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根據什麼印的
1. 人民幣是根據什麼來發行的
人民幣是集中統一的貨幣。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合法貨幣是人民幣,也就是說,在我國市場上只准人民幣流通。中國人民銀行以國家信用作保證發行人民幣,代表國家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並通過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來調控國民經濟。貨幣流通規律要求市場貨幣流通量必須與商品流通量相適應,以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人民幣的發行原則是堅持經濟發行、計劃發行和高度集中統一發行,其中堅持經濟發行是最根本的原則。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國家授權統一掌管人民幣,負責集中統一印製和發行人民幣,管理人民幣流通。
-------------
中央銀行的貨幣發行量是根據各商業銀行的需要,有一整套規則,不是想發就發。近年來的貨幣凈投放都在1000億元左右,流通中每年人民幣的破損量也相當大,這些人民幣的替換既可以用舊版也可以用新版。發行新版人民幣只是給人們一種較新的氣象,不是貨幣總量投放增加,因此,不會造成通貨膨脹。
----------------
1.貨幣流通量與社會商品流量相符合是貨幣流通規律的根本要求。
2.因此,中國人民銀行(央行)作為貨幣發行主體,貨幣發行依據的是社會總產品及其增量。
3.其理論根據是馬克思的貨幣流通公式:商品價格總額/同名貨幣的流通次數=執行流通手段的貨幣量(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第139
頁)。
----------------------------------
發行人民幣應當堅持以下三個原則:第一是,集中統一發行。多年的經驗證明,只有集中統一發行人民幣,才能穩定貨幣,適應貨幣流通規律,促進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第二是,有計劃地印製、發行。有計劃地印製、發行是指,要從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出發,有計劃地印製、發行人民幣。印製、發行人民幣的計劃應當報經國務院批准後組織實施。人民幣的發行與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科學的內在關系,國民經濟發展的總體情況及需求,只有國家政府才能有較全面的把握,因此,印製、發行人民幣的計劃是否可行,應當經國務院批准後方能實施。其他國家也是如此,如日本的《日本銀行法》規定,日本銀行負責發行貨幣,其發行限度由大藏大臣經內閣會議討論後決定,並將貨幣的發行限度公布於眾。第三是,信貸發行。貨幣的發行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財政發行,即用發行貨幣的辦法來彌補財政赤字。這種辦法一般是由銀行向財政透支,造成銀行過度發行貨幣,最後導致通貨膨脹。另一種辦法是信貸發行,是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有計劃地通過信貸收支活動來發行貨幣。由於信貸發行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所以我國人民幣的印製、發行多是通過這種辦法來發行的。
---------綜合自網路
2. 人民幣是怎樣印製出來的
在公眾的印象中,印鈔廠是一個很神秘的企業。首先,使人感興趣的是這樣一個整天和錢打交道的企業是怎樣管理的,公眾也感興趣於印鈔的工藝流程,想知道印鈔工人是怎樣通過一步步的工作,將一張小小的白紙變成「錢」的。
試想一下,當你來到印鈔廠的生產車間參觀時,看到流水線上流出一張張、一沓沓、一摞摞的鈔票時,這種置身錢海的感覺一定不錯吧?
