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金屬貨幣最初是以什麼流通

金屬貨幣最初是以什麼流通

發布時間: 2022-06-30 22:22:28

1. 什麼是金屬貨幣流通

金屬貨幣流通是指在金屬本位 制度 下的 貨幣流通 。 長期 以來, 人們以金作為 貴金屬貨幣 的代表。金進入 流通 與其他 商品 進入流通有 所不同。

2. 中國最早的金屬貨幣是商朝的什麼

中國最早的金屬貨幣是商朝的銅貝。商代在我國歷史上也稱青銅器時代,當時相當發達的青銅冶煉業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和交易活動的增加。於是,在當時最廣泛流通的貝幣由於來源的不穩定而使交易發生不便,人們便尋找更適宜的貨幣材料,自然而然集中到青銅上,青銅幣應運而生。但這種用青銅製作的金屬貨幣在製作上很粗糙,設計簡單,形狀不固定,沒有使用單位,在市場上也未達到廣泛使用的程度。由於其外形很像作為貨幣的貝幣,因此人們大都將其稱為銅貝。據考古材料分析,銅貝產生以後,是與貝幣同時流通的,銅貝發展到春秋中期,又出現了新的貨幣形式,即包金銅貝,它是在普通銅幣的外表包一層薄金,既華貴又耐磨。 銅貝不僅是我國最早的金屬貨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貨幣。

3. 金屬貨幣克服了實物貨幣哪些局限性

金屬貨幣是指以金屬作為貨幣材料,充當一般等價物的貨幣。人類文明史上出現的貨幣之一。金屬貨幣所以能在流通使用中逐漸取代了自然物貨幣和其他商品貨幣,這是世界各國貨幣發展的必然趨勢。貨幣最早是以足值的金屬貨幣形式出現的。
貨幣是用來衡量其他商品價值的尺碼,商品價值有大小,這種量的差別應當在貨幣身上反映出來,金屬作為單純的物質來說,這一塊和那一塊往往是相同的,這種質的同一性,就使它們能夠成為一個標準的尺碼,而其他商品作貨幣就相形見絀了。
1)金屬礦藏的發現和開采。
(2)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各種金屬出現了,許多熔煉技術的發明使金屬在交換中逐步成為主要對象,經常進入流通過程,從而使金屬成為幣材。
(3)金屬具有實物貨幣不可替代的優越性。(價值比較穩定、易於分割、保存,便於攜帶等。)
演化
(1)由賤金屬到貴金屬的演變。貨幣金屬最初是賤金屬,多數國家和地區使用的是銅。賤金屬與初步發展起來的商品經濟是相適應的,但後來存在貨幣材料與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爭奪原材料的問題,而且由於價值量的降低,不適應大宗交易。隨著貴金屬的開采和冶煉技術的提高,於是幣材由銅向銀和金過渡。到19世紀上半期,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處於金銀復本位貨幣制度時期。
(2)金屬貨幣經歷了從稱量貨幣到鑄幣的演變。金屬貨幣最初是以條塊狀流通的,每次交易時要稱其重量估其成色,這時的貨幣稱作稱量貨幣。英鎊的「鎊」,五銖錢的「銖」都是重量單位[1],從中可以看出稱量貨幣的蹤跡

4. 金屬貨幣制度的基礎是

貨幣金屬是在以貴金屬為基礎的支付制度時,國家規定哪一種金屬作為貨幣材料·是建立 貨幣制度 的前提,也是整個貨幣制度的基礎。

一、金屬貨幣制度
金屬貨幣制度包括,金屬貨幣制度定義貨幣制度是伴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建立而形成的,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要求建立起一個與之相適應的、統一的、穩定的貨幣制度,金屬貨幣制度以克服貨幣流通中存在的分散、紊亂和不穩定狀況。資產階級取得國家政權之後,頒布和實施了許多幣制改革的法令措施,終於建立起統一的貨幣制度。

二、金屬貨幣的具體表現
金屬貨幣制度,一般由貨幣材料、貨幣單位、貨幣鑄造、發行與流通程序和金准備制度所構成。最初的金屬貨幣是原生的條塊形狀,並以重量為單位,每次交易都要鑒定成色、計稱重量,然後按交易額大小將金屬進行分割。

