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貨幣政策工具
1. 請問什麼是傳統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
一、 存款准備金
存款准備金,是限制金融機構信貸擴張和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資金。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是金融機構按規定向中央銀行繳納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的總額的比率。存款准備金率變動對商業銀行的作用過程如下:理財知識
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時,商業銀行可提供放款及創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為准備金率提高,貨幣乘數就變小,從而降低了整個商業銀行體系創造信用、擴大信用規模的能力,其結果是社會的銀根偏緊,貨幣供應量減少,利息率提高,投資及社會支出都相應縮減。反之,亦然。
1984年,中國人民銀行開始建立存款准備金制度。十多年來,經歷了四次調整,在當時都起到了積極作用——抑制經濟過熱、物價上漲過快、貨幣投放過多的狀況。目前,中央銀行對存款准備金制度改革方向是要逐步恢復存款准備金支付清算和作為貨幣總量調控工具的功能,改變原來主要功能不在調控貨幣總量而在發揮集中資金,調整信貸結構的作用。
二、公開市場業務
公開市場,是指各種有價證券自由成交,自由議價,其交易量和價格都必須公開顯示的市場。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利用在公開市場上買賣有價證券的辦法來調節信用規模、貸幣供應量和利率以實現其金融控制和調節的活動,是貨幣政策的最重要的工具。
此業務的操作方法:
當中央銀行判斷社會上資金過多時,便賣出債券,相應地收回一部分資金;相反,則央行買入債券,直接增加金融機構可用資金的數量。
我國的公開場業務從外匯操作起步,1996年又開辦買賣國債的公開市場業務。
三、再貼現
貼現,是票據持票人在票據到期之前,為獲取現款而向銀行貼付一定利息的票據轉讓。再貼現,是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將貼現所獲得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作的票據轉讓。
貼現是商業銀行向企業提供資金的一種方式,再貼現是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提供資金的一種方式,兩者都是以轉讓有效票據——銀行承兌匯票為前提的。
再貼現是中央銀行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公開市場業務、再貼現、存款准備金)之一,它不僅影響商業銀行籌資成本,限制商業銀行的信用張,控制貨幣供應總量,而且可以按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有選擇地對不同種類的票據進行融資,促進結構調整。
一般來說,中央銀行的再貼現利率具有以下特點:
(1) 一種短期利率。因為中央銀行提供的貸款以短期為主,申請再貼現合格票據,其期限一般不超過3個月,最長期限也在1年之內。
(2) 一種官定利率。它是根據國家信貨政策規定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銀行的政策意向
(3) 一種標准利率或最低利率。如英格蘭銀行貼現及放款有多種差別利率,而其公布的再現貼現利率為最低標准。
參考地方:http://www.cpi100.com.cn/html/1/.html
2. 什麼是貨幣政策,貨幣政策主要工具有哪些
貨幣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國人民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稱。
貨幣政策的實質是國家對貨幣的供應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而採取「緊」、「松」或「適度」等不同的政策趨向。
主要工具:
1、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政策 (Reserve Requirement ratio);
2、再貼現政策(rediscount rate);
3、公開市場業務(open market operation)。
(2)什麼是貨幣政策工具擴展閱讀
匯率穩定是央行貨幣政策目標之一。站在人民幣匯率的角度看,匯率穩定對一國金融環境穩定和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影響不需贅述,而人民幣匯率的持續貶值自然也會帶來資本外流壓力,進而影響金融環境的穩定運行,並不利於經濟的穩定增長和結構轉型,因而保匯率並不是犧牲國內經濟,而是為國內經濟的平穩運行創造條件。
央行於2018年10月7日宣布降准後表示將繼續採取必要措施,穩定市場預期,保持外匯市場平穩運行。這一說明也表現央行對當前人民幣匯率的關注,短期內資本管制對匯率的穩定效果尚可、離岸央票效果尚需觀察;但外匯管制不是長久之計,長期來看仍然需要利率引導釋放壓力。