中國是一個印鈔大國,人民幣的印製水平、技術含量已經達到了世界印鈔技術的先進水平。中國的鈔票生產量和流通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中國的鈔票流通量大,鈔票的防偽任務也十分艱巨,因此,讓公眾了解人民幣的防偽知識,是十分必要的。讓公眾了解一些人民幣的生產過程,對公眾識別假幣也會有很大幫助。正是出於這種考慮,當新版20元人民幣發行後,我們向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辦公廳新聞處提出采訪印鈔廠的要求,他們同意了。
我們驅車前往石家莊,采訪石家莊印鈔廠。
有趣的是,盡管石家莊印鈔廠的經濟效益在當地數一數二,但印鈔廠大門口卻連一個牌子都沒有。問起廠黨委書記為什麼不掛牌子,他說:「不張揚。」
我們首先參觀的是選紙部門,進入大門,裡面是一道緊閉的玻璃門,幾位身著制服的保安人員請我們登記,然後是把所帶的包存起來,當一切准備妥當,陪同的廠幹部掏出一張磁卡,插進門口的盒子里,安全門才打開了。選紙部門的工作,是檢查鈔票紙的質量,鈔票紙是一種專門研製的用於鈔票印刷的專用紙張。
圖:南昌印鈔廠
鈔票紙之所以特殊,除了它應該具有的耐磨、耐折、耐酸、耐鹼等理化性質外,還有許多新的高技術的內容,比如安全線、彩色紅、藍纖維等,它還有一個十分獨特之處,就是上面布滿了用於防偽的水印圖案,20元人民幣的鈔票紙上是一種固定的花卉圖案。工人們在燈箱上一張張地檢查紙的質量,由於水印有一個方向問題,所以每張紙都必須按照水印圖案的方向擺好,並且用打孔機在邊上打孔定位。這個環節,不能出錯,否則就會印出水印倒置的鈔票,這種鈔票在印鈔廠是廢品,但是萬一流入市場,在錢幣愛好者手中就成了價值不菲的「珍品」。之所以價值不菲,是因為印鈔廠質量檢驗之嚴格,使這種廢品流向市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接下來,我們來到印刷車間,數台超級凹印機在高速運轉著,凹印是印鈔與社會上的其它印刷不同之處,因為凹印的版是根據印鈔廠鋼板雕刻師雕刻的鋼板翻制的,它上面的圖案有線條的部分是凹下去的,印刷時,油墨填充進去,當印到紙上時,圖案的油墨是呈立體狀堆起來的,這是造偽鈔者難以仿製的,因為社會上的普通印刷大部分採用的是照相製版的平印。公眾只要能了解這一點,在使用鈔票時用手摸一摸,大部分偽鈔就能被識別出來。
在印刷車間里,正巧碰上一台機器在試印,稍微了解印刷的人都知道,印刷開始時,總要經過一番試印,最後才能調整到最佳狀態。我們發現印刷工人把試印出來的一些廢品堆在一個角落裡,我拿起一張來仔細看,發現它使用的是一種黃色的紙張,不是鈔票紙。我問:「為什麼不用鈔票紙試印?」工人回答說:「這不行,因為每一張印鈔紙都是有嚴格數量管理的,一張也不能少。如果出了廢品,哪怕是揉成了團,也要去登記,去審查,有一系列手續。」
印鈔廠的管理中,最有特色的就是數字管理,即從紙張出庫開始,一直到成品封存裝箱,進入國庫,這其中每一道環節,都要查數,「領出去多少,交回來多少」。這里有一句話,叫做「經手必數」。數字管理,經手必數是一種有效的管理手段。但這畢竟是一種外在的管理約束,要使每天面對著成千上萬張鈔票的人不產生非分之想,更重要的是「內心的道德約束」。
西安印鈔廠
一個正在把一沓沓的20元人民幣碼成一摞的工人說:「這些錢在我的眼中不是錢,它們就像其它行業工人手中的產品一樣,譬如就像海爾洗衣機廠工人看他們生產的洗衣機一樣,甚至像農民看著地里的大白菜、西紅柿一樣,我不能把手中的這些錢跟商場中商品聯系起來,我不能想這些錢可以買多少多少東西,譬如,買手機、買轎車……我不能做這種聯想,我更不能把我生產的產品———錢,跟我的工資聯系起來。我心中只有一個想法:干好活,不出錯。」
一走進檢封車間的大廳,我的第一個感覺竟然覺得這里特像大學圖書館的閱覽室,一個個半封閉似的工作台,整齊地排列著,一個個質檢女工的手裡和桌上是一沓沓新版20元人民幣。明亮的燈光水銀般地傾瀉著,每個人的桌上還亮著盞台燈,燈光是如此的重要,因為這些質檢工人要在燈光下檢驗每一張人民幣的質量,比如:號碼有沒有印錯,顏色是否均勻,水印有沒有倒置……我問一位女工:「一天要看多少張?」她回答說:「幾萬張。」
