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貨幣福利怎麼會計處理
⑴ 企業將自產和外購的商品用於非貨幣性福利提供給職工的,賬務分別怎麼處理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9 號——職工薪酬》應用指南的規定:「企業向職工提供非貨幣性福利的,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如企業以自產的產品作為非貨幣性福利提供給職工的,應當按照該產品的公允價值和相關稅費確定職工薪酬金額,並計入當期損益或相關資產成本。相關收入的確認、銷售成本的結轉以及相關稅費的處理,與企業正常商品銷售的會計處理相同。企業以外購的商品作為非貨幣性福利提供給職工的,應當按照該商品的公允價值和相關稅費確定職工薪酬的金額,並計入當期損益或相關資產成本。」
⑵ 發放非貨幣性福利怎麼計會計分錄
分為外購產品和自產產品。
外購產品用於非貨幣性福利,進項稅額不得抵扣,自產產品視同銷售,銷售價格以同一產品的平均銷售價格計算。
計提的時候 :
借:管理/銷售/製造費用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外購
借: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增值稅-進項稅
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應付賬款等
借: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
貸:庫存商品-應交稅費-增值稅-進項稅轉出然後自產產品的話
借: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
貸:主營業務收入-應交稅費-增值稅-銷項稅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2)非貨幣福利怎麼會計處理擴展閱讀
我國福利現狀
我國社會事業取得了巨大進步,社會福利水平得到較大提升。
但毋庸諱言,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社會福利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還很突出。
要實現社會福利水平持續提升、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就必須使社會福利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和財力狀況相適應,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如果脫離發展實際和財政能力一味提升福利水平,不僅難以持續,還會制約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最終損害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在處理好福利提升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短期福利與長期福利等關系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建立健全與我國國情國力相適應的福利制度,逐步提升福利水平,讓人民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⑶ 非貨幣性職工薪酬會計處理有哪些
如果你問的是發放非貨幣性福利時做的會計分錄的話。那麼要區分外購產品和自產產品。外購產品用於非貨幣性福利,進項稅額不得抵扣,自產產品視同銷售,銷售價格以同一產品的平均銷售價格計算。計提的時候 借:管理/銷售/製造費用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
外購借: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增值稅-進項稅 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應付賬款等借: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 貸:庫存商品</ol> 應交稅費-增值稅-進項稅轉出
然後自產產品的話 借: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增值稅-銷項稅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⑷ 企業以自產產品作為非貨幣性福利發放給職工如何編制會計分錄
企業將自產的產品用於職工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時,應視同銷售貨物,確認收入,交納增值稅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主營業務收入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管理費用-福利費
貸:應付職工薪酬
結轉主營業務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⑸ 計提非貨幣性福利會計分錄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