨幣發展趨勢為什麼低到高演變

發布時間: 2022-05-19 23:48:49

① 貨幣形態演變的內在原因是什麼

貨幣形態演變的內在原因:在人類漫長的社會發展過程中,為了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演化而變換的。

貨幣是人類經濟生活最重要最核心的因素之一,是用作交易媒介、儲藏價值和記賬單位的一種工具,是專門在物資與服務交換中充當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是人們的商品價值觀的物質附屬物和符號附屬物。

以金銀為代表的貴金屬作為貨幣,在人類經濟歷史中占據了相當長的時間。無論在西方還是東方,都曾採用貴金屬作為貨幣的主要形態,可以說,在古代世界范圍內都是以金銀等貴金屬作為主要的價值尺度和流通、儲藏、支付手段。

(1)貨幣發展趨勢為什麼低到高演變擴展閱讀

貨幣形態的演變過程:

1、經過了漫長的以物易物,我們的祖先逐漸發現受限因素很多,效率低,成本又很大。

2、隨著生產力的提升,人類進入農耕時代,所能生產出的物質資料越來越豐富,牛羊、貝殼、寶石、鹽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作為「一般等價物」來進行交易,這些「一般等價物」就成為了原始貨幣。

3、隨著人類冶金技術的提升,貨幣的形態由此便發生了更迭,開始從牲畜、貝殼等自然產物過渡到金銀銅等貴金屬。

4、北宋時期,我國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北宋時期,我國的造紙術、印刷術領先世界,為紙幣的印刷提供了非常堅實的技術支持。


② 說出貨幣形態的發展演變過程

貨幣形態經歷了金屬貨幣、信用貨幣兩個重要的階段.今後電子貨幣將有可能成為貨幣的主要形態。

貨幣產生於商品交換的需要,是商品經濟內在矛盾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作用是為商品交換提供交換媒介或支付手段。

正因為如此,早期的貨幣採取了商品的形態,是從一般商品中分離出來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馬克思有一句名言「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

最初的實物貨幣,如人們在交換的過程中使用的貝殼;後來,貝殼等實物貨幣不便於交換,便演化為金屬貨幣,如鐵等.這最初是賤金屬,後來又深化為銀、再到後來的金。

但是實物貨幣在保管、使用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不便,加上交易的擴大,世界上沒有那麼多的金銀去充當貨幣,於是各國開始發行紙幣,最初的紙幣與金銀掛鉤,後來又不以金銀持鉤.所以從實物貨幣到紙幣,是一種由真實價值到信用方式的轉變。

(2)貨幣發展趨勢為什麼低到高演變擴展閱讀:

貨幣從形式上,根據貨幣的商品價值可分為實物貨幣和形式貨幣,實物貨幣本身是一種特殊商品,包含價值量,如羊,貴金屬等;而形式貨幣本身沒有價值量,它的價值是契約約定的,只有契約價值。

兩者形式不同,但是本質上是統一的,即都被約定作為交換媒介, 都存在契約價值。貨幣的購買力決定於貨幣的契約價值,但實物貨幣的購買力也會受自身商品價值的影響,通常實物貨幣的商品價值小於其作為貨幣的契約價值。

貨幣的本質一般被認為是一般等價物。

以下是過去關於貨幣本質的債務論說法,即他們認為貨幣是持有者對發行者的種債權,這一說法存在明顯的紕漏,無法回答發行者借入的權益為何,如何償還等基本問題。

③ 貨幣形態的發展演變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經歷了實物貨幣、金屬貨幣、紙幣、信用貨幣、電子貨幣五個階段。

相關介紹:

1.實物貨幣:

實物貨幣是貨幣形式發展的第一階段,其作為貨幣用途的價值,與其作為非貨幣用途的價值相等。在世界各國的貨幣發展史上,可以說除去信用貨幣、紙幣和金屬貨幣,其他擔任過貨幣角色的各種商品,都可以稱之為 「實物貨幣」。

2.金屬貨幣:

金屬貨幣是指以金屬作為貨幣材料,充當一般等價物的貨幣。人類文明史上出現的貨幣之一。金屬貨幣所以能在流通使用中逐漸取代了自然物貨幣和其他商品貨幣。

3.紙幣:

紙幣是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人們最初認為,只有金屬貨幣才是貨幣。

4.信用貨幣:

信用貨幣(credit money)是由國家法律規定的,強制流通不以任何貴金屬為基礎的獨立發揮貨幣職能的貨幣。目前世界各國發行的貨幣,基本都屬於信用貨幣

5.電子貨幣:

