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廣義貨幣增加普通人怎麼辦

廣義貨幣增加普通人怎麼辦

發布時間: 2022-05-20 02:05:13

❶ 為何會產生通貨膨脹普通人如何應對通貨膨脹

自去年流行以來,對經濟裂縫的國家特別巨大。為了緩解從流行病中帶來的經濟問題,中央銀行採用了各種經濟救援計劃,其中包括大量增加的貨幣供應,大大減少利率,對企業和家庭的直接補貼採取不同的直接補貼。通貨膨脹正在增加。通貨膨脹的本質是什麼?

事實上,充氣率的差異在金錢增長率和GDP增長率之間的差異相對合理。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國的廣義貨幣(M2)已經增長了10.1%,GDP僅增加了2.3%,差異是7.8%,這是真正通脹的代表性。普通人如何應對通貨膨脹

❷ 以後的中國經濟會像哪方面發展 ,我們老百姓應該怎麼做

好好學習是一定的,知識不會像資本那樣在經濟危機面前被大概率奪走。

我不推薦你做網店,在2006年的時候中國的GDP佔全世界的5.38%,網購大概等於1.2%左右,2009年,中國的GDP佔了全世界的7.6%,網購佔了全世界的8.4%,從這之後,中國網購占的比重大幅上漲。2013年,中國的GDP佔到全世界的12%,而網購接近了24%。這種現象不算太正常。而且現在網店基本已經成型了,你再進去難以有人選你的店鋪,無論你賣什麼總有人賣在你前頭,人家有了信譽和老顧客還有經驗,你什麼也沒,就要付出更多經營成本。

我也不推薦你買房子,很簡單的道理,房子從07年開始大幅上漲,並且連漲,你能從這個世界找出多少東西從07年開始連漲到現在,磚頭和水泥在這8年時間里比黃金還值錢你明白嗎,如果你認為接下去它仍能比黃金還值錢就去買吧。當然這個和廣義貨幣增加有很大關系,我雖然認為接下去我們的貨幣仍會增加,但我認為這次應用到別的地方,如果仍然用在這里,那就會變得糟糕。

以我個人的拙見來看,你什麼也別做,把人民幣放在股市或者銀行,因為即使短期人民幣會貶值,長期來看,人民幣應是升值的,因為中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債權國家,國內投資雖然效率低,但是潛在的好投資很多,因為過去都把錢拿去弄房子和地了,人在其他領域的消費並沒有被體現出來,電商只是第一波而已,但是已經過去了,但是由電商和基本面變好帶動的其他行業的轉好也會陸續出現。我個人認為現在中國真的是有這個資本的,找找其他的機會,不會的話,就把錢揣在兜里或者放在股市和銀行。但是不要把錢全部壓在其中的一方中,切記。

僅供參考,本人不對其盈利或損失負責

❸ 我們該如何應對通貨膨脹

什麼是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這是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一種經濟現象,因為隨著通貨膨脹,物價的不斷提升能被直觀感受到,即使大部分人不懂經濟學也都知道「錢,越來越不值錢」。

通貨膨脹是指在貨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於需求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而通貨膨脹按程度可分為溫和型通貨膨脹、嚴重型通貨膨脹和惡性通貨膨脹。不同類型的通貨膨脹有著不同的經濟影響,相同的是都會帶來物價的上漲以及貨幣的貶值!

銀行的智能存款產品,類似於貨幣基金,流動性強,收益率穩定。創新型存款,在保本的基礎上,投資衍生品等獲得較高收益率。銀行開發的這些新產品,雖然不能跑過通貨膨脹,但能抵禦通貨膨脹。券商收益憑證產品,屬於保本類理財,5萬元起購,收益率可達6%以上。

