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什麼時候發行貨幣
① 在日本首次被製造的貨幣名稱為
對中國人來說,日元不值錢;但日元上的人物,遠不是中國人所崇拜的權勢人物。他們既不是像比爾.蓋茨那樣的闊佬,也不是袁世凱、毛澤東一樣的大佬;既不是日本戰國時代的三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也不是維新三傑西鄉隆盛、木戶孝允和大久保利通。不是天皇,也不是內閣大臣。靖國神社有位子的日本「民族英雄」,也沒有份兒。
比戰國三雄、維新三傑更牛的人,是誰?
倒數5個數,5,4,3,2,1。他們是福澤諭吉、樋口一葉和野口英世。有幾個中國人,知道這三個日本人呢?
10000日元——福澤諭吉,日本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日本第一所私立大學慶應私塾創立者。
5000日元——樋口一葉,明治維新時期女作家,才女,去世時,只有24歲。可以比作中國的張愛玲,但是,其小說不是粉色的愛情,而是黑色的社會寫真。
1000日元——野口英世。日本現代細菌學創始人,混血兒,父親是猶太人,母親是日本人。在非洲研究黃熱病時,染上病毒,於1928年5月21日去世。同年6月15日,其遺體運回美國紐約市北郊的一處墓地埋葬。其碑文上寫著:「他畢生致力於科學,他為人類而生,為人類而死」。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一比就知道中國的「英雄人物」,都是帝王將相,都是「自己過得比別人好」,都是「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角色。如果,僅僅是「英雄人物」自己這么做,也就罷了。偏偏是,這些「英雄」,也是中國人所崇拜和念念不忘的。
三位人物,有哪些英雄事跡呢?羅列如下。
福澤生活的時代,正當幕府末期。在美國黑船的威逼利誘之下,日本不得已走上了維新之路。可是,向東還是向西?哪一條路是陽關道?誰也不明白。是堅持日本特色?還是徹底和東亞決裂,「大江歌罷掉頭西」,投入歐美懷抱,是擺在日本人面前最急迫的問題。
福澤諭吉以「雁奴」般靈敏的視覺和超人的膽量,提出「脫亞入歐」的偉大構想,為黑暗中的日本點亮了前進的燈塔。他在《 文明論概略 》中說:「如果想使日本文明進步,就必須以歐洲文明為目標,確定它為一切議論的標准,以這個標准來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並呼籲:「我國不可 狐疑 ,與其坐等鄰邦之進,退而與之共同復興東亞,不如脫離其 行伍 ,而與西洋各文明國家共進退。」
要向西,必須先轉身,和東方告別——東方是什麼?東方就是由中國大陸傳到日本之儒學,就是「明尊卑別貴賤」之封建等級制。對此,福澤諭吉幾乎有著與生俱來的厭惡和抵抗。在1872年—1976年之間連續發表的《勸學篇》中,他開門見山地指出:「天未在人之上 造人 ,亦未在人之下造人。」說白了,就是中國人現在依然十分抗拒之普世價值:人人平等。
實際上,在福澤幼小的心靈中,就播下了反抗等級、對抗專制的種子。諭吉是武士之後,但是,他父親是最低級的武士。父親去世之後,生活更加慘淡。他不得不隨母親和兩個哥哥、兩個姐姐,回到母親的老家艱難度日。即便如此,也要過「武士一樣高尚的生活」。武士道規定,武士不能經商,不能幹活兒,因為,和武士身份不符。所以,很多低級武士之子弟,上街打醬油,都用毛巾遮臉,或者,乾脆半夜再去。
