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貨幣需求與什麼有關
㈠ 請簡述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是什麼
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如下:
1、收入
在市場經濟中,各微觀經濟主體的收入最初都是以貨幣形式獲得的,其支出也都要以貨幣支付。一般來說,收入提高,說明社會財富增多,支出也會相應擴大,因而需要更多的貨幣量來滿足商品交易。
2、價格
從本質上看,貨幣需求是在一定價格水平上人們從事經濟活動所需要的貨幣量。在商品和勞務量既定的條件下,價格越高,用於商品和勞務交易的貨幣需求也必然增多。
3、利率
由於利率的高低決定了人們持幣機會成本的大小,利率越高,持幣成本越大,人們就不願持有貨幣而願意購買生息資產以獲得高額利息收益,因而人們的貨幣需求會減少;利率越低,持幣成本越小,人們則願意手持貨幣而減少了購買生息資產的慾望,貨幣需求就會增加。
4、貨幣流通速度
貨幣流通速度是指一定時期內貨幣的轉手次數。動態地考察,一定時期的貨幣總需求就是貨幣的總流量,而貨幣總流量是貨幣平均存量與速度的乘積。在用來交易的商品與勞務總量不變的情況下,貨幣速度的加快會減少現實的貨幣需求量。反之,貨幣速度的減慢則必然增加現實的貨幣需求量。
5、金融資產選擇
各種金融資產與貨幣需求之間有替代性。所以各金融資產的收益率、安全性、流動性、以及公眾的資產多樣化選擇,對貨幣需求量的增減都有作用。
6、其他因素
如體制變化,對利潤與價格的預期變化、財政收支引起的政府貨幣需求的變化、信用發展狀況、金融服務技術與水平,甚至民族特性、生活習慣等都影響我國的貨幣需求。
(1)實際貨幣需求與什麼有關擴展閱讀:
貨幣需求可以分為交易性貨幣需求、預防性貨幣需求、投機性貨幣需求和安全需求。
1、交易性貨幣
交易性貨幣需求是居民和企業為了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對貨幣的需求,居民和企業為了順利進行交易活動就必須持一定的貨幣量,交易性貨幣需求是由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共同作用的。
2、預防性貨幣
預防性貨幣需求是指人們為了應付意外事故而形成對貨幣的需求。預防性貨幣需求與利息率有密切的關系,當利率低,人們持有的成本低,人們就會持有較多的貨幣以預防意外事件的發生;
當市場利率足夠高,人們可能試圖承擔預防性貨幣減少的風險,將這種貨幣的一部分變為生息資本,以期獲得較高的利息。
3、投機性貨幣
投機性貨幣需求是由於未來利息率的不確定,人們為了避免資本損失或增加資本利息,及時調整資產結構而形成的貨幣需求。貨幣需求分為在當前價格水平下的名義貨幣需求和剔除價格影響下的實際貨幣需求等兩種形式。
凱恩斯在凱恩斯總模型中指貨幣是為了交易目的(lt)和保值目的(ls)。貨幣的「投機需求」(ls)並非是為了投機的資產,而是為了降低損失風險而以貨幣形式保值的資產。貨幣的「投機需求」有機會成本。
4、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指非銀行金融機構為了進行不可預知的交易而需要的流動性。這是必須的,因為經濟主體對未來的狀況是不確定,不能准確預知。收入越高,安全需求的實際范圍就越大,即可預見的交易數額越大。
另一方面,必須的更新購買和維修的不確定性也需要貨幣的「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在模型中一般不是獨立的,一般被簡化歸入了「交易需求」。
㈡ 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有哪些這些因素是怎樣影響貨幣需求的
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
貨幣需求是指人們願意以貨幣形式保存財富的數量。影響人們持有一定量貨幣的因素主要有:
1、人們的實際收入