理財產品的多樣性,和投資機構的專業化運作,已經降低了大部分的投資風險,普通人應積極擁抱風險,讓財富在睡覺時為你增值。

除此之外,不斷學習,一直學習,增強職業競爭力,增強個人能力,升職加薪,這是更現實的選擇。

❹ 人民幣對外部匯率升值,對內貶值,面對當前的通貨膨脹,作為老百姓應該如何應對

通貨膨脹時期的投資哲學
2007-6-23 9:53:42
吳向宏

我不是個人理財專家,連自己的錢也是交給理財專家們去打理,所以沒有資格給任何人指點投資策略。好在,如果抽象一點,從哲學的層次看,個人理財投資和機構投資應當有很多相通之處。後者我多少算是知道一點。這樣看來,不談具體操作,談談投資哲學,這點資格我還算是有的吧。
所有投資人現在都面臨一個同樣的形勢:中國經濟目前處於流動性過剩。這主要是低利率、低匯率的「雙低政策」導致的。低利率使得廣義貨幣供應量增加;低匯率誘使外資大量融入。其結果就是流動性過剩,通俗地說,就是錢太多了。
有人說:錢太多了不是要通貨膨脹嗎?不是要物價上漲嗎?為什麼我沒有感覺到明顯的通貨膨脹呢?答案是,通貨膨脹會造成社會總產品(資本品+消費品)價格上漲,但資產和消費品兩者不一定同步上漲。根據流動性過剩的性質不同,消費品物價有可能上漲不快,或者上漲率低於通貨膨脹率。這種情況下,由於總產品價格上漲幅度應當等於通貨膨脹率,所以資本品的價格上漲幅度一定會高於通貨膨脹率。換言之,資本品實際上越來越值錢!術語叫做「資產升值」——而這就導出了資產升值的流動性過剩時期的第一條投資哲學:

第一條:盡量多持有資產,比持有現金更為合算。
要注意的是:這里的資產,說的是一切不是本國貨幣、同時又具備保值功能的東西,不一定是實物資產。土地、房產、私人股權、股票、藝術品以及外幣,都是資產。
說到這里,似乎很簡單——把我們手中的錢換成資產就是了。不過,接下來第二條,就讓事情變得困難了一點。

第二條:並非所有資產都會有超過通貨膨脹的升值幅度。
這條看上去有些繞,其實原理很直白:既然資產升值的通貨膨脹過程中,消費品的漲價幅度可以低於通貨膨脹率,那麼,有些資本品的漲價幅度同樣有可能低於通貨膨脹率。說得更絕對一些,有些資本品的漲價幅度,或許會低於銀行定期存款利率。
舉個例子,在美國互聯網泡沫時期,由於大量投資湧入股市,導致股票(一種資產)巨幅升值,從而壓低了許多其它種類資產的升值幅度。這期間,黃金的價格實際是下跌的。在2001年以後,股市陷入一段低迷,黃金卻走出了一個大牛市。
有些所謂「投資指南」,往往不負責任地勸告投資人在通貨膨脹期一味買入資產,以「流動性過剩」為由,宣傳「房市股市不會跌」。千萬不能被這些話所蠱惑,一定要記住,不是所有資產都會賺錢,要慎重選擇投資品種。
那麼,選對了投資品種,是否一定就能賺錢呢?還是不一定,因為還有個第三條。

第三條:特定時期,資產的市場價格有可能超過升值潛力。
原因很簡單:誰都不是傻子。既然你知道有通貨膨脹,資產會升值,別人也會知道。大家一哄而上炒資產的結果,資產價格可能抬得過高。
舉個例子,從長遠來看,股票和房地產是最適合對抗通貨膨脹的資產。世界上主要經濟體中,鮮有這兩種資產的長期走勢不能跑贏通漲率的。假若你在適合的價格購入這兩種資產,然後長期持有,幾乎肯定會賺。
問題在於,恰恰在流動性過剩的時期,這兩種資產有可能相對變得不安全。原因正是過濫的流動性會提升通貨膨脹預期,從而讓大家把這兩種資產價格炒得太高。投資心理實踐一再證明,絕大多數人的投資決策是短視的。舉例來說,當通漲率在10%的時候,絕大多數人會以「通漲率將永遠10%」的心理去購買資產,把資產價格抬得太高。實際情況卻是:泛濫的流動性遲早會被吸收,通漲遲早會回落,屆時很多人就會發現自己購入的資產升值潛力已經很小,甚至會發生貶值。例如,美國前兩年處於低利率的流動性較過剩時期,房產價格一路上揚,但是從去年以來便開始疲軟。
坦率地說:正因為有這第三條存在,導致大多數普通投資者很難靠購買資產來對抗通漲。因為機構投資人在預測經濟形勢特別是通漲走勢上,往往要比普通投資人勝一籌。他們是買到最便宜資產的那些人,而普通投資者會成為牛市後期的接棒者——即使不被套牢,其收益率也多不如預期。以中國目前火熱的股市為例,當股市在2000點時,大舉入市的多是機構。股市從2000漲到4000點,他們的平均收益就是100%。這時,股票作為資產的價格已經很高,而個體投資人卻大量湧入。即使股市繼續上漲2000點,收益也不過50%了。
總結以上三條,在通貨膨脹時期的投資哲學就是:一)選擇資產;二)選擇特定資產;三)選擇在特定時期投入特定的資產。當然,這種哲學主要適用於較長期持有(超過一年)的投資人。若是喜歡在市場上殺進殺出的炒手,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作者系美國紅川投資咨詢公司董事)

