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貨幣儲藏手段職能有什麼作用
Ⅰ 貨幣的貯藏功能
貯藏手段是貨幣的職能之一,它的主要特徵是貨幣退出流通領域,作為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被收藏起來。貯藏手段與流通手段的主要區別是貨幣是否在流通中。貯藏手段使貨幣象某種不溶於水的物質一樣在流通中沉澱下來;而流通手段則表現為貨幣作為商品交換的媒介,處於不停頓的運動之中。 作為貯藏手段的貨幣可以是貴金屬的原始形態,也可以是金屬鑄幣,還可以是金銀飾品,總之,必須是有實際價值的貴金屬。這是保證貨幣在任何時候都具有重返流通領域的資格,重新作為流通手段的重要前提和保證。紙幣由於本身只是價值符號,紙幣本身的價值與它所代表的價值無關,在這個意義上說紙幣無價值,紙幣是*國家法律的強制力保證的流通手段,一旦失去了這種保證,它就不再有價值符號的作用,就不能充當流通手段了。總之,紙幣不具有在任何時候都可以重返流通領域的資格,因而紙幣不能作為貯藏手段。 ( 1 )貯藏手段的含義及其對貨幣的要求 指貨幣退出流通領域當作獨立的價值形式和社會財富貯藏起來。它必須是現實的、足值的金屬貨幣。紙幣不具有貯藏手段的功能。現代社會中紙幣可以以儲蓄的形式貯藏起來,但它與金屬貨幣的貯藏是有區別的。它最終還是要通過各種方式進入流通以實現用於消費,而不是像金屬貨幣的貯藏那樣退出流通。 ( 2 )貨幣充當貯藏手段的原因 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是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 ( 3 )貨幣充當貯藏手段的作用 是貨幣流通的蓄水池,自發地調節貨幣流通量。
Ⅱ 貨幣如何執行貯藏手段這功能
儲藏功能可以比較實物來理解。比如說一個農民種了很多菜吃不完,但又不能放起來,因為容易腐爛,但如果將其換成其他可用可以放久的一些東西,比如不易爛的貝殼、金屬等等,以後需要的時候再將這些貝殼或者金屬之類的拿去換成蔬菜(假設其所種的菜有一個月的生長過程。換其他東西的時候貨幣實現了其交換功能,在沒交換之前一直放著就可以理解為儲藏功能)。貨幣本身其實就是一種比較耐放的實物(非紙幣類,即使是紙幣也材料一般也不會很容易腐爛或者壞掉),從這點上看,其本身就具備了作為儲藏物的特點
Ⅲ 什麼是貨幣的貯藏手段
貨幣作為貯藏手段能夠自發地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當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減少時,多餘的貨幣就退出流通;當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增加時,部分被貯存的貨幣就進入流通。充當貯藏手段的貨幣,必須是實在的足值的金銀貨幣。只有金銀鑄幣或金銀條塊才能發揮貨幣的貯藏手段職能。
紙幣不具備貯藏手段的職能。
只有當紙幣幣值長期保持穩定的條件下,人們才會儲藏紙幣。紙幣有儲存手段(在銀行)的職能,不具備貯藏手段的職能。
Ⅳ 貨幣執行貯藏手段職能對現實生活有什麼指導意義
貨幣是生活之寶,在生活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從貨幣的五個基本職能:價值尺度——生活的「游標卡尺」; 流通手段——生活的「連通器」; 貯藏手段——生活的「聚寶盆」; 支付手段——生活的「信用卡」; 世界貨幣——生活的「外交官」來闡述貨幣的作用。
關鍵詞:貨幣 基本職能 作用
色彩斑斕、舒適安逸的生活人人都想,質優價廉、品種齊全的商品人人都要,名車豪宅、才華橫溢的人生人人都追,這些美好願望的實現都離不開一個重要的媒介——貨幣,貨幣在現實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貨幣在生活中發揮作用,是通過其職能來實現的。
一、價值尺度,生活的「游標卡尺」
所謂價值尺度,就是貨幣具有的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貨幣能夠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是因為貨幣本身是商品,有價值。價值尺度的職能在生活中發揮著「游標卡尺」的作用:
首先,價值尺度讓一切商品的價值有了衡量的標准,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市場經濟越繁榮,科技越發達,市場上的商品便越豐富,面對琳琅滿目的商品,如何才能將它們逐一區別開來?總不能再用一種商品來衡量其它商品的價值了吧?諸如:一頭牛可以換三隻羊,一輛小轎車可以換十輛摩托車,這樣豈不是又回到了物物交換的原始社會?貨幣產生後,其它一切商品的價值都可以用貨幣來衡量,而衡量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便是價值尺度。自從有了貨幣,市場上的一切商品都可以明碼標價:一輛小轎車10萬元,一雙皮鞋438元等,這樣人們到商場上購物,只需攜帶適量的貨幣就可以了。貨幣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不需要現實的貨幣。