人們需要貨幣,首先是為了開支。而人們支出水平高低取決於他們的收入水平。實際收入越高的家庭,支出水平也越高,因而需要的貨幣數量也越多。可見,貨幣需求是和實際收入水平同方向變化的。若用Md表示需要的貨幣量,持幣量在實際收入Y中的比率為k,則Md=kY。
2、商品價格水平或價格指數
人們持有貨幣是為了購買商品。因此,人們需要的貨幣實際是需要貨幣具有的購買力,或貨幣能買到的商品數量。如果某人原來持有l000元貨幣,現在若所有商品價格上升了一倍,則現在他必須持有2000元才能買到原先數量的商品,如果仍只有l000元,則他只能買到原來商品數量的一半。可見,當價格水平提高時,為了保持原先持有貨幣的購買能力,他需要持有的名義貨幣量必須相應增加。一定數量名義貨幣需求除以價格水平稱之為實際貨幣需求量。若用md表示實際貨幣需求量,用Md表示名義貨幣需求量,用P表示價格水平或者說價格指數,則md=Md/P。
3、利息率
每個家庭在一定時期所擁有的財富數量總是是有限的。人們必須決定他所擁的那筆財富的形式。他們也許想以擁有一定數量貨幣來擁有這筆財富,但如果以貨幣形式擁有財富的比例越大,則以其他形式(如證券、實物資產等)擁有財富的比例就越小。以這些其他形式擁有財富會給他帶來收益,例如,以房地產形式擁有財富會帶來租金,以債券形式擁有財富會帶來利息,而以貨幣形式擁有財富則會喪失這種收益。這就是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若某人有價值1萬元財富,如購買債券或股票,則可得到利息或股息收入或紅利收入。為方便起見,假定把所有非貨幣資產統稱為債券,則債券年利率為10%時,手持10000元貨幣一年的損失或者說機會成本就是l000元,年利率為5%時,持幣一年成本即為500元。顯然,利率越高,人們越不願意把很多貨幣放在手中,或者說對貨幣需求量就越小。這就是說,貨幣鋪求和利率是反方向變化的。若用r表示利率,實際需要的貨幣與利率的關系可表示為md=-hr。
㈢ 貨幣需求有哪些,各受什麼因素影響
1、貨幣需求是一個商業經濟的范疇,發端於商品交換,隨商品經濟及信用化的發展而發展。在產品經濟以及半貨幣化經濟條件下,貨幣需求強度(貨幣發揮自身職能作用的程度,貨幣與經濟的聯系即在經濟社會中的作用程度,以及社會公眾對持有貨幣的要求程度)較低;在發達的商品經濟條件下,貨幣需求強度較高。
2、現代經濟理論認為,居民、企業等持有貨幣是出於不同的動機,它包括交易性動機、預防性動機和投機性動機等。與此相對應,貨幣需求也可以分為交易性貨幣需求、預防性貨幣需求、投機性貨幣需求和安全需求等。
①交易性貨幣:
交易性貨幣需求是居民和企業為了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對貨幣的需求,居民和企業為了順利進行交易活動就必須持一定的貨幣量,交易性貨幣需求是由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共同作用的。
②預防性貨幣:
預防性貨幣需求是指人們為了應付意外事故而形成對貨幣的需求。預防性貨幣需求與利息率有密切的關系,當利率低,人們持有的成本低,人們就會持有較多的貨幣以預防意外事件的發生;當市場利率足夠高,人們可能試圖承擔預防性貨幣減少的風險,將這種貨幣的一部分變為生息資本,以期獲得較高的利息。
③投機性貨幣:
投機性貨幣需求是由於未來利息率的不確定,人們為了避免資本損失或增加資本利息,及時調整資產結構而形成的貨幣需求。貨幣需求分為在當前價格水平下的名義貨幣需求和剔除價格影響下的實際貨幣需求等兩種形式。凱恩斯在凱恩斯總模型中指貨幣是為了交易目的(lt)和保值目的(ls)。貨幣的「投機需求」(ls)並非是為了投機的資產,而是為了降低損失風險而以貨幣形式保值的資產。貨幣的「投機需求」有機會成本。
④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指非銀行金融機構為了進行不可預知的交易而需要的流動性。這是必須的,因為經濟主體對未來的狀況是不確定,不能准確預知。收入越高,安全需求的實際范圍就越大,即可預見的交易數額越大。另一方面,必須的更新購買和維修的不確定性也需要貨幣的「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在模型中一般不是獨立的,一般被簡化歸入了「交易需求」。
