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可以表示貨幣的價格
1. 什麼是貨幣價格
貨幣的價格也就是匯率, 我們知道,匯率是兩種或兩種以上貨幣之間的比價。決定貨幣價格的主要因素是市場,而市場本身又是對一些基本因素作出反映,包括出口有多少,進口有多少,相關的利率是多少,相對其他貨幣來說對澳元或美元的需求和供應有多少等等。 因此匯率是由市場來決定。貨幣經紀人在交易所里所作的只是要試圖確定市場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我認為事實證明他們除了對每日的交易稍許有些影響之外,對匯率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力。 弗里德曼教授說,就每天的交易來說,投機商可能會有些影響。但是在浮動匯率市場上,投機商若要賺錢,只有幫助穩定市場而不是使市場更加動盪。因此匯率以及可變匯率制是由兩大根本因素來決定,一是貿易,二是資本流動。如果一個國家能夠吸引外國人去投資,那個國家就會有相對較高的貨幣匯率。如果它不能吸引投資,它的匯率就較低。 這是浮動匯率制度下真正決定匯率變化的根本因素
2. 貨幣的價格用什麼表示
貨幣供應量。
貨幣供應量是指某一時點一個國家流通中的貨幣量。
貨幣供應量是分布在居民人中、信貸系統、企事業單位金庫中的貨幣總計。貨幣供應量是影響宏觀經濟的一個重要變數。它同收入、消費、投資、價格、國際收支都有著極為重要的關系,是國家制定宏觀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依據。
3. 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是什麼
價格或者說商品的單價,一個商品的價值用貨幣表示,那就是商品的價格,用價格來衡量一個商品的價值。《貨幣價值》是第一部系統、全面論證貨幣非中性的經濟學著述,首次符合邏輯地解釋了價值與價格的關系,從而解決了所謂「水與鑽石的悖論」。結合貨幣,定義了何為貨幣需求,並論述了貨幣需求的真實存在。首創以「債權性貨幣需求和債務性貨幣需求」雙向定義貨幣需求,並首次提出了「潛在貨幣需求」、「安全債務人」、「高基貨幣」、「有智思有財不可能三角」、「貯藏性貨幣需求轉向」等一批對貨幣理論極具價值的概念
拓展資料:
信用貨幣之裂變本相 信用貨幣到底從何而來、本質何為?
傳統上,人們比較接受的說法是,貨幣是基於商品交換的需要而產生,伴隨交換的發展而發展,並反過來促進交換與經濟社會的發展;貨幣本質上是價值尺度(一般等價物),基本功能是交換媒介與價值儲藏手段;發展歷程主要是從自然實物貨幣發展到規制化金屬貨幣,再到金屬本位制紙幣,又到脫離實物的信用貨幣。
但不少人對此提出質疑,就貨幣起源、貨幣本質、貨幣功能、運行邏輯等提出新的觀念。比如,有人說,貨幣最初並不是作為一般等價物來充當商品流通媒介的,而是作為一般性債務來記錄和結清債權債務關系的;貨幣的本質不是一般等價物,而是作為無限跨期價值尺度的一般性債務;貨幣演進的主要脈絡是:私人信用貨幣——政府信用貨幣——銀行信用貨幣;貨幣的核心功能不是交易媒介和價值儲藏手段,而是組織生產,是生產關系、社會紐帶等等。 但這些新的觀念同樣存在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很多是難以成立的。 比如,有人說,就好像A向B打個借條後可以把B的斧子借走;B向C打個借條後可以把其穀子借走,也可以在C同意情況下,將A出具的借條給C後把穀子拿走,此時,借條就成為貨幣的最初形式,即私人信用貨幣。
但這種說法存在明顯的問題:如果借條不轉讓,就僅僅是一種債權債務證明,沒有流通功能,顯然難言就是貨幣。實際上,如果借什麼東西,最後就還什麼東西,那根本就不需要貨幣。由此可見,貨幣不是發源於債務,而只能發源於交換(不同的商品和勞務的交換需要價值尺度);如果以收取的借條去換取新的物品,就不是債務問題,而是交換問題,就有一個價值尺度和信任的問題:用一把斧子能換取多少穀子必須有折算標准或價值尺度,否則難以成交;接受借條的一方必須相信借條出具人能夠保證履約(債權轉讓依然如此),否則也很難成交。不能成為最為人們接受的一般等價物和價值尺度,實際上就難以成為貨幣。
4. 匯率下降,本幣升值還是貶值,什麼是本幣
匯率上升=本幣貶值;本幣匯率下降or本國匯率下降=本幣貶值;人民幣匯率下降=人民幣貶值。
本幣:本幣指的是某個國家或地區法定的貨幣,除了法定貨幣之外其他的貨幣都不能在這個國家流通。如中國大陸唯一法定貨幣為人民幣,所以這時我們也把人民幣稱為本幣,但這種概念大多是用在匯市上的。除了本幣之外其他的都統稱外幣。
詳細一點解釋就是:匯率下降,本幣是升值還是貶值呢?這需要看你採用的是直接標價法還是間接標價法了。首先我們要知道,如果某幣匯率上升,那該幣種是升值的。
然後我們再來看在直接標價法下的匯率。直接標價法是指用本國貨幣表示外國貨幣的價格,等號左邊是外國貨幣,等號右邊是本國貨幣。直接標價法是以外幣為基準的,右邊的那個數字是指基準貨幣的匯率,也就是外幣的匯率,比如說匯率上升,一單位外幣可以買到更多的本幣,外幣升值,本幣貶值。