是指用一定金額的現金或存款從發行者處兌換並獲得代表相同金額的數據或者通過銀行及第三方推出的快捷支付服務,通過使用某些電子化途徑將銀行中的余額轉移,從而能夠進行交易。

(3)貨幣發展趨勢為什麼低到高演變擴展閱讀

貨幣形式亦稱「貨幣價值形式」。它是固定地由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來表現其他所有商品價值的價值形式,這是價值形式發展的第四階段,也是最高階段。

與一般價值形式相比,它的進步在於原來作為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是不固定的,因時因地而異,每一交換區域都有幾種不同的商品交替地充當一般等價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貨幣形式

④ 貨幣的發展趨勢

以中國歷史為例,說說貨幣發展的趨勢

文史日更
05月18日
現在人們的經濟生活離不開貨幣,即便你使用支付寶、微信,其背後也是貨幣。

但貨幣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也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演變。

貨幣的第一大特點就是其稀有性。

貨幣本身存在,不需要有現實的使用價值,只需要它能夠作為一個衡量單位就可以,比如我國古代最早的貨幣——貝殼以及全球普遍通用的黃金。

在稀有這一方面之外,貨幣還應該具有便於分割,標准化,便於交換。

在這一方面來說,黃金基本上是可以滿足要求的,因為它質地柔軟,便於切割。可是他也有不足之處,那就是他並不標准。

貨幣發展到這一階段,對於標准化的要求導致了最早的銅幣的出現,我國漢代鑄造的五銖錢,就是這一階段最有代表性的貨幣。五銖錢中的五銖是一個重量單位,實際上就是五銖重量的銅。

當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交換日漸頻繁,沉重的銅幣逐漸不適合發展,需要相應的紙幣就應用而生。

中國最早的紙幣是四川的交子,他是一個民間發行的信用貨幣,他的出現方便了四川地區商人們長途泛用,不用攜帶數10斤或者上百斤的銅錢。

可是凡是信用貨幣都牽扯到一個信用問題,紙幣的發行最早是民間商人自發發行的紙幣,他有一定的保險金,所以信譽上還是能夠保持一定的穩定。

可是後來政府看到有利可圖,就將發行紙幣的權利收歸到了,政府政府濫發紙幣,導致紙幣信用破產,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明朝。大明寶鈔幾乎成為掠奪百姓財富的一種手段。

人類的貨幣的發展趨勢理應是由實物貨幣向紙幣過度,因為實物貨幣的切割流通十分不方便,而紙幣彌補了這一不足。

可是偏偏在中國明朝這種現象出現了反動,也就是逐漸有紙幣,又開始變為實物貨幣,也就是白銀。

白銀在中國成為流通貨幣並不是政府的行為,而是在政府指定信用破產的情況下,民間老百姓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自發的使用白銀成為流通貨幣。

白銀作為流通貨幣,直到國民黨實行幣制改革發行法幣,這種反常的現象才最終結束。

⑤ 關於貨幣的發展史,發展階段和未來趨勢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使用貨幣的歷史長達五千年之久。中國古代貨幣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先後經歷了六次重大的演變:

一、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

在中國的漢字中,凡與價值有關的字,大都從「貝」。由此可見,貝是我國最早的貨幣。

隨著商品交換的迅速發展,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開始用銅仿製海貝。銅貝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一次重大演變。

隨著人工鑄幣的大量使用,海貝這種自然貨幣便慢慢退出了中國的貨幣舞台。

二、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演變

從商朝銅貝出現後到戰國時期,我國的貨幣逐漸形成了以諸侯稱雄割據為特色的四大體系,即:鏟幣、刀幣、環錢、楚幣(爰金、蟻鼻錢)。

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二一○年頒布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范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

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的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秦半兩錢確定下來的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續到民國初期。

三、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

據《漢書·食貨志》記載,劉邦建漢後,允民私鑄錢幣。豪紳富商和地方勢力乘機大鑄惡錢而牟利。文帝時「鄧通大夫也,以鑄錢財過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漢武帝收回了郡國鑄幣權,由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從此確定了由中央政府對錢幣鑄造、發行的統一管理,這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一次重大演變。

此後,歷代鑄幣皆由中央直接經管。鑄幣權收歸中央,對穩定各朝的政局和經濟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秦漢以來所鑄的錢幣,通常在錢文中都明確標明錢的重量,如「半兩」、「五銖」、「四銖」等等(二十四銖為一兩)。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淵決心改革幣制,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取「開辟新紀元」之意,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開元通寶一反秦漢舊制,錢文不書重量,是我國古代貨幣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開元通寶錢是我國最早的通寶錢。此後我國銅錢不再用錢文標重量,都以通寶、元寶相稱,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後的「民國通寶」。