這種檢驗質量的工作是十分辛苦和單調的,試想每小時、每天、每月、每年都是盯著同一畫面數數字,這是很辛苦的一件事。
我發現在印鈔廠,檢封車間是全廠人數最多的部門。人民幣確實是一種特殊的產品,它的質量關繫到國家的名譽。在中國印鈔業,人民幣被稱為「中國的名片」。國家的名片是不允許出錯的。
在檢封車間里,檢查人民幣的質量,分為兩步走,第一步是先檢查大張,就是檢查一張張從印刷機上下來的印著24張人民幣的大版。這時的質量檢查主要是宏觀上檢查有沒有出現質量問題,比如色彩是否准確,是否有破損、有沒有漏印……在一個寬敞的大廳里,幾十個女工面前的工作台上都有厚厚的一摞大張人民幣。當一個個女孩快速地翻動有如打開的《人民日報》那樣大小的大張人民幣時,場面頗為壯觀,據說,當姑娘們的節奏趨於一致時,你的眼前彷彿是一片彩色起伏的波浪,而且還有節奏鮮明的「嘩、嘩……」聲。
第二套人民幣伍圓正面
當檢查完大張,進入下一道工序裁切,就是把大張上的二十四張人民幣切下來,變成和我們平時使用的一樣大小的人民幣,接下來的就是檢查小張人民幣,檢查小張人民幣,需要的人數更多了。而且也更辛苦了。
夜幕中,我們離開石家莊,我們在石家莊印鈔廠的一舉一動,都留在了電腦攝影系統中。對了,我忘了介紹印鈔廠的安全措施中,還有一項,就是每個車間都安裝了24小時不停頓的攝影系統,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生的事,都可以從電腦記錄中調出來查閱。
一、紙幣印製的流程
紙幣的印製,一般上可劃分為研究、製版、印刷、整理四道工序。
(1)研究工序:著重考慮紙幣的防偽性能及其藝術性,按照國家紙幣發行機構的要求,設計紙幣圖稿。
(2)製版工序:製版對紙幣的防偽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紙幣印製技術中防偽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製版。紙幣的製版基本可分為手工雕刻和機器雕刻兩種。紙幣的製版,是針對設計原稿中的主圖、花紋、花飾、線條、文字等進行作業的。主圖,如紙幣上的人物、風景等是通過手工雕刻成原模的,而文字、線條、幾何圖案等由機器雕刻,通過照相方式,製作成母版。原橫和母版打樣之後,需要由相關部門審核,方可製作整張印版。
(3)印刷工序:這涉及到印版的集合調理、紙張、油墨、印刷機等方面。紙幣是通過專用的印鈔機印刷出來,紙幣和油墨兩樣材料都是由國家許可的相關部門保密特製的,目的是加強紙幣的防偽功能。
(4)整理工序:相對紙幣被印刷出來之後,還要經過一系列的工作,確保無誤才能發行流通。這個階段的作業主要包括了:查漏補缺、印號碼、裁切、號碼的補印、壞票的替換、數量的統計、包裝入庫等方面。
總的來說,紙幣的印製流程,基本上是按照發下的工序展開的:設計紙幣圖→製作雕版→製作印版→膠版印刷→凹凸版印刷→印號碼→檢查大張→裁成單張→檢查單張→統計數量→包裝放箱→進倉庫。
第三套人民幣壹圓背面
二、紙幣的印刷方式
紙幣的印刷,通常有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及混合版印刷等方式。
(1)平版印刷:平版印刷俗稱為膠印。平版印刷基於油墨的油質與水相斥的原理下,通過親油性的圖案印紋部分及抗油親水的空白部分,適當加壓,使其油墨圖案印紋部分轉印到紙的表面上。平版印刷的特點是圖案印紋與印版幾乎處在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說,其印刷圖像平置於印版表面上。平版印刷包括有套印法、疊印法、隔色法、雙面印法、花紋對印法等等。平版印刷主要用於紙幣背景上大面積的底紋圖案或變化復雜的細線花紋上。如民國24年財政部印刷局平版印刷的樣本。
