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貨幣怎樣在經濟中如何流通

貨幣怎樣在經濟中如何流通

發布時間: 2022-06-17 17:41:50

㈠ 貨幣是如何在流通過程中促進了經濟發展

試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貨幣流通規律原理闡述社會主義自覺調節貨幣流通的意義。答:貨幣流通規律是指一定時期內流通過程中客觀需要的貨幣量的規律。其內容是: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與待實現的商品價格總額成正比,與同一單位貨幣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在金屬貨幣流通的情況下,不可能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在現代市場經濟中,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是不能兌換成貴金屬的紙幣和各種信用貨幣,它們統稱為貨幣供應量,貨幣供應量超過或少於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時,就會引起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嚴重地影響經濟的發展和穩定,必須加以克服。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樣受貨幣流通規律的支配。必須依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和貨幣流通規律的要求,通過計劃地投放和回籠貨幣,自覺地調節貨幣流通,有效抑制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這是國家進行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內容。它是穩定市場物價,促進生產發展,安定人民生活,順利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條件。

㈡ 我想知道中國的貨幣是如何在流通循環使用

央行根據國家需求發張經濟,發行適量的貨幣。發給各大銀行,我們在去銀行借錢超前消費,賺錢,買東西賣東西。最後在繳稅,稅收就是國家把錢在收回來的過程。在根據損毀貨幣進行計算填補。

㈢ 聯系當前的經濟現實,談談在社會生活中應該如何科學的控制貨幣流通量

1、規定貨幣資金使用的職權和責任,保證權責密切結合。

2、規定貨幣資金核算和管理的處理程序及手續制度,使貨幣資金運轉正常。

3、健全和完善內部財務控制制度,使貨幣資金業務建立在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基礎上。

(3)貨幣怎樣在經濟中如何流通擴展閱讀:

增加或減少貨幣流通量主要是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貨幣流通量過少,不能滿足商品交換的需要,即會影響經濟發展;貨幣流通量過多,超出商品交換的需要,即會出現通貨膨脹,同樣影響經濟增長。

一定時期的商品價格總額,即各種商品的價格與商品數量的乘積的總和;貨幣流通速度,即同一時期內貨幣在買主和賣主之間轉手的次數。

㈣ 根據政治經濟學,簡述貨幣流通規律

答:貨幣流通規律也叫貨幣需要量規律,它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的商品流通過程中客觀需要的貨幣量的規律。貨幣流通規律的內容是: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與待實現的商品價格總額成正比,與同一單位貨幣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這里有關流通中的貨幣指金屬貨幣,所以,它也被稱為「金屬貨幣流通規律」。在金屬貨幣流通的情況下,由於金屬貨幣具有貯藏手段的職能,能夠自發地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使之同實際需要量相適應。因而不可能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
拓展資料:
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需要多少貨幣,主要取決於:
①商品交換規模
也就是一個時期內進行交換的商品價格總額,它是由兩個因素決定的:即商品的數量和各種商品價格的乘積。假如價格已定,流通的商品量愈大,需要的貨幣量也愈大。如果投入流通的商品量是已定的,那麼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就取決於商品的價格水平。價格愈高,所需要的貨幣量也就愈多。所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總是與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也就是同商品數量和商品價格這兩個因素的變化成正比。
②貨幣流通速度
也就是同一貨幣在一定時期內轉手的次數。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與貨幣的流通速度成反比例:即貨幣的流通次數增加,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就會減少;貨幣的流通次數減少,貨幣量就會增加。正是由於貨幣流通速度這一因素的作用,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總是小於商品的價格總額。
因此,商品流通中的貨幣量與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速度之間的關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商品價格總額/同一單位貨幣的平均流通次數=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可以看出,根據馬克思的貨幣流通規律,物價水平和社會商品可供量同流通中的貨幣必要量成正比;而貨幣流通速度同流通中的貨幣必要量成反比。
需要指出的是,馬克思的貨幣流通規律是在金屬貨幣流通的條件下提出的。在不兌現的紙幣流通條件下,因紙幣本身沒有內在價值,過多的紙幣也不會自動退出流通。因此,在社會商品可供量和貨幣流通速度一定時,流通中的紙幣數量倒決定了一般物價水平。

㈤ 經濟學 更多的貨幣是怎麼流通到社會的

一定時期內商品流通中所需貨幣量的規律。它取決於三個因素:一是參加流通的商品數量;二是商品的價格水平;三是貨幣的流通速度。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與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與同一單位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
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單位貨幣的流通速度(次數)。其中,商品價格總額=待售商品總量×商品的價格水平。這是金屬貨幣作為流通手段時的貨幣流通規律。
在紙幣流通的情況下,紙幣的發行量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幣量相適應,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就會造成紙幣貶值和物價上漲的通貨膨脹。
在貨幣作為支付手段職能產生以後,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會發生變化。因為在本期內用延期支付方式賒購的商品無須支付貨幣;前期用延期支付方式賒購而在本期內到期的貨款需要支付貨幣;交易雙方互相賒購的商品可以彼此抵消。所以,貨幣流通規律的內容發生了變化:
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待售商品價格總額-賒售商品價格總額+到期支付總額-彼此抵消的支付總額)/同一單位貨幣的流通速度(次數)