❺ 為什麼物價飛漲,這然我們老百姓怎麼過、

兄弟,通脹高的離譜啊。今天剛去的麵包店,一個巧克力蛋糕8元,一個月餅7元,都不敢消費啊。由貨幣數量理論,MV=PY,可知π=m+v-y。貨幣主義者主張,央行應按照GDP增長率恆定的以m的速率發行貨幣,則能保持穩定的物價和經濟運行。但是2011年我國廣義貨幣存量M2=85萬億,同年的美國M2=60萬億,但是美國的GDP是中國的3倍!預估2012年中國的廣義貨幣存量將超百萬億,增長率為14%,遠超GDP增速。因此,貨幣超發,流動性泛濫,貨幣貶值,是進而引起通貨膨脹,物價飛漲的原因。

❻ 廣義貨幣M2增加意味著什麼

廣義貨幣M2增長能夠引起中國經濟GDP的增長,中國經濟GDP的增長又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M2的增長。若M2增速較快,表示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反之,M2過低,表示投資不足,有漲價風險。

廣義貨幣供應量(Fund of Funds)是一個經濟學概念,和狹義貨幣相對應,貨幣供給的一種形式或口徑,以M2來表示,其計算方法是交易貨幣(M1,即社會流通貨幣總量加上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與儲蓄存款。

拓展資料:

廣義貨幣(Broad Money)是「狹義貨幣」 的對稱。狹義貨幣 (M1) 加商業銀行定期存款的總和。

由於各種定期存款一般可以提前支取轉化為現實購買力,把它算作貨幣,可以更全面地反映貨幣流通狀況,便於分析和控制市場金融活動。依此類推,儲蓄存款、可轉讓定期存單、易轉手的短期債券等作為具有通貨性質的准貨幣。

也可按其流動性狀況囊括進來,通常用M2M3等作代號進行分類統計,依次遞增的准貨幣在流動性上依次遞減。各國中央銀行對這些分類指標的規定有所不同,廣義貨幣分類指標的多少在一國經濟、金融發展的不同時期也不盡相同。

通常,每個國家都只使用唯一的一種貨幣,並由中央銀行發行和控制。不過也存在例外,亦即多個國家可以使用同一種貨幣。例在歐盟國家通用的歐元,在西非經濟共同體的法郎,以及在19世紀的拉丁貨幣同盟,名稱不同但能在聯盟內部自由流通的等值貨幣。

一個國家可以選擇別國的貨幣作為法定流通貨幣,比如,巴拿馬選擇美元作為法定貨幣。不同國家的貨幣還可能使用相同的名字,比如,在法國和比利時使用歐元之前, 它們和瑞士的貨幣都叫法郎。

有時因為特殊原因,同一個國家內的不同自治體可能也會發行不同版本的貨幣,例如在英國,包括英格蘭、蘇格蘭或甚至偏遠離島的澤西島、根西島都擁有各自發行的不同版本英鎊,並且互相可在英國境內的其他地區交易,但唯有英格蘭英鎊才是國際承認的交易貨幣,其他版本的英鎊拿出英國境外後可能會被拒絕收受。

每個基本貨幣單位通常還可以分成更小的輔幣。最常用的比例是輔幣為主幣的1/100,比如,100 分 = 1 元。在法國大革命推廣公制以前,歐洲歷史上曾經長期採用1/20/240進制,例如在英國,1英鎊等於20先令、240便士。