中央銀行實施量化寬松政策通過從市場上大量購買資產,釋放流動性,它可以實現兩大目標。
第一,它可以降低長期利率,從而刺激私人消費和企業投資。私人的消費和企業的投資,對任何國家的經濟來講都是最重要的,沒有這兩者,經濟不可能增長。
第二,通過量化寬松購買資產釋放流動性,那麼它就可以增加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的准備金。中央銀行可以把商業銀行持有的資產買過去,增加商業銀行的儲備金,鼓勵它們向企業和個人發放貸款增加信用,來刺激企業投資,刺激個人的消費。
3. 什麼是常規性貨幣政策工具
常規性貨幣政策工具指中央銀行所採用的、對整個金融系統的貨幣信用擴張與緊縮產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響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備金制度;再貼現政策;公開市場業務,被稱為中央銀行的 「三大法寶」。主要是從總量上對貨幣供應時和信貸規模進行調節。
拓展資料:
貨幣政策工具是中央銀行為達到貨幣政策目標而採取的手段。 貨幣政策工具分為一般性工具和選擇性工具。在過去較長時期內,中國貨幣政策以直接調控為主,即採取信貸規模、現金計劃等工具。1998年以後,主要採取間接貨幣政策工具調控貨幣供應總量。中國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再貸款與再貼現、利率政策、匯率政策、窗口指導、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中期借貸便利(MLF)等。2013年11月6日央行網站新增「常備借貸便利(SLF)」欄目,並正式發布常備借貸便利開展情況,標志著這一新的貨幣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是中央銀行調控的常規手段,他主要是調節貨幣供應總量、信用量和一般利率水平。因此,又稱為數量工具。存款准備金制度開始於19世紀20年代波士頓的蘇弗克銀行的改革。以解決鄉村銀行劣幣驅逐城市銀行良幣,要求鄉村銀行在城市銀行存入足額存款,城市銀行則按面值收兌鄉村銀行的銀行券,維持其面額十足流通,保持了銀行券流通的穩定。這項制度成為1913年美國實行《聯邦儲備法》中法定存款准備金制度的基礎。存款准備金制度是指中央銀行在法律所賦予的權力范圍內,通過規定或調整商業銀行交存中央銀行的存款准備金比率,控制其信用規模,並藉以間接地對社會貨幣供應量進行控制的制度。自1998年4月起,中國人民銀行有過大幅度降低了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和備付金比率。再貼現政策是中央銀行通過制定或調整再貼現利率來干預和影響市場利率及貨幣市場的供應和需求,通過規定貼現票據的資格來控制資金投向的一種金融政策。
4. 貨幣政策工具有哪幾種
現階段,中國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再貸款與再貼現、利率政策、匯率政策和窗口指導等。
1、公開市場操作(公開市場業務)是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
2、存款准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存款准備金已成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是傳統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之一。
3、利率政策是一國在一定時期內依據客觀經濟條件和經濟政策目標制訂的關於利率方面的各種制度、法令和條例的總稱。
4、匯率政策指一國政府利用本國貨幣匯率的升降來控制進出口及資本流動以達到國際收支均衡之目的。
(4)什麼是貨幣政策工具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銀行可以運用的貨幣政策工具有6種,其作用與意義如下:
①公開業務
運用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券等作為交易品種,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調劑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需求。
②存款准備金
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供應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
③銀行貸款
運用再貸款政策、再貼現政策調劑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需求,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供應能力。
④利率政策
根據貨幣政策實施的需要,適時的運用利率工具,對利率水平和利率結構進行調整,進而影響社會資金供求狀況,實現貨幣政策的既定目標。
⑤匯率政策
通過匯率變動影響國際貿易,平衡國際收支。
⑥常備借貸便利工具
提高貨幣調控效果,有效防範銀行體系流動性風險,增強對貨幣市場利率的調控效力。