福澤諭吉可不鳥這個。他不僅打醬油,而且,大搖大擺,還在腰裡別兩把刀,以證明自己是加強版的武士。他不蒙面,提著酒壺,光天化日之下雄赳赳氣昂昂地公開打醬油,就差警車開道了。他認為一個人用自己的錢 買東西 ,光明正大,沒有什麼不該,也沒有甚麽羞辱可說。
再有,諭吉十二、三的時候。有一天進屋,無意中踩了他大哥鋪在室內的廢紙,他大哥勃然大怒。原來,廢紙上寫著藩主「奧平大膳太夫」的名字;踩踏主君大名,這還了得。諭吉為了息事寧人,連忙謝罪,心裡卻不以為然。他暗地裡寫好藩主的名字,亂踩一氣,然後,扔進廁所。他還暗中掉換神社供祭的神體,竊笑善男信女的無知,揭穿天譴冥罰的騙局。
實際上,諭吉的父親,倒是儒家文化的粉絲,諭吉的名字也和中國典籍有關。1834年12月12日(日本歷),福澤諭吉出生在大阪的藩邸。父親福澤百助,是豐前中津(今,九州大分縣)奧平藩士族。母親是同藩士族橋本濱右衛門的長女,名阿順。他的父母一共生了兩男三女,諭吉是最後一個兒子。百助雖是一名低級藩士,卻廉潔持重、才學俊彥。他 最喜歡 中國古書,恰巧,在諭吉誕生那一天,買到了中國清代的 上諭 條例六十餘冊;晚上,諭吉出生,喜事成雙,於是,給新生兒取名「諭吉」。
與時俱進,在福澤諭吉身上表現得最為突出。早期,由於受父親的影響,福澤諭吉熟讀中國儒家經典,也懷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遠大理想。同時期,儒家學說也是幕府的主流意識形態,很受德川家族之厚愛。但是,當他到了大阪,接觸了「蘭學」——荷蘭人帶來的西方科學——之後,儒家及其學說就被其徹底扔到海底。
福澤諭吉認為,儒學有兩大致命弱點:第一,不解決現實社會中的任何實際問題,比如丈量土地、比如興修水利、比如造船造槍、比如經濟商業、比如核算盈虧,儒家經典一個字也沒有;第二,儒家的等級制,和福澤諭吉追求個人平等的內在精神,背道而馳。頃刻之間,福澤諭吉就對蘭學入了迷,並為此廢寢忘食。
進步之神速,頗得其師緒方洪庵之賞識。一次,福澤諭吉因為看護一個同學,自己也染上了傷寒。緒方洪庵特意請另一個名醫為其診治,自己則親自護理。實際上,緒方洪庵也是西學名醫,之所以自己不診病,原因是,緒方洪庵將諭吉當做自己的親身兒子,不敢開方下葯。諭吉深受恩師喜愛,可見一斑。諭吉也從老師的身教,學到了做人為師的高尚品格。
當時,大阪是日本的商業中心,東京是日本的政治中心。學成之後的福澤諭吉,急切地想到東京一試身手,以期在內憂外患的日本政局,作出自己的奴隸。但是,當他到了東京附近的橫濱,才發現,這里的人們,外交、貿易的語言,居然一句也不懂。因為,他們說得都是英語。
這對滿腹經綸的福澤諭吉,簡直是一大桶冰水。可是,福澤諭吉卻一點也沒有懊悔和泄氣,他第一時間強烈地意識到,英語將成為未來世界的主導語言。要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和文化,必須先學好英語。其超前的意識和戰略家的眼光,令人驚嘆。與「不懂ABCD,照樣當好接班人」,豈可同日而語。可當時,並沒有教授英語的老師和學校。福澤諭吉硬是憑著一本蘭英詞典(荷蘭語和英語詞典),和自己超人的智慧,自學了英語。
半年後,有一個機會,福澤諭吉作為隨員,去了一次美國。安政六年冬,依據日美通商條約,德川幕府派遣軍艦咸臨號,護送使節到華盛頓,交換商約。這是日本開國以來空前的壯舉。經過朋友推介,諭吉獲得艦長木村攝津守的准許,到了夏威夷和舊金山。
到了舊金山,一上岸,諭吉就迫不及待地問美國人:華盛頓的後人,都干嗎呢?美國人看著這個日本鬼子,一臉的狐疑和不屑。意思是:哪兒來的鄉下佬,問這種弱智問題。這給了福澤諭吉極大的震撼,也再一次讓福澤諭吉領略到西方文明之根本。但畢竟是第一次出樣,加之隨員事務繁忙,第一次出國僅帶回一本 韋伯斯特 大辭典。他的思想,只是有了觸動,並未發生根本性和系統性變化。