三、貨幣材料
貨幣材料即鑄造貨幣所用的選材。一般而言,成為貨幣材料需滿足這四個條件:價值較高、易於分割、易於保存、便於攜帶。

四、貨幣單位
貨幣單位是國家規定貨幣的名稱。貨幣單位變現為國家規定的貨幣名稱。在金屬貨幣的條件下,需要確定貨幣單位名稱和每一貨幣單位所包含的金屬量。一旦規定了貨幣單位及其等分,就有了統一的價格標准,貨幣能更准確地發揮計價流通的作用。

五、通貨種類
進入流通領域的貨幣被稱為「通貨」,通貨可區分為本位幣和輔幣。
本位幣是一國貨幣制度中的基本通貨,它是國家法定的計價、結算貨幣單位,也稱主幣。如中國大陸唯一法定貨幣為人民幣,所以這時我們也把人民幣稱為本幣。
輔幣,即輔助貨幣,是本位幣單位以下的小額貨幣,主要用來輔助大面額貨幣的流通,供日常零星交易或找零之用。
輔幣一般多為金屬鑄造的硬幣,也有些紙制的紙幣。

5. 什麼是貨幣金融

金融貨幣是以金屬作為貨幣材料並鑄造成一定形狀的貨幣。金融貨幣是商品經濟和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冶金技術有了較大提高,用金屬鑄造貨幣具有易分割、保管、貯藏、運輸和質地均勻的優點,作為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比實物貨幣具有更大的優越性。

金屬貨幣最初以條塊形式流通,由於每塊金屬重量和成色不同,每次交換都要稱量重量、鑒定成色,有時還要根據交易額的大小對其進行分割。

(5)金屬貨幣最初是以什麼流通擴展閱讀:

貨幣職能:

由於貨幣屬於商品,因此他同所有商品一樣也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當處在不同形式的價值運動中的時候,貨幣所表現出來的作用也不盡相同:

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和世界貨幣。其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基本職能。另外三種職能則是在兩者的基礎上形成的派生職能。