應答時間:2021-03-0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㈣ 影響貨幣供求的因素有哪些
通貨膨脹-貨幣數量論通貨膨脹的貨幣供求解釋通貨膨脹表示流通中貨幣過量增長。結果一是物價水平上漲,二是單位貨幣貶值。什麼因素決定貨幣價值?回答是供求關系。假定貨幣供給被中央銀行決定。決定真實貨幣需求量因素之一交易動機;名義貨幣需求與物價正相關。由於物價水平與貨幣價值存在反向關系,所以名義貨幣需求與貨幣價值存在反向關系。經濟含義:物價上升時,人們仍需要利用貨幣作為交換媒介;如果實際交換物品和勞務數量不變,或變動幅度小於物價上升幅度,人們對名義貨幣需求量會上升。交易方程式之一交易方程式(equationofexchange)用一個定義式表達貨幣與價格之間聯系。錢會被花掉,並且錢在一定時期內還可能被多次換手,換手次數代表貨幣流通快慢。利用宏觀數據可以計算一國經濟中流通的貨幣一年內購買物品和勞務的平均換手次數,稱作貨幣流通速度(velocityofcirculation),表示一年內一個國家貨幣存量被用於購買經濟中的產出量的平均次數
決定和影響貨幣需求的主要因素
(一)宏觀角度
1.全社會商品和勞務的總量. 商品和勞務的供給量越大,對貨幣的需要量就越多;反之,則越少。
2.市場商品供求結構變化。商品供給一方面決定於產出的效率和水平,另一方面又受制於人們對它的需求,只有真正滿足人們需要的商品供給,才會產生真實的貨幣需求。商品供求結構在經常發生變化,因而貨幣需求也隨之發生變化。顎?
3.價格水平。對商品和勞務的貨幣支付總是在一定的價格水平下進行的,價格水平越高,需要的貨幣就越多;反之,則越少。
4.收入的分配結構。在現實經濟生活中,貨幣需求實際上是各部門因對其所分配到的社會產品或收入進行支配的需要而發生的。。收入在各部門分配的結構,必然決定貨幣總需求中各部分需求的比重或結構。顎?
5.貨幣流通速度。貨幣流通速度越快,單位貨幣所實現或完成的交易量就越多,完成一定的交易量所需要的貨幣就越少;反之,貨幣流通速度越慢,需要的貨幣量就越多。顎?
6.信用制度的發達程度 信用制度和信用工具越發達,對貨幣的需要量將越少。
7.人口數量、人口密集程度、產業結構、城鄉關系及經濟結構、社會分工、交通運輸狀況等客觀因素。如:人口密集地區,貨幣需求量就大,人口的就業水平提高,貨幣需求就會增加;生產周期長的部門占整個產業部門的比重大,資金周轉慢,對貨幣的需求量就大;社會分工越細,進入市場的中間產品越多,經營單位也越多,貨幣需求就越大;交通、通訊等技術條件越好、貨幣支付所需的時間越短,貨幣周轉速度越快,對貨幣的需要量就越少,等等。
(二) 微觀角度
1.收入水平。家庭和個人一定時期內的收入水平,機關、團體的收入水平、企業的收入水平是決定他們為各種交易和財富貯藏,為各種營業活動開銷而持有貨幣的首要因素。一般來說,收入水平越高,以貨幣形式保有資產總量也就越多。
2.收入的分配結構。在收入量既定時,收入的分配結構不同,將影響持幣者的消費與儲蓄行為,由此對交易和貯藏的貨幣需求發生一定影響。如:一個家庭或個人,原來以工薪為主要收入來源,後又加進了額外勞動報酬等其他收入,使其收入結構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就可能使他原來的貨幣需求數量和結構發生變化,如減少用於購置商品的貨幣需求,增價加用於預防或投資謀利的貨幣需求等;又如:一個企業的收入分配中,當改變了原有的上交稅金、支付職員報酬、支付股息、提高公積金等各部分比例後,其貨幣需求也受到相應的影響。
3.價格水平及其變動。這一般是市場供求狀態的反映,即商品供不應求時,價格趨於上升,供過於求時,價格越於下降。這種市場供求狀態對貨幣需求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改變人們的預期而產生的。如:商品供應短缺,會使人們產生物價上漲預期,要求以實物代替貨幣,用於貯藏的貨幣需求減少。顎?