回國後,福澤諭吉開始在日本外務省做譯員,並開辦私塾,教授英語。期間,他又在1861年,旅歐一年;這一次,福澤諭吉對歐洲各國的政治、經濟、法律、社會、文化、醫療、教育、郵政、政黨、選舉等等,無一不感到新奇,無一不留心在意。1866年,出版了此次歐洲之行的總結報告《西洋事情》,嚮往西方銳意改革的日本人,幾乎人手一冊,一時洛陽紙貴,成為日本明治維新的啟蒙性著作。
1867年,作為德川幕府的軍艦采購委員,福澤諭吉第三次赴美,考察了美國東部各州的城市。他的身份是幕府閣員,可是,在他內心已經對幕府的反動統治,厭惡至極。他對日本的未來,也有了更為深刻和全面的見解。他堅信日本要有美好的未來,必須西化,而且是全盤西化。並且,他為此設定了正確的實施步驟。
「汲取歐洲文明,必須先其難者而後其易者,首先變革 人心 ,然後改變 政令 ,最後,達到有形的 物質 。按照這個順序做,雖然困難,但是沒有真正的 障礙 ,可以順利達到目的。倘若次序顛倒,似乎容易,實際上此路不通,恰如立於 牆壁 之前寸步難行,不是躊躇不前,就是想前進一寸,反而後退一尺。」
明治維新,走的就是這個路徑。結果如諭吉所言,很快就見到了成效。1868年維新,1894年,就給了「好為人師」的大清國一個教訓。1904年,又在日俄之戰中,大敗俄羅斯。同時,迷戀於「西學為體中學為用」的大清,一蹶不振。最可笑的是,時至今日,我們還在醉心於「先經濟後政治」,先易後難的中國特色的改革之路。殊不知,日本在理論上和實踐上,已經證實了「此路不通」。
每到此,我都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很沒臉;我所有的愛國自豪感,被福澤諭吉秒殺光了。
但,福澤諭吉不是官迷,他的志向在於教育,在於用自己的思想影響國人,用思想的力量,將日本社會引向文明。
他認為,西方教育的根本在於:一,塑造獨立人格;二,提倡和傳授實學。實學就是解決問題的學問,而不是滿嘴仁義道德,卻不知柴米油鹽由何而來、為何而來的儒學。為此,他孜孜不倦地翻譯了大量西方書籍,數量之大,涉獵范圍之廣,令人嘆服。
他譯著的書,有六十餘部;冊數,有一百數十冊。政治經濟、 軍事外交 、歷史地理、制度風俗不用說了;就是天文、物理、化學,或是兒童讀物、習字範本、修養叢書等,甚至簿記法、兵器操作法和 攻城野戰 法等,都包括在內,范圍之廣,有如網路全書。在今天,也絕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
福澤諭吉以教育為己任,以傳播思想為職業,視名利如糞土。維新政府再三請他出任政府職位,但他從不改變以平民身份終其一生的初衷。常有頒贈他學位、勛章或爵位的倡議,他也一概婉辭,始終沒有接受過。明治三十三年,日本朝廷特旨嘉獎,並賞金幣五萬元。諭吉把這筆錢,全部轉贈慶應義塾作基金。
他倡導「學者雁奴」,認為學者是雁奴。群雁夜宿江湖沙渚,千百隻聚在一起。其中,大的居中,小的在外警戒,防禦狐或人類捕獲。從事警備的小雁,稱為「雁奴」。學者也是如此。學者應該瞻前顧後,洞察世事,明了未來;見人之未見,言人之不敢言;「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
福澤諭吉是日本的「雁奴」,他改變了日本的歷史,日本人尊他為民族英雄。所以,放在面值最大日元上。1901年,福澤諭吉突發腦溢血病逝,日本舉國為之哀痛。
誰是中國的「雁奴」?