參考資料:網路-貨幣政策工具
5. 什麼是貨幣政策貨幣政策的主要工具有哪些請簡要闡述其對國民收入的影響
什麼是貨幣政策:
指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市場利率,通過市場利率的變化來影響民間的資本投資,影響總需求來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
貨幣政策的主要工具如下:
根據貨幣政策工具的調節職能和效果來劃分,貨幣政策工具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一、常規性貨幣政策工具
也稱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指中央銀行所採用的、對整個金融系統的貨幣信用擴張與緊縮產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響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包括:
存款准備金制度。
再貼現政策。
公開市場業務。
被稱為中央銀行的 「三大法寶」。主要是從總量上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模進行調節。
二、選擇性的貨幣政策工具
是指中央銀行針對某些特殊的信貸或某些特殊的經濟領域而採用的工具,以某些個別商業銀行的資產運用與負債經營活動或整個商業銀行資產運用也負債經營活動為對象,側重於對銀行業務活動質的方面進行控制,是常規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必要補充,常見的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1.消費者信用控制。
2.證券市場信用控制。
3.不動產信用控制。
4.優惠利率。
5.預繳進口保證金。
三、其它政策工具
信用直接控制工具。信用間接控制工具。
四、新工具——常備借貸便利所謂常備借貸便利就是商業銀行或金融機構根據自身的流動性需求,通過資產抵押的方式向中央銀行申請授信額度的一種更加直接的融資方式。由於常備借貸便利提供的是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一對一」的模式,因此,這種貨幣操作方式更像是定製化融資和結構化融資。
其對國民收入的影響
從貨幣政策總供求模型來說,總供給曲線越陡直,即物價水平變動很大也不會影響總供給,總需求曲線越平坦,即總需求對於價格很敏感,貨幣政策對增加均衡國民收入的效果就越好。如果是以增加政府支出的財政政策恢復經濟或促進經濟增長,必須有好的項目,同時也不能因此引起利率上漲。如果沒有這些條件,就會產生局限性和副作用:因利率上漲而導致原本可由社會進行的投資被放棄,即產生「擠出效應」,或者因缺乏適當的投資支出的對象,而無法達到目的。如果以減稅的財政政策恢復經濟或促進經濟增長,也有局限性,即,企業找不到可以盈利的投資項目,就不會因減稅而增加投資,從而無法達到預定的目的。以上供參考。
6. 中央銀行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是什麼
中央銀行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
1、存款准備金制度
存款准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
2、再貼現政策
再貼現是指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將貼現所獲得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轉讓。對中央銀行來說,再貼現是買進商業銀行持有的票據,流出現實貨幣,擴大貨幣供應量。
對商業銀行來說,再貼現是出讓已貼現的票據,解決一時資金短缺。整個再貼現過程,實際上就是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之間的票據買賣和資金讓渡的過程。
3、公開市場業務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活動。與一般金融機構所從事的證券買賣不同,中央銀行買賣證券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調節貨幣供應量。
被稱為中央銀行的 「三大法寶」。主要是從總量上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模進行調節。
是中央銀行所採用的、對整個金融系統的貨幣信用擴張與緊縮產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響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
(6)什麼是貨幣政策工具擴展閱讀
當貨幣政策邊際效用遞減,因此央行會慎用降息降准這樣的貨幣政策工具,而更傾向於運用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保持市場流動性,以及利用中期借貸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與常備借貸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簡稱SLF),這種新型貨幣政策工具來調節短期流動性。