4.利率和金融資產收益率。銀行存款利率、債券利率、股票收益率等金融資產收益率的存在,使持有貨幣產生了機會成本,利率和各種資產的收益率越高,持有貨幣就越不劃算,因而會減少貨幣需求;反之,貨幣需求會增加。顎?
5.心理和習慣等因素。如人們的消費傾向上升時,對應於交易活動的貨幣需求就會上升;越來越多的單位和個人習慣於運用支票賬戶來完成其收付活動時,貨幣周轉速度就會提高,貨幣需求量就會減少。參考資料:《貨幣銀行學》
影響貨幣乘數的變數在弗里德曼——施瓦茨的分析中簡化為兩個:存款准備金比率(D/R)和存款與通貨的比率(D/C)。由方程式可看出決定貨幣存量的三個因素即是H、D/R和D/C,他們稱之為「貨幣存量的大致的決定因素」。
從基礎貨幣來看,它是非銀行公眾所持有的通貨與銀行的存款准備金之和。它們之所以還被稱為高能貨幣,是因為一定量的這樣的貨幣被銀行作為准備金而持有後可引致數倍的存款貨幣。弗里德曼——施瓦茲認為高能貨幣的一個典型特徵就是能隨時轉化為(或被用作)存款准備金,不具備這一特徵就不是高能貨幣。
弗里德曼——施瓦茲利用上述分析方法,檢驗1867—1960年美國貨幣史得出的基本結論是:高能貨幣量的變化是廣義貨幣存量長期性變化和周期性變化的主要原因;D/R比率和D/C比率的變化對金融危機條件下的貨幣運動有著決定性影響,同時D/C比率的變化還對貨幣存量長期緩慢的周期性變化起重要作用。
㈤ 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一.凱恩斯的貨幣需求論
交易需求
預防需求
以上兩種主要是用來進行日常交易和預防意外性支出的貨幣需求,主要與收入水平有關
投機需求,主要是為擁有投資需求所保留的貨幣,和利率有關
二.劍橋學派的貨幣需求論,求是就是一樓的回答
三.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論,公式比較復雜,其中影響貨幣需求的主要是永久收入
㈥ 什麼是貨幣需求人們需要貨幣的動機有哪些
貨幣需求量(monetary demand)指經濟主體(如居民、企業和單位等)在特定利率下能夠並願意以貨幣形式(現金或存款) 持有的金融資產的數量。
貨幣的動機:
1、交易動機(Transaction motive)
交易動機是指人們為了應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需要持有貨幣的動機。他把交易動機又分為所得動機和業務動機二種。所得動機主要是指個人而言,業務動機主要是指企業而言。基於所得動機與業務動機而產生的貨幣需求,凱恩斯稱之為貨幣的交易需求。
2、預防動機(Precautionary motive)
預防動機是指人們為了應付不測之需而持有貨幣的動機。凱恩斯認為,出於交易動機而在手中保存的貨幣,其支出的時間、金額和用途一般事先可以確定。
但是生活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未曾預料的、不確定的支出和購物機會。為此,人們也需要保持一定量的貨幣在手中,這類貨幣需求可稱為貨幣的預防需求。
3、投機動機(Speculative motive)
投機動機是指人們根據對市場利率變化的預測,需要持有貨幣以便滿足從中投機獲利的動機。因為貨幣是最靈活的流動性資產,具有周轉靈活性,持有它可以根據市場行情的變化隨時進行金融投機。出於這種動機而產生的貨幣需求,稱之為貨幣的投機需求。
由於交易動機而產生的貨幣需求,加上出於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而產生的貨幣需求,構成了貨幣總需求。
(6)實際貨幣需求與什麼有關擴展閱讀
貨幣四種需求
1、交易性貨幣
交易性貨幣需求是居民和企業為了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對貨幣的需求,居民和企業為了順利進行交易活動就必須持一定的貨幣量,交易性貨幣需求是由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共同作用的。
2、預防性貨幣
預防性貨幣需求是指人們為了應付意外事故而形成對貨幣的需求。預防性貨幣需求與利息率有密切的關系,當利率低,人們持有的成本低,人們就會持有較多的貨幣以預防意外事件的發生;