② 日元是哪個銀行發行的
日圓由日本銀行發行。 日本銀行的作用 具有貨幣發行銀行、銀行的銀行和政府的銀行三項職能。
日本銀行(Bank of Japan),是日本的中央銀行,在日本經常被簡稱為日銀。日本銀行本店,位於東京都中央區日本橋。日本銀行的代表者是該行的總裁。現任總裁為2013年3月20日上任的黑田東彥。
③ 日本(錢)這個貨幣單位現在到底還有沒有了
日本貨幣通脹這么厲害, 錢這個單位有,可是用的非常少, 就好比中國的厘。 銀行里通常見到的大都是1000元 2000元 5000元 100000元 輔幣(鋼蹦)不收 我上日語課時課本上有錢, 也問過老師, 答案亦如此。 想想也是,誰會拿著幾分幾厘滿大街的去買東東呢?? 1000YEN 才70多人民幣。
日本的貨幣發行銀行是日本的中央銀行——日本銀行。日本銀行發行的紙幣面額有10000、5000、1000、500、100、50、10、5、1日元等面額,另有500、100、50、10、5、1日元鑄幣。1日元等於100錢。
日本國貨幣發行最早始於8世紀。17世紀(1600年)建立了日本獨自的市制,1600年開始流通日本初期紙幣。1871年5月10日是日元的誕生日。這一天日本在法律上確立了以黃金為基礎的貨幣制度,同時公布了「新貨幣條例」,條例稱:「新錢幣的稱呼以元作
為起源。」「元」作為貨幣單位代替了德川時代以來維持下來的「兩」(四進位法)1日元的價值定為1500毫克黃金,製造金幣以此為標准,金幣和輔幣都鑄成圓形,採用十進位法。
在日本銀行成立之前,日本的紙幣曾有政府紙幣與國立銀行券。1882年日本銀行成立,並於同年10月10日開業。1885年5月9日,日本銀行發行了最初的日本銀行券,這是以1元銀幣作為貨幣單位的兌換銀券。1899年,日本的紙幣統一為日本銀行券,原來的政府紙幣與國立銀行券停止使用。1897年日本的金本位制在法律上被確定下來,依據是「貨幣法」,1日元的含金量為750毫克,日本銀行開始發行「日本銀行兌換券」。1931年9月2日,英國停止金本位制,日本大藏省於同年12月13日宣布再次禁止黃金輸出,日本銀行券的兌換停止了。1938年戰爭期間,基於「臨時貨幣法」,曾發行過小面額的日本銀行券(1947年退出流通)。1941年銀行券的發行實際上已與含金量脫鉤,法律上的確定是1942年的日本銀行法。日本政府1942年發行兌換銀行券(新鈔)代替了日本銀行券。1946年2月26日以舊鈔換新鈔,將5日元以上日本銀行券強制性存入金融機構,每人最多隻能兌換100日元新鈔,剩餘部分被封存,流通中的貨幣減少到1/4。按規定,舊的銀行券在1946年3月2日後就不再流通。
日元匯率在金本位制前趨跌,制定金本位後較穩定。1884年與美元比價是100日元等於100美元。禁止黃金輸出期間,匯價基本在100日元合49美元。1930年1月11日,黃金輸出禁令解除,恢復舊平價的金本位制,1949年4月25日規定1美元等於360日元,1日元等於2.46852毫克黃金,1971年8月29日日本政府決定日元浮動。70年代以後,日元匯價幾經波折,在1979年~1982年間,一直是1美元兌210~270日元,80年代以來,日元在國際市場上日趨堅挺。
日本鈔票正面文字全部使用漢字(由左至右順序排列),中間上方均印有「日本銀
行券」字樣。背面則有用拉丁文拼音的行名「NIPPON CINKO」(日本銀行)、貨幣單位名稱「YEN」(圓)字樣。各種鈔票均無發行日期,發行單位負責人是使用印章的形式,即票面印有紅色「總裁之印」和「發券局長」圖章各一個。
1984年11月1日日本銀行發行了10000、5000、1000日元三種新鈔票。過去使用的10000日元(聖德太子像)、5000日元(聖德太子像)、1000日元(伊膝博文像)、500日元(岩倉具視象)四種鈔票仍繼續流通使用。
④ 日本的錢幣面值有多少種