公開市場業務指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有回購、現券交易以及發行中央銀行票據三個品種。央行回購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者都是央行在公開市場上吞吐貨幣的行為。
7. 貨幣政策的三大政策工具是什麼
貨幣政策的運用分為緊縮性貨幣政策和擴張性貨幣政策。總的來說,緊縮性貨幣政策就是通過減少貨幣供應量達到緊縮經濟的作用,擴張性貨幣政策是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達到擴張經濟的作用。 貨幣政策工具,指中央銀行為實現貨幣政策目標所運用的策略手段。中央銀行的政策工具有主要的一般性的工具、選擇性的工具和補充性工具等。
(一)一般性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政策 (cash reserve ratio) 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是指存款貨幣銀行按法律規定存放在中央銀行的存款與其吸收存款的比率。 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政策的真實效用體現在它對存款貨幣銀行的信用擴張能力、對貨幣乘數的調節。由於存款貨幣銀行的信用擴張能力與中央銀行投放的基礎貨幣存在乘數關系,而乘數的大小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成反比。因此,若中央銀行採取緊縮政策,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則限制了存款貨幣銀行的信用擴張能力,降低了貨幣乘數,最終起到收縮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量的效果,反之亦然。 但是,法定存款准備紀律政策存在三個缺陷:一是當中央銀行調整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時,存款貨幣銀行可以變動其在中央銀行的超額存款准備金,從反方向抵消法定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政策的作用;二是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對貨幣乘數的影響很大,作用力度很強,往往被當作一劑「猛葯」;三是調整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量的影響要通過存款貨幣銀行的輾轉存、貸,逐級遞推而實現,成效較慢、時滯較長。因此,法定存款准備金政策往往是作為貨幣政策的一種自動穩定機制,而不將其當作適時調整的經常性政策工具來使用。
2、再貼現政策 (rediscount rate) 再貼現是指存款貨幣銀行持客戶貼現的商業票據向中央銀行請求貼現,以取得中央銀行的信用支持。就廣義而言,再貼現政策並不單純指中央銀行的再貼現業務,也包括中央銀行向存款貨幣銀行提供的其他放款業務。 再貼現政策的基本內容是中央銀行根據政策需要調整再貼現率(包括中央銀行掌握的其他基準利率,如其對存款貨幣銀行的貸款利率等),當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時,存款貨幣銀行借入資金的成本上升,基礎貨幣得到收縮,反之亦然。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工具相比,再貼現工具的彈性相對要大一些、作用力度相對要緩和一些。但是,再貼現政策的主動權卻操縱在存款貨幣銀行手中,因為向中央銀行請求貼現票據以取得信用支持,僅是存款貨幣銀行融通資金的途徑之一,存款貨幣銀行還有其他的諸如出售證卷、發行存單等融資方式。因此,中央銀行的再貼現政策是否能夠獲得預期效果,還取決於存款貨幣銀行是否採取主動配合的態度。
3、公開市場業務 (open market operation) 中央銀行公開買賣債券等的業務活動即為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開展證券交易活動,其目的在於調控基礎貨幣,進而影響貨幣供應量和市場利率。 公開市場業務是比較靈活的金融調控工具。與法定存款准備金政策相比較,公開市場操作政策更具有彈性,更具有優越性:一是中央銀行能夠運用公開市場業務,影響存款貨幣銀行的准備金,從而直接影響貨幣供應量;二是公開市場業務使中央銀行能夠隨時根據金融市場的變化,進行經常性、連續性操作;三是通過公開市場業務,中央銀行可以主動出擊;四是由於公開市場業務的規模和方向性可以靈活安排,中央銀行有可能用其對貨幣供應量進行微調。但是,它的局限性也比較明顯:一是金融市場不僅必須具備全國性,而且具有相當的獨立性,可用以操作的證卷種類必須齊全並達到必需的規模;二是必須其他貨幣政策工具配合。例如,如果沒有法定準備金制度配合,這一工具就無法發揮作用。
8. 請問,貨幣政策的三種基本工具是什麼
與傳統相比,利用公開市場業務和再貼現率的調整對貨幣供應進行"微調"比以前頻繁了,標志著中國銀行更多的採用市場的方式,而不是以前直接採取行政命令的方式.但比起西方國家,尤其是美聯儲來說,我們的市場調節手段運用還不是很嫻熟.