6. 貨幣有哪些形式

1.實物貨幣(商品貨幣)
實物貨幣是商品價值和貨幣價值相等的貨幣。實物貨幣是人類最早的貨幣形態。在人類經濟發展史上,各種商品,如米、布、木材、貝殼等,都在不同時期扮演過貨幣的角色。但這些實物貨幣都有其缺點。如體積笨重,不能分割,攜帶不方便等,無法充當理想的貨幣。實物貨幣是與原始的、落後的生產方式相適應的。隨著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速度的擴大,商品交換的發展,貨幣材料逐漸轉到那些適合充當一般等價物的金屬身上,出現了金屬貨幣。
2.金屬貨幣金屬貨幣是指以金屬作為貨幣材料,充當一般等價物的貨幣。由於金屬礦藏的發現、開采以及手工業的發展和熔煉技術的發明,金屬在交換中逐步成為主要對象,從而使金屬成為貨幣材料。金屬貨幣的演化經歷了由賤金屬到貴金屬,由稱量貨幣到鑄幣,由私人鑄幣到國家鑄幣的演變過程。
貨幣金屬最初是賤金屬,多數國家和地區使用的是銅。賤金屬與初步發展起來的商品經濟是相適應的,但後來存在貨幣材料與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爭奪原材料的問題,而且由於價值量的降低,不適應大宗交易。隨著貴金屬的開采和冶煉技術的提高,於是幣材由銅向銀和金過渡。到19世紀上半期,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處於金銀復本位貨幣制度時期。
金屬貨幣最初是以條塊狀流通的,每次交易時要稱其重量估其成色,這時的貨幣稱作稱量貨幣。英鎊的「鎊」,五銖錢的「銖」都是重量單位,從中可以看出稱量貨幣的蹤跡。稱量貨幣在交易中很不方便,難以適應商品生產和交換發展的需要。隨著社會第三次大分工——商人階層的出現,一些信譽好的商人就在貨幣金屬塊上打上印記,標明其重量和成色,進行流通,於是出現了最初的鑄幣,即私人鑄幣。當商品交換突破區域市場的范圍後,金屬塊的重量和成色就要求有更具權威的證明,於是國家便開始管理貨幣,並憑借其政治權力開始鑄造貨幣,於是經國家證明的、具有規定重量和成色的、鑄成一定形狀的國家鑄幣出現了。
金屬具有實物貨幣不可替代的優越性。如:價值比較穩定,質地均勻,易於分割、保存,體積小、價值大,便於攜帶等。
中國最早的金屬貨幣是商朝的銅貝。商代在我國歷史上也稱青銅器時代,當時相當發達的青銅冶煉業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和交易活動的增加。於是,在當時最廣泛流通的貝幣由於來源的不穩定而使交易發生不便,人們便尋找更適宜的貨幣材料,自然而然集中到青銅上,青銅幣應運而生。但這種用青銅製作的金屬貨幣在製作上很粗糙,設計簡單,形狀不固定,沒有使用單位,在市場上也未達到廣泛使用的程度。由於其外形很像作為貨幣的貝幣,因此人們大都將其稱為銅貝。據考古材料分析,銅貝產生以後,是與貝幣同時流通的,銅貝發展到春秋中期,又出現了新的貨幣形式,即包金銅貝,它是在普通銅幣的外表包一層薄金,既華貴又耐磨。銅貝不僅是我國最早的金屬貨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貨幣。
3.代用貨幣
代用貨幣是在貴金屬貨幣流通的制度下,代替金屬貨幣流通的貨幣符號。代用貨幣的本身價值,低於其貨幣價值。
代用貨幣通常是政府或銀行發行的紙幣。這種紙幣代表金屬貨幣作為交換媒介,在市場流通,都有充足的金銀貨幣作為保證,以滿足代用貨幣隨時兌換金屬貨幣。與金屬貨幣比較,代用貨幣的優點在於,發行成本低,易於攜帶,節省金銀等稀有金屬用於它用。
4.信用貨幣
代用貨幣的進一步發展就出現了信用貨幣。信用貨幣是以信用作為保證、通過一定信用程序發行、充當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貨幣形態,是貨幣發展中的現代形態。
信用貨幣是金屬貨幣制崩潰的直接後果。在金屬貨幣流通的後期,金銀的開采難以滿足商品流通的需要;同時由於信用制度的不斷發展,商品流通對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要求不斷提高,於是就出現了信用貨幣並促進信用貨幣的不斷發展。
銀行券、票據、紙幣、金屬輔幣以及電子貨幣均屬信用貨幣。信用貨幣本身的價值低於貨幣價值,而且不代表任何金屬貨幣,其作為一種信用憑證,完全依靠政府信用和銀行信用而流通。信用貨幣是目前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都採用的貨幣形態。
信用貨幣的基本特徵有:
(1)由中央銀行發行的信用貨幣是由中央銀行代表國家發行的紙制本位貨幣,它是一種價值符號,不具有十足的內在價值,黃金基礎也已經消失。
(2)信用貨幣是債務貨幣。信用貨幣實際上是銀行債務憑證,信用貨幣流通也就是銀行債務的轉移。
(3)具有強制性。它是法定貨幣,銀行發行的強制流通使用。
(4)國家可以通過銀行來控制和管理信用貨幣流通,把貨幣政策作為實現國家宏觀經濟目標的重要手段。
5.電子貨幣電子貨幣是以電子計算機系統儲存和處理的存款。它是以銀行的電子劃撥系統記錄和轉移存款貨幣,以電匯的方式替代處理大量紙張的手續,以無支票的自動清算替代現鈔和票據的支付。
由於在當代市場經濟中,尤其是信用制度發達的國家,信用貨幣的構成比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現鈔貨幣所佔比例越來越少,存款貨幣越來越多,這就為銀行通過電子計算機劃撥資金提供了空間和可能。
電子貨幣是無形的信用貨幣,是信用貨幣的新形態。電子貨幣對傳統的銀行發行的紙幣的革命。電子貨幣較之運用現鈔和票據來完成大規模的商品交換更節約,更方便,更准確,更安全。電子貨幣是現代商品經濟高度發達和銀行轉賬清算技術不斷進步的產物,是貨幣作為支付手段不斷進化的表現。它代表著現代信用貨幣形式的發展方向。
電子貨幣是一種儲值或預付產品,可以分智能卡和網路貨幣。如:銀行的儲蓄卡、信用卡等。