當市場利率足夠高,人們可能試圖承擔預防性貨幣減少的風險,將這種貨幣的一部分變為生息資本,以期獲得較高的利息。
3、投機性貨幣
投機性貨幣需求是由於未來利息率的不確定,人們為了避免資本損失或增加資本利息,及時調整資產結構而形成的貨幣需求。貨幣需求分為在當前價格水平下的名義貨幣需求和剔除價格影響下的實際貨幣需求等兩種形式。
凱恩斯在凱恩斯總模型中指貨幣是為了交易目的(lt)和保值目的(ls)。貨幣的「投機需求」(ls)並非是為了投機的資產,而是為了降低損失風險而以貨幣形式保值的資產。貨幣的「投機需求」有機會成本。
4、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指非銀行金融機構為了進行不可預知的交易而需要的流動性。這是必須的,因為經濟主體對未來的狀況是不確定,不能准確預知。
收入越高,安全需求的實際范圍就越大,即可預見的交易數額越大。另一方面,必須的更新購買和維修的不確定性也需要貨幣的「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在模型中一般不是獨立的,一般被簡化歸入了「交易需求」。
㈦ 影響我國貨幣需求的主要因素
(一)收入水平
收入狀況是決定貨幣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這一因素又可以分解為收入水平和收入間隔兩個方面。在一般情況下,貨幣需求量與收入水平成正比,當居民,企業等經濟主體的收入增加時,他們對貨幣的需求也會增加;
當其收入減少時,他們對貨幣的需求也會減少。如果人們取得收入的時間間隔延長,則整個社會的貨幣需求量就會增大;相反,如果人們取得收入的時間間隔縮短,則整個社會的貨幣需求量就會減少。
(二)消費傾向
消費傾向是指消費支出在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可分為平均消費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msume--APC)和邊際消費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MPC)。
平均消費傾向是指消費總額在收入總額中的比例,而邊際消費傾向是指消費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例。假設人們的收入支出除了消費就是儲蓄,那麼,與消費傾向相對應的就是儲蓄傾向。在一般情況下,消費傾向與貨幣需求變動的方向一致,即消費傾向大,貨幣需求量也大;反之亦然。
(三)利息率水平
在市場經濟中,利息率是調節經濟活動的重要杠桿。在正常情況下,利息率上升,貨幣需求減少;利息率下降,貨幣需求增加,利息率與貨幣需求成負相關關系。造成利息率與貨幣需求負相關關系的原因是:
第一,貨幣市場利息率提高,意味著人們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上升(因持有貨幣而放棄的利息收入),因此,貨幣需求趨於減少;相反市場利息率下降,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減少,貨幣需求趨於增加。
第二,市場利息率與有價證券的價格成反向變動,利息率上升,有價證券的價格下跌;利息率下降,有價證券價格上升,這樣公眾的持幣願望與利息率成反比,與有價證券的價格成正比,公眾的持幣願望是決定貨幣需求的重要因素。
(四)信用的發達程度
如果一個社會信用發達,信用制度健全,人們在需要貨幣的時候能很容易地獲得現金或貸款,那麼整個社會所必需的貨幣量相對於信用不發達,信用制度不健全的社會所必需的貨幣量就少些。
(五)貨幣流通速度、社會商品可供量、物價水平
這三個因素對貨幣需求的影響可用貨幣流通規律說明。若以M代表貨幣需求量,P代表物價水平,Q代表社會商品可供量,V代表貨幣流通速度,則根據貨幣流通規律有如下公式:M=PQ/V。 可見,物價水平和社會商品可供量同貨幣需求成正比;貨幣流通速度同貨幣需求成反比。
(六)公眾的預期和偏好
以上五點是決定貨幣需求的客觀因素。貨幣需求在相當程度上受到人們的主觀意志和心理活動的影響。一般地說,人們的心理活動與貨幣需求有如下關系:
1、當利息率上升幅度較大時,人們往往預期利息率將下降,而有價證券價格將上升,於是人們將減少手持現金,增加有價證券的持有量,以期日後取得資本溢價收益;反之亦然。
