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子什麼時候成為法定流通貨幣
⑴ 白銀在明代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其主要原因是什麼
白銀在明代的時候成為主要流通貨幣,主要是因為明代的時候商品交易規模擴大,銅錢貨幣運輸不便,必須使用更加貴重的金屬貨幣進行補充和替代,而白銀在明代的時候擁有大量的儲備,而且滿足貴重這個條件。
一、貨幣更迭的原因
最初,我國古代採用的貨幣是海貝,在夏朝的時候,海貝就開始起貨幣的作用。商和西周的時候,海貝是主要流通貨幣,到了東周的時候,貨幣就發展成了有銘文的銅貝蟻鼻錢。戰國時期則出現了小銅片狀的布幣,到了春秋的時候,這種貨幣就退出了歷史舞台。到了秦代的時候,則以方孔半兩錢作為法定貨幣,延續至清朝末期。在這期間還有其他貨幣的出現,但是主要使用的還是秦代時規定的貨幣。貨幣的更替其實就意味著朝代經濟狀況的變化。
⑵ 請問大師,中國是什麼時候開始用白銀作貨幣的中國的白銀是哪裡來的謝謝了!
中國人很早就開始使用白銀,據載西周的時候就開始使用了。
但是白銀作為法定貨幣進行流通相對就沒那麼早,請注意,是「作為法定貨幣流通」,事實上白銀「什麼時候作為貨幣流通」和「什麼時候作為法定貨幣流通」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說,民間流通和官方流通的時間是不一樣的:白銀作為貨幣在民間流通的時間更早,作為法定貨幣流通的時間就要晚的多——古代有很多東西在民間都是可以流通的,比如白銀、比如布匹、比如貿易券等等,只要物有所值,就有人接受,也就是說,可以當錢用。
作為一個更方便攜帶的物品,白銀作為貨幣流通在漢朝就開始了,但是作為法定貨幣應該始於宋代,真正普及大量流通,始於明。宋時白銀雖可流通,但需要先換成銅錢然後再使用,到了明代就可以直接使用。
至於中國的白銀是哪裡來的,那就只有兩個途徑了,一是自家開采提煉,二是貿易所得,貿易所得佔大多數。
當時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等在全世界都是搶手貨,這就為中國獲得大量白銀提供了條件,也為白銀的普遍流通創造了條件。
換句話說,如果當時中國沒有那麼多白銀,那麼它作為普遍流通貨幣就會不夠使用,但是經濟仍然要發展國家仍然要運轉,也許政府就會換一種東西作為貨幣來進行流通,這也不是不可能的。
⑶ 金銀是什麼時候開始當做貨幣使用的
中國利用金銀作為貨幣可以上溯到商朝甚至更早,不過那時候使用不廣泛。在戰國時期,金銀作為貨幣使用范圍更加擴大,在目前考古發掘中就有統一質量的楚國金愛。 但這都只作為貴重貨幣使用,是財富的象徵。廣泛使用的是銅質貨幣。一直到宋朝才有銀元和金元的出現。在明朝,白銀獲得了價值尺度的地位,原因在於社會經濟得到了飛躍的發展,銅錢作為普通貨幣已經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但在此時,白銀黃金只是作為稱量貨幣。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6-03,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⑷ 哪個朝代開始用銀子當貨幣
歷史上,白銀正式成為法定貨幣是在明朝嘉靖八年(1529年)
⑸ 在我國哪個朝代以白銀為流通中的主要貨幣呢
在我國以白銀為流通中的主要貨幣的朝代是明朝和清朝。
貨幣這一概念產生於物質交換,在原始社會便已經存在了。那個時期,人們以天然貝殼等從自然界直接獲得的物質,去交換自己想要的東西,以滿足日常生活的需求。
⑹ 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是在什麼時候
明清時期,可以說是明朝開始吧。
實際在宋朝經濟發達,銅鐵錢不能滿足需要,所以用白銀黃金做貨幣是有可能的,還出現了紙幣。但是我國的白銀產量是有限的(不是白銀主產國),所以當時白銀不可能成為主要貨幣。明清時期我國和西方的貿易長期處於出超狀態,大量的白銀流入我國,才成為我國主要貨幣的。英國要扭轉貿易逆差才發動鴉片戰爭的,結果白銀又大量流出。
⑺ 中國古代開始正式使用白銀做流通貨幣是什麼時候
白銀正式成為中國古代法定貨幣是在明朝嘉靖八年(1529年)。所以,很多古裝電視劇的導演很不負責任,動不動就在明朝之前的歷史中使用銀子!靠!
⑻ 白銀成的普通流通的貨幣是在哪個朝代
唐 明朝中後期成為主要流通股貨幣 其實白銀在宋代就已經開始流通了,只是流通的范圍十分有限。白銀的支付主要用於對外經濟交往,因為同中國有經濟關系的國家大多用銀。搜索 北宋與遼政權與西夏政權對峙,為了求得北方邊境的苟安,不斷向遼朝和夏朝進貢絹與白銀。然而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為什麼要白銀而不要黃金呢?因為他們與西域都有貿易,而西域通行白銀。因此白銀在宋代開始通行,還是受了中亞的影響。不僅如此,朝廷在官吏俸給和軍餉發放時也開始用銀,但白銀在民間日常交易中仍然不多。 明朝中後期,由於美洲白銀大量流入,白銀才真正成為社會的主要流通貨幣。一直到1935年,國民黨政府實行法幣政策,放棄銀本位制,這種局面才得以停止。至此,白銀作為主要流通貨幣整整存在了五百年。
⑼ 白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作為貨幣的
在4000多年前,白銀就開始作為貨幣。
在古代,人類就對銀有了認識。銀和黃金一樣,是一種應用歷史悠久的貴金屬,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由於銀獨有的優良特性,人們曾賦予它貨幣和裝飾雙重價值,英鎊和我國解放前用的銀元,就是以銀為主的銀、銅合金。在我國清代,1兩銀子約相當於今天的400-500元人民幣(長美注)。
(9)銀子什麼時候成為法定流通貨幣擴展閱讀:
分類
1、銀圓
銀圓,也作「銀元」,是我國過去市場上流通的一種貨幣,種類繁多,以清末各種龍洋,民國孫中山像開國紀念幣、袁世凱頭像銀元、孫中山像船洋最為多見,還有中華蘇維埃幣、四川"漢"字幣等,此外一些外國銀元,如站洋、坐洋、鷹洋、日本龍洋等也在國內流通。
2、銀條
外性長條狀,尺寸不等,重量300克左右,好的成色950‰左右,一般成色900‰左右,以925‰最為多見,是製作銀飾的原料。900‰以下的呈灰白色,質堅硬敲打有銅聲,底面無蜂窩,火燒後表面顯黑紅。
3、松江錠
外貌形狀似乳頭,表麵灰黑色,重量180克左右,成色950‰左右,有突出的鉛釉,底部具深細蜂窩,每錠上附有15克鉛釉,有的地方(北京地區)已經去掉,有打擊痕跡,形成上方下圓。
⑽ 銀子是從什麼時候成為法定貨幣的
從商朝銅幣出現後到戰國時期,我國的貨幣形狀很多。戰國時期不僅各國自鑄貨幣,而且在一個諸侯國內的各個地區也都自鑄貨幣。以趙國的鏟幣、齊國的刀幣、秦國的圓形方孔錢、楚國的蟻鼻錢較著名。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二一○年頒布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范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貨幣的統一,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秦半兩錢確定下來的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續到民國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