7. 中國出現最早的金屬貨幣是什麼來自哪個朝代

黃帝後期。

中國使用貨幣已有四千年歷史,是世界上使用貨幣最早的國家之一。

金屬貨幣:銅仿貝與錢鎛(布)(黃帝後期黃河中下游開始充當等價物)。

商周時期,金屬貨幣廣泛使用銅貝與銅塊;錢與布在關洛三晉地區正完成向金屬貨幣的轉化 。

(7)金屬貨幣最初是以什麼流通擴展閱讀

流入中國最早的外國銀元是西班牙銀元

沿海地區流通的是西班牙銀元(Spanish Carolus dollar),又稱柱洋、本洋、佛頭。系1535-1821年間西班牙在拉丁美洲(墨西哥、秘魯等地)鑄造的銀幣。

16世紀末,本洋開始流入我國,但到鴉片戰爭前,僅作為士大夫階級的一種玩物或收藏品,並沒有成為真正的貨幣。鴉片戰爭後流通於長江中下游各省及河北、廣東、福建等地。

墨西哥於1821年獨立後,1824年開始鑄造墨西哥銀元(Mexican Dollar),因幣面花紋有鷹鳥,俗稱鷹洋,誤稱為英洋,華北各地又稱之為正英。

據1856年倫敦造幣廠對中國流通的銀幣的一次化驗,證明墨西哥銀元含純銀371.57英厘(grain),值英幣50.21便士,而西班牙加羅拉銀元含純銀370.9英厘,值英幣50.12便士。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前期,墨西哥銀元取代西班牙銀元成為在華主要流通銀幣。

到了1910年,上海一地幾乎以墨幣為主幣。有人估計到清末民初,流入中國市場的鷹洋在4億多枚,當時上海金融市場專門開設鷹洋行市。1905年後,墨西哥採用金本位制,停鑄鷹洋,鷹洋流入中國漸少,1919年後上海金融市場逐停開鷹洋行市。

晚清流入中國的外國銀元還有:英國貿易銀元,因幣面鑄有一個持杖的不列顛女神站像,俗稱人洋或站洋、站人(是英國在印度境內和在香港專為在中國境內流通而鑄造的一種銀元,背面鑄有中國圖案花紋及中文「壹圓」兩字。

該幣由香港、新加坡、上海等地的英國銀行發行,總共發行約1.5億枚,流行於兩廣、閩浙、滬寧一帶);日本銀幣,因幣面有龍紋,俗稱龍洋或龍番;其他尚有美國的貿易銀元、法國的安南銀元等。

8. 最初的貨幣是怎樣流通的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使用貨幣的歷史長達五千年之久。中國古代貨幣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先後經歷了五次重大的演變:

1、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貝是我國最早的貨幣,商朝以貝作為貨幣。在中國的漢字中,凡與價值有關的字,大都從「貝」。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商朝人們開始用銅仿製海貝。銅幣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一次重大演變。隨著人工鑄幣的大量使用,海貝這種自然貨幣便慢慢退出了中國的貨幣舞台。

2、由雜亂形狀向統一形狀的演變。從商朝銅幣出現後到戰國時期,我國的貨幣形狀很多。戰國時期不僅各國自鑄貨幣,而且在一個諸侯國內的各個地區也都自鑄貨幣。以趙國的鏟幣、齊國的刀幣、秦國的圓形方孔錢、楚國的蟻鼻錢較著名。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二一○年頒布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范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貨幣的統一,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秦半兩錢確定下來的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續到民國初期。

3、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漢初,聽任郡國自由鑄錢,據《漢書·食貨志》記載,文帝時「除盜鑄錢令,使民放鑄」,於是「盜鑄如雲而起」。這既造成了貨幣的混亂,又使富商大賈操縱鑄幣權,富比天子。公元前113年,漢武帝收回了郡國鑄幣權,由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五銖錢成為當時唯一合法貨幣。從此確定了由中央政府對錢幣鑄造、發行的統一管理,這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一次重大演變。此後,歷代鑄幣皆由中央直接經管。鑄幣權收歸中央,對穩定各朝的政局和經濟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4、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秦漢以來所鑄的錢幣,通常在錢文中都明確標明錢的重量,如「半兩」、「五銖」等等(二十四銖為一兩)。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淵決心改革幣制,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取「開辟新紀元」之意,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開元通寶」一反秦漢舊制,錢文不書重量,是我國古代貨幣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開元通寶」錢是我國最早的通寶錢。此後我國銅錢不再用錢文標重量,都以通寶、元寶相稱,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後的「民國通寶」。