2、預期物價水平上升,則貨幣需求減少;預期物價水平下降,則貨幣需求增加。
3、人們偏好貨幣,則貨幣需求增加,人們偏好其他金融資產,則貨幣需求減少。
(7)實際貨幣需求與什麼有關擴展閱讀:
計算公式:
交易方程式(Equation Of Exchange):
即 MV=PT,它認為,流通中的貨幣數量對物價具有決定性作用,而全社會一定時期一定物價水平下的總交易量與所需要的名義貨幣量之間也存在著一個比例關系1/V。
劍橋方程式(Equation Of Cambridge):
即M = KPY,這一理論認為貨幣需求是一種資產選擇行為,它與人們的財富或名義收入之間保持一定的比率,並假設整個經濟中的貨幣供求會自動趨於均衡。
流動性陷阱(Liquidity Trap):
它是凱恩斯提出的一種假說,指當一定時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時,人們就會產生利率上升而債券價格下降的預期,貨幣需求彈性就會變得無限大,即無論增加多少貨幣,都會被人們儲存起來
㈧ 聯系我國實際說明貨幣需求的決定因素。該怎麼回答
聯系我國實際說明貨幣需求的決定因素。決定貨幣需求的因素可從兩個方面考察:一貨幣需求的宏觀因素⑴收入。在市場經濟中,各微觀經濟主體的收入最初都是以貨幣形式獲得的,其支出也都要以貨幣支付。在一般情況下,收入提高,說明社會財富增多,支出也就會相應擴大,社會也就需要更多的貨幣量來媒介商品交易。因此,收入與貨幣需求成同方向變動關系。⑵價格。從本質上看,貨幣需求是在一定價格水平下人們從事經濟活動所需要的貨幣量。在商品和勞務量既定的條件下,價格越高,用於商品和勞務交易的貨幣需求也必然增多。因此,價格和貨幣需求,尤其是交易性貨幣需求之間,是同方向變動的關系。⑶利率。利率變動與貨幣需求量之間的關系是反方向的。一般來說,利率越高,各微觀經濟主體的貨幣需求將減少;利率越低,貨幣需求將增多。然而微觀經濟行為主體的貨幣需求又有不同的目的,因此,利率與貨幣需求量之間的關系會十分復雜,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⑷貨幣流通速度。假定用來交易的商品與勞務總量不變,貨幣流通速度加快,就會減少現實的貨幣總需求;反之,貨幣流通速度減慢,則必然增加現實的貨幣需求量。因此,貨幣流通速度與貨幣總需求是反向變動的關系,並且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條件下,二者之間的變化存在相對固定的比例關系。⑸金融資產的收益率。金融資產的收益率主要是指債券的利息率或股票的收益率。當金融資產收益率明顯高於存款利率時,人們理所當然地願意購買有價證券,因而便會增加投資性貨幣需求。金融資產的收益率對貨幣需求的影響也很復雜,它既影響貨幣需求的總量,又也影響貨幣需求的結構。近年來我國金融市場發展迅速,金融資產不斷增多,金融資產的收益率對貨幣需求的影響已經明顯增強。⑹企業與居民對利潤與價格的預期。當企業對利潤預期很高時,其往往有較高的交易性貨幣需求,因此,兩者成同方向變動。當居民對價格預期較高時,其往往會增加現期消費,減少儲蓄,居民的貨幣需求增加,因此,兩者成反方向變動。⑺其他因素這些因素主要包括:第一,信用的發展狀況。在一個信用比較發達、信用制度比較健全的社會,經濟主體所必需的貨幣量相對於要少一些;反之,其對現實的貨幣需求就大些。第二,金融機構技術手段的先進程度和服務質量的優劣。先進的金融技術手段和高質量的金融服務往往能提高貨幣流通速度,減少現實的貨幣需求;反之,則增加貨幣需求。第三,國家的政治形勢對貨幣需求的影響。此外,一國的民族性格、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也對貨幣需求有一定的影響。二決定我國貨幣需求的微觀基礎⑴居民的貨幣需求。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與增長,居民貨幣收入逐年增加,內生地推動居民貨幣需求的增長。⑵企業的貨幣需求。由於我國資產選擇范圍相對較窄,國有企業的市場化程度還不高,我國多數企業還不能十分有效地調度和運用資金,交易性貨幣需求受企業經營過程內外多種因素的影響,比重相對較高。