間接標價法是指用外國貨幣表示本國貨幣的價格,等號左邊是本幣,右邊是外幣。間接標價法是以本幣為基準的,右邊那個數字是指基準貨幣的匯率,即本幣的匯率,比如說匯率上升,一單位本幣可以買到更多的外幣,本幣升值,外幣貶值。
我們在根據匯率變動來判斷貨幣是升值還是貶值,需要知道是哪種標價法才可以說匯率上升下降,某幣是升值還是貶值,要不然就說某幣匯率上升,某幣升值。
簡單的概括就是:
「匯率」即為外匯匯率,指直接標價法的匯率,即1USD=6.69RMB,世界上除美英外基本都用直接標價法,可以將匯率理解為價格,即一單位外幣值多少錢(本幣),此時匯率上升=本幣貶值。
若在「匯率」前面加了貨幣,即為該貨幣的價格,如本幣匯率下降、本國匯率下降就表示本幣貶值,人民幣匯率下降就表示人民幣貶值。此外有時候書上會說「本幣匯率貶值」也表示本幣貶值。
5. 貨幣的價值是由什麼決定的
貨幣價值由貨幣的時間價值因素以及勞動價值因素決定。貨幣是基於先行勞務而獲得的並用以換取消費品的要求權,或貨幣是基於所提供的先行勞務而獲得的,並用以要求相對勞務的憑證。
匯率是一種貨幣以另一種貨幣表示的價格。在沒有其他非市場因素影響的條件下,匯率應遵循商品市場的一般規律,即它是由經濟活動導致的對這種貨幣的供給和需求決定的。價格是對價值的反映,通常情況下它是圍繞價值波動的。
長期而言,在接近完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價格與價值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貨幣價值論(從匯率生成機制看人民幣升值前景)》討論浮動匯率制條件下的長期匯率生成機制,也就是從一種貨幣的價值如何由另一種貨幣來體現這個角度討論貨幣的價值生成機制。
【拓展資料】
貨幣的本質是貨幣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同時也體現了一定的社會關系。
貨幣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
貨幣之所以能夠充當一般等價物,首先是因為貨幣也是商品,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體,這是貨幣與其他商品相交換的基礎;其次,貨幣是一種特殊的商品,這種特殊性體現在它可以表現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並且能夠與一切商品直接交換。
貨幣體現著一定的社會生產關系。
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無論以何種形式出現,都只是表面現象。
從本質上看,貨幣體現的是一種社會關系,也就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生產交換關系,即不同生產者所生產、佔有的產品,通過等價交換實現人與人之間的社會聯系。
最新的貨幣理論認為:貨幣是一種財產的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本質上是所有者之間的約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場,換吾之所需」,貨幣就是這一過程的約定。這一理論能夠經受嚴格證偽和邏輯論證,解釋所有貨幣有關的經濟學現象,並為所有的經濟學實踐所檢驗,為幾百年的貨幣本質之爭劃上了句號。
6. 貨幣的價值是由什麼因素決定的
1、影響貨幣時間價值的因素包括時間、收益率或通貨膨脹率、單利與復利。其中,時間的長短是影響貨幣時間價值的首要因素。時間越長,貨幣的時間價值越明顯。
2、價值規律是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商品所需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貨物的交換必須以價值量為基礎,進行等價交換。
3、商品的供求關系影響商品的價格:當供不應求時,商品價格上漲,買方市場出現;當供過於求時,商品價格下跌,賣方市場出現。
4、價格變動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價格最終由價值決定:商品價值越大,商品價格越高,商品價值越低,價格越低。
(6)什麼可以表示貨幣的價格擴展閱讀:
貨幣的調控作用
1、通過調控貨幣供應總量,保持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
2、通過調控利率和貨幣總量控制通貨膨脹,保持物價總水平的穩定。
3、調節國民收入中消費與儲蓄的比例。
4、引導儲蓄向投資的轉化並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7. 國際金融中如何判斷報價貨幣與被報價貨幣
在匯率表示中,數字不變的貨幣為基準貨幣,即被報價貨幣,數額隨著市場變化而變化的貨幣為報價貨幣.如:美元/人民幣=6.7370的報價中,美元為基準貨幣,人民幣為報價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