Ⅳ 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貯藏職能,支付手段,世界貨幣各有什麼特點
價值尺度:貨幣執行價值尺度時,並不需要現實的貨幣,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
流通手段:貨幣執行流通手段時,只能用現實貨幣,不能用觀念上的貨幣。
貯藏手段:作為儲藏手段的的貨幣應是足值的金屬貨幣(如金銀條塊等)。
支付手段:可以是現實貨幣,也可以是轉帳手段。
國際貨幣:很長的歷史時期內,只有貴金屬金銀充當世界貨幣,現在某種紙幣,如美元也用世界貨幣職能。
Ⅵ 如何解釋貨幣的貯藏手段
貨幣的儲藏功能實際是推遲貨幣的使用。理論上,只有金屬貨幣即金銀等可以執行貨幣的儲藏功能。因為信用貨幣即紙幣有貶值的風險, 不過,在金融環境長期並在將來很長時間不會出現動盪即很平穩的情況下,紙幣也可以執行儲藏手段。
Ⅶ 貨幣有哪五大職能五大職能之間有何關系
貨幣的五大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其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基本職能,其他三種職能是在商品經濟發展中陸續出現的。
五大隻能之間的聯系:
貨幣作為價值尺度,就是貨幣以自己為尺度來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為什麼貨幣能衡量其他商品的價值呢?因為貨幣本身也是商品,也有價值。這就如同尺子所以能衡量其他一切物品的長度,是因為尺子自身也具有尺度一樣。自身沒有價值的東西,是不能衡量其他商品的價值的。
本來,商品價值的大小,乃是由凝結在該商品中的勞動時間來測量的。商品中包含的勞動時間越多,它的價值便越大。因此,勞動時間是商品的內在的價值尺度,而貨幣不過是商品的外在的價值尺度。
商品的價值表現在貨幣上,就是商品的價格。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貨幣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實際就是把商品的價值表現為一定的價格,例如,一雙皮鞋價格為10元,一件襯衣價格為5元,等等。不過,有一點這里應該說清楚,就是貨幣執行價值尺度這一職能時,並不需要實在的貨幣,只要人們在觀念上想一下某商品的價格是多少就可以了。所以這樣,也並沒有什麼奇怪的地方,這是因為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它所做的只是給商品以價格形態,即表明某一商品值多少錢,而不是真正用商品與貨幣相交換馬克思說:「貨幣在它的價值尺度功能上,本來也只是作為觀念的或想像的貨幣」。
貨幣作為流通手段,也就是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我們平常從商品買賣過程中所看到的貨幣的作用,就是屬於這一種,所以,這種職能又叫做購買手段。不說自明,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不能是觀念上的貨幣,而必須是實在的貨幣。任何一個資本家決不會允許有人用空話來拿走他的商品。
在貨幣執行流通手段這一作用的情況下,商品與商品不再是互相直接交換,而是以貨幣為媒介來進行交換。商品所有者先把自己的商品換成貨幣,然後再用貨幣去交換其他的商品。這種有貨幣作媒介的商品交換,叫做商品流通。由物物交換過渡到商品流通,意味著商品經濟的內在矛盾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因為,在這種條件下賣與買被分成了兩個獨立的過程,如果出賣了商品的人不立刻去買,就會使另一些人的商品賣不出去。也就是說,貨幣作為流通手段的職能,就已經包含了經濟危機的形式上的可能性。
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起初是貴金屬條、塊,以後發展成鑄幣,最後出現了紙幣。紙幣是從貨幣作為流通手段的職能中產生的。
貨幣的第三個職能是充當貯藏手段,即可以作為財富的一般代表被人們儲存起來。作為貯藏手段的貨幣,既不能象充當價值尺度時那樣只是想像的貨幣,也不能象充當流通手段時那樣用貨幣符號來代替,它必須既是實在的貨幣,又是足值的貨幣。因此,只有金銀鑄幣或者金銀條塊等才能執行貯藏手段的職能。
貨幣作為貯藏手段具有自發調節貨幣流通量的作用。當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減少時,多餘的金屬貨幣便會退出流通成為貯藏貨幣;反之,當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增多時,一部分貯藏貨幣又會重新進入流通成為流通手段。由於貯藏貨幣具有這種作用,所以在足價的金屬貨幣流通的條件下,便不會產生流通中貨幣量過多的現象,不會發生通貨膨脹。