法國的情況是12個但尼爾(denier)為1蘇(Sol),20個蘇為1里弗爾(livre,又稱鋰)。1:7、1:14、1:25、1:10 、1:1000 以及其他進位制也曾被使用。

有的國家的貨幣沒有輔幣,或者雖然有輔幣,但是由於幣值太小而只是理論上的換算單位,而沒有發行實際的貨幣,比如日圓和韓圓。

❼ 如果通貨膨脹真的來了,老百姓該怎麼辦

盡可能將現金換成資產

像房產等固定資產,天然具有固化財富的屬性。即這類資產會隨著通貨膨脹而升值。因此在通貨膨脹的當下,個人除了留日常開支的必要現金在身邊以外,盡量少的留大量的現金。

最好將大額資金轉換成資產。資金量比較大的可以直接購置房產,但也要做好這類資產短期難以變現的心理准備。如果手頭的資金量比較少,又想參與到地產板塊的投資,可以嘗試投資一些地產相關的金融產品。這類投資起頭門檻低,封閉期結束就可以贖回,相對而言流動性更強。

本文系【投顧吳鵬】原創,上述內容僅做學習交流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特此聲明!如果您覺得內容有點道理,麻煩點個贊,關注一下唄,小編先行謝過!

❽ 如發生了大規模「通貨膨脹」個人應該怎麼應對

推薦你看這篇文字:

通貨膨脹時期的投資哲學
2007-6-23 9:53:42
吳向宏

我不是個人理財專家,連自己的錢也是交給理財專家們去打理,所以沒有資格給任何人指點投資策略。好在,如果抽象一點,從哲學的層次看,個人理財投資和機構投資應當有很多相通之處。後者我多少算是知道一點。這樣看來,不談具體操作,談談投資哲學,這點資格我還算是有的吧。
所有投資人現在都面臨一個同樣的形勢:中國經濟目前處於流動性過剩。這主要是低利率、低匯率的「雙低政策」導致的。低利率使得廣義貨幣供應量增加;低匯率誘使外資大量融入。其結果就是流動性過剩,通俗地說,就是錢太多了。
有人說:錢太多了不是要通貨膨脹嗎?不是要物價上漲嗎?為什麼我沒有感覺到明顯的通貨膨脹呢?答案是,通貨膨脹會造成社會總產品(資本品+消費品)價格上漲,但資產和消費品兩者不一定同步上漲。根據流動性過剩的性質不同,消費品物價有可能上漲不快,或者上漲率低於通貨膨脹率。這種情況下,由於總產品價格上漲幅度應當等於通貨膨脹率,所以資本品的價格上漲幅度一定會高於通貨膨脹率。換言之,資本品實際上越來越值錢!術語叫做「資產升值」——而這就導出了資產升值的流動性過剩時期的第一條投資哲學:

第一條:盡量多持有資產,比持有現金更為合算。
要注意的是:這里的資產,說的是一切不是本國貨幣、同時又具備保值功能的東西,不一定是實物資產。土地、房產、私人股權、股票、藝術品以及外幣,都是資產。
說到這里,似乎很簡單——把我們手中的錢換成資產就是了。不過,接下來第二條,就讓事情變得困難了一點。

第二條:並非所有資產都會有超過通貨膨脹的升值幅度。
這條看上去有些繞,其實原理很直白:既然資產升值的通貨膨脹過程中,消費品的漲價幅度可以低於通貨膨脹率,那麼,有些資本品的漲價幅度同樣有可能低於通貨膨脹率。說得更絕對一些,有些資本品的漲價幅度,或許會低於銀行定期存款利率。
舉個例子,在美國互聯網泡沫時期,由於大量投資湧入股市,導致股票(一種資產)巨幅升值,從而壓低了許多其它種類資產的升值幅度。這期間,黃金的價格實際是下跌的。在2001年以後,股市陷入一段低迷,黃金卻走出了一個大牛市。
有些所謂「投資指南」,往往不負責任地勸告投資人在通貨膨脹期一味買入資產,以「流動性過剩」為由,宣傳「房市股市不會跌」。千萬不能被這些話所蠱惑,一定要記住,不是所有資產都會賺錢,要慎重選擇投資品種。
那麼,選對了投資品種,是否一定就能賺錢呢?還是不一定,因為還有個第三條。