五、由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

北宋時,由於鑄錢的銅料緊缺,政府為彌補銅錢的不足,在一些地區大量地鑄造鐵錢。據《宋史》記載,當時四川所鑄鐵錢一貫就重達二十五斤八兩。在四川買一匹羅(絲織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鐵錢。鐵錢如此笨重不便,紙幣交子就在四川地區應運而生。交子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金屬貨幣向紙幣的一次重要演變。

交子不但是我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六、由手工鑄幣向機制紙幣的演變

清朝後期,隨著國外先進科學技術的逐漸傳入,光緒年間已開始在國外購買造幣機器,用於製造銀元、銅元。後來,廣東開始用機器製造無孔當十銅元。因製造者獲利豐厚,各省紛紛仿效。

清末機制貨幣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手工鑄幣向機制貨幣的重林演變。

從此,不但鑄造貨幣的工藝發生了重大變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圓形方孔錢壽終正寢。

⑥ 貨幣形式發展演變的原因

那你就看看《貨幣戰爭》吧,盡管我還是覺得寫了些草,哈哈

⑦ 簡述貨幣演變過程

中國古代貨幣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先後經歷了五次極為重大的演變:

1、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

2、由雜亂形狀向統一形狀的演變。

3、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

4、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

5、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

中國從春秋時期進入金屬鑄幣階段到戰國時期已確立布幣,刀貨,蟻鼻錢,環錢四大貨幣體系。以後又經歷了秦、唐、漢、魏晉南北朝,直到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並發行第一套人民幣。

知識拓展:

紀念幣

普通紀念幣是具有特定主題,限量發行的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從1984年發行第一套普通紀念幣至今,共發行了63套75枚(張)普通紀念幣,總發行量約8.5億枚(張)。面額有1角、1元、5元、10元、50元、100元不等,將中華人民共和國50多年的輝煌成就及重大歷史事件濃縮於紀念幣的方寸之間。

⑧ 推動貨幣由低級形式向高級形式發展的動力是什麼你認為未來的貨幣會有怎樣的變化

我認為推動力是實際生產力發展的需求。

生產力的發展讓我們能生產和享受更多的商品和勞務,但是原始貨幣的種種局限性使得供給方和需求方被卡在交換的過程中。為了解決單純因為貨幣短缺和不便造成的經濟發展停滯,我們對貨幣進行了種種改良和替換。

未來的貨幣發展肯定是要符合人們最主要的需求。我認為未來貨幣變革會集中解決目前的幾個重要問題:幣值不穩定、貨幣總量和分布難以控制以及國際貿易的不便利。至於具體的解決方法,個人很難提出什麼好的方案。畢竟任何的改革都是各方的博弈結果,這種博弈很難進行長期的預測。

⑨ 貨幣形式不斷演變的原因是什麼你認為未來貨幣形式會如何變化

商品生產、商品交換的發展對貨幣產生的需求,貨幣是商品交換的媒介,但隨著商品生產的發展,規模越來越大的商品交換對充當交換媒介的貨幣產生更高的要求,不僅貨幣的數量要能夠伴隨著不斷。增長的商品數量而保持同步的增長,而且還要使的交換更加便利安全,快速和透明,正是適應這種需求貨幣對自身的外在表現形式進行不斷地揚棄,從低級逐漸走向高級。

熱點內容
合肥城建股票歷史數據 發布:2025-05-12 15:22:07 瀏覽:188
什麼炒股軟體可以分板塊輪動 發布:2025-05-12 14:55:10 瀏覽:787
002216股票歷史行情 發布:2025-05-12 14:54:57 瀏覽:355
精功科技股票行情今日 發布:2025-05-12 14:09:05 瀏覽:530
頂力科技股票 發布:2025-05-12 13:54:33 瀏覽:798
美國股市為什麼跳空 發布:2025-05-12 13:54:31 瀏覽:835
股市高位應該適應什麼 發布:2025-05-12 12:38:28 瀏覽:844
所買股票退市了咋辦 發布:2025-05-12 12:06:05 瀏覽:102
什麼女生喜歡炒股 發布:2025-05-12 11:56:14 瀏覽:237
太平洋證券股票交易傭金是多少 發布:2025-05-12 11:49:13 瀏覽: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