(2)凹版印刷:凹版印刷通過著墨於凹陷在印版平面之下的圖案印紋,印刷時經過適度的壓力,使凹陷的油墨轉印在紙的表面上,著墨的圖案印紋以立體狀置於紙張上。紙幣上的主要圖案是用手工雕刻版的,通過雕刻師手工精雕細琢而成的粗細厚度不同的線條,偽造極難。因此,雕刻凹版印刷防偽性極高。我國第一套雕刻凹版紙幣,是由大清度支部印刷局於1910年印刷的大清銀行兌換券,其中的雕刻部分是清政府聘請美國雕刻師海趣完成的。雕刻凹版主要應用於紙幣的主要圖案上。而世界許多國家也青睞於用雕刻凹版印刷紙幣的主圖。「無凹不成幣」這種說法流行於世界上。
(3)凸版印刷:凸版印刷是最為古老的印刷方法。它是印刷時,將著墨在印版平面上的凸出的圖案印紋,再施以壓力轉印於紙上的印刷方式。凸版印刷多用於印刷紙幣的印章、號碼、有簽章。
(4)混合版印刷:集合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印刷方式,可以叫作混合版印刷。現代紙幣多采混合版印刷方式,強化紙幣的防偽效果。混合版印刷有:凸版與平版印刷、雕刻凹版與凸版、雕刻凹版與平版、平版、凹版與凸版等。
第二套人民幣貳圓正面
三、印製的產物
相信收藏家都會留意到紙幣印製過程中的產品,對此,他們爭相以收藏此類東西為樂趣。的確,在紙幣的印製過程中,各個階段都會有某些「產品」,這些產品還是為數不少的,我們關注到紙幣的手繪圖或設計圖;製版中的母版拓樣、印版拓樣、色樣等;在印刷過程中,還會有試車票、未完成票、壞票等,到了紙幣的整理階段,還會有變體票,有作存檔之用而未裁切的大版全張、連張、或是單張的樣張,正票等。
(1)紙幣的設計圖稿
紙幣設計者的紙幣圖稿,或手繪或攝影或剪帖,或結合各種藝術手法等來完成的。這些圖稿經由有關部門許可,而進行印刷發行的,被叫做紙幣原稿。
(2)母版拓樣
雕刻師手工雕刻紙幣設計原圖到專用的多屬版,這塊雕刻了紙幣設計圖案的金屬版,就是所謂的雕刻母版,一般是鋼或銅版。母版拓樣的指母版拓印的樣張,以黑色最為常見,又被叫作黑樣。
(3)印版拓樣
達到相應標準的母版拓樣被翻制而成的印版,而這種印版拓印的樣張,即是印版拓樣。如民國3年交通銀行10元的印版拓樣。
第三套人民幣拾圓正面
(4)色樣
以各種顏色的油墨拓印在完成的紙幣母版上所形成的樣張,就是色樣。它是專門提供給紙幣發行機構擇優選擇的。如民國25年中央銀行法幣10元、民國24年中國銀行山東版10元背面、民國13年交通銀行10元及民國11年雲南個碧鐵路銀行10元。
(5)試車票
紙幣印刷的過程中,試車印刷是首當其沖的工序,這考慮到其印刷是高度保密和精細的工作,相關部門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以便有效地掌握紙張的選用和數量。而一些並不完全的在試車的過程中所出現的紙幣產物就叫做試車票。試車票按規定,原則上要統一集中銷毀。但仍有部份試車票因人為因素流出市面上的,被一部分收藏者通過各種渠道獲得。
(6)未完成票
未完成票是指紙幣印刷過程中超出規定印量的那部分,而又不加列印號和簽章的紙幣。未完成票大都被銷毀,僅留很少一部分作存檔參考之用。
(7)樣張
樣張又稱樣票、樣本券、見本等。樣張就是無流通價值的,發行機構提供給相關銀行或人們辨別真假參照的紙幣。每種紙幣都有相應的樣張。
(8)紙幣樣本冊:各發行紙幣的銀行,為了業務上的往來,將其發行的某版全套紙幣或單張,裝訂成一個小冊,附上有關說明文字,交由與之有關聯的銀行以作參考鑒別之需。
(9)正票:經由相關機構批准,通過合法渠道在市面上正式流通的紙幣。
(10)連張票:紙幣由母版翻製成印版,一個印版中,往往復製成不同枚數的紙幣,構成一個大版。按照印刷機器容量大小,製成多種規格,如有1X4(4枚)、2X3(6枚)、3X3(9枚)、2X
(10枚)、3X5(15枚)、4X4(16枚)、4X5(20枚)等等。
整個印版印出來的紙幣,就是大版全張紙幣。這種大版全張紙幣通常都會加蓋「樣張」字樣的。由於這類紙幣數量甚少,被收藏者一致認為是難得的收藏珍品。連張票基本上分為以下種類:
雙連紙幣:未經過裁切的兩枚相連的紙幣,有上下連張和左右連張等,前者較多,後者較少。
三連紙幣:上下相連接的未經裁切的三枚紙幣。
方形紙幣:結構成方形的未經裁切的紙幣。
四連紙幣:上下相連的未經裁切的四枚紙幣。
大版全張紙幣:一個完整印版印出來而未經裁切過的紙幣。