日本銀行發行的紙幣面額有10000、5000、1000日元等面額,另有500、100、50、10、5、 1日元鑄幣。1日元等於100分。其中,面額為2000日元的紙幣在市場上流通的數量較少,在絕大多數自動販賣機中不被識別。
1984年11月1日日本銀行發行了10000、5000、1000日元三種新鈔票。過去使用的10000 日元(聖德太子像)、5000日元(聖德太子像)、
1000日元(伊藤博文像)三種鈔票以及500日元(岩倉具視象)硬幣仍繼續流通使用。目前(截止至2019年8月)日本流通日元的紙幣面值包括:1000、5000、10000三種。
(4)日本什麼時候發行貨幣擴展閱讀
日本國貨幣發行最早始於8世紀。17世紀(1600年)建立了日本獨自的市制,1600年開始流通日本初期紙幣。1871年5月10日是日圓的誕生日。這一天日本在法律上確立了以黃金為基礎的貨幣制度,同時公布了「新貨幣條例」,條例稱:「新錢幣的稱呼以圓作為起源。」
「圓」作為貨幣單位代替了德川時代以來維持下來的「兩」(四進位法)1日圓的價值定為1.5克黃金,製造金幣以此為標准,金幣和輔幣都鑄成圓形,採用十進位法。
⑤ 各國貨幣符號是什麼
1、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 貨幣縮寫:
USD;ISO 4217貨幣代碼:USD;符號:USA$)是美利堅合眾國的法定貨幣。目前流通的美元紙幣是自1929年以來發行的各版鈔票。美元的發行主管部門是國會,在二戰以後,最終成為國際貨幣。
⑥ 日本用什麼貨幣
日元(日語:_,日語羅馬音:en,英語:Yen),其紙幣稱為日本銀行券,是日本的法定貨幣,日元也經常在美元和歐元之後被當作儲備貨幣。 日元是日本的貨幣單位名稱,創設於1871年5月1日。1897年日本確立金本位制,含金量定為0,75克,1953年5月含金量宣布為0,00246853克,1988年3月31日徹底廢除金本位制。發行中的紙幣有1000、2000、5000、10000日元四種,硬幣有1、5、10、50、100、500日元六種面額。
拓展資料:
1、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 貨幣縮寫:USD;ISO 4217貨幣代碼:USD;符號:USA$)是美利堅合眾國的法定貨幣。目前流通的美元紙幣是自1929年以來發行的各版鈔票。美元的發行主管部門是國會,在二戰以後,最終成為國際貨幣。
2、英鎊主要由英格蘭銀行發行,但亦有其他發行機構。最常用於表示英鎊的符號是£;£。國際標准化組織為英鎊取的ISO 4217貨幣代碼為GBP (Great Britain Pound)。除了英國,英國海外領地的貨幣也以鎊作為單位,與英鎊的匯率固定為1:1。
3、人民幣(縮寫:RMB;貨幣代碼:CNY;貨幣符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貨幣於1948年12月1日首次發行,至1999年10月1日啟用新版為止共發行五套,形成了包括紙幣、硬幣和塑料鈔、普通紀念幣與貴金屬紀念幣等多品種、多系列的貨幣體系。
4、歐元(Euro)是歐盟中19個國家的貨幣。歐元的19會員國是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希臘、馬爾他、塞普勒斯 。_ 歐元符號。
⑦ 日本使用什麼貨幣
日元。我們在日本買東西需要把人民幣換成日元來用,1984年11月1日日本銀行發行了10000、5000、1000日元三種新鈔票。過去使用的10000 日元(聖德太子像)、5000日元(聖德太子像)、1000日元(伊藤博文像)三種鈔票以及500日元(岩倉具視像)硬幣仍繼續流通使用。日本流通日元的紙幣面值包括:1000、5000、10000三種。
拓展資料
1,日本貨幣的源流
日本的貨幣的源流是來自中國古代的圓形方孔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北部。開始使用圓形方孔的「半兩錢」(公元前221年青銅制)。