㈥ 貨幣如何流通

你這個問題其實是貨幣需求研究需要回答的基本問題之一,也就是什麼是貨幣需求的決定因素,貨幣需求與實際經濟活動的關系如何?
這個問題的假設前提是社會上的貨幣供應總量不能變化。實際上扣除利率、價格等因素外,貨幣的供應量,即非銀行部分持有的貨幣資產數量應該和社會的總價值保持一致(理論上)。
具體到你這個例子,銀行給別人貸款從銀行角度來說,肯定是為了通過貸款利息獲得更多的價值(從貸款者的創造中分一杯羹),從社會角度來說,是鼓勵人們創業,創造更多社會價值。貸款人從銀行貸款後,通過經營賺取了更多的錢,那麼也就意味著創造了更多社會價值(無論有形還是無形),此時,社會的總價值增加了,那麼貨幣的總供給量也會相應的增加(理論上),也就是說政府霍央行會增加增加相應的貨幣供應量,於是相關的各方(銀行和獲利的貸款人)無論就能夠瓜分新創造的社會價值了。而且,此時貨幣的價值沒有降低,即相同的貨幣能夠購買相同價值的東西,沒有出現通貨膨脹。
你之所以會出現疑問,是沒有理解貨幣的真正作用和貨幣供給機制,建議看一下金融方面的基礎知識。

㈦ 在現代經濟中,貨幣流通的形式

現金流通和存款貨幣流通
現金流通:是以紙幣和鑄幣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進行的貨幣收付。我國現金流通主要的程序包括現金發行、現金投放、現金歸行、現金回籠。

㈧ 貨幣的流通手段職能如何體現

流通手段:貨幣的職能也就是貨幣在人們經濟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在發達的商品經濟條件下,貨幣具有這樣五種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其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基本職能,其他三種職能是在商品經濟發展中陸續出現的。
流通手段的職能是貨幣作為商品交換的媒介,即購買手段的職能。其主要特點是在商品買賣中,商品的讓渡和貨幣的讓渡在同一時間內完成,通俗地說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因此,從價值運動的角度觀察,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時,在同一時間內,價值的運動是雙向的。即賣方在得到價值的同時出讓使用價值,買方在讓渡價值的同時獲得使用價值。
貨幣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並為商品流通服務,商品流通是貨幣流通的基礎。
貨幣作為流通手段,不能是觀念上的貨幣,必須是實在的貨幣。

㈨ 在現代經濟生活中,貨幣是怎樣發揮其各項職能的

現實生活中,以貴金屬為代表的座位一般等價物的貨幣一般不直接發揮其各項職能,而是由國家強制發行的貨幣符號——紙幣在替其發揮各項職能。
貨幣在現實中,只是一種觀念,一定價值的體現,它代表著紙幣等貨幣符號背後蘊含的物質利益關系。
我們看到一件商品時,首先在心中大概會給其一個定價,並且是用多少多少的貨幣(比方說多少元)來表示的,這就是貨幣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尺度職能。
我們賣一輛自行車,得到150元;我們再用這150元買了蔬菜,水果,肉,油鹽醬醋等等。這就是貨幣在現實生活中的流通手段職能——比直接進行物物交易要強得多吧?
我們將人民幣存進銀行,這就是將貨幣儲存——這是貨幣的貯藏職能。
人民幣換成美元購買國外商品,再賣出商品換回美元,這是貨幣的國際貨幣職能,它是伴隨著國際貿易的發生而新生的作用。