5、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北宋時,隨著交換的發達,貨幣流通額增加,北宋太宗時,年鑄幣八十萬貫,以後逐漸增加。由於鑄錢的銅料緊缺,政府為彌補銅錢的不足,在一些地區大量地鑄造鐵錢。據《宋史》記載,當時四川所鑄鐵錢一貫就重達二十五斤八兩。在四川買一匹羅(絲織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鐵錢。鐵錢如此笨重不便,北宋創印的紙幣「交子」就在四川地區應運而生。宋真宗時,在政府的許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戶共同經營。「交子」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金屬貨幣向紙幣的一次重要演變。「交子」不但是我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9. 中國最早的金屬貨幣是什麼

金屬貨幣是指以金屬為材料,並鑄成一定形狀的貨幣。

與實物貨幣相比,金屬貨幣具有價值穩定、易於分割、便於儲藏等優點,更能有效發揮貨幣職能。

嚴格來講,金屬貨幣也是實物貨幣的一種,不同的是,金屬貨幣脫離了金屬的原始形態。

早期的金屬貨幣是塊狀的,使用時需要先用試金石測試其成色,同時還要稱量重量。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逐漸建立了更為復雜而先進的貨幣制度。

古代希臘、羅馬和波斯的人們鑄造了重量、成色統一的硬幣,這樣,在使用貨幣的時候,既不需要稱重量,也不需要測試成色,無疑方便很多。

這些硬幣上面帶有國王或皇帝的頭像、復雜的紋章和印璽圖案,以免偽造。

中國最早的金屬貨幣是商朝的銅貝。

商代在我國歷史上也稱青銅器時代,當時相當發達的青銅冶煉業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和交易活動的增加。

而當時流通最為廣泛的貝幣由於來源不穩定而使交易發生了不便,於是人們便尋找更適宜的貨幣材料,自然而然地便集中到青銅上,青銅幣應運而生。

但這種用青銅製作的金屬貨幣在製作上很粗糙,設計簡單,形狀不固定,沒有使用單位,在市場上也未達到廣泛使用的程度。

由於其外形很像作為貨幣的貝幣,因此人們大都將其稱為銅貝。

據考古材料分析,銅貝產生以後,是與貝幣同時流通的。

銅貝發展到春秋中期,又出現了新的貨幣形式,即包金銅貝,它是在普通銅幣的外表包一層薄金,既華貴又耐磨。

銅貝不僅是我國最早的金屬貨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貨幣。

盡管世界各國的金屬貨幣發展史不盡相同,但大部分國家金屬貨幣的演變基本呈現由賤金屬到貴金屬的發展規律,銅、鐵、錫、銀、金都曾充當過金屬貨幣的材料。

10. 在我國哪個朝代以白銀為流通中的主要貨幣呢

在我國以白銀為流通中的主要貨幣的朝代是明朝和清朝。

貨幣這一概念產生於物質交換,在原始社會便已經存在了。那個時期,人們以天然貝殼等從自然界直接獲得的物質,去交換自己想要的東西,以滿足日常生活的需求。

熱點內容
如何在股市百分之百虧錢 發布:2025-05-10 18:49:18 瀏覽:410
移動互聯網怎麼炒股 發布:2025-05-10 18:44:51 瀏覽:444
萬里行理財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0 18:39:45 瀏覽:104
支付寶基金如何更換賬戶 發布:2025-05-10 18:36:45 瀏覽:514
創50指數的基金怎麼樣 發布:2025-05-10 18:36:44 瀏覽:138
成都汽車生產基金會怎麼樣 發布:2025-05-10 18:34:42 瀏覽:216
炒股做主升浪怎麼樣 發布:2025-05-10 18:27:37 瀏覽:808
創新貨幣工具是什麼樣子 發布:2025-05-10 18:24:23 瀏覽:144
創業金融術語怎麼寫 發布:2025-05-10 18:19:37 瀏覽:158
理財利息高於多少屬於不被保護的 發布:2025-05-10 18:09:56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