貨幣的第四個職能是支付手段。在放債還債、支付工資以及交納稅款等場合,貨幣就起著這種作用。在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情況下,由於很多商品生產者互相欠債,他們之間便結成了一個債務鎖鏈,例如,甲欠
乙的錢,乙欠丙的錢,丙又欠了丁的錢……等等。如果有其中某一個商品生產者因為生產和銷售的困難而不能按期支付欠款時,就會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造成全線崩潰的局面。因此,貨幣作為流通手段的職能,使經濟危機的形式上的可能性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貨幣的最後一種職能是充當世界貨幣,即在世界市場上發揮作用。能夠作為世界貨幣的只有黃金或白銀,鑄幣和紙幣是不能充當世界貨幣的,因為後者一超出本國范圍便失掉了原來的法定意義。世界貨幣的作用是:第一,作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來支付國際收支的差額;第二,作為一般的購買手段,用來購買外國的商品;第三,作為社會財富的代表由一國轉移到另一國,如支付戰爭賠款、對外貸款以及轉移財產等等。
Ⅷ 貨幣的貯藏手段是什麼意思
1、貨幣的一種職能,即貨幣退出流通領域作為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來的職能。貨幣作為貯藏手段能夠自發地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當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減少時,多餘的貨幣就退出流通;當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增加時,部分被貯存的貨幣就進入流通。充當貯藏手段的貨幣,必須是實在的足值的金銀貨幣。只有金銀鑄幣或金銀條塊才能發揮貨幣的貯藏手段職能。紙幣不具備貯藏手段的職能。只有當紙幣幣值長期保持穩定的條件下,人們才會儲藏紙幣。紙幣有儲存手段(在銀行)的職能,不具備貯藏手段的職能。
2、貨幣是一般等價物,可以與其他一切商品交換,它可以被人們作為一般社會財富貯藏起來。貨幣作為貯藏手段,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在商品經濟發展的初期,生產者只是把使用價值的多餘部分換成貨幣保存起來,貯藏金銀被看成是富裕的表現。
3、貨幣可以作為貯藏手段。貯藏手段應該具有三個特點:第一,它在保存過程中不易損壞和變質。第二,當需要使用時,可以比較方便地與其它商品相交換,轉換成需要的形式。第三,它的價值是穩定的,在貯藏前後能夠轉換成數量相同的其它物品。
應答時間:2021-07-0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Ⅸ 貨幣職能的貯藏手段
貨幣退出流通領域充當獨立的價值形式和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而儲存起來的一種職能。貨幣能夠執行貯藏手段的職能,是因為它是一般等價物,可以用來購買一切商品,因而貨幣貯藏就有必要了。 貨幣作為貯藏手段,可以自發地調節貨幣流通量,起著蓄水池的作用。當市場上商品流通縮小,流通中貨幣過多時,一部分貨幣就會退出流通界而被貯藏起來;當市場上商品流通擴大,對貨幣的需要量增加時,有一部分處於貯藏狀態的貨幣,又會重新進入流通。
關於紙幣能否充當貯藏手段的問題,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傳統的觀點是:只有實在的、足值的金屬貨幣,人們才願意保存它,才能充當貯藏手段。但也有人認為,如果紙幣的發行數量不超過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紙幣就能代表相應的金屬量,保持穩定的社會購買力。在這種條件下,紙幣也能執行貯藏手段的職能。當然,紙幣如果發行量過多,就無法保持它原有的購買力,人們就不願意保存它。可見,即使紙幣能執行貯藏手段的職能,也是有條件的,並且是不穩定的。
Ⅹ 貨幣的貯藏手段是指什麼
貯藏手段:把貨幣當做社會財富的代表貯藏起來,就是貨幣的貯藏手段的職能。
而根據傳統的馬克思貨幣流通規律,在國家財政對貨幣流通不予干預,金屬貨幣永遠是足值的,並且作為貨幣的金屬本身的價值不發生大的波動的條件下,金屬貨幣流通並不存在通貨膨脹。因為作為貨幣的金屬本身是商品,是勞動的產物,具有價值。金屬貨幣發揮價值貯藏手段職能,能自動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當流通中的貨幣超過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時,每單位貨幣購物量減少,這時貨幣持有者就不願把自己的貨幣按貶低了的價值使用出去,而把它貯藏起來,這就使多餘貨幣自發退出流通,使貨幣量適應商品流通的需要。反之,當流通中貨幣不足時,貯藏的金屬又自動地進入流通。馬克思在談到金屬貨幣作為貯藏手段的這種作用時曾形象地把它比為蓄水池,他指出「貨幣貯藏的蓄水池,對於流通中的貨幣來說,既是排水渠,又是引水渠;因此,貨幣永遠不會溢出它的流通的渠道。」