這也形成了中國貨幣的形狀。到漢朝統一中國時也繼續使用這種形狀的貨幣。
漢武帝鑄造的「五銖錢」(公元前2世紀)青銅製成為中國以後鑄錢的標准。「五銖錢」這種貨幣的形態在以後在東亞各地域廣泛的傳播開了。
2,日本貨幣的發展
在日本開始發行的貨幣
在中國唐代日本的律令政府(朝廷)積極的採用唐朝的文化制度。貨幣也是使用的唐朝的「開元通寶」(621年)銅制同時開始發行「和同開_」(日本奈良於708年銀鑄)。
當時的日本人對貨幣還不是很熟識。朝廷開始強制使用貨幣,而把貨幣儲蓄與官位聯系起來的這種方法,也起到了促進貨幣在日本流通的作用。
3,皇朝錢
皇朝錢是最初由朝廷開始發行的貨幣。
元明天皇於和銅元年(708)鑄造了銀和銅兩種「和同開_」,接著製造了皇朝十二錢,但是在京畿外流通不廣泛。由於銅供給不足,貨幣製造在10世紀中期就廢止了。
這樣的皇朝錢上的字體不工整且粗糙。通貨的價值和信用也開始急速下降。百姓都不在繼續使用。
4,輸入錢幣的流通
政府發行的貨幣主要是從中國輸入的,也是在日本流通的主要外國貨幣。
皇朝錢停止發行以後,到平安時代以後(12世紀左右),日本因為國內經濟的活躍貨幣的需求也開始提高。和中國,朝鮮等國的貿易流入了很多種類的貨幣(主要是宋錢),稱之為「渡來錢」,從那以後一直使用,這種狀態到江戶時代初期才結束。
其中,明朝廷於永樂年間發行的「永樂通寶」則更是極受歡迎。
⑧ 日本貨幣單位叫法
日本貨幣單位叫日元。
日元(日語:円,日語羅馬音:en,英文:Yen),其紙幣稱為日本銀行券,是日本的法定貨幣,日元也經常在美元和歐元之後被當作儲備貨幣。
日元是日本的貨幣單位名稱,創設於1871年5月1日。1897年日本確立金本位制,含金量定為0.75克,1953年5月含金量宣布為0.00246853克,1988年3月31日徹底廢除金本位制度。
發行中的紙幣有1000、2000、5000、10000日元四種,硬幣有1、5、10、50、100、500日元六種面額。
(8)日本什麼時候發行貨幣擴展閱讀
1984年11月1日日本銀行發行了10000、5000、1000日元三種新鈔票。過去使用的10000 日元(聖德太子像)、5000日元(聖德太子像)、1000日元(伊藤博文像)三種鈔票以及500日元(岩倉具視象)硬幣仍繼續流通使用。
目前日本流通日元的紙幣面值包括:1000、5000、10000三種。
1000
正面:日本醫學家野口英世(2004年11月以前為夏目漱石)
背面:富士山和日本國花櫻花
5000
正面:日本女小說家樋口一葉(2004年11月以前為新渡戶稻造)
背面:日本藝術家尾形光琳的裝飾畫《蝴蝶花》
10000
正面:日本作家、教育家福澤諭吉
背面:平等院鳳凰堂內房頂上的鳳凰雕塑
還有6種硬幣面值分別是:1、5、10、50、100、500。
⑨ 日本最早的紙幣是什麼時候有的,怎麼出現的。也就是日本紙幣的起源。有誰能具體說說嗎,謝謝
您是問日本現代紙幣呢還是古代日本紙幣也算呢?日本最早的紙幣是江戶時代某些藩由於財政不良或者為了發展經濟等目的發行的藩札,水戶,仙台,紀伊等藩都發行過...屬於地方貨幣類,到幕末從幕府中央到地方開始大量發行紙幣,稱為XX札,比如橫濱金札,太政官札,XX會社札,大體形制和性質相當於中國清末的錢票,這些紙幣一直發行到明治初年,後來廢藩置縣以及開始財政改革建立銀行制,明治4年12月27日發行了第一版近代型的紙幣,分明治通寶100元,50,10,5,2,1,半元,20錢,10錢,共9種,是豎版的,形制還是類似中國的銀票,明治6年8月20日開始發行模仿美國紙幣形制的橫版紙幣,稱為舊國立銀行券,面值有20,10,5,2,1元共5種.....基本就是這么多了....打這么多字又查資料樓主都米有懸賞分..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