㈩ 在現代經濟生活中,貨幣是如何發揮它的各項職能的

1. 貨幣的價值尺度
貨幣的價值尺度職能,是貨幣作為衡量或表現一切商品價值量大小的尺度的職能。貨幣之所以能夠充當價值尺度,是因為它本身也是商品,具有價值。勞動時間是商品的內在價值尺度,貨幣是其外在價值尺度,是商品內在價值尺度的外部表現。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時,並不需要現實的貨幣,而只是觀念上的或想像的貨幣。因為貨幣作為價值尺度的職能,只是把商品的價值大小表現出來,並不是實現商品的價值。比如,商店裡商品的價格,用標簽來表現,並不需要把現金放在那兒;說一匹布值一兩黃金,也不一定非要把黃金拿在手上等。
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就是價格。在價格與價值一致的條件下,商品價格主要決定於商品價值和金屬貨幣兩個因素。不同商品價格的變化與商品的價值的變化成正比,而與貨幣價值的變化成反比。因貨幣本身也有一個價值、價格的問題,隨生產率的不斷提高,其價值與價格也要發生變動。
為了具體表現和衡量各種商品的價值量,貨幣本身需要有一個計量單位,如為了使金銀能夠計量和比較各種商品的價值,就把金、銀劃分為兩、錢、分等計量單位。這種包含一定金屬重量的貨幣單位的貨幣及其等份,叫做價格標准。
2. 貨幣的流通手段
貨幣在商品流通中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作用就是貨幣的流通手段職能。貨幣作為流通手段,必須是實在的貨幣,而不能是觀念上的貨幣。
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就是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貨幣—商品。而在貨幣出現以前,商品交換是直接的物物交換,其公式為:商品—商品。這兩種交換顯然是有區別的。物物交換時買與賣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是一起完成的,而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流通則把商品的買與賣分解為兩個獨立的過程:一個是賣的過程,即從商品形式變為貨幣形式。這個變化關繫到商品生產者的命運。另一個是買的過程,即從貨幣形式變為商品形式。這個轉變比較容易實現。
物物交換轉化為商品流通是一種進步,促進了商品的發展,但貨幣作為流通手段,會帶來買和賣的脫節,從而隱藏了危機的可能性。因為一些人賣而不買,就必然會使另外一些人的商品賣不出去,出現危機。當然,這種可能性要變為現實性,需要商品經濟有一定高度的發展。
3. 貨幣的貯藏手段
商品所有者賣出商品後,如果不再進行購買,而是把貨幣當作財富存放起來,這時的貨幣就起著貯藏的作用。
貯藏手段,是指貨幣退出流通領域,當作獨立的價值形式和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來。只要商品的流通一中斷,商品所有者在出賣商品以後不立即購買他們所需要的商品,貨幣就退出流通領域而成為貯藏貨幣。
貨幣能夠成為貯藏手段,是因為貨幣是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只要有了貨幣就隨時可以換取任何一種商品,從而引起了人們貯存的慾望。執行貯藏手段職能的貨幣,必須是足值的金屬貨幣或金屬條塊。
貨幣作為貯藏手段,具有自發的調節貨幣流通量的作用。當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減少時,多餘的一部分就會從流通中退出,成為貯藏貨幣;當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增多時,一部分貯藏貨幣又會自發地加入流通過程。這樣,貯藏貨幣就像蓄水池一樣,自發調節流通的貨幣量,使它與商品流通的需要量相適應。
4. 貨幣的支付手段
商品買賣最初是用現金支付的,隨著商品流通的發展,商品的讓渡同價格的支付有時分離開來,即出現了賒賬買賣的現象。商品生產有各種不同的生產條件和銷售條件。有些生產是常年性的,而銷售則帶有季節性,如煙火、炮仗等各種節日用品。有些生產有季節性而生產者的消費則是常年性的,如農民和獵人,這就引起了賒賬買賣的必要性。農民沒有犁就不能耕地,但他在秋季收獲糧食前又無錢買犁。鐵匠和農民之間的交易只有用這種方式來進行:鐵匠先把犁賣給農民,農民則將犁價延期到秋季糧食收獲以後。在這里,貨幣不是直接作為商品交換的媒介,因為商品的買賣已經在沒有貨幣作媒介的情況下完成了,貨幣的支付只是為了償還農民對鐵匠的賒賬。在延期支付貨款時,貨幣就執行支付手段的職能。貨幣作為支付手段,開始是在商品流通的范圍內,以後擴展到商品流通領域之外,用於支付地租、租金、利息及工資等。
貨幣作為支付手段,可以使商品在缺乏現金的情況下得以流通,從而有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但它也進一步擴大了商品經濟的矛盾。商品生產者互相賒欠,形成了一系列債權、債務鏈條,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如不能到期支付,就會引起連鎖反應,使許多商品生產者在經營上發生困難,以致破產。因此,貨幣作為流通手段時所蘊藏的危機的可能性,在它作為支付手段時得到進一步發展。
5. 世界貨幣的職能
隨著國際貿易的產生和發展,貨幣的作用超出了國界的限制,在世界市場上發揮作用。於是貨幣便有了世界貨幣的職能。貨幣作為國際間商品交換的一般等價物,便是世界貨幣。
作為世界貨幣的貨幣,曾經是足值的金屬貨幣。在當代世界經濟關系中,某些經濟實力強、國際影響大的國家的紙幣,如美元、英鎊、日元等,也可在一定程度和范圍內起世界貨幣的作用。

熱點內容
潤禾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股票 發布:2025-05-15 02:24:35 瀏覽:503
期貨鐵礦石什麼價 發布:2025-05-15 02:08:33 瀏覽:957
000063股票歷史交易數據 發布:2025-05-15 01:54:12 瀏覽:146
股票交易顯示大量的0筆成交 發布:2025-05-15 01:34:17 瀏覽:614
如何在股市上撿便宜 發布:2025-05-15 01:29:53 瀏覽:255
怎麼避免期貨風險 發布:2025-05-15 01:27:31 瀏覽:943
2019年a股市值多少 發布:2025-05-15 01:24:33 瀏覽:791
關於股票交易心理的書推薦入門 發布:2025-05-15 01:04:23 瀏覽:332
期貨牛排怎麼做 發布:2025-05-15 01:04:20 瀏覽:344
如何一年賺50萬基金 發布:2025-05-15 00:51:46 瀏覽: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