(11)版銘紙幣:銀行名、面值、號碼或印刷等文字和對位的十字線、色票等標記,有時會被加印在樣張和母版拓樣的四周和上部,這種紙幣就是版銘紙幣。版銘紙幣的流出量較少,收藏價值頗高。
(12)錯體票:是指因設計疏忽所造成圖文錯誤的流通紙幣。如民國7年中國銀行兌換券。
(13)變體票:由於在印刷、加蓋、裁張過程中造成誤差的紙幣。這種變體票具體有以下的類型:
A.倒印:紙幣的正面和背面圖案,一面或雙面倒置的情況。如民國12年河南省銀行當十銅元100枚。
B.漏印:在印刷紙幣圖案、文字或顏色過程中,因疏忽或某種原因,漏掉其中的全部或局部,分為漏圖、漏字、漏色等差別。
C.疊印:即紙幣的圖案或文字重復印刷,使其出現相同雙影圖。
D.摺印:紙幣的正面或背面的一角在印刷中被印刷中被印到相反的一面上去,這是由於紙摺疊不平所引起的。
E.黏印:在印刷過程中,將後一張油墨未乾的紙幣黏到前一張上而產生倒置的淺色圖文,這種情況叫做紙幣的黏印。
F.遮白:紙幣在印刷過程中,由於受到異物的侵入阻隔而出現一部分空白。空白處越多越明顯,該紙幣就越珍貴。
G.摺白:紙張因在進入印刷機時放得不平出現了摺疊,導致印刷後,摺疊內的部分未印上圖案,打開來出現空白長形,就叫做摺白。
H.軋字:因數字機轉動失靈的故障,造成紙幣數字的不完整。
I.錯號及錯字軌:指同一紙幣左右或上下字軌或號碼不相同。
J.漏蓋:所要加蓋的紙幣,出現全部或局部遺漏,有漏蓋簽名、印章或地名等。
K.倒蓋:所加蓋簽署、地名、印章、圖記等,與原紙幣圖案順序不一致。
L.復蓋:加蓋紙幣上加圖文重復加印。
M.福耳:某些紙幣的一角或多角出現耳朵或蝴蝶狀,這種現象叫做紙幣的福耳。
N.裁切移位:因裁切不當,使紙幣上下左右空白處不均勻和整體的圖案沒有位居紙幣正中,明顯的錯位就是移位。
O.水印變體:指水印出現倒置、反置,或直式水印變橫式水印等現象。
P.其他變體:這種情況有紙幣的破版、紙張的錯用、顏色的錯印、油墨污漬或油墨不足等。
現流通壹佰圓和伍拾圓人民幣防偽特點簡介
●1.水印
將鈔票迎光透視,可以看到層次豐富、立體感強、具有浮雕立體效果的固定水印。
●2.雕刻凹版印刷
其特點圖象層次豐富、色澤濃郁、立體感強、用手觸摸有凹凸感。
●3.多色接線圖紋
其特點圖案上的線條由多種顏色組成,線條相接處無漏白、無錯位現象。
●4.磁性印記
用專用磁性檢測器在該部位會顯示出磁性信號。
●5無色熒光圖紋
其特點是在一定波長的紫外燈照射下可顯示出黃綠色字樣。
●6.安全線
其特點是將鈔票迎光透視,可以看到一條規則的有一定寬度的金屬線。
●7.年版號不同
80版壹佰圓券和伍拾圓券背面下部正中印有「1980」字樣。
90版壹佰圓券和伍拾圓券背面下部正中印有「1990」字樣。
3. 貨幣是根據什麼來發行的
貨幣進入市場的唯一途徑就是借貸,錢就是債務。比如說國家要發行10億貨幣,就在一張紙上寫著10億塊,再蓋點很官方的章,這叫國庫券,然後送到央行;央行再印出一批自己的紙,叫做XX票據,央行再拿這個票據去買國債,這樣就能拿到這10億塊的XX票據,然後把它存進銀行,然後通過存款,這些票據就成為合法償債的貨幣。 債券就是債務,一旦有人拿錢(反正簽個字的單子啥的)買了這個,那麼鈔票就被產生出來鳥。 而這新增貨幣的價值哪裡來的呢,是誰賦予者新增的貨幣的價值呢? 是通過偷取以前發行的貨幣的價值,就是所謂貨幣貶值,自改革開放30年來,按可變物價比,人民幣已經貶值超過100倍鳥。我們錢包里每張鈔票都是從債務中產生的,都是某個人欠某個人的。貨幣只能從銀行中得來,而回收到銀行的每一張鈔票都是帶著利息的,但是代表著這利息的貨幣又是從哪來呢? 沒有,他根本不存在!還到銀行的貨幣量總是超過流通的貨幣量,這就是為何通貨膨脹貨幣貶值不可避免(^_^資本主義制度自我顛覆),是因為總是需要發行新的鈔票來補充整個貨幣系統中由於償還利息所產生的鈔票的長期固有不足。
而且可以通過借債無中生有的產生貨幣, 比如,一般國家都規定銀行都有準備金率,就是防止擠兌啥的留著的,其他可以貸款出去,比如說10%. 以上大家在幾張紙上蓋蓋張發過來發過去產生了10億塊鈔票,現在這個10億塊鈔票存在商業銀行,其中9億可以作為貸款發放。 其實這9億塊鈔票貸款貸出去,並不是從那發行的10塊鈔票中來的,是無中生有來的。 銀行只是通過記賬的方式增加雙方的賬戶余額。 發放貸款的同時,又增加了9億的存款。 當然這9億塊存款其中的90%又可以作為存款儲備貸款出去,可以貸款8.1個億,當然這8.1個億貸款出去,同時又增加了8.1億的存款,這8.1個億其中又有90%可以貸款出去。這樣循環往復,每發行10億塊的國債,最多可以產生100億的新增貨幣。