第三條:特定時期,資產的市場價格有可能超過升值潛力。
原因很簡單:誰都不是傻子。既然你知道有通貨膨脹,資產會升值,別人也會知道。大家一哄而上炒資產的結果,資產價格可能抬得過高。
舉個例子,從長遠來看,股票和房地產是最適合對抗通貨膨脹的資產。世界上主要經濟體中,鮮有這兩種資產的長期走勢不能跑贏通漲率的。假若你在適合的價格購入這兩種資產,然後長期持有,幾乎肯定會賺。
問題在於,恰恰在流動性過剩的時期,這兩種資產有可能相對變得不安全。原因正是過濫的流動性會提升通貨膨脹預期,從而讓大家把這兩種資產價格炒得太高。投資心理實踐一再證明,絕大多數人的投資決策是短視的。舉例來說,當通漲率在10%的時候,絕大多數人會以「通漲率將永遠10%」的心理去購買資產,把資產價格抬得太高。實際情況卻是:泛濫的流動性遲早會被吸收,通漲遲早會回落,屆時很多人就會發現自己購入的資產升值潛力已經很小,甚至會發生貶值。例如,美國前兩年處於低利率的流動性較過剩時期,房產價格一路上揚,但是從去年以來便開始疲軟。
坦率地說:正因為有這第三條存在,導致大多數普通投資者很難靠購買資產來對抗通漲。因為機構投資人在預測經濟形勢特別是通漲走勢上,往往要比普通投資人勝一籌。他們是買到最便宜資產的那些人,而普通投資者會成為牛市後期的接棒者——即使不被套牢,其收益率也多不如預期。以中國目前火熱的股市為例,當股市在2000點時,大舉入市的多是機構。股市從2000漲到4000點,他們的平均收益就是100%。這時,股票作為資產的價格已經很高,而個體投資人卻大量湧入。即使股市繼續上漲2000點,收益也不過50%了。
總結以上三條,在通貨膨脹時期的投資哲學就是:一)選擇資產;二)選擇特定資產;三)選擇在特定時期投入特定的資產。當然,這種哲學主要適用於較長期持有(超過一年)的投資人。若是喜歡在市場上殺進殺出的炒手,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作者系美國紅川投資咨詢公司董事)

❾ 官宣物價將溫和上漲,普通百姓可以做些什麼來應對

物價關乎老百姓每天的生活,是每個人都非常關心的事情。在2021年1月15日舉行的一個發布會中,相關部門的負責人也在會上發表了對於未來經濟走勢的看法和預測,而這位負責人的說法也暗示了我國的物價也會慢慢有上漲的趨勢。這個消息在網上引發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和討論,而對於物價上漲,很多人都暴露出了一些焦慮情緒。

同時,人們也可以尋找其他更健康、更省錢的生活方式,比如有的網友已經在自己的陽台上開始種菜了,雖然並不是很多人都能做到,但是這種想法還是可以借鑒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的。另外,人們在生活中理性消費的同時,還可以將自己結余的現金完全利用起來,購買一些靠譜的理財產品,讓自己的多餘資金能夠充分利用,發揮作用。而其實,最重要的是,不管物價是不是在上漲,我們都應該時刻保持學習的狀態,提升和充實自己,讓自己的能力有所提高,才可能更大程度的創造價值和財富。

熱點內容
如何把基金轉到其他賬戶 發布:2025-05-12 00:34:39 瀏覽:44
天天基金新建組合後怎麼設置比例 發布:2025-05-12 00:33:40 瀏覽:504
理財規劃師是哪個專業的 發布:2025-05-12 00:28:20 瀏覽:895
期貨如何復制交易 發布:2025-05-12 00:27:42 瀏覽:43
股票交易有哪幾個密碼 發布:2025-05-12 00:26:52 瀏覽:876
期貨綠色表示雙邊開倉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2 00:26:40 瀏覽:507
英唐智控股票歷史行情 發布:2025-05-12 00:15:31 瀏覽:597
東方贏家理財到期如何取出 發布:2025-05-12 00:06:22 瀏覽:161
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工作怎麼樣 發布:2025-05-12 00:03:03 瀏覽:938
博天環境歷史交易數據股票 發布:2025-05-11 23:57:34 瀏覽: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