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
第一類,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
1、存款准備金政策(Deposit Reserve Policy )
存款准備金政策是指在國家法律所賦予的權利范圍內,通過規定或調整商業銀行交存中央銀行的存款准備金率(Required Reserve Rate),控制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間接地調節社會貨幣供應量。
2、再貼現政策(Rediscount Policy )
再貼現政策是指中央銀行通過制定或調整再貼現率來干預和影響市場利率及貨幣市場的供應和需求,從而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的一種手段。
3、公開市場業務(Open Market Operation Policy )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近賣出有家證券的業務。公開市場業務並不是在所有國家都能開展的,它只能在具有完善的金融市場和以政府債券為主的大量有價證券買賣的經濟發達國家中開展。
第二類,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消費者信用控制、證券市場信用控制、不動產信用控制、優惠利率;
第三類,其他貨幣政策工具,如信用分配、利率限制、流通性比率。
希望採納
9. 什麼是貨幣政策一般性貨幣工具有那些起具體內容是什麼/
貨幣政策
中央銀行行為實施既定的經濟目標,運用各種工具體調節貨幣供給和利率所採取的方針和措施。基本內容包括,政策目標,實現目標所用的政策工具以及預期達到的政策效果。
政策工具分為兩類,一是一般性貨幣工具,包括法定準備金,再貼現,公開市場操作。二是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包括消費信用控制,證券市場信用控制,不動產信用控制,道義勸告。
你所問的原理是指如何通過這些工具如何達到政策效果,它是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我知道的有五種解釋。(以下「-」是箭頭,我不會打箭頭啦~)
1.凱恩斯的 R-M-r-I-E-Y.
R為存款准備金,M是貨幣供給r是市場利息率I是投資E是總支出Y是總收入。
主要環節是市場利率。
2.是貨幣學派的,M-E-I-Y
貨幣供給影響支出,變化了的支出用於投資,最後是名義收入。之種變動在短期有影響,長期只是變動物價水平。
3.托賓的q理論。 q是資本市場價值以及重置市場的比率。意思是所投資購買資本的1美元會使企業市場價值增加超過1美元,q>1.企業就投資。
M-r-PE-q-I-Y
PE是股票價格
4.財富效應。是指出貨幣政策導致貨幣供給量變化使人們的財富發生變化,從而影響消費支出
PE-W-C-Y
W是財富 C是消費
5.信用供給可能性效應。理論認為央行調整貨幣政策時,除會影響銀行准備金外還會因利率變化影響銀行資產價格變動,改變銀行的流動性,會使銀行調節信貸政策,信貸配給量的大小變化會影響實際經濟活動既國民收入Y。
10. 屬於貨幣政策工具的有哪些
貨幣政策工具——又稱貨幣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銀行為調控中介指標進而實現貨幣政策目標所採用的政策手段。
(1)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備率、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稱「三大法寶」。
◆法定存款准備率:是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將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繳中央銀行作為准備金的比率。調整法定存款准備率可以迅速改變商業銀行的存款擴張倍數和貨幣乘數,以調控貨幣供給量。但該工具的效果過於猛烈,不宜經常使用。
◆調整再貼現率→商業銀行借入資金的成本→商業銀行對社會提供的信用量→ 貨幣供給總量;改變再貼現資格的條件→改變資金流向→抑制或扶持部門經濟。但該工具的主動性差、調節作用有限。
◆通過公開市場業務買賣有價證券:一方面直接增減基礎貨幣→調控貨幣供應量;另一方面 影響有價證券價格→調節社會信用量。公開市場業務具有主動性強、靈活性高、調控效果和緩、告示效應好、影響范圍廣等特點。公開市場業務作用的有效發揮是有條件的 。
(2) 選擇性政策工具:中央銀行對某些特殊領域的信用活動加以調節和影響的一系列措施。
◆消費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銀行對不動產以外的各種耐用消費品的銷售融資予以控制。
◆證券市場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銀行對有關證券交易的各種貸款和信用交易的保證金比率進行限制,並隨時根據市場的狀況加以調整,目的在於控制金融市場的交易總量,抑制過度的投機。
◆不動產信用控制:指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在房地產方面放款的限制性措施,以抑制房地產投機和泡沫。
◆優惠利率:是中央銀行對國家重點發展的經濟部門或產業,如出口工業、農業等,所採取的鼓勵性措施。
◆預繳進口保證金:是指中央銀行要求進口商預繳相當於進口商總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進口過快增長。
(3其他貨幣政策工具
◆一類是屬於直接信用控制,主要手段包括規定利率限制及信用配額、規定金融機構的流動性比率和直接干預等;
◆一類屬於間接信用控制,如中央銀行通過道義勸告、窗口指導等辦法間接影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