隨便寫寫,個人見解,咱國家不好意思也搞起資本主義私有制銀行的那一套貨幣體系了
4. 國家根據什麼來發行鈔票
貨幣損毀率和經濟增長率
5. 為什麼一個國家不能隨便印錢印的多少是根據什麼定的
因為如果隨意發行貨幣可能會導致貨幣的過分貶值或過分增值就有可能引起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從而給社會經濟發展、給人民生活帶來巨大危害。貨幣的發行量應該是生產力決定的。
如果國家的貨幣發行機構超量發行貨幣,而生產力沒有相應增加,即生產出來的商品沒有相應增加,這樣的話因供求關系,要用更多的錢買貨物,這樣貨幣在國際上看來就是貶值。
貨幣只是政府控制國家的經濟的一種形式,比如政府想充實國庫,一種方法是正常的稅收等等,另一種方法是印刷錢。
第二種方法因為生產力沒有相應發展(商品數量沒相應增長),老百姓手上的錢就不值錢的,意思就是第二種方法會使政府富了,老百姓窮了,之後老百姓買不起東西,又不利於經濟的發展(不利於商品產量的增加)。
(5)貨幣根據什麼印的擴展閱讀:
我國貨幣發行的原則:
1、堅持經濟發行,就是根據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按照商品流通的實際需要,通過銀行信貸的渠道來發行,這是人民幣發行的最基本原則。
2、堅持計劃發行就是貨幣的發行必須納入整個國家的計劃體系之中,按計劃辦理,以保證幣值和物價的穩定。具體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提出貨幣發行計劃,報國務院批准後實施。
3、堅持集中統一原則意味著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唯一的貨幣發行機構,集中管理貨幣發行基金。無論紙幣還是硬幣,無論主幣還是輔幣,均統一集中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中國人民銀行具有壟斷的貨幣發行權。
6. 人民幣是根據什麼印刷的
其實世界上任何的一個國家,都是根據自己國家的國民經濟發展規模需要,而定流通鈔票的數目。詳細情況只能是國家的高級經濟人士能圓滿回答。
7. 我國的人民幣是以什麼標准印製的為什麼不多印點
回答越貌似專業越應該是沒真正明白「人民幣是以什麼標准印製的?」,因為明顯是在背條文估計連他自己都沒明白什麼意思。如果我沒猜錯,包括問這問題的和其他回答這問題的都以為人民幣僅僅就是指人們常見的帶有面值和各種圖案的俗稱的錢(紙幣)呢!以為印製這些人民幣是由國家或某個機構決定的,這種想法本身就是錯誤的。要回答「我國的人民幣是以什麼標准印製的?」,首先要弄清楚的就是這個問題,人民幣與人們常見的帶有面值和各種圖案的俗稱的錢(紙幣)並不完全是一回事兒。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的錢(人民幣)都是「掙」來的,而不是印的,個人掙錢好理解,那麼國家的錢哪來的呢?就是來自稅收和各種收費,這些錢在不流通時可表現為我們常見的紙幣、帳目、支票等多種形式。而我們常見的錢(紙幣)的主要功能就是流通,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花錢」,它不過是前面所說的掙來的錢的一種表現形式,這種紙幣的印製也就是發行標准取決於國家想花錢的數量和迴流到國庫的紙幣數量以及其它因素。那麼「為什麼不多印點?」呢?一是如果沒有那麼大的流通量,也就是國家沒想花那麼多錢卻印那麼多錢(人民幣)不純屬浪費嗎?二是如果國家沒有那麼多錢,卻印那麼多紙幣,一方面留著沒用,就是前面說的浪費,另一方面,如果花出去就和自己家拉飢荒花錢一個道理,造成國家財政赤字,說白了那不是懵人呢嗎?