中國企業預防性貨幣需求可以一分為二:一是以流動性最高的狹義貨幣即現金和活期存款形式持有的部分,這部分貨幣旨在應付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不規則的貨幣支出需要;二是以流動性稍低的廣義貨幣即企業存款的形式存在的部分,目的是應付企業營運過程中意外的投資需求。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制度的日臻完善,企業將更加主動利用各種投資機會獲利,投資性貨幣需求會逐漸增加。⑶政府部門的貨幣需求。政府部門的貨幣需求主要用於滿足履行公共職能的需要。政府部門的貨幣需求相應地可分為職能性貨幣需求、行政性貨幣需求、預防性貨幣需求和資產性貨幣需求。由於中國近年來堅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充分發揮國家信用在經濟中的作用,職能性貨幣需求有較快增長。近年來,政府部門為了改善自身工作條件、提高工作效率,使行政管理費用不斷上升,導致行政性貨幣需求持續增長。政府部門的尋租行為也會擴大行政性貨幣需求。預防性貨幣需求是指為防範社會經濟中的突發事件而產生的貨幣需要,多以存款而非現金形式保存。資產性貨幣需求是指為公共財產的保值和增值動機而需要或持有的貨幣,這部分貨幣需求只在特殊情況下表現較為強烈,一般情況下則微不足道。
聯系我國實際說明貨幣需求的決定因素。
要點:決定貨幣需求的因素可從兩個方面考察:
(一)貨幣需求的宏觀因素
1、收入。收入與貨幣需求呈同方向變動關系。
2、價格。從本質上看,貨幣需求是在一定價格水平下人們從事經濟活動所需要的貨幣量。價格和貨幣需求,尤其是交易性貨幣需求之間,是同方向變動的關系。
3、利率。利率變動與貨幣需求量之間的關系是反方向的。但也有特殊情況,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4、貨幣流通速度。貨幣流通速度與貨幣總需求是反向變動的關系,並且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條件下,二者之間的變化存在相對固定的比例關系。
5、金融資產的收益率。金融資產的收益率主要是指債券的利息率或股票的收益率於與貨幣需求反向變動。
6、企業與居民對利潤與價格的預期。當企業對利潤預期很高時,往往有較高的交易性貨幣需求;當居民對價格預期較高時,往往會增加現期消費,減少儲蓄,居民的貨幣需求增加。
7、其他因素,包括:信用的發展狀況、金融機構技術手段的先進程度和服務質量的優劣、國家的政治形勢對貨幣需求的影響、民族性格、生活習慣和文化傳統等。
(二)決定我國貨幣需求的微觀基礎
1、居民的貨幣需求。居民交易性貨幣需求與交易費用和貨幣收入正相關,與利率負相關。居民貨幣收入逐年增加,內生地推動了居民貨幣需求的增長。
2、企業的貨幣需求。企業的交易性貨幣需求產生於降低交易成本的需要。企業交易成本的大小主要取決於三個因素:利率、商品交易費用和商品交易規模。政府部門的貨幣需求。政府部門的貨幣需求主要為滿足履行公共職能的需要,包括:職能性貨幣需求,預防性貨幣需求。
2011-1-25 21:19 回復
㈨ 什麼是貨幣需求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貨幣需求是在一定時期內,社會各個階層願意以貨幣形式持有財產的需要。
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
(1)實際收入水平。一般而言人們的實際收入越高,需要用於日常交易的貨幣也就越多,因此實際收入水平會影響貨幣需求,與貨幣需求成正比。
(2)物價水平的變動。人們持有貨幣一個重要目的是滿足日常交易,物價水平越高,日常交易需要的貨幣就越多,人們需要的貨幣量也就越多。
(3)利率。一般而言,利率越高,人們願意以貨幣形式持有財產的需要就越低,人們總是希望獲取更多的收益,當市場利率高時,證券價格低,人們會願意把手中的貨幣換成證券,以獲得更多的收益。因此市場利率與貨幣需求成反比。
(4)金融資產收益率。金融資產收益率越高,人們更願意持有金融資產,對貨幣的需求減少。因此金融資產收益率與貨幣需成反比。
(5)貨幣流通速度。貨幣流通速度與貨幣需求成反向變動關系。
(6)政府財政收支狀況。財政盈餘,對貨幣需求少;反之,則大。
(7)其他因素:信用發展狀況、國家政治形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