8. 國家印刷錢印刷多少是根據什麼來的
因為貨幣的發行量應該是生產力決定的。如果隨意發行貨幣可能會導致貨幣的貶值或者是增值。就有可能引起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從而給社會經濟發展,給人民生活帶來巨大危害。
貨幣只是政府控制國家的經濟的一種形式,比如政府想充實國庫,一種方法是正常的稅收等等,另一種方法是印刷錢。第二種方法因為生產力沒有相應發展(商品數量沒相應增長),老百姓手上的錢就不值錢的。
意思就是第二種方法會使政府富了,老百姓窮了,之後老百姓買不起東西,又不利於經濟的發展(不利於商品產量的增加)。
(8)貨幣根據什麼印的擴展閱讀:
1、《中國人民銀行法》第17條規定:「人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印製、發行」。第19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印製、發售代幣票券,以代替人民幣在市場上流通。「我國人民幣發行的原則,主要有三條:堅持經濟發行,堅持計劃發行,堅持集中統一。
2、堅持經濟發行,就是根據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按照商品流通的實際需要,通過銀行信貸的渠道來發行,這是人民幣發行的最基本原則。與經濟發行原則相對應的是財政發行,即根據財政收支情況發行貨幣。
3、財政發行能起到彌補財政赤字的作用,但它破壞了幣值穩定,是一種非理智的發行方法。所以,必須堅持經濟發行原則。堅持計劃發行就是貨幣的發行必須納入整個國家的計劃體系之中,按計劃辦理,保證幣值和物價的穩定。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提出貨幣發行計劃,報國務院批准後實施。
4、堅持集中統一原則意味著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唯一的貨幣發行機構,集中管理貨幣發行基金。無論紙幣還是硬幣,無論主幣還是輔幣,均統一集中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中國人民銀行具有壟斷的貨幣發行權。除此之外,財政部、其他金融機構以及任何單位和個人均無權發行貨幣和代用貨幣。
9. 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由什麼統一印製發行
人民幣(RMB)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家管理人民幣的主管機關,負責人民幣的設計、印製和發行。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人民幣的輔幣單位為角、分。1元等於10角,1角等於10分。人民幣符號為元的拼音首字母大寫Y加上兩橫即「¥」。人民幣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除1、2、5分三種硬幣外,第一套人民幣、第二套人民幣和第三套人民幣已經退出流通,第四套人民幣於2018年5月1日起退出流通。市場上流通的人民幣是第五套人民幣;流通的紙幣有: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硬幣有1分、2分、5分、1角、5角和1元。
1950年,受南漢宸行長的委託,由馬文蔚先生為人民幣題寫了「中國人民銀行」等字。在中國錢幣博物館陳列出來的五套人民幣中,與後四套不同的是,第一套(除1953年版5000元渭河橋圖案券外)上「中國人民銀行」六個字與漢字面額的排列均為自右向左,而1952年毛主席審閱票版時,提出人民幣行名排列應由左向右,所以自1953年起,人民幣上「中國人民銀行」